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自学考试《美学》练习题及答案(15)
- 格式:docx
- 大小:38.10 KB
- 文档页数:2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C )A.培养审美能力B.提高艺术鉴赏水平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D.规范社会文化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D )A.虚拟性B.敏感性C.想象性D.情感性3.“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B )A.审美快感B.意象C.形式D.物象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B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D.意象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5.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这可以说明美育是(A. )A.感性的B.愉快的C.不可抗拒的D.自然而然的6.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A )A.艺术批评B.艺术接受C.艺术品D.艺术创造7.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C )A.游戏说B.模仿说C.表现说D.娱乐说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着是(C )A.《论美书简》B.《判断力批判》C.《审美教育书简》D.《美学》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A.人类的生产劳动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C.人类社会的分工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10.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B )A.立普斯B.费希纳C.布洛D.丹纳11.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A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l2.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D )A.毕达哥拉斯B.爱迪生C.托马斯。
全国自考《美学》真题及答案-卷面总分:100分答题时间:80分钟试卷题量:50题一、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1.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
A.理念论B.先验主体论C.绝对精神论D.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意念B.实践C.精神D.物质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是()。
A.柏拉图B.黑格尔C.康德D.席勒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
A.自由B.实践C.劳动D.阅读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是()。
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封建社会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在现代社会,人被异化,成为了马尔库塞说的()。
A.多向度的人B.单面人C.双重性格的人D.多重性格的人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人生境界的提高,关键是()。
A.学习B.觉解C.实践D.艺术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人生境界的特点是它的()。
A.自发性B.内在性C.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D.动态性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的是()。
A.天地境界B.道德境界C.功利境界D.自然境界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界中主于美的是()。
A.功利境界B.学术境界C.艺术境界D.境界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伽达默尔认为,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属于()。
A.知识B.体验C.美D.存在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2.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A.自由B.限制C.必然D.可能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3.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是()。
2019自学考试《美学》练习题及答案(26)4.21.审美经验把握和表现超验世界的主要方式是(B)A.抒情B.象征C.描写D.夸张4.22.作品的超验本质构成了它的(C)A.冥想性B.深沉感C.形而上质D.距离感4.23.人的五官具有审美水平,根本上是因为(B)A.审美所关涉的是形式B.感觉在实践中获得了社会性C.五官是人与外在接触的通道D.感觉在实践中部分扬弃了生物性4.24.在审美经验中,起点是(B)A.情感B.感知C.想象D.理解4.25.审美感知总是以的形式把握对象的。
(D)A.唯美B.理想C.现实D.完形4.26.下列不属于想象的初级形式的是(B)A.类似联想B.再创造想象C.对比联想D.接近联想4.27.在审美经验中,是一个核心因素。
