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必备知识点+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531.00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本文档旨在整理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的概述:
第一单元:天地人和
- 研究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地球的形状是圆的。
- 了解太阳是地球的能源,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天气。
- 了解四季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单元:春天的花和鸟
- 研究了解春天的特点,包括植物复苏和鸟类迁徙。
-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春天的花朵。
- 了解春天的鸟类活动和它们的迁徙惯。
第三单元:神奇的构造
- 研究了解人体的构造和不同器官的功能。
- 了解骨骼和肌肉对我们的身体的支撑和运动的作用。
- 了解感官器官的作用和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物体和物质
- 研究了解物质的基本属性,例如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
- 了解物质的分类,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 了解物体的特点和变化,研究了解何为“化学变化”。
第五单元:看图说话
- 研究通过观察图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了解如何通过观察图画获得有效的信息。
- 了解如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这只是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概述,希望对
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6篇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某除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某除数+余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四边形知识点概念: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某4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某2概念: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两条边的边长相加某2概念: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小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小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6篇)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
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11、加法:(1)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3)能熟练完成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逐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
2、减法:(1)能从实际的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算的过程,并逐步学会合理、恰当的估算,能用估算的结果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4)能熟练完成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加减法的验算:(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验算方法的数学依据和意义,并熟练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并逐步养成对自己的计算进行验算的好习惯。
小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2一、知识框架一级知识点数与代数二级知识点数的运算三级知识点1、列竖式计算除法。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3、一步计算的问题4、两步计算的问题1、质量单位千克、克数与代数常见的量2、千克、克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3、24时计时法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图形的认识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1.周长的认识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一、植物的生长1. 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和水分的参与。
2. 植物的生长有个体生长和细胞分裂两种形式。
3.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4.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缺水会导致植物枯萎和逝去。
二、动物的生长1. 动物的生长是由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大构成的。
2. 动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
3. 动物的生长速度与遗传、环境、营养等因素有关。
三、物体的运动1. 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返运动等形式。
2.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用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3. 物体的运动是受力作用的结果。
四、物体的速度1. 速度是一个物体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可以用公式v= s/t来表示。
2. 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3. 速度的大小可以用速度计来测量。
五、物体的运动轨迹1. 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是直线、圆弧、抛物线等形式。
2. 物体的运动轨迹受到外力的影响。
3. 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会出现不同的运动轨迹。
六、物体的重量1. 物体的重量是指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所产生的力。
2. 物体的重量可以用砝码秤来测量。
3. 物体的重量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
七、物体的浮力1.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一种支持力。
2. 物体在液体中的浸没程度与其密度有关。
3. 浮力可以使物体浮起或沉下。
八、物体的密度1. 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用公式ρ=m/v表示。
2. 密度的大小决定了物体在液体中的浸没程度。
3. 密度大的物体会下沉,密度小的物体会浮起。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空气的压力1. 空气是由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分子的运动产生了气体的压力。
2. 大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3. 空气的压力可以通过气压计来测量。
十、声音的传播1. 声音是一种能够使物体振动的机械波。
2. 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比如空气、水和固体等。
人教版三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单元一:太阳带来的能量- 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来源,它通过光线和热能传递给地球。
- 太阳能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使我们可以看到光亮和感受到温暖。
- 太阳能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帮助植物生长。
- 太阳能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转化成电能。
单元二:物体的结构和性质- 物体由不同的材料组成,材料决定了物体的性质和用途。
- 物体可以按照形状分类,可以是长方形、圆柱形、圆球形等。
- 物体可以按照材料分类,可以是金属、木材、塑料等。
- 物体的颜色、硬度、光滑度都是它的性质。
单元三:物体的重量和重力- 物体具有重量,重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 重量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叫做重力。
- 在地球上,所有物体受到的重力相同,但由于质量不同,重量也会不同。
- 重力还可以让物体掉下来,受到地面的支持则不会掉下来。
单元四:空气和水的存在- 空气是我们周围的气体,我们不能看见但能感受到。
- 空气的存在可以通过空气的压力和风的存在来体验。
- 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
- 水对生命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水来喝、洗澡、种植植物等。
单元五:运动的基本形式- 物体的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循环运动等不同形式。
- 运动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位置的变化来判断。
- 物体在运动中会受到力的影响,力可以使物体加速或减速。
-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单元六:简单的机械装置- 机械装置由不同的零件组成,可以完成一定的工作。
- 杠杆、滑轮、齿轮等是常见的机械装置。
- 机械装置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工作更容易完成。
- 机械装置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自行车、钟表等。
单元七:生活中的能源- 能源是做工作或运动所需的能量来源。
- 煤、石油、天然气是传统能源的代表。
- 太阳能、风能和水能是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污染较小。
- 我们应该节约能源,合理使用能源资源。
单元八:生活中的材料- 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合成材料。
尊敬的读者: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涉及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还有长度、容积、时间、面积等实际问题的应用。
本文将对三年级上册数学1到8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探讨。
一、第一单元:认识整数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认识到整数是自然数和0的集合,掌握了整数的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以及带括号的计算方法。
