高校宿舍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0.84 KB
- 文档页数:9
高校校园污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与回用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高校校园的污水处理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污水处理方式都是传统的生化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存在着处理效率低、运维成本高等问题,同时也不能实现污水的有效回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因此,如何实现高校校园污水的高效处理和回用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选题的目的是通过试验研究,探究高校校园污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与回用的可行性和效果,为高校校园污水处理和回用提供一种新的方式和思路。
同时,本文还将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为高校校园开展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以某一高校为例进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校校园污水的特征分析、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原理介绍、试验装置的搭建、试验运行及数据分析。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1.对高校校园污水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确定其水质和特征。
2.根据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原理和机制,设计合适的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方案,并搭建试验装置。
3.利用自主设计的生物接触氧化处理装置,对高校校园污水进行处理,并进行水质监测和数据采集。
4.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并结合回用需求,确定最优方案。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文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探究高校校园污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与回用的可行性和效果,为高校提供一种新的污水处理方式和思路。
2.为高校校园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3.提高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四、研究的难点和挑战本文研究的难点和挑战主要包括:1.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操作复杂和技术难度高。
2.基于回用考虑的处理方案设计和试验验证。
3.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需要需反复实验验证和确认。
五、指导教师的建议在研究过程中,建议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训练,提高科研水平。
同时,坚持实践探索,不断创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学生公寓洗漱废水回用分析与探讨毕业论文前言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能源问题。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至关重要,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面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等问题,全世界都在积极地探索新途径以获取足够的淡水资源,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污水回用和雨水蓄用是目前普遍受到重视的开源措施[1],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因此,水的再生与回用是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己经成为世界各国解决水问题的必选策略。
中水回用是指将生活污水、雨水、污水处理厂尾水、厂矿冷却水等城市污水,根据不同水质和用途要求,经过适当处理,用于地面清洁、浇花、空调冷却、洗车、冲洗便器、消防、景观等[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及学生的不断扩招,高校已经成为城市的用水大户,且水质成分简单、易于处理等特点,非常适合建设中水回用系统。
因此,在高校中实现中水回用不但可以实现污水、废水资源化、缓解水资源不足和节省学校经济开支,还可以减少污染排放、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负荷,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现状调查及分析1.1废水来源学校按功能不同主要分为教学区、办公区和学生公寓区。
教学区和办公区,主要用水为冲厕用水量,较少一部分用于洗手、清扫卫生。
学生公寓区,主要为洗漱(学生洗手、洗脸、洗头发、洗衣服)与冲厕用水。
洗漱废水水质较好,属于优质杂排水[3]。
我校学生公寓楼规划较为集中,便于洗漱废水收集,可大大降低处理费用,所以选择学生公寓区洗漱水作为中水水源。
1.2洗漱用水与冲厕废水差值中水回用不仅要考虑水质还要考虑水量,为定量分析学生公寓区洗漱用水量和冲厕用水量的差值,女生8#楼三层厕所安装水表一块、男生12#楼六层洗漱池安装水表一块、女生18#楼十六层水房洗漱池、厕所各安装水表一块。
监测时间为2014/4/29—2014/5/13,8#楼、12#楼和18#楼水表数据获取分别在早上10:50、11:00和11:10,抄记水表读数分别见表1、2和3。
综合论坛新教师教学一、研究背景随着北京市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城市的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偏低,已成为一个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
节水工作势在必行,今后北京市的节水重点是生活用水[1]。
北京市的生活用水总量较大的部分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北京各大院校的生活用水。
