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八音”乐器分类法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西汉国家音乐机构——乐府。
乐府的任务:是应宫廷需要,收集民间音乐;创作填写歌辞和改编、创作曲调;编配乐器;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成立乐府的主客观原因:①乐府在秦朝就已有之,专掌供皇帝享用的世俗舞乐;②西汉建立后,统治阶级比较重视封建教化的作用;③在经济上,西汉经济空前繁荣,各方面都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气象,这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产物。
意义:汉乐府的建立,对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以及促进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部分受过专业训练的民间音乐家,流落到了民间去,对我国各地的民间音乐的发展与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燕乐与大曲:①燕乐是一种在宫廷中饮宴时供欣赏娱乐艺术性很强的歌舞音乐,是宫廷中所设“俗乐”的总称。
②大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素养,在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形成了唐代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式。
大曲的分类:①继承了汉魏以来“清乐大曲”传统基础上,吸收了西域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和外国音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大型歌舞曲。
②各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传入内地后不断汲取清乐的营养和经验而形成的大型歌舞曲。
③是宫廷用于重大节日进行表演的“雅乐大曲”和“燕乐大曲”,大曲中的“法曲”比较优雅。
大曲兴盛的原因:①在汉族清乐基础上吸收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所创作的大曲。
②各族音乐的融合为大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元杂剧繁荣的原因:①在政治上、文化艺术上、道德思想上,与历代封建统治者相比较放松。
②“程朱理学”受到一次重大打击,知识分子在思想上、道德上得到很大解放。
③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成为元杂剧空前发展的动力,提供丰富的题材。
④经济的畸形发展,为杂剧的流行准备了物质环境。
“学堂乐歌”的兴起背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知识分子觉醒。
内容:符合人民反帝反封的要求,宣传了爱国思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意义:在中国人民为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发挥着战斗作用,对我国的新音乐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八音盒哪“八音”
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
《周礼?春官》中把乐器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 áo)、竹八类,称八音,是最早的乐器分类法之一。
金音包括编钟、特钟、铙等;石音包括编磬、特磬等;土音包括埙等;革音包括鼓等;丝音包括古琴、古瑟等;木音包括?牵?zh ù)、??(yǔ)等;匏音包括笙、竽等;竹音包括箫、笛、管、篪(chí)等。
我国古代启蒙教材《三字经》中就有: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可见,“八音”在古代应该是为一般人所掌握的常识。
古代乐器以埙、缶(fǒu)、筑、排箫、箜篌(kōn?? hóu)、筝、古琴、瑟为主,官方乐曲曲调主要是为了配合宫廷生活或宗教的需要,缓慢悠扬,而民歌则有着丰富多彩的旋律。
汉唐以后,印度和伊斯兰教世界的音乐、乐器大量流入,源于外国或西域的乐器如笛子、筚篥(bìlì)、琵琶、胡琴等大量为中国音乐所采纳,并被国人改良发展,逐渐将中国原来的乐器排挤出乐坛。
除了古琴一直被文人作为独自欣赏的乐器流传了下来之外,正式在公众中演出的乐器几乎都是外来的。
中国古代对音乐家比较轻视,乐手只是供人驱使的“伶
人”,不对大众表演,社会地位较低。
即便像唐朝音乐家李龟年那样著名,也不会有什么政治地位。
因此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发展较慢。
后来,“八音”用来泛指音乐,而会发出音乐的盒子则被称为“八音盒”。
(文/黄琼)。
八音分类法乐器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八音分类法乐器,这可真是个有趣的玩意儿呢!你想想啊,这八音就像是一个神奇的乐器大部队,各自有着独特的本领和魅力。
金,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像铜锣之类的,一敲起来,“哐哐”作响,声音能传老远啦,这要是在热闹的场合敲上几下,那气氛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多带劲呀!石呢,就好比是沉稳的老者,磬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能让人的心都平静下来。
丝类乐器啊,那就是优雅的代表啦!像什么古筝、二胡呀,轻轻一弹一拉,那优美的旋律就像流水一样流淌出来,能把你的心都给融化了。
你说这丝弦是不是特别神奇,能弹出那么多喜怒哀乐的情感来?咱心情不好的时候,听上一段,感觉烦恼都被赶跑了呢!竹类乐器呢,那就是活泼的小精灵呀!笛子、箫啥的,一吹起来,那声音空灵得很,就好像能带着你飞到遥远的地方去。
想象一下,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吹着竹笛,那感觉是不是超棒?匏类乐器,可能有些人不太熟悉,但葫芦丝你肯定知道吧!那独特的声音,一出来就带着一种别样的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云南。
