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刨制——鸦胆子炮制
- 格式:doc
- 大小:0.32 KB
- 文档页数:1
【每周一药】第131期•清湿毒,解热毒之鸦胆子Nov 19每周一药欢迎大家来到每周一药第131期,今天图图将带大家了解清湿毒,解热毒的鸦胆子。
鸦胆子【别名】老鸦胆、鸦胆、苦榛子、苦参子、鸦蛋子、鸭蛋子、鸭胆子、解苦楝。
【来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 (L. ) Merr. 的果实。
【植物形态】灌木。
全株均被黄色柔毛。
小枝具黄白色皮孔。
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常7,卵状披针形,长4~11cm,宽2~4.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偏斜,边缘具三角形粗锯齿,腹面疏被、背面密被伏柔毛。
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狭长;雄花序长于叶,萼片4,卵形,边缘疏生腺体,花瓣4,长圆状披针形,外面有硬毛,边缘有腺体,雄蕊4,具不发育的花药;雌花序短于叶,萼片、花瓣同雄花,但稍大,花盘杯状,4浅裂,心皮通常4,子房卵形,花柱反折,紧贴子房。
核果椭球形,成熟时紫红色至黑色。
【分布】主产于广东、广西。
广西主要分布于北流、陆川、博白、灵山。
【采集加工】秋冬季果实成熟,果皮变黑色时分批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核果卵形或椭球形,略扁,长0.6~1cm,直径4~7mm;黑色,有隆起网状皱纹,顶端有鸟嘴状短尖的花柱残基,腹背两侧有较明显的棱线,基部钝圆,有凹点状果梗痕,果肉易剥落;果核坚硬,剖开后内面灰棕色平滑;种子1,卵形。
气微特异,味极苦。
【性味】苦,寒,小毒。
【功效主治】清湿毒,解热毒。
用于治疗瘴疟(疟疾),屙意咪(痢疾),仲嘿喯尹(痔疮),呗农(痈疮、痈肿),阴痒,隆白呆(带下),货咽妈(咽痛),鸡眼,热毒血痢,冷痢,休息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多去壳取仁,用胶囊或桂圆肉包裹吞服,治疟疾每次10~15粒,治痢疾每次10~30粒。
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制成鸦胆子油涂敷患处;或煎水洗患处。
【应用举例】(1)治疣: 鸦胆子适量,去皮,取白仁之成实者,捣末,以烧酒和涂少许。
(2)治脚鸡眼:鸦胆子20枚,砸开取仁,用针尖戳住,放灯头以上稍烤,烤至黄色,再放置于一小块胶布上,用刀将该药按成片,粘于患处,每日换1次。
鸦胆子治尖锐疣的方法
鸦胆子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具有收敛镇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尖锐疣。
以下是使用鸦胆子的方法:
1.鸦胆子草往往需要干燥后才能进行制作。
将鸦胆子草晒干,然后磨成细粉末。
2.将鸦胆子粉末与水混合,制成一种糊状物质。
3.将糊状物质涂在患处,然后用绷带或胶布固定。
4.每日更换一次药物,并在更换药物时清洁患处。
5.治疗期间避免性行为,以免传染病毒。
使用鸦胆子治疗尖锐疣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恒心,治疗期可以长达几个月。
此外,应注意使用鸦胆子的剂量和方法,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建议在使用该药物前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
中药材鸦胆子鸦胆子拼音Yā Dǎn Zi别名老鸦胆(《生草药性备要》),鸦胆、苦棒子(《吉云旅钞》),苦参子(《纲目拾遗》),鸦蛋子(《植物名实图考》),鸭蛋子(《医学衷中参西录》),鸭胆子(《中药志》),解苦楝(《广西中药志》),小苦楝(《广西中草药》)。
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除净枝叶杂质,晒干。
原形态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米,全株均被黄色柔毛。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0~30厘米,有长柄;小叶5~11枚,对生,长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两侧不对称的斜圆形,边缘有三角形粗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
圆锥聚伞花序腋生,雌雄异株,雄花序长10~30厘米,雌花序长4~18厘米;花极小,红黄色;雄花萼片4,披针形,花瓣4,线状披针形,雄蕊4,着生在花盘下方,花盘4裂;雌花萼片4,三角形,花瓣4,长圆状披针形,子房由4心皮组成,大部离生,下部被花盘包围,花柱下弯,柱头长尖形。
核果长卵形,先端略向外弯,成熟时黑色,具突起的网纹。
花期3~8月。
果期4~9月(海南岛、广西)。
本植物的根(老鸦胆根)、叶(老鸦胆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长在草地、灌木丛中及路旁向阳处。
分布福建、广西、云南、台湾、广东等地。
主产广东、广西。
