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菌酶溶液配制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3
溶菌酶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溶菌酶的活性和特性1. 引言溶菌酶是一种酶类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和某些病毒中。
它们能够降解细菌细胞壁的组分,导致细菌破裂和死亡。
溶菌酶在医疗、食品工业以及科学研究领域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测定溶菌酶的活性,并研究其特性。
2.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或其他细菌菌株)- 溶菌酶溶液- 反应液:含有溶菌酶的缓冲液- 应答物:含有细菌菌株的琼脂平板2.2 实验步骤1. 在琼脂平板上涂布一层薄膜状的细菌液体(大肠杆菌)。
2. 在涂布的细菌表面滴加一定量的溶菌酶溶液。
3. 将琼脂平板在恒温孵化箱中孵育一段时间(通常为24小时)。
4. 检查平板上是否有清晰的细菌溶解区域(透明区域),观察细菌溶解的程度。
3.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涂布完细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孵育后,在加入溶菌酶的区域产生了明显的细菌溶解区域(透明区域)。
这表明溶菌酶对细菌产生了溶解作用。
溶菌酶的活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3.1 溶菌酶单位(U)溶菌酶单位(U)的定义是在标准条件下,使得溶菌酶在30分钟内使细菌的可溶菌酶量增加1倍所需要的溶菌酶量。
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细菌总数量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溶菌酶的活性。
活性(U/ml)=单位时间内可溶菌酶总量/单位时间内总分析体积3.2 温度和pH值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或者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测量溶菌酶活性,来研究温度和pH的影响。
溶菌酶活性在不同温度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菌酶活性增加,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其变性。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溶菌酶活性来确定最适温度。
溶菌酶活性也受pH值的影响。
溶菌酶通常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表现出最佳活性。
在酸性环境下,酸性基团可能与酶分子中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从而降低酶的活性。
我们可以通过在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测量溶菌酶活性,找到最适宜的pH值。
溶菌酶实验报告讨论溶菌酶实验报告讨论引言:溶菌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其他生物体中的酶类物质。
它具有破坏细菌细胞壁的作用,从而导致细菌的溶解。
溶菌酶在医学、食品工业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溶菌酶对细菌的作用,探讨其在抗菌领域的潜力。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溶菌酶溶液- 青霉素溶液- 培养基- 大肠杆菌培养物2. 实验步骤:a. 在培养基上均匀涂布大肠杆菌培养物。
b. 在培养基上划分两个区域,一个区域加入溶菌酶溶液,另一个区域加入青霉素溶液。
c.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以37摄氏度培养24小时。
d. 观察培养皿上菌落的变化。
实验结果:经过24小时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 溶菌酶作用区域:在溶菌酶作用区域,我们发现大肠杆菌培养物的菌落明显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这表明溶菌酶对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青霉素作用区域:在青霉素作用区域,我们观察到大肠杆菌培养物的菌落没有明显的减少。
这说明青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讨论:1. 溶菌酶的抗菌机制:溶菌酶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的作用,导致细菌的溶解。
细菌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肽聚肌醇组成,溶菌酶能够水解肽聚糖,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
