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弱者保护原则对涉外协议管辖的效力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426.54 KB
- 文档页数:5
2013年第1期(总第100期)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 nal of H e i l ongj i ang A dm i ni st r at i ve C adr e C ol l e ge of Pol i t i cs A nd L awN o.12013(S um N o.100)保护弱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在涉外家庭立法中的适当性评析——以涉外监护立法为视角张望平(吉林大学法学院,长春130012)摘要:在涉外家庭关系中,当事人的地位往往处于不平等的状态,如何保护弱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将“保护弱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融入到涉外民事关系立法当中符合法律的“公平、正义”这一理念,同时也是国际私法中的适当论在涉外家庭领域的具体化和最新体现。
关键词:弱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法律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适当论中图分类号:D F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66(2013)01-0134—04一、引言在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由于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及其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等的不同而分为强势一方和弱势一方。
在婚姻家庭领域,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如夫妻财产关系中的妻子、监护关系中的被监护人、扶养关系中的被扶养人、收养关系中的被收养人等。
这些较弱的一方当事人由于受到经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合法权益在实现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制约。
这种因弱势或不利地位所引起的不平等现象,不仅为法律的“公平、正义”理念所不允许,也是国际民商事关系稳定与发展的不和谐因素。
因此,给予弱势一方当事人特别保护原则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就国际私法而言,保护弱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法律适用为争议的解决提供一个最为适当的准据法。
这就涉及了冲突规则本身的规定以及可供选择的部分国家的实体法。
笔者仅以涉外监护问题为立足点,对我国的现行立法加以剖析,并就相关立法的适当性进行一些粗浅的论述。
涉外合同关系法律适用中的保护弱者原则
白中红
【期刊名称】《集团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4(000)012
【摘要】弱者,就是指平等主体的民商事关系处于劣势或不利地位的当事人。
这
种弱势或不利地位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当事人的市场力量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显然一方当事人因经济地位较弱,惟有依附或从属经济强者之他方当事人;另一种情况是一方当事人挟其丰富的信息与技术知识,交易中不合理占有他方当事人的利益,而使其利润极大而成本极小。
这两种因弱势或不利所致的不平等现象不仅不符合法律上的公平、
【总页数】2页(P120-121)
【作者】白中红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珠海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
【相关文献】
1.国际私法“弱者保护原则”的实现方式评析——以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为中心 [J], 杨立民
2.论国际产品责任中的弱者利益保护——兼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5
条 [J], 丁利明
3.论我国涉外婚姻家庭关系法律适用中的弱者权益保护 [J], 韩思奇
4.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弱者权益的保护 [J], 弋梦冰
5.国际私法中弱者保护原则实证分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5、29、30条为中心 [J], 黄志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弱者权益的保护摘要:文章通过界定弱者的具体含义,分析中国在国际私法方面对弱者的具体保护措施,随之研究和解决具体适用中的不完善之处,以推动国际私法重要目标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关键字:弱者;保护措施;公平正义中图分类号:D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1)03-0023-04(郑州大学法学院河南郑州450001)弋梦冰∗∗∗第41卷第3期绥化学院学报2021年3月Vol.41No.3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Mar .2021收稿日期:2020-09-01作者简介:弋梦冰(1993-),女,河南许昌人,郑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法学。
