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区换热站的规划与设计

小区换热站的规划与设计

小区换热站的规划与设计
小区换热站的规划与设计

小区换热站的规划与设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南京林业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某小区换热站的初步规划与设计

学院:木材工业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学号:0543108

学生姓名:郝宁宁

指导教师:王志和

职称:副教授

二OO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摘要

换热站是供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供暖设备, 在采暖和集中供热工程中具有一种“承前启后”的过渡连接作用。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城市集中供热也成为城市小区尤其是北方城市小区供热的大势所趋。本论文先通过介绍小区热水采暖的特点,再通过对换热站的功能和应用、换热站的系统设计以及规划原则的概述, 其中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特点, 并依据节省投资、节约能源和满足供热效果的原则, 重点探讨了换热站工艺系统的设备选型、系统定压、系统供热调节等方面的内容,经过两种换热站换热器选择方案的比较分析,最终确定了合理的最佳方案,从而选择了一种结构紧凑、经济安全的板式换热器作为换热站的换热设备,力争该小区换热站的系统安全稳定、经济、方便。

关键词:集中供热换热站系统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

Abstract

Heating system heat transfer st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heating equipment, heating and central heating in the works with a "link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to connect the role of the transi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rapid economic, The issu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energ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urban central heating has also become a city district particular in the northern city of district heating trend. In this paper, first by introduc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hot water heating, and then through the heat exchanger station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r design and points system, an overview of planning principles, which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fic projects and investment based on saving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meet the heating effect of the principle of focusing on the process of heat transfer station system equipment selection, system pressure, system regulation, such as heating elements, through two heat exchangers heat exchanger station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options, and ultimately to determine the best option for a reasonable and thus opted for a compact structure, economic security, as the plate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heat transfer stations, and strive to stop the heat transfer area of the system security and stability, economic and convenient.

Key words: central heating, system of heat transfer station, plate heat exchanger, circulating water pump

目录

前言.................................................................. - 1 -1小区集中热水采暖概述................................................. - 2 -1.1小区集中热水采暖的特点 (2)

1.1.1住宅建筑采暖的特点............................................. - 2 -

1.1.2 小区集中锅炉房热水采暖的特点.................................. - 3 - 1.2小区集中热水采暖的概况以及发展趋势 (4)

1.2.1我国小区集中热水采暖的概况..................................... - 4 -

1.2.2我国小区集中采暖的发展趋势..................................... - 5 - 2小区换热站的初步规划................................................. - 7 -2.1换热站的组成、分类以及作用 .. (7)

2.1.1换热站的组成................................................... - 7 -

2.1.2换热站的分类................................................... - 7 -

2.1.3换热站的作用................................................... - 8 - 2.2小区换热站站址和规模的确定 .. (8)

2.2.1 换热站站址的选择.............................................. - 8 -

2.2.2换热站规模的确定............................................... - 9 - 2.3换热站供热系统类型的确定 (11)

2.3.1闭式双管式热水供热系统........................................ - 11 -

2.3.2开式热水供热系统.............................................. - 13 -

2.3.3该小区换热站供热系统的确定.................................... - 13 - 2.4换热站主体设备—换热器的类型选择. (13)

2.4.1换热器选型规划方案............................................ - 13 -

2.4.2两种规划方案的比较............................................ - 15 -

3 换热站主体结构的相关计算 ............................................- 18 -3.1板式换热器设计的一般原则 (18)

3.2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 (19)

3.3板式换热器流速校核以及阻力计算 (22)

3.3.1流速校核...................................................... - 22 -

3.3.2阻力校核计算.................................................. - 23 -

4 换热站附属装置的选择 ................................................- 25 -4.1循环水泵的选择 . (25)

4.1.1循环水泵的选择要求............................................ - 25 -

4.1.2循环水泵的选择计算............................................ - 26 - 4.2除污器以及补给水泵的选择 (27)

4.2.1除污器的选择.................................................. - 27 -

4.2.2补给水泵的选择................................................ - 28 - 4.3仪表阀门的选择以及保温方案的拟定 . (28)

4.3.1仪表的选定.................................................... - 28 -

4.3.2主要阀门的选定................................................ - 29 -

4.3.3保温方案的拟定................................................ - 30 -

5 小区换热站的总体规划以及评价 ........................................- 31 -5.1小区换热站的总体规划布置 (31)

5.1.1换热站设备布置................................................ - 31 -

5.1.2换热站换热系统总体布置........................................ - 32 - 5.2小区换热站的特点以及进一步改进措施 .. (32)

5.2.1小区换热站的特点.............................................. - 32 -

5.2.2小区换热站的进一步改进措施.................................... - 33 -

6 结语................................................................- 35 -感谢..................................................................- 36 -参考文献..............................................................- 3

7 -

前言

换热站在采暖和集中供热工程中具有一种“承前启后”的过渡连接作用,是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与热用户的连接场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供热采暖的需求日益提高,在居民建筑集中热水采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小区换热站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面对如此众多,各具特点的小区换热站设计方式,人们该如何评价其优劣性,对一个实际的工程问题该如何选择适宜的小区换热站规划设计方案,这就需要对小区换热站的全系统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然后才能全面的予以评价比较。

本论文通过对小区集中采暖特点的分析,对换热站的系统结构的阐述,进而对换热站主体结构类型的比较选择,以及对小区换热站主体结构的强度、阻力的校核,拟定了一种经济、安全、节能的小区换热站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该方案对部分城市小区的换热站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论文在内容上注重理论基础的应用,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较新的技术资料,力求内容准确、实用,力图使该换热站规划与设计的方案适应现阶段采暖工程的建设。

诚然,限于自己的水平,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未必能统一,本论文内容若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1小区集中热水采暖概述

1.1小区集中热水采暖的特点

城市住宅小区采暖是城市尤其是现代化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采暖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经验的成熟,这包括对小区住宅采暖特点的研究,总结了在选择一种住宅采暖方式时要考虑的因素。下面在研究小区集中热水采暖的特点之前,先来看看住宅建筑采暖的特点,因为住宅建筑采暖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小区采暖的方式。

1.1.1住宅建筑采暖的特点

(1)安全性

不管做什么,安全第一,安全是必须要注意的,住宅区更不例外,因为保证小区内人们生命的安全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对那些住宅建筑面积密度非常大,人口密度也很大的住宅区。因此,采暖热源和供热系统要具有安全性。

(2)灵活性

住宅区是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生活条件的人生活和休息的地方。不同住户的生活方式、作息时间的不同,对房间的舒适度和采暖的时间要求不同。即使同一住户,卧室、餐厅、客厅等房间的功能不同,对采暖的时间和温度的要求也不同,住宅区的这种特点要求采暖系统需具有灵活的有效的调节系统。

(3)经济环保性

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来选择一种采暖方式,考虑住户的支付能力,选择初投入少、运行费低的系统。在经济的条件下,小区环境也不容忽视,住宅小区必须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另外,现在噪声污染也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种,在选择采暖方式时,还要注意减少或取缔噪声设备,以利于人们生活休息,这就要求采暖方式的噪声必须低于国家的有关规定。因此,要求采暖热源要具有经济环保性。

(4)采暖设备的耐久和难以改变性

住宅建筑的使用寿命较长,因此要求采暖设备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同时还要便于维修,当一用户的采暖设备发生事故时,要尽量避免对相邻用户的影响。因为当采暖方式一旦选择确定后,住户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要求改变热源和系统方式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在未确定采暖方式前,要对很多因素考虑完善,以免建设一个累赘的供热系统。[1] 由上可以看出住宅对采暖方式的选择原则为:安全性、舒适性、经济环保性、灵活性,并要符合国家的节能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

