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础验收程序.doc

桩基础验收程序.doc

桩基础验收程序.doc
桩基础验收程序.doc

桩基础验收程序

一说到桩基础验收程序,相关建筑人士还是比较陌生的,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完成桩基础工程项目之后,一般桩基础验收程序是什么?以下是为建筑人士梳理相关桩基础验收程序基本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下面通过本网站建筑知识专栏的知识整理,梳理桩基础验收程序的相关内容:

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桩基础验收程序:

中国下面以建筑企业人防工程项目的验收为例,基本概况包括: 人防工程在竣工后投入使用前,在建设单位组织参建各方对进行自验自评合格的基础上,组织竣工验收,并由人防质监站派员监督验收的形式、程序和内容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1、竣工验收申报程序

1)在参建各方自验自评合格的基础上,向人防质监站书面提交验收申请及相关工程资料;

2)人防质监站审查提交资料是否完整、真实、准确,并确定验收时间;

3)赴现场监督实体验收。

常用灌注桩检测的方法

引言 桩基础作为工程建设的一种重要基础形式,被广泛地运用在房屋建筑以及路桥建设中。桩基础通常在地下或水下,具有工序繁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要对基桩性能作出准确判断,必须提高工程桩检测的检测质量,若基桩检测工作跟不上,就会出现大的工程质量事故。 二、灌注桩的特点 桩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就成桩方式来看,可以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预制桩质量一般比较稳定,但在施工过程 中存在一些缺陷。而灌注桩相对于预制桩具有适应性广、可操作性强、抗震性能、工程费用较低等优点。施工中,由于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原因,易发生缩颈、断桩、桩身局部夹泥、桩身砼离析、桩顶砼疏松等质量问题。因此研究怎样更有效地检测桩基质量很有意义。 三、常见的灌注桩检测方法的特点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钻芯取样法、超声波透射法、低应变反射波法、高应变动力试桩法、静荷载试验以及自平衡法。下面就分别来介绍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 (一)钻芯取样法。钻芯取样法可以用来检测灌注桩桩身完整性和强度。该方法检测原理简单,结果准确直观。钻出的芯样作成的试件可以进行强度试验,进一步检测桩身混凝土的质量。采样结束后,利用加入膨胀剂的不低于测试桩

标号的砼填补钻孔,既不妨碍后续施工也不影响该桩的承载能力。但钻芯法,仅能反映小部分砼的质量,检测存在盲区;同时该检测方法的检测设备庞大、费用高昂,检测效率较低,费时费工。

(二)超声波透射法。超声波透射法可以有效地检测灌注桩的完整性。其原理:超声波在缺陷砼中传播时,声波会在缺陷界面上产生反射、散射和绕射,声波信号会产生畸变。测试记录不同侧面、不同高度上的波动特征,经分析就能判断砼存在缺陷的性质、大小及空间位置。 超声波透射法检测具有检测细致准确,结果准确,检测范围可以覆盖声测管埋设到的各个截面,且不受桩长、桩径以及场地的限制等优点,被广泛地运用在大直径灌注桩的检测中。但它有如下缺点:1.超声法进行质量检测,仅能定性地判断基桩的完整性,不能定量判断缺陷大小。2.超声法检测某桩时必须预埋与桩同长的声测管,因此费用比较高。 (三)低应变反射波法。低应变反射波法也是一种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其原理:在桩头瞬态激振的情况下,通过波形测试,分析桩体中弹性波传播的波形变化特征来评判桩身质量。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桩身缺陷及其在长方向的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这种方法具有机理清楚、测试简便快捷、易于掌握、成果可靠、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同样具有一些缺点:1. 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桩身必须要近似于一维弹性杆件且受现场外界干扰较大;2.检测时,当桩身有多个缺陷时,不容易测到后面缺陷反射信号;当桩身缺陷变化渐变时(如扩颈),不能判断;此外,该方法也不能对缺陷进行定量分析。 (四)高应变动测法。高应变动测法是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一种检测方法。其原理:利用重锤冲击桩顶产生的瞬时冲击力,使桩周土产生塑性变形,通过安装在桩顶两侧的传感器实测桩顶力和速度的时程曲线,并用应力波理论分析确定桩身完整性和极限承载力。该检测方法能够同时测得力和速度,对截面缺损作出定量的计算,较为精确地确定桩的承载力,但

桩基础验收汇报材料

天平公寓桩基础工程 验 收 汇 报 材 料 湖南马王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平公寓项目部 二00六年九月二十七日

天平公寓桩基础工程 验收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由湖南马王堆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的天平公寓桩基础工程,在各级部门的配合和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已顺利完工,我代表公司及项目部向各位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向大家作一个简单的工作汇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桩基础为人工挖孔桩,共271根,桩直径有1.0m、1.2m、 1.6m,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30,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桩端持力 层为强风化砾岩层。 二、原材料送检: 钢筋:φ8、12、14、16、18、20、25所用钢筋为湘钢、链钢生产,共送检7组,每批钢筋均检验合格,钢筋合格证齐全。 钢筋焊接:16送检9组,18送检4组,20送检3组,全部焊接试验合格。 商品砼:水泥送检4组;砂送检6;卵石送检8组;外加剂送检1组;粉煤灰送检2组;所有试验全部合格,出厂合格证齐全(由商品砼公司提供)。

