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站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20.00 KB
- 文档页数:8
佳鹤线中间站改建设计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速度加快,高速铁路的修建数量也有了一定数量的增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其中,对于普速铁路的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尤其是货物运输方面,有着铁路大动脉的重要作用。
随着铁路行车量的不断增长,调车工作量的增加、岔线的衔接和行车运行图的改变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等,这些情况都将会引起中间站的改建。
关键词:高速铁路;佳鹤线中间站;改建设计工程概况位于佳鹤线的半截河站,站中心里程为K8+896.000m于1987年铺设,设计为一条正线,一条到发线,无货场,无牵出线,有基本站台。
但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任务日益增加,原设计已满足不了运输的需要,根据路局的规划,需进行改建,改建后要求增加一条到发线,一条货物线,一条牵出线,加设中间站台,货物站台、仓库。
要求:1、到发线有效长:近期850米,远期1050米,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2、货物线有效长:不短于70米;3、牵出线有效长:不短于200米;4、货物站台,中间站台:宽度、高度符合有关规定;5、原车站无平过道,加设平过道1处。
一、设计依据1、位置本设计位于佳鹤线半截河站,站中心里程为K8+896.000。
2、既有设备见下图,有一条正线,一条到发线,无货场,无牵出线,有基本站台。
1—1/122—1/12图1半截河站改建前平面图示意图3、改建要求改建后要求增加一条到发线,一条货物线,一条牵出线,加设中间站台,货物站台、仓库。
(1)到发线有效长:近期850米,远期1050米,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2)货物线有效长:不短于70米;(3)牵出线有效长:不短于200米;(4)货物站台,中间站台:宽度、高度符合有关规定(见教材《铁路选线设计》P147页);(5)原车站无平过道,加设平过道1处。
4、主要技术(1)该线为Ⅱ级线路。
(2)内燃牵引,东风型机车。
(3)轨道为次重型,正线采用P60kg/m钢轨,站线采用P50kg/m钢轨。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说明1. 基本要求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应根据当地情况和铁路交通需求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运行效率和旅客满意度。
2. 站场布局(1)站场规模站场规模应根据当地的人口、物流需求以及火车经过站点的频率等因素加以考虑。
一个较小的站点可能只需要一条月台和一条侧线,而较大的站点可能需要多条月台和多条侧线。
(2)站台设施站台通常为长方形,其长度应当足够满足旅客乘降车的需求。
站台的高度应根据停靠的火车的高度确定。
另外,站台还应设置旅客候车室、候车座椅、垃圾箱、洗手间等设施。
(3)道岔设计道岔是站场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们将列车引入站场并将列车从站场送出。
道岔应安装在站场的尽头,以便列车在进站和出站时能够方便地切换。
此外,道岔应设置在站台和侧线之间,以允许列车停靠在侧线上。
(4)侧线设计侧线是单线铁路站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们用于让列车停靠,以便让其他列车通过站场。
侧线数量应根据列车交通流量和工作负荷而定。
(5)列车驶入和驶出站场的程序列车进入站场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减速、切换到侧线、停车等步骤。
出站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程序,包括加速、切换到主线、离开站场等步骤。
3. 安全措施(1)信号设备站场中必须安装信号设备,以指示列车行进的路线和速度。
信号设备应尽可能地保证安全,并且要注意维护和更新。
(2)道岔控制器道岔控制器用于控制道岔的切换,它必须安装在站场中心。
(3)信号平台信号平台用于监控站场内列车的行驶情况。
它应一直保持通畅,以便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响应。
4. 环境影响评估设计站场时,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了解新站点可能对附近环境和居民带来的影响。
评估应包括噪声、震动、气味和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5. 总结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当地需求并保证安全、高效的铁路交通。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划和实施。
单线铁路中间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单线铁路中间站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掌握其在铁路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描述单线铁路中间站的设施布局、运行原理以及信号系统的基本知识。
3. 学生能够解释单线铁路中间站在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压力方面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单线铁路中间站的运行状况,并提出优化建议。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合理的单线铁路中间站布局方案,并进行展示和阐述。
3. 学生能够运用信号系统知识,解决单线铁路中间站的安全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交通运输事业的热爱,激发他们为我国铁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精神。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铁路交通运输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铁路基础知识,但对单线铁路中间站的了解较为有限。
