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常见病害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农村公路几种常见病害及养护措施农村公路是连接农村各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对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村公路经常会出现各种病害,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和安全。
及时有效地进行养护是保障农村公路畅通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农村公路常见的几种病害及相应的养护措施进行浅析。
一、路面病害及养护措施1. 路面裂缝路面裂缝是农村公路常见的病害之一,通常分为沥青路面裂缝和混凝土路面裂缝两种。
沥青路面裂缝的主要原因是路面受温度变化和车辆荷载的影哇,而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施工质量差、材料问题等。
对于这种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养护措施:① 修补:对于小范围的路面裂缝,可以采用热补沥青、冷补料等方法进行修复。
对于混凝土路面裂缝,可以使用填充料进行修复。
② 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路面材料的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提高路面的耐磨性和抗裂性。
2. 路面起砂路面起砂是指路面表层因水分侵蚀或车辆荷载过大等原因,致使路面表层松散,出现砂石飞溅现象。
这种病害容易造成行车不稳,增加车辆事故的发生率。
针对路面起砂,可以采取以下养护措施:① 喷涂铺筑:通过在路面喷涂或铺设特殊的抗滑涂层材料,增加路面表层的粘附力,减少路面起砂的发生。
② 疏通排水: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保证路面排水畅通,减少水分对路面表层的侵蚀,从根本上减少路面起砂的发生。
1. 软土路基沉陷软土路基沉陷是由于路基土壤固结沉陷、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引起的,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安全性。
对于软土路基沉陷,可以采取以下养护措施:① 加固路基:通过对路基土层进行加固处理,例如采用搅拌桩、石灰土法等方法增加土壤的承载能力。
② 排水处理:加强路基的排水系统建设,及时排除地下水对路基的侵蚀,保持路基的稳定性。
2. 路基滑坡① 护坡处理:采用绿化、披盖等方法进行路基护坡,增加坡面的抗滑性。
桥面龟裂是桥梁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原因是桥面受温度变化和车辆荷载的影响,导致桥面出现龟裂现象。
公路的常见病害有哪些?来源: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添加时间:2006年12月15日 11:08:25|发布人:管理员|点击次数:638 次的常见病害主要有路面坑槽、油路拥包、路面波浪、沉陷、路面车辙、严重龟裂、油路啃边、路拱不适、平整度差、边坡坍塌、桥头(涵项)跳车、构(部)件损坏、桥涵排水不良、绿化空白地段、绿化护管不善、路面松散、翻浆、骨等。
槽:坑深大于2厘米,面积在0.04平方米(相当于20厘米见方)以上者。
拥包:局部隆起高度大于1.5厘米者。
浪(搓板):路面出现峰谷,高差大于1.5厘米者。
因路基局部下陷,引起路面坑洼不平,其沉陷深度大于3厘米者。
辙:砂石路面出现车辙,深度大于3厘米者。
裂:油路面出现明显的网状裂缝隙(缝隙3毫米,缝距10厘米)其面积在一平方米以上者。
啃边:油路面边缘出现碎裂破坏,宽度在10厘米以上者。
适:规定油路面路拱在1.5-3%之间,砂石路面路拱在2-4%之间,路拱过大,过小或偏侧,以及应有超高处而无超高。
差:用3米直尺沿路面纵向量验,当尺底面与路面的空隙大一地1.5厘米时。
整洁:路肩边缘不整齐,宽差在20厘米以上:路面与路肩结合处不平整,高差在2厘米以上;横坡小于路拱,有高草整齐及有非路用料的堆积物者。
塞: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淤积,影响排队水,或应有边沟路段而无边沟者。
塌:上坍方5立方米以上及填方边坡有冲沟、缺口宽在20厘米以上者。
车:桥梁、过水路面与路面衔接处不平及涵洞顶纵坡不适,引起行车颠簸者。
件损坏:桥梁、涵洞、过水路面、隧道、护栏以及挡土墙、护坡等工程有不同程度损坏者。
队水不良:桥面不整洁,不平整,泄水孔堵塞,影响桥面排水,或涵洞(管)淤塞超过孔径高度四分之一者。
白地段,在宜林路段一侧,除交叉路口、桥涵两端、急弯内侧等不应植树地段外,凡连续缺株,使空白地段长度在2管不善:路树修剪不整齐或过度,幼树抚育不良,病虫害未及时防治,路树影响行车视线等。
