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0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的特点和启示2006年第2l卷第6期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的特点和启示李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学术部,北京100101)关键词:中医药;国外;特点;启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的医疗体系和使用天然药物等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医疗,预防保健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本文就目前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的形势作一归纳,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的现状归结起来,中医药在国外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业人员和诊所数量不断增加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员和诊所数量不断增加,较之20世纪90年代有明显的增长.据统计,目前法国有针灸师7000余人,德国50000余人,荷兰4000余人,英国中医/针灸师11000余人,整个欧洲约有10多万人.美国获得资格认证的针灸医生已经超过100130人,加拿大有中医针灸从业者2000余名.在泰国,约有5000名执业中医;新加坡共有1800余名持有执照的中医师开业.其他与中医药学有密切渊源的传统医学,如日本汉方医,从业医师超过10万人,日本全国有85%以上的人接受过中医药,针灸疗法治疗.韩国共有注册韩医师5000余人.据估计,目前国际上中医药从业人员大约30万一50万人.中医/针灸诊所数量不断增加.例如,英国,加拿大目前分别约有3000家中医和针灸诊所,澳大利亚现有4000 多家.在欧洲,包括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荷兰.大约每15000人中就有1家中医或针灸诊所.韩国约有3600多家韩医院和韩医诊所….2.教育,科研发展迅速1999—2003年我国大陆与国外的中医药合作项目中,教育类合作项目占到38%40%,中医药教育在国外的发展非常迅速,表现出逐步向高层次发展的特点.目前国外已有多所正规大学设有中医系或中医专业,提供全?海外中医药?日制45年本科教学.例如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澳大利亚针灸学院,新南威尔斯州理疗学院等大学,泰国的华侨崇圣大学和泰王庄甲盛叻察帕大学,以及英国的伦敦中医学院.2005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与伊朗马什哈德医科大学合作开办的一个中医专业博士生培养项目在北京正式开班,标志着中医学在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达到新水平.还有一些国家建立了民办中医大学.例如奥地利时珍中医大学,属该国科教文部批准的正规学历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有200余人.美国有80多所中医学院,每年有2000多毕业生,规模较大的学校如新英格兰针灸学院,太平洋中医学院,美洲中医学院等.欧盟有20多所西医大学设立了中医课程,中医教学机构300多所.其中,法国有9所大学为医学博士开设为期3年的针灸课程2.除正规教育外,中医药培训在国外蓬勃发展.这些培训包括周末班,晚问班等各种形式的学习班.目前,国外的中医药科研取得了一定成果,与国内科技合作项目较多.日本对中医"证"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运用生化,药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现代医学手段对中药及中药复方进行了研究,中药制剂的研究,使用水平领先于其他国家.美国研究了针灸的作用机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公布了针灸有效性的研究报告,用来针刺治病的金属针在美国已批准为二类医疗器械.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研究,以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艾滋病的研究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他如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对针灸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英国,韩国,德国对中药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j.3.逐步取得合法地位,并纳入医疗保健体系目前传统医药在国外发展较快,一些国家政府开始加强对中医药保险费支付,并且制订或计划制订中医药管理法规.根据各国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360?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2006年第21卷第6期3.1立法管理在许多有识之士的不断努力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中医在一些国家获得了合法地位.例如,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200O年颁布了《中医注册法》和《中医,针灸师条例》,该法案是西方发达国家首次对中医进行立法管理.其他,如加拿大卑诗省,魁北克省,艾伯塔省等立法承认中医针灸的合法地位.泰国,新加坡,南非,阿联酋等国也对中医进行了立法.针灸已经成为目前国外广泛使用的一种中医疗法,被许多国家接受.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为合法医疗手段.例如在美国,有42个州以法律形式承认了针灸的合法地位.各州不同程度地实施了针灸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和许可证颁发制度,考试制度有加州针灸执照考试和由国家针灸与东方医学资格考试委员会(NCCAOM)举办的针灸师考试两种形式.瑞士联邦政府对针灸进行了立法,并且从1999年起,中医药治疗费用可以从医疗保险中支付.其他对针灸立法的还有意大利,奥地利,巴西,哥伦比亚等国家.通过立法.中医和西医一样受到法律的保护,中医药进入所在国医疗保健体系也有了法律依据.3.2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1985年.法国成立专门机构"针灸专门委员会"管理针灸,规定只有正式医生才能操作针灸.英国对中医药的政策比较宽松,近年来积极进行传统医药的立法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德国允许公民使用中医药治疗,保险公司可部分支付费用.其他如西班牙,伊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秘鲁,以色列,阿根廷等国,或成立了传统医药管理部门,进行草药管理和信息收集,或已着手进行立法工作.3.3其他还有一部分国家对中医药采取观望或默许态度,如芬兰,葡萄牙,挪威,捷克等.一些亚洲国家,如老挝,文莱等,中医还没有合法的行医地位.中药的使用也很受限制l5J.4.产品国际销量增长近几年,我国的中医药产品出口发展很快且稳步增长.中药产品已出口到13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 2005年出口额达到了8.3亿美元.在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助下,1999年,第一个中药复方在美国经批准进入临床实验.之后,中药先后在古巴,越南,阿联酋等国获准以治疗药品形式注册,这是国际社会首次针对特定的传统医药进行立法管理和药品注册.从20世纪中叶开始,随着回归自然的呼声,天然植物药被国际社会重新重视,在植物药消费量较大的欧,美市场,植物药市场占有率已达到44.8%,植物药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其中.欧盟天然药物销售市场年均增长速度达10%,使用的药用植物估计约2000 种,但欧洲本身只能提供2/3,其余1/3依靠进口.美国天然药物年均增长速度12%~16%,加拿大为15.2%.国外植物药资源不少依赖进口,中国是重要的出口国.目前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面临着质量控制问题.西方国家要求进口的植物药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和文件,包括产品的理化,生物,微生物,药理,毒理和临床实验结果,以证明产品的质量可靠,使用安全和有效,如欧盟近年实施的《欧盟传统植物药(草案)注册程序指令》,我国的中药产品就难以达到这样的标准.5.世界卫生组织关注中医药世界卫生组织关注传统医学的发展,在世界各地设立了20多个传统医药合作中心,设在我国的有7个.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针灸临床研究规则》,推动了针灸标准化进程.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米兰会议,确立并推广针灸适应证一览表,介绍针灸适应病证64种.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地区办事处制订了一个由我国参与起草的地区性的传统医药发展战略,2003年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召开的年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全球传统医学发展战略》中采纳了我国政府提出的建议,明确指出针灸,中药等传统医药正在全球获得广泛重视,在人类保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存在问题和启示面对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的良好态势,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外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中医药学发展的现象,应当引起重视.1.多数国家立法承认针灸,不承认中医由于许多国家不了解中医药的整体性,没有认识到针灸是整个中医药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医众多临床疗法之一,因而在法规制定上将中医药与针灸割裂开来,只承认针灸的合法性,对中药及其他中医疗法的法律地位未予承认.中医药只有作为整体,从法律上得到所在国认可,并纳入其医疗保险范畴,才能够获得健康有序的发展.2.中药没有药品地位,使用缺乏严格管理和指导目前在许多国家,既不承认中医的合法性,也不承认中药的合法性,中药在整体上没有药品地位,只是以健康食品(饮食补充剂)的身份在使用,尚没有一个中药产品在欧美发达国家通过药品审批.尽管很多接受过中药治疗的民众相信中药有效.