土类乐器,陶埙就是其中的代表呀!那声音听起来有一种沧桑的感觉,就像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革类乐器呢,像鼓啊,那可是节奏的掌控者!一场表演里要是没了鼓,那可就少了很多激情呢,鼓点一敲起来,大家的情绪都能被调动起来,跟着节奏摇摆,多有意思呀!木类乐器,比如木鱼,虽然简单,但是在一些宗教音乐里可是不可或缺的呢,那一声声“笃笃”,好像能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这八音分类法乐器啊,真的是各有千秋!每一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魅力,就像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
它们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感动,带来心灵的慰藉。
我们的生活中要是少了这些乐器,那该多没趣呀!所以呀,我们要好好珍惜它们,多去欣赏它们的美妙之处。
你说是不是呢?总之,八音分类法乐器就是音乐世界里的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海洋里,享受它们带来的无尽乐趣吧!。
八音
原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不同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
后来,人们将民间器乐的演奏形式
也称为八音。
一、金
1、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一般是青铜材质,中空,敲时发出乐音。
它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
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
据《世本》、《礼记》、《吕氏春秋》、《山海经》等文献记载,相传钟由垂、鼓、延、伶伦所造,表明其历史已很久远。
金
2、镈是大型单个打击乐器,形制接近于钟。
其特点是环钮、平口、器身为椭圆形或合瓦形。
贵族在宴飨或祭祀时,常将它同编钟、编磬相配合使用。
二、石
磬,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据传“黄帝使伶伦造磬” 。
有单个特磬与按律吕依次编排的“离磬”(即编磬)之分。
三、丝
1、琴,又称瑶琴、玉琴,俗称古琴,一种七弦无品的古老的拨弦乐器,据《古史考》:伏羲作琴、瑟;《帝王世纪》:神农始作五弦之琴,以具宫商角征羽之音。
历九代至文王,复增其二弦,曰少宫、少商。
丝
2、瑟,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为“八音”中的“丝”音。
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
每弦瑟有一柱。
按五声音阶定弦。
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
八音分类法名词解释_八音分类_分类方法八音分类法的名词解释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
八音分类法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方法。
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
八音分类金类主要是钟,钟盛行于青铜时代。
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
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xiǎng]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
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可发两个频率音,这两个音,一般为大小三度音程。
另外还有錞[chún]、鑃[diào],基本上都是钟的变形。
石类各种磬,质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
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
大小厚薄各异。
磬架用铜铸成,呈单面双层结构,横梁为圆管状。
立柱和底座作怪兽状,龙头、鹤颈、鸟身、鳖足。
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而牢固。
磬分上下两层悬挂,每层又分为两组,一组为六件,以四、五度关系排列;一组为十件,相邻两磬为二、三、四度关系。
它们是按不同的律(调)组合的。
丝类各种弦乐器,因为古时候的弦都是用丝作的。
有琴、瑟、筑、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类竹制吹奏乐器,笛、箫、箎、排箫、管子等。
匏类匏[páo]是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用匏作的乐器主要是笙、竽。
土类就是陶制乐器,埙、缶、陶笛、陶鼓等。
革类主要是各种鼓,以悬鼓和建鼓为主。
木类已经很少见了,有各种木鼓、敔[yǔ]、柷[zhù]。
敔是古代打击乐器。
形制呈伏虎状,虎背上有锯齿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数根茎的竹筒,逆刮其锯齿发音,作乐曲的终结。
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柷是古代打击乐器。
形如方形木箱,上宽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即将起始。
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分类方法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
八音分类法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方法。
民族乐器有哪些分类民族乐器有哪些分类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仅从己出土的文物可证实:远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
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民族乐器有哪些分类,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一、古代的“八音”分类法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
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
金类:主要是钟,钟盛行于青铜时代。
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
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
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可发两个频率音,这两个音,一般为大小三度音程。