2. 溶菌酶与青霉素的比较:溶菌酶和青霉素都具有抑菌作用,但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溶菌酶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抑制细菌生长,而青霉素则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溶菌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这可能与大肠杆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有关。
3. 溶菌酶的应用前景:溶菌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医学领域,溶菌酶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在食品工业中,溶菌酶可以用于食品的保鲜和防腐,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
此外,溶菌酶还可以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用于细菌的基因工程和表达调控等方面。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溶菌酶对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菌机制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实现。
溶菌酶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1. 溶菌酶消毒液是一种具有高效杀菌作用的消毒液。
2. 溶菌酶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可以使用多种菌株发酵产生溶菌酶,经过提取和纯化得到溶菌酶。
3. 利用溶菌酶消毒液可以杀灭多种细菌,包括耐药菌。
4. 溶菌酶消毒液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可用于消毒手术器械和手术空间。
5. 溶菌酶消毒液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设施的卫生状况。
6. 溶菌酶消毒液在食品加工行业也有应用,可以用于杀菌蔬果和肉类食品。
7. 溶菌酶消毒液的制备方法中,菌株选择和培养条件的优化对溶菌酶的产量和纯度有重要影响。
8. 溶菌酶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包括直接喷洒、浸泡和擦拭等,取决于不同的消毒对象。
9. 溶菌酶消毒液具有较强的杀菌速度,常规消毒时间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
10. 溶菌酶消毒液在实验室中也有应用,可用于对细菌培养皿和试管进行消毒。
11. 溶菌酶消毒液在水处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可用于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12. 溶菌酶消毒液的制备过程包括发酵、细胞破壁、纯化和浓缩等步骤。
13. 溶菌酶消毒液在兽医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可用于消毒动物饲料和饮水。
14. 利用溶菌酶消毒液可以降低感染风险,提高生产环境的卫生标准。
15. 溶菌酶消毒液的杀菌机理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而使其死亡。
16. 溶菌酶消毒液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
17. 溶菌酶消毒液可用于室内空气消毒,能够快速杀灭悬浮颗粒中的细菌。
18. 溶菌酶消毒液制备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菌株筛选、培养基优化和酶活测定等。
19. 溶菌酶消毒液制备方法的研究可以对其产量和稳定性进行优化。
20. 溶菌酶消毒液应用于农业领域,可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降低病害发生率。
21. 溶菌酶消毒液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减少传染疾病的发生。
22. 溶菌酶消毒液可用于杀灭洗手液中的细菌,提高洗手效果。
23. 溶菌酶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菌株,提高溶菌酶的产量。
24. 溶菌酶消毒液的制备过程需要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合理处理。
溶菌酶配制
溶菌酶又称胞壁质酶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是一种具杀菌作用的天然抗感染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增强抗生素疗效及加快组织恢复的作用。
那么你知道溶菌酶如何配制吗?下面介绍一下溶菌酶配置。
【材料】
1•无菌 PBS ( pH6.4 , 1/15mol/L ), 10×100 试管,试管架,无菌平皿,打孔器,微量加样器,分光光度计,水浴箱,温箱等。
【方法】
1. 菌液配制:将 PBS 加入枯草芽胞杆菌斜面,置室温5-10 分钟后制成菌悬液;在波长 640nm 处,测定菌悬液的浓度,并将菌液浓度调至透光率 30-40% 。