(C)A.情感B.感知C.想象D.理解4.28.在审美经验中,是最活跃的因素。
(A)A.情感B.感知C.想象D.理解4.29.“移情说”是谁提出来的?(C)A.康德B.叔本华C.里普斯D.柯林伍德4.30.审美想象受到审美理解的(A)A.制约B.补充C.指导D.压制4.31.创立“发生理解论”学说的是(D)A.莱布尼茨B.荣格C.弗洛伊德D.皮亚杰4.32.中国禅宗的坐忘境界是一种心理的调节。
(B)A.理想B.功能C.结构D.形态4.33.审美经验生成的规律是(C)A.通感规律B.渐进规律C.同化——调节律D.三一律4.34.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是通过与对象建立联系的。
(C)A.观察B.感官C.整个身心D.视觉4.35.在审美经验的构成阶段中,的作用是最关键的。
(A)A.审美想象B.审美理解C.审美感知D.审美情感4.36.对象的审美特征的充分显现必须借助于____,使我们得以与对象拉开一定的距离。
(B)A.审美理解B.先验想象力C.经验想象力D.审美情感4.37.审美距离是提出来的。
(D)A.叔本华B.尼采C.克罗齐D.布洛4.38.在审美经验的评价阶段中,的作用是最关键的。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美学试卷(课程代码000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时间是( B) 1-37A. 1850年B.1750 年C. 1650年D.1550 年2.维特根斯坦认为,“与美学相联系的、最重要的可能是所谓的审美反应”,这实际上是强调美学研究的重点是( A)1-42A.审美经验B.审美关系C.审美形态样D.审美现象3.对审美趣味产生制约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B) 2-58A.审美需要B.审美理想C.审美情感D.审美经验4.“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
这说明( C ) 2-60A.美是先于人而客观存在的B.美具有不依赖于人的独立性老人C.美是因为人才显现出来的D.美存在于人的观念之中5.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是( B) 2-74A.完善的感性B.灿烂的感性C.自然的感性D.直观的感性6.“劳动说”主张审美起源于人类的( A) 2-84A.物质生产B.石器生产C.陶器生产D.精神生产7.下列诗句体现出“崇高”特点的是( D ) 3-114A.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B.寒波澹游起,白鸟悠悠下C.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D.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莆8.认为最美的图形是球形和圆形的是( A ) 3-110A.毕达哥拉斯学派B.柏拉图学派C.亚里士多德学派D.智者学派9.恩格斯认为悲剧冲突的实质是( D) 3-124A.好人遭受了不该遭受的厄运B.怜悯与恐惧C.永恒正义的冲突源D.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100A.审美形态既是一-种感性的形态,又是一-种逻辑分类的形式有重点方能B.审美形态的形成与社会文化无关C.审美形态首先是一种理性存在形式D.审关形态与审美经验无关11.“如清风,如云,如戏,如烟。
如幽林曲涧”所描述的审美形态是( C) 3-114A.自然美B.社会美C.优美D.崇高12. 认为“感性认识的不完善就是丑”的美学家是( A) 3- 136 .A.鲍姆嘉通B.维柯C.克罗齐D.温克尔曼13.柏拉图描述审美经验的高峰状态的学说是( A) 4-151A.迷狂说B.模仿说C.分有说D.润穴说14. 中国古代的“比德说”总是把自然( D ) 4-159A.艺术化B.科学化C.理论化D.人格化15.关于审美经验,表述正确的是( D ) 4-162A.纯粹的感性直观活动B.纯粹的理性直观活动C.抽象的理性思维活动D.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的统一16.审美主体在头脑中重新形成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是( C)4-173A.接近联想B.类似联想C.再造性想象D.创造性想象17.鲁迅说:“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
2019年4月自考《美学》考试真题试卷课程代码:00037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实用主义美学的代表是A.克罗齐B.桑塔亚那C.杜威D.柏格森2.“爱屋及乌”现象属于A.接近联想B.类似联想C.对比联想D.回忆联想3.把审美判断的普遍性归结为“共通感”的美学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康德D.黑格尔4.表现说的主要不足在于A.忽视艺术的形式技巧B.无视主体的情感C.回避艺术与现实的联系D.没有突出艺术的政治教化作用5.将艺术品分为符号和意义两个层次的学说是A.解构主义美学B.形式主义美学C.符号学美学D.表现主义美学6.意向与人们内在情感形式相联系便构成了审美心理的A.理想状态B.基础动力C.超验意境D.形式符号7.表现说兴起于A.18、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思潮B.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C.德国狂飙突进运动D.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8.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A.诉诸感性B.潜移默化C.能动性D.实用性9.“以美启真”指的是A.智育对美育起促进作用B.美育对智育起促进作用C.美育对智育起决定作用D.智育对美育起决定作用10.“习与性成”说明美育A.要注意因势利导B.是修身养性的过程C.是潜移默化的过程D.是率性而为的行为11.率先把西方美育思想引入中国的是A.王国维D.陈独秀12.艺术接受的核心是A.意象的物化与传达B.意象的传达与构建C.意象的创造与表现D.意象的生成与重建13.艺术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A.