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评价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89 KB
- 文档页数:12
2024小学语文朗读评价方案总结2024小学语文朗读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朗读准确性:评价学生朗读的准确性,是否能够正确读出每个字、词和句子,包括发音准确、声调正确、语速适中等方面。
可以从学生的朗读录音中进行评估,并结合教师的听课记录进行综合评价。
二、语感表达:评价学生朗读时是否能够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节奏和语调,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
可以通过听课记录评估学生的朗读表情、语调和节奏,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三、语音语调:评价学生朗读时的语音语调是否准确,是否能够运用适当的停顿、重音和语调变化来表达语义、情感和节奏。
可以通过朗读录音进行评估,并结合教师的听课记录进行综合评价。
四、表达流畅度:评价学生朗读时的流利程度,是否能够自然、流畅地朗读文本,是否能够处理好句子和段落的衔接和过渡。
可以通过听课记录评估学生的朗读流畅度,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五、语感表达:评价学生朗读时是否能够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节奏和语调,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
可以通过听课记录评估学生的朗读表情、语调和节奏,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六、提高策略:评价学生在朗读中是否能够运用有效的提高策略,如阅读理解、注重标点、注意节奏和语调等。
可以通过听课记录评估学生的提高策略,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综上所述,2024小学语文朗读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了朗读准确性、语感表达、语音语调、表达流畅度、语感表达和提高策略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通过对学生朗读录音的评估和教师的听课记录的综合分析,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朗读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综合能力评价方案
一、综合能力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小学语文综合能力评价的目的是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的整体能力水平。
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学生语文知识、语言运用、阅读理解、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发展状况,为教师提供针对
性的教学和个别辅导,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二、评价内容
1.语文知识与技能:包括汉字的书写认读、词语运用、句子的构成和
语法运用等。
2.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流利、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3.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独立阅读理解各种文本,包括故事、
报告、说明文等,并能从中获取有关信息。
4.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能够写出连贯、有逻辑性的文章。
三、评价方法
1.笔试:通过给学生提供文言文、现代文等各种文本,要求学生完成
字词填空、句子改错、阅读理解和写作等题目,以考察学生的语文知识和
运用能力。
2.口试:给学生出示图片或是听录音,要求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包括
描述图片内容、复述听到的内容等,以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024年小学学生语文学业水平评价方案____年小学学生语文学业水平评价方案一、评价目标____年小学学生语文学业水平评价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推动语文教育的优化和发展。
评价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和技能。
学生具备正确、流利、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2. 具备阅读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本的含义,提取信息,归纳总结,扩展思维。
3. 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独立思考、批判性分析和评价文本。
4. 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
学生能够用准确、适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二、评价内容和形式1. 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测试此项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包括字音、字形、词义、句式等方面的考查。
测试形式可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
2. 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测试此项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各类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包括对课文、篇章及其他综合材料的解读理解,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等。
测试形式可能包括选择题、判断题、阅读答题等。
3. 课文默写与句子填空测试此项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掌握情况。
通过要求学生默写课文的关键句子或填充课文中的空白来测试学生的课文熟悉度和记忆能力。
4. 作文能力评价此项评价旨在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测试形式可能包括命题作文和题材自由作文,通过评价学生的文章内容、结构、语法、词汇、连贯性等来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评价标准1. 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考查标准针对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测试,主要评价学生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并根据学习年级的要求,设定不同的考查标准和评分细则。
