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首席执行官》看企业的经营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15篇)首席执行官观后感1电影《首席执行官》讲述的是海尔公司创业初期所历经的漫长而艰苦的发展之路和奋斗之路,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每一位朋友一定都感触颇深。
《首席执行官》是以一个谈判的形式开场的,当时的海尔还只一个负债一百多万的破旧小工厂,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冰箱不惜花巨资引进德国先进的技术设备。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第一批生产出来的冰箱全部不合格,作为海尔当时的首席执行官为了强化工人的质量意识当着全厂的职工面前砸掉了78台不合格的冰箱。
“让海尔人明白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质量不可以讨价还价”。
正是这种对质量要求的执着,海尔才会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良好的企业信誉。
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为了发展多元化竞争,为了走向世界,海尔毅然决然的要建自己的工业园。
正如海尔执行官所说的,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有自己的品牌,就要形成国际化的大公司,就要成为狼,这样才能与狼共舞;一个民族要发展强大,就不能只有一个名牌,而要需要很多名牌。
正是他的果断决策和自强不息带领着海尔迈向国际大舞台,海尔也从此成为了一个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大品牌。
海尔之所以获得如此成功,离不开集体智慧、果断决策以及良好的人员素质和严格的企业管理。
我们更应该从中总结思考并自我要求。
从名仕集团的角度来思考,我们应该看到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具备敢于接受挑战和考验的勇气,有开拓创新的智慧和精神。
发展多元化竞争,着眼于未来,展现企业的实力与品牌也是我们名仕共同努力的奋斗目标。
从名仕员工的角度来思考,我们是否也有着同样的质量意识和企业荣誉感呢?是否有着同样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奋斗的激情和动力呢?还是只是急着完成工作却很少考虑将工作做到位?很多职场人对待工作都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心态,“把工作做完”的愿望总是胜过“把工作做好”的愿望,而忽略了工作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在做正确的事呢?如何体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呢?就像我们的企业文化所要求“每次给客户设计装修时都像给自己的新房装修一样”,把团队利益放在第一,以诚为本,以质取胜,专业执着,精益求精,以名仕事业为己任。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首席执行官》观后感1“世界上没有什么做不了的事,只有做不了事的人。
如果你真的下决心去做一件事,那全世界都会给予你帮助。
如果你选择了一条路,别人肯定都会为你让路”,这是我观看首席执行官的真实感言。
首席执行官的这部影片我是第一次观看,以前仅是听说海尔公司有位神奇人物——-张瑞敏,当时说实话没什么印象,只是当个故事来听,但通过这次影片的欣赏,真的是由内而外的感叹。
和对张瑞敏的由衷敬佩。
同时,对自己也是有新的要求。
影片中介绍了张瑞敏的创业历程。
他的.成功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下来的。
是那么的扎实。
就像影片的一个片段:他在办公室,看楼下的工人。
说了句:“看到他们,我重来不敢停止脚步”。
他真的是非常敬业、负责任。
我想海尔公司之所以被现代消费者所认可和张瑞敏的做事态度是分不开的。
影片中还有个片段让我记忆忧新。
“一次庆功会上,外国人对张瑞敏说:中国的烟花是世界一流的,但中国的工业还需要50年就会赶上西方国家了。
”这句话刺痛了张瑞敏的心。
他当时就励志一定要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之后通过他的严格管理和对工作的要求,仅仅通过十四年的努力,海尔品牌让世界所熟悉。
也让西方人对我们有重新的认识。
想想他成功的理由在哪?就如他影片中所说的:人是空手来、空手去。
人离开人世,什么都带不走。
为什么拼命的工作———梦想是啊!梦想是人的翅膀,带着你飞向想去的地方。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有梦想,但真正实现的又有几个?想想人生是多么的短暂。
一定要很好的利用时间,并且努力的工作,实现自己梦想。
算一算自己来公司已经有一年了。
我是带有梦想而来,但没有为梦想而做,这也许就是我失败的原因。
也许是泰盈公司的文化没有全部领略,泰盈公司精神没有全部吸收,但是人生没有失败,只有遗憾。
通过此次影片我对自己也有更高的目标。
泰盈公司是我的启蒙公司。
他改变了我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态度。
就如老泰盈人常说的那句“浓缩人生”。
在这里不但可以挣钱,还可以学习。