此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适合开展实践性教学。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程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单线铁路中间站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铁路中间站定义及分类- 单线铁路中间站在铁路交通运输中的作用2. 单线铁路中间站的设施布局与运行原理- 中间站设施布局及设计原则- 运行原理及调度方法- 信号系统基本知识及应用3. 单线铁路中间站在运输效率与安全方面的意义- 中间站在提高运输效率的作用- 中间站在缓解交通压力的效果- 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4. 实践活动:单线铁路中间站设计与优化- 小组合作设计中间站布局方案- 方案展示与阐述- 优化建议与实施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单线铁路中间站基本概念与功能第二课时:单线铁路中间站设施布局与运行原理第三课时:单线铁路中间站在运输效率与安全方面的意义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单线铁路中间站设计与优化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铁路运输概述第三章:铁路中间站设计与运行第五章:铁路运输效率与安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向学生讲解单线铁路中间站的基本概念、设施布局和运行原理等理论知识。
中间站设计总结本次设计的目标是为了满足运营人员及相关方对于列车车次时刻查询的需求,在系统上支持二维、三维地图形式显示。
中间站是铁路线网的一部分,其功能类似火车站或货物转运站,是用来组织和联系工业企业、矿区与市郊农村居民点等大量客流集散点的交通枢纽。
该类型站的特点就是一般不办理旅客乘降,仅仅提供技术作业条件。
它由各种基础设施如到发场、牵出线、信号机等组成,具有停靠或始发列车的功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速列车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因此传统的铁路调度室无法适应新时期铁路建设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导致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也使得乘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加。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运输体系之一,日常的正常管理也会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鉴于这些情况的出现,对于铁路调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铁路中间站设计也被提到日程表上来。
中间站是铁路线网的一部分,其功能类似火车站或货物转运站,是用来组织和联系工业企业、矿区与市郊农村居民点等大量客流集散点的交通枢纽。
该类型站的特点就是一般不办理旅客乘降,仅仅提供技术作业条件。
它由各种基础设施如到发场、牵出线、信号机等组成,具有停靠或始发列车的功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速列车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因此传统的铁路调度室无法适应新时期铁路建设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导致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也使得乘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加。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运输体系之一,日常的正常管理也会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鉴于这些情况的出现,对于铁路调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铁路中间站设计也被提到日程表上来。
在接下来的中间站系统开发工作中,首先要完成系统的基本模块的设计,然后再根据实际的运营要求修改系统的框架结构;紧接着对系统的主界面以及界面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设计,包括操作流程的确定、数据库设计、报表格式设计等等;最后将整个系统投入实际的测试阶段,检验系统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在后续的工作中还要做好系统安装以及维护等工作,保证系统正常稳定的运行。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中间站(站场)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2013年12月1日目录一.前言 (2)二、课程设计任务书 (3)三、设计要求 (4)四、李家村站设计平面示意图 (5)五、股道间距的确定 (5)六、道岔辙叉号数的确定 (5)七、道岔配列长度的确定 (6)八、计算各道岔中心、连接曲线角顶、警冲标、信号机坐标 (6)九、李家村设计平面示意图(见附图) (7)十、确定车站两端进站信号机的位置及出站信号机和警冲标的位置8十一、确定各控制点的坐标里程(岔心、信号机、警冲标等) (8)十二、各股道有效长计算 (9)十三、计算站坪和正线铺轨长度 (9)十四、设计图(附图) (10)十五、总结 (11)一.前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社会对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要求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
车站是铁路线路上设有配线的分界点,是铁路运输生产的基本生产单位,是办理客、货运熟的基地。
由此可见,铁路车站对保证铁路运输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合理设计车站,有效运用车站的各种技术设备,对完成铁路运输任务。
加速货物送达、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益,以及提高铁路通过能力和减少铁路建设造价、节省工程费用等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客运站设在大中城市,办理各种货物的承运、保管、装卸、交付以及货物列车的到发和有关调节作业。
其目的是为该车站吸引范围内的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所需的货物运输业务。
本设计说明书结合本学期所学的《铁路线路与站场》相关知识,及查阅相关资料、专业老师的指导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
在此致以他们衷心的感谢!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资料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及读者给予批评及指正。