鉴于小区采暖的特点,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的选择一种适宜的小区采暖方式。上面对小区住宅采暖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探讨,它让我们知道在选择采暖方式时要注意的问题,因为本文主要是设计有集中锅炉房的附属换热站,所以要对小区集中锅炉房热水采暖的特点做个探讨,以便更好的做好本设计。

1.1.2 小区集中锅炉房热水采暖的特点

小区集中锅炉房热水采暖是一种投资少,建设周期短,供热量能灵活地适应热负荷需要的一种供热方式,大型区域锅炉房的热效率可达80%,目前来说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供热技术,同时适宜现阶段我国城市小区的供热要求。下面就小区集中锅炉房供热的特点做个总结。

(1)输送距离短

一般区域锅炉房供热设备都安置在该区域内,离热用户距离较短,与热电联产相比, 区域锅炉房热量输送距离短。

(2)运行经济较热电联产差

但从长远的运行角度来看,热电联产的效益比区域锅炉房要好,对于电力相对紧张的地区,在整个电网允许并网的条件下,热电联产的效益比较显著,无论冬夏季均可运行,其综合热效率可达65%~70%,较之传统的中小型锅炉房供热方式效率要高30%左右。不过区域锅炉房的水泵电耗仅为输送热量的1%~2%,这一点较之热电联产经济。

(3)运行管理简单

从运行管理方面来看,区域锅炉房管理远比热电联产要复杂,而且对运行人员自身素质要求不高,这样的话会使运行管理人员减少,使经营管理的难度也大大减小,因此,区域锅炉房管理工作较容易,而且所需人员远比热电联产要少。[2]

(4)燃料类型丰富

区域燃煤锅炉房设置是以煤为主要燃料,所以存在煤和煤渣的的运输与污染,燃煤锅炉的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但如果以电或天然气为燃料,它们的输送都比热量容易,输送成本也低,电热或天然气锅炉很容易实现自动管理。按照目前的燃料价格,使用天然气为燃煤的3~4倍,电热为燃煤的10倍。所以,使用这些清洁燃料不但考虑环境效益还应尽量利用其便于运输、调节的特点,尽可能地提高热效率,减少运行费用。

综上所述,集中锅炉房热水采暖与热电联产相比,既有优势也有缺点,但总的来说,还要根据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分析其特点。

1.2小区集中热水采暖的概况以及发展趋势

1.2.1我国小区集中热水采暖的概况

城镇小区供热行业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热水供应、空调、建筑采暖等消费产品和服务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年提高。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和建筑能耗,提高城镇供热水平和居民的采暖水平,实现小康社会,应积极发展集中供热,并且应改革现行的供热体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建住宅采用集中热水供暖的地区和单位越来越多,同时在供暖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进。目前集中供热的热源主要有热电厂、区域锅炉房和分散小型锅炉房,通过蒸汽和热水作为热媒介质输送热能。而区域锅炉房与热电厂相比,具有初投资小和建设周期短等优点,适应我国现阶段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目前,在我国一些城市、地区和单位,已相应建立了能同时满足生产和生活需用热能的集中供热系统。目前,由于热水供暖系统具有热能利用率高、节省燃料、供热稳定、供热半径大、卫生、安全等特点,热水供暖系统已成为已建或在建住宅集中采暖的主要方式之一。

不能否认,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小区采暖仍有很大的弊端,因为我国部分城镇居民采暖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包烧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弊端日益突出,已成为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热费收缴困难,供热质量难以保障。现行的采暖收费制度,是由住宅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向供热企业交纳采暖费,由供热企业负责向居民住宅供热,职工家庭基本上是免费采暖,致使交费主体与受益主体相分离,不能体现“谁用热,谁交费”的市场经济原则,加之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无力为职工缴纳热费,致使热费收缴的难度越来越大,供热收费困难的局面仍然存在,北方地区冬季供热采暖成为城市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二是弱势群体的

冬季采暖困难,交纳热费不落实;三是城镇居民住宅采暖能耗大,浪费严重。目前来看,因为有的城镇住宅供热系统不具备计量和温度调控功能,居民不能根据需求进行自主调节,导致居民住户没有节能的积极性,所以不利于节能。目前情况是供热节能潜力比较大,没有形成节能机制,居民节能意识淡薄,另外一方面,小区的节能建筑少,采暖能耗高,造成能源浪费严重;四是供热收费体制改革缓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应城市居民住宅产权已归居民所有,产权的私有化和房屋产权的多样化后的情况。供热行业改革滞后,市场化程度低。[3]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方针指引下,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对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664个设市城市,其中已有286个城市建集中供热设施,占

42.18%,2001年底中国集中供热的供热能力:蒸汽72242吨/时,热水126249兆瓦/时。供热量:蒸汽37655万GJ/年,热水100192万GJ/年。2001年底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为1463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1%。热力管道总长度已达蒸汽9183公里,热水43926公里,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集中供热面积约占全国集中供热面积的80%,热化率30%,全国集中供热从业人员共22万人。从中可以看出,供热行业的庞大性以及必要性。

1.2.2我国小区集中采暖的发展趋势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燃煤的区域锅炉房由于能耗大,污染严重,已经逐渐被淘汰。而我国由于国力有限,又因为大型区域锅炉房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稳定,因此在一定阶段还将被广泛应用,现在已处于成熟期。

锅炉房的建设比热电厂投资少、周期短、不存在并网的问题,也更易于与工业建设和居住区的建设速度相配合。所以,锅炉房的发展速度很快,在工业用热和民用建筑采暖、生活用热方面,锅炉房供热仍占主导地位。90年代初,全国已有40多万台工业锅

炉,平均热效率60%~70%,年耗煤量约3亿t。随着居民住宅小区的兴起,从80年代初开始,北方采暖区大城市的民用建筑采暖,逐渐由容量大、效率高的大型热水锅炉代替了容量小、效率低、污染严重的小型锅炉,朝着集中供热的方向发展。

在机械工业部的倡导下,我国第一台热水锅炉(14MW)在杭州锅炉厂制造成功,首次用在清华大华9003锅炉房(由机械部设计研究院负责工程设计)。此后仅几年,无锡锅炉厂生产的29MW大型热水锅炉又在北京左家庄供热厂及方庄供热厂投入运行。鉴于城市集中锅炉房管理水平较低,热负荷波动大,环境保护要求高,所以锅炉燃烧方式宜选用层燃,即链条炉。但是这种燃烧方式又限制了热水锅炉朝着大容量方向发展,直至目前仍停留在29MW上,这就使得有些小区锅炉房的锅炉台数达到10~12台之多。近年来,无锡锅炉厂、杭州锅炉厂、北京锅炉厂、哈尔滨锅炉厂均开发了58MW热水锅炉,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在工程上使用。为了适应集中供热的发展,大容量燃煤热水锅炉的研制以及热水锅炉型谱的完善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4]

21世纪初到2050年,我国城市采暖、空调、生活用热所采用的供热技术设备,必然是走多元化,但洁净煤CFB锅炉汽轮机组热电联产和天然气燃机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仍是集中供热的主要设施,也就是说,在三北地区热负荷较大、集中的地区,城市仍以水热网供暖为主,这是主流。到2015年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在2000年25%的基础上提高15~20%,使供热普及率达到40%以上。集中供热能源转换效率较高,环境污染小,运行成本较低,应为大力发展的城市供热方式。燃煤锅炉供热虽然运行成本低,但对大气的污染最为严重,应严格限制在市区的使用。燃油锅炉初投资、运行成本较高,并排放有害气体,因此,应在技术经济分析基础上谨慎选用。燃气锅炉虽然初投资、运行成本高,但环境污染问题小,同时,符合国家能源结构的发展方向,因此是区域供热锅炉的主要发展方向。[5]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随热负荷大小,性质,其规模应合理,结合热负荷实际、机组优选,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也就是说热电规模大、中、小并举,视热负荷和技术经济决定。

