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年鉴
- 格式:doc
- 大小:313.00 KB
- 文档页数:13
2012-2016年全国通信业务主要经济指标
指 标单位20122013
通信业务总量*亿元15019.2818432.2
电信业务总量*亿元12982.4415707.2
邮政业务总量*亿元2036.842725.1
通信业务收入亿元12743.814236.9
电信业务收入亿元10762.911689.1
邮政业务收入**亿元1980.92547.8
电信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3616.23754.7
注:通信业务总量、邮政业务总量、2012-2015年电信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2016年电信业务总量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
邮政业务总量为规模以上(源:带“*”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带“**”数据来自国家邮政局,其他数据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
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420152016
21834.428425-
18138.323346.315617
3696.15078.77397.2
14744.415290.717272.2
11541.111251.411893
3203.34039.35379.2
3993.64539.14350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
邮政业务总量为规模以上(年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邮政业法人企业数据。
数据来。
国家和地区201120122013世界 2.082.092.06阿根廷--0.62亚美尼亚0.27-0.22澳大利亚-- 2.2奥地利 2.75 2.842.96阿塞拜疆0.22-0.21白俄罗斯0.76-0.67比利时 2.042.242.44波黑--0.32巴西-- 1.2保加利亚0.570.640.63加拿大 1.741.731.69智利--0.39中国1.84 1.98 1.99哥伦比亚0.180.170.27哥斯达黎加0.48-0.56克罗地亚0.750.750.81古巴-0.420.47塞浦路斯0.490.470.46捷克共和国 1.84 1.88 1.9丹麦3.092.983.02厄瓜多尔--0.38阿拉伯埃及共和国0.43-0.65萨尔瓦多--0.06爱沙尼亚 2.382.181.73埃塞俄比亚--0.6芬兰 3.78 3.55 3.29法国2.25 2.26 2.23德国 2.842.92 2.82希腊-0.690.81中国香港--0.73匈牙利 1.2 1.3 1.4冰岛-- 1.77印度---爱尔兰 1.75 1.72 1.56以色列 4.39 3.93 4.14意大利 1.251.271.31日本-- 3.32哈萨克斯坦0.16-0.17大韩民国-- 4.15世界各国和地区信息化综合指标数2011-2015年世界各国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单位:%)科威特0.09-0.3吉尔吉斯斯坦0.16-0.15拉脱维亚0.70.660.61立陶宛0.920.90.95卢森堡 1.43 1.44 1.3中国澳门0.04-0.05马达加斯加0.11--马来西亚 1.07--马耳他0.740.840.77毛里求斯---墨西哥0.460.50.54蒙古0.27-0.23摩洛哥---莫桑比克---荷兰 2.04 2.16 1.95挪威 1.66 1.65 1.65巴基斯坦0.33-0.29巴拉圭0.06--波兰0.770.90.87葡萄牙 1.5 1.5 1.33罗马尼亚0.480.490.39俄罗斯联邦 1.12 1.12 1.06塞尔维亚0.730.990.73新加坡- 2.1 2.01斯洛伐克共和国0.680.820.82斯洛文尼亚 2.51 2.8 2.6西班牙 1.33 1.3 1.26瑞典 3.37 3.41 3.31塔吉克斯坦0.12-0.12泰国--0.44特立尼达和多巴哥--0.06突尼斯--0.67土耳其--0.94乌克兰0.73-0.76英国 1.77 1.72 1.66美国 2.77 2.79 2.74乌拉圭--0.32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二十国集团一、概述:数字世界中的全球经济1.在2015年安塔利亚峰会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认识到,我们生活的互联网经济时代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机遇2.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过程中,改变了社会互动方式。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通信技术使现代经济活动更加灵活3.数字经济正在经历高速增长、快速创新,并广泛应用到其他经济领域中。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4.在认识到各国、各地区和全球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已有的数字和互联网相关战略的同时,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十国集团将促进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之外的沟通与合作,确保强大、活跃、互联的信息通信技术,能带动数字经济的繁荣和蓬勃发展,促进二、指导原则:前进的指南5.二十国集团成员同意以下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的共同原则。
(1)创新。
信息通信技术中的技术创新,以及由信息通信技术驱动的经济活动中的创新,都是实现经济包容性增(2)伙伴关系。
为了增进合作、应对共同挑战、推进全球数字经济,二十国集团成员间更紧密的伙伴关系有助于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治理应继续遵循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成果中的规定。
特别是,我们强调致力于一种多利益攸关方的互联网治理(3)协同。
数字经济几乎涉及到所有经济社会领域,并与二十国集团其他议题、特别是创新和新工业革命议题密(4)灵活。