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
《首席执行官》电影观后感500字《首席执行官》以海尔企业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原型创作,讲述了一个企业家的奋斗故事。
以下给大家整理的《首席执行官》电影观后感5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首席执行官》电影观后感500字一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胸怀振兴民族工业的大志,17年如一日奋力拼搏,把一个欠债百万元,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销售额602亿元人民币的大型跨国企业的辉煌经历,该片由导演吴天明执导,不仅是一部弘扬民族正气,歌颂民族自强自立精神的主旋律影片,而且是一部风格新颖,故事精彩,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电影。
海尔在全球市场中取胜的竞争模式是:人单合一。
人,就是自主创新的SBU,单,就是有第一竞争力的市场目标。
人单合一模式包括人单合一、直销直发和正现金流。
人要与市场合一,成为创造市场的SBU。
直接营销到位、直接发运到位,是实现人单合一的基础;只有在直销到位的前提下才能直发到位。
正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空气,利润是企业生存的血液,没有正现金流,企业就会窒息。
为什么要实现人单合一这是时代的要求:惟有每个人都对市场负责,实现速度和准确率的统一,企业才能生存。
这也是竞争的要求:模仿没有出路,惟有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才能超越目标。
人单合一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在形式上用条形码把人和定单挂钩,而是通过将人与定单挂钩的办法,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去挖掘市场的资源。
人单合一是全流程的模式。
人单合一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创造定单、获取定单和执行定单的全流程人单合一的目标是创海尔世界名牌。
推进人单合一的海尔模式,才能实现与用户零距离、销售零库存、应收账款零逾期,实现价、利、量全面优化的市场目标。
《首席执行官》电影观后感500字二1985年春,青岛电冰箱厂还是一个欠债一百四十七万、濒临倒闭的集体企业。
是他,中国的第一个CEO竟然在这样的条件里一个接一个不断地创造奇迹奇迹一:生产线。
在影片中感觉到了那群人创业的激情和做主人的决心,凌敏和员工们改变企业落后面貌的志气和努力,感动了前来验厂的德国专家:好日子是从苦日子里创造出来的,是一颗颗愿意创造好日子的决心,是一双双渴望的眼睛,。
首席执行官电影观后感(实用11篇)首席执行官电影观后感第1篇在2个小时的播放中,我一直被影片里的故事感动着,被一个又一个奇迹震撼着,如果今天,中国没有一个真实的海尔存在,没有一个真实的张瑞敏存在,我一定会以为,这个故事片是虚构的,仅仅是经过艺术加工,夸张渲染,塑造了一个神化了的模范形象,让人们去崇拜和追随,达到激励后来者的目的,然而,并非如此,这是纪实片,是在讲述一个真实的企业—-海尔,真实的人物—-张瑞敏.故事围绕海尔企业从小企业到布局扩张全球的跨国公司,从濒临倒闭,不为人所知到全球知名品牌这条主线,展现了执行官凌敏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充分利用对内的科学管理,对外界信息的敏锐洞悉,并合理的利用,果敢的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使企业能一步一个脚印,稳定并快速的向前发展,并最终成为商界奇迹,充分展示了凌敏的睿智与干练,而这些优秀的领导素质,正是我们当今乃至将来的企业管理者要努力学习和效仿的。
首先,执行官凌敏注重“内修”,在他看来,企业本身要强,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并获得利润,就好比人必需要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才能做出一翻持久的事业一样,而企业的本身是由两个方面组成,一个是人,也就是厂里的所有员工,另一个是硬件设备,这两个部分都得到了执行官的高度重视,并经过一系列的动作,得到了大大的加强:执行官做的第一件大事:是用全厂员工的真诚,感动了德国的投资者,引进了梦寐以求的德国先进生产设备,这为海尔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些设备,就有了向别人竞争的重要资本。