2. 溶菌酶配制:称取溶菌酶标准品,用 PBS 配成 1000 m g/ml ,置冰箱冻存,等使用时再稀释成 100m g/ml 、 50 m g/ml、 25 m g/ml和 10 m g/ml等详细规格。
以上就是溶菌酶的配置,注意一定要在无菌的情况下配置,否则会失败。
溶菌酶拼音名:Rongjunmei英文名:Lysozyme书页号:E6-141本品系自新鲜鸡蛋清中提取的一种能分解粘多糖的碱性蛋白酶,常与氯离子结合成为溶菌酶氯化物。
按干燥品计算,每1mg的效价不得少于6250单位。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性或无定形粉末;无臭,味甜;水溶液遇碱易破坏。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丙酮或乙醚中不溶。
【鉴别】(1)取本品约2mg,加水2滴使溶解,加10%氢氧化钠溶液5滴与10%硫酸铜溶液1滴,混匀后显紫红色。
(2)取本品,加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取无水醋酸钠6.7g,加水约900ml,振摇使溶解,用醋酸调节pH值至5.4,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制成每1ml中含溶菌酶0.4m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ⅣA)测定,在280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吸收度应为0.39~0.49。
【检查】酸度取本品0.1g,加水至10ml溶解后,依法测定(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ⅥH),pH值应为3.5~6.5。
干燥失重取本品0.2g,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减压干燥3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5.0%(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ⅧL)。
炽灼残渣取本品0.2g,依法检查(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ⅧN),遗留残渣不得过4.0%。
总氮量取本品,照氮测定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附录ⅦD第二法),按干燥品计算,含总氮量应为15.0~17.0%。
【效价测定】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25m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钠10.4g与磷酸氢二钠7.86g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37g,加水溶解使成1000ml,调节pH值至6.2]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含溶菌酶50μg的溶液。
底物悬浮液的制备称取溶酶小球菌15~20mg,加磷酸盐缓冲液(pH6.2)0.5~1ml,在研钵内研磨3分钟,再加磷酸盐缓冲液(pH6.2)适量,使总体积约为50ml,使悬浮液于25±0.1℃时,在450nm的波长处测得的吸收度为0.70±0.05(临用前配制)。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溶菌酶的提取方法。
2. 掌握溶菌酶的分离纯化技术。
3. 了解溶菌酶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实验原理溶菌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胞壁质酶,具有水解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活性。
本实验通过利用溶菌酶在特定条件下的溶解度差异,对其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并对其性质进行初步研究。
三、实验材料1. 鸡蛋2. 醋酸3. 硫酸铵4. 氯化钠5. 磷酸盐缓冲液(pH 7.0)6. 透析袋7. 旋转蒸发仪8. 超速离心机9. 分光光度计10.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方法1. 溶菌酶粗提取(1)将鸡蛋打破,取蛋清,加入适量的醋酸,搅拌均匀,室温下静置30分钟。
(2)用滤纸过滤混合液,收集滤液。
(3)向滤液中加入硫酸铵,使蛋白质盐析,室温下静置30分钟。
(4)用滤纸过滤沉淀,收集滤液。
2. 溶菌酶分离纯化(1)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使蛋白质复溶,室温下搅拌30分钟。
(2)用透析袋将溶液进行透析,去除小分子物质。
(3)将透析后的溶液进行超速离心,收集沉淀。
(4)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H 7.0),使蛋白质复溶。
(5)用旋转蒸发仪将溶液浓缩至一定体积。
3. 溶菌酶性质研究(1)测定溶菌酶的蛋白浓度。
(2)测定溶菌酶的酶活性。
(3)测定溶菌酶的分子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菌酶粗提取通过实验,成功从鸡蛋清中提取出溶菌酶,得到淡黄色的粗提液。
2. 溶菌酶分离纯化通过盐析、透析和超速离心等步骤,成功将溶菌酶从粗提液中分离纯化,得到淡黄色的纯化液。