另外还有磬、錞于、勾鑃,基本上都是钟的变形。
石类:各种磬,质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
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
大小厚薄各异。
磬架用铜铸成,呈单面双层结构,横梁为圆管状。
立柱和底座作怪兽状,龙头、鹤颈、鸟身、鳖足。
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而牢固。
磬分上下两层悬挂,每层又分为两组,一组为六件,以四、五度关系排列;一组为十件,相邻两磬为二、三、四度关系。
它们是按不同的律(调)组合的。
丝类:各种弦乐器,因为古时候的弦都是用丝作的。
有琴、瑟、筑、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类:竹制吹奏乐器,笛、箫、箎、排箫、管子等。
匏类:匏时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用匏作的乐器主要是笙。
土类:就是陶制乐器,埙、陶笛、陶鼓等。
革类:主要是各种鼓,以悬鼓和建鼓为主。
木类: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有各种木鼓、敔、柷。
敔是古代打击乐器。
形制呈伏虎状,虎背上有锯齿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数根茎的竹筒,逆刮其锯齿发音,作乐曲的终结。
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柷是古代打击乐器。
形如方形木箱,上宽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即将起始。
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二、目前常见的乐器分类法(按演奏性能分类)吹奏乐器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
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简述八音分类法上古时期,乐器的类型不多,只有“八音”。
他们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礼记·乐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这是古人对音乐起源的描述。
为了便于记忆,我把它概括为:上古时期的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主要演奏乐器,演奏时要用手按着发声部位的不同,来调节音量的大小,称为“律”。
如果还要加上打击乐器,则为“十二律”。
可见当时已有了最早的“音乐之父”。
在先秦古籍中提到的“八音”,其实就是古代的乐器。
他们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礼记·乐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这是古人对音乐起源的描述。
为了便于记忆,我把它概括为:上古时期的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主要演奏乐器,演奏时要用手按着发声部位的不同,来调节音量的大小,称为“律”。
如果还要加上打击乐器,则为“十二律”。
可见当时已有了最早的“音乐之父”。
而“八音分类法”也是从此时开始流传,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被定名的。
《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郑国子产铸钟,钟成后召乐工试音,一操办不好,就处死刑。
齐侯闻知,就问子产,子产说:“吉者,五声之主,乐之君也。
君子所以乐其政,而其音足以造其和。
今一而不善,则皆弃之矣,其可用乎?且夫金,五声之本也;木,五行之始也;丝,五色之母也;竹,八音之始也。
是故先王制礼,其上公先得钟,春以享钟,秋以享钟。
木之德也,金之德也,土之德也,革之德也,丝之德也,竹之德也,乃无不宜。
所以修八音也,贵贱不乱,所以示民轨也。
”这里虽然未直接说明八音,但我们仍能从文字里,体会出八音指的是当时使用的乐器。
木鱼八音分类法(实用版)目录一、木鱼八音的概述二、木鱼八音的分类方法三、木鱼八音在音乐中的应用四、木鱼八音的历史与传承五、木鱼八音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正文一、木鱼八音的概述木鱼八音,又称为“木鱼八谱”,是一种源于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独特演奏方式。
它是由八个音阶组成的一种音乐体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木鱼八音源于古代的“五行”和“八卦”理论,其音乐韵味丰富、旋律优美,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戏曲、宗教音乐等领域。
二、木鱼八音的分类方法木鱼八音的分类方法主要依据音阶的高低、音色的刚柔以及演奏的场合。
根据音阶的高低,木鱼八音可分为“上、中、下”三个音区;根据音色的刚柔,可分为“阴、阳”两类;根据演奏场合,可分为“俗、雅”两种。
这种分类方法使得木鱼八音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适应性,能够满足各种场合的音乐需求。
三、木鱼八音在音乐中的应用木鱼八音在音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民间音乐、戏曲和宗教音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民间音乐中,木鱼八音用于表现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情感寄托;在戏曲音乐中,木鱼八音作为主要伴奏乐器,衬托出演员的唱腔和表演;在宗教音乐中,木鱼八音则用于表达信仰和冥想。
此外,木鱼八音还广泛应用于古琴、瑟、箫等传统乐器的演奏中,丰富了传统音乐的表现力。
四、木鱼八音的历史与传承木鱼八音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上古时期。
据史书记载,早在商代时期,就已经有了类似于木鱼八音的乐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木鱼八音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承过程中,木鱼八音受到了各地民间音乐和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
五、木鱼八音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木鱼八音逐渐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年轻一代对木鱼八音的了解和掌握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现代音乐的多元化和全球化,使得木鱼八音在音乐市场上的地位逐渐被削弱。