中职院校生活用水也在不断增多,根据数据统计非盈利性的机关、学校、医院、科研及其他行业年用水量之和占城市公共生活用水量的比重63%[2]。
校园人口数量大、高度集中,学校用水量大。
中职院校产生的废水主要由教学区废水,学生宿舍区生活废水,以及食堂排放废水等三大部分组成,这些废水经传统校园排水系统将所有的校园废水通管道排入城市管道,进入到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日常学生人均生活用水量为 500-600 L/(人• d ),是普通居民生活用水的2倍。
生活区用水时间集中且产生的生活废水水质较好、水量大、水源回收点相对集中,便于收集可作为“中水”原水进行处理。
因而也为整个校园系统带来极大的循环和再利用空间,使得校园的水资源利用具有其特有的方式和途径。
过滤吸附技术是目前生活污水处理应用较为广泛技术。
其中过滤是利用具有微小孔隙材料作为介质来净化水体,以达到去除悬浮物并分离杂质的目的[3]。
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 ,AC )由于其具有比表面积大与良好的吸附性等特点使人们备受重视。
如去除水中有机物、胶体粒子、微生物、余氯、嗅味等。
活性炭吸附水中污染物过程包括离子吸引力、分子作用力(范德华力)及化学杂和力等的共同作用。
因此,本论文针对当前中职院校用水特点,对某中职院校学生宿舍区生活用水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生活废水的水质特点,并提出利用活性炭吸附工艺对生活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中水回用标准,用于校园厕所冲厕用水和绿化用水的目的(图1)。
图1 中职院校生活污水处理后再利用流程图二、实验设计与实施(一)活性炭吸附试验本研究拟用粉末活性炭对生活污水进行吸附试验,分别为色度,浊度,氨氮、磷酸盐、化学需氧量和LAS 。
MBR工艺处理某高校生活污水并回用于校园绿化系统初步设计高校生活污水处理和回用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节约水资源并减少环境污染。
以下是一个针对高校生活污水处理并回用于校园绿化系统的初步设计。
1.生活污水收集系统:2.生活污水初级处理:收集的生活污水需要进行初级处理,包括沉淀和筛分等步骤。
首先,将生活污水经过格栅筛选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
接下来,污水通过沉淀池,使污水中的可沉淀固体沉淀到池底形成污泥,经过混凝剂的加入,以促进悬浮固体的沉淀。
3.生物处理:经过初级处理的生活污水需要进一步进行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采用了厌氧和好氧两个步骤。
首先,将初级处理后的污水引入厌氧池,通过厌氧细菌的作用,有机负荷被降解,并产生可再利用的沼气。
接下来,将经过厌氧处理的污水引入好氧池。
通过添加好氧细菌,有机物和氨氮被进一步去除。
好氧池中产生的污泥可以回流到厌氧池中提供生物学处理的接种。
4.污水回用:经过生物处理的污水可以回用于校园绿化系统。
首先,将处理后的污水引入深度过滤系统,去除残余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然后,将处理后的水送往储水池中,以供校园绿化系统使用。
对于不同的绿化区域,可以设置合适的灌溉系统,包括滴灌、喷灌和洒水等。
5.水质监测和管理:为确保水质安全,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水质监测和管理体系。
可以安装适当的传感器监测处理系统各阶段的水质参数,包括悬浮物、COD、BOD、氨氮等指标。
另外,需要定期对处理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6.教育和宣传: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宣传和教育的因素,以提高师生对于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可以在校园内设置展板、宣传栏等,向师生介绍此项工程的意义和效益。
另外,开展相关的课程和讲座,以提高师生的水资源管理意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对一所高校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回用于校园绿化系统的初步设计包括了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初级处理、生物处理、污水回用、水质监测和管理以及教育和宣传等部分。
校园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应用实例摘要:为了解决校园生活污水的处理及中水回用问题,本文采用理论设计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介绍了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艺设计及其应用实例。
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中水经过深度处理后,达到了国家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 48-1999),实现了污水达标排放及中水回用的要求,有助于污水资源化的研究。
关键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0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推崇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今天,污水的达标排放和回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在现有工艺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选取适当的水处理设备,使处理后的水质达标排放;中水经过深度处理后,达到了回用要求,实现了污水资源化。
1 项目概述本工程为某校园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
污水日排放量为3000m3/d。
其中50%经深度处理后用于绿化。
本工程进水水质COD为245 mg/L,BOD5为200 mg/L,SS为90mg/L,氨氮为35 mg/L。
出水水质要求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1],见表1。
回用水要求达到国家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 48-1999)(冲厕、绿化)[2],见表2。
2 处理工艺与流程2.1处理工艺的选择该工程为校园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
整套微生物处理工艺包含了厌氧、兼氧和好氧微生物,兼顾了各类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去除作用,发挥所长,相互衔接、弥补,使出水水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达标排放。