福建、台湾亦产。
性状干燥成熟的果实呈长圆形或卵形,两头稍尖,长6~10毫米,直径3~7毫米。
表面灰黑色,有不规则多角形的网纹,底端有凹陷的果柄痕。
外壳质硬而脆,破开后内向灰红色或灰黄色,光滑而油润。
内有黄白色种仁,呈卵形,长4~7毫米,直径3~5毫米,外包抽皱的薄膜,富有油性。
无臭,味极苦。
以质坚、仁白、油性足者为佳。
化学成分鸦胆子含生物碱(鸦胆子碱和鸦胆宁等)、糖甙(鸦胆灵、鸦胆子甙等)、酚性成分(鸦胆子酚等)和一种羟基羧酸称鸦胆子酸等。
鸦胆子仁含脂肪油(鸦胆子油)56.23%。
油中不皂化物占1.36%,内含挥发油少许;皂化物92.47%,内含油酸(占原油的%-下同)81.87%、亚油酸3.37%、硬脂酸2.65%、棕榈酸6.62%等;还有熔点为152℃的绢丝状结晶体4.59%。
中药鸦胆子去疣的方法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给患者带来不少困扰。
中医认为疣是由湿热内蕴、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失调等引起的,因此治疗疣的方法也多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鸦胆子作为一味中药,具有较好的去疣效果,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中药鸦胆子去疣的方法。
首先,鸦胆子泡醋法。
将鸦胆子放入白醋中浸泡,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浸泡20分钟左右,连续使用一周,就能明显看到疣的减小。
这是因为鸦胆子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生长,从而达到去疣的效果。
其次,鸦胆子研末敷贴法。
将鸦胆子研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或醋搅拌成糊状,涂抹在患处,每天使用2-3次,坚持一段时间就能看到疣的明显减小。
鸦胆子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能够有效控制疣的生长,同时还能改善局部的微循环,促进疣的愈合。
再次,鸦胆子煎水内服法。
将鸦胆子煎水内服,每天2-3次,每次10克左右,连续服用一段时间,能够有效清热解毒,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去疣的效果。
同时,鸦胆子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病毒的能力,有助于预防疣的复发。
最后,鸦胆子熬油外敷法。
将鸦胆子熬油,待油温适宜后涂抹在患处,每天使用2-3次,能够有效软化疣组织,促进疣的脱落,达到去疣的目的。
鸦胆子熬油后具有较强的渗透力,能够快速渗入皮肤深层,对疣组织进行有效的分解,从而加速疣的愈合。
总之,中药鸦胆子具有较好的去疣效果,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使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过量使用,避免对皮肤造成不良刺激,同时也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早日摆脱疣的困扰,拥有健康美丽的皮肤。
【中药释义】鸦胆子,有小毒,不仅能治瘊子,还是肿瘤刺客。
公益公众号中医验方使用方式:中医验方中直接输入中药名称,自动回复中药释义及常用药方,如果您输入的中药我们没有收录,我们会收到信息后尽快补充,请过几天再输入一次试试。
谢谢您的关注。
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其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大肠、肝经。
可以清热解毒,截疟,止痢;外用腐蚀赘疣。
常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入药部位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截疟,止痢;外用腐蚀赘疣。
炮制:1.鸦胆子除去果壳及杂质。
2.鸦胆子霜,取净鸦胆子仁,炒热后研碎,用多层吸油纸包裹,压榨去油,反复数次,至松散成粉不再粘结成饼为度,取出碾细。
贮干燥容器内,鸦胆子霜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主治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用法用量0.5~2g,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小儿慎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相关论述1、《本草纲目拾遗》:“治痢,痔。
”2、《岭南采药录》:“治冷痢,久泻。
又能杀虫。
”药理作用本种之种子称鸦胆子,作中药,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止痢疾等功效。
\鸦胆子含生物碱(鸦胆子碱Brucamarine和鸦胆宁Yatanine等)、糖甙(鸦胆灵Brucealin、鸦胆子甙Yatanoside等)、酚性成分(鸦胆子酚Brucenol等)和一种羟基羧酸称鸦胆子酸等。
鸦胆子仁含脂肪油56.23%。