一、实体法与国际私法中“弱者”概念的界定由于权利和义务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群体在经济、技术、信息、组织关系等方面可能处于不利地位,而此类不利地位却仅在某些法律关系中才具有意义,因此,实体法中关于弱者的概念则可简单地定义为“特定社会关系中的弱势方”。
[1]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使得不同法律制度间对弱者的界定标准也各有差异。
而不同弱者界定标准的适用,则会导致出现不同裁判结果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裁判结果在非裁判国的快速和有效执行。
而是否与实体法中关于弱者的含义具有区别性的界定,是对国际私法视域下弱者含义界定的关键,并由此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在本质含义上,弱者在涉外民商事关系中与实体法中的界定无较大区别,均是指某些特定社会关系中的弱势方。
[2]第二种则观点认为,弱者在国际私法层面具有不同的界定,其特指在争议解决方式及地点选择、法律选择①中的弱势方。
[3]第一种观点是将实体法中的弱者在国际私法层面予以阐明,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弱者可存在于国际私法中的各个领域。
第二种观点是将弱者限定在争议解决方式及地点选择和法律选择上,其强调的是法律适用方面的弱者。
论涉外协议管辖中的实际联系原则涉外协议的管辖问题是国际私法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涉外协议的管辖问题成为保障各方权益和维护国际秩序的重要手段。
在解决涉外协议管辖问题时,实际联系原则被广泛应用。
实际联系原则是指法院应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该案件属于哪个国家的管辖权。
实际联系原则强调案件与某一特定国家具有实质性联系时,该国法院应负责处理该案件。
实际联系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维护公正与公平。
在涉外协议管辖中,实际联系原则的应用可以从多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考虑涉外协议的履行地点。
协议的履行地点与该国的法律制度密切相关,因此,法院可以根据协议的履行地点确定管辖权。
其次,要考虑协议中选择管辖法院的约定。
当协议中明确选择了某个国家的法院时,该国法院应负责处理该协议纠纷。
再次,要考虑协议涉及的主要事实和证据所在地。
当事人通常会在合同中约定相关事实和证据的保存地点,法院可以根据这些约定确定管辖权。
最后,要考虑协议涉及的特定国家法律适用与司法实践。
当协议涉及到特定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时,该国法院应负责处理该协议纠纷。
实际联系原则的应用不仅能够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能够维护国际秩序和促进国际合作。
通过确定涉外协议的管辖权,可以避免不同法院对同一案件作出不一致的判决,减少司法资源的浪费,并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司法保护。
然而,实际联系原则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争议。
首先,不同国家对实际联系的理解和具体标准不一致,存在国家主权和法律制度的差异。
其次,实际联系原则的应用可能导致一方在对方国家进行诉讼,增加当事人的成本和不便。
最后,实际联系原则在适用中也面临着判断标准不确定、权威性不足等问题。
综上所述,实际联系原则在涉外协议管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运用实际联系原则,可以确保涉外协议纠纷的公正处理,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促进国际交往和合作的顺利进行。
论不方便法院原则对协议管辖的效力问题
王吉文
【期刊名称】《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年(卷),期】2015(028)003
【摘要】在肯定协议管辖效力的基础上,普通法国家普遍利用法院所享有的自由裁量权,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进行协议管辖效力的审查,从而防止当事人在协议管辖上滥用权利,以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追求.我国现行统一协议管辖制度给予了当事人协议极大的尊重,但显然对于总体处于弱势地位的我国当事人、以及在涉外协议管辖上处于不利地位的我国法院所可能遭受的消极后果欠缺了基本的关注.因此,在我国协议管辖的效力上,如果存在当事人权利滥用的情形,可借鉴普通法国家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实践,以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并适当保护我国的利益.