鉴于不同成员有不同的关切和优先事项,二十国集团认识到灵活的重要性。
(5)包容。
二十国集团成员应与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缩小各类数字鸿沟,促进创业、创新和经济活动,进进其进一步发展。
因此,我们认可多语言原则的重要性,以确保所有民族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多样性。
应继续将数字包容性和使用数字技(6)开放和有利的商业环境。
二十国集团认识到私营部门在数字经济中的关键作用,以及维护有利和透明的法律息通信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增长。
(7)促进经济增长、信任和安全的信息流动。
2012-2016年黑龙江省信指 标单位2012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增加值亿元25利润总额亿元20.5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120.6利润总额亿元12.3微型计算机产量万台 3.56电子元件产量亿只 2.9微型计算机销量万台 3.57电子元件销量亿只 2.91通信业电信业务总量亿元297.2固定通信业务总量亿元68.4移动通信业务总量亿元228.8电信业务收入亿元246.6电信业增加值亿元140电信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97光缆总长度万公里40.1长途光缆总长度万公里4局用交换机容量万门640.8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万户4912.1固定电话用户总数万户776.1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万户2853.83G移动电话用户数万户4864G移动电话用户数万户-电话普及率部/百人94.7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74.4广播电视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58广播电台座14广播节目套数套10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78电视台座15电视节目套数套118有线电视用户万户613.24数字电视用户万户372.15有线电视普及率%48.4有线电视传输网干线网络万公里17.85计算机与网络互联网普及率34.5宽带上网用户数万户-手机上网用户数万户768科研与人才专利授权数件20261科研与开发(R&D)经费支出额亿元129.6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0.95教育经费占GDP比重% 3.98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万人70.45注: 带“*”数据指本科和专科学生,包括成人高校的普通本专科学生数,不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数。
数据来源: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黑龙江省通信管理局育厅,《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黑龙江统计年鉴》。
江省信息化发展基础数据2013201420152016125.4152.6295.42320.792833--17.725.342.7840.87137.59138.69144.72152.5913.5913.8220.9216.273.47 3.5 1.7 1.051.82.1 1.8 2.23.47 3.5 1.7 1.11.8 1.9 1.82.2338.2385.9459.29752.772.472.7--240.2313.2--273.8260.3239.1-123.9132.5128.4-108.997130.4-43.449.855.1-4.5 4.6 4.6551344.57401.81070-5388.77185.27318.7-747.8640.5596497.93020.43457.83329.83445.6837.41094.4705.6483.9-165.1845.71691.898.3106.9102.99103.878.890.287.36-98.698.6298.6498.8214141414909510111198.898.8298.8498.9315151515105118117121 703.87764.59685.68651.4620.73701.39619.67642.655.2259.8645.71-18.118.2517.86-39.541.744.5-459.6484.6519.55751160129220092510.919819154121894218046115.4170-157.70.8 1.1-13.47 3.5--71.873.173.5273.59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黑龙江省通信管理局,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黑龙江省教(黑龙江省信息中心提供)。
指 标单位20122013通信业电信业务总量亿元54.4462.72固定通信业务总量亿元11.5712.03移动通信业务总量亿元42.8750.7电信业务收入亿元43.7550.7电信业增加值亿元18.2519.51电信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22.8628.62光缆总长度万公里9.0410.67长途光缆总长度万公里 3.22 3.34局用交换机容量万门-92.72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万户8481130固定电话用户总数万户102.5101.78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万户537.2542.423G移动电话用户数万户90.7184.164G移动电话用户数万户--电话普及率%112.6112.39移动电话普及率%94.5894.63广播电视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1495.74广播电台座33广播节目套数套101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3396.93电视台座88电视节目套数套1516有线电视用户万户60.9261.89数字电视用户万户59.4157.55有线电视普及率%38.6237.81有线电视传输网干线网络万公里0.510.59计算机与网络互联网普及率%41.947.8宽带上网用户数万户41.649.9手机上网用户数万户273.3320.5科研与人才专利授权数件495502科研与开发(R&D)经费支出额亿元13.1213.7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0.690.65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总数万人 2.08 2.28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万人 6.16 5.062012-2016年青海省信息化发展基础数据注:带“*”数据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