油中不皂化物占1.36%,内含挥发油少许;皂化物92.7%,内含油酸(占原油的%~下同)81.87%、亚油酸3.37%、硬脂酸2.65%、棕榈酸6.62%等;还有熔点为152℃的绢丝状结晶体4.59%。
种子中含多种结构上类似苦木素的苦味成分:鸦胆子苦醇、鸦胆子素A、B、C、D、E、F、G、H等。
含鸦胆子甙。
尚含多种苦味成分:鸦胆子苦素A,B,C,D,E,F,G,I,鸦胆子苦醇,以及生物碱鸦胆灵,4-ethoxycabonyl-2-quinolene。
鸦胆子治疣的方法用醋
鸦胆子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疣。
以下是使用鸦胆子和醋进行治疣的方法:
1. 准备材料:鸦胆子和醋。
2. 将适量的鸦胆子研磨成粉末状。
3. 在一个容器中加入足够的醋,将鸦胆子粉末倒入醋中。
4. 搅拌均匀,使醋和鸦胆子充分混合。
5. 使用棉签或棉球蘸取混合液,涂抹在疣上。
6. 可以用创口贴或纱布固定,以防止液体干燥。
7. 每天早晚各涂抹一次,保持约20-30分钟。
8. 注意不要让混合液接触到健康的皮肤,以免引起刺激或损伤。
9. 持续使用数周或数月,直到疣消失为止。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鸦胆子和醋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法,但疣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
如果疣没有改善或出现不适,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通过接触传播疣。
鸦胆子的功能主治与用量1. 鸦胆子的概述鸦胆子,又名白球花、山苦蒲,为马鞭草科植物鸦胆子Rotalaindica(L.)Koehne。
鸦胆子原产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
其茎叶柔软,花卉呈红色或粉红色,十分美观。
2. 鸦胆子的功能与主治鸦胆子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主治。
2.1 清热解毒鸦胆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因热毒引起的症状,如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
2.2 利尿通淋鸦胆子可以促进尿液的排泄,有助于治疗水肿、尿路感染等问题。
2.3 活血化瘀鸦胆子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瘀血引起的症状,如瘀血性痛经、瘀血淤积等。
2.4 缓解炎症鸦胆子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因炎症引起的疼痛、红肿等症状。
2.5 其他功效鸦胆子还具有清热解暑、止血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中暑、外伤出血等情况。
3. 鸦胆子的用量鸦胆子在中药应用中,常用于泡茶、煎汤或加入药方中煎服。
一般情况下,鸦胆子的用量为:•鸦胆子泡茶:每次取鸦胆子3-5克,加入沸水中冲泡,可作为日常饮品。
•鸦胆子煎汤:每次取鸦胆子10-15克,加入适量水,煎煮15-20分钟,分次服用。
•鸦胆子加入药方中:根据具体病情,可酌情调整鸦胆子的用量。
需要注意的是,用于治疗疾病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具体症状调整鸦胆子的用量。
4. 鸦胆子的安全使用鸦胆子属于中草药,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但通常情况下属于较安全的药材。
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不宜过量使用:尽管鸦胆子具有一定的功效,但不宜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不适。
2.避免与他药相互作用:在使用鸦胆子的同时,如需同时使用其他药物,应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3.孕妇与儿童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鸦胆子。
4.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可能对鸦胆子产生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5. 总结鸦胆子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活血化瘀等功效。
鸦胆子治疣的方法介绍
鸦胆子,又称鸦胆、麒麟胆等,是一种中草药,被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包括疣。
鸦胆子治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鸦胆子外敷法:将鸦胆子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的醋或者酒调成糊状,涂抹于患疣部位,每天2-3次,持续1-2周。
这种方法适用于表面疣和扁平疣。