展示艺术的存在方式B.说明艺术的本质C.阐述艺术的特征D.揭示艺术的规律14.艺术天才的形成主要由于A.纯粹的自然禀赋B.纯粹的后天努力C.天助神功D.先天的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的实践15.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A.社会文化B.历史发展C.文学艺术D.社会实践16.审美形态是对审美对象的A.形象描述和感性认识B.逻辑归类和理性描述C.具体描述和抽象认识D.概括描述和复杂认识17.“小桥流水”使人产生A.现实感B.优美感18.悲剧的审美特征在于A.通过英雄的毁灭激发悲观的情绪B.通过恶人的毁灭激发恐惧的情绪C.通过肯定性体验展现否定性价值D.通过否定性体验展现肯定性价值19.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的德国美学家是A.鲍姆加登B.黑格尔C.费希纳D.康德20.美学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是A.审美经验B.审美意识C.审美现象D.美学思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21.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主要有A.感知B.情感C.想象D.理解E.记忆22.下列学说中,从艺术本质角度界定艺术的有A.模仿说B.表现说C.有意味的形式说D.符号说E.载道说23.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而生成的审美形态是A丑B.荒诞E.悲剧24.对于鉴赏过程中“悟”的正确描述有A.接受者的初步感受和意象重建B.主体的意象终于升华为意境的感悟C.主体意识升华为高度自由的境界D.艺术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E.主体克服了艺术品符号与意义之间的矛盾25.审美是一种A.理性活动B.人生实践C.认识活动D.高级的人生境界E.精神享受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019年IO月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满分20分)1. 美学中“美”的定义是什么?A. 客观存在的一种属性B. 主观感受的一种体验C. 艺术创作的一种表达D. 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答案:B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康德答案:C3.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艺术作品B. 自然现象C. 社会生活D. 人类情感答案:A4.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黑格尔的美学代表作?A. 《精神现象学》B. 《美学》C. 《法哲学原理》D. 《悲剧的诞生》答案:D5. 美学中的“审美”是指什么?A. 对美的追求B. 对美的欣赏C. 对美的创造D. 对美的批判答案:B6.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印象派的代表?A. 莫奈B. 梵高C. 毕加索D. 雷诺阿答案:C7.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强调的是什么?A. 内容的深刻性B. 形式的和谐性C. 情感的表达性D. 思想的传达性答案:B8.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审美无利害”的观点?A. 庄子B. 孔子C. 尼采D. 康德答案:D9. 美学中的“悲剧”通常指的是什么?A. 一种艺术形式B. 一种情感体验C. 一种社会现象D. 一种文化传统答案:A10. 以下哪部作品是歌德的代表作?A. 《浮士德》B. 《悲惨世界》C. 《安娜·卡列尼娜》D. 《战争与和平》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满分15分)11. 美学研究的领域包括哪些?A. 艺术美学B. 自然美学C. 社会美学D. 技术美学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是美学研究的方法?A. 哲学分析B. 历史研究C. 实验方法D. 文化研究答案:ABCD13. 美学中的“审美情感”可能包括哪些?A. 愉悦B. 悲伤C. 愤怒D. 恐惧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是美学中的重要概念?A. 模仿B. 表现C. 形式D. 内容答案:ABCD15. 美学中的“艺术创作”可能涉及哪些元素?A. 色彩B. 线条C. 声音D. 节奏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满分20分)16. 简述康德美学中“审美判断”的特点。
2019年IO月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美学研究的对象?A. 艺术作品B. 自然景观C. 社会现象D. 人类情感答案:C2. 美学中的“美”通常指的是:A. 客观存在B. 主观感受C. 社会评价D. 个人偏好答案:B3.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美学的奠基人?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尼采答案:A4. 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艺术创作B. 艺术欣赏C. 艺术价值D. 艺术形式答案:C5. 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A. 比较分析B. 实证研究C. 历史研究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美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_________。
答案:美的本质和价值2. 美学中的“审美”是指_________。
答案:对美的事物的感知和欣赏3. 美学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