带“**”数据指本科和专科学生,包括成人高校的普通本专科学生数,不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数。
数据来源:青海省通信管理青海省科技厅。
20142015201676.74101.7167.21*13.0614.9712.5563.6886.7454.6655.4851.9755.7227.07-23.9528.5726.818.2515.9414.617.973.94.1 4.2553.5544.622.21268130********.15101.4102.1543.99517.5539.8244.7152.8104.7-141.5279.3111.48101.6109.0994.1588.791.7497.0398.0198.2231112151597.519898.2185516171770.0169.1654.7364.4868.9454.140.6939.3130.670.590.590.665054.554.554.8983.199.66307.76375.9409.56191217135714.311.58-0.620.48-2.32.02-5.29--础数据和博士研究生数。
2012-2016年湖北省信息指 标单位2012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2230.64增加值亿元640.78利润总额亿元139.15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1862.55增加值亿元484.5利润总额亿元91.91集成电路产量万片38程控交换机产量线2939移动通信手机产量万部418.96微型计算机产量万台221.55集成电路销量万片36.5程控交换机销量线2939移动通信手机销量万部365.42微型计算机销量万台221.55通信业电信业务总量亿元438.91电信业务收入亿元372.1电信业增加值亿元208.83电信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115.2光缆总长度万公里53.76长途光缆总长度万公里 2.77局用交换机容量万门1560.2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万户6805.7固定电话用户总数万户1003.6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万户4554.13G移动电话用户数万户873.94G移动电话用户数万户-电话普及率%96.5移动电话普及率%79.1广播电视广播电视台座76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72广播电台座6公共广播节目套数套8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75电视台座7公共电视节目套数套115有线广播电视用户万户1048.38数字电视用户万户824.69有线电视入户率%51.64有线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万公里23.66计算机与网络互联网普及率%40.1宽带上网用户数万户-手机上网用户数万户-科研与人才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234.6科研与开发(R&D)经费支出额亿元378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1.7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万人138.61注: 带“*”数据指本科和专科学生,包括成人高校的普通本专科学生数,不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数。
数据来源: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湖北省通信管理局,湖省信息化发展基础数据20132014201520163048.483833.0146814941950.52982.1211841337190.71193.092132652339.03298236623674 579.5764.0276179383.03106.68123159487.54923761327110951755318300-517.665495.335497.136310.79119.66120.69161.37206.86485.064923681307110951755318300-464.135468.225480.596310.65119.59124.8161.37206.86473.47621.698251207.9404.99405.44409431.2201.19184.4197200.5119.64132.52138119.466.0275.6692.8122.32.8133.1 3.21482.61197.3917.2493.87245.28450.78748.78748.7 984907.4872731.7 4416.84606.846504683.81509.31716.61367567--13922770-95.495.292.576.7179.7980.2807575-7798.898.999.0899.3376668787878898.8198.8998.9899.158886 114114113112 1045.311070.891067.81060.75872.14906.31984.181003.2551.4852.0252.0551.4522.9125.1925.0327.7443.145.346.851.4-869.79831131.9--31153513.4418.74601.74830.07927.734505105656201.8 1.86 1.91 1.92142.14141.97141.06140.18数据来源: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湖北省通信管理局,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历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信息年鉴2017:OECD国家的数字经济战略OECD国家的数字经济战略【OECD数字经济战略的根本⽬标和政策范围】经合组织(OECD)是由35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巨⼤影响⼒⽇益显现,OE政策上升到国家战略,希望通过战略性举措进⼀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截⾄2015年,34个OECD成员国中有27个制定了国家战略。