3. 溶菌酶性质研究(1)蛋白浓度:根据比色法测定,溶菌酶的蛋白浓度为1.5 mg/mL。
(2)酶活性:根据溶菌酶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溶解作用,测定酶活性为100 U/mL。
(3)分子量:根据SDS-PAGE电泳结果,溶菌酶的分子量为14.3 kDa。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鸡蛋清作为溶菌酶的来源,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 在溶菌酶的提取过程中,醋酸和硫酸铵的加入有助于提高溶菌酶的提取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药用溶菌酶的提取方法。
2. 了解溶菌酶的性质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溶菌酶是一种能够水解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本实验采用酶法提取药用溶菌酶,通过优化提取条件,提高溶菌酶的提取率和纯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鸡蛋(新鲜)2. 0.1mol/L的磷酸缓冲液(pH 7.0)3. 1mol/L的NaCl溶液4. 5mol/L的醋酸溶液5. 95%乙醇6. 10%的硫酸铵溶液7. 0.1%的吐温-80溶液8. 2%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液仪器:1. 研钵2. 电子天平3. 电动搅拌器4. 离心机5. 超声波清洗器6. 药用溶菌酶纯度鉴定仪7. 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 粗提取1. 将新鲜鸡蛋打入烧杯中,加入等体积的0.1mol/L的磷酸缓冲液(pH 7.0),充分搅拌。
2. 将混合液在4℃下放置2小时,使蛋白质充分溶解。
3. 将混合液以3000r/min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即为粗提取液。
2. 分离纯化1. 向粗提取液中加入等体积的1mol/L的NaCl溶液,充分搅拌,使蛋白质盐析。
2. 将混合液在4℃下放置2小时,使蛋白质沉淀。
3. 将混合液以3000r/min离心10分钟,取沉淀。
4. 向沉淀中加入5mol/L的醋酸溶液,使蛋白质溶解。
5. 向溶液中加入95%乙醇,使蛋白质沉淀。
6. 将混合液在4℃下放置2小时,使蛋白质沉淀。
7. 将混合液以3000r/min离心10分钟,取沉淀。
8. 向沉淀中加入10%的硫酸铵溶液,使蛋白质沉淀。
9. 将混合液在4℃下放置2小时,使蛋白质沉淀。
10. 将混合液以3000r/min离心10分钟,取沉淀。
11. 向沉淀中加入0.1%的吐温-80溶液,使蛋白质溶解。
12. 向溶液中加入2%的PVP溶液,使蛋白质沉淀。
13. 将混合液在4℃下放置2小时,使蛋白质沉淀。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溶菌酶的提取,分离纯化,产物纯度鉴定及活性测定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溶菌酶的制备过程2、学习和掌握溶菌酶的纯化过程3、学习和掌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德原理和技术4、测定溶菌酶的分子量和所提取的溶菌酶的浓度5、测定所提取的溶菌酶的活性试验原理:溶菌酶(lysozyme)又称胞壁质酶(muramidase)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N-acetylmuramide glycanohydrlase),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
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
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和丙酮,pI为11.0-11.35,最适pH值6.5。
酸性介质中可稳定存在,碱性介质中易失活。
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
因此,该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该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鸟类和家禽的蛋清、哺乳动物的泪、唾液、血浆、尿、乳汁等体液以及微生物中也含此酶,其中以蛋清含量最为丰富。
从鸡蛋清中提取分离的溶菌酶是由18种129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单一肽链。
它富含碱性氨基酸,有4对二硫键维持酶构型,是一种碱性蛋白质,其N端为赖氨酸,C端为亮氨酸。
可分解溶壁微球菌、巨大芽孢杆菌、黄色八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
2.1、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依据混合样品中各种离子或离子化合物与离子交换树脂的可交换离子之间的交换程度不同而进行分离纯化的。
离子交换层析主要是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离子或离子化合物以离子交换方式进行,过程是可逆的。