但民众普遍不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一些使用中药的西医医师也不能真正理解中医理论.中药的使用缺乏严格的管理和指导,由此引发的毒副反2OO6年第21卷第6期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361? 应时有发生,使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产生疑虑.3.缺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外对中药的基础性研究还比较薄弱,没有解决中药产品的质量控制问题;缺乏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临床研究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中医疗效评价体系.总的来说,对中医药的研究缺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据美国Medline19811991年各国针灸文献数目统计,我国发表数量最多,但均未能通过Meta-分析,即缺乏信赖度高的临床研究.中医药研究急需探索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研究手段和方法,遵循中医药独特理论体系进行研究,同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既要继承,也要创新,共同实现发展中医药学的目标.目前,传统医药在国外的市场需求已经形成.但是,由于国外使用传统医药的历史较短,对传统医药的管理,教育,研发,生产和应用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专业人才不足,造成传统医药行业,特别是中医药行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我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应当对中医药在国外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多层次,多方位的努力.具体来说,一是需要扩大在国际社会中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制造舆论,普及中医药文化,提高民众公信力,让民众了解中医药;二是需要建立中医药国际行业标准,通过国际行业学会及其会员单位推行到世界各地,运用标准化战略净化中医药市场,实现中医药在国外健康有序的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不仅有利于中医药与国际社会各方面的衔接,而且可以使中医药更加广泛地吸收各国先进的科学文化,促进中医药学自身的学术发展.制定并推行中医药国际行业标准,是实现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药在国外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参考文献[1]范为宇.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1):73—75[2]赵新力,贾谦,傅俊英.中医药在国外的现状及启示.中国软科学,2OO4,(5):93—97[3]左言富.中医药在国外.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19(3):184—187[4]杨维益.中医药在国外的新动态.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3):1—9[5]朱佳卿,王笑频.国外中医药针灸的管理与立法现状分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90):81—83(收稿日期2005年11月6日)凉血散瘀法治疗儿童慢性紫癜性肾炎长期血尿33例李慎贤粱靓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盛京医院,沈阳110004)关键词:凉血散瘀法;儿童;慢性紫癜性肾炎;血尿紫癜性肾炎(删)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一个严重类型,也是儿童常见的继发性肾病之一.其中病程超过一年者属慢性紫癜性肾炎,主要表现为病情长期迁延不愈.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苷,免疫抑制剂,抗凝等疗法对蛋白尿疗效明显,但对慢性期血尿效果较差,且长期应用具有较大的副作用,使得患儿对治疗依从性差,临床医生感到颇为棘手.自2001年以来,笔者以凉血散瘀为基本治则,选择经西医系统治疗后镜下血尿未能恢复的患儿33例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33例,均为我院门诊患儿,?临床报道?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8岁;病程1年以上者20例,2年以上者13例.经泼尼松,雷公藤多苷,潘生丁,环孢菌素A等治疗停药后血尿一直恢复不佳者18例,治疗后好转又因感冒,过敏等因素再次诱发者15例.单纯血尿者28例,合并蛋白尿者5例.不同程度向心性肥胖者23例,合并高血压者3例,白细胞下降低于3.0×109/L者4例,转氨酶及胆红素轻,中度升高者3例. 中医辨证:血热妄行型18例,阴虚内热型11例,气不摄血型4例.2.治疗方法基本方:茜草lOg,紫珠草lOg,白茅根lOg,三七粉lOg,地龙lOg,山茱萸12g,甘草9g.蛋白尿。
国外草药研究现现状及发展趋势演示文稿国外草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草药是一种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的天然资源。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疾病防治的需求增加,国外草药研究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演示文稿旨在介绍国外草药研究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I. 引言草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形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草药研究正经历着许多创新和变革。
II. 国外草药研究的现状国外草药研究的现状表明,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领域。
以下是一些国外草药研究的主要特点:A. 科学技术的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国外草药研究正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深入了解草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B. 临床研究的推动国外草药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的层面,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被进行,以验证草药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
C. 国际合作的增加为了加强国外草药研究的合作和交流,许多国家和机构之间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草药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III. 国外草药研究的发展趋势国外草药研究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出现以下趋势:A. 多学科融合草药研究将与其他学科如药学、生物化学、药剂学和中医学等进行深度融合,以便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草药的疗效。
B. 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开发国外草药研究将更加注重从草药中提取纯化有效的活性成分,并利用这些成分进行新药研发。
C. 草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国外草药研究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提高草药治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动草药的临床应用。
IV. 结论国外草药研究的现状表明其在医疗保健领域的重要地位,而未来的发展趋势则为草药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外草药研究将会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您的聆听!。
中医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近年来,中医行业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认可。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中医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一、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推动随着国家对中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政策层面对中医行业的支持也越来越大。
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中医行业的扶持力度,为中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例如,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以来,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加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并加大对中医师的培训和认证力度。
同时,市场需求也是中医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并寻求更加细致的医疗服务。
中医以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较少的副作用,成为了不少人的首选。
尤其是在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领域,中医具备独特的优势。
二、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的推动中医行业在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中医学科在大型综合医院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与发展空间。
