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 格式:doc
- 大小:515.50 KB
- 文档页数:16
实验报告2016 至2017 学年第 1 学期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院(系): 地理与城乡规划学院专业:地理科学班级:地理141学号:20140203050126学生姓名:王兴永2016年12 月12日兰州城市学院实验报告院系:地理与城乡规划学院一、实验目的和要求ArcGIS软件的认识及简单的运用;二、实验内容对甘肃地图栅格数据进行转换,并对图层进行要素创建;三、实验数据及环境甘肃省行政区纸质扫描图、ArcMap软件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新建数据打开ArcCatalog,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mdb”,在该数据库下新建“要素类”,包括点要素县和市、线要素道路以及多边形要素行政区。
2、添加甘肃省行政区纸质扫描图,打开“编辑器”,点击“创建要素”对话框,对行政区进行要素创建,点击编辑器工具条中的“裁剪面工具”按钮,围绕甘肃省省界线进行裁剪,双击完成裁剪操作,如图1.3、打开行政区的属性对话框,在“显示”选项卡中将透明度调整为50%,按上一步的操作,将甘肃省的市级甚至县级行政区裁剪出来,双击完成操作。
4、打开图层县的属性表,新建字段“县”;对图层县进行创建要素,参照纸质扫描图层,每编辑一个点就在属性表的新字段中做出标记,直至编辑完所有的县。
5、仿照上一步,对市进行相同的编辑操作。
6、对图层县、图层市的样式以及系统符号进行适当的调整;打开图层行政区的属性对话框,在“符号系统”中选择“唯一值”,选择任意字段,调整色带,添加所有值,应用关闭。
五、实验成果及分析实验分析:通过这次实验的学习,我可以灵活应用一些简单的画线、画图等工具,此外还知道一些窗口中基本的面板的位置和如何打开这些面板。
如何搜素这些面板,在这过程中我不但找到了我熟悉的面板而且更加熟悉了菜单栏中其他命令的位置,这对于以后其他命令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本次应用ARCMAP软件将地图数据矢量化的过程中学习到如何添加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将数据甘肃地图中省际矢量化、县际矢量化、国道矢量化、铁路矢量化、市、县进行矢量化。
DOI:10.16661/ki.1672-3791.2110-5042-0793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城乡规划专业地理学系列课程教改研究黄颖敏钟志平陈金泉∗(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城乡规划专业亟需吸收地理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这既是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是新发展阶段的需要。
该文分析了城乡规划专业应对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中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地理系列课程建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创新和教学评价细化等方面提出教改思路,以期更好地服务新时代人才培养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地理学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10(b)-0139-04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Geography Series Curriculumfor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pecialty in the Era of NationalLand and Space PlanningHUANG Yingmin ZHONG Zhiping CHEN Jinquan∗(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Jiangxi Province,341000China)Abstract:In the era of national land and space planning,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pecialty urgently needs to absorb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methods of geography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this is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but also the need of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talent cultivation question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pecialty toward to national land and spatial plan.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the major strategic needs of the country, the educational reform idea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explor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objectives,the establishment of geography series courses,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refinement of teaching evaluation.Key Words:National land and space plan;Urban and rural planning;Geography;Curriculum system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41901197);江西理工大学教改课题(项目编号:XJG-2019-18);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项目编号:21QN023);江西理工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5200100524)。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特色具有理科特色的工学硕士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1)具有工程技术设计素质与技能,胜任城市规划设计工作;(2)具有地理科学理论基础和区域科学、城市科学学术素养,能从事城市发展研究;(3)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培养能应用人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广泛知识基础的复合型城市规划设计人才。
二、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宽的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富于创新能力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高级人才。
要求研究生做到:(1)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法纪,品行端正,求实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2)牢固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坚实理论基础知识和有关科学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初步掌握第二外语;(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研究方向(1)城乡规划理论与哲学(2)区域发展与规划(3)城乡规划与设计(4)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5)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6)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7)城乡规划管理四、招生对象1.城市规划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2.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或相近专业工作四年以上,有实践经验的同等学力人员;五、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3年。
最长年限为4年。
六、课程设置本专业学分构成为:学位课(A+B+C)=21学分;选修课(D1+D2)≧(8+3)学分;总分≧32学分。
备注:1.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相关通知,A类中“自然辩证法等选修课程”是指“《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3门,我校要求硕士生须在其中任选1门。
2.非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须补修本科专业核心课和指定选修课(具体课程可咨询本科教务员),合计4学分。
土地资源管理相关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个涉及到土地的规划、利用、保护和管理的综合性领域,涉及到土地资源的空间分配、土地权属、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政策等多个方面。
相关的专业通常包括:
1.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一些大学或学院可能提供土地资源管理专
业,该专业涵盖土地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土
地估价、土地政策、土地法律等。
2.土地规划专业:这个专业侧重于土地的空间布局、城市规划、
区域规划等方面,培养学生具备规划和设计土地利用的能力。
3.土地信息系统(GIS)专业:土地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一个应用领域,通过空间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展示,
支持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和决策。
4.土地科学专业:这个专业通常包括土壤科学、土地管理、土地
保护等方面的学科,旨在培养对土地资源有深入了解的专业人
才。
5.不动产管理专业:与土地相关的不动产管理专业,侧重于土地、
房地产的评估、开发、投资和管理。