二、第二单元:认识数字这一单元主要包括数的读法,数的顺序排列,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通过这些学习,我们深入理解了数字的规律和数的性质,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第三单元:加法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加法计算,包括没有进位的加法、有进位的加法等,同时还学习了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四、第四单元:减法减法是在加法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我们通过实际问题进行了减法的练习,掌握了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特点,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第五单元:加减法的综合运用这一单元主要是对前两个单元内容的综合运用,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并进行计算,加深了对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第六单元:认识乘法乘法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通过乘法表的记忆和练习,逐步提高了乘法的技能。
七、第七单元:认识除法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整除和余数的概念,解决了实际问题中的分组分配和均分等计算。
八、第八单元:长度长度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量,我们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和比较,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了长度计量的基本技能。
通过以上八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对数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保持耐心和坚持,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认识整数、认识数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加减法的综合运用、长度,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我们后续数学学习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三年级上册所有知识点一、语文知识点1. 字母与字的区别:字母是构成字的基本单位。
2. 拼音读音与字形:学习拼音的基本发音规则,理解字母与拼音之间的对应关系。
3. 词组与句子:认识和学习基本的词组和句子,了解词组和句子的组成结构。
4. 基础汉字认读:学习识读一些基础汉字,根据字形和拼音正确辨认字词。
5. 识记并默写一些简单的诗歌、儿歌、歇后语和谚语等。
6.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短文或图画,回答问题,理解短文的大意。
二、数学知识点1. 数的认识:认识0~100的数,理解数的位数、数的大小关系、数的读法。
2. 加法与减法:学习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
3. 数的比较与排序:通过观察数字的大小,学习数字的比较和排序方法。
4. 排列与组合: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通过实际情境进行排列和组合的实践。
5. 分数的认识: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数值大小关系。
6. 时、钟与日历:认识钟表和日历的基本知识,学习时间的读法和简单的日历计算。
三、英语知识点1. 字母表与拼写:学习英文的字母表,掌握字母的拼写和发音规则。
2. 日常用语与问候:学习常用的英语日常用语和问候语,培养简单的口语交流能力。
3. 数字与计数:认识1~100的数字,学习数字的发音和计数方法。
4. 形状与颜色:了解常见的英文形状和颜色,学习形状和颜色的名称。
5. 动物与食物: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和食物,学习它们的英文名称。
6. 基本句型和对话:学习常见的英文句型和对话,培养基本的英语表达能力。
四、科学知识点1. 动物与植物认识: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2. 天气与季节:学习不同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掌握如何观察和描绘天气。
3. 水的性质和变化: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学习水的凝固、融化和蒸发等过程。
4. 食物与营养:了解常见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作用,培养健康饮食的意识。
5. 光的传播和反射:学习光的传播方式和反射规律,理解光的重要性。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包括观察、实验和思考等科学活动,以及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基本结构特征等。
以下为你提供一些详细内容:
1. 观察: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感受事物。
2. 实验:通过设定条件来观察事物的变化。
3. 植物的生长:叶芽-小叶-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落叶,是植物生长的过程。
4. 植物的变化:叶子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叶片的长度和宽度来衡量,并且能通过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5. 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的叶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6. 新鲜叶和落叶的区别:新鲜叶有生命活力,水分多,颜色绿,叶片平整;而落叶水分少,易脆,叶片皱缩。
7. 植物的相同特点: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繁殖后代,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
此外,还有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和问题需要通过科学方法进行解决等内容。
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教材或相关教辅练习。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第一单元水1.水到哪里去了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水沸腾了1.沸腾是水受到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在发生变化。
2.测量水温的方法0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0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0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0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温度时除外)0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3使用酒精灯加热时的注意事项0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0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0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0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去触摸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加3.水结冰了0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0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03、水和冰的异同(维恩图)4.冰融化了0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0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035水能溶解01、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18克的食盐02、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5克的小苏打03、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水中溶解能力不一样6加快溶解01、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02、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有:温度、搅拌、颗粒大小7混合与分离0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02提示:1.搅拌时,不要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2 .滤纸中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0304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01、我们可以通过切成小块、挤压、拉伸、撕成小片等方法改变橡皮泥和纸的形状或大小,但是构成它们的物质没有改变。
02.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第二单元空气1.感受空气1.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等特征。
2.空气总会充满各处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有一定空间,并且充满各处3.压缩空气1.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空间可被压缩2.压缩的空气有弹性4.空气有质量吗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被测量。
科学是一门关于自然世界的学科,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以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
三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主要涉及了生活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理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下面是三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的知识点总结。
1.生活科学(1)身体部位:头部、躯干、四肢等。
(2)五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肤。
(3)生理功能:看、听、闻、吃、喝、呼吸、运动等。
(4)食物分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牛奶鸡蛋等。
(5)食物的营养:主食提供能量、蔬菜水果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肉类提供蛋白质等。
(6)人体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7)人体卫生:勤洗手、剪指甲、保持床铺卫生等。
2.物质科学(1)固体、液体和气体:区分不同物质的表现形态。
(2)物体的状态变化:溶解、凝固、融化、汽化、凝结等。
(3)空气的组成与性质: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
(4)水的性质:透明、无味、无味等。
(5)冰的性质:冰是水在0摄氏度以下凝固的物质。
(6)水循环:蒸发、凝结、降水、河流、湖泊、海洋等。