为解决污水经过前端多级微生物处理后出水中带有的脱落老化污泥对水质的影响,设置沉淀池,以使生化处理工艺带出的活性污泥得以去除。
沉淀池内添加斜管填料,以提升沉淀池的沉淀效果,使出水水质更优。
为达到回用标准,采用石英砂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进行深度处理。
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
本文旨在对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通过对项目
的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得
出了该项目是可行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引言
二、市场需求分析
目前,国内的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项目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于废水处理及回
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因此,本项目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采用了先进的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包括生物处理、膜分离等
技术手段。
经过实地调查和技术评估,确认了这些技术在项目中的可行性。
同时,还考虑了项目所需的设备和设施等方面的技术支持,确保了项目的
可行性。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是项目可行性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通过对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和收益预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通过合理的投资和管理,项
目可在合理的时间内获得收益,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五、环境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致力于废水的处理和回用,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确认了该项目在环保方面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六、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了该项目是可行的结论。
同时,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管理、技术和市场推广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建议。
七、结论。
对我校生活污水的二次利用可行性的调查研究广州市第九十八中学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排放越来越严重,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
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
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为150—400L,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
生活污水中合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
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
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生恶臭物质。
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平衡。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成为新兴产业,目前与自来水生产、供水、排水、中水回用行业处于同等重要地位。
虽然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污水处理行业正在快速增长,污水处理总量逐年增加,城镇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
但目前中国污水处理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一方面,中国目前的污水处理能力尚跟不上用水规模的迅速扩张,管网、污泥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另一方面,中国的污水处理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且处理设施的负荷率低。
我们所处的地方——广州,位于多雨的珠江三角洲,年均降雨量达1800毫米,在人们心目中是水量丰沛区域。
但广州人由于生活习惯、节水意识等原因,用水量是全国之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降水量减少,水环境污染加剧、海洋咸潮侵袭等引起的水质恶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广州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日趋紧张。
水资源有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用水质量,保证广州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节约用水”之际,我们应该了解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节约淡水资源献计献策。
在人们日常生活用水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如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厕所冲洗等,水质不需要达到可饮用标准,用自来水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校园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设计方案一、概述财经学院新校区是省重点工程,受到省、市、区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确保财经学院 2011 年 9 月 1 日开学使用新校区时,污水处理工程得到有效处理,决定对每天 1200 吨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根据目前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及我公司二十三年来对各种污水治理经验,采用“导流曝气生物滤池(CCB)”对新校区污水进行处理,保证出水水质优于国家规定的 GB18918- 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达到中水回用水平。