电热泵采暖,只有在峰谷差很大、电价低廉地区,为利用低谷电,才会作为采暖空调用热的补充。因为该采暖方式也不经济,采暖效率也不高,只有当热泵性能系数大于1.875时,才能与热电联产全厂热效率45%相当。

对电热锅炉采暖应有正确认识,近两年来,由于电力市场出现缓和,部分地区出现过剩现象,致使有的地区促销电力,还大力提倡在采暖方式上发展电热锅炉,进而取代热电联产,这些措施都是不应该被提倡的,有时应该严加禁止。因为用电能采暖时能质不匹配,非常浪费能源,不宜无条件提倡扶持发展。电锅炉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很低,还不到25%,只有汽机热电联产的一半。如果利用的话,只有在峰谷差很大地区,利用

低谷蓄热供暖,蓄热制冷的特定条件下,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经济时才能应用。

至于其他清洁能源利用采暖,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未来能源的发展趋势,比如太阳能会逐步用来生活用热,太阳光电池会使用在远离电网的地区和特殊用电的场所,若有地热地区,也可利用地下热供热,这种供热方式我国已经开始利用,还有一种是燃料电池也已逐步进入家庭用户,这就为分散供能提供了条件,根据目前世界的能源概况,相信这些新能源今后必将会与大型常规能源动力相竞争。[6]

总之,21世纪供热系统,会走向多元化,但上半世纪仍以大型CFB燃煤和燃气联合循环热电厂为主,其他竞相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应发展成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大型区域锅炉房供热为辅、其他供热方式为补充的供热格局。

2小区换热站的初步规划

2.1换热站的组成、分类以及作用

2.1.1换热站的组成

换热站的热力系统通常由汽水换热器、水水换热器、循环水泵、补水装置、除污器等设备组成。有的换热站内还有凝结水箱、凝结水泵或水处理装置等。

为保证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站内还须设置必要的热工检测和安全保护装置。

2.1.2换热站的分类

根据热网传送的热媒不同,分为蒸汽供热热力站和热水供热热力站;根据服务对象的性质不同,分为民用热力站和工业热力站;根据规模和设置又可分为首站、区域热力站、集中热力站和用户热力站。

(1)首站

一般设置在热源厂(热电站、锅炉房)的厂房内或其附近地区。利用热源厂的蒸汽和高温水(热水锅炉)加热热网循环水,因此有蒸汽换热和热水换热热力站。

(2)区域热力站

区域热力站的服务对象是城市的某个区域范围内的热用户。

区域范围应具有一定规模,一般设置在区域用热负荷的中心,通过专用分支干线与主干线和区域热力站相连接。

区域热力站有蒸汽换热站和热水换热热力站,但外供均为热水用户,包括供暖,生活热水等。

(3)小区换热站

热网通过小区热力站向一座或数座小区各建筑物分配热能,多为单独建筑物。

从热源引出管至小区换热站,为一级管网;小区换热站至各热用户输送热媒的热网为二级管网。小区换热站也有汽水换热和水水换热二级串联换热或只有水水换热一级换热,视热源供应的热媒决定。热源如经过首站换热后的高温水进入小区换热站继续换热,低温水外供至热用户,此时首站为一级换热站,小区换热站为二级换热站。

(4)用户换热站

用户换热站一般均设置在用户的某幢建筑物的底层或地下室,当无换热设备仅对用户进行热量分配时,此时可布置在建筑物的专用地下沟道内。[7]

2.1.3换热站的作用

换热站是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与热用户的连接场所,在热网与热用户之间起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除了设置最重要的换热器外,在其内还安装有与用户连接的有关的其他设备,比如管道、阀门、仪表和控制装置等。

换热站主要有以下作用:

(1)将热能从热网转移到用户系统内(包括热媒本身),提供用户供暖、通风以及生活热水等需要。

(2)将热网输送的热媒参数加以调节,比如对热水的温度、压力和流量进行调节,变换到热用户设备所要求的参数和数量,从而控制用户最佳的经济运行状态。

(3)在汽-水换热系统中,换热站一方面向用户用热系统供热,另一方面还将收集凝结水,并将其送回热源凝结水回收装置。[7]

通过了解换热站的作用后,将会对换热站的设计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以便更好的规划和设计小区换热站。

2.2小区换热站站址和规模的确定

2.2.1 换热站站址的选择

换热站的站址选择对小区的环境以及供热的方便性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选择站址时也应考虑周全,下列是换热站站址选择的几个基本原则:

(1)应靠在热负荷中心,这样方便一次网的连接;

(2)为了方便建设和扩建,站址要有足够的场地;

(3)站地应设在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区域;

(4)站址附近应有自来水的补水水源;并考虑其排水方便;

(5)站址的方位应考虑热网进出管线连接的方便;

(6)站址应靠近动力电源。

集中供热网路通过小区换热站向一个或几个街区的多幢建筑物的热用户输送热量,这种换热站可以是独立建筑,也可以设在某幢建筑的地下室内的专门房间内,如果设在地下室内,这样既节省用地,又对小区的环境影响小,所以设在地下室内是个不错的原则,不过这样的建筑多为大型共用建筑。对于设计是集中锅炉房的附属换热站,也可设在锅炉房内或锅炉房附近。

总而言之,换热站的站址选择应在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的前提下,还需征得当地规划部门的同意批准,才可以最终确定下来。根据以上的选择原则、注意事项及本设计的具体情况,由于该小区拟建一座集中锅炉房,在建锅炉房的同时已应考虑了以上部分原则,比如要靠近动力电源,站址附近有自来水水源,以及有足够的场地等,所以该换热站拟设置在集中锅炉房内或锅炉房附近,具体是建在锅炉房内还是锅炉房附近,还要根据当地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2.2.2换热站规模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对城市住宅小区进行集中供热时,热力站规模越大,经济性越好。但有些城市人口比较稠密,城区的地方狭小,特别是那些老住宅区改造,好多小区几乎都未预留建设换热站的地方, 这种情况下,更适宜设置规模较小的机组式换热站,这样才能克服用地的紧张问题。但对于新建或在建的城市住宅小区,或者是一些以前用的小锅炉房改造为换热站的住宅小区, 这时适宜建些规模较大的换热站,首先规模大的换热站比分散建设的小换热站节约土地,另一方面管理起来较分散的多个小换热站更为方便。

确定换热站的合理规模首先要看当地的具体地理情况,上面在对换热站站址的确定时已经考虑过了场地的大小问题,这里不在赘述,但在整个集中锅炉房场地大小确定的情况下,应慎重确定换热站的规模,尽量做到所建换热站不仅符合人们的供热需求,还要做到经济安全。因此现阶段如何合理确定换热站的合理规模已成为供热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下面是换热站规模的选择确定原则:

(1)换热站规模首先应根据该小区负荷需求现状和近期发展负荷选择,远期发展负荷如不大可适当预留;

(2)换热站规模在负荷落实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适当加大规模,这样可以减少换热站的数量、节省投资和减少管理维护人员;

(3)换热站规模确定还应考虑当地的具体条件,如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供水情况等条件是否具备和方便;

(4)换热站建筑物的布置应尽量少占用地方,居民小区换热站和热量分配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利用原有锅炉房改造空间。

在已知换热站规模的确定原则后,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合理的换热站规模是什么样的,一个最佳的换热站规模受到那些条件的制约。在按照优选的供热系统设计参数设计的供热管网时,首先在技术上有可行性,另外经济效益要非常好,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在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说明