严重者为"失养"。
公路养护工程常见病害及防治摘要:公路建设是我国道路交通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化社会建设过程中,我国十分重视公路工程的建设,而由于我国公路线路绵长、公路道路使用频次增加,我国很多公路路段都出现了病害问题,所以,公路养护工程被路政部门重视,通过公路养护工程完成对公路的维修和保养,减少公路病害,提升公路使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公路;养护工程;病害防治当公路建成通车时,养护和维修工作,成为公路生命周期的主要内容。
不同于前期公路建设,公路路面的养护和维修工作既要保证养护期间的车辆通行又要兼顾大流量行车下作业安全。
公路养护和维修作业人员要尽量开展机械化道路养护,不断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减少设备移动次数,逐步完善公路养护方案,以增加养护周期又延长道路服务的期限。
一、公路养护工程常见病害1.车辙病害的成因车辙病害是高速公路常见的病害之一,其产生原因主要包括:由于车速快、车辆多对路面造成连续性载荷作用;在炎热的夏季,路面在长时间日光照射下会软化,车辆行驶在软化的沥青路面会造成车辙,尤其是重载车辆;此外还有车辆超载,路基较软等因素造成。
2.公路凹槽病害公路养护检查过程中,也发现本次公路施工存在有较为严重的坑槽问题,影响到公路使用安全性。
凹槽问题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经过长时间使用之后,出现粘结性能下降的问题,并且加上接连不断的降雨问题,造成了路面冲击状况,从而形成较大的坑槽。
3.公路路面排水能力低路面排水系统旨在防止雨水通过路面渗入路基,从而造成车道的损坏。
路面的排水能力差,会严重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排水设计不当或排水孔堵塞,出现排水不当的情况,导致路面雨水不能快速排出,直接影响车辆通过能力和安全性。
路上由于有很多车辆快速行驶,当雨水积聚后,很难进行人工清洁。
而雨水不仅会破坏公路路面结构的稳定性,还会减少路面上的摩擦力,直接影响交通安全,当车辆高速行驶时,存在打滑或翻车的危险性。
1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1.1 车辙病害车辙是针对车辆在行驶中,将轮胎印记留于公路平面上,轮胎印记一般以竖向条形凹陷印记为主,此印记垂直深度超过15 mm。
车辙主要是由于汽车长期应用对路面形成塑性变形,形变破坏形状以条形坑槽较为多见,如若车辙逐渐加深,雨后会在坑槽中留下一定量的雨水,难以排出,基于此驾驶在公路上的汽车车轮和路面摩擦力会逐渐减少,容易出现车轮打滑失控的风险问题。
经勘察此条公路沥青路面情况,发现多处出现了车辙病害问题。
1.2 裂缝病害公路路面上生成细微裂缝之后,会向三个不同方向发展,以至于容易出现竖直断裂、水平断裂、网状断裂的情况。
此条公路沥青路面存在许多裂缝,容易使路面积水不断向下渗透,会对沥青层与混凝土垫层造成破坏影响,增加交通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
1.3 龟裂龟裂是指裂缝纵横交错,将沥青路面划分为类似龟纹状的裂纹,按照裂缝产生时间不同,则龟裂的严重程度也有所区别,主要分为3类,即轻度、中度、重度。
龟裂轻度时期,裂缝宽度不超过2 mm;龟裂中度时期,裂缝宽度在2 mm~5 mm,且局部裂缝宽度在0.2 m 以内。
龟裂重度时期,裂缝宽度大于5 mm,且多数裂缝宽度在0.2 m 以上。
根据长期实践及研究表明,龟裂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路面整体性下降,在行车荷载的长期作用下,路面产生疲劳破坏,进而产生龟裂。
除此之外,当路面基层强度下降、稳定性不足的情况下,同样会产生龟裂病害。
1.4 松散病害松散典型的表现是麻面与坑槽。
受温度变化和车辆反复荷载及汽车在公路上出现碰撞事故导致滴落的机油或者汽车发动机燃料渗入至公路沥青路面层,加快沥青路面的分解速率,促使沥青混合物产生分散现象,降低沥青路面的承载力,通过来往车辆不断行驶,使凹槽病害问题日益显著。
其坑槽是针对公路路面上形成的凹陷,垂直度已经超过20 mm,破坏面积超过40 dm 2。
1.5 泛油病害沥青混凝土中沥青在天气比较炎热时向上迁移到表层,而在天气比较寒冷时无法深入下层,导致沥青集聚于路面表层,形成一层有光泽的沥青膜,此种现象被称之为泛油病害。
高速公路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养护处理高速公路是现代化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
其路面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行车的安全和畅通。
由于高速公路长期受到车辆和自然环境的侵蚀,路面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速公路路面病害及养护处理方法的分析。