然而,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传统音乐,木鱼八音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扫盲中国古代民族乐器分类法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
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
金类:主要是钟,钟盛行于青铜时代。
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
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
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可发两个频率音,这两个音,一般为大小三度音程。
另外还有磬、?于、勾?,基本上都是钟的变形。
石类:各种磬,质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
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
大小厚薄各异。
磬架用铜铸成,呈单面双层结构,横梁为圆管状。
立柱和底座作怪兽状,龙头、鹤颈、鸟身、鳖足。
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而牢固。
磬分上下两层悬挂,每层又分为两组,一组为六件,以四、五度关系排列;一组为十件,相邻两磬为二、三、四度关系。
它们是按不同的律(调)组合的。
丝类:各种弦乐器,因为古时候的弦都是用丝作的。
有琴、瑟、筑、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类:竹制吹奏乐器,笛、箫、?、排箫、管子等。
匏类:匏时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用匏作的乐器主要是笙。
土类:就是陶制乐器,埙、陶笛、陶鼓等。
革类:主要是各种鼓,以悬鼓和建鼓为主。
木类: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有各种木鼓、?、?。
?是古代打击乐器。
形制呈伏虎状,虎背上有锯齿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数根茎的竹筒,逆刮其锯齿发音,作乐曲的终结。
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是古代打击乐器。
形如方形木箱,上宽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即将起始。
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中国民族乐器百科名片中国民族乐器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仅从己出土的文物可证实:远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
如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河南舞阳县的贾湖骨笛(最早的笛子距今8000年左右),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入葬)出土的编钟、编磬、悬鼓、建鼓、?鼓、排箫、笙、?、瑟等等。
八音的名词解释分类方法有什么寓意八音的基本解释如下: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
八音分类法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方法。
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
八音的分类方法:金类主要是钟,钟盛行于青铜时代。
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
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xiǎng]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
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可发两个频率音,这两个音,一般为大小三度音程。
另外还有錞[chún]于、勾鑃[diào],基本上都是钟的变形。
石类各种磬,质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
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
大小厚薄各异。
磬架用铜铸成,呈单面双层结构,横梁为圆管状。
立柱和底座作怪兽状,龙头、鹤颈、鸟身、鳖足。
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而牢固。
磬分上下两层悬挂,每层又分为两组,一组为六件,以四、五度关系排列;一组为十件,相邻两磬为二、三、四度关系。
它们是按不同的律(调)组合的。
丝类各种弦乐器,因为古时候的弦都是用丝作的。
有琴、瑟、筑、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类竹制吹奏乐器,笛、箫、箎、排箫、管子等。
匏类匏[páo]是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用匏作的乐器主要是笙、竽。
土类就是陶制乐器,埙、缶、陶笛、陶鼓等。
革类主要是各种鼓,以悬鼓和建鼓为主。
木类已经很少见了,有各种木鼓、敔[yǔ]、柷[zhù]。
敔是古代打击乐器。
形制呈伏虎状,虎背上有锯齿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数根茎的竹筒,逆刮其锯齿发音,作乐曲的终结。
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柷是古代打击乐器。
形如方形木箱,上宽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即将起始。
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八音的寓意:八音是中国古代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图案由钟(属金类)、磬(属石类)、埙(属土类)、鼓(属革类)、琴(属丝类)、柷 (属木类)、笙(属匏类)、管(属竹类)组成。
中国民族乐器有哪些分类中国民族乐器有哪些分类民族乐器即中国的独特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为了方便打大家更好的了解民族乐器的种类,店铺为大家详细整理了民族乐器包含的种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按照八音分类金类:主要是钟,钟盛行于青铜时代。