许多知名医院成立了中医科,并建立了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模式,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
另一方面,中医药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强了对中医药的研究,推动了中医技术的创新。
例如,推拿治疗技术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不断提升,不仅能够更好地诊断病情,还通过矫正和调整身体能量平衡,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另外,中药制剂也在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为中医治疗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支持。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拓展中医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中国对中医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医。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体系之一,中医在东亚、东南亚和部分非洲国家已经有了广泛的传播。
同时,中医行业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与交流。
例如,中医药高校与国外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中医专家和学者赴国外学术交流与讲座,加强中医在国际医学界的影响力。
中医药行业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一直在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服务。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迁,中医药行业也面临着一些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分析1.市场需求扩大: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的疗效和保健功能,市场需求逐渐扩大。
2.医疗开放政策:中医药在国内外医疗领域得到认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推广应用,市场机会增多。
3.新技术推动传统医学发展:现代科技手段的进步,为中医药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例如中药制剂的研发和优化。
4.行业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医药行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中医药诊疗模式,结合现代医学和健康管理的综合服务亦逐渐兴起。
二、问题分析1.标准不统一:由于中医药行业的临床诊疗标准和医疗流程存在差异,导致治疗效果难以评估和对病患的服务质量难以提升。
2.市场乱象:中药市场上存在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问题,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并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
3.人才短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但当前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学生招生人数有限,人才供应不足。
4.科技创新不足: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药行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相对滞后,缺乏相关研发投入和创新意识。
三、问题解决途径1.制定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建立中医药行业统一的临床诊疗标准和药物制备标准,提高行业整体的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
2.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中药市场的监管力度,整顿市场秩序,打击虚假宣传,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对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招生计划,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4.加强科技研发合作:鼓励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四、展望未来中医药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中医药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加强标准化建设、市场整顿、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创新,中医药行业有望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双轮驱动下不断发展壮大,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在日本的发展状况09营销1班陈婧关键词:中药、日本市场、发展中医学大约在5世及从朝鲜传入日本。
从5世及到15世及,日本在学术、临床以及行政管理等环节全面接受中医药,形成了独立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
15世及以后,日本汉方医学界分化,形成以中国金元医学占主导地位的“后世方派”和遵从张仲景医学的古方派。
江户中期,古方派和后世方派互相对立,学术争鸣十分活跃,汉方医学得到迅速发展。
日本目前虽无国立的具备较大规模的汉方医院,但私立汉方医疗机构很多。
日本汉方医疗机构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综合医院或医科大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的汉方医科,是综合性医院的一个临床科室;一类是汉方个体开业诊所;一类是针灸推拿诊疗所。
日本目前从事汉方医学、针灸、推拿的人员超过10万人。
日本理论上没有汉方医的称谓。
汉方医不可以从事医学行为,只有日本国家认定的医师资格才可以开方子、扎针。
日本的医师管理体制中,有医师、牙科医师和药剂师三大类。
药剂师可以抓方,可以配药,但不能开处方。
虽然药剂师在理论上不能开处方,但实际操作中还是能够在药典范围内建议抓药。
日本制药企业生产中国汉方药,目前已有217种中国汉方药处方被纳入日本医疗保险体系,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240种OTC中国汉方药可以在药店销售并有望增至300种,但问题是医师处方用的中国汉方药不多,而且有权使用中国汉方药的医师和药剂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中医药教育,严重影响了中医药在日本的普及我国内地中药材主要的出口市场是亚洲。
其中以香港地区、日本及越南为主,三个地区出口总额占全部出口额的一半以上。
我国内地出口香港的中药材,一部分加工成中成药,大部分以药材形式转出口至其他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和台湾。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遭遇严寒,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9%,医药行业经历了2008年及2009年上半年的艰难跋涉后,下半年进出口形势迅速回暖,与我国整体外贸形势形成反差,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达到9.8%。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上的“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世界中草药市场迅速崛起,中药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国际天然药物市场以欧美市场为主。
近几年来,我国中药出口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主要出口市场为亚洲,其次是欧美市场,而出口结构以中药材和中药提取物为主,中成药和保健品出口较少。
中药出口呈现出了欧美市场逐渐扩大、出口产品结构逐步调整的新特点。
我国中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国际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境外中药合法化速度加快构成了我国中药出口的优势和面临的机遇。
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中西方文化差异,国外药品准入标准高和来自洋中药的威胁和挑战。
从自身来看,我国中药出口还存在着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研发投入不足,出口结构不合理,对知识产权和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不力,中药质量不稳定,缺乏中药出口的符合型人才等问题。
我们应该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的投入,完善相关的标准与规范,发展中药品牌,加强可持续发展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发展大型中药企业,加强中药的国际交流,提高中药的国际地位并培养中药出口的复合型人才,以解决制约我国中药出口障碍,促进我国中药出口的发展。