工程所有材料取样送检均由监理公司见证。 三、试块留置: 本工程砼为C30,试块共留置271组,砼试块全部检测合格。 四、分部分项工程验收: 本桩基础工程分项检验批均由建设方及监理单位验收合格,湖南科创高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于2006年6月20日~6月26日对桩基持力层进行原位测试共测试3根、2006年9月14日~9月20日对桩基础工程进行动测共测试271根(其中65根由长沙市质监站抽检)、抽芯试验共检测9根(其中32#、208#、250#桩由长沙市质监站指定抽芯),检测结果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桩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自评合格。 五、质量控制: 我项目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按规定和设计要求施工,认真做好每道工序分项工程的自检,特别在施工过程中,业主、监理对桩底持力层、桩钢筋的制作、安装、钢筋焊接等各道工序逐一进行验收,对不合格的分项坚决返工。桩基础施工时,正值汛期,施工难度非常大,我项目部邀请了业主、设计、勘察、监理等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其中8#、10#、11#桩基经业主、勘察、监理单位认可采用钢套筒护壁,完成了桩的成型。对各级领导、专家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使我们的工作和效益有所提高,也确保工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六、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

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某实验室多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考核成绩:-------------------- 建筑教研室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二、课程设计指导书 (5) (一)课程设计编写原则 (二)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指南 1、设计资料的收集 (5) 2、桩型、桩断面尺寸及桩长的择 (7) 3、确定单桩承载力 (7) 4、桩的数量计算及桩的平面布置 (10) 5、桩基础验算 (11) 6、桩身结构设计 (14) 7、承台设计 (15) 三、附录 附录一:课程设计评定标准 (21)

《桩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任务书 题目:某实验室多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时间及地点:2009年月日-- 月日(1周),教室 指导教师: 一、课程设计基础资料 某实验室多层建筑一框架柱截面为400mm×800mm,承担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设计值:轴力F=2800kN,弯矩M=420kN·m,H=50kN。经勘查地基土层依次为:0.8m厚人工填土;1.5m厚黏土;9.0m厚淤泥质黏土;6m厚粉土。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表所示,地下水位离地表1.5m。试设计该桩基础。 表7-35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土层号土层名称土层 厚度 (m) 含水 量 (%) 重力密 度 (kN/m 3) 孔隙 比 液限 指数 压缩模量 (Mpa) 内摩 擦角 (0) 凝聚 力 (kPa) ①②③ ④⑤ ⑥人工填土 黏土 淤泥质黏 土 粉土 淤泥质黏 土 风化砾石 0.8 1.5 9.0 6.0 12.0 5.0 32 49 32.8 43.0 18 19 17.5 18.9 17.6 0.864 1.34 0.80 1.20 0.363 1.613 0.527 1.349 5.2 2.8 11.07 3.1 13 11 18 12 12 16 3 17 二、设计依据和资料(详见实例) 三、设计任务和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通过《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桩基础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基本掌握主要承受竖向力的桩基础的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 本课程设计拟结合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多层、高层办公楼,已知其柱底荷载、框架平面布置、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建筑物的环境及施工条件进行桩基础设计计算,并绘制施工图,包括桩位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桩配筋图及施工说明。 桩基设计依据为《建筑桩基技术规范》(IGJ94-94)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四、课程设计成果及要求 设计成果包括说明书、桩基础设计计算及施工图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说明书