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
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
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可发两个频率音,这两个音,一般为大小三度音程。
另外还有磬、錞于、勾鑃,基本上都是钟的变形。
石类:各种磬,质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
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
大小厚薄各异。
磬架用铜铸成,呈单面双层结构,横梁为圆管状。
立柱和底座作怪兽状,龙头、鹤颈、鸟身、鳖足。
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而牢固。
磬分上下两层悬挂,每层又分为两组,一组为六件,以四、五度关系排列;一组为十件,相邻两磬为二、三、四度关系。
它们是按不同的律(调)组合的.。
丝类:各种弦乐器,因为古时候的弦都是用丝作的。
有琴、瑟、筑、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类:竹制吹奏乐器,笛、箫、箎、排箫、管子等。
匏类:匏时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用匏作的乐器主要是笙。
土类:就是陶制乐器,埙、陶笛、陶鼓等。
革类:主要是各种鼓,以悬鼓和建鼓为主。
木类: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有各种木鼓、敔、柷。
敔是古代打击乐器。
形制呈伏虎状,虎背上有锯齿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数根茎的竹筒,逆刮其锯齿发音,作乐曲的终结。
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柷是古代打击乐器。
形如方形木箱,上宽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即将起始。
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二、目前常见的乐器分类法(按演奏性能分类)1.吹奏乐器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
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中国民族乐器有哪些分类一、按照八音分类金类:主要是钟,钟盛行于青铜时代。
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
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
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可发两个频率音,这两个音,一般为大小三度音程。
另外还有磬、錞于、勾鑃,基本上都是钟的变形。
石类:各种磬,质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
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
大小厚薄各异。
磬架用铜铸成,呈单面双层结构,横梁为圆管状。
立柱和底座作怪兽状,龙头、鹤颈、鸟身、鳖足。
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而牢固。
磬分上下两层悬挂,每层又分为两组,一组为六件,以四、五度关系排列;一组为十件,相邻两磬为二、三、四度关系。
它们是按不同的律(调)组合的。
丝类:各种弦乐器,因为古时候的弦都是用丝作的。
有琴、瑟、筑、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类:竹制吹奏乐器,笛、箫、箎、排箫、管子等。
匏类:匏时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用匏作的乐器主要是笙。
土类:就是陶制乐器,埙、陶笛、陶鼓等。
革类:主要是各种鼓,以悬鼓和建鼓为主。
木类: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有各种木鼓、敔、柷。
敔是古代打击乐器。
形制呈伏虎状,虎背上有锯齿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数根茎的竹筒,逆刮其锯齿发音,作乐曲的终结。
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柷是古代打击乐器。
形如方形木箱,上宽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即将起始。
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二、目前常见的乐器分类法(按演奏性能分类)1.吹奏乐器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
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采,个性极强。
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八音”乐器分类法
【摘要】 一个分类体系,不仅可以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所特有的思维方式,
同时能反映其政治,艺术等方面所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的生活习俗。本文从中
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古代乐器“八音”分类法的文化意义进行思考和分
析,揭示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思维方式、独具特色的世界观和民族生活习俗。
【关键词】世界观 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传统思维方式 祭祀 生活习俗
一 、中国乐器分类法的历史演变
我国传统乐器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历史悠远,有关乐器分类的理论,早在
先秦时期,便有所记载和传承。如:《尚书 益稷》中记载:“予欲闻六律,五声,
八音”;《尚书 舜典》中也有相关文字:“三载四海 灭八音”;“八音相克”;而在
《周礼 春官》中更是有详细的记载和介绍:“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
革,丝,木,匏,竹”。从这些古史资料中,不难看出西周时期,中国就乐器分
类的理论已然相对成熟稳定,这种以制作乐器的材料材质为依据和主导的划分方