执行官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强大的队伍,通过砸碎76台劣质冰箱,在员工心中深深的烙上了品质意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通过要求员工一定要解决客人的每一个难题,使员工建立了创新服务新观念:“客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通过严格要求员工必需按时完成当天的工作,使工厂建立了优良的企业制度:“日事日毕,日清日高”;通过要求每道工序不能流出不良品到下道工序,使工厂员工建立了市场链观念:“你的下道工序就是你的客户”;通过科学的人才机制“赛马不相马”,使人才队伍去劣存优,永远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执行官建立起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队伍,也正是这支队伍,成为海尔叱咤商坛,傲视群雄最关健的因素,最重要的资本!!而结合目前之康联,“内修”是很需要的,我们需要先进的设备:比如快速成型机,可以快速完成样品,获得客人的定单,还需要先进的模具加工设备/精密的自动化机器等等, 而人员的加强更是迫在眉睫,我们面对的是国际一流的客户:MS/DELL/HP/3M……我们需要一流的团队去应对,可是我们目前的状况:机构雍肿,人员的技能不足,用人机制不健全,品质意识不够等等,均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同时,执行官注重“捕获战机”,执行官认识到,拥有了强大作战队伍,还不一定能打胜仗,还必需捕获恰当的战机,再用这支队伍果断的出击,才能大获全胜!而执行官凌敏做到了:执行官抓住了邓小平南巡讲话中透露出的中国政策的大势走向,超前的建成了海尔科技工业园,第一次扩大企业规模;通过对历史上经济规律的研究,在以冰箱为单一产品的模式下,超前的建成了冰箱/彩电/冷柜/笔记电脑等家电产品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为了应对WTO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海尔开始了进军海外,第一个在美国建立了生产工厂,这为海尔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一次又一次正确决策,海尔的事业得以稳定快速的发展,用14年的时间赶上并超过了科龙集团,成为第一个中国的世界品牌,不能不说这是商界的一个奇迹,足以令很多企业模仿的楷模.对於此,康联也需要大力加强“捕获战机”的能力,比如送样周期可以缩短一些,当MS等客人有开发案时,我们要思考如何快速反应,抢在竞争对手如FOXCONN或AMP的前面,把专案拿下来.这需要产品工程/模具加工/治工具/冲压等部门的快速反应.……执行官凌敏还有其它优秀的领导特质,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用这些先进的经验,指导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企业更快发展,康联的现状,就如海尔的发展初期,内忧外患, 困难重重,加之目前的世界经融危机,更是雪上加霜……此时此刻,我们更要团结起来,充分学习并运用海尔执行官凌敏的优秀经验,尽力将我们的工作做到更好,如企业渡过难关,稳步经营,发展壮大,为早日成为第二个海尔而努力!我相信,有了你我他的共同努力,康联的明天会更美好!首席执行官电影观后感第2篇今天第一次去公司参加培训,人力部长张部长先让我们看了一个关于海尔集团的片子,名字叫{首席执行官},看完这个片子之后我感触很深,不仅仅是海尔的实力而是那种精神,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创业的精神激励了我,一种坚强的意志鼓舞了我,一股拼搏的力量引导了我。
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电影中海尔的成功其实亦是首席执行官凌敏独创的管理体系的成功,正是他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走出国门,立足世界的企业战略目标,让海尔企业用短短十七年时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有幸看完了首席执行官这部纪录片,影片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人士,胸怀振兴民族工业的大志,十七年如一日奋力拼搏,历经风雨百折不回,从欠债百万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销售额602亿人民币的大型跨国企业的真实故事。
该片被誉为中国第一部企业教案、企业精英的奋斗史。
有人评价说,这部电影没有一句废话,任何一句都可以让我们作为发展理念而思考。
我要说,这个电影没有一个废镜头,每一个场景都值得我们去回味。
我不是影评人,也没有那么多的专业术语,看完了整部影片,联系到我的工作,有了以下感悟:坚持企业质量。
当76台问题冰箱被一一销毁的同时产品质量始终站在第一位也深深印入了海尔员工的血液,没有质量也就没有了生存的根本,而我作为金沙人力资源的一员首先应该做好的就是服务,将服务意识摆在首位,我们每一个人的服务意识也就意味着公司的企业质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每一位应聘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为每一个招聘单位找到合适的人才,每一次应聘者和招聘单位的满意答复就意味着我工作的圆满达成,而我们所有员工的工作达成则体现了我们公司的企业质量。
发扬企业文化。
用简单朴素的语言提炼文化,用坚决执行的行为维护文化,一直是海尔的强项。
海尔通过提炼、执行、传承将老一辈产业工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延续了下来并适应了市场。