6.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不仅包括GIS,还涉及到遥
感技术、地球信息系统等,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和技术支持。
7.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也与土地资源管理
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土地的环境影响评价、土壤保护等方面。
这些专业通常在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院设置。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相应的专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0813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特色具有理科特色的工学硕士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1)具有工程技术设计素质与技能,胜任城市规划设计工作;(2)具有地理科学理论基础和区域科学、城市科学学术素养,能从事城市发展研究;(3)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培养能应用人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广泛知识基础的复合型城市规划设计人才。
二、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宽的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富于创新能力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高级人才。
要求研究生做到:(1)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法纪,品行端正,求实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2)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坚实理论基础知识和有关科学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初步掌握第二外语;(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教学要求(1)掌握当代城市规划与设计及城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安排《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城市设计研究》、《典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城市与区域系统分析》四门课程。
学位论文阶段对研究生在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城市研论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入培养。
(2)掌握《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规,了解《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安排课程《城市规划管理与政策法规》、《人居环境科学》、《资源法》和通过课程设计、规划实践掌握和了解有关法律法规。
(3)了解现代建设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安排课程《现代建筑理论与实践》、《人居环境科学学》和课堂设计实现培养要求。
(4)掌握区域规划与城市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了解城市生态、城市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
安排课程《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典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等课程和区域规划实践体现这一要求。
第一部分:1、吴传钧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陆大道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3、李文彦:工业经济、区域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4、胡序威:城市规划、区域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5、毛汉英:环境经济、区域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6、郭焕成:农村经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7、郭来喜:旅游规划、区域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张文尝:交通经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9、樊杰:工业经济、农村经济、区域经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金凤君:交通经济、区域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1、杨朝光:区域政策、区域战略、区域规划国家发改委国土所12、肖金成:区域政策、区域战略;国家发改委国土所13、王青云:区域政策、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国土所14、崔功豪:区域规划、城镇规划南京大学15、顾朝林:城市地理、区域规划南京大学16、宁越敏:华东师大17、严重敏:华东师大18、李小建:河南财经大学19、吴必虎:旅游地理北京大学20、保继刚:旅游地区中山大学21、阎小培:区域经济、区域规划中山大学22、魏清泉:区域规划中山大学23、陈烈:区域规划中山大学24、李泊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5、李善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6、陈栋生: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7、魏后凯: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8、孙久文:区域经济理论城乡区域规划中国人民大学29、陈宗兴:30、曾刚:华东师大31、刘盛佳:华中师大32、曾菊新:城乡发展与规划华中师大33、胡兆量:北京大学34、杨吾杨:北京大学35、郭振淮:中国人民大学36、刘君德:华东师大37、陈才:东北师大38、周一星:城市地理、城镇体系规划北京大学39、王辑慈:区域创新北京大学40、杨开忠:区域经济北京大学41、郝寿义:区域经济南开大学42、陈秀山:中国人民大学43、张可云:中国人民大学44、叶裕民:中国人民大学45、安虎森:南开大学46、李国平:北京大学47、吴殿廷:47、沈玉芳:华东师大49、覃成林:河南大学50、栾维新:大连海事大学51、姚士谋:城市地理、区域经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52、艾南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53、方创琳: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第二部分:汤茂林、张小林、张京祥、陆林、曹有挥、韩增林、高新才、聂华林、李国璋、郭志仪、周述实、侯永志、刘勇、刘峰、陈耀、高国立、张庆杰、石培华、史育龙、许庆明、赵曦、曹阳、白永秀、赵弘、连玉明第三部分:许学强:中山大学王一鸣:发改委宏观院魏心镇:王峥:中科院政策所陆玉麒:南京大学绕会林:东北财大人文地理排名A+ 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A 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B+(16个)辽宁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B(15个)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C(10)浙江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延边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南昌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北师大南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西北师大南京师大兰大华南师大070502人文地理学2101.城市发展与规划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6自然地理学④816人文地理学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科目:经济地理学02.区域与城镇规划03.旅游规划与管理04.区域发展与土地规划05.城镇形态与环境经济06.区域经济分析与规划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宁夏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浙江大学。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11262002.课程中文名称: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3.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4.开课学院(课部)、系(中心、室):信息工程学院空间信息工程系5.总学时数:40讲课学时数:40,实验学时数:06.学分数:2.57.授课语种:中文,考试语种:中文8.教材: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介绍了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与城市化、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体制、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生态与环境、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城乡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城市开发规划、城市规划管理。
使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础知识,并对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这种突变使城市规划部门的工作负荷急剧增加,引起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规划和管理的强烈需求。
数字城市建设也深刻地影响着城市规划方法。
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已成为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