建筑结构中的桩基础浅谈

建筑结构中的桩基础浅谈 发表时间:2018-12-21T10:58:23.4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作者:陈丽1 崔吉林2 [导读] 随着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复杂性越来越突出,相应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1.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昆明市 650228;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云南省昆明市 650224 摘要: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复杂性越来越突出。建筑结构中的桩基技术在我国的传统技术中就已经使用得比较成熟了,只是传统的木桩结构都采用的是古老的桩基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无论是在材料还是设计方法上,桩基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今我国的桩基础设计技术已经可以完全的打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完成其自身的一些可靠和安全的性能,尤其是现在也使用在了大多数的高层建筑工程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本文浅析建筑结构中的桩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桩基础 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复杂性越来越突出,相应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具体规模也不断扩大,相应建筑工程高度的增加必然也就对于建筑物基础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确保其能够具备较为理想的承载力,保障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建筑结构基础施工处理中,合理运用桩基础施工模式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式,其能够较好提升建筑基础结构施工水平,应该在具体施工处理中予以高度重视。 1桩基础的相关概述 1.1桩基础设计概念 桩基础在设计的时候,一般是由承台和桩基两个部分完成的。承台就是主要支撑整个力学结构的大的平台,一部分深埋到土壤里,一部分露出来。承台的很多状态都是以低沉台基础为准,因为低承台基础可以很大程度的满足各种工程要求,无论是多么恶劣的施工条件,都不会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在选定明确的桩基类型和桩基长度之后,要对该桩基所能承受的基本承载力进行初步计算,从而把握住它所能承载的大概强度和应力范围。同时要根据相关的工程需求,前期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并且保留好基本的数据和资料,结合施工过程当中的具体状况,将桩基础的长度和所用的数量等基本类型确定下来,并确定单根桩所承受的承载力,对其进行完整的结构平面构造设计,从而计算出整体的桩基础沉降量以及桩承台的强度等。 1.2基本设计原理 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设计需求、工程地质勘察中所获取的信息与资料,全面考虑施工条件,及时确定好桩基础长度、桩基础类型与桩的具体数量。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需要,控制好承台的尺寸与基本构造,及时确定好单根桩的竖向和水平承载能力,而后进行相应的平面布置,深化对桩基础承载参数的合理选取,从而计算出桩承台的承载力与桩基沉降量等。 2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策略 2.1明确建筑整体的构建需求 明确建筑整体的构建需求,在明白具体的设计目的之后,才能设计出符合相关基础构造的结构,满足施工,增大建筑结构的最大应力载荷承受范围,避免由于前期的投入使用,对人们的基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要想满足这种整体的构建需求,就必须在前期对于整体的应力分布、载荷状态进行一个大致的计算,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这种作用力,以及对建筑的桩基础进行设计,选用最为科学合理的方式,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果,从而达到促进建筑结构可靠性的目的。建筑结构对桩基础的设计要初步了解建筑物的最大高度,明确该建筑物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的建筑环境,确保桩基础的结构达到一个最为稳固的状态。 2.2桩基础设计 (1)确定好桩的具体规格在桩基础设计过程中,确定好桩基础规格是设计的基础部分,也是关键环节。确定桩规格时,需要结合一定的指标来确定,如桩截面的选取、混凝土标号、持力层深度等,从而保证桩基础结构质量。桩基础设计工作的开展,应充分了解桩结构的相关标准,全面分析不同区域桩基础的标准与规格。例如,埋深到理想程度后,要先进行一定的计算,才可开展桩基础设计工作。(2)变动刚度设计(一)合理调整好桩土支撑刚度。把调整桩土的支撑刚度视为重要的设计原则,合理布局上部结构、地质条件与荷载,全面考虑这些结构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运用强脱结合的方法,强调增沉与减沉的有效结合,实现刚柔并重,进而达到整体协调方法,结合具体情况,实施差异沉降,进而减小承台内力。在具体操作中,应加强对桩土支撑刚度的把控,进而开展科学而严谨的度量。桩承载力、单桩与支撑强度需呈现正相关性,群桩的承载作用会伴随着桩数量的不断增加、桩距减少而逐步降低,进而发生了群桩效应。(二)剪力墙结构变刚度设计。剪力墙结构的整体刚度甚为理想,且荷载会通过墙体来传输到基础部分,实现了荷载的均匀化分布。对于荷载比较大的电梯井与楼梯间,需强化布桩设计。布桩时,需将布桩设置到墙体下,墙体拐角处与交叉处都比较容易布桩,若基土和承台间未脱空,可选择复合型桩基。(三)压桩力要比设计承载力低。某市区的建筑为高层建筑,其主要选用的是型号为D400的预应力管桩,相关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开展地质勘察工作,从报告上显示,单桩承载力为660kN。开展打桩试验时,将四根桩连接起来,其最大的压桩力为300kN,其与承载力相比,数值要小很多。通过设计者的具体研究与分析,土层设计要和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相符,要求周边工程的地质勘察结果要显示出精准的结果。一段时间之后,开展再次的试桩,试验承载力和前期结果要保持一致,进而满足具体的设计要求。 3灌注桩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要点 (1)钻孔。为了较好实现对于钻孔操作的有效控制,必然需要重点把握好对于钻机的恰当选择,确保其能够符合具体施工需求,在施工现场中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实际效益,有助于实现对于桩基础的有效布置和构建。在钻孔施工处理中,需要首先把握好对于位置的明确,能够确保钻机就位较为合理,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恰当控制,确保其能够为后续整体桩基础施工水平提供保障;对于钻头的尺寸选择也需要较为适宜合理,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孔洞结构,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孔洞大小不匹配问题;在钻机就位中,需要重点调整相应角度,确保其能够形成理想的垂直度,如此也就必然能够更好实现对于灌注桩后续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尽量避免了可能形成的明显问题威胁。(2)钢筋笼安置。在钢筋笼的具体固定中,也需要进行严格把关,促使其能够体现出较强的牢固性,避免在后续灌浆等操作过程中出现明