刚进公司就开始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真诚服务到永远!永远值得你的信赖!"这并不是仅仅只是一句口头禅而已,它也代表了金沙的企业文化,而我们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慢慢将这句话从一句口号深入至心,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为应聘者服务为招聘单位服务,做好应聘者的向导,做好招聘单位的合作伙伴。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文章摘要:在课堂上,通过几节课的时间,观看了《首席执行官》的这部电影,看了之后,深有感触,对于海尔这一个民族品牌从一个负债百万元甚至濒临破产的境地,通过十多年如一日的奋斗,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成就了海尔如今的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以及相当国际影响力的地位,这样的一个艰辛的历程,被近乎完整地呈现在荧幕上,让我们感同身受。
关键词:《首席执行官》观后感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极尽所能地追逐利益,似乎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为了所谓的利益,简直就是不择手段。
厂商可以漠视奶粉的质量问题,放任这些“毒”奶粉去毒害无辜的婴儿,不仅仅造成了婴儿的不健康,还造成一个家庭的不和谐,甚至是对祖国的未来的希望进行了无情的“屠杀”。
相较于这样的没有道德,没有责任心的厂商,海尔的创始人,秉持着“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来经营着这家民族企业,这就是现在社会严重匮乏的民族的自尊心。
在这整部的电影中,并没有什么大牌的国际巨星,华美的服装,完美的音乐配置,更没有什么高超炫目的特技,没有太多的人物内心的的独白,更多的是通过事件的发生来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潜藏的激情,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海尔创始人的那种临危不乱、力挽狂澜的品质。
纵观整部的电影,其中有这样的几个片段是令人心灵震撼的。
一、海尔的创新的速度首先就是海尔集团的创新能力的迅速,以及和市场的良好的衔接性。
最初的就是在海尔打入国际市场的时候,由于欧洲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中国的不同,因此在产品的结构上必须进行调整和创新,法国的一家著名连锁店的总裁对海尔提出要六款样机的要求,同时总裁还对海尔的女经理提出:“开发一种新产品,欧洲要两年左右,韩国、日本要一年左右,你们海尔需要多少时间?”海尔的女经理的回答,令他大吃一惊,“海尔仅需三个月的时间!”就在这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内,海尔不仅仅完成了这位总裁提出的要六种样机的要求,并且还针对不同的样机,提供了一共25款风格各异的冰箱,当时这位总裁就很激动。
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精选7篇)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整理的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1《首席执行官》是一部诠释管理者如何在企业中发挥突出作用的影片,这部影片很精彩,尤其是凌敏与员工们共同努力,带领海尔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那段艰辛历程仍让我感动和震撼。
为什么海尔能由一个快要倒闭的工厂而迅速成长为一个享誉世界的知名企业呢?其实分析起来有很多原因,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在于管理者的管理。
是的,海尔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凌敏无疑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他有常人没有的胆识和魄力,他有一颗爱国之心,当德国人对他说出“中国的企业在50年内才能赶上德国”的话时,他的心深深地被刺痛了,像针扎一样疼,在他的内心中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民族的耻辱感。
为了祖国,为了企业,他毅然挑起振兴海尔企业的大梁,用一颗乐观自信的心去面对所发生的一切,他始终坚信着“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自己敢去想敢去做”,对待挫折,他毫不畏惧,毫不退缩,更不会犹豫不决。
凌敏心中饱含着创业的激情,能够用清醒的头脑去分析当今世界经济的巨大变化。
针对这些巨大的变化,他勇敢地抓住了机遇,奋力直追其他企业,进而一步一步地推进企业的发展目标。
其次,在这部影片中海尔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配合也是相当默契的。
片中的管理者管理员工的办法十分灵活,针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
同时管理者也能够很好的抓住员工们的心理,实行激励员工的办法来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进而也加快了企业发展的步伐。
“树立自己的品牌,打造品牌意识”“重质量,树立质量意识”是每个海尔人坚持的理念和思想,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理念和坚持才使得海尔企业迅速壮大,使得平民百姓对海尔品牌格外青睐。
总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辛勤劳动,更离不开一个乐观有魄力有进取心的领导者。