部分国家(⼀)根本⽬标数字经济战略的根本⽬标是提升国家竞争⼒、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例如,⽇本宣布到2020年要成为全球最发达焦优势领域,希望通过数字经济重构英国的全球竞争⼒。
德国强调发挥数字经济的创新潜⼒来实现国家长期增长和充分就业。
意⼤利强调(⼆)政策范围数字经济战略通常建⽴在信息产业政策基础之上,与现有宽带⽹络、数字政府、⽹络安全等信息产业政策存在交集。
若⼲信息产业政策建⽴的。
《瑞典数字议程》同样是基于国家宽带计划、数字政府、数字健康等信息产业政策⽽建⽴。
然⽽数字经济的跨【OECD数字经济战略的主要聚焦⽅⾯】OECD数字经济战略主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
在供给侧,包括⼤⼒完善通信基础设施、提⾼ICT产业国际竞和服务,扩⼤信息技术普及率,提⾼⽼年⼈、残疾⼈⽹络使⽤率。
总体来看,OECD数字国家战略主要聚焦于提⾼宽带基础设施⽔平、推动(⼀)提⾼宽带基础设施⽔平宽带⽹络是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
构建快速、⾼效、便捷、低价的宽带⽹络对于加快发展新产业、促进形成新业态、⾯:⼀是提⾼宽带⽹络连接速度;⼆是扩⼤宽带⽹络覆盖范围;三是改善现有宽带基础设施弹性。
1.在提⾼宽带⽹络连接速度⽅⾯英国提出到2015年底使全国2Mbps宽带覆盖率达到100%,到2017年底使全国24Mbps超⾼速宽带覆盖率达到95%。
美国提50Mbps的实际上传速度。
瑞典提出到2020年实现世界级的宽带基础⽹络,保证全国90%的家庭和企业能够享受⾄少100 Mbps速度的宽带服务2.在扩⼤宽带⽹络覆盖范围⽅⾯加拿⼤提出“连接每⼀个加拿⼤⼈”——保证农村地区的居民能接⼊⾼速宽带⽹络,充分享受廉价的⽆线服务,参与元来完善宽带⽹络设施,让28万家庭享受到⾄少5Mbps的宽带服务。
《中国信息年鉴2006》出版发行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信息界》》
【年(卷),期】2007(000)014
【摘要】全面反映我国信息化建设实况的大型专业年刊——《中国信息年鉴》2006卷日前正式出版发行。
全书共分十二篇章,180万字,全面记载了2005-2006年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新情况、新进展。
【总页数】1页(P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
【相关文献】
1.《中国通用机械工作年鉴》2006年卷出版发行 [J],
2.《中国生活用纸年鉴2006/2007》出版发行 [J],
3.《中国信息年鉴2006》出版发行 [J],
4.《中国生活用纸年鉴2006/2007》出版发行 [J],
5.2006《中国粮食年鉴》即将出版发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信息消费系数与信息化发展阶段研究报告杨京英等[1]本研究借鉴统计学中运用“恩格尔系数”衡量生活水平高低的方法,利用信息消费系数指标,从信息消费角度来研究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划分,为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行量化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是:(1)科学界定信息消费系数的概念、内涵和计算方法;(2)建立起一套以信息消费系数为核心的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划分指标体系及划分方法;(3)通过实证研究,对世界主要国家、中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所处阶段进行划分、比较和评价;(4)针对我国信息消费水平和信息化发展阶段的现状,提出进一步推进信息化进程、提高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消费水平、消除数字鸿沟的政策建议。
【信息消费系数及其相关概念】(一)信息消费信息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信息消费就是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从消费经济学来看,信息消费是人们通过对信息的利用来满足工作、生活等需要的行为。
狭义的信息消费就是消费者在信息市场上购买信息的活动和对信息使用价值的享用。
由此可见,信息消费是指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
(二)信息消费的特征1. 重复性由于信息具有非磨损性和不可逆性,信息产品可以被多次消费,其使用价值不会因此而减少。
2. 再生性一般的物质消费资源在消费过程中不断减少,而信息产品在消费过程中可以再生知识资源,供人们持续消费。
3. 共享性信息本身具有共享性,建立在信息共享基础上的信息消费,较少受时空的限制,同一信息产品在同一时间可以供两个及以上的消费者同时消费,而不减少消费效用或增加消费成本。
(三)信息消费系数的概念及理论依据1. 信息消费系数的概念本课题信息消费系数定义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信息类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
信息类商品和服务支出指与信息密切相关的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支出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所讲的信息消费系数所涉及的信息消费是指狭义的信息消费。
2. 构建信息消费系数的理论依据在人们的消费支出中,用于衣、食、住的支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而属于信息消费的通信、教育和文化娱乐等支出则用于满足更高级层次的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