2. 鸦胆子煎水法:将鸦胆子研磨成细粉,取适量加水煎煮,待水开后低火煮沸5-10分钟,然后滤出药液,温服。
每天2-3次,持续服用1-2周。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发性疣或疣体较大的情况。
3. 鸦胆子泡脚法:将鸦胆子研磨成细粉,放入热水中浸泡双脚,每天泡脚20-30分钟,连续1-2周。
这种方法适用于足底疣或手指疣。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鸦胆子治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使用前先清洗患疣部位,并保持干燥。
避免感染扩散。
2. 使用时应避免与健康皮肤接触,以免刺激正常皮肤。
3. 使用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疣体扩散。
4. 如果使用鸦胆子后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最后,使用中草药治疗疾病时应慎重,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鸦胆子的功效与作用【名称】鸦胆子【别名】老鸦胆、鸦胆、苦榛子、苦参子、鸦蛋子、鸭蛋子、鸭胆子、解苦楝、小苦楝。
【科属】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成熟种子【产地】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苦,寒。
有小毒。
归大肠经、肝经。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解毒。
治痢疾,久泻,疟疾,痔疮,疔毒,赘疣,鸡眼。
①《生草药性备要》:凉血,去脾家疮,理跌打。
②《纲目拾遗》:治痢,痔。
③《岭南采药录》:治冷痢,久泻。
又能杀虫。
④《医学衷中参西录》:凉血解毒,善治热性赤痢,二便因热下血。
治梅毒及花柳毒淋。
捣烂醋调敷疔毒。
善治疣。
⑤《科学的民间药草》:截疟和治阿米巴痢疾。
制成油质,可治外耳道乳状瘤,乳头瘤,以及尖锐性湿疣。
⑥《广西中药志》:治疳匿。
外用(油亦可)治皮肤瘤。
【应用】1、热毒血痢,冷积久痢。
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尤善清大肠蕴热,凉血止痢,可用治热毒血痢,便下脓血,里急后重。
可用本品去皮,白糖水送服。
本品有燥湿杀虫止痢之功,可用治冷积久痢,采取口服于灌肠并用方法,治疗较佳;若用治久痢久泄,可与诃子肉、乌梅肉、木香同用。
2、各型疟疾。
本品苦寒,入肝经,能清肝胆湿热,杀虫治疟,适宜各型疟疾尤善于间日疟。
3、鸡眼赘疣。
本品有腐蚀作用,可用治鸡眼赘疣。
【选方】①治里急后重:鸦胆去壳留肉,包龙眼肉,每岁一粒,白滚水下。
(《吉云旅钞》)②治热性亦痢,及二便因热下血:鸦胆子去皮,每服二十五粒,极多至五十粒,白糖水送下。
此物囫囵吞服,去皮时仁有破者,去之勿服,服之恐作呕吐。
(《医学衷中参西录》)③治疟疾:鸦胆子果仁十粒,入桂圆肉内吞服,日三次,第三日后减半量,连眼五日。
(《广西中草药》)④治早期血吸虫病:鸦胆子果仁十粒,日二次,连服四、五天。
(《广西中草药》)⑤治痔:鸦胆子七粒,包圆眼肉,吞下。
(《纲目拾遗》)⑥治疣:鸦胆子去皮,取白仁之成实者,杵为末,以烧酒和涂少许,小作疮即愈。
(《医学衷中参西录》)⑦治脚鸡眼;鸦胆子二十个,砸开取仁,用针尖戳住,放灯头以上少烤,烤至黄色,再放一小块胶布上,用刀将该药按成片,粘于患处(在粘前用开水将患处洗净,用刀将厚皮割去),每日换一次,二十天左右即痊愈。
常用中药饮片临方炮制品种1 用时捣碎品种:《中国药典》收载54种,未收载28种1.1 《中国药典》收载54种:A 阿胶、阿胶珠B 白矾、白芥子、荜茇C 草豆蔻、草果仁、燀桃仁、炒白扁豆、炒白果仁、炒白芥子、炒黑芝麻、炒黄芥子、炒九香虫、炒苦杏仁、炒莱菔子、炒蔓荆子、炒牛蒡子、炒牵牛子、炒酸枣仁、炒桃仁、炒郁李仁、炒川楝子、醋鳖甲、醋龟甲、醋五味子、醋延胡索D 大皂角、刀豆、丁香、豆蔻F 榧子、麸煨肉豆蔻G 瓜蒌子H 海马、红参、红豆蔻、黄芥子J 姜草果仁、橘核L 鹿角霜R 肉桂、蕤仁S 砂仁、山慈菇、生半夏、生川乌、使君子仁、酸枣仁Y 盐胡芦巴、盐橘核、盐荔枝核、盐益智仁、猪牙皂、1.2 《中国药典》未收载28种:C 炒苍耳子、炒茺蔚子、炒冬瓜子、炒火麻仁、炒蒺藜、炒青葙子、赤小豆、楮实子、川贝母、醋甘遂D 胆南星F 法半夏、麸炒芡实H 黑豆L 两头尖Q 苘麻子S 生草乌、生甘遂、生马钱子、生天南星T 太子参、天葵子、土贝母Y 鸦胆子、盐补骨脂、盐韭菜子、盐沙苑子Z 制马钱子2 用时打碎品种:《中国药典》收载6种E 儿茶H 诃子Q 青果S 生千金子、娑罗子Y 预知子3 用时研碎品种:《中国药典》收载1种S 麝香4 用时砸碎品种:《中国药典》收载1种D 煅自然铜5 用时剪碎品种:《中国药典》收载2种,《中国药典》未收载2种5.1 《中国药典》收载2种:S 桑螵蛸Y 罂粟壳5.2 《中国药典》未收载1种:L 灵芝6 用时粉碎品种6.1 粉碎成粗粉:《中国药典》未收载4种A 阿胶B 鳖甲胶G 龟甲胶L 鹿角胶6.2 粉碎成细粉:《中国药典》收载4种,《中国药典》未收载5种6.2.1《药典》收载4种:H 海马、红参、S 三七X 血竭6.2.1《中国药典》未收载5种:C 沉香、川贝母G 蛤蚧L 雷丸J 金钱白花蛇7 烘焙切块或打碎品种:《中国药典》收载1种G 蛤蚧8 用时破开或去核品种:《中国药典》收载1种D 大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