由于离子交换剂对溶液中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结合力,也就是说,离子交换剂对各离子的排斥和阻滞作用不同,从而引起各离子在柱内的流速差异,逐渐发生分离,最终分别流出层析柱。
该法可同时分析多种离子化合物,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选择性好,分离速度快等优点。
改进蛋白酶K法提取环境微生物样品总DNA(Zhu S)
所需试剂:
0.15M NaCl
0.1M EDTA
1% SDS
NaAc (3M, pH 5.2)
蛋白酶K溶液20mg/ml (用无菌水配制)
溶菌酶溶液50mg/ml (用无菌水配制)
液氮
实验步骤:
(1)将适量环境样品(如土壤或污泥)装入1.5 ml Eppendorf管;
(2)加入1 ml 0.15M NaCl-0.1M EDTA;
(3)加入溶菌酶(sigma)至终浓度为2mg/ml并置于37℃水浴中温育1h;
(4)冻融三个循环(液氮3 min-65℃干热器3min);
(5)分别加入蛋白酶K溶液和SDS至终浓度为0.02和0.5%(wt / vol每一百ml 溶
液中溶质克数),65℃温育1h;
(6)裂解液依次用等体积的酚、酚-氯仿-异戊醇(25:24:1)、氯仿抽提;
(7)加入1/4体积的NaAc (3M, pH 5.2)和2体积冷的纯乙醇沉淀核酸;-20℃放
置1h;
(8)离心收集12000prm,10min,回收DNA沉淀;
(9)DNA沉淀用70%乙醇和无水乙醇洗涤后风干;
(10)每管加入30-50ulTE(Tris-HCl缓冲液)回溶及电泳检测,-20℃保存。
注: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提取土壤环境微生物样品的总DNA。
因为本法没有利用机械力量破碎细胞,因而所提取到的总DNA受机械剪切的程度较少,故用这种方法提出的DNA进行PCR扩增,其产物通常含有较少的嵌合体(chimera)。
DNA提取方法——CTAB-溶菌酶法1.取1mL菌液于2mlEP离心管中,12000rpm离心3~10min,弃上清。
(取1-2ml菌液)2.加入500µLTE缓冲液洗涤2次,然后12000rpm离心3min,收集沉淀菌体。
3.沉淀菌体用500µlTE缓冲液震荡重悬,加入50mg/mL的溶菌酶50µl,37℃水浴30min,每15min 轻柔混匀一下。
4.加入60µL10%SDS和10µl的蛋白酶K,在37℃水浴2h,每隔15min轻摇一下。
然后加入50µL5M 的NaCl(放4℃)和80µL的CTAB/NaCl(CTAB65℃预热一下成糊状,吸取最底部液体)溶液65℃水浴30min,每隔15min轻摇一下。
5.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24:1),剧烈震荡5-10min,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切记勿吸到下层),该步骤操作2次。
6.在抽提到的DNA上清液中加入0.1倍体积的3M的NaAC,再加入100%1倍体积的预冷冰乙醇,轻轻混匀,-18℃过夜。
7.将离心管取出,12000rpm,4℃,10min,弃上清,沉淀用1ml预冷的70%的乙醇洗涤吹打,12000rpm,10min,该步骤操作2次。
用吸水纸轻轻吸干液体,无菌风吹干。
8.加入40µLTE(or娃哈哈)回溶,37℃保温2h,放到4℃冰箱过夜。
-20℃冰箱保存备用。
各试剂的作用:SDS: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常用于DNA提取过程中使蛋白质变性后与DNA 分开CTAB/NaCl:CTAB与蛋白质和多聚糖形成复合物,同时不沉淀核酸,通过有机溶剂抽提,去除蛋白,多糖,酚类等杂志后加入乙醇沉淀即可使核酸分离出来酚:氯仿:异戊醇(25:24:1):酚与氯仿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当蛋白水溶液与酚或氯仿混合时,蛋白质分子之间的水分子就被酚或氯仿挤去,使蛋白失去水合状态而变性。
溶菌酶溶菌作用实验报告
溶菌酶溶菌作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简介
溶菌酶溶菌作用是指使用溶菌酶分解桫椤菌膜,以使它付诸于溶解。
溶菌酶是一种蛋白质,它可以水解桫椤菌膜中的脂肪,通过水解桫椤菌膜,使其变的脆弱,起到溶菌的作用。
二、实验步骤
1、试管中加入10ml碘化钠溶液,将桫椤菌从培养皿中取出,用滤纸将由浊清,再将桫椤菌悬浮液加入碘化钠溶液中,使桫椤菌膜受到碘化钠的分解作用。
2、将溶菌酶加入实验管中,溶菌酶可以分解桫椤菌膜中的脂肪,使其变的脆弱,从而起到溶菌的作用。
3、将试管内的溶液在37℃的恒温槽中孵化30分钟,以使溶菌酶发挥作用。
4、观察溶液是否发生变化,用拭子沾取液体,用白纸上观察渗滤现象,将试管中的溶液用铁锈纸上滴出,看是否有色斑。
三、实验结果
(1)观察试管中溶液发生了变化,溶液由清澈转为浑浊,混合液比原悬浮液更淡,证明溶菌酶对桫椤菌膜产生了溶解作用。
(2)用拭子沾取液体发现,沾取液体后,拭子表面有液滴,液滴容易渗走,构成渗滤现象。
(3)将试管中的溶液滴出,发现有褐色斑点在铁锈纸上,证明
桫椤菌悬液有色素产生。
四、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在碘化钠水溶液中加入溶菌酶,可以起到溶菌作用,使桫椤菌膜受到分解,进而产生色素。
溶菌酶测定实验报告溶菌酶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溶菌酶是一种能够溶解细菌细胞壁的酶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