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认为: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状况,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我们在研究信息消费系数时,参考了这一研究成果,即在家庭消费支出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重心向食品以外,乃至物质消费以外的方向发展。
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与信息类有关的消费比重上升。
所以,只有工业文明相当发达和人的自然需要得到初步满足之后,信息等高层次需求才会产生,并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并使得信息类消费得到逐步快速增长。
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消费系数的增长可以反映信息消费水平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而反映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从理论上来说,信息消费系数相对是越高越好。
但信息消费系数的高低取决于很多因素,当前由于价格、市场竞争、福利政策等因素的可比性和长期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我们很难对每个国家信息消费系数进行因素分析和对造成不同国家信息消费系数高低的每个因素进行解释判断,有些问题将在今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解决。
不过可以肯定地说,在价格、市场竞争、福利政策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每个国家和地区信息消费系数的高低,从信息消费的角度反映了其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高低。
【信息消费系数的计算及调整办法】(一)信息消费系数的计算公式信息消费系数定义为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信息类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
其计算公式是:ICC= *100%其中ICC(Information Consumption Coefficient)表示信息消费系数,分母E表示居民消费性支出总额,分子表示居民消费性支出中与信息消费有关的部分。
(二)信息消费系数相关指标的确定信息消费系数是根据居民家庭消费的统计构成项目计算的,目前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统计共包括八大类: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以及杂项商品和服务等(见表6.17)。
表6.17 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统计的大类构成项目除此之外,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统计项目中在大类下还可分出中类和小类(中类构成项目见表6.18)。
表6.18 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大类和中类构成项目在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属于信息消费的内容包括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等,即在消费支出构成项目中有第五大类中的第二中类,以及第六大类,即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具体内容见表6.19。
表6.19 城镇居民信息消费支出构成细项在信息消费中应当尽可能剔除那些与现代信息化消费关系不是很大的内容,比如文化娱乐支出中的体育费用,但基于国际可比(国外无法区分)和数据可得性的考虑(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构成分类不够详细,无法剔除),我们的信息消费的统计内容为信息消费的几个中类居民家庭消费支出。
(三)信息消费系数的调整办法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由于国家福利政策和电信价格等不同,信息消费系数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对各国信息消费水平及信息化水平的比较。
为了使各国数据可比,我们主要是对中国教育支出方面不可比的数据计算口径和范围进行了技术调整。
1. 中国的教育支出偏高使中国信息消费系数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的信息消费系数偏高,且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存在不可比的现象。
对此,我们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分析表明,影响中国信息消费系数偏高的主要因素是教育指标。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较低,导致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偏高。
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资金结构,都以公共资金为主,私人资金为辅。
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应主要由政府出资兴办,高等教育也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要求政府资助相应的份额。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1年,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4%,高收入国家为5.5%,中等收入国家为4.3%,而我国仅为2.1%(1999年数据)。
由于我国政府对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少,教育支出的负担势必落到居民和每个家庭中,造成居民教育经费支出过多,拉动我国信息消费系数偏高。