【关键字】中药出口现状问题对策The analysis on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of Chinesetraditional medicine exportStudent: LI Jinlian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worldwide tide of returning back to nature, the world herbal medicine market grows rapidly.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lso ge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U.S. and Europe are the main markets of herbal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xports have maintained steady and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recent decade.Our major export market is Asia,followed by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Chinese herb extracts are the main products we exported while export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are less.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xport is showing two new features, one is the gradual expansion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markets; the other is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products adjust gradually. The long history, rich resources and the growing deman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s well as the speed legalization around the world constitute opportunities and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orts. In the mean time, we also are facing challenging of culture difference with western,high standards for drugs to access to foreign countries, the threats and challenges from foreign traditional medicines. Besides, expo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xist following problems:the added value of export products is low,the Inadequate of R & D investment, irrational export structure , ineffectiv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instability quality of medicine, lack of talent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ort.To address the obstac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or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xport, we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 & D, improve the related standards and norms, enh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velop large-scale TCM enterprises,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compound talents cultivation.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xport; Status quo; Problem; Countermeasure引言在我国,中医药历史悠久,形成了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 保存了多达30余万个秘方、验方。
资金方向中医药日益被国际认可还有哪些瓶颈该破解?文 | 本刊记者 刘馨蔚不同国家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评价差别是很大的,一国一策的传播策略制定对中医药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智库论坛上表示,中医药在国际上已经具有较为广泛的认知和应用基础。
中医药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从十九大到宪法修订,到中医药的立法,再到最近3年国务院相关部委的政策文件,都把中医药发展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
2015年10月5号,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对中国中医是极大的肯定。
“中医药的自身技术发展,以及在国际上重大公共实践上所发挥的作用,振兴了世界对中医药的信心。
”程学仁认为,中医特色在重大疾病和特色疾病方面的优势已经体现出来了。
当今世界电子传感技术、人工智能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给中医药国际化提供了一条通畅的渠道。
程学仁举例道,比如,智能化中医、“互联网+”中医等都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和国际化都是很好的机遇。
中医药研究以及临床治疗在海外也得到不少发展机会。
如在俄罗斯中医药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水务集团合作开展,增加中医药在当地的教育体系比重。
在澳大利亚中医药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建立了医疗服务、中医教育、中医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在捷克中医药中心,3位中医师每日门诊量达60人次,一些顽固的腰腿疼痛、中风、神经炎、皮肤病等疾病获得病人的充分认可。
中国前驻新西兰、瑞典大使陈明明在该论坛上认为,眼下最大的机遇就是2022年即将在北京召开的冬奥会。
“这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展示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中医的绝好机会。
我们要把有中国特色的针灸、按摩、康复等服务融入其中,使得外国选手、外国游客可以领会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陈明明说。
但与此同时,中医药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程学仁指出,首先,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与内涵尚未被国际社会所认知。
“中医药的文献被翻译成各种语言,但难的不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型,中医药在全球面临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合作需求。
中医药财产成长近况及将来成长趋向【1 】因为西药研发成本越来越高.时光越来越长,以“天然疗法”为特点的天然药物财产将成为全球制药业最具成长远景的特点财产,中药财产也将迎来快速成长的春天.但是,,我国中医药财产成长程度仍然偏低,研发投入轻微缺乏,仿.改成品种泛滥以及缺乏尺度和规范等已成为重要制约瓶颈.是以,中医药财产成长必须走现代化.国际化之路,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才干从世界医药市场平分得一杯羹.中药财产成长程度低下我国失去丰硕的中药材资本,具有成长强大中药财产的天然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讨所统计,按来源来分类,中药资本可分为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3种,分离有11146种.1581种和80种;按应用情形可分为中药材.平易近族药和平易近间药3种,分离有1200多种.4000多种和7000多种.近20年来,我国中药财产获得了较为快速的成长,年平均增加速度达20%以上,年发卖额已冲破800亿美元.但是,从总体情形来看,我国中药财产的成长程度其实不睬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讨所供给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生齿25.22%的中国,医药财产仅占全球的7%,天然药物仅占世界天然药物市场的3%-5%,中药出口额缺乏国际中草药市场的10%,与我国天然药物大国的地位极不相当.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仅占GDP的0.69%.“中医药财产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推却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该所研讨员王智平易近不无忧心肠说.另一方面,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为难地位,身份难以正当化.国度中医药治理局副局长房书亭接收记者采访时说,今朝中医药活着界上生计状况可分为三类:一是融入类.在中国.韩国.越南等国度,传统医药和西药均受到当局支撑,大众也承认.二是立法类.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度的部分省(州)出台律例,增强治理,呵护中医中药的正当地位.三是放任型,既非正当也非不正当,比方希腊.瑞典.只要不出医疗变乱等,这些国度广泛任其成长.因为地位为难,使得中医药固然活着界100多个国度有市场,但广泛难以进入国际医药和保健品的主流市场,大部分只能在华人圈子里应用.机会:世界中药市场需求不竭上升接收采访的专家广泛以为,西医“一统”医疗市场的局势将被打破,天然药物财产将成为全球制药业中最具成长远景的特点财产,中药财产也将成为世界医药财产的重要成长偏向之一.中药是指按照中医药理论应用.纳入了中医药理论系统的药物;而植物药或草药,则是尚未纳入任何医学医学系统的药物,仅凭必定经验而应用.记者懂得到,固然中药与植物药差别比较大,但是,可以预感,独具特点的中医药具有优越的成长远景.当前,因为从化学合成物中筛选新药的难度越来越大.时光越来越长.投入越来越高,并且化学药物对人体具有毒副感化,易产生抗药性和药源性疾病等特点越来越显著,很多国度转向了天然药物的研讨.开辟和应用,使其成为继化学药物.生物制剂.基因工程类药品之后最具成长远景的特点财产.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整统计,今朝,世界上80%的人在应用当地的传统药.国外的传统药或是中药,全世界草药市场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美国有关部分统计,美国的草药和植物药也是每年两位数速度递增.德国现有50家中医学术机构从事中医药研讨,每年约有200万人次接收中医治疗.