第三部分规划专篇 一、基地现状 位于建邺区与鼓楼区交界处的xxxxxx,隶属建邺区兴隆街道,南临yyyyy,西靠wwwww。从应天大街高架俯视整个地块,破败的两三层平房和脏乱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地块内违建密布,通道狭窄,采光、通风问题严重,防火更是存在严重隐患;同时居民区内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管理困难。目前地块已开始拆迁工作。 二、场地研究 本案为xxxx的一部分,距地铁二号线“集庆门大街站”仅900米,靠近南京最大120万平米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及白金级希尔顿大酒店,是南京新街口、龙江、河西CBD三重城市核心交集区位,是南京新江东中央活动区黄金核心区。区位条件优越,是一个真正适合人居的风水宝地。 本案由积贤街分为A、B两个地块(其中北侧地块为A地块,南侧地块为B地块),A、B地块西临乐山路,东临华山路,南侧与应天大街以一地块相隔,北临集庆门大街。A地块占地64162㎡,B地块占地21704㎡,总占地面积85866㎡。 地块东侧为集贤雅苑产权调换房项目,共四栋高层住宅,两层商业。地块北侧为苏宁开发的高档商品房小区睿城。B地块西侧为小学

用地,根据现有材料综合分析可得,A地块的东侧和南侧以及B地块东北角商业价值最大,转角可设置集中商业,业态考虑为净菜场和小型百货超市。从长远来看,集庆门大街和乐山路具备一定商业潜力。 三、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规划力图提供一个高品质、安居化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时尚、典雅的建筑群,提供多样化的住宅形式,并且最大限度的使起居室、卧室、观景阳台获得良好的日照,结合成本运用新技术,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为目标,极力营造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新概念居住家园。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住宅设计规范》 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9、用地红线图

大厦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前言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1984年在美国的哈特福德市出现了第一座智能大厦。这是一座由旧的金融大楼翻修改造而成的大厦,楼内铺设了大量的通信电缆,增加了程控交换机和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楼宇内的配电、供水、空调和防火等系统均由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因而用户享有电子邮件、文件处理、话音传输、科学计算、信息检索和市场行情资料查询等全方位的服务。虽然租金提高了约20%,但客户反而增加了。这座大厦的成功给房地产商们带来的新的希望。 只能大厦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世界各国的建筑行业纷纷仿效,尤其发达国家发展的最快。据有关资料报道,如果将一座新建筑物简称为只能大厦,只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的投资就可以增加约20%的回报率,这是相当吸引人得。智能大厦中智能系统的投资一般只占大厦全部预算的5%到10%,这部分资金收回期大约要3年左右。因而,房地产商们非常热衷于投资智能大厦。近几年来,我国的智能大厦发展也很快,特别是沿海地区已有许多幢智能大厦相继开工或建成。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大厦有:北京的恒基中心、新华社办公大楼、中化大厦、上海证券大厦、广州的中天广场、济南的山东省商业大厦、沈阳的新北站综合中心等等。 智能大厦是现代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以系统功能集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办公自动化等多种技术集成为基础,通过有效分配、利用人员、设备及其资源产生综合效益,满足用户对现代画建筑功能性、经济性、管理性等方面的要求。智能大厦实施的前提是信息的共享于利用,各类智能系统中,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各种应用的平台,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子系统之一。 一、需求分析 1.1 工程项目概况 智能大厦或智能建筑物的组成统称包括三大基本要素:即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通常人们把它们成为3A。建筑环境是智能大厦基本组成要素的支持平台。 设计智能大厦的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物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进行优化组合(系统集成),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舒适、安全、方便环境的建筑物。为此,智能大厦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达到四个主要目标,实现三项服务功能。 1.1.1 两个基本要求: 1、对于大厦的管理者来说,智能大厦应当有一套挂历、控制、运行、维护的通设施,能够花较少的经费便能及时地与外界取得联系(例如消防队、医院、安全保卫机关、新闻单位等)。 2、对大厦的使用者来说,要有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激发人的创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长春市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 2、项目策划公司提出的原则设计概念要求。 二、区位分析: 该居住小区位于长春市,毗邻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该居住区东面与前进大街相邻,北面是住宅小区,西面和南面是规划路。 二、现状分析: 基地现状大多为闲置空地,两条市政主要道路在用地两侧。基地地势平坦,基地内现有约27000平方米的水塘面积,长230米,宽118米。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3、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4、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四、总平面布置: 该小区西侧和东侧各开一个大门并有一条主路贯穿于小区中部,基地的东北角;C区位于基地东南面。 在本规划中,该区入口设于基地西面规划路的西侧,由于规划路切割的影响,用地较规整且和其余地块联系,住宅应地形环境错落布置,绿化庭院,活动场所及停车区则有机的与建筑相结合。 该小区位于规划路的东侧前进大街之间,相对位置充分利用其地段优势,同时可阻隔城市干道的噪音及汽车废气对居住区带来的影响。其余沿街裙楼设有配套的超级市场,方便居民的生活。区内布置的户型均为一梯两户8+1层的套型,正南北朝向,同时,通过种植绿化、隔音墙、部分建筑首层架空等措施,提高2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该小区整体呈长方形规则地形,。北面接临普通住宅区,本小区主要布置以8层为主的多层住宅。3区由多种住宅单体拼接而成,总体布局大致呈现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良好的朝向,住宅南北向间距大于1H,保证每户均有足够的日照和采光。主要户型以一梯两户套型为主,包括少量一体四户套型。本规划设计了一条环形的休闲步道,将住宅群体串接成一体,形成一大型中央景观区。 本居住小区的停车以地上带棚的停车库为主,并结合小区的主要干道设置地面停车以节约用地。。 六、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办公楼大厦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办公楼大厦综合布线 设 计 方 案 设计人:XXX 设计时间:2011-5-18

目录 一、前言 (1) 3.1系统设计原则及依据 (2) 3.1.1 设计原则 (2) 3.1.2 设计依据 (3) 3.1.3 安装与设计规范 (4) 3.2.2 水平布线子系统 (5) 3.2.3 管理区子系统 (6) 3.2.4 其它产品说明 (7) 5.4.3近端串扰(NEXT—N EXT C ROSSTALK) (15)

一、前言 根据标准设计的布线方案,能适应和支持现有的或将来的通信及计算机网络需求,能适合语音、数据计算机局域网(LAN)、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图像和其它连接的需要。智能化楼宇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不仅为现代化的信息通讯铺设了信息高速公路,而且也为楼宇的智能管理提供了集中的控制通路。 XX大厦综合布线将满足以下要求: ●布线系统将贯穿于1、2、3楼的各个平面。主要为话音、数据、图像等系统信号提供高性能传输路由。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线路平台,应具有最大的兼容性和开放性,可满足各类型通讯及计算机等的传输需要和网络结构,提供一个标准化、高带宽、低成本的网路环境。 ●系统应具有开放的模块化结构,可灵活地进行资源分配,线路管理、变更和扩展。 ●系统应提供一个安全、有序、便于管理的设备安装及连接环境,可快捷简便地进行系统安装和运行。 ●在充分考虑目前应用情况下,以高起点和适度超前的原则来规划本系统。为各种高性能应用提供充足的传输带宽,为日后系统的升级提供充足的空间。 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工程标准及规范,去设计和规划系统,使之成为市内的有代表性的工程样板。 ●客户基本情况:楼层面积约xx米,且已有光纤到楼层。网络信息点:xx个;语音信息点:xx个 二、需求分析 2.1现状分析: 大楼建设的总目标是:以高性能综合布线系统支撑,建成一个包含多用途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办公业务电子化要求的现代化智能化楼宇。从