桩基检测方法及目的

桩基检测方法及目 的

冲孔桩检测方法及检测依据 一、低应变反射波法; 1低应变动力检测方法原理 反射波法是建立在一维弹性杆波动理论基础上,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弹性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界面时(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部位、缩径、扩径)将产生反射现象,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字处理,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利用波在桩体内传播的速度和相位变化判定桩身质量和缺陷位置。 2测试系统包括激振设备(手锤)、磁电式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分析仪(RS-1616K(S)高低应变基桩动测仪),该系统经检定在有效检定期内。 3保证措施: ①桩头位置:桩顶面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②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时,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③激振位置: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 置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 ④激振方式为锤击方式。

4现场测试步骤:桩头处理->用黄油安装传感器->调试动测仪参数(采样间隔、增益等)->激振、接收信号->重复激振,直至信号一致性良好->进行下一根桩检测。 二、高应变检测; 高应变原理为:用重锤(重量大于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 1.0~1.5%)锤击桩顶,检波器测出桩顶的力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利用实测的力(或速度)曲线作为输入的边界条件,经过波动方程数学求解,反算桩顶的速度(或力)曲线。如果计算的曲线与实测的曲线不吻合,说明假设的模型及参数不合理,应有针对性地调整桩土模型及参数,再行计算,直至计算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吻合程度良好,且难以进一步改进为止。利用假设的模型及参数计算基桩的竖向承载力。 三、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1)工艺流程;选桩→裁桩→桩头处理→试验设备安放→加载→卸载2)桩头处理; 2.1与地坪标高大致相同的桩无需进行裁桩处理; 2.2高于地坪标高的桩,应在施工方裁桩后打磨平整; 3)试验设备安放 试验设备安装时遵循先下后上、先中心后两侧的原则,安放承压板,然后放置千斤顶于其上,再安装反力系统,最后安装观测系统。设

桩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 1 .设计资料 (2) (一)工程概况 (2) (二)设计资料 (2) 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4) 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5) 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6) 5 .单桩竖向承载力验算 (7) 6 .柱下独立承台的冲切计算和受剪计算 (8) 7 .承台的抗弯计算和配筋 (15) 8 .基础梁(连系梁)的结构设计 (21) 9 .参考文献 (24)

1. 设计资料(本组采用的工况为ACE) (一)工程概况 凤凰大厦为六层框架结构,±0.00以上高度19.6米。底层柱网尺寸如图1所示。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采用(A)400×400mm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或(B)450×450mm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要求进行基础设计。 Z1Z2Z2Z2Z2Z2Z2Z2Z1 Z1 Z2 Z2 Z2 Z2 Z2 Z2 Z2 Z1 Z3 Z3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3 Z3 123456789 D C B A 图1 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图 (二)设计资料 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钻孔平面布置图 1 7 . 5 m 16.0m16.0m16.0m Zk5Zk6Zk7Zk8 Zk1Zk2Zk3Zk4

(2)工程地质剖面图 -1.8-2.0 -2.2-2.5 -5.1(-5.8) -9.5(-10.5) -18.4(-20.4)-3.0(-4.0) -15.5(-17.3) -4.5(-5.3) -8.6(-9.2) -20.5(-21.8) -6.0(-6.5) -9.0(-9.7) -20(-21.2) 杂填土 淤泥 粉质粘土 砾质粘土 -8.5(-9.8) Ⅰ—Ⅰ剖面 -1.8-2.0 -2.2-2.4 -4.9(-4.5) -10.0(-11.4) -14.5(-16.3)-3.0(-4.5) -8.0(-9.4) -17.0(-18.5) -5.5(-6.2) -22.0(-23.0) -6.5(-7.5) -9.5(-11.3) -21.5-(22.0) 杂填土 淤泥 粉质粘土 砾质粘土 -8.5(-10.7) Ⅱ—Ⅱ剖面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资料 ⑴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十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上部结构传至柱底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荷载如下︰ 竖向力:4800 kN , 弯距:70 kN·m, 水平力:40 kN 拟采用预制桩基础,预制桩截面尺寸为 350mm * 350mm。 ⑵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地区,不考虑地震影响.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 2.1 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表1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计算 1. 选择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 ⑴.选择桩型 由资料给出,拟采用预制桩基础。 还根据资料知,建筑物拟建场地位于市区内,为避免对周围产生噪声污染和扰动地层,宜采用静压法沉桩,这样不仅可以不影响周围环境,还能较好地保证桩身质量和沉桩精度。 ⑵.确定桩的长度、埋深以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3层是粘土,压缩性较高,承载力中等,且比较厚,而第4层是粉土夹粉质粘土,不仅压缩性低,承载力也高,所以第4层是比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 (>2d ),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h=1.5+8.3+12+1=22.8m 。 由于第1层厚1.5m ,地下水位离地表2.1m ,为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所以选择承台底进入第2层土0.3m ,即承台埋深为1.8m 。 桩基的有效桩长即为22.8-1.8=21m 。 桩截面尺寸由资料已给出,取350mm ×350mm ,预制桩在工厂制作,桩分两节,每节长11m ,(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长1m ,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起伏及桩需要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桩基以及土层分布示意图如图1。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按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公式为: uk sk pk sik i pk p Q Q Q u q l q A =+=+∑ 按照土层物理指标,查桩基规范JGJ94-2008表5.3.5-1和表5.3.5-2估算的极限桩侧,桩端阻力特征值列于下表: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桩基础课程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西南交通大学