别的,从事针灸治疗的德籍医师达5万人,占全德国大夫总数的1/6.“市场需求的趋向还在不竭上升.”中国药品生物成品检定所传授林瑞超对中医药市场远景暗示乐不雅,“特殊是在保健.罕有的老年病.肿瘤.亚健康.类风湿.妇科.颈椎等方面具有特效和长效的中药,将会大有作为.”挑衅:成长受到四大瓶颈制约专家剖析说,制约我国中药财产成长的身分主如果制剂工艺.质量控制.剂型和包装技巧相对落伍,以及基本研讨滞后等,具体表示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研发投入轻微缺乏,科技含量不高,创新才能单薄.依据美国制药协会统计,2000年,美国开辟成功一个新药投入8.02亿美元.研发成本的投入占总发卖额的15%以上,而我国远远低于这一程度,缺乏5%.别的,美国须要十多年时光才干研发出一种新药,而我国一些企业或者研讨机构消费5.6年时光都以为过于漫长.风险方面,美国要筛选一万个化合物,成功率是万分之二,也就是说,一万个提出申请的化合物只有1至2个被美国美国食物与药物监视治理局(FDA)同意为药物.房书亭指出,今朝,我国市场上具有必定著名度的中药,根本都是传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药”,其临盆工艺大多没有改良.比方,六味地黄丸,固然名称和外包装在不竭变更,但是仍沿用张仲景时期的临盆工艺.驰名全国的云南白药(行情,论坛),临盆工艺来源于彝族,也有上百年汗青了,同样缺乏创新.中药复方新药开辟国度工程研讨中间常务副主任叶祖光也深有同感,西药是不竭更新换代的,新药研制成功.上市后,那些临盆工艺落伍的药品就退出市场,比方抗菌药中的土霉素.四环素等,但是,“中药从来没有镌汰之说,创新才能低下已轻微制约中药财产的快速成长.”叶祖光说.二是范围小.财产化程度低,仿.改成品种泛滥市场.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中成药已成长到35大类.43种剂型,可临盆中成药4000余种,产量50多万吨.截至2005年7月,中药企业已成长到1231家,个中约80%以上经由过程GMP认证.但是,这些企业临盆范围广泛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各自为战,抵御市场风险的才能十分有限.制药企业是一个高技巧.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财产,而这些小企业用于新药物的开辟研讨投入微乎其微,技巧附加值极高的新制剂的开辟也处于落伍状况.是以,为了生计须要,“进行有限的仿造”便成为很多企业选择的捷径.今朝,我国新药的审批前提是,只要相符安然.有用的尺度就有可能获得同意,有没有优势和特点其实不在审批斟酌的范围内,这使每年都邑有大量新药上市,个中仿.改成品种占领很高比例,新药不“新”.林瑞超泄漏,客岁至今,到国度药监局申报的仿造品种.改剂型的品种多达3000多个.中药的申报数目也于本年8至9月间初次超出了西药.几十甚至百家企业竞相申报仿造药物或制剂,最终造成大家互相排挤,抢先降价.对此,林瑞超应用“狼狈万状”来形容这种近况给药监部分带来的为难.“假如长期成长下去,不加以规范和监管,将使包含中医在内的全部医药行业处于低程度反复,有限的资本被无穷的糟蹋.”他说.截至本年上半年,获国度尺度的中药品种已近1万个.而在美国,一年同意的新药只有20多个.叶祖光作了如许一个比较:“这1万个品种拿到美国,须要几百年的时光才干获同意,而我国以一天等于20年的速度就给全体批完.”是以,在药品检测中经常遭受的为难是,掺假现象时有产生.2002年-2003年,治疗糖尿病的中药中,掺假的比例就高达10%.三是缺乏常识产权呵护意识,使“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今朝,很多中医药企业.研发机构和科研工作者不谙专利,缺乏品牌意识,成果导致很多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反而由外国人抢先申请了国际专利,如青蒿素.六神丸.牛黄救心丸等,使“洋中药”大肆入侵,给我国中医药的成长带来伟大冲击和经济损掉.王智平易近供给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进口的“洋中药”超出26亿美元,各类品德的“洋中药”竟占据26.3%的国内市场.四是缺乏完美的中医理论.尺度和规范.中公平易近族医药学会会长储国本向记者介绍说,与西医的“反抗医学”不合,中医属于“均衡医学”,它是依附药物.非药物疗法调剂人体机能,达到治疗的目标和后果,强调的是整体疗养.分解治疗,具有光鲜的共性特点.但是,一向以来,人们对医药疗效的熟悉,广泛是以西医药的尺度来权衡,国际尺度也是按西医尺度制订.今朝我国还没有一个完美的评价中医药疗效的办法和指标,现实上是借鉴西医的评价系统.这不相符中医的治病机理,也不克不及充分表现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建议: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是成长之本据介绍,我国从“九五”时期开端对中药现代化计谋进行研讨,近10年来,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推进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成长.“十一五”计划中,科技部已明白提出,持续把中医药现代化作为中长期科技成长计划中的重要课题.我国中药财产走现代化.国际化之路,必须侧重解决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保持中医药的特点.科技部农村与社会成长司生物技巧与医药处调研员邹健强接收记者采访时说,事实证实,用西方的科学办法,比方还原论来研讨天然药.传统药其实不太成功.基因组合的研讨证实,每小我之间都有个别差别,中医药的特点是共性化的.动态的,特殊是复方中药,建议对人体机能的整体均衡.分解疗养等,不是简略的抄袭.把丰硕的天然资本和汗青经验的常识改变成中国成长本身平易近族医药财产的优势,凸起并保持其特点是异常重要的.二是制订中医药的尺度和规范,包含中药材的临盆.质量控制.流畅规范,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尺度化和释译规范,中医药疗效及安然性评价规范.国度药典和中药审评尺度等,把中医药科学的内在客不雅地表达出来.因为只有在规范和尺度前提下研讨.开辟出来的产品才具有稳固性.靠得住性.是以,凸起中医药特点和优势的尺度化进程十分重要,而若何处理中医药共性化和尺度的问题也是医药专家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三是要积极改良中医药可以或许知足现代市场需求的行医办法.中医已经有2000年的成长汗青,但是,直到今天,中医药仅占中国医疗办事市场和中药财产市场的1%.是以,要进步.改良中医药的医疗办事.财产技巧程度,以顺应现代生涯的快节拍.尽管中医采取独具特点的“望闻问切”的诊断办法,但现代医学成长到今天,已经不克不及只靠感官.作为一门科学,假如须要被人广泛熟悉和控制,可以或许在应用的基本上总结其纪律,把经验转化为常识,进而上升为理论指点十分须要.邹健强强调说,“中药现代化”不是中药“西药化”;“中药国际化”也不是中药“西方化”.他以为,中医药国际化就是中医药疗效和科学内在得到国际社会公认,中医奇特的医疗保健康复模式及其价值被以西方蓬勃国度为代表的国际社会懂得接收,中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医药和保健品主流市场,中医药尺度规范成为国际传统医药尺度规范,中医药文化得到广泛传播的进程.。
浅谈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是中医药领域中的重要议题,而其发展现状及对策则直接影响着中药在国内外的发展及推广。
以下对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现状中药现代化是指将中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利用现代仪器仪表、分析测试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手段对中药的药效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标准等进行研究和应用。
目前,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应用:在癌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传染病治疗等多个领域,中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疗效显著,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2.质量控制:通过建立中药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化生产流程,保障中药的质量和疗效,有效避免了药物安全问题。
3.药理作用研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发现了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深入探索了中药的疗效基础。
4.国内外合作交流:中药现代化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与西药的结合、中外合作交流等途径得以开展,推动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二、中药国际化的发展现状中药国际化是指中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应用。
中药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包括:1.没有国际质量标准:中药没有统一的国际质量标准,导致中药产品的评价标准和质量认证存在差异,阻碍了中药走向国际市场。
2.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导致中药产品被侵权复制的现象普遍存在。
3.没有国际认可的临床研究数据:中药的临床研究数据不足,缺乏国际认可的临床试验结果,使得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较低。
三、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对策研究要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对策建议:1.加强科研力量:通过加大投入,引进人才,培养科研团队,提高中药现代化研究水平,加强药材、药效成分、药理作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2.建立质量标准:建立健全中药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促进中药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的国际化。
中医国际化的机遇与难点李洋洋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优势。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推进,和改革开放“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医药作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正面临着国际化发展的大好时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中医药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和艰辛的过程,既要发现和抓住机遇,也要分析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