它对于细菌的降解和消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溶菌酶对细菌的溶解能力,探究其酶活性与抗菌能力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培养液- 溶菌酶溶液(不同浓度)- 无菌纯化水- 试管- 显微镜- 恒温水浴- 显色剂(碘液)2.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溶菌酶溶液分别稀释成不同浓度(如1:2、1:4、1:8等),并标记好。
2) 实验操作a) 取一定量的大肠杆菌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b)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溶菌酶溶液,混匀。
c) 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控制温度为37℃,孵育一定时间。
d) 取适量反应液滴于显微镜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观察细菌的溶解情况。
三、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显色剂反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实验结果:- 随着溶菌酶浓度的增加,细菌的溶解情况逐渐加剧。
- 在相同时间内,浓度较高的溶菌酶溶液对细菌的溶解作用更强。
- 经过一定时间的孵育后,溶菌酶对细菌的溶解作用逐渐饱和,浓度的增加对溶解效果的提升不再明显。
四、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溶菌酶的酶活性与其浓度成正比。
随着浓度的增加,溶菌酶对细菌的溶解能力增强。
2. 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溶菌酶对细菌的溶解作用逐渐增强,但最终会达到一个饱和状态。
3. 溶菌酶的抗菌能力与其酶活性相关。
高浓度的溶菌酶能够更有效地破坏细菌细胞壁,从而起到抗菌作用。
然而,本实验仅仅是在体外条件下进行的模拟实验,与真实环境中的细菌感染情况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溶菌酶在体内的抗菌机制和应用前景。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溶菌酶对细菌的溶解能力,探究了其酶活性与抗菌能力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溶菌酶的酶活性与浓度成正比,高浓度的溶菌酶能够更有效地破坏细菌细胞壁,起到抗菌作用。
然而,实验结果仅仅是在体外条件下得出的,仍需进一步研究其在体内的抗菌机制和应用前景。
1. 了解溶菌酶的溶菌原理和作用。
2. 掌握溶菌酶溶菌实验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溶菌酶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溶菌效果。
二、实验原理溶菌酶(Lysozyme)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碱性蛋白酶,能够水解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导致细菌细胞壁破裂,从而使细菌溶解。
溶菌酶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溶菌效果较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离心机、移液器、烧杯、试管等。
2. 实验试剂:溶菌酶溶液、细菌培养液(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生理盐水、革兰氏染色液等。
3. 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
四、实验方法1. 细菌培养: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使细菌达到对数生长期。
2. 溶菌酶溶液制备:将溶菌酶溶解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菌酶溶液。
3. 实验分组: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于试管中,分为以下几组:A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菌酶溶液B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理盐水C组:大肠杆菌+溶菌酶溶液D组:大肠杆菌+生理盐水4. 溶菌实验:将各组的试管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观察并记录细菌溶解情况。
5. 结果观察与记录:通过显微镜观察各组的细菌溶解情况,记录细菌溶解所需时间。
1.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菌实验:A组:细菌在溶菌酶作用下迅速溶解,溶解时间为5分钟。
B组:细菌无明显溶解现象,溶解时间为30分钟。
2. 大肠杆菌溶菌实验:C组:细菌在溶菌酶作用下溶解缓慢,溶解时间为30分钟。
D组:细菌无明显溶解现象,溶解时间为30分钟。