目录 一、概述 (3) 1.1 设计任务 (3) 1.2设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桩的计算宽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桩的变形系数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桩顶的刚度系数ρ1,ρ2,ρ3,ρ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计算承台底面形心O 点的位移a,b,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计算作用在每根桩顶上的作用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计算局部冲刷线处弯矩M0,水平力Q0及轴向力N0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验算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局部冲刷线以下深度y 处截面的弯矩 y M 及 y 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桩顶纵向水平位移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论述 赵鎏刚

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论述赵鎏刚 发表时间:2017-12-15T13:58:42.583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第13期作者:赵鎏刚[导读] 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主流。 中铁三局集团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摘要:近些年来,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城镇化的步伐越来越大,因此,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主流。伴随而来的是,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不仅在外观上,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还要满足对建筑功能和质量的要求。桩基础技术在 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从很大的层面上满足建筑使用和安全的需求,工程的管理者要结合具体建筑的施工特点,来选择合理的桩基础施工技术,提升建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结构;桩基础设计1 桩基础设计特点和分类1.1特点 首先,桩基础的承载力较强,桩深入到的坚硬的持力层内,比如密实的岩石层、基岩以及中密砂等土质中,在竖向的单桩以及群桩的承载中,承载力都较强,能够承载起建筑的主体的全部的竖向荷载,其中也包含偏心荷载在内。其次,竖向桩的刚度较大,桩基础的单桩和群桩的刚度都很大,当自身的重量以及邻近的荷载对其产生作用时,都不会出现极度不均匀的沉降,并且将建筑物可能出现的倾斜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再次,稳定性较好,不管是单桩还是群桩,都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并且抗倾覆能力较强,对地震以及风力作用导致的力矩和水平上的荷载,都可以较好的抵御,保证高层建筑物的稳定。 1.2分类 根据桩基础的受力原理,可以将桩基础分成两个类别,端承桩和摩擦桩。摩擦桩借助基桩和周边土之间的产生的摩擦力,承载起建筑物,又可以分成抗压桩和抗拔桩,常被应用于较深的持力层,也用于地基土的缺乏坚硬的持力层中。而端承桩是靠桩基支撑在持力层上面,对上面的建筑物起到承载的作用。根据它的施工方式,可以将它分成灌注桩和预制桩。其中,预制桩是用打桩机将预先制定好的钢混桩打进地下,这种预制桩具有造价低、施工快、节约性等优点,但是这种桩型对土质的要求较高,会产生的挤土这种不足。而灌注桩是在施工时进行现场钻孔,或者采取人工挖孔的方式,先制出孔,之后再把钢筋笼放进去,用混凝土进行灌注,能够穿越各种坚硬的夹层和持力层等,同时,这种桩的桩径和单桩承载力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因此,成桩的质量比较可靠,对高层建筑尤其适用。2建筑物对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要求2.1结合环境信息设计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使建筑结构保持稳定性,使建筑物更加高大、宏伟,那么就要做好基层的土木施工的结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施工周边的水文环境、交通环境等状况来进行施工。另外,可以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数字技术进行监测,在对建筑施工环境进行了客观了解之后,根据工程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图纸和技术方案的设计,这样才能建筑物的质量提供保障。 2.2施工图纸的设计 要求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图纸能反映技术效果。通过对客观环境的分析,实现建筑施工抗震和防渗水结构设计。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对于土质环境较疏松区域,要想增强基层结构的稳定性,那么就可以通过构建工程桩实现。另外,为使施工人员依照设计要求准确施工,对于设计人员而言,一定要在施工图纸上对重点关注事项标注。在工程复杂区域,可使用文字进行标注,同时要使施工图的比例尽量专业。 2.3重点建立地基和支撑柱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基层结构的稳定性跟地基的结实性紧密相连,而且还与支撑柱的承重联系也很大。在施工的实际过程中,要将此内容作为施工重点进行设计,并在施工监督和审核中进行客观地考察。检测达标之后才能继续施工建设。对于支柱梁木和柱子,要进行压力测试,测试坚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以及强压弱拉”的原则。 3 桩基础设计及其应用3.1案例分析 设计之初,设计者根据承载力和地基土指标间的关系,来估算单桩竖向的抗压承载力,但是估算值通常会和实际的承载值存在着差距,因此,要将估算值,通过试桩以及试打桩来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接过来适当地调整。同时,设计施工图纸时,还会通过静载荷试验来获取较为准确的桩承载力和其他相关的设计参数,这种方式对于地理环境较为复杂的桩基础建设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工作人员会根据勘察报告上的数据,来进行桩基础的测试,并根据估算的承载力值,来进行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要尽可能地将误差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否则,误差过大,就会对建筑造成不良的影响。某市建筑工程项目中,需要建筑起一栋商业住宅区,设计规划阶段,将建筑确定为 20 层,其中地上 19 层,地面下负一层,工作人员在设计时,结合地质勘察报告上的数据,选用的 D400 型号的预应力管桩,管桩的长度的约为 20m,并对单桩承载力进行估算。实际工程建筑的中,通过试桩得到的实际承载力比估算值提高了近 33%。采用的是试验值,使得工程的投资成本大大降低,提升了工程建筑的效益。从中可以看出,通过试桩可以降低桩基础施工的难度,同时避免材料的浪费。 3.2传统设计误区 现代社会,高层建筑是较为普遍的,各种居民楼、写字楼、酒店等高耸林立,很多住宅楼都是采用的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的整体刚度较大,并且刚度和荷载均匀地分布,建筑结构的上部刚度,对于基础的沉降起到的的作用较大,在结构的设计方面更为便利。但是,办公楼以及酒店等高层建筑,用的是框架核心筒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也有的采用的是框支剪力墙或者筒中筒结构,这类结构的整体刚度要次一些。刚度和荷载不均匀的分布,上部结构和地基桩基之间的有着更为复杂的作用,桩基础的设计难度提升。 3.3 变动刚度的设计细则