(1)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机遇慢性疾病,老龄化社会和养生保健思想的普及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病因明确的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而慢性疾病却大幅上升,此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养生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大。
中医的核心思想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它在慢性疾病、疑难病及一些西医、西药不能治疗或疗效不理想的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和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在国际上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对健康无毒副作用药物的新追求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人们开始把眼光转向更为自然的传统医药领域,中药大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或矿物,毒副作用相对化学药品小得多,加之数千年来中药多以复方治病,通过中药间的相互配伍,起到了增效减毒的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毒副作用。
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药无论是检测手段、还是治疗费用都要低得多,而其疗效已被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所证实。
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中药是我国政府确定的要加速发展的20个战略性重点领域之一,由科技部牵头制定、国务院十六个部门共同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经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医药发展的“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项基本任务。
推动中药的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是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战略,政府是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坚强后盾。
国际市场的开放,资金的相对宽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中医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医药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研究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医药研究的现状1. 学术研究的广泛开展: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研究,并投入大量的资源。
各大高校、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纷纷成立中医药研究中心,开展各类学术研究。
这些研究涵盖了中医诊断、中药治疗、经典文献研究等多个方面。
2.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增加:中医药研究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认可。
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合作研究项目等形式,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这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研究的发展,并有助于将中医药的疗效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3. 现代技术的应用:现代技术的应用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的引入,使得中医药的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
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鉴定中药的有效成分、探索中医药的治疗机制等。
二、中医药研究的发展趋势1. 结合现代医学的综合研究:中医药研究正朝着结合现代医学的方向发展。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可以提高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推广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
2. 深入挖掘中医药的传统疗法:中医药拥有丰富的传统疗法,这些疗法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未来的中医药研究应该继续深入挖掘传统疗法的疗效机制,并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这些疗法。
3. 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为了提高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中医药研究需要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控制、药物疗效评价以及研究方法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际中医药标准化体系。
4.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为了保障中医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中医药研究人员队伍,将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2023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台湾中医药产业现况2023年,我国台湾中医药产业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台湾中医药产业现状:我国台湾中医药产业历史悠久,传承至今。
在经济发展、品牌建设、技术革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医药在我国不断被质疑和争议。
为满足社会公众的多元化需求,中医药产业发展从传统药材、中药制剂技术及功能食品的研发生产向现代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越来越走向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新模式。
中医药产业市场规模:我国台湾中医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医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是我国中医药产业的高峰期,全年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材净出口额达到173亿元,同比增长7.53%。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市场规模出现短暂下滑,但2021年中医药市场逐渐恢复,年度销售额预计达到210亿元。
中医药产业技术和质量:中医药产业的技术和质量水平对于其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台湾中医药企业正在通过引进人才、加强创新研发、推行药品GMP认证等多种方式提高技术和质量水平。
其中,药品GMP认证是中医药企业的“硬道理”,已经成为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的门槛。
在技术研发方面,中药材种植、提取、制剂等关键技术逐渐成熟,研究所和大企业通过引进国际前沿技术,也为中医药技术的提升出谋划策。
中医药产业创新:我国台湾中医药产业在不断的创新和变革中壮大。
政府为了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
大企业为了在市场中立足,通过不断的产品升级和创新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中医药产业发展前景:我国台湾中医药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在人口老龄化、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医药市场需求量将进一步提高。
同时,政府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中医药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我国台湾中医药产业在技术、质量、市场和政策等方面都逐渐走向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同时也为我国医疗卫生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海外中医药概况中医药很早就有了国际交流。
约从公元5世纪起,中医药就相继流传到印度、阿拉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10世纪后又向西方国家传播,对当时东方和西方医疗保健和医药学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现在承认并使用中医药的,基本上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周边国家——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以及应用于西方国家的华裔社区。
西方国家的主流社会,使用范围仍然十分局限。
但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及美国、欧盟国家对中医药了解的加深,这些国家也在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力度。