1. 坑洞:坑洞是高速公路路面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其主要原因是路面结构层的破损,通常由于车辆超载、路面材料质量差或者施工不当等原因引起。
坑洞的存在会给行车带来很大的危险,因此需要及时修补和养护。
处理方法包括清理坑洞脱落的材料,填充合适的路面材料,进行压实和养护。
2. 卡砟:卡砟是高速公路路面上的另一种常见病害。
它是指沥青表面粗糙不平,感觉类似于砂纸的现象。
卡砟的主要原因是路面材料老化、水分渗入或者路面砂粒过细等。
卡砟会增加车辆行驶的摩擦阻力,影响行车安全和行车速度。
养护处理方法通常包括清理杂物和沥青表层,涂刷合适的防滑剂,进行养护施工。
3. 龟裂:高速公路路面上经常会出现龟裂的情况。
龟裂是指路面上出现的一系列纵向或横向的裂缝。
龟裂的主要原因是路面沥青材料老化,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等。
龟裂不仅影响行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还会导致水分渗入路面下层,加剧路面结构破坏。
养护处理方法一般包括清理路面杂物,选用适当的补缝材料进行填充,进行养护施工。
4. 掉面:掉面是指高速公路路面上的破损和剥落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路面材料老化、路面结构破坏或者施工不当等。
掉面不仅影响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还容易引发其他病害的发生。
养护处理方法包括清理掉落的材料,进行路面修复和养护施工。
5. 车辙:车辙是指高速公路路面上由车辆长时间行驶造成的凹槽。
车辙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车辆重复通过同一位置,对路面产生挤压和磨损。
车辙不仅使得行车不稳,而且会加速路面的老化和损坏。
养护处理方法通常包括清理车辙内的杂物,填充合适的路面材料,进行压实和养护。
高速公路路面病害的分析及养护处理是确保道路安全和顺畅运行的重要环节。
农村公路桥梁常见病害成因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说到咱们农村的公路,那可是连接着千家万户的重要纽带啊!但最近,有位老铁跟我说,他家门口那条通往外界的公路,桥面开始出现一些让人头疼的问题。
这不,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病根”到底在哪里,还有怎么用点“灵丹妙药”来让它重焕生机。
首先得说说这桥面为啥会“生病”。
你猜怎么着?多半是因为天气太不给面子了。
你看,春风吹又生,夏雨说来就来,秋叶飘飘摇,冬雪压枝头。
这些天气的变化,就像是调皮的小精灵,时不时给桥面捣点乱。
再加上咱们村里人走路、骑车的脚步声,还有车子轧过去的声音,都像是在给桥面做按摩,让桥面越来越不舒服。
再说说施工质量这块儿,这可是关键中的关键啊!要是施工的时候不仔细,那桥面可就容易出现裂缝、坑洼这些问题。
就好比是盖房子,地基不牢,楼怎么能稳当当呢?所以,施工的时候可得用心,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就像绣花一样细致入微才行。
面对这些“病症”,咱们该怎么办呢?别急,我来给你支几招:第一招,就是得加强日常维护。
就像咱们人要经常锻炼身体一样,桥面也得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样才能保持最佳状态。
第二招,就是得选对材料。
这就像是找对象,得找个合适的,不能光看外表,还得看内在。
施工的时候,得选质量好的材料,这样桥面才能经得住风吹雨打。
第三招,就是得请个好师傅。
这就像是请了个能干的助手,干活儿效率高,还能保证质量。
施工的时候,得找有经验的师傅来,他们的经验就像他们的法宝一样,能让桥面更结实。
最后一招,就是得跟大伙儿一起努力。
这就像是一家人,得齐心协力才能过好日子。
施工的时候,得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桥面的健康出力。
咱们农村公路桥梁的“病根”主要就是天气因素和施工质量问题。
要想治好它,就得从预防入手,加强日常维护,选对材料,请好师傅,还得大家一起努力。
只要咱们齐心协力,相信咱们的桥面一定会越来越结实,越来越能经受住风吹雨打。
到时候,咱们走在路上,心里那个美啊,简直比吃了蜜还甜!。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公路路基是公路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承担着整个公路工程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地质、自然灾害、施工等因素的影响,公路路基常会出现各种病害,进而影响道路运行和服务功能,给行车安全和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因此,对公路路基常见病害进行认识和预防措施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一、常见病害及其表现1. 土质灾害土质灾害是公路路基的主要病害类型之一。