桩基检测方法及目的

冲孔桩检测方法及检测依据 一、低应变反射波法; 1低应变动力检测方法原理 反射波法是建立在一维弹性杆波动理论基础上,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弹性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界面时(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部位、缩径、扩径)将产生反射现象,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字处理,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利用波在桩体内传播的速度和相位变化判定桩身质量和缺陷位置。 2测试系统包括激振设备(手锤)、磁电式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分析仪(RS-1616K(S)高低应变基桩动测仪),该系统经检定在有效检定期内。 3保证措施: ①桩头位置:桩顶面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②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时,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③激振位置: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 置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 ④激振方式为锤击方式。 4现场测试步骤:桩头处理->用黄油安装传感器->调试动测仪参数(采样间隔、增益等)->激振、接收信号->重复激振,直至信号一致性良好->进行下一根桩检测。 二、高应变检测; 高应变原理为:用重锤(重量大于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 1.0~1.5%)锤击桩顶,检波器测出桩顶的力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利用实测的力(或速度)曲线作为输入的边界条件,通过波动方程数学求解,反算桩顶的

速度(或力)曲线。如果计算的曲线与实测的曲线不吻合,说明假设的模型及参数不合理,应有针对性地调整桩土模型及参数,再行计算,直至计算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吻合程度良好,且难以进一步改善为止。利用假设的模型及参数计算基桩的竖向承载力。 三、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1)工艺流程;选桩→裁桩→桩头处理→试验设备安放→加载→卸载 2)桩头处理; 2.1与地坪标高大致相同的桩无需进行裁桩处理; 2.2高于地坪标高的桩,应在施工方裁桩后打磨平整; 3)试验设备安放 试验设备安装时遵循先下后上、先中心后两侧的原则,安放承压板,然后放置千斤顶于其上,再安装反力系统,最后安装观测系统。设备安装时的几个要点: 3.1要求压板底高程与基础底面设计高程大致相同,压板下铺放纸板。3.2安放承压板或千斤顶时平置轻放,尽量一次置于桩中心; 3.3确保反力系统、加荷系统和承压板传力重心在一条垂线上,各部件牢固连接; 3.4安装观测系统的观测支架和仪表等部件时,保证各部件之间有足够的连接强度。 4)反力;本次试验采用锚桩作为反力。 5)加载和卸载 本次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执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用液压千斤顶进行加载,荷载大小由0.4级

桩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桩基础课程设计题目:某机械厂粗加工车间桩基设计指导教师: ******* 班级: ******* 姓名: ******* 学号: ******* 组别: ******* 建筑工程学院 2014年 6 月 2 日

某机械加工车间桩基设计 一、设计资料 1、某机械粗加工车间上部结构(柱子300×400mm2)传至基础顶面的最大荷载为:轴力F k=2500KN,弯矩M k=300KN.m,剪力H k=30KN。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指出:地基土的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该场地原建有平房两幢(现已拆除),场地地形平坦,相对高度不足1m。位于黄河泛滥平原,冲洪积形式,表层覆盖有少量植被和杂填土。 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编录,室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将场地所揭露的地层分为六层。其岩性自上而下为:表土、软而可塑粉质粘土、软塑粘土、流塑淤泥质粘土、软塑粉土、同一硬度粉质粘土,现分述如下: A、表土:以橘黄色粉土为主,局部为杂填土,含植物根、砖渣等,分布场地表面,厚度约0.3m(因为有高低之分,所以以剖面为准),据目测有机含量不高。 可塑、湿、中-压缩性 B、软可塑粉质粘土:褐黄色,褐灰色,含少量的铁质浸染和结核,含植物根,腐殖根,厚度约为2m,全区均有分布。 软-流塑、湿-饱和、高-中压缩性 C、软塑粘土:褐色,含少量的生物碎屑及铁质结核,厚度约为2.5m,分布于全区。 软-流塑、饱和、高-中压缩性