表6.20 世界部分国家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注:①2000年数字。
②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
③1999年数字。
表6.21 世界部分国家居民教育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2. 调整教育支出所占比重的具体方法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了初步解决办法,即从中国居民家庭支出中扣除应由政府公共教育支出的部分。
调整办法是中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的居民家庭教育支出所占比重,乘以教育支出调整系数。
调整系数是以2003年数据为基准进行推算的。
(1)教育支出调整系数计算公式:w为家庭教育支出所占比重的调整系数;s为居民家庭多支出的教育费用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
其中居民家庭多支出的教育费用,可视为政府教育当前的实际支出与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后政府所应担负的教育支出的差额;r为家庭实际的教育支出占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2)居民家庭多支出的教育费用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s)的计算:按《“反哺”重点应放在农村中小学教育》[2]文章的资料,如果实行12年义务教育,每年每个小学、初中、高中生的平均义务教育费分别为500元、1000元、1500元,则我国义务教育费约需增加2260亿元,人均为175.19元。
这部分是政府应担负的、但当前少支出的教育费用,也可看成是居民家庭多支出的教育费用。
以2003年的数据来计算,居民家庭多支出的教育费用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s=175.19/4089=4.28%。
(3)调整系数的计算:以2003年我国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占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的数据计算,则:w=1-(s/r)=1-(4.28%/7.0%)=38.9%。
即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占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的调整后结果为:原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占居民家庭总消费支出比重乘以38.9%。
【信息化发展阶段划分的指标体系及划分方法】信息消费系数从最终消费角度反映了各国(地区)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但作为各国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划分指标,仅用此一个指标还不够全面。
对照工业化发展阶段划分的指标体系和划分办法,我们构建了以信息消费系数为核心指标的信息化发展阶段划分指标体系和划分办法。
(一)建立信息化发展阶段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研究划分信息化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我们着重考虑了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
概括国内外各种工业化发展阶段划分的方法,主要可以归纳为五类指标:一是人均收入水平(人均GNI);二是工业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之比;三是工业就业人口与农业就业人口之比;四是消费结构,主要是反映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五是城市化水平。
不同的学者可能有所侧重,但总体看,恩格尔系数、工农业增加值之比和人均收入水平为核心指标。
借鉴划分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主要方法,结合信息化的特点,我们构建划分信息化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三方面的指标:一是信息消费系数,替换了恩格尔系数;二是人均收入水平(人均GNI);三是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该指标不仅可以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化,同时基本也可反映就业结构的变化(但由于该数据不可得,这里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代替)。
信息消费系数从居民家庭的信息消费角度反映了信息化水平。
人均收入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既体现了信息化的经济成果,又体现了信息化的资源约束。
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则从生产角度反映了信息化发展水平。
(二)划分信息化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构成我们在划分信息化发展阶段时,采用了一套指标体系,具体包括:1.信息消费系数:从最终需求角度综合反映了信息化发展水平。
2.人均收入水平:各国(地区)信息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
反之,各国(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信息化发展。
3.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信息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生产角度反映了信息化水平的高低。
但是,目前尚没有各方普遍接受的、可进行跨国和跨地区比较的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统计数据,因此,我们暂时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