它包括塌陷、滑坡、泥石流、高边坡等多个类别。
(1) 塌陷塌陷是指地基土在受到荷载作用下失稳而塌陷。
塌陷的特点是土体径直沉降形成裂缝,甚至荷载的作用下形成坑洼。
(2) 滑坡滑坡则是指地基内部发生水分和剪切力的重新分配而崩塌形成的。
滑坡的特点是土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导致路基的变形。
(3) 泥石流泥石流是在某些地质条件下,水、土、石混合成一体,大量流动而形成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的特点是土体大量流动对路基造成破坏。
(4) 高边坡高边坡是指高于公路路面0.5倍以上的边坡。
它有坡脚的塌陷、边坡的滑移和地面沉降等病害类型。
2. 沉降沉降是指由于地基土体的膨胀、压缩或沉降、排水、下渗等因素导致的路基下沉现象。
3. 裂缝裂缝是指路基或路面出现的裂纹和缺陷。
裂缝分类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裂缝宽度小于2mm、2mm-5mm、5mm-10mm以及大于10mm四类。
4. 冻害冻害是指路基中的水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结冰膨胀或颗粒在水分冻结的推动下呈现孔隙度增加等形式的破坏。
二、预防措施公路路基的病害往往造成公路运行和服务功能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1. 技术措施高质量的路基建设是预防公路路基病害的根本保障。
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确保各项质量指标符合要求。
此外,需要做好地基中水分、岩土分布等预测评估工作,通过钢筋混凝土桩、挖槽灌注桩等技术手段,或采用加筋墙、梁板式支挡结构等方法,增加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 日常养护对公路路基的日常养护主要包括清淤疏浚、绿化养护、降温排水等科学措施,以保证路基得到协调的滋润和排水,避免因此产生病害。
公路路面病害原因及处理措施一、原因1.自然因素:公路路面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温度、湿度等,可能导致路面的损坏和老化。
特别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暴雨、高温、低温等,会对路面造成更大的损害。
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造成公路路面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主要包括车辆超载、施工不当、交通流量过大等因素。
超载车辆对路面的压力增大,会导致路面的磨损和损坏;施工不当会导致路面的结构不稳定,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交通流量过大也会加速路面的磨损和损坏。
3.材料因素:公路路面的材料也是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如果路面材料的质量不好或者搭配不合理,会导致路面的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裂缝、沉降等问题。
二、处理措施1.针对自然因素:应加强对公路路面的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路面的状况,及时修复损坏的路面。
同时,应提高路面的防水、防晒等性能,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2.针对人为因素:应加强对车辆超载的管理,限制超载车辆的通行,减少对路面的压力。
同时,应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保证施工的质量。
此外,还应合理规划交通路线,减少交通拥堵和车流量过大的情况。
3.针对材料因素:应选用高质量的路面材料,保证路面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
同时,应合理搭配路面材料,保证其配合比例和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4.针对设计因素:应优化公路路面的设计,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同时,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设计路面的结构和厚度等参数。
5.针对施工因素: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