D、流塑淤泥质粘土:呈黑灰色,含多量的有机质,有臭 味夹有薄层粉砂或细砂,偶见贝壳,为三角洲冲积物。厚度约为5m。 软塑、饱和 E、软塑粉土:褐黄色,灰黄色,含砂质团块,自上而下颜色逐渐变深,有淡臭味,含少量的生物碎屑,云母片,该层厚约4.2m,区均有分布。(大于5d 可做持力层但需考虑。) 软-流塑、饱和、中等压缩性 F、同一硬度粉质粘土:呈棕红色,有紫红色和白色斑点,层厚很深。 硬塑、稍湿 (2)水文地质条件:据外业施工期间,测得地下水埋深约为0.5m其类型属于潜水,地下水流向自东北向西南。由于现在是枯水季节,到丰水期时,地下水位还会上涨约0.2m,场地局部会渗出地表。据邻近资料判断,该水不具侵蚀性。 3、地基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评价 场地地层分布比较稳定,从水平方向上变化不大,垂直方向上变化有规律,因为地下水位较高,使地基(2)(3)(4)(5)层均为饱和状,呈软-流塑状态,地基强度较低,变形值高。 4、结论与建议 (1) 根据建筑物的情况,从经济、实用上考虑可采用柱下十字交叉梁基础或桩基础,但应特别注意承载力不足补偿和减少沉降值问题,建议建筑设计部门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定酌。 第一层表土因其不均匀且厚度较小,本次勘察未加评价。

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方案探析

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方案探析 发表时间:2020-01-08T13:08:53.1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0期作者:黄清 [导读]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14 摘要: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桩基础作为整体建筑工程项目中重要的施工环节,其方案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建筑本身的质量。加上我国桩基础应用技术不断发展与优化,桩基础技术已经形成其独特的设计方式与结构模式。这种趋势下,桩基础设计方案已经冲破传统建筑环境的约束,其稳定性、安全性等得到很大提升。桩基础技术的提高对于建筑物本身应用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方案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桩基础;设计方案 引言 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层出不穷,各种建筑雨后春笋般崛起。在这种发展趋势下,高层建筑和大型建筑将越来越多,其安全性也纳入了人们的考虑范围,并且成为主要关注点。建筑的稳固性是建筑工程的根本,而每一栋高楼的支撑靠的都是桩基础,桩基础对于建筑工程影响十分重大。由于高层建筑在设计和施工上都很复杂,不仅需要施工方案经济合理,还需要在桩基础的设计上科学化、优质化。 1桩基础的相关概述 1.1桩基础的概念 桩基与承台构成了整个桩基础,承台处在桩顶端区域,结合承台所处区域,可将桩基础划分为低承台与高承台的桩基础。低承台桩基础是承台地面与土接触,桩身埋在土中的一种桩基础。高承台桩基础主要是指承台底部处于地上面,桩身上半部分裸露出地面的一类桩基础。一般来讲,建筑工程在施工时,主要选用低承台桩基础,主要被广泛的应用到高层建筑工程建设之中。 1.2基础的基本特点 现阶段,很多建筑工程普遍应用的桩基类型都是钢筋混凝土和钢管结构。钢管结构可以很好的满足固体承载力,例如,石头和沙子等,由于其不会造成过度的不均匀沉降而使得建筑产生大面积的倾斜情况,因此,若是产生一些比较小的倾斜,也能够将其合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有着很好的稳定性,其还具有非常大的抗倾覆能力以及水平方向分散力,可以使地震和风力所在水平面所造成的变形得以平衡,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确保其实现抗压效果。由于其一部分是埋置于土体当中,所以有着很好的稳定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防止楼层产生沉陷以及倾斜。 1.3根据施工方式 施工方式具有差异,可以将桩基分成混凝土灌注桩和混凝土预制桩。预制桩需要在事先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成各种形式的桩,之后利用打桩机将其打进基底,这种桩基通常被用于土层较软的地区或施工较容易打进的土层。而灌注桩需要事先绑扎好钢筋笼,按照相关要求在施工现场进行钻孔,达到一定深度时,放进钢筋笼,再浇灌混凝土[2]。二者的各有其优缺点,如预制桩桩身强度高,施工方便,现场工期短,经济效益好,不存在缩颈,夹泥等质量问题,但不能穿透硬夹层,桩径、桩长、单桩承载力可调范围小。而灌注桩的承载力大,适应能力强,受力相对稳定,抗压又抗拔,但施工时间较长,工艺复杂,有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和扰民现象。 2在建筑施工时对桩基础的设计 2.1根据现场情况 为了提高桩基础的作用效果,也为了提高其价值,在建筑结构中,对于桩基础的设计要提前对相应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和特点和基础结构处理的需求,进行桩基础的设计。充分考虑土壤的成分、地质的构造和周边环境,在设计桩基础的时候结合相应要素。例如,在进行一个6层的砖混结构建筑时,勘察结果土壤是不均匀黏土层,在地质分析后发现需要运用到桩基础,但是周围居民区又比较密集,这个时候就可选用人工挖孔桩而不是钻孔灌注桩,这样既不会给周围居民造成噪音影响,而且施工方便,成本低廉。 2.2明确建设需求 建筑工程项目中基础结构的作用就是承担建筑物上部传来的荷载,这也是其核心价值的体现。因此在桩基础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要对建筑整体建设需要明确,才能进行接下来的设计工作。承载力方面一定要和预期标准相符,不能让建筑物出现沉降、倾斜等。为了明确建筑物整体建设需求,就要对相关力学知识深入了解,加上建筑物桩基础各种作用力的产生,并且作用力的大小是由上部结构决定的,因此要从力学角度开展分析,同时进行计算,当完成这些时所设计出的方案才能更加合理、科学,桩基础建设的可靠性才能提高。建设需求的明确是最能够贴合建筑工程实际桩基础设计的。 2.3设定好桩的规格 对桩基础规格进行确定,这是桩基础设计的主要部分,通常需要根据相应的指标对其合理确定,在这当中主要就是结构长度和横截面积等,以此来确保桩基础结构的质量符合要求。在实际的设计中,需要对结构自身标准进行明确,对于不同区域的基础标准合理分析,比如,埋深需要符合要求之后才可以进行计算,这样才能够将桩基础设计工作完成。 2.4做好平面布置 在桩基础的设计中,整个桩基础结构不止需要对相应规格进行规定,还要掌控整个平面布置状况。桩基础平面布置上,重心和相应距离是保证整个基础机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把握好能够使建筑物的承载力得到加强。目前在实际应用中,网格状里的梅花形和矩形的桩平面布置方式效果比较好,不等距排列方式也比较理想。但是具体设计方案还是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在分析好基础结构特点和需求后,进行合理的设计。 2.5桩土复合性方案 在应用桩技术设计方案时,要满足相关工作的要求,对于建筑物产生沉降问题和超载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同时有效处理相关问题,将