2. 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考查标准针对阅读理解与分析测试,主要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并根据学习年级的要求,设定不同的考查标准和评分细则。
2024学年第二学期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业评价方案一、学科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
3. 增强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学业评价方案1. 日常表现评价(1)听力和口语表现:根据学生的日常听力和口语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听力理解的准确性、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语音准确性等。
(2)阅读表现:根据学生的日常阅读表现进行评价,包括阅读理解的准确性、阅读速度、字词准确性等。
(3)书写表现:根据学生的日常书写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字形工整性、字笔画正确性、字间、字间、字整齐度等。
(4)表现评价标准:- A级:听力和口语表现、阅读表现、书写表现优秀,完全达到了该学期的学习目标。
- B级:听力和口语表现、阅读表现、书写表现良好,达到了该学期的学习目标。
- C级:听力和口语表现、阅读表现、书写表现一般,需要加强相关技能的练习。
- D级:听力和口语表现、阅读表现、书写表现差,需要加强相关技能的学习和练习。
2. 期末考试评价(1)听力考试:设立听力题目,评价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注意力集中度。
(2)阅读考试:设立阅读题目,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3)写作考试:设立写字题目,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综合考试:设立综合题目,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语文知识应用、文字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
3. 作业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作业的完成质量、完成时间以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4.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注意力集中度、思维活跃度以及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等。
三、学业评价比例1. 日常表现评价:占总评成绩的30%。
2. 期末考试评价:占总评成绩的50%。
3. 作业评价:占总评成绩的10%。
4. 课堂表现评价:占总评成绩的10%。
小学语文学科评价方案一、背景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评价学生的语文学科表现成为必要的工作。
本评价方案旨在帮助小学教师有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教师提供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二、评价目标1. 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
2. 激发学生研究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3. 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反馈。
三、评价内容1. 听力理解能力:测试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包括听音辨字、听音填空等活动。
2. 口语表达能力:考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包括朗读、演讲、口头作文等活动。
3. 阅读理解能力:测试学生对书面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阅读理解题和篇章填空等。
4. 写作表达能力: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形式的写作任务。
四、评价指标1. 听力理解能力:准确率、完整度、逻辑性。
2. 口语表达能力:流利度、准确性、表达力。
3. 阅读理解能力:理解程度、分析能力、思维逻辑。
4. 写作表达能力:内容丰富度、语言准确性、结构和组织。
五、评价方法1. 考试评价:通过小测验、综合考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评价,注重内容和语言表达。
3. 课堂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反应能力等进行评价。
4. 综合评价:结合不同评价方法和指标,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评价结果的应用1.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指导和提升方向。
2. 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和改进方案。
3. 为学校评估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研究成果。
七、评价方案的实施与改进1. 落实评价方案:教师需按照评价方案的要求进行评价,并及时记录和归档。
2. 定期改进方案:根据评价结果和实施过程,及时调整和完善评价方案。