六、实验结论1. 溶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溶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溶菌作用较弱。
2. 溶菌酶在细菌溶解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溶菌效果与溶菌酶浓度和时间密切相关。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溶菌酶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溶菌效果明显优于革兰氏阴性菌,这与溶菌酶的溶菌原理相符。
溶菌酶破壁缓冲液配制
溶菌酶破壁缓冲液是用来制备溶菌酶破壁液的重要溶液,其主要作用是在保证破壁效果的基础上,调节液体的pH值,维持适宜的反
应环境。
以下是溶菌酶破壁缓冲液的配制方法:
配方:
Tris-HCl缓冲液(1M,pH8.0) 10ml
EDTA-Na2(0.5M,pH8.0) 200ul
SDS(10%,w/v) 50ul
水 9.75ml
步骤:
1.取10ml Tris-HCl缓冲液,加入200ul EDTA-Na2,充分溶解。
2.加入50ul SDS(10%,w/v),搅拌均匀。
3.加入9.75ml水,充分混合。
4.使用pH计检测缓冲液的pH值,确保pH在8.0左右。
5.将制备好的溶菌酶破壁缓冲液装入干净无菌容器中,密封保存。
注意事项:
1.配制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试剂和器皿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清洗。
2.溶菌酶破壁缓冲液的pH值对反应效果有重要影响,必须严格
控制。
3.配制好的溶菌酶破壁缓冲液需密封保存,避免受到外界的污染和干扰。
4.使用前必须先检测缓冲液的pH值,确保符合要求。
常用酶的配制常用酶的配制1.溶菌酶用水配制成50mg/ml的溶菌酶溶液,分装成小份并保存于-20℃。
每一小份一经使用后便予丢弃。
2.蛋白水解酶类贮存液贮存温度反应浓度反应缓冲液温度预处理0.01mol/L Tris(pH7.8)链霉蛋白酶a 20mg/ml-20℃(溶于水)1mg/ml0.01mol/L EDTA37℃自消化b0.5% SDS0.01mol/L Tris(pH7.8)蛋白酶K c20mg/ml -20℃(溶于水)50μg/ml0.005mol/L EDTA37~56℃无须预处理0.5% SDSa:链霉蛋白酶是从链球菌(Streptomyces griseus)中分离到的一种丝氨酸酶和酸性蛋白酶的混合物。
b:自消化可消除DNA酶和RNA酶的污染,经自消化的链酶蛋白酶的配制方法如下:把该酶的粉末溶解于10mmol./l Tris·HCl(pH7.5)、10mmol/l NaCl中,配成20mg/ml浓度,于37℃温育1h。
经消化的链霉蛋白酶分装成小份放在密封试管中,保存-20℃。
c:蛋白酶K是一种枯草蛋白酶类的高活性蛋白酶,从林伯氏白色念球菌(Tritirachium album Limber)中纯化得到。
该酶有两个Ca2 +结合位点,它们离酶的活性中心有一定距离,与催化机理并无直接关系。
然而,如果从该酶中除去Ca2+,由于出现远程的结构变化,催化活性将丧失80%左右,但其剩余活性通常已足以降解在一般情况下污染酸制品的蛋白质。
所以,蛋白酶K消化过程中通常加入EDTA(以抑制依赖于Mg2+的核酸酶的作用)。
但是,如果要消化对蛋白酶K具有较强耐性的蛋白,如角蛋白一类,则可能需要使用含有1mmol/l Ca2+而不含EDTA的缓冲液。
在消化完毕后、纯化核酸前要加入EGT(pH8.0)至终浓度为2mmol/L,以鳌合Ca2+。
3.无DNA酶的RNA酶将胰RNA酶(RNA酶A)溶于10mmol/l Tris·HCl(pH7.5)、15 mmol/l NaCl中,配成10mg/ml的浓度,于100℃加热15min,缓慢冷却至室温,分装成小份保存于-20℃。
溶菌酶溶液
简介:
华越洋溶菌酶溶液是浓度分别为10mg/ml的蛋清型溶菌酶溶液,可以用于下列分子生物学实验:
1.核酸纯化
2.包涵体蛋白纯化
3.质粒DNA纯化
4.几丁质的水解
5.细胞壁的水解
运输及保存:
低温运输,-20℃保存,有效期一年。
============================================================= 溶菌酶存在于卵清、唾液等生物分泌液中,催化细菌细胞壁肽聚糖N-乙酰氨基葡糖与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1,4-β-糖苷键水解的酶。
溶菌酶(lysozyme)又称胞壁质酶(muramidase)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N-acetylmuramide glycanohydrlase),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
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
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
因此,该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用途用于生化研究,临床上用于急慢性咽喉炎、扁平苔癣、扁平疣等疾病的治疗。
生产
以蛋清为原料,在pH6.5条件下用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732吸附后,再用硫酸铵洗脱,经透析后冷冻干燥得产品。
制备
溶菌酶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克隆、提取而制取,它是一种天然酶,安全绿色的添加剂,无抗药性。