同时,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控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高速公路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养护处理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车辆行驶、行人通行的功能。
长期以来,高速公路路面会出现一些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和畅通。
对高速公路常见病害的分析和养护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常见病害分析1. 路面龟裂:由于长期的交通负荷和温度变化,路面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龟裂,严重时甚至会形成网状裂纹。
龟裂的主要原因是路面材料老化,失去了原有的弹性。
2. 路面坑槽:由于车流量大和重型车辆的频繁行驶,路面上会出现各种大小的坑洞和槽坑。
主要原因是路面材料的疲劳损伤和水分侵蚀。
3. 路面起伏:路面起伏是指路面在水平方向上出现波浪形起伏。
起伏的主要原因是地基沉降和路面材料下沉。
4. 路面松动:路面松动是指路面材料与基层之间产生空隙,导致路面结构不稳定。
松动的主要原因是材料选择不当或施工质量不良。
二、养护处理方法1. 路面龟裂:对于轻微的龟裂,可以采用定期的涂料封层来修复。
对于严重的龟裂,需要进行路面破损的维修和更换。
要改进路面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质量控制,减少龟裂的发生。
2. 路面坑槽:对于小坑洞和槽坑,可以采用局部修补的方法,填充修复材料,使路面恢复平整。
对于大坑洞和槽坑,需要进行路面补强或更换。
要加强对重型车辆的限制,减少对路面的损害。
4. 路面松动:对于轻微的松动,可以采用胶结剂或回填材料进行加固修复。
对于严重松动,需要进行路面剥离和重新铺装。
要加强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提高路面的稳定性。
对于高速公路路面常见病害的分析和养护处理是确保道路安全和畅通的重要手段。
除了及时的养护处理外,还要加强对道路的监测和维护,提高路面材料和施工质量,减少病害的发生。
只有保持高速公路路面的良好状态,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交通服务。
公路的常见病害主要有路面坑槽、油路拥包、路面波浪、沉陷、路面车辙、严重龟裂、油路啃边、路拱不适、平整度差、路肩不整洁、水沟淤塞、边坡坍塌、桥头(涵项)跳车、构(部)件损坏、桥涵排水不良、绿化空白地段、绿化护管不善、路面松散、翻浆、油路面泛油、砂石路面露骨等。
路面坑槽:坑深大于2厘米,面积在0.04平方米(相当于20厘米见方)以上者。
油路面拥包:局部隆起高度大于1.5厘米者。
路面波浪(搓板):路面出现峰谷,高差大于1.5厘米者。
沉陷:因路基局部下陷,引起路面坑洼不平,其沉陷深度大于3厘米者。
路面车辙:砂石路面出现车辙,深度大于3厘米者。
严重龟裂:油路面出现明显的网状裂缝隙(缝隙3毫米,缝距10厘米)其面积在一平方米以上者。
油路面啃边:油路面边缘出现碎裂破坏,宽度在10厘米以上者。
路拱不适:规定油路面路拱在1.5-3%之间,砂石路面路拱在2-4%之间,路拱过大,过小或偏侧,以及应有超高处而无超高甚至出现反超高的路段。
平整度差:用3米直尺沿路面纵向量验,当尺底面与路面的空隙大一地1.5厘米时。
路肩不整洁:路肩边缘不整齐,宽差在20厘米以上:路面与路肩结合处不平整,高差在2厘米以上;横坡小于路拱,有高草影响横向排水;料堆不整齐及有非路用料的堆积物者。
水沟淤塞: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淤积,影响排队水,或应有边沟路段而无边沟者。
边坡坍塌:上坍方5立方米以上及填方边坡有冲沟、缺口宽在20厘米以上者。
桥头跳车:桥梁、过水路面与路面衔接处不平及涵洞顶纵坡不适,引起行车颠簸者。
构、部件损坏:桥梁、涵洞、过水路面、隧道、护栏以及挡土墙、护坡等工程有不同程度损坏者。
桥涵排队水不良:桥面不整洁,不平整,泄水孔堵塞,影响桥面排水,或涵
洞(管)淤塞超过孔径高度四分之一者。
绿化空白地段,在宜林路段一侧,除交叉路口、桥涵两端、急弯内侧等不应植树地段外,凡连续缺株,使空白地段长度在20米以上者。
绿化护管不善:路树修剪不整齐或过度,幼树抚育不良,病虫害未及时防治,路树影响行车视线等。
严重者为"失养"。
路面露骨:砂石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被严重磨损而形成骨料裸露现象者。
泛油:沥青路面因沥青含量偏多或稠度偏低,当气温较高时,在行车作用下沥青被挤出,路表面出现薄油层现象严重者。
翻浆:由于土基上层含水量过大,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表面出现不均匀起伏、松软或破裂冒浆等现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