2023年《首席执行官》观后感11篇《首席执行官》观后感1《首席执行官》这部影片讲述在改革开放初期,海尔集团在其总裁张瑞敏的带领下由青岛的一个小冰箱生产厂,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知名家电企业。
张瑞敏先生在国内冰箱生产水平严重落后的情况下,果断地选择了走出去,到德国去引进其先进的生产线,而其间他们又克服了资金不足以及德国人对其工人素质地检验,最终成功引进了先进技术,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而作为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家用电器,自然是供不应求。
在我看来,这对于当时的民族工业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中的供求关系来讲无疑是一个发展的良机。
而张瑞敏的海尔在这时,更是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抢占了中国家电行业的先机。
电影中,张瑞敏说"搞企业哪有不冒风险的,等政策都明晰了,其他人也就一窝蜂上来了,机会就没了"。
也正是早在海尔的初期,他便展示出了他这种洞悉时代趋势的眼光和果敢的行动力。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2一个艰难的创业史,海尔的企业崛起,成功展现了石油工人的“铁人精神”,时代造英雄,海尔首席执行官抓住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遇,我们也随企业的发展惊叹于一个又一个奇迹。
企业的成功________于团队中无穷的力量,而张瑞敏利用自己的胆色、独到的眼光,一种民族自豪感的信念,将这股无穷的力量用得恰到好处,也站到了属于他们的高度!作为一个企业而言,海尔注重细节,以人为本,善于把握机会,也是其一往无前发展的根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的一生也在摸索前进,海尔在属于它的时代,交出了属于它自己的答卷!无畏对错,共勉,加油!《首席执行官》观后感3人生也如此有多少次拼捕的机会,有多少次可以重头再来。
我们要抓住所有的时间去争取一个又一个人生新的目标,不断的去扩张自己的实力,不断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习海尔的精神,他与我们泰盈的共同之处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努力。
《首席执行官》的观后感(通用6篇)《首席执行官》的观后感(通用6篇)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首席执行官》的观后感(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首席执行官》的观后感1海尔在17年里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国外的卓著成绩;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时而峰回路转——无论什么样排山倒海的困难,海尔都能力挽狂澜。
海尔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果断的决策,销毁任何一件低质量的冰箱。
对于刚起步的海尔,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而从长远来看,却为海尔公司稳拿过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比德国人少了什么?少了一种质量意识,今天不砸这些冰箱,将来人家会来砸咱们的工厂!”锤子重重地落了下去,欣慰的是那把火把恶习烧掉了。
作为受教育者,我们思想深处同样也存在着需要用火烧掉的落后与无知。
柳传志先生曾说过,当你确定脚下是一片坚实的黄土后,才能快速地向前跑去。
成功需要准备,成功需要远见,成功更需要一个果断的目光。
AE公司不怀好意的合作,也许在多数人眼里会是十世不遇的良机,而在海尔眼中,那是一条扼杀海尔这一民族品牌走向国际化的道路!因此,海尔拒绝了。
看似很愚昧的举动却是一回富有真知灼见的抉择,放弃当下的15亿,高瞻远瞩的海尔在17年中创造了600亿的神话!成功并不是空穴来风,成功靠的是毅力,靠的是拼搏,靠的是奋斗。
海尔人都有一股不懈拼搏的动力。
动力来自何处?压力。
正是自身压力的催促,方能使人断切所有的后路,勇往直前,破釜成舟。
企鹅因为身体臃肿,翅膀短小,在首次着陆时都要向海里沉潜,以获得深水的压力,将其送往上岸。
惟有压力能完善执行的动力。
“只要找到了路,就要坚持走下去。
”如今全世界的各大企业群雄并起,犹如一只只凶猛的狼,而海尔却提出“与狼共舞”,勇于加入国际跨国公司间的竞争。
顽强与坚定终让企业走向了全球化。
从电影《首席执行官》看企业的经营管理
《首席执行官》讲的是海尔的品牌故事,更确切的说是张瑞敏个人的创业故事。
本以为自己学习过所谓市场营销,看了N多海尔的品牌故事:砸冰箱、吃休克鱼、国外建厂···没有对这部电影抱多大的期望,以为不过就是一部简单的纪录片或宣传片。
然而看完后却发现,这部电影的精彩超出了我的预期,不单是因为导演或演员,而是因为张瑞敏及海尔品牌故事的本身即很精彩,当然,也可能因为有了一点工作经验后,结合工作中的经历,得到了一些比单纯看书更真切的体会。
《首席执行官》这部电影真实再现了海尔的发展历程,从一个濒临倒毙的国营老厂,蜕变发展成为一个国际一流的白电品牌。