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利用其管理空间数据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巨大优势,在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中起到辅助决策的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面向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以及其他相近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从整体的角度介绍城市的形成,城市规划的发展。
其目的是使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初步的认识,重点以城市住宅区为对象,全面深入地剖析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方法、原则、要求和有关的技术规定,培养学生探索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能力。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指导老师:刘作姓名:王百顺学号:1404825014班级:城规一班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区域规划的基本理念及其主要内容摘要:区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及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并作出合理的空间配置,使一定地区内社会经济各部门和个分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配合,城镇居民点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合理,各项工程建设能够有序进行,从战略意义上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和协调布局,以及城市建设顺利进行。
简言之,区域规划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2:研究背景及既往内容: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矛盾、新问题的迫切要求,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近年来,中央政府对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工作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等。
2014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
2014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要谋划区域发展的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动区域发展。
城乡规划专业主要学什么_城乡规划专业解读城乡规划专业主要学什么主要学习建筑学基础课程,包括相关美术课程、平面与立体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建筑设计概论、建筑构造、建筑史、中外城市发展史等课程。
此外,还有城市规划原理、环境景观设计原理、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城市规划的社会调研方法,乃至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等课程。
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方向1.各级规划管理部门。
如在发改委、建设局、规划局、国土局、园林局等从事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及城乡规划管理等工作。
2.各级规划设计院。
如在城市规划院、建筑设计院、风景园林设计院等单位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乡村规划设计、区域项目规划设计及研究等工作。
3.在建筑规划设计公司、房地产企业、规划开发咨询机构,从事项目规划设计、房地产筹划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咨询和研究工作。
当然,还有很多毕业生选择继续报考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这里要提醒的是,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将其资质划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分别规定了各等级单位承担城市规划编制任务的范围,不得越级编制规划,以保障城市规划编制的质量。
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规模有大有小,水平有高有低。
不同规模和级别的研究所、设计院,能学到的东西相差很多,薪金、待遇也是有差别的。
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方向对口方向一:规划编制部门规划设计院是很多师兄师姐选择工作的主要方向。
不管名字是规划设计院,还是规划设计研究院,这类单位都是属于编制部门。
主要职责是编制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可以操作的城市规划成果,因此主要角色是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
规划设计院不仅要实施国家和政府的政策,而且成果将通过程序转化为政府的政策或作为政府管理的依据。
作为规划设计院的城市规划师不是规划的决策者,而是为规划局提供咨询和参谋。
因此专业的技术要求是必须的,还要强调专业技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使最终决策具有科学性。
省一级或者更高的规划院会比较看重毕业学校和学历,门槛比较高。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管理方向) 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宽泛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本专业理论方法学习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的多面手专业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通才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宽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的科研素质和良好的专业修养,成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和本专业人才需求的通用型人才。 2、专识教育。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方法和思维方式,能够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方法熟练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3、专才教育。在以上基础上,培养具备较强专业应用能力的多面手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四年制本科。 2、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树立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遵纪守法;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艰苦求实、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军事训练,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的合格标准。 3、业务方面的要求: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较强的外语语言综合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掌握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与资源环境、城乡规划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应用领域;掌握遥感、GIS、计算机和绘图等相关工具方法;掌握文献检索、查询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进行学习的方法;掌握课题方案设计、资料调查收集、归纳分析、撰写论文和报告的研究规范;具备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检索和阅读专业外文书刊的能力;具备应用本专业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和进行初步的学术研究与交流的能力。
三、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特色与毕业生就业方向 本专业属应用基础学科,具有文、理、工科交叉的特点,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本专业毕业生一般具有知识面宽、思维系统性强,宏观和中观分析能力强的特点。 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到资源、环境、发改、规划、建设等国家各级管理部门,房地产管理、规划设计、经济社会调查、法律咨询等服务机构,以及高校、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工作。
五、毕业总学分与课内总学时 四年制本科规定总学分为155。 其中,学校公共必修课46学分,学校公共选修课20分学;学院和系公共必修课42学分;系专业必修课26学分;专业选修课21学分。如下表所示。
课程类别 学分数 所占比例 备注 A 公共必修课 46 30% B 公共选修课 20 13% C 学院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18 12% D 本系必修课 24 15% E 专业必修课 26 16% F 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21 13% 毕业总学分(实践教学学分) 155学分(12) 课内总学时 2754学时
六、专业核心课程 人文地理学导论、旅游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
七、专业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类: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地理、社会地理学 精品课程类:旅游地理学、城市地理学 规划应用类: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旅游规划.