(7)简单的机械运动: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往返运动等。
(8)磁性物质:铁石等可以被磁铁吸引的物质。
3.地理科学(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
(2)昼夜交替与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变化,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
(3)天体:太阳、月亮、地球等。
(4)大陆与海洋的分布:地球表面上的陆地和水域的分布。
(5)陆地与水域的特征:陆地有山脉、平原、高原等,水域有河流、湖泊、海洋等。
(6)地图与指南针:地图可以表示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现象,指南针用来指示方向。
以上是三年级上学期科学课程的部分主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这些知识点的复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上 必备知识点+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 必备知识点 1.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 钟面上有(三)根针,最长最细的、走得最快的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走的最慢的是(时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如:分针从2走到9是(35分钟),秒针从2走到9是(35秒),时针从2走到9是(7小时); 3. 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4. 时间单位有:时、分、秒,相邻两个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5. 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常用的两个长度单位(指的是 :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进率是10;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可以表示为:千米———→米 ——→分米———→厘米——→毫米
6. 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相邻两个质量间的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7. 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用千克,要求城的较精确时用克作单位。 8. 笔算加法时,先把相同数位的数对其,再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9. 笔算减法时,先把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在从个位算起,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就从前一位退1作十,与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10.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11.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们都是四边形,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12.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或长+长+宽+宽或长×2+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或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长=(它的周长—宽—宽)÷2 长方形的宽=(它的周长—长—长)÷2 正方形的边长=它的周长÷4 13. 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14.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从个位起(或最低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15. 邮政编码有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16. 身份证号码是18位的:前6个数字表示省、市、县,中间8个数字表示出生的年、月、日,倒数第二位数字表示性别,一般是男单数,女双数; 身份证号码是15位的:前6个数字表示省、市、县,中间6个数字表示出生的年、月、日,倒数第二位数字表示性别,一般是男单数,女双数; 17. 验算加法算式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用和减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验算减法算式可以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18. 一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19. 一根绳子对折,长度是原来的1/2,再对折,长度是原来的1/4,对折三次,长度是原来的1/8; 附: 1. 因数中间有一个0,积中间就一定有一个0( ×); 2. 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长和宽也相等( ×); 3. 两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他们的边长相等(∨); 4.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加任何数也得0(×); 5. 一位数乘三位数,积不一定是四位数(∨); 6. 把一个西瓜分成四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1/4(× ); 7.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 ); 8. 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 ×); 9. 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0可以省掉( ×); 10. 积末尾有0,因数末尾也一定有0( ×); 11. 积的中间有0,是因为因数中间有0( ×); 12. 两个数相乘,积一定比任何一个因数大( ×); 13. 一个数乘1,积不一定比这个数乘0大( ∨); 14. 一个一位数乘一个三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 ×); 15. 学校操场的长度用米来作单位比较合适( ∨ ); 16. 秒针从1走到6是5秒( ×); 17. 100厘米的线比1米的线长( ×);
第一单元 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 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无色 无味 透明 会流动 无固定形状
气态 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固定体积 较轻
液态 看得见 摸得着 有固定体积 较重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 腾 时 :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杯底产生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的温度上升到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体积变大;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 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气三者都是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无色无味 透明 看得见 摸得着 有固定体积
液态 较柔软 会流动 无固定形状
固态 较硬 有固定形状 浮在水面上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过滤法可以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蒸发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析出。 14、磁铁可以用来分离木屑和铁屑。 15、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水结冰等。 16、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 第二单元 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充满各处。 2、空气的作用:维持呼吸、帮助燃烧、保温,发电、光合作用等。 3、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3、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风。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积变大。
5、篮球充气、轮胎 都是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6、用天平可以测出空气的质量 7、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称为大气层,动物呼吸、植物生长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8、装有热空气的袋子会上升,是因为热空气比较轻,热空气上升带动袋子上升。空气受冷后会下降,受冷的空气下降的同时,塑料袋也会下降。 9、动物、植物能在土壤里和水中生活,说明土壤和水里都有空气。 10、伽利略最早证明了空气有质量。 11、风可以用来发电,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12、鱼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有空气,将花坛中的泥土放入水中,发现有许多小气泡冒出,说明泥土中有空气。 第三单元 天气 1、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又是十分迅速,又是比较缓慢,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会带来灾害。 3、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4、天气的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 5、测量天气的工具包括:雨量器、温度计、风向标和风速仪。 6、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叫气温计(寒暑表);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 7、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8、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9、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个方位描述。例如:北风:由北面吹过来的风。 10、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风向,不能判断风速。 11、云的形态:积云(大团、堆积的云;可能会发展成积雨云,形成下雨的天气); 层云(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如果层云变厚,可能会出现雨雪天气);卷云(纤维、羽毛状的云;常发生在晴天) 12、根据云量多少,可讲天气分为晴天、多云、阴天。 13、气候是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 14、天气预报主要是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的,大致有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 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