在此,长城环保科技本着保证污水处理的效果,合理利用场地,最大限度节约投资及运行费用的原则设计本方案。
二、进水水质设计根据本公司二十多年来对污水处理工程的化验报告统计显示和城市污水平均水质确定污水进口处浓度如下:CODcr( mg/ L)BOD5(mg/ L)SS(mg/ L)NH3-N( mg/ L)石油类3002502004010三、出水要求污染物处理后达到的效果污染物处理后达到的效果BOD5≤ 10mg/ L PH6— 9CODcr≤ 13mg/ L SS≤ 10mg/ L动植物油≤ 3mg/ L NH3-N≤5mg/ L 色度≤ 30mg/ L石油类≤5mg/ L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mg/ L磷酸盐≤ 0.4mg/ L四、主要污染物去除率根据上述污水水质,采用导流曝气生物滤池(CCB)处理污水,其去除率如下:项目CODcr BOD5SS NH3-N石油类设计进水水质( mg/ L)3002502004010设计出水水质( mg/ L)13101055处理程度( %)95.67969587.550五、主要污染物处理量污染物名称CODcr BOD SS NH-N石油类53污染物处理量1200吨污水中每日处理量(kg/d)344.4288228426天和每年污染物消年处理量(T/年)125.7105.1283.2215.33 2.19除污染物量六、污水处理系统设计1、工艺流程图二氧化氯消毒系统泵提升反沖洗脫氯系統水导流快砂解化格调导流曝滤速沉淀消脱酸回用或生活污水柵节气生物清粪化分离池毒氯排放池池池滤池水池池池池污泥消毒干化系統上清液回流继续处理污泥池污泥外运2、系统设计(1)、化粪池主要功能:化粪分解大颗粒物质、沉降悬浮物、腐烂硝化有机污染物,为后续处理设施创造条件。
高校宿舍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研究[摘要]以郑州大学新校区为例,针对大学校园中学生宿舍生活污水水量大且未能回收利用的问题,采用A/O-生物接触氧化为主体的水处理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本文主要采用小试模拟试验的方法对水处理效果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此工艺对生活污水中的COD、NH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4.32%,71.11%,89.28%,虽出水指标未达到景观回用水标准,但达到了城市杂用水标准。
此工艺适合高校环境要求,实现了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有效削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宿舍生活污水;回用;处理工艺;景观用水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914X(2015)30-0167-03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污水的排放量逐渐增大,有效解决水资源污染和短缺的问题十分必要。
在这种情况下,中水开发与回用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美国、日本、印度、英国等国家(尤以日本为突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高校中,清华大学采用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工艺处理洗浴水,将中水全部用于学生宿舍厕所冲洗,中水回用项目的净效益达到130.41万元。
中国石油大学中水回用工程采用MBR工艺,直接经济效益52.50万元[1]。
据了解,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约为2300万人,以每人每天0. 2m3计算,每天中水水源量为460万立方米[1],这些生活污水被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网经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而校园绿化、学生公寓冲厕等消耗大量自来水,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浪费,节水型校园数量不足,管理水平和节水效益参差不齐[2]。
本研究以郑州大学为例,研究高校宿舍生活污水的水质特征,根据水质特征选取合适的工艺对其进行处理与回用。
本研究选取“格栅-初沉池-A/O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表面流人工湿地”新工艺对部分校园宿舍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城市杂用水及景观回用水标准,作为该校杂用水及景观用水的补充水源,不仅可以减少向排水系统的污水排放量,节省城市排水设施的运行费用及学校缴纳的污水处理费用,而且还可以有效缓解校园供水紧张状况[3],有利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
1 高校生活污水水质分析及工艺选取1.1 高校生活污水水质分析经实地调查,郑大新区在校学生约4万人,每人每天可产生约70L的生活污水,则大约每天可产生生活污水2800m3,学生住宿区分为柳园、荷园、菊园和松园四个园区,柳园有学生1.4万人左右,且柳园部分楼层安装有污水回用装置,将生活污水经过简单处理回用为冲厕所用水,暂不考虑其污水排放情况;其他三个园区约有2. 6万人,则每天共可产生生活污水约1800m3,2、7、8月份正常放假,则每年共产生生活污水约50万m3。
同时郑州大学新校区的眉湖是该校区的人工湖,面积大,需水量多,若能将校园宿舍生活污水回用于该人工湖,则不但达到了污水的有效回用,还能减少学校眉湖的回用水的费用支出。
1.1.1 水质监测指标及方法(表1)1.1.2 污水水质特征高校用水的特点是学生用水量受季节和温度影响较大,高校用水具有规律性,变化系数较大[4],高校生活污水的水质特点是相对稳定且污染程度低。
经对郑州大学新校区部分宿舍生活污水水质进行长期监测,其水质情况如表2所示:高校学生宿舍的生活污水不含厨房排水,只有沐浴和盥洗排水,属于优质杂排水,完全可以由高校内部自行处理再利用。
1.2 工艺选取根据工艺选取的原则:①技术先进,处理效果稳定;②投资和运行费用低;③管理简单,运行可靠。
确定本研究中高校宿舍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如图1所示:1)初沉池:初沉池可除去废水中的可沉物和漂浮物。
废水经初沉后,约可去除可沉物、油脂和漂浮物的50%、BOD的20%,按去除单位质量BOD5或固体物计算,初沉池是经济上最为节省的净化步骤,对于生活污水和悬浮物较高的工业污水均宜采用初沉池预处理(图1)。
