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民身份视域下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
- 格式:pdf
- 大小:333.70 KB
- 文档页数:4
试论公民身份视域下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
张立国
(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涪陵408100)
摘要: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是多民族国家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重要课题。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虽然相辅相成,
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和冲突。公民身份作为现代国家中公民与国家关系的制度化安排,其自身具有的政治性和文
化性双重特征为实现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整合提供了新的纽带。在公民身份建构的基础上,要通过健全
公民权利保障机制、扩大公民参与度、加强公民教育等措施来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协同共存。
关键词:公民身份;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认同整合
中图分类号:D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13)05—0068—04
The Integration of Ethnic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tizenship
ZHANG Li—guo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Fuling 408100,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ethnic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construction of modem multi—ethnic
state.Although ethnic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they also exist the difference and conflict.Citi一
圜zenship,as an instituti。nal arrangement relation between citizen and state in the nation,provides a new link between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integrated muhi ethnic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On the basis of citizenship identity construe—
tion,through security mechanism,we should perfect the civil rights by expanding citizen participation,strengthening the civic
education and other measures to achieve collaborative coexistence of ethnic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Key words:citizenship;ethnic identity;national identity;the integration of identity
当今世界的绝大多数多民族国家具有民族构
成复杂、国家疆界与民族边界异构、国民身份多重
等特点,其社会成员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不
总是一致,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张力甚
至是冲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繁荣
更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平衡产
生了较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民族国家
在现代国家建构中必须着力寻求一种更具包容力
和凝聚力的认同纽带,实现国家、民族认同的有效
整合。我国长期以来的民族政策体系是以向少数
民族群体提供权益保障和优惠政策为重点的。然
而,各民族的成员除了作为民族群体的一员与国
家存在关系以外,其作为公民个体与国家之间还
存在着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多民族国家的和谐民 族关系必须从群体和个体两个层面来着眼,因此,
如何在制度层面完善国家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国家
与公民关系就成为我国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另一
个重要问题。现代国家的社会整合是通过公民身
份认同来完成的,现代国家内部结构的基础是公
民身份,不同民族的社会成员的身份都是国家公
民。而公民身份作为公民个体与国家之间的权利
与义务的制度化互动,具有政治性和文化性二重
特征,为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有效整合提
供了可能性的纽带和具体路径指引。
一、公民身份与认同
公民身份(citizenship),又称公民资格,是政
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且历史久远的
收稿日期:2013—08—3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2YJA71008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立国(1982一),男,山东济南人,政治学硕士,重庆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当代中 国政治的教学和研究。
概念,也是理解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体关系的重
要理论视角。公民身份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至古
希腊时期的城邦公民思想,其后经历了古罗马时
期作为一种法律地位的公民身份理论、中世纪的
基督教公民身份理论和文艺复兴时期近代意义上
的公民身份、二战后多元公民身份的发展演变。
历代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西塞罗、马基雅维利、卢
梭、洛克、吉登斯等均对公民身份理论的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并推动形成了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
公民身份两大传统。
但是真正在现代意义上明确提出公民身份概
念并对其进行系统化研究的则是英国社会学家T
・H・马歇尔。他在《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中系
统分析了公民身份的理论要素、发展过程和重要
意义。他认为“公民身份是一种地位,一种共同
体的所有成员都享有的地位,所有拥有这种地位
的人,在这一地位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上都是平
等的……沿着这种方式所计划的道路前进,就是
要实现更加充分的平等,公民地位之内容的扩展,
获得该地位的人数的增加。”… 并提出公民身份
包括公民的要素、政治的要素和社会的要素,而与
之相对应的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则是
公民身份权利的主要内容。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
论对之后西方国家公民身份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其后的理论家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
构和完善了公民身份理论。美国学者托马斯・雅
诺斯基指出:“公民身份是个人在一民族国家中,
在特定平等水平上,具有一定普遍性权利与义务
的被动及主动的成员身份。”[2]11在此基础上按照
公私领域他将公民身份权利划分为公域的法律权
利和政治权利、私域的社会权利和参与权利。英
国学者巴特・范・斯廷博根则分析了公民身份的
性质,“公民身份表达参与公共生活的观念,第
二,一个公民是一个既治理也被治理的人,因为这
可以期待公民具有像自主、裁决和忠诚这些素质,
第三点与前面两点相关,公民身份一方面是解决
权利与应得权利(entitlement)的问题,另一方面
是解决义务的问题。”_3 综上所述,所谓公民身份
可以理解为就是公民与国家之家关系的制度化,
表现为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以及公
民对这种关系在心理上的体认和生活中的实践。
现代国家中的公民身份主要指公民在国家中的身
份地位,与国家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对国家社会
生活的参与行动 ll“。由是观之,公民身份对于
政治共同体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它为共同体成
员之间以及成员与共同体之间提供了具有认同意
义的纽带。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认同是一个哲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等领域都
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认同(Identity)无论在英
语语境还是汉语语境中都含有对自我身份或特征
的承认和认可之意,它是个体在长期社会交往中
产生的对自身和所在共同体之间的一种较为稳定
的情感和认知。政治学意义上的认同,主要强调
身份和集体认同对个人政治行为的深刻影响。人
在社会生活中总要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确认自己
的身份,如把自己看成是某一国家的公民、某一阶
级的成员等,并自觉以该共同体的规范来约束自
己。可以说,公民身份是政治认同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通过个体和政治共同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关系连接起了个体与政治共同体的其他各种联
系,一方面政治共同体赋予其成员以平等的公民
地位和权利,另一方面,政治共同体的维系有赖于
个体的忠诚与责任。这种相互维系、相互依存的
关系形成了个体与政治共同体协同发展的心理和
情感基础,催生和巩固了政治认同。因此,现代国
家政治认同中的各种层面的认同,如国家认同、民
族认同等必须以现代公民身份为基础和纽带,才
能具有坚实的基础。
二、公民身份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
关系
哈贝马斯曾指出“民族是披在国家身上的不 皿
合体的外衣”,民族和国家是两种性质迥异的共
同体类型,但现代国家却基本上都是以民族为基
础建立起来的民族国家,因此,民族认同与国家认
同相互联系,民族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前提,国家认
同是民族认同的发展目标,但是二者的明显差异
也是客观存在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认同对
象、内容和维系方式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这种差
异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引发彼此的矛盾冲突,这
主要表现为:第一,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存在此消
彼长的张力和矛盾,民族认同高涨往往会降低国
家认同。第二,民族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维系方式
存在差异,国家认同注重整合,民族认同偏重异质
性,二者之间的平衡把握不好就会引发冲突;第
三,多民族国家中,强势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
同往往具有一致性,弱势民族的民族认同往往会
多于国家认同;第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存在对
认同资源特别是历史文化和心理资源的竞争,哪
种认同获得的认同资源较多,哪种认同就处于优
势地位,反之亦然。正是上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
同的差异及其引发的冲突导致了一些多民族国家
一直处于动荡和混战之中,甚至引发了国家的解
体。因此,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如何把握民族
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平衡,实现二者的有机整合,一
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