答案:柏拉图4. 在美学中,“形式美”是指_________。
答案:美的形式特征5. 美学研究的现代转向包括了对_________的重视。
答案:日常生活的审美经验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康德在美学中的贡献。
答案:康德在美学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中,他提出了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纯粹性、无目的性、无概念性和普遍性。
他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无利害关系的愉悦,是一种主观的普遍性,即每个人都应该感受到这种愉悦。
2. 描述一下“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区别。
答案:形式美主要关注的是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如线条、色彩、节奏和比例等,它们能够独立于内容而产生美感。
而内容美则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故事或情感等,它依赖于作品的内容来产生美感。
两者可以同时存在,但也可以独立于对方。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答案:审美经验不仅仅是在艺术欣赏中才能体验到的,它同样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经验可以是观察自然景观、享受美食、体验设计精良的产品等。
2019年4月成人自考美学真题及答案解析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实用主义美学的代表是A.克罗齐B.桑塔亚那C.杜威D.柏格森2.“爱屋及乌”现象属于A.接近联想B.类似联想C.对比联想D.回忆联想3.把审美判断的普遍性归结为“共通感”的美学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康德D.黑格尔4.表现说的主要不足在于A.忽视艺术的形式技巧B.无视主体的情感C.回避艺术与现实的联系D.没有突出艺术的政治教化作用5.将艺术品分为符号和意义两个层次的学说是A.解构主义美学B.形式主义美学C.符号学美学D.表现主义美学6.意向与人们内在情感形式相联系便构成了审美心理的A.理想状态B.基础动力C.超验意境D.形式符号7.表现说兴起于A.18、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思潮B.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C.德国狂飙突进运动D.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8.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A.诉诸感性B.潜移默化C.能动性D.实用性9.“以美启真”指的是A.智育对美育起促进作用B.美育对智育起促进作用C.美育对智育起决定作用D.智育对美育起决定作用10.“习与性成”说明美育A.要注意因势利导B.是修身养性的过程C.是潜移默化的过程D.是率性而为的行为11.率先把西方美育思想引入中国的是A.王国维B.严复C.蔡元培D.陈独秀12.艺术接受的核心是A.意象的物化与传达B.意象的传达与构建C.意象的创造与表现D.意象的生成与重建13.艺术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A.展示艺术的存有方式B.说明艺术的本质C.阐述艺术的特征D.揭示艺术的规律14.艺术天才的形成主要因为A.纯粹的自然禀赋B.纯粹的后天努力C.天助神功D.先天的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的实践15.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A.社会文化B.历史发展C.文学艺术D.社会实践16.审美形态是对审美对象的A.形象描述和感性认识B.逻辑归类和理性描述C.具体描述和抽象认识D.概括描述和复杂认识17.“小桥流水”使人产生A.现实感B.优美感C.崇高感D.壮美感18.悲剧的审美特征在于A.通过英雄的毁灭激发悲观的情绪B.通过恶人的毁灭激发恐惧的情绪C.通过肯定性体验展现否定性价值D.通过否定性体验展现肯定性价值19.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的德国美学家是A.鲍姆加登B.黑格尔C.费希纳D.康德20.美学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是A.审美经验B.审美意识C.审美现象D.美学思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21.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主要有A.感知B.情感C.想象D.理解E.记忆22.下列学说中,从艺术本质角度界定艺术的有A.模仿说B.表现说C.有意味的形式说D.符号说E.载道说23.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而生成的审美形态是A丑B.荒诞C.优美D.崇高E.悲剧24.对于鉴赏过程中“悟”的准确描述有A.接受者的初步感受和意象重建B.主体的意象终于升华为意境的感悟C.主体意识升华为高度自由的境界D.艺术接受的阶段和理想境界E.主体克服了艺术品符号与意义之间的矛盾25.审美是一种A.理性活动B.人生实践C.认识活动D.高级的人生境界E.精神享受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全国201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的美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休谟C.鲍姆嘉登D.康德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