小区项目规划设计说明

第二章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GB50009-2001)(2006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年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0、《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2008 年版) 二、自然条件 本工程位xxxxxxx基本风压值为0.70KN/ 〃。地震设防烈度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 ,建筑抗震类别为乙类建筑,按抗震设计。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 三、结构计算 1、恒载:

楼面及屋面恒载按实际计算 2、楼层活载: 住宅厅、卧室、楼梯、走廊:2.0KN/ m 阳台 2.5KN/m 住宅厨房、卫生间 2.0KN/m 灵活隔断0.5KN/m 上人屋面 2.0KN/m 不上人屋面0.5KN/m 物业管理、商店等 3.5KN/m 设备机房7.0KN/m 3、地下室人防设计核爆动荷载等效静荷载标准值 地下室顶板60KN/m地下室底版25KN/m 地下室外墙55KN/m出入口临空墙130KN/m 直接受核爆冲击作用的门框墙200KN/川 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隔墙70KN/m2 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门框墙140KN/m 四、主要结构材料 1、砌体:填充墙在0.000以下采用Mu10实心页岩砖,Mu10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采用Mu7.5混凝土空心砌块或加气混凝土砌块, M7.5混合砂浆砌筑。 2、混泥土强度等级:地下室部分(梁、板、柱、墙):C35,地下室底版和外墙抗渗等级为

大楼网络设计方案

精品文档 大楼的网络系统设计

. 精品文档 目录 第1章需求分析 (2) 1.1用户组网需求 (2) 1.2硬件和结构要求 (3) 1.2.1硬件要求 (3) 1.3软件要求 (3) 第2章本方案主要网络技术介绍 (3) 2.1 交换技术 (3) 2.2 VLAN技术 (4) 2.3 第3层交换 (4) 2.4 广域网接入方式 (5) 第3章本方案系统设计 (6) 3.2 系统结构和特点介绍 (7) 3.2.1第二层(楼层)交换机架构 (7) 3.2.2总体架构 (7) 第4章主要产品简介 (7) 4.1第3层交换机 (7) 4.2 二级交换机 (8) 4.3 服务器 (9) 第5章设备清单 (12) 第6章售后服务 (12) 6.1 服务内容 (12) 6.2特殊情况说明 (12) 第1章需求分析 1.1用户组网需求 本次方案为对一教学大楼经行网络设计。现有一栋四层教学楼,其中第一层133个信息点,第二、四层231个信息点,第三层179个信息点。网络指标如下:(1)每个信息点要求10M/100M自适应,交换到桌面; (2)主干交换机要求速度为1000M;

(3)能控制网络分段及VLAN的灵活划分; (4)具有网管特性; (5)可连入Internet; (6)可接收零散客户拨号入网。 . 精品文档 硬件和结构要求1.2硬件要求1.2.1要求实现第三层交换,并且 每个信息点要求10M/100M自适应,交换到桌面,主干交换机要求速度为1000M,并且要考虑到该网络为教学用,功能上实现基本教学要求即可,且由于资金及空间限制,在硬件的选择上不用过于追求高端。 1.3软件要求 第2章本方案主要网络技术介绍 2.1 交换技术 无论电话还是数据通信都需要在多点之间进行,这样才能构成通行网络。在考虑网络结构时,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换。一般不考虑以两点直通方式占有线路,而是按照需要来设置两点之间的通行路径。为了有效利用整个网络的通信设施,引入了“交换”这个概念。 交换方式是指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和各终端之间信息所用信息格式和交换装置的方式。各终端都具有交换装置的线路,主计算机系统通过交换装置与各终端都能进行通信。根据交换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的不同,常用的交换方式有三种: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2.1.1电路交换 是通过网络结点在两个工作站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信信道。 2.1.2报文交换 不需要在两站之间建立专用通信。源站在发送报文时,把目的地址添加到报文中,然后报文在网络中从一个结点传送到另一个结点。在每个结点中,接收信息后暂时储存起来,待信道空闲时再转发到下一结点,这种方式叫做存储——转发方式。 2.1.3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相似,从外表看,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传输数据单元的大小。报文交换传输数据的单元为报文,报文的长度是随即的,可达几千或几万比特,甚至更长。分组交换传输数据的单元为分组,每个分组都包含有数据和目的地址,其长度受限制,一般为2000比特以内,典型长度为125个字节。分组交换将交换的数据单元限制为一个相当小的长度,对延时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 精品文档

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方案设计说明 指导老师: 设计者: 一.概况 1.区位条件:该基地位于南方某发达城市新城区,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为居住用地,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0公顷,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10公顷。该基地地形平坦,基地内现有部分闲置建筑,多为一层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差,规划予以拆迁。该基地四周均为规划的城市道路,东侧紧邻城市绿地,并有一河道从东侧经过,其余各册均为规划中的居住用地。 二.目标: 重塑和提升区域市环境及城市空间,打造城市内标志性居住社区。 三.规划设计依据: 1.本地块规划设计(土地使用)条件 2.规划建设法规文件 3.业主的相关要求 4.数字地形图 5.国家相关的主要设计规范 a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 b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c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d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e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 f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I6-87.2001年) g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二.设计理念: 设计遵循高品质及现代化的整体构念,强调居,商,景的一体化整合。从对用地现状环境特质的充分分析入手,结合地形的特点,合理安排用地分块及空间形态,功能及交通设计,形成有机秩序。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形成以下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自然的生态为思考,以人文空间为参照点,塑造各具形态的居住空间。 2.关注小区公共空间的构合,以烘托小区的“大客厅”功能。 3.注意小区整体环境及空间序列组合及构成,围绕中心区和景观,交通轴线,通过建筑与景观,绿化的纵横穿插,住宅高低错落,景观节点的精心营造。配套设置的科学安排,人,车行系统的合理组织,绿化景观的巧妙梳理,为之提供了具有良好通顺,合理,宜人景色的均好性居住环境。

住宅小区规划审批

摘要:住宅小区用地选择住宅小区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在城市规划指导下,选择符合居住功能要求,环境良好,有利于开发建设的新建地区或适宜的旧区改建地段。小区用地的选择,应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避免地质复杂,土壤承载力差,地势低洼又不易排涝等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 .关键字:住宅小区规划审批 一、住宅小区用地选择 住宅小区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在城市规划指导下,选择符合居住功能要求,环境良好,有利于开发建设的新建地区或适宜的旧区改建地段。小区用地的选择,应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避免地质复杂,土壤承载力差,地势低洼又不易排涝等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住宅小区应避免布置在沼泽地区、不稳定的填土堆石地段、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如断层、风化岩层、裂缝、滑坡等,也应避开风口,洪水侵袭的地区,以及地震时有崩坍陷落危险的地区。住宅小区应尽量选择具有良好植被和小气候环境以及有利地形、地貌的地区,必须避免严重的交通、噪声干扰和工农业有害排放物的污染和侵害。 在山地和丘陵地带,住宅小区可选择自然坡度在25%以内的地段,其地形即使复杂,经过一定的组织和局部改造,是可以合理布置居住建筑的。自然坡度在25%~50%的地段,建设困难较多,土石方量也大,建筑群体布置及设计受到很大限制。自然坡度在50%以上地段,最好不选作建筑用地,可作园林绿地。应注意山区丘陵地区建设特点,对农耕地作切实的调查,全面分析比较,充分利用适宜建设的山坡薄土、瘦地、荒地作为居住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良田。要充分利用劣地,对丘陵间和坡腰良田好土要十分珍惜。 二、住宅小区规划选址的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及各地方城市规划条例是小区规划选址的重要依据和应该遵循的原则。住宅小区选址定点应具备的条件主要有:住宅小区选址定点的书面申请报告;计划部门的批件,反映建设项目的内容、规模、投资额等;有证测绘单位实测能反映拟建设位置及周围相互关系的一定比例的现状地形图。城市住宅小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提要:结合各个组团的景观设计及周边绿地,适当种植大乔木,小灌木等适应洛阳地区树种,结合休闲绿地,创造宜人的社区环境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 本项目位于漳州市芗城区东南角、芗城区与龙文区的连接地带,东侧是城市主干道-九龙大道,南侧是规划中的下洲路和诗浦中、小学。西临规划中的丹霞路,北侧是建设中的住宅区及已建成的闽南综合大市场。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平方米,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268000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4996平方米。本次规划为zz小区一期的Ⅱ、Ⅲ区,一期总用地面积为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本次方案包括底层带商业网点的小高层、高层住宅;12-18层二类高层住宅及相关配套公建会所、八班幼儿园。 一、建筑部分 高层住宅部分为分体式空调,备用发电机房、高低压变配电室、水池、泵房等分区域均设于地下一层。 (一)发电机房、泵房等设备用房墙体采用190空心砖砌,内墙面与顶棚均作内贴矿棉毡,外包铝板网吸音墙。 (二)生活水池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生活水池选用玻