3. 与家长沟通:将评价结果与家长分享,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语文研究情况并共同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以上是小学语文学科评价方案的主要内容,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提供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业质量评价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评价目的 (3)1.2 评价原则 (4)1.3 评价内容 (5)1.4 评价方法 (6)二、学业质量标准 (7)2.1 知识与技能 (8)2.2 过程与方法 (9)2.2.1 学习习惯 (10)2.2.2 学习策略 (11)2.2.3 信息素养 (13)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5)2.3.1 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6)2.3.2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17)2.3.3 对生活积极的态度 (18)三、评价方式与工具 (19)3.1 课堂表现评价 (20)3.1.1 观察记录 (20)3.1.2 课堂练习 (21)3.2 作业评价 (22)3.2.1 布置与批改 (23)3.2.2 作业评语 (24)3.3 测试评价 (25)3.3.1 形成性测试 (26)3.3.2 总结性测试 (28)3.4 自我评价与互评 (30)3.4.1 自我评价表 (31)3.4.2 互评表 (32)四、评价流程与实施 (33)4.1 评价准备 (34)4.1.1 制定评价计划 (35)4.1.2 准备评价工具 (36)4.2 评价实施 (38)4.2.1 课堂表现观察 (39)4.2.2 作业与测试评估 (40)4.2.3 自我与互评 (41)4.3 评价反馈 (42)4.3.1 反馈形式 (43)4.3.2 反馈内容 (44)4.4 评价结果分析与改进 (45)4.4.1 数据分析 (46)4.4.2 教学改进 (47)一、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业质量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明确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业质量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标准,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方案依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结合当前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的实际,对学业质量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标准进行了科学设计。
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桌面上,笔尖轻轻触碰着纸张,关于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实施方案的构思就像一条小溪,缓缓流淌开来。
一、方案背景记得十年前,刚踏入教育行业时,就深感评价体系的单一和刻板。
如今,面对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我们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实施方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二、评价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过程性评价,检测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汉字、词语、句子、语法等。
2.能力目标:评价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鼓励创新思维和个性化发展。
3.情感目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三、评价内容1.日常作业:包括课后作业、课堂练习等,注重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
2.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了解他们的思维活跃度和参与程度。
3.阶段性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期中测试等,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项目作品: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散文、故事等,展示他们的写作才华。
5.综合实践活动:如成语接龙、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评价方法1.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识。
2.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教师评价: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家长评价: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五、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组织教师培训,明确评价目标、内容和标准,制定评价方案。
2.实施阶段:按照评价方案,开展日常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综合实践活动。
4.反馈阶段: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全面发展。
六、预期效果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
2024年小学各学科评价方案引言: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
合理有效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评价方案:一、语文评价方案:1. 综合评价:包括写作、阅读、听写、口语和理解等方面的能力评价。
2. 写作评价:通过综合作文和写话的形式,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阅读评价:通过阅读理解题或读书报告等形式,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听写评价:通过听写任务,评估学生的听写能力和词汇积累情况。
5. 口语评价:通过口语表演、朗读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数学评价方案:1. 综合评价: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2. 计算能力评价:通过口算、速算、计算题等形式,评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3. 问题解决能力评价: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题,考察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 数学思维能力评价:通过数学推理题、数学游戏等形式,评估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英语评价方案:1. 综合评价: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交际能力。
2. 听力评价:通过听力理解题和听写题等形式,评估学生对英语的听力理解能力。
3. 口语评价:通过对话、朗读等形式,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4. 阅读评价:通过阅读理解题和阅读填空题等形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词汇掌握情况。
