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存储设备的三种类型

存储设备的三种类型

存储设备的三种类型
存储设备的三种类型

1常见存储类型

对于企业存储设备而言,根据其实现方式主要划分为DAS、和三种,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提供了不同解决方案。(区别见图2)

图1三种存储技术比较

1.1DAS

DAS(DirectAttachorage):是直接连接于主机的一种储存方式,每一台主机服务器有独立的储存设备,每台主机服务器的储存设备无法互通,需要跨主机存取资料时,必须经过相对复杂的设定,若主机服务器分属不同的操作系统,要存取彼此的资料,更是复杂,有些系统甚至不能存取。通常用在单一网络环境下且数据交换量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环境下,可以说是一种应用较为早的技术实现。

1.2SAN

SAN(StorageAreaNetwork):是一种用高速()网络联接专业主机服务器的一种储存方式,此系统会位于主机群的后端,它使用高速I/O联结方式,如SCSI,ESC及Fibre-Channels。一般而言,SAN应用在对网络速度要求高、对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对数据共享的性能要求高的应用环境中,特点是代价高,性能好。例如电信、银行的大数据量关键应用。

1.3NAS

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是一套网络储存设备,通常是直接连在网络上并提供资料存取服务,一套NAS储存设备就如同一个提供数据文件服务的系统,特点是性价比高。例如教育、政府、企业等数据存储应用。

2三种技术比较

以下,通过表格的方式对于三种存储技术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

表格1三种技术的比较

录像存储

录像存储是指将监控图像录制下来,并以文件形式存储在存储设备中,并可在以后随时被读出回放。

存储的实现有多种模式,包括DAS(直连存储)、SAN(存储区域网)和NAS(网络存储)等。DAS就是普通计算机系统最常用的存储方式,即将存储介质()直接挂接在的

直接访问上,优点是访问效率高,缺点是占用系统资源、挂接数量有限,一般适用于低端PC系统。SAN是将存储和传统的计算机系统分开,系统对存储的访问通过专用的存储网络来访问,对存储的管理可交付与存储网络来管理,优点是高效的存储管理、存储升级容易,而缺点则是系统较大,成本过高,适用于高端设备。NAS则充分利用系统原有的,对存储的访问是通过通用网络,访问通过高层接口实现,同时设备可专注与存储的管理,优点是系统简单、兼容现有系统、扩容方便,缺点则是效率相对比较低。

典型的传统数字设备一般都采用DAS方式,即自身包含若干硬盘,录像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直接存储在本地硬盘中,回放也从本地硬盘中读出。网络功能只是个附加的功能,主要面向远程终端实时监控本地图像和回放本地录像。在系统比较大时,这种方式必然是分布式存储的,给系统管理带来了麻烦。的发展将使网络成为中心,而规模的增大使得分布式存储的缺点更加显着。采用NAS作为录像的存储设备,解决了传统数字硬盘所限制的这些问题,作为下一代数字录像系统,其优势表现在:

a优良的设备环境:由于硬盘的不稳定性,需要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来延长硬盘的寿命和减少存储的不可用时间。NAS作为专业的存储设备,针对多硬盘环境作了优化设计,让硬盘工作的更稳定、更可靠。

b专业的存储管理:有效的存储管理在数据量上升时更加显得重要,数据的安全性与冗余性将更受关注。NAS通过专业软件对大容量存储进行管理,增加安全机制及冗余管理,使得存放的数据更便捷、更放心。

c轻松的容量扩张:对容量的需求日益增加的今日,更加看重存储容量的可扩张性。NAS 的容量扩张基本上是Plug&Play的模式,方便用户升级。另外,NAS还可实现系统升级与存储升级的分离,更适合一个逐渐发展的系统。

本系统采用NAS作为录像的存储设备,但从网络可靠性方面考虑,采用二级存储机制,即录像时直接录制在DVR中,在其中保存一定时间,定期再将DVR中的录像转存至NAS 中。采用二级存储机制,虽然比直接网络存储复杂,但可以将网络的不可靠因素对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以确保录像数据的完整性。

3常见存储技术

3.1RAID技术

RAID(RedundantsofIndependentDisks)中文为廉价冗余磁盘阵列。在1987年由美国柏克莱大学提出RAID理论,作为高性能的存储系统,巳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一种工业标准。RAID的级别从RAID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巳经发展了多个级别,

有明确标准级别分别是JBOD、0、1、2、3、4、5等,其他还有6、7、10、30、50等。RAID为使用者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执行效率,并提供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只有5种,JBOD、RAID0、RAID1、RAID0+1和RAID5。

(廉价冗磁盘阵列(RedundantArrayofInexpensiveDisks,简称RAID)

a功能:对