璃钢水池,以确保生活用水水质要求。 (三)地下一层发电机房及厨房的烟囱结合主楼直上屋顶,实现高空排放。 (四)Ⅱ、Ⅲ区分组团分设若干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小于70米。沿小区内主干道及人流密集处设若干废物箱,间距约为50米。 (五)结合各个组团的景观设计及周边绿地,适当种植大乔木,小灌木等适应洛阳地区树种,结合休闲绿地,创造宜人的社区环境。同时能起到很好的隔声减噪的作用。 二、给排水部分 (一)本工程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室内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二)本工程水泵房设于Ⅱ地块3#楼地下室,水泵均采用减振及减噪措施。 (三)生活水池选用玻璃钢水池,屋顶水箱采用玻璃钢水箱,并设置有水箱自动清洗设备,提高用水水质,地下生活水池单独设置,减小用水循环时间 (四)洁具采用节水型。 三、电气部分 本工程电气产品均为无噪声无污染环保型产品,对环境无影响。 (二)柴油发电机组原则上为消防应急专用,机组放在

大厦无线网络工程设计方案

青岛农 业大学 生实习报告 称: 大厦无线网络规划设计 间: 2013 -- 2014学年第二学期 通信1102 姓名(学号):宿涵(20112811) 2014 年7 月3 日

目录 3一.概述二.问题分析 2.1环境需求 2.2设备需求 2.3网络功能三.网络拓扑设计 3.1网络拓扑图 3.2网络结构设计 3.2IP 分配四.布线系统 5.1 设备间子系统 5.2干线子系统 5.3工作区子系统 5.4水平子系统五.软件平台六.网络安全设计 七.网络管理设计八.心得体会 10

概述 使用当今最先进的技术,我们可以远离连缆的烦绕和成本,依然能享受网络的优势。当需要网络,但所在的大厦没有连线或所处的位置不方便时,无线网络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无线WiFi 技术,无论用户身处何方,使网络均可触及。 一般架设无线网络的基本配置就是一片无线网卡以及一台无线接入点,这样便能以无线模式,搭配现有的有线架构来共享网络资源。首先,在局域网的节点上架设一部无线接入点, 其次,必须在使用者的电脑上安装一片无线的网卡,通过接入点与无线网卡的无线通讯实现无线上网的目的。 使用无线网络的好处:移动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用户可在网络中漫游;灵活性:不受线缆的限制,可以随意增加和配置工作站;低成本:无线局域网不需要大量的工程布线,同时节省线路维护的费用;易安装: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局域网的布置,设定和维护更为容易。 本方案为大厦设计一个无线网络工程规划方案。 二.问题分析 2.1环境需求 大厦共有四区,A,B,C,D 区,大厦总楼层为10 层,1-2 层为商务办公区, 3-10 层为客房区。大厦已接入光纤宽带网络。大厦管理中心、商务区已实现10Mbps宽带上 网。该大厦在客房区域内,每层可提供10Mbps以太网接入端口。据大厦业主要求,需在客房区域内架设无线网络环境。 2.2设备需求 无线网络架设环境所需设备宽带路由器无线接收器交换式集线器UTP超5 线RJ45水晶头电源线及插座无线接收网卡 布线方式采用宽带IP分享路由器(TBD做为综合网络管理接入设备,该设备安装在第6层。Switch/Hub做为每层数据分配节点,通过UTP线分别接入该楼层的15个AP,再穿过楼层弱电竖井与宽带路由器(TBD相连。 2.3网络功能 本设计提出的综合布线系统实现了宾馆设备的网络物理层上的相互联系,满足系统间信息共享的要求,为大厦集中管理以及与Internet 的连接建立了基础设施。具体来说, ,本方案设计的布线系统可以支持以下各类应用及设备。 话音:程控交换机、电话、传真、卫星通讯、电话会议、语音信箱等。 1.2GATM、TCP/IP、INTERNE、T INTRANET 数据:快速以太网、百兆以太网、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一区位分析 小区基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一滨河地段,规划建设用地120000平方米。基地的北部为洛阳市市中心一繁华商业区,南部为一滨河公园,西部是一居住小区,东部则为洛河水域。整体环境非常有利于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其中基地的南部和东部分别与洛阳市的两条主干道余沣路,滨河路邻接,使得即将建设的居住小区内部的居民交通出行十分的便利。右图为小区基地地势高差分析图,南北两端的高差相差十米左右,且南高北低。基地南面为余沣路,按总体规划控制道路红线宽40米:东临河流,预留30米的滨河路,用地东西宽284米,南北长423米,规划道路红线内总面积12.0公顷。 基地北侧、东侧和南侧相邻的道路为城市主要道路,人流量大,因此有此3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较西侧相比严重,因此在方案设计时应该尽量避免北东南三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基地东南方向有河流和公园,因此此两个朝向有较好的自然景观,故设计时应合理的将些景观纳入建筑户型的视线之内。西侧道路与其他三面相比人员较少,车流量小,因此此处较宜停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品质,因此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都希望居住在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同时兼顾居住区整体空间,营造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管理有序的居住小区。 二、设计依据 《洛阳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河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土地出让合同; 规划局提供规划指导意见; 用地红线图; 业主的设计要求及往来信函文件; 国家及洛阳市现行有关规划、建筑设计的规范及规定 三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四总平面布置分析 该规划设计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且适合各类人群居住的生活社区。现今有很多的居住小区都想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为人们建造一个清幽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比如住宅户型的合理设计,小区环境的优美设计,及各项生活设施的完善等等。但是在我们对新老居住小区的调研过程中,却是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改变仅仅是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doc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总体概述 基地西侧、东侧为住宅区,北侧为田地,南侧则为河流。东侧及南北侧均为城市主干道,30m宽。规划用地约15公顷。本项目的目标是建成一个环境优美,造型新颖,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使用方便的中高等档次的居住小区。 此方案共有居住建筑总计51栋,其中高层17栋,小高层14栋,多层20栋。会所2个,小学1所,幼儿园1所。其中东南步行入口处为商业街,向西、向北皆设有沿街商铺。 二、总体构思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2)、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三、设计构思说明 1、总体布局

