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_new(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_new(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_new(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_new(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

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 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 H 2(g)。

CO(g)+

3、能源的分类: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 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 KClO 3、KMnO 4、CaCO 3 的分解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

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 C +O 2=CO 2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 2O 与 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2、原电池原理 (1) 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 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 -

=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 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

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 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

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腐蚀。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 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

生反应,如 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 等)。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

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v(B)=

?t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V ??t

②B 为溶液或气体,若 B 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 C 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c(B) ?n(B)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

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

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 0。(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 0。即 v 正=v 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 A(正方向)=V A(逆方向)或n A(消耗)=n 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发产生吸热反应的是( )

A.生石灰B.固体NaOH C.浓硫酸D.固体NH4NO3

2.已知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 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 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 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B.灼热的木炭与COz 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D.Ba(OH)2·8H2O 晶体与NH4Cl 晶体的反应

4.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量越多越好B.应通入适量空气

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

5.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6.有A、B、C、D 四种金属。将A 与B 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 为正极。

将A、D 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 比A 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 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 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 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7.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氢氧燃料电池B.锌锰电池C.镍镉电池D.铅蓄电池

8.对于锌一铜一稀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 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

两极变化是( )。

①锌片溶解了32.5g②锌片增重32.5g③铜片上析出 lg H2④铜片上析出 1mol H2

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

9.过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

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B.加入适量的水

C.加入少量CuSO4溶液D.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

10.下列四种盐酸溶液,均能跟锌片反应,其中最初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10℃ 20mL 3mol/L的盐酸溶液B.20℃ 30mL 2mol/L的盐酸溶液

C.20℃ 20mL 2mol/L的盐酸溶液D.20℃ 10mL 4mol/L的盐酸溶液

11.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3X(g)+Y(g) 2Z(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同时消耗n mol Y

B.X 的生成速率与Z 的生成速率相等

C.X、Y、Z 的浓度相等

D.X、Y、Z 的分子个数比为3:1:2

1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B.催化剂

C.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D.反应物的浓度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C.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D.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14.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可由右图表示。在下列因素

中对产生H 2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 )

A.H+的浓度B.镁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D.Cl—的浓度

15.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锌片是正极B.电流从锌片流向铜片

C.氢气在锌片上析出 D.若锌片、铜片同时有气泡冒出,则说明锌片不纯16.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 10s 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 0.6 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 10s 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物质的量/m o l

A 、 0.02 mol/(L?min)

B 、 1.8mol/(L?min)

C 、 1.2 mol/(L?min)

D 、 0.18

mol/(L?min)

二、填空题(15 分,每空 1 分)

17.(5 分)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

,形成化学键要

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反应;当反应

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反应。

18.(6 分)由铜、锌和稀盐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

极,发生

反应,

电极反应式是

;锌是 极,发生

反应,电极反

应式是

19.(4 分)指出下列变化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1)学 校燃烧煤煮饭

, (2)给 手机的电池充

,(3)用畜电池点亮灯泡

,(4)电解水

得到 O 2 和 H 2

三、简答题(12 分,每空 2 分)

20.(12 分)某可逆反应从 0—2 分钟进行过程中, 在不同

反应时间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则该反应的的反 应物是 , 生成物是 , 化学方程式

反;应开始至 2 分钟时,能否

用C 表示反应速率?若能,其反应速率为 ,若

不能,则其原因为

_ ;2 分

钟后 A 、B 、C 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在这个条件下,反应已达到了

状态。

四、实验题(7 分)

21.(7 分)根据氧化还原反应C u + 2A g + = C u 2+ + 2A g 设计一个原电池?并判断正负极、写出各电极电极反应方程和反应的类型(在方框内画出原电池装置图)

五、计算题(12 分)

22(、6 分)在一密闭的 2 L 容器中装有 4 mol SO 2 和 2 mol O 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2 min 末测得容器中有 1.6 mol SO 2,请计算:(1)2 min 末 SO 3 的浓度;(2)2 min 内 SO 2 的平 均反应速率。

23.恒温下,将 a mol N 2 与 b mol H 2 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 2 (g) + 3 H 2(g)

2NH 3(g)

(1) 若反应某时刻 t 时,n t (N 2) = 13 mol ,n t (NH 3) = 6 mol ,则 a =

mol ;

(2) 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 L (标况下),其中NH 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平,

衡时 NH 3 的物质的量 ;

(3) 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

n(始)∶n(平) =

(4)原混合气体中,a∶b =

(5)达到平衡时,N 2 和 H 2 的转化率之比,α(N 2)∶α(H 2)=

(6)平衡混合气体中,n(N 2)∶n(H 2)∶n(NH 3) =

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7.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吸热;

18.正;还原; 2H++2e-=H2↑;负;氧化反应;Zn--2e-=Zn2+;

19.(1)化学能变热能,(2)电能变化学能,(3)化学能变电能 (4) 电能变化学能

20.A;B,2A+B≒2C,不能,无体积,无法求出浓度变化值

21.(图略)Cu-C-AgNO3

22、1.2 mol/L; 0.6 mol/(L.s)

23、(1)16 mol;(2)8 mol;(3)5∶4;(4)2∶3;(5)1∶2;(6)3∶3∶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