比起传记或小说等方式,用电影的语言来表现这个故事,给人的感觉更加丰富、细腻、真实、具体,比文字的表达更让人印象深刻,也能让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部电影仿佛一堂生动的企业经营管理课程,让我感受颇多,虽然只是比较浅显的体会。
1、从《首席执行官》看领导者的必备素质:
作为领导者,本身的一些素质当高于普通员工,这些素质体现在哪里?至少三有个方面——梦想 + 坚持 + 头脑。
卓越的领导者之所以卓越,是因为他有梦想——这应该就是所谓企业家和商人的区别吧。
梦想是领导者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也是支撑其奋斗的精神力量;而如果一个领导者能把自己的梦想变成全体员工共同的梦想,那么这个领导者无疑是成功的,这个团队肯定具有有强大斗志和凝聚力的。
(梦想上升一个高度叫做信仰,信仰的力量能让土枪土炮的共军打败美式装备的国军···)成功的领导者必然懂得坚持。
企业的经营中必然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如果没有坚持下去的决心和毅力,很难想象企业能够挺过大大小小的经营困难。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出路,说的应该也有这层意思。
一个我很尊敬的企业管理者也曾说过,很多事情其实本没有对错之分,要的只是坚持而已。
领导者所肩负的责任,决定了领导者必须要有一定的视界和头脑。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话糙理不糙:一个企业领导者头脑的智慧或平庸,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是发展还是退步,决定了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并直接影响着千万下属职工的生活水平;另外,电影中张瑞敏的许多重大决策当时都不被下属接受,但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似乎也印证了那句老话,“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作为领导者,就必须有比常人更深的洞察力、比常人更远的战略眼光。
并且在别人不理解不接受的时候,仍要坚定自己的选择。
2、从《首席执行官》看管理的艺术:
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发掘人才潜能、创造社会财富的艺术;管理又是一门技术,是比任何其他都任何技术都要高超和复杂的“技术”。
张瑞敏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管理者,一方面,他为员工创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赛马不相马”,只要你有能力,你就有机会。
另一方面,张瑞敏的魅力还在于大胆启用新人。
员工要的是什么?一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赛马不相马”给所有人提供了机会。
因为这个规则是公平的、没有领导者个人感情色彩掺杂其中的:你的职位决定于自己的工作成绩,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
这样即使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因为制度是公平的。
“赛马不相马”
的管理方式,有利于选择下属中真正有才能的人担当领导,有利于选出的人才获得大家的认可,更有利于创造一个人人努力、进取的工作氛围。
张瑞敏另一管理魅力在于大胆启用新人,一名没有任何经验的新员工被任命为法国市场营销经理,这么做在一般人看来,是不成熟不理智的: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人能做好这个经理吗?但是张瑞敏应该恰恰就看中了年轻新人的这些特点:1,正因为没有经验,所以头脑中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没有以往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为法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市场,以往的成功经验在这里反而可能变成阻碍,如果一个年轻人有头脑,要相信他会找到合适的方法;2,正因为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更有一股冲劲和闯劲,这样才能有信心完成在老员工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3、从《首席执行官》看如何做好下属:
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有优秀的领导者,还要有优秀的下属。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下属?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经历和对电影的感悟,合格的下属至少应做好两
个方面的工作:1,良好的执行力。
2,超预期的工作。
在一个团队中,下属是被领导者,其主要的工作就是配合好上司的工作。
强大的执行力是一个优秀下属必备的意识和能力。
何谓执行力?对于上司来说,一个具备良好执行力的下属应该是这样的:工作任务分配下去了,他不会问应该怎么做,他不会抱怨工作如何困难,他不会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在领导还没注意到的时候,他已经漂亮的完成了工作。