本居住小区用地布局的分布主要为:住宅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小区主干道以及中心绿地把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围绕中心绿地进行布置 2、规划结构 根据用地现状条件和规划用地布局,结合道路系统结构,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中的小组团围绕组团景观节点布置。 3、道路交通组织 本小区共设有4个主要出入口,其中三个车行出入口,一个步行出入口,满足了小区居民的就近进出。考虑到小区内主要人流方便乘车,南、北、东面各有一个车行出入口。道路网大致设置为S型,整体上看小区路网结构丰富活泼,充满变化。小区道路分为三级:小区干道路宽10米,为方便小区居民的晨练,散步和出行要求。;组团级道路路宽4-5米,满足了内部的一些日常出行,地面停车位主要布置在这片区域。宅间路宽2-3米,造型多变,活泼生动,与周边环境及建筑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4、公建系统 本小区小学设在基地西南,为18班小学,设有250米环形跑道,满足本小区及周围孩子上学需求。会所以及幼儿园围绕中心绿地布置,拥有良好的环境,让住户有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空间。 5、景观系统 小区以主入口广场和中心绿化广场为主景观节点,主景观节点不仅是小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文本说明

禹宏·启城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数字化四线坐标及现状地形图 2、建设项目规划意见书和勘测红线图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版)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4、现行的《蚌埠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5、《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试行)》(2005版) 16、《建筑工程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17、与本项目相关的国家、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区位 本项目地块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临中学西路,西接西外环路,南临健康路,北接禹王西路。交通十分便利,接近城西新城区中心,本小区和拟建的医院、第二中学,都在半径600米的距离之内。地理位置优越,随着相应市政配套的日益完善,本区域将成为蚌埠市未来又一高档商住圈。 2、用地性质及规模 项目地块规划为居住和商业用地,总用地面积约㎡,规划总建筑面积20998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 3、地形地貌 地块用地呈长方形,当前为闲置用地,现状地块内有堆土,东西两边略有高差,总体地势南低北高。 4、规划要求 ■容积率 地块容积率要求≤ ■建筑密度 地块1建筑密度:26% (出让要求不大于26%) 地块2建筑密度:% 综合建筑密度: % ■住宅日照间距 住宅满足大寒日满窗日照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 ■绿地率 不小于35% ■退让间距 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道路切角视距退让按宽边并增加3~5米退让控制。 三、地块现状分析 ■周边环境综述

建筑设计总说明模版

设计说明 一、规划设计说明 (2) 1.概况 (2) 2.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2) 3.规划设计目标 (2) 4.规划设计思想 (2) 5.地块总指标 (3) 二、建筑设计说明 (4) 1.设计依据 (4) 2.建筑标准 (4) 3.总平面设计 (4) 4.建筑单体设计 (6) 三、结构设计说明 (7) 1.设计依据 (7) 2.结构设计说明 (8) 四、给排水设计 (9) 1.给排水设计说明 (9) 2.消防设计说明 (10) 3.节能 (10) 4.环保设计 (10) 五、电气设计说明 (11) 1.设计依据 (11) 2.设计范围 (11) 3.供配电系统 (11) 4.变配电所 (12) 5.低压配电系统 (12) 6.照明 (12) 7.防雷接地系统 (12) 8.弱电 (12) 9.消防电气 (13) 10.电气节能 (14) 六、节能、节材、环保设计 (14) 1.建筑节能措施 (14) 2.节材措施 (15) 3.电气节能 (15) 4.环保设计 (15)

一、规划设计说明 1.概况 ①.工程简况 工程名称:XX市XX区XXX小区 建设单位:XX市XX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 设计单位:XX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57232平方米适建用地面积:53704平方米 建筑层数:多层住宅为6层,联排为2-3层 ②.场地简况 本地块位于XX市XX区,东面,南面,西面均为规划道路,北面为田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规划建设村民安置房。 建设用地为较为规则的方形地块,中间有一条河流通过,将小区分成两个区域。场地东西向面宽约为450米,南北面宽约180米,地块现状为空地,地势平坦,环境较好,交通便捷。 2.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 业主提供的建设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及设计要求 2.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3. 《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4. 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和标准 3.规划设计目标 1.协调好本地块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使本安置小区成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2.充分利用地块及周围环境特点创造优美宜人的高品味人居环境; 3.功能分区合理,道路交通便捷,设施配套齐全; 4.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建筑造型,丰富城市形象; 5.根据村民安置房的特点,注重地块开发的经济性。 4.规划设计思想 ①.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建筑工程设计)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方案

XX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方案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的普及,智能大厦的建设已成为跨世纪的开发热点。其中综合布线在智能大厦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维护人和设备不受电和火灾的侵害,必须首先考虑照明电线、动力电线、通信线路、暖气管道、冷热空气管道、电梯之间的距离和绝缘线、裸线以及接地与焊接的安全,其次才考虑线路的走向及美观程度。 一、网络工程系统设计 计算机网络工程系统设计的目的是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也是工程成功的第一步。网络工程系统设计工作的步骤如下: 1.网络工程范围的定义 一个企业或部门在建设计算机网络时, 需要解决上网、办公等问题。技术人员应用网络工程专业的语言描述用户的需求,使用户理解所做的工程。建议做法如下: (1)确定用户需要的服务器容量,并估算该部门的信息量,以确定合适的服务器。 (2)确定网络操作系统。 (3)确定网络服务软件,如 E-mail等。 (4)了解地理位置布局,工程设计人员必须到现场察看大厦的地理位置及布局,其中要注意: 用户数量及其位置。 任何两个用户之间的最大距离。 在同一栋楼内,用户之间的从属关系。 楼与楼之间的布线走向及楼层内的布线走向。 有什么特殊要求或限制。 HUB供电问题与解决方式。 对工程施工材料的要求。 (5)了解用户设备的类型。确定用户数、目前个人计算机的数量、将来最终配置的个人计算机数量、需配置的设备及数量等。 (6)了解网络服务范围 数据库、应用程序共享程度。

文件的传送存取。 用户设备之间的逻辑联接。 网络是否互联(联接Internet与否?)。 电子邮件。 多媒体服务的要求。 (7)确定通信类型,是否包括数字、视频或语音(电话)信号。 (8)确定网络拓扑结构。选用星型结构、总线结构或其它网络拓扑结构。 (9)网络工程经费预算,包括以下几项费用: 设备(软件及硬件)费用。 网络工程材料费用。 网络工程施工费用。 安装、测试费用。 培训与运行费用。 维护费用。 2.网络工程的分析与设计 对网络工程进行分析和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成熟的产品选用成熟的产品可以减少开发时间,用户能够得到长期的支持, 且价格便宜,并有完备的技术资料。 (2)选择厂家与施工单位 制定功能需求说明书(供厂家、施工单位用)。 厂家、施工单位投标竞选。 评议标书(投标单位进行答辩)。 签定合同。 保证售后和施工后的服务支持。 (3)网络工程工作清 单

小区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武汉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G5—2001)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6-86)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二、项目概况 武汉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是武汉东西湖区一项重要工程。该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东西湖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从而进一步推动武汉东西湖区经济发展。 该项目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鑫桥产业园金桥三路2号。 总面积约82亩(净地),总建筑面积控制在2万平方米左右。 三、设计思路 简介: 湖北省烟草公司武汉市分公司[简称“武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是武汉市烟草专卖行政主管机关,也是武汉地区从事烟草专营批发的大型国有企业。 武汉市烟草专卖局承担武汉烟草市场专卖管理及网络建设、卷烟销售的职责,是武汉市烟草专卖行政管理执法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在全国烟草行业网建工作中率先创造了“全面访销、全面配送、专销结合、访送分离”的工作模式,开创了全国烟草行业网络建设新局面。1.设计思路的起点----打开的烟盒 2.设计思路的形成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与烟盒有相似的功能和作用。生产-收纳-发送,烟盒把散烟整齐有序的存放在烟盒中,供给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而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是根据订单的要求,把一条条的烟有序的整合在一起,再供给给不同的销售网点。