【总页数】5页(P33-37)
【作者】王吉文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国际私法中的弱者保护原则国际私法中的弱者保护原则是指在国际私法领域中,为了保护相对较弱的一方,通常是与国家实力、经济和法律保护能力较强的一方相对而言,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中会对其给予特殊的保护待遇。
弱者保护原则的出发点是平衡当事方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促进公正和平等的国际交往。
弱者保护原则在国际私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原则性、相关国际法律文书以及一些具体的措施。
首先,弱者保护原则在国际私法中具有原则性。
在国际私法领域,当事方的实力差异往往导致交易的不平等。
一方可能拥有更多资源和信息,而另一方则处于弱势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弱者保护原则可以确保两个当事方在协商和交涉中处于公平和平等的立场。
这是国际社会所秉持的基本原则之一,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正义的追求。
其次,弱者保护原则在一些国际法律文件中得到了明确的反映。
例如,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于1985年通过了《国际销售合同(CISG)》,该公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设立相关规则,保护相对弱势的国际买方利益。
该公约规定了买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享有的一些特权和救济措施,如解除合同、要求修理或替代品等。
此外,UNCITRAL还通过了其他一些国际公约,如《跨境债务再融资和破产问题公约》和《国际保险标准化公约》,这些公约也体现了保护弱者的原则。
再次,弱者保护原则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体现。
国际仲裁实践中,仲裁庭常常会考虑当事方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并在裁决中给予弱者一定的保护。
在涉及消费者保护的国际纠纷中,国际仲裁机构通常会倾向于消费者,尤其是在存在着语言、文化和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
此外,一些国家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弱势当事人的权益,如设立特殊的法律程序和机构,提供免费法律援助等。
最后,弱者保护原则的具体措施可以通过多方面来实现。
一方面,国际私法可以通过设立弱者保护的法律规则和标准来降低不平等关系。
例如,通过设立消费者保护法、劳动法和知识产权法等来保护个人和弱势群体的权益。
简述我国涉外协议管辖制度摘要:一、我国涉外协议管辖制度概述二、涉外协议管辖的法律依据和特点三、涉外协议管辖的适用范围四、涉外协议管辖的实践操作与注意事项五、我国涉外协议管辖制度的发展趋势与建议正文:一、我国涉外协议管辖制度概述涉外协议管辖制度是我国民商事诉讼管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问题。
该制度允许当事人双方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通过协议约定选择我国法院或其他国家法院管辖其争议。
这种管辖方式具有灵活性、自愿性和公平性,有利于促进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健康发展。
二、涉外协议管辖的法律依据和特点1.法律依据:涉外协议管辖制度在我国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及相关国际条约。
2.特点:(1)协议管辖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尊重当事人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2)协议管辖范围广泛,适用于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各类民商事案件;(3)协议管辖有利于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司法效率,降低诉讼成本。
三、涉外协议管辖的适用范围1.适用案件类型:涉外协议管辖适用于涉及跨国合同、跨国侵权、国际贸易等领域的民商事案件。
2.适用当事人:涉外协议管辖适用于双方均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3.适用法院:涉外协议管辖可以选择我国法院或其他国家法院作为管辖法院。
四、涉外协议管辖的实践操作与注意事项1.协议管辖的约定:当事人应当在合同或其他相关文件中明确约定涉外协议管辖,约定内容应包括选择的具体法院、纠纷类型及适用法律等。
2.协议管辖的效力:涉外协议管辖约定需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方能产生法律效力。
3.通知和公告:在涉外协议管辖诉讼中,法院应依法通知当事人,并在相关媒体上公告诉讼事项。
4.诉讼费用:涉外协议管辖案件的诉讼费用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收取。
五、我国涉外协议管辖制度的发展趋势与建议1.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涉外协议管辖制度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对提升我国司法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国际私法保护弱者权益原则作者:任春艳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8年第06期摘要:对于弱者的保护,目前国际公约、各国国内法都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我国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简称《法律适用法》)的出台,使得我国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弱者保护有了更加直接的法律规定,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保护弱者的领域狭窄,弱者的主体范围不明确等,导致对于弱者的保护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保护弱者权益原则的确立,将会使得我国的立法、司法更加完善,能更好地保护弱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国际私法;保护弱者原则;实质正义;法律适用近年来,关于弱者权益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妇女、儿童以及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如果没有法律的特殊规定,其合法权益将难以很好地得到保护。
2010年我国颁布了《法律适用法》,该法的出台,使得我国的国际私法更加完善,法律适用更加规范,但是还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对弱者的保护不足。