这样的下属让上司省心,这样的下属让领导放心,这样的下属也最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管理者。
而所谓超预期的工作,大概的情景可能是这样的——领导让你一个月内完成销售任务,你提前两周就完成了,领导让你制作一套市场推广方案,你竟然能写出A、B两套方案给他选···超预期的工作给上司以惊喜,超预期的工作让你在领导脑中与众不同,因此这样的员工可能获得更多的赏识和机会。
事情本来就应如此,超预期的工作体现了下属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体现了下属的主人公意识,领导不提拔这样的下属,还要提拔谁呢?
4、从《首席执行官》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之所以能够突出重围、发展壮大的依靠力量,在企业的初创时期,企业可凭借这种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迅速脱颖而出。
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大致归结为两点:快速反应 + 合适的产品。
海尔开拓欧洲市场时,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众多欧洲老牌家电企业,如西门子、伊莱克斯等等,这些品牌企业盘踞欧洲市场多年,欧洲市场是他们的大本营,而海尔作为行业新入者,在资金、技术、品牌方面均处于劣势,海尔凭什么能够打败这些强敌赢得市场?海尔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的恐怕只有一个——速度。
在其他企业习惯于按部就班的时候,海尔花费更多额外时间和精力,以更快的速度推出新产品,以更快的速度满足市场新需求、以更快的速度提供售后服务,这是海尔战胜强敌的关键,也是许多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法宝。
欧洲消费者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对于新品牌接受度不高,如何打开一个缺口赢得这些“顽固”消费者?除了品牌宣传,好的产品是最好的广告。
海尔能够快速洞察市场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做出适合当地消费者特殊需求的产品,精确的契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就是“合适”的产品,就是好产品。
从这一点上看,海尔的
经营理念已经开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一切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定位于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产品体验和综合服务;消费者是“顽固”的又是“明智”的,当他切身体会到产品给自身带来的利益时,便会逐渐接受一个陌生的品牌。
5、从《首席执行官》看政府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按国别看,电影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政府,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
而中国政府又可以按其对海尔发展经营的影响或态度,可分为海尔初创时期的政府和海尔已成气候后的政府。
(在海尔还是无名小卒之时和海尔成为行业龙头之后,政府的态度是不同的,人有时侯会比较势利,政府也一样···)
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是社会活动,而任何社会又都是处于政府的管理之中,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遵守政府制定的“游戏规则”。
对于中国和美国两个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均差别迥异的国度,海尔在经营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国情采取了灵活的措施。
在中国,海尔在财务陷入困难的时期靠私人“关系”
得到政府的一定的扶持。
而在美国南卡州,执政党为了促进当地居民就业率,提供了优惠的政策,海尔又聪明的利用了这些政策。
正如英文谚语说的“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顺势而为,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一个国家的产业政策,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特别是在中国,国家意志可以让某些行业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虽然很难说这样的发展利弊如何,但国家政策以及随之而来的法律、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之大,是有目共睹的。
即使是比尔盖茨这样的跨国公司巨头尚且关注新闻联播,其他的企业领导人有什么理由不关注国家的经营政策呢?紧跟国家政策、及时采取应对甚至是迎合措施,即使短期经济效益不那么明显,但是得到的长期效益、社会效益是更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