桩基工程验收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兆隆·金盾国际A区8#楼 桩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建设单位:郑州兆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河南东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勘探单位:河南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郑州广源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章):河南省合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 日期: 2014年月日

桩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兆隆·金盾国际A区8#楼 2、工程地点:商丘市归德路与珠江路交叉口西侧 3、建筑面积:29765.29平方米 4、结构层数: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2层,地上32层 5、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郑州兆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河南东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郑州广源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河南省合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桩基工程情况 1、基础依据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013.01.17提供的兆隆金盾国际商住小区(A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进行设计。采用PHS 桩桩筏基础,桩基础设计等级乙级。 2、本工程±0.000相对高程为50.800米。桩顶标高-7.380(相对高程43.420)。方桩边长a=400mm,桩型号为 PHS-400(220)A-20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按照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12ZTG208<<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设计制造,方桩厂家应提供产品详细图纸大样及有关说明(包括方桩力学性能指标),提供产品的有关检验数据及质保证书。本工程桩端持力层为第8层粉土层,进入持力层不应小于800mm。依据当地经验资料,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400kN。为了检验PHS桩的适应性, 3、本工程桩基正式施工之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工艺和承载力特性检验性试桩,以便设计依据试桩结果及时调整工程桩设计参数。桩需接长时采

桩基础课程设计(仅供参考)

院系:土木学院 姓名: *** 学号: ********班号:土木1001指导教师:罗晓辉日期:2013年6月

目录 1.设计资料 1.1 上部结构资料 (4)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4)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4) 2.1 选择桩型 (4)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4) 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5) 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5) 4.1 B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 (5) 4.2 C柱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 (5) 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与非复合作比较) (5) 5.1四桩承台承载力计算(B承台) (5) 5.2五桩承台承载力计算(C承台) (7) 5.3 比较 (8) 6. 桩基础沉降验算 (8) 6.1 B柱沉降验算 (8) 6.2 C柱沉降验算 (8) 7.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 8. 承台设计 (10) 8.1四桩承台设计(B柱) (10) (1)柱对承台的冲切 (10) (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1) (3)斜截面抗剪验算 (11) (4)受弯计算 (11) (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12) 8.2五桩承台设计(C柱) (12) (1)柱对承台的冲切 (12)

(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2) (3)斜截面抗剪验算 (13) (4)受弯计算 (13) (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13)

1.设计资料 1.1 上部结构资料 某建筑方案,上部结构为五层框架,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见附图。 B C 附图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见附加资料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2.1 选择桩型 采用预制桩(静压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⑤层为粉砂,压缩性低,所以第⑤层是比较适合 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2d),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h=2+2+4+8+1=17m。 初步选定承台埋深为2.1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