一、保护弱者权益原则的基本问题(一)保护弱者权益原则的含义1.“弱者”的界定“弱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界定是不同的。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弱者是在社会中生活水平较低的人。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弱者是能力较低的妇女、儿童以及需要社会救济的人群。
但是国际私法中的“弱者”是指在涉外民事关系中处于相对弱势一方的当事人,该当事人不是由于社会资源的占有较少,也不是特定的妇女或者儿童,而是在法律关系中,其处于弱势地位,自身权益难以得到实现,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被监护人、消费者以及未成年人等,是国际私法上的弱势群体,其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2.保护弱者权益原则的含义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实质正义已经被人们所认可。
对于弱者的保护是实质正义的体现。
保护弱者权益原则的界定在国际立法领域很少,其中章尚锦认为其应侧重于保护在国际民商事关系中处于弱势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而赵相林认为保护弱者权益原则应该是在立法和司法过程中对处于弱势一方当事人予以特殊保护。
法律选择中的弱者利益保护探究——以《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规定为视角袁雪【摘要】对弱者利益进行保护一直以来就是各国国际私法理论所遵循的理念,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继承了这一理念并将其应用到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法律选择的诸多领域,可以说这是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理念的一大进步.通过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探寻弱者利益保护的法理基础以及在法律选择中保护弱者利益的理由,并对我国国际私法立法中弱者利益保护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我国应当将弱者利益保护上升为法律选择的基本原则,明确界定相关概念,进一步扩大弱者利益保护的范围,并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进行必要的限制.【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45)001【总页数】6页(P91-96)【关键词】法律选择;弱者利益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保护;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自由裁量权【作者】袁雪【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法学院,重庆400030;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2.52弱者利益保护一直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许多国际条约和有些国家的国内立法已将其规定为法律选择的原则,有的甚至上升为基本原则,可见弱者利益保护在法律选择中的重要性。
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秉承了国际私法自古以来保护弱者利益的理念,在许多具体条文中如涉及到抚养关系、监护关系、父母子女人身财产关系、消费者合同、劳动合同、产品责任侵权、人格侵权等诸多领域,都将弱者利益保护作为立法理念,在法律适用或者当事人选择法律权利的赋予上得到充分体现。
本文拟对法律选择中的弱者利益保护进行研究,在分析其法理基础和在法律选择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相关规定,探讨我国国际私法中弱者利益保护的发展趋势。
社会弱势群体,顾名思义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或一部分人,是相对于强势群体和普通群体而言的。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涉外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加。
在这些案件中,当事人往往因为地域、语言、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异,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涉外约定管辖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涉外约定管辖的定义、法律效力、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涉外约定管辖的定义涉外约定管辖是指在国际民商事案件中,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双方协商一致,在纠纷发生前或者发生后,约定将争议提交特定法院管辖的制度。
这种制度旨在方便当事人解决纠纷,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
三、涉外约定管辖的法律效力1. 约定管辖的效力涉外约定管辖具有法律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当事人之间的效力:一旦当事人达成约定管辖的协议,该协议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当事人应按照约定的管辖法院进行诉讼,不得随意变更或者撤销。
(2)法院的效力:约定管辖法院对案件具有管辖权,有权受理、审理和判决案件。
如果当事人未按照约定提交案件,该法院有权驳回起诉或者终止诉讼。
(3)司法实践的效力:在司法实践中,约定管辖具有优先效力。
即使法律对管辖法院有明确规定,但当事人已经达成约定管辖协议的,法院应优先考虑当事人的约定。
2. 约定管辖的生效条件涉外约定管辖的生效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当事人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2)意思表示真实: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应真实、自愿,不得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3)内容合法:约定管辖的内容应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4)形式合法:约定管辖的形式应符合法律规定,如书面形式、口头形式等。
3. 约定管辖的变更和解除涉外约定管辖的变更和解除需满足以下条件:(1)当事人协商一致:当事人应就变更或者解除约定管辖事项达成一致意见。
(2)法律允许:法律对约定管辖的变更和解除有明确规定,当事人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四、涉外约定管辖的适用范围涉外约定管辖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 国际合同纠纷: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争议解决方式,包括约定管辖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