该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鸟类和家禽的蛋清、哺乳动物的泪、唾液、血浆、尿、乳汁等体液以及微生物中也含此酶,其中以蛋清含量最为丰富。
从鸡蛋清中提取分离的溶菌酶是由18种129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单一肽链。
它富含碱性氨基酸,有4对二硫键维持酶构型,是一种碱性蛋白质,其N端为赖氨酸,C端为亮氨酸。
可分解溶壁微球菌、巨大芽孢杆菌、黄色八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
优点
1.溶菌酶是很稳定的蛋白质,有较强的抗热性。
蛋清溶菌酶是C型,是已知的最耐热的酶;2.溶菌酶不会因为有机溶剂的处理而失活,当转移到水溶液中时,溶菌酶的活力可全部恢复;3.溶菌酶可被冷冻或干燥处理,且活力稳定;4.溶菌酶适宜pH5.3~6.4,可用于低酸性食品防腐;5.溶菌酶生产成本较低;6.溶菌酶的抗菌谱较广,不仅局限于G+ 菌,对部分G­ 菌也有抑制效果;7.溶菌酶作为防腐剂安全性高。
溶菌酶是一种天然蛋白质,1992年FAO/WTO 的食品添加剂协会已经认定溶菌酶在食品中应用是安全的。
应用
医学应用
可作为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天然抗感染物质。
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消肿止痛及加快组织恢复功能等作用。
临床用于慢性鼻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水痘、带状疱疹和扁平疣等。
也可与抗菌药物合用治疗各种细菌和病毒感染。
口服和肌注均有效。
口服,3~5片/次(肠溶片含10mg),3次/日。
口含,1片/次(口含片含20mg),4~6次/日。
外用:以1%~2%溶液滴注、涂擦或直接喷粉。
肌注,50mg~100mg/次,1~2次/日。
滴眼:用2%溶液。
副作用偶有较轻的过敏反应。
氯化溶菌酶医疗效果更广,有浓痰分散、出血抑制、组织修复、消炎镇痛、抗过滤性病毒等作用,因而用氯化溶菌酶的制药有消炎消痔、治感冒、皮肤病及眼、鼻、喉等用药.
食品应用
可作为防腐剂,它的主要功用是水解细菌细胞壁,在细胞内,则对吞噬后的病原菌起破坏作用.该酶对革兰氏阳性菌中的枯草杆菌、耐辐射微球菌有分解作用。
对大肠杆菌、普通变形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也有一定程度溶解作用,其最有效浓度为0.05%。
与植酸、聚合磷酸盐、甘氨酸等配合使用,可提高其防腐效果。
应用领域
1.溶菌酶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的蛋白质,又具有一定的溶菌作用,因此可用作天然的食品防腐剂。
现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品、肉食品、蛋糕、清酒、料酒及饮料中的防腐;还可以添入乳粉中,使牛乳人乳化,以抑制肠道中腐败微生物的生存,同时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肠道中双歧杆菌的增殖。
2.溶菌酶作为一种存在于人体正常体液及组织中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它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目前医用溶菌酶其适应症为出血、血尿、血痰和鼻炎等。
3.溶菌酶具有破坏细菌细胞壁结构的功能,以此酶处理G+细菌得到原生质体,因此,溶菌酶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中细胞融合操作必不可少的工具酶。
机理
溶菌酶能有效地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其水解位点是N-乙酰胞壁酸(NAM)的1位碳原子和N-乙酰葡萄糖胺(NAG)的4位碳原子间的β-1.4糖苷键。
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它是由NAM、NAG和肽“尾”(一般是4个氨基酸)组成,NAM与NAG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肽“尾”则是通过D-乳酰羧基连在NAM的第3位碳原子上,肽尾之间通过肽“桥”(肽键或少数几个氨基酸)连接,NAM、NAG、肽“尾”与肽“桥”共同组成了肽聚糖的多层网状结构,作为细胞壁的骨架,上述结构中的任何化学键断裂,皆能导致细菌细胞壁的损伤。
对于革兰氏阳性菌(G+),如藤黄微球菌、枯草杆菌或溶壁微球菌等,与革兰氏阴性菌(G-),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等,其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不同,G+细菌细胞壁几乎全部由肽聚糖组成,而G-细菌只有内壁层为肽聚糖,因此,溶菌酶对于破坏G+细菌的细胞壁较G-细菌强。
使用
鸡蛋清溶菌酶作为溶菌酶类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稳定的蛋白质,其最适pH为4-6.5,最适温度为35℃,酶的最适添加量必须按照具体生产情况而定。
储存
建议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下避光保存,储存温度:零度以下。
贮藏过久或贮藏条件不利,会使酶活不同程度的降低;如温度湿度过高,则需要在使用时适当的增加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