编者2013年12月1日二、课程设计任务书中间站台尺寸:长×宽×高=450m×2m×0.3m;钢轨类型均为50kg/m,列车正线直向通过速度按100km/h到发线采用双进路,车站设平过道二处(宽3米);出站信号机采用基本380毫米的高柱色灯信号机,无轨道电路。
中间站设计总结中间站是一座城市中重要的交通枢纽,承载着大量的交通流量和人流量。
为了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人类的出行体验,中间站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间站设计的一些要点进行总结,以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首先,中间站的设计应该注重人性化。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乘客的出行需求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舒适、便利的出行环境。
例如,设置合理的出入口和通道,方便乘客进出站和换乘;提供舒适的候车区和座椅,让乘客能够舒适地等候;安装便利的设施,如自动售票机、自动取票机等,方便乘客购票和获取出行信息。
其次,中间站的设计应注重交通流线的优化。
合理的交通流线设计能够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换乘体验。
在中间站内部,要合理划分不同区域和功能区,避免拥堵和混乱。
同时,要设置明确的指示标志和导引设施,方便乘客找到所需要的站点、出口和换乘通道。
在中间站的外部,也要合理规划站点的位置和道路的布局,确保交通的流畅和人车的分流。
此外,中间站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可以采用太阳能光伏板和风能发电设备,为中间站的用电提供可再生能源;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要尽量选择环保的材料,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同时,要注重中间站的绿化和景观设计,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并为城市增添美丽的风景。
另外,中间站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中间站的交通流量也会不断增加。
因此,中间站的设计要具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的变化和需求。
例如,可以预留足够的空间和基础设施,方便将来对中间站的扩建和升级。
此外,要紧密关注科技的发展,尽量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中间站的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
最后,中间站的设计也要兼顾安全因素。
中间站是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设计中间站时,要充分考虑乘客的安全和便利。
例如,要设置合理的紧急通道和应急设备,方便乘客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和救援;加强对安全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中间站课程作业
一、线路设计资料
1.设计线为Ⅱ级单线铁路,路段设计速度为100km/h。
设计车站为中间
站,信联闭设备为半自动闭塞,有轨道电路。
2.本车站允许接发超限货物列车,车站侧向过岔速度允许值为
V=45km/h,直向过岔速度取设计速度。
3.到发线有效长650m。
二、中间站布置
1.车站的布置图形
中间站一般采用横列式,如附图1所示。
附图1
2.到发线数量:本设计采用三股到发线。
3.股道编号如附图1所示
4.股道线距:
查规范得:1道和Ⅱ道之间的线距取5m,Ⅱ道和3道可通行超限货列车,中间有旅客站台,取线距7.5m,3道和4道的线距取5m,1道和货场线之间的线距取15m。
5.道岔编号如附图1所示
6.道岔号数:
位道岔是侧向接发货物列车并位于到发线上的单开道岔,采用9号道岔。
道岔使用情况表:
三、中间站平面设计
1.货场平面布置如附图2所示:
附图2 中间站货场线路平面设计
2.出站信号机与警冲标位置的确定。
a)下行方向
1道:出站信号机设于1道左侧,第12位道岔前,连接曲线半径200m,有轨道电路。
布置如附图3所示:
II道:出站信号机设于1、II道之间,线间距5m,II道通行超限货物列车,连接曲线半径400m,查表得Lx=80.4m,Lj=49.7m。
布置如附图4所示:
附图4 II道下行出站信号机与警冲标位置
3道:出站信号机设于II、3道之间,线间距7.5m,两线均通行超限货物列车,连接曲线半径400m,查表得:Lx=63.3m,Lj=48.1m。
布置如附图5所示:
附图5 3道下行出站信号机与警冲标位置
4道:出站信号机设于3、4道之间,线间距5m,3道通行超限货
物列车,连接曲线半径400m,查表得:Lx=80.4m,Lj=49.7m。
布置如附图6所示:
b)上行方向
1道:出站信号机设于1、II道之间,线间距5m,II道通行超限货物列车,连接曲线半径400m,查表得Lx=80.4m,Lj=49.7m。
布置如附图7所示:
附图7 1道上行出站信号机与警冲标位置
II道:出站信号机设于II道、3道之间,线间距7.5m,两线均通行超限货物列车,连接曲线半径400m,查表得:Lx=63.3m,Lj=48.1m。
布置如附图8所示。
附图8 II道上行出站信号机与警冲标位置
3道:出站信号机设于3、4道之间,线间距5m,3道通行超限货物列车,连接曲线半径400m,查表得:Lx=80.4m,Lj=49.7m。
布置如附图9所示
4道:出站信号机设于4道左侧,警冲标内方。
布置如附图10所示
附图10 4道上行出站信号机与警冲标位置
3.坐标计算:
以车站中心为分界,分别从正线最外道岔中心(坐标原点)开始计算。
4.股道有效长计算
5.车站两端最外进路道岔中心里程及进站信号机里程
车站中心里程DK12+000,先按下行方向推算第二位道岔中心里程:
DK12+ 000.0 (车站中心里程)
130.0 (基本站台右边长度)
22.53 (基本站台端到岔心间距离)
+ 387.47 (16#岔心坐标)
DK12+540.00 (2#岔心里程)
第2位道岔中心里程DK12+540。
该端进站信号机,由于调查作业的需要,移到最外道岔中心外200m处,里程DK12+740,距第2位道岔尖轨尖端200-(16.85-2.65)=185.8m。
16.85系12号道岔中心至始端轨缝的长度,2.65m为轨缝至尖轨尖端的距离。
另一端的第1位道岔中心里程是根据第2位道岔中心里程推算。
DK12+540.00 (2#岔心里程)
- 215.57
DK12+324.43 (4道下行出站信号机里程)
- 650.00
DK11+674.43 (4道上行出站信号机里程)
- 215.57
DK11+458.86 (1#岔心里程)
该端的进站信号机,外移设于DK11+250处,距第1位道岔尖轨尖端458.86-250-(16.85-2.65)=194.66m。
6.铺轨、铺岔等工程数量计算
铺轨长度是股道全长减去道岔所占长度。
股道全长是指股道两端道岔基本轨接缝间的长度。
列表计算结果如下:
(1)股道长度计算
(2)道岔数量表
车站设计结果均展绘于附图11中:
附图11中间站设计平面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