5. 写作评价:通过写信、写作文等形式,评估学生的英语书写和表达能力。
四、科学评价方案:1. 综合评价:考察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和科学实践能力。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记录等形式,考察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五、体育评价方案:1. 综合评价:包括体能测试、体育基本功测试和体育技能测试三个方面。
2. 体能测试:通过跑步、跳远、投掷等形式,评估学生的耐力、速度和力量等体能素质。
2024学年第二学期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业评价方案一、评价目的语文学业评价旨在通过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业水平的评价,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二、评价原则1.全面性原则:评价内容涵盖语文学科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2.科学性原则: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应与学科特点相结合,科学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
3.公正性原则:评价应公平、公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准确的评价结果。
4.差异化原则:评价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程。
三、评价内容1.基础知识:包括汉字认读、字音字形、词语理解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阅读理解:评价学生对课文、图画、简单文章等的理解能力。
3.写作表达:评价学生的书写规范程度、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口头表达: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5.学习策略和学习兴趣: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意愿和学习动机。
四、评价方式1.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学生上课的表现,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包括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书写表达的能力。
2.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对练习册、作文和阅读材料的评价。
3.集中测试:定期进行语文知识和能力的集中测试,评价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水平和进步情况。
4.小组合作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评价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五、评价工具1.观察记录表: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记录,包括学生的发言表达、听写情况、书写规范等。
2.作业评价表:针对学生的书写规范、文字准确性、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3.测试题册:编写小学一年级语文测试题册,测试学生的识字、阅读理解、书写等能力。
4.口头表达评价表: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评价记录,包括音调准确性、词语流畅度等。
5.学习兴趣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六、评价指标和等级划分1.基础知识等级划分:优秀:认读字音字形准确,词语理解清楚,无难字难词。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方案如下:
在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语文学科学业质量的评价中,我们将主要关注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语文写作能力、语文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
首先,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评价,我们将通过阅读理解题目的数量和难度来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
这层面的评价不仅包括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还包括对文章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评估。
其次,对于语文写作能力的评价,我们将主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的写作作品将被评价是否具有清晰的观点、连贯的论述和准确的表达。
同时,我们也将考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表达能力。
在语文理解能力方面的评价中,我们将关注学生对各种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这包括对课文内容、语法知识、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将被通过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最后,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评价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通过课堂表现、口头交流、作文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估。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还包括学生在表达中所展现出的思维深度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对学生语文学科学业质量的多方面评价,我们将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语文学科学业水平。
第 1 页共 1 页。
小学语文评价方案
(讨论稿)
一指导思想:
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导向作用。