A.辩正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唯物辩证法D.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3.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美在理念”的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普罗提诺D.黑格尔4.桑塔耶纳认为,“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这种观点属于()。
A.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B.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C.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D.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5.在中国当代的美学讨论中,朱光潜主张美是()。
A.主观的B.客观的C.主客观的统一D.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6.美感的核心是()。
A.情感B.感受C.想象D.理解7.通感是()。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8.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中,与审美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是()。
A.视觉和味觉B.嗅觉和触觉C.听觉和触觉D.视觉和听觉9.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B.朗吉诺斯C.博克D.康德10.在西方美学史上,主张丑是“近代精神的一种产物”的美学家是()。
A.休谟B.莱辛C.康德D.李斯托威尔11.在西方的喜剧理论中,倡导“心理能量的节省说”的美学家是()。
A.霍布斯B.康德C.柏格森D.弗洛伊德112.从艺术本质的角度来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A.游戏说B.载道说C.表现说D.娱乐说13.艺术品结构的最重要层次是()。
A.思想内容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14.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15.“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在于()。
2019自学考试《美学》练习题及答案(15)
3.1.试述崇高与优美的联系与区别。
3.2.举例论述荒诞的特征。
参考答案
3.1.试述崇高与优美的联系与区别。
答:优美和崇高作为基本的审美形态,因为其审美形态的内涵及
其所体现出来的形式特征的互补性,它们常常作为相互对立补充的一
组审美形态出现。
对于崇高与优美两种审美形态的联系与区别,因为
对二者的本质理解差异,就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1)坚持认为崇高与美具有共同的本质的理论,强调优美与崇高
的一致性,认为崇高是美的阶段,崇高本身就是美。
从美学的讨论看,认为崇高与优美对立的美学家,大都强调了崇高的消极和否定的一面;
而认为崇高与优美具有共同本质的美学家,则强调_崇高的积极的、愉
悦的方面。
这两种观点都看到了崇高与优美的区别,即它们的对立的
一面,但从审美形态的内涵来分析,其实它们都是人的社会实践的存
有方式,崇高在对立中体现出了人的存有,而优美则强调了和谐与人
的存有,就此看来实则是殊途同归。
(2)崇高和优美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优美作为审美实践发展中
的形态,主要展示了人的存有中的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崇高主
要体现的是人生实践中,因为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着主体在
实践中的冲突和对立状态,并且在这个对立冲突中,显示出的作为主
体的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超越。
正因为如此,优美和崇高则
体现的是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补充的两种人生境界。
(3)从人类的审美实践活动考察,在人类生活的早期,人们的审
美存有方式更多地联系于自然。
当人们在自然界中感受到和谐,与人
的存有状态和谐一致时,人们感受到的审美体验是优美;相反,人们在
自然界中感受到与自身的对立状态,并战胜这种对立,从而超越自然时,则显示人们自己的勇气与力量,这时人们感受到的则是崇高。
(4)崇高和优美的事物在形式上有其量的规定性的方面。
崇高经
常以突破形式美,如对称、均衡、调和、比例等,粗粝的形态,如荒
凉的风景、无限的星空、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雷电交加的惊人场面。
而这些又与优美的形式,如风和日丽、杨柳依依、莺歌燕舞,恰恰相反,构成崇高和优美完全相反的特点。
3.2.举例论述荒诞的特征。
答: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
它是对于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荒诞的主要特征是:
(1)它是一种对人生存有无意义状态的体悟。
比如在贝克特的
《等待戈多》,两个流浪汉不停的等待着的状态,就是出于作者对于
人生存有无意义的一种感悟。
(2)荒诞的审美意象具有象征性。
比如同样在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戈多”这个意象就具有很丰富的象征性。
它能够象征着上帝,也能够象征着精神寄托,也能够象征着梦想。
而“等待”:这个
意象,也是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象征。
也就是人生活在等待的漫长与
无聊中,而等待的结果却不一定会出现。
(3)具有怪诞的表现形式。
比如同样是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它就有很怪诞的表现形式。
比如它没有传统戏剧的戏剧冲突,人物的
对白听起来像胡言乱语。
而这正是人类当前生存境遇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