3.设计与创意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造型主要采用烟盒的方正形体,在局部设计中采用了曲线与斜线的元素,打破方正形体给人的拘谨与约束,使整个建筑富有活 力。在外立面的的处理上,外墙材料使用钢材。在屋面及部分外墙上运用四 氟乙烯膜结构,既可以满足厂房的采光要求,使厂房工作时拥有明亮的作业 环境,又起到环保节能的作用。将四氟乙烯膜结构运用在建筑造型上这一打 破常规的做法,与传统的工业厂房的做法大相径庭。将四氟乙烯膜结构做成 圆形的形式和卷烟的造型相契合。办公辅助区运用沉稳的黑色与中国特有的 中国红色,表现建筑的时代感和体量感,彰显建筑的大气和稳重。 四、总平面规划设计 1.设计依据 根据卷烟配送流程进行规划设计。 2.规划结构 主体建筑坐落于基地北侧,南侧设置停车场,临金桥三路设置员工上下班步行、车行出入口。货车出入口设在基地西侧(靠环湖西路的一侧)。在基地东侧设置员工上下班步行出入口一个,方便员工吃饭及午休出入。 停车位包括:大货车停车位33个,小型货车、轿车停车位155个。其中停车场中间部分两两相连的停车位可合并用作大货车停放。 3.功能分区 北侧为主体建筑,南侧为停车场及员工上下班步行、车行出入口,西侧为货车出入口,东侧为员工上下班步行出入口。 4.交通消防流线 货车主出入口设在西侧,南面临主干道的一侧设置办公人员车行、人行出入口,东侧为员工上下班步行出入口。在用地范围内沿规划建筑设置环形车道,既可用作车行道路,同时满足厂区消防要求。 5.景观分析 沿南面金桥三路一侧,以空旷的停车场与地面绿化为主。不仅解决停车的需要,同时开敞的空间可以更好的体现主体建筑的体量感和时代感,给过往的行人以视觉的冲击。 办公辅助区设置在面向环湖西路的一侧。辅助区立面用黑色与中国红相搭配,在给人以强烈的色彩冲击的同时,又不失沉稳与大气。 五.建筑单体设计 1.平面功能布置 根据卷烟物流配送流程来布置平面功能分区。办公辅助区设置在主体建筑的西面,既满足使用的要求,又不会影响物流流程,使卷烟物流配送发挥最大的效率。 2.建筑造型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造型主要采用烟盒的方正形体,在局部设计中采用了曲线与斜线的元素,打破方正形体给人的拘谨与约束,使整个建筑富有活力。 3.立面设计 厂房外墙使用彩钢浪板;办公辅助区用黑色花岗岩与中国红涂料。屋面与部分墙体的设计上运用四氟乙烯膜结构,既满足厂房采光要求,同时又环保节能。 4.立面风格 采用现代主义风格,遵循简约、明快的色彩搭配,协调美观且不张扬,并结合环境景观的衬托,力求建筑自身与环境的和谐美、融洽美。体现企业的现代气息和文化底蕴,展示武汉烟草锐意改革、奋发拼搏、跨越式发展的企业形象,打造现代新颖、实用美观、功能齐备的区域标志性建筑。 5.剖面设计 根据各功能分区所需要的净高要求:仓储工房设计高度36米,分拣工房设计高度18米,办公辅助区根据形体造型的美观要求设计高度为21米。

建筑设计说明模版

建筑设计说明模版 设计说明 第一节规划设计说明 一、概况 1.工程简况 工程名称:舟山市定海区定马复线安置小区 建设单位:舟山市定海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 设计单位:浙江华洲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57232平方米适建用地面积:53704平方米 建筑层数:多层住宅为6层,联排为2-3层 2.场地简况 本地块位于舟山市定海区,东面,南面,西面均为规划道路,北面为田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规划建设村民安置房。 建设用地为较为规则的方形地块,中间有一条河流通过,将小区分成两个区域。场地东西向面宽约为450米,南北面宽约180米,地块现状为空地,地势平坦,环境较好,交通便捷。

二、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业主提供的建设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及设计要求 2.《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3.《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4.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和标准 三、规划设计目标 1 ?协调好本地块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使本安置小区成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2.充分利用地块及周围环境特点创造优美宜人的高品味人居环境; 3?功能分区合理,道路交通便捷,设施配套齐全; 4.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建筑造型,丰富城市形象; 5?根据村民安置房的特点,注重地块开发的经济性。 四、规划设计思想 1.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满足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住宅区。 2.经济可行及适度性的原则 住宅设计充分利用周边环境,积极营造人、建筑与自然和谐的户外空间,又要尽力挖掘空间潜力,发挥土地的最大经济效益? 3.重视城市景观原则 针对项目所处地块的要求、规划的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便捷性和舒适性,同时非常注重建筑物形体和立面处理,使建筑物展现建筑的简洁和大气,注重建筑物整体比例和材料组合以及主要细部的刻画。 五、地块总指标 总用地面积:57232平方米 适建用地面积:53704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80093平方米(包括车库层建筑面积:8571平方米)其中: 多层住宅建筑面积:60259平方米 低层联排建筑面积:7760平方米

办公大楼无线网络覆盖方案设计..

写字楼 无线网络系统建议书 2015年1月

目录 1 项目背景 (4) 1.1 传统的无线网络构架 (5) 1.2 我们建议的无线网络构架及优势 (6) 1.2.1 部署便捷,无缝接入现有企业网络 (7) 1.2.2 易于管理 (8) 1.2.3 高可靠性 (9) 1.2.4 低成本 (10) 1.2.5 优秀的网络性能 (11) 2 网络总体架构 (12) 3 无线交换机的部署 (14) 3.1 无线交换机的特性 (14) 3.1.1 核心单元控制整个无线网络 (14) 3.1.2 高性能, 应用简便 (15) 3.1.3 简化的配置和应用 (15) 3.1.4 最高性能 (15) 3.1.5 可扩展和一体化有线/无线应用 (16) 3.1.6 全面强大的安全特性 (16) 3.2 无线交换机的部署 (18) 3.2.1 无线交换机AP的三层部署方式 (18)

3.2.2 无线交换机与企业网络的接入 (18) 3.2.3 单个无线交换机和跨无线交换机的三层切换漫游 (19) 3.3 无线AP部署 (20) 3.3.1 无线频道分布图 (20) 3.3.2 无线天线选择 (20) 4 附件:产品资料 (21) 4.1 无线交换机 (21) 4.2 108M无线AP (25) 4.3 室外企业级无线AP (31)

1项目背景 请自己填写与项目有关的背景.网络建设技术选型

1.1传统的无线网络构架 传统的无线网络构架,是由网络访问接点Access Point(AP)来实现的。AP是个单点设备,也就是说,每个AP有自己独立的CPU、存储内存和管理软件,这些AP之间并没有太多的相关性。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得传统的无线网络在热点区、家庭等应用场景中体现出非常方便的特性,因为这些场景中,不需要太多的管理,维护和安全方面的考虑。 但是,在企业网络应用中,这种传统概念的无线网络却遇到了极大的挑战。这集中表现在: 1)系统缺乏整合性:与企业有线网络的集成:单点设备由于缺 少系统的整合特性,因此在实施网络构架时,很难做到与企 业的有线网络一个无缝的集成。 2)系统缺乏安全性:目前的无线网络集成中,最常见的安全策 略是使用前端数据加密和后端身份验证双重方式。然而,这 些安全措施只能从使用者的角度来保护网络的安全,却不能 防止无线黑客的入侵,网络的安全隐患很大。 3)系缺乏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单点设备需要企业的网络管理 人员进行逐个的设置,管理和维护,当企业网络规模趋于大 型化时,原本可以为企业员工带来方便的无线网络却给IT人 员带来了莫大的麻烦。例如在对网络AP进行升级时,管理和 维护一个包括成百上千个AP的无线网络需要大量的人力投 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