(一)东南亚地区1.中药进口情况日本的汉方汉药是日本化了的中医药,日本一直是中国中药出口的第一大国。
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中药材以甘草、野山参和圆参为主。
进口较多的中成药有蜂王精、银翘片、银翘丸、六神丸等。
公元6世纪前,韩国自身的治疗方法与传入的中国医学相结合,发展成为有独立特色的韩国中医学。
目前,韩国政府承认韩国传统医药的合法性,并将之纳入了医疗保健体系。
韩国主产高丽参,但其他中药资源严重匮乏,主要依靠从我国进口。
越南在过去10年里,人均医药消费增长10倍,55%以上药品从国外进口。
由于受传统中医文化的影响,越南消费者非常青睐使用中成药,年销售量不断上升。
新加坡的中医药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
该国政府对含汞、铅、砷等重金属的中药或成药则明令严格控制,禁止销售黄连、黄柏、川乌等有毒药品。
进口的中药材多数是补药。
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
马来西亚政府对药物重金属含量有控制标准,对有毒品及濒危野生动物药品一律禁售。
2.立法管理情况明治维新前,中医一直是日本唯一的医疗保健体系。
但其后西医药在法律上取代了汉方医药的地位,中医药被废除。
目前日本中医师仍没有法定地位,按照“汉方认定医制度”,只有取得西医师资格者才有权开汉方制剂处方。
・162・WORLD CHILESE MEDICILE人卩!—H,Vol.12,Na7“一带一路”背景下乌兹别克斯坦中医药发展概况王旭杰1达娜•萨维洛娃2王妙然1张雪雪1朱宝琛7张蕊1张菀桐1李秋艳3(3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60093;2伊斯兰卡里莫夫科学与启蒙纪念馆,塔什干,6060;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60700)摘要中医药的海外推广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举措,并能以此为契机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医药走向世界,造福世界。
随着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外交关系的不断升温,作为“一带一路”上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中医药已成为两国共建健康丝路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两国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覆盖了科研、教育、新药研发、共抗疫情等各方面,中医药在乌兹别克斯坦逐渐深入民心。
关键词一带一路;乌兹别克斯坦;中医药;发展概况;新冠肺炎;人文交流;海外推广;中乌合作DevelopmeeU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eicine in Uzbekistan under the BacCgraund of the Belt and Rood Initiative WANG XujiR,Daa SAVILOVA5,WANG Miaorap1,ZHANG Xuexpc1,ZHU Baochen3,ZHANG Rud, ZHANG Waptoxg1,LI Qiu/S(-Xi-yuae Hospitle,ChiTD Acrlemy of Chinese皿点曲血Sciencss,Bedind14009-,Chne;0Ths Islam Karimo Scrndfic i C Enlighteameai MemoTne Co/mPs,Tashee£149129,Uzbekistae;3Dondzaimea Hospital,Bening Universita f Chinese'Bening149709,Chine-Abstraci The overseas promoXox of WadiUoxai Chinese medicine(TCM)is an iRportant measure to give full plap to the speciaUu and advantaaes of TCM,which can also ex taden as an opportunitu to promote the iRplementatiox of"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to carry forriard the excellent”80—0X01Chinese culture,and to ering TCM to the worD and eenefit the worie.With the coxOnuons warming of diplomaOc rela/oxs eetween China and Uzyedistan,TCM has eecome an iRportant lind in the-oint euilding of a health/ silk road.In recent years,the coopera/ox eetween the0cogutries in the field of TCM has eecome incroasinge closer,covering scientific research,educa/ox,new druc development and other aspects.TCM has gradually gained popularitu amoxg the people in Uz-16X13180.Keywords Belt and Road Intia/ve;Uzbedistan;Traditioxai Chinese medicine;Development overview;Coroxavirus disease ZO—;Culturai exchange;Overseas promotiox;Sino-Uzbed coopera/ox中图分类号:R6;R29;F122.2;RD9文献标识码:A doi:6.3969/p ice1273-7292.2921.97.929《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7年)》指出,我国已经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6-2020)》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医药事业已经迈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 整理范本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与“瑰宝”,是开发新药的“金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据该组织估计,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2003年,中国中药出口克服困难,8年之后再次突破7亿美元大关,出口总值达7.12亿美元,同比增长6.11%。
亚洲、北美和欧洲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约占中药出口总值的2/3。这几个市场的中药出口近几年都稳步增长。去年中药对亚洲出口4.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19%,同比增长5.71%;对北美出口1.05亿美元,同比增长3.64%;对欧洲出口9270万美元,同比增长12.58%;对非洲出口1049万美元,同比增长8.16%;对大洋洲出口889万美元,同比增长2.19%;对南美洲的出口975万美元,同比下降了1.72%。目前,全球四个主要中药市场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庞大市场,也是我国中草药、中成药、保健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值得研究和开拓。
一、东南亚及华裔市场 .
整理范本 该市场主要包括东南亚诸国及港、澳、台地区,占世界草药市场的26%。
新加坡的中医药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该国卫生部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新加坡中医团体协调委员会”,进步加强中医药管理。开设中医学院、中医师注册工作也在进行之中。政府对含汞、铅、砷等重金属的中药或成药则明令严格控制,禁止销售黄连、黄柏、川乌等有毒药品。进口的中药材多数是补药。
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马来西亚卫生部向来对中医十分关注和支持,但仍未接受中医师的注册,在那里甚至不注册也可行医。政府对药物重金属含量有控制标准,对有毒品及濒危野生动物药品一律禁售。
泰国政府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只给考试及格的中医师发临时执照。早在1987年政府正式通过和批准了中草药议案。有中药店800余家,多有坐常中医师诊病,也有许多私立中医院广泛应用中草药和针灸进行治病。较大的中药批发商约为10家,中小型约为40家。 . 整理范本 越南早提出东医与西医相结合,规模较大的中药店有近200家,中小药店更是遍布城乡。现从我国出口到越南的中成药就有180种。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齐全,无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应有尽有。目前,我国共有16家药品生产企业获得在越南的经营许可证。
此外,在菲律宾、印尼、缅甸、柬埔寨等由于受亚裔、华裔文化的影响,中医药都有浓厚的民众信仰的基础。
二、日韩市场 是我中草药出口稳步发展的市场。也成为与我竞争国际草药市场的主要对手,采用“兼蓄并用,自成体系”的策略,约占世界草药市场的21%。
日本中草药市场的汉方制剂纳入医疗保险,近几年来汉方制剂生产每年以50%~60%的速度递增,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已达15亿美元。人均中药消费额为7.3美元,与日本人均医疗费412美元相比,仅占1.77%。. 整理范本 目前日本有60多家汉方制剂生产企业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中药材以甘草、野山参和圆参为主。进口较多的中成药有蜂王精、银翘片、银翘丸、六神丸等。日本厚生省批准生产的汉方药仅限于张仲景的210种经方,其中147种批准为“医疗用医药品”,可以在医院中使用,其余63种为“一般用医药品”,只能在药店柜台销售。目前用药开发重点,主要在难治病、心脏病、癌症和老年病方面。
韩国对我国中医中药可算是情有独钟,中医药与当地医药相互结合,形成了当地的传统医药学,古代称之为“东医”。1980年韩国政府颁布法令,统称为“韩医”。韩国政府保健卫生部允许东、西方两种医药均可享受到医疗保险。1969年韩国保健卫生部规定11种古典医籍上的处方可由药厂生产而无须做临床等各种试验,其中有4种即是我国古典文献:《景岳全书》、《医学入门》、《寿世保元》、《本草纲目》。韩国目前共有56个成方制剂、68个单方制剂作为药品进入健康保险。上世纪80年代末,共建成中药厂80个,占全部中西药厂总数的22.2%。自1992年以来,已逐步实施了中药制剂生产的GMP标准,目前估计韩国中药市场已达10亿美元以上。我国对韩出口的中药材种类逐年增加,目前接近300种,其中甘草、桂皮、半夏、茯苓、黄芩、红花、远志等出口金额较大,如甘草的年对韩出口额高达400万美元左右。 .