《课标》对评价实施提出了有价值的原则性建议,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在“评价具体建议”中,《课标》又分类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方式。
我们通过传统的试卷检测模式,可以评价其中大部分学习内容。
另外,还有部分孩子的语文素养难以以一张试卷评价,比如:《课标》提到的阅读中的“朗读”评价、课外诵读阅读量的检测、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的检测。
这就要求我们亟待推进小学语文评价改革,全面评价小学生语文素养。
二评价原则:
1 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
传统的书面检测侧重检查、甄别和选拔的作用,而我们的评价改革要发挥其诊断、反馈、激励作用。
2 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
3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4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知识板块之间、三个维度之间的整合评价。
5 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三评价内容: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等)、过程方法、语文学习的发展与成长(形成性评价)
(二)知识积累、部分技能掌握(终结性评价)
1 识字写字、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习作成文水平。
(书面检测)
2 朗读、课外阅读与积累、口语交际。
(口头检测)
关于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动态的,无法量化,只能以定性评价的方式。
如:可采取问卷调查、随时观察记录、交谈等。
呈现方式可以以等级、评语、印章等。
可
根据情况变化随时改变评价结果,落实评价功能中“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
关于终结性评价。
我们用的多,因为看得见摸得着,所以感觉易操作。
但长久以
来,我们注重了书面的终结性检测(也就是单元、期中、期末的试卷检测),而忽略了终结性口头检测。
而“朗读、课外阅读与积累、口语交际”的检测是书面试卷所不能替代的。
四评价方式及量表:
形成性评价建议方式:
问卷举例:附表
印章使用举例:
等级使用举例:
知识单向过关检测
终结性评价方式:
书面检测与口头检测结合。
(一)书面检测以试卷呈现。
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检测。
(二)口语检测包括朗读能力检测和课外阅读积累检测。
朗读评价
每学期一次。
从本学期所学课文中抽取一篇,指定大约200字左右的段落进行朗读。
对照《各年段朗读水平达标一览表》,做出等级评定。
1 方式:分组检测与抽查结合。
(1)先以班为单位检测。
班内分组(建议四人组)检测,由小组长负责综合组员成绩,记录在总成绩表内。
教师抽测。
(2)年级组长带领组内所有语文教师成立评委组。
统一时间,制作统一学生成绩报告单,对级部每个班进行抽测。
每个班随机抽取三个组进行检测,此成绩作为学校对班级学生朗读水平的评价结果。
2 评价量表如下:
小学语文低年段朗读教学评价标准
备注:按两项中最高级别等级记录成绩。
小学语文中年段朗读教学评价标准
建议:若三个项目中有两项以上(包括两项)能达到较高级别的,则按最高级别纳入成绩。
小学语文高年段朗读教学评价标准
建议:若三个项目中有两项以上(包括两项)能达到较高级别的,则按最高级别纳入成绩。
诵读与阅读评价
包括必背古诗文及课外阅读内容。
全员检测与抽测相结合。
分两部分:必背古诗文及课外阅读内容。
以阅读考级的形式进行检测。
检测时间不拘泥于期末或其他某个时间段,而是以学生达到要求为准,随时申请随时过关达标。
对迟迟不进行考级申请的学生,要及时采取各种办法督促其申报。
确保每个孩子达到《课标》最低要求的阅读量。
(一) 考级说明
1 关于十一个等级的说明:该课外阅读考级共设十一个等级,低年级为一至四级;中年级为五到六级;高年级为七至十级;十一级为特级。
各级设级别证书,以激励学生阅读兴趣。
2 各级证书的考级程序:学校设立“考级评审委员会”,下设三个考评小组:(1)低年级考级评审小组,负责一至四级的考级评审;(2)中年级考级评审小组,负责五至六级的考级评审;(3)高年级考级评审小组,负责七至十。
特级的考级评审由“学校考级评审委员会”负责。
3 考级评审委员会的组成:
“学校考级评审委员会”成员由学校学术委员会代表、家委会代表、校长、教导主任、教师代表2人、学生代表3人组成。
“低年级考级评审小组”成员由一、二年级备课组长、教师代表3人组成。
“中年级考级评审小组”成员由三年级备课组长、教师代表2人、学生代表3人组成。
“高年级考级评审小组”成员由四、五年级备课组长、教师代表2人、学生代表3人组成。
4 学生自由申报考级的级别(可跨年级申报)。
一至十级的考级,每月下旬组织一次,特级的考级每学年组织两次,分别在6月、12月进行。
(二)考级程序
1 申报考级者需记诵必背的篇目,阅读相应的必读和选读书目。
2 考级提交的资料
(1)个人填写的《考级申报表》一份。
(2)与申报级别相应的读书笔记。
3 考级内容
(1)考级者向评委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
(2)参加“口试”。
考评委分组、分工负责背诵、朗读、问答等环节。
测试内容:
一至六级:(1)从必背篇目中任意抽取3篇背诵,全部背过算过关。
(2)考评委从必读或选读书目中随机选取一段200字左右的段落,稍作准备有感情朗读。
(3)评委(老师和学生)各提两个问题,答对3个为过关。
七至十级:(1)从必背篇目中任意抽取3篇背诵,全部背过算过关。
(2)考评委从必读或选读书目中随机选取一段200字左右的段落,稍作准备有感情朗读。
(3)从读过的书中选取一个故事讲述。
(4)评委(老师和学生)各提两个问题,答对3个为过关。
特级:(1)向考评委汇报读书内容和感受。
(2)文学常识测试(10道题)。
(3)评委(老师和学生)各提3个问题,答对5个为过关。
4 “读书笔记”考级要求:
一至六级要求:一级不少于10篇,二至六级每级不少于15篇。
七至十级:每级不少于30篇。
申报特级读者的读书笔记不少于40篇。
(阅读考级操作比较麻烦,在未形成学校单位的考级序列前,可尝试先以班为单位考级,考级评委就有本班语文老师和本班学生代表担任。
)
六几点要求:
(一)分管校长负责本校的小学生语文评价工作,要统筹安排,合理分工;教导主任和语文教研组长要具体抓好落实,语文组要发挥教研组团队力量。
(二)学校可根据教研室“小学语文评价方案”,结合各学校不同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使用。
尝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创新小学生语文评价策略。
以适合学生、简便易行、起到效果为原则。
(三)学校要认真组织测试,结果要记入学生评价手册。
(四)各校结合学期复习工作,合理安排测试教师和每班具体测试时间。
(五)各校及时汇总每个班级口试情况,认真总结口试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撰写总结报告。
附表1:
课外阅读考级申报表
附表2:
考级优秀诗文背诵篇目附表3:
各级课外阅读书目
低段书目(1~4级)
中段书目(5~8级)
高段书目(9~11级)
附表3
形成性评价——家长问卷举例(网络答题——问卷网)
附表4
形成性评价——印章使用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