2)A/O池: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
在厌氧段厌氧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3)生物接触氧化池:在曝气池中设置填料,将其作为生物膜的载体。
待处理的废水经充氧后以一定流速流经填料,与生物膜接触,生物膜与悬浮的活性污泥共同作用,达到净化废水的作用。
4)二沉池:二沉池是活性污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使污泥分离,使混合液澄清、浓缩和回流活性污泥。
其工作效果能够直接影响活性污泥系统的出水水质和回流污泥浓度。
2 实验装置和内容2.1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图1所示的工艺流程,小试装置如图2所示,主要组成部分有:初沉池,A/O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处理水量为30-40L/h。
1)A/O:由两部分构成,比例为1:3,前为缺氧段,后为好氧段。
其中包括池体,填料,搅拌器,曝气装置等。
缺氧池内径8 00mm,高900mm,好氧池内径1200mm,高1500mm。
2)生物接触氧化池:结构包括池体,填料,布水装置,曝气装置。
池型为长方体;池体尺寸长为460mm,宽为400mm,壁厚8mm,总高1400mm,超高50mm。
3)初沉池:池型为圆柱形;池体尺寸为外径340mm,壁厚8mm,总高540mm,超高50mm。
4)二沉池:池型为圆柱形;池体尺寸为外径340mm,壁厚8mm,总高600mm,超高80mm。
2.2工艺参数确定本论文以郑州大学新校区宿舍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其具体的水质指标为COD的浓度为100mg/L~394mg/L,氨氮浓度为1 0mg/L~40mg/L,总磷浓度为2mg/L~4mg/L,pH=7~9。
以上述工艺对COD、氨氮和TP的去除效果为主要考察指标。
采用所选工艺对高校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影响本工艺的主要因素有pH,DO,HRT,SRT,回流比,缺氧好氧反应时间等。
通过查阅文献,确定本实验运行参数中MLSS为3000~3500mg/L,曝气池溶解氧为2.0~3.5mg/L,污泥回流比为75%,水力停留时间为12h[5],缺氧好氧HRT为6h和12h,污泥回流比和硝化液回流比分别为100%和200%;生物接触氧化中最佳气水比为16:1,最佳水力负荷为5.0m3/(m3・d)[6]。
3 实验结果分析采用接种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方法培养菌群,运行小试装置,对COD、NH3-N、TP的去除情况如图3~图5所示:反应器对COD去除效果如图3所示。
进水COD波动变化范围较大,在109.1~328.5mg/L之间,平均值为214.1mg/L。
而系统出水COD较为稳定,在13.6~29.5mg/L之间,平均值为21. 3mg/L,出水满足城市杂用水标准。
由图可见,COD去除率较为稳定,在74.0%~94.5%范围内波动,平均去除率为85.9%,可见该反应器对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反应器内混悬液污泥絮体中含有大量结构紧密的菌胶团,而菌胶团有较强生物吸附能力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对COD的去除有较大促进作用。
在悬浮填料表面的污泥絮体中,生长着大量利于菌胶团吸附的丝状菌,不仅改善了污泥沉降性能,还有效促进了有机物氧化分解。
反应器对NH3-N去除效果如图4所示。
宿舍生活污水氨氮浓度较低,进水氨氮在18.40~35.20mg/L范围内,平均值为28. 02mg/L;出水氨氮在5.94~9.39mg/L范围内,平均值为7.95 mg/L,满足城市杂用水标准。
由图可以看出,氨氮的去除率较为稳定,在62.05%~76.64%范围内波动,平均去除率为71.11%,可见系统对氨氮去除效果一般。
分析认为是由于生物挂膜时间太短,挂膜不充分,导致虽然填料为硝化菌生长提供了良好附着条件,但反应器内单位体积生物量并不是太充足,硝化能力不是太高。
反应器对TP的去除效果如图5所示。
进水TP浓度为2.12~3.60mg/L,进水平均浓度为2.85mg/L;出水TP浓度为0.16~0. 48mg/L,出水平均浓度为0.31mg/L,满足城市杂用水标准;TP 去除率为85.33%~91.20%,平均去除率为89.28%,可见此工艺对TP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分析认为,是由于缺氧池内投加填料,阻碍了表面空气进入缺氧池内部,降低了氧传质效率,造成了缺氧段的厌氧微环境,形成了微型厌氧/缺氧/好氧系统,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下释磷,经过O段好氧吸磷,再随着脱落的生物膜和悬浮污泥排出系统,达到除磷效果,同时系统通过底部泥斗定期排泥,大量含磷污泥随底部积泥排出,保证了系统的磷平衡,也加快了聚磷菌的生长繁殖,故系统呈现出较好的TP效果。
4 结论与展望4.1 结论(1)通过分析高校宿舍生活污水水质特征,确定处理工艺为:“格栅-初沉池-A/O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表面流人工湿地”。
(2)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工艺设计实验小试装置“格栅-初沉池-A/O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在MLSS为3000-3500mg /L,曝气池溶解氧为2.0-3.5mg/L的条件下,以污泥回流比为75%,水力停留时间为12h,缺氧好氧HRT为6h和12h,污泥回流比和硝化液回流比分别为100%和200%;生物接触氧化中最佳气水比为16:1,最佳水力负荷为5.0m3/(m3・d)为运行参数,结果表明COD去除率在93.77%~94.69%,NH3-N去除率在62.05%~76.64%,TP去除率在85.33%~93.82%,其出水中COD 在4.98~7.83mg/L,,NH3-N在5.94~9.39mg/L,TP在0.1 6~0.48mg/L。
(3)景观娱乐用水C类水质标准中规定C OD≤30mg/L,N H3-N≤0.5mg/L,TP≤0.05mg/L,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C OD≤50mg/L,NH3-N≤10mg/L。
由于NH3-N出水指标超过了景观娱乐用水C类水质标准中的规定,因此出水只达到了城市杂用水标准,并未达到景观娱乐用水C类标准。
4.2 展望(1)由于氨氮去除率过低,未到达回用于景观用水水质标注的预期目标,分析原因应是因在本实验的小试装置运行时的运行参数是查阅文献所得最佳运行参数,未在实验过程中寻找适合本工艺流程的最佳运行参数,导致运行时未达到最佳状态;还有可能是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形成的生物膜不够完善,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