整理范本 三、西方草药市场
主要包括西欧和北美各国的草药市场。为了进一步加强在欧洲范围内的植物药标准化,以及加强对植物药的研究,德国、法国、比利时、瑞士、英国的植物疗法协会现已联合成立了欧洲植物疗法联合会,并以德国药典内的药用植物专题资料,作为欧洲药典的依据。北美的草药市场是大部分的植物药在保健品商店、药房、超市和邮购商店中出现,但只能作为食品或营养补充剂出售。
美国早在20世纪初期,植物药就与化学合成药物同被列入美国药典。不少美国医药人员和民众开始认识并信服中医药的疗效,美国是我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目前,美国将植物药列为饮食补充剂进行管理。与欧盟各国的管制相比较,美国对植物药的控制在西方是较为宽松的。美国FDA不再要求中草药是所谓纯而又纯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安全、有效、可控”的“混合物”。1998年白宫成立了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白宫补充与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2002年向布什总统、参众两院递了最终报告,将中医列为替代医学保健系统之一。FDA在网上公布美国《植物药研究指导原则》,并在世界范围征求意见。美国一部分保险公司正在计划对中草药的开发和研究投入庞大资金。目前,分布在全美的中医院校已达46所。 .
整理范本 德国早在1961年在第一部药品法令中正式列入植物药。1976年第二部药品法令包括植物药都要通过特定专委会评审。1978年卫生部内设专门负责审查植物药的E委员会,审查修订近400条草药及复方制剂的标准条款。德国是在西欧国家中使用中草药最多的国家,占了德国和欧盟70%的市场,服用中草药的德国人超过58%。在德国的任何一家药店里都可以买到中草药。德国的银杏制剂年销售额已超过1亿美元。用甘草、穿山甲、知母、茯苓等中药制成的止喘药和用大蒜、山楂、芦丁制成的青春活力片等在欧盟国家中的年销售额已达22亿美元。目前,德国有7万家药店,20%无处方亦可出售。医疗保险在魁茨汀示范医院植物药已纳人体系之中。
法国是欧共体第二大草药市场。1952年法国医学科学院承认针灸疗法是一种医疗行为。1985年法国卫生部成立“针刺治疗诸问题研究委员会”。已决定将中医学教育纳入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中去。法国最大的草药制造商是阿科菲阿麦公司。市场上有23000家药店,其中有一万多家药店是草药与天然药物的主要销售渠道。在法国草药市场上有印度、中国、非洲、德国和本国的草药。最受欢迎的是用于减肥、催眠、治疗紧张、循环及消化系统疾病、疼痛、便秘和治疗风湿病的草药。中草药已于1999年列入国家医疗保险。
英国草药市场值估计为6500万英镑,是欧共体第三大草药市场,整个市场值可.
整理范本 达2.25亿英镑,包括人参、大蒜、食品添加剂和顺势疗法药物。已有175年历史的波特斯公司有很高声誉,产品多达150种,除6种外,余均获产品许可证。在英国增长最快的是保护心脏健康的鱼油,其增长率为33%。其他增长较快的产品有月见草油、止痛药、止咳药、治疗风湿痛及皮肤病的药物。英国有药店1200多家,以布茨药店影响最大,是中药销售的主渠道。英国医生处方使用草药可享有补贴。与欧洲其他市场一样,草药与天然药物制品主要用于缓泻剂、感冒和咳嗽用药、胃药和镇静剂等。现在在英国城市的社区医院里,大部分采用各种草药制成的药物来治病。英国有100万人患耳鸣症,用银杏制剂收到较好效果。
澳大利亚每年至少有280万人次看中医,由于中医药的广泛应用,中草药的进口量自1992年以来已增长了4倍,并逐渐成为澳洲医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悉尼和墨尔本等大都市,目前分别有2000多名中医师开业行医,其他州首府如布里斯班、阿得雷德和帕斯也都有数百名中医师。各地都成立了中医学会,也有全国性的组织澳大利亚全国中医针灸学会联合会。澳大利亚每年中医医疗保健的营业额达到8400万澳元。维多利亚州率先于2000年5月完成了中医立法,是西方第一个对中医药立法的国家,使之拥有与西医一样的法律地位。澳大利亚也是第一个在正规大学设立中医本科教育工作的国家,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创办中医教育已有10年历史。 .
整理范本 此外,加拿大、意大利、荷兰、罗马尼亚、波兰、奥地利、保加利亚、俄罗斯及前苏联各国、阿根廷、墨西哥等西方国家的政府和民众对西方草药、中医药越来越广泛重视。特别是在拉美地区33个国家中与中国建交的19个国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是中医药的潜在大市场。
四、非洲、阿拉伯市场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多批医疗队的派遣,中医药和当地草药治病的热潮正在形成,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中草药国际市场。我国的一般药品、保健品如六神丸、牛黄解毒丸、红花油、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花粉制剂、风湿膏以及六味地黄丸、藿香正气丸市场需求量较大。此外,一些芳香除臭、消炎镇痛的产品,如空气清新剂和保健沐浴剂更受欢迎。
坦桑尼亚较受欢迎的中成药为有治疟平喘、减肥美容、强壮止痛功能的药物,如青蒿琥酯片、平喘膏、红花油、麝香风湿膏、减肥茶、六味地黄丸、全鹿丸、金鸡虎丸、止咳糖浆、五子衍宗丸、十滴水、藿香正气水、冰硼散等。这些药品质量可靠、价格便宜,受到青睐。政府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中药将近100万美元,但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