八、课程体系(含未开设课程) 属性 课程类别
地学基础 人文地理学导论、自然地理学、地质与地貌学、测量与地图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计量地理学、地理学思想史等
系统分支 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历史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发展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等
相关领域 城市规划、建筑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财政学、法学、中国近现代史、中外文化、环境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文化人类学、区域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土地与资源环境等等
区域综合 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粤港澳专题、珠三角改革发展专题等等
应用方向 城市发展战略、项目策划与可行性研究、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社区规划、村镇规划; 旅游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其他专项规划; 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土地评价与管理、城市经营与管理
方法技术 统计分析技术与方法、人文地理学调查研究方法、城市规划系统工程、计算机辅助制图、区域分析方法、野外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特色强化 城市形态与结构、城市与区域规划案例解析、城市规划建设政策分析;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设计、景观园林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植物配置等等 九、专业必修课程 年级 学期
科目
地学基础 系统分支 相关领域 区域综合 应用方向 方法技术 特色强化
一 1 人文地理导论 2 自然地理学 测量与地图学 3 军训
二 4 经济地理学 交通地理学 线性代数
5 地质与地貌学 遥感与GIS 工业地理学 概率统计 6 地质地貌实习 课程实习
三 7 数量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城市规划原理1
8 人口地理学 城市规划原理2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9 野外调查 课程实习
四 10 地理学思想史 就业指导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 ) 11 形势与政策 毕业论文 12 毕业论文 十、专业选修课程(含未开设课程) 年级 学期
科目
地学基础 系统分支 相关领域 区域综合 应用方向 方法技术 特色强化
一 1 建筑制图 城市规划专业相关课程 (以下同) 2 世界地理 3 军训
二 4 中国地理
5 管理学原理 统计分析技术与方法 6 课程实习
三 7 城市经济学 中外城市建设史 城市发展战略 8 历史文化地理学 城市社会学 城市环境与生态学 项目策划与可行性研究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9 课程实习
四 10 社会地理学 政治地理学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 11 商业地理学 12 十一、分年级教学计划 年级 学期
总学时 总
学分
科目
地学基础 系统分支 相关领域 区域综合 应用方向 方法技术 特色强化
一 1 426 24 人文地理学导论 建筑制图 城市规划与建筑概论 2 468 26 自然地理学 测量与地图 世界地理 城市规划与建筑初步
3 军训
二 4 450 25 经济地理学 交通地理学 中国地理 线性代数 园林植物配置 5 450 25 地质学基础与地貌学原理 遥感与GIS 工业地理学 管理学原理 概率统计 统计分析技术与方法 城市道路与交通(1)
6 地质地貌实习 课程实习
三 7 432 24 数量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城市经济学 中外城市建设史 城市规划原理1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道路与交通(2) 景观设计
8 468 26 人口地理学 历史文化地理学 城市社会学 城市环境与生态学 城市规划原理2 项目策划与可行性研究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旅游规划 城市设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设计)
9 野外实习 课程实习
四 10 506 28 地理学思想史 社会地理学 政治地理学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就业指导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 城市规划系统工程 城市与区域规划案例 城市规划建设政策分析 修建性详细规划(课程设计)
11 270 15 商业地理学 形势与政策 毕业论文 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 12 毕业论文 十二、分类别教学计划 A:学校必修课;C:学院通识必修课; D:系公共必修课; E:本专业必修课; F:本专业选修课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总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期/周学时 课程负责人
A 学校必修课程
大学英语(1-4级) College English 9 162 1,2,4/3 夏纪梅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4 136 1,2,4,5/2 何江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 Character Cultivation and Fundamental of Law 3 54 1/3 古南永
中国近代史纲要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2 36 2/2 王丽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6 72 4/4 李安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The Principles of Marxist 3 54 5/3 夏银平
大学计算机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2 36 2 阮文江
高等数学一 Advanced Mathematics 10 180 1,2/5 艾军
大学语文 College Chinese 2 36 1/2 黄敬愚 军事教育 Military Education 2 4周 3/
形势与政策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2 36 11/ 王天琪
就业指导 Employment Guidance 1 20 10/ 王尔新
小计 894学时,46学分
C学 院 通 识 课 程
自然地理学 Physical Geography 3 54 2/3 董玉祥/陶贞
测量与地图学 Surveying and mapping 3 54 2/3 黄德全/易红/熊首萍
地质与地貌学 Geology & Geomorphology 3 54 5/3 高全洲/刘希林/地质系
老师 地质与地貌学(实习)
Geology & Geomorphology 1 1周 6/1周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Remote Sensing and GIS 3 54 5/3 张新长/易红/刘小平/卓莉/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