法,叫作“八音”分类法,其中,金是指金属铸造的乐器,如:钟、铃、编钟。石
是指石或玉制造的乐器,如:磬、方响。土是用泥土烧制的乐器,如:埙、缶。
木是指用木材制作的乐器,如:柷、敔。革是指用兽皮制作的乐器,如:鼗、雷
鼓。匏是指类似葫芦状的乐器,如:笙、竽。竹是指竹子制作的乐器,如:萧、
笛。而丝则是指用马尾或丝线等发声的乐器,如:琴、瑟。这种八音分类法一直
被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所沿用。直至宋代,乐器不断增多,而
人们对乐器的演奏功能也越来越有兴趣,于是乐器开始根据发声的模式而进行分
类。南宋学者王应麟将乐器先根据八音的方式分,接着再归类为吹奏、敲声,以
及丝弦等三类。到了明代,朱载堉完善和发展这种以乐器的发声特点和性能来分
类的乐器分类法,将传统的“八音”分为三类,一类是“吹管乐器”,一类是“弹弦
乐器”,另一类是“敲打乐器”。而近代的音乐学者——如王光祈、杨荫浏等音乐
学家,对乐器的分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并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分类法。
二、八音分类法的文化意义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这种“八音”乐器分类法,不仅与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
以及由此产生的传统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文化观密不可分;同时,根据制作乐器
的材料来分类的方法我们可以窥见远古时代一种重要民族生活习俗——祭祀在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 乐器是音乐的物化
形态,是文化的无话表象现,它是一种载体,承载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传
统思想和观念,而对乐器的分类则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思想行为方式和逻辑思维习
惯。我们不难发现,与西方管、弦、击三分类法不同的是:金、石、土、木、丝、
竹、匏、革,都是具体地存在于世间的物质,是人们生活中实实在在,所能看得
见摸得着的东西。这与特殊地理环境下形成的潜在的传统文化观念、认识世界的
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是密切相关的。中国同希腊人所生活的海洋国家所处
地理位置不同,是一个大陆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于集聚在固定的某一环境,因
而靠种植庄稼和养殖牲畜等相对稳定和不变的生存方式来维持生活,维系生命。
田地、庄稼、房屋等这些实实在在的物品,充斥着人们的感觉、视觉,与人们的
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从而在其潜意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影响人们的思
维模式和思考方式。在这一大环境中产生的哲学家、艺术家和语言学家,自然也
就会常常趋向于把直接能够感触的物质作为哲学思维、艺术思想和语言构造的出
发点进行思考。例如,从文字语言上看,印欧语系的文字,在形体上,以希腊字
母为例,它借助于菲尼基字母,完全符号化,人们不可能立刻把这种文字跟外部
自然界的物体联系起来;而汉字的结构是一种方块形、建筑型的结构,是立体的,
它的各种笔画几乎多和某种实物有联系,所以它的象形味非常浓,人们从字的构
造和形象上很容易将其所表示的事物联系起来。而从哲学上看,西方的哲学家们
常从假设中得到的概念出发,发展严密的数学思维方式,并加以体系化成为西方
惯有的逻辑思维模式;而中国的哲学家们只告诉人们他看见了什么。简单文字叙
述表达非常简短而其中所蕴含的内容却是丰富至极,博大精深。故而老子五千言,
就可表达其全部的思想。因此,不难看出,适用于西方的艺术、语言文字、思维
方式的严谨形式,有助于西方人形成他们在乐器分类上的严谨性,达到一种微观
性的、局部精确的效果;而中国的乐器分类则不容易往缜密严谨方面发展,更趋
向于“八音”分类法这种宏观性的、直观性的效果。在乐器分类方面如此,在器乐
的分类上亦然:自秦以来发展的各种鼓吹乐、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发展的用于
不同场合的雅乐、自唐以来发展的各种燕乐,以及自宋以来发展的教坊大乐、细
乐和清乐等合奏乐种,他们都宽泛且笼统。其次,这种八音分类思维是源于人们
的世界观宇宙观,与阴阳五行的哲学观有相当的关联。表面上,它是依据其主要
制作材料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而这种分类理论的背后,
决定其形成,并与其真正相关的,则是远古时代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下的
一个现象——祭祀。当时人类靠天生活,所以有各种祭祀,祭祀在人们的生产生
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祭祀活动中,常常向八个方位舞蹈,祭拜不同的神灵,
并且分以不同乐器来掌握,因此形成八种乐器分类,其音色各为不同,乃因材料
相异所致,故后人则以不同材料为乐器之分类依据。例如:属于金类的钟,在远
古青铜时代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乐器,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礼
器,代表着地位和权力。在朝聘、祭祀中,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钟乐
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受王侯贵族们的喜爱和推崇。正是在这种文化观、哲学
观等世界观的影响下,八音分类方法,在长达近千年的中国历史里一直影响着中
国乐器的分类体系。
三、总结
一个分类体系的形成,它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和国家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同
时还反映出这个群体在政治,艺术等方面所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的生活习俗。
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这种“八音”乐器分类法的理解和思考,我们看到祭祀对
于原始人类的重要性,再现了远古社会的生活生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同时
进一步分析出中国传统独具特色的世界观、和文化观——人们出趋向于把直接能
够感触的物质作为出发点对生活和事物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