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98.23 KB
- 文档页数:3
卫生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目的:了解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实施有效的青年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 082名卫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有46.1%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卫校一年级学生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上较明显;三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和偏执因子上较明显;来自农村的学生各因子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状况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普遍,学校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标签: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卫生学校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适应状态[1]。
随着学习负担和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研究调查我校医疗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卫生学校(简称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为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取整群抽样法,以我校15~20岁1 0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12名,女570名,年龄16~21岁,平均18.5岁。
1.2调查方法使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2]进行问卷调查。
由学生对每项内容作出书面回答。
采用5级评分方法,无症状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症状相当明显为4分,症状严重为5分,最后计算量表总分和各个因子的得分,并以因子分≥2分作为阳性筛查标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多组间SCL-90各因子评分均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因子评分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SCL-90总体测评结果以因子分≥2分作为阳性筛查标准,卫校学生的SCL-90阳性总检出率为46.12%。
第1篇一、案例分析背景某小学位于我国西部某农村地区,学校规模较小,共有6个年级,在校学生约200人。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该校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
然而,在学生健康教育方面,学校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案例旨在分析该校健康教育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案例分析1. 健康教育现状(1)课程设置不完善。
该校健康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主要以生理卫生知识为主,缺乏心理健康、营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内容。
(2)师资力量不足。
学校仅有1名兼职体育教师,缺乏专业的健康教育教师,导致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健康教育设施落后。
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如生理卫生实验室、体育器材等,限制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4)家长重视程度不高。
部分家长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认为学校只需传授知识,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
2. 案例分析(1)课程设置不完善的原因。
一是学校领导对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健康教育课程不重要;二是教师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不足,难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
(2)师资力量不足的原因。
一是农村地区教师招聘难度较大,导致学校难以引进专业的健康教育教师;二是学校对教师培训投入不足,导致教师专业素养难以提高。
(3)健康教育设施落后的原因。
一是学校经费有限,难以购置必要的教学设施;二是地方政府对农村学校投入不足,导致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4)家长重视程度不高的原因。
一是农村地区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二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过分关注学业成绩,忽视身心健康。
三、改进措施1. 完善课程设置。
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心理健康、营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引进专业的健康教育教师;二是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
3. 改善健康教育设施。
一是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增加学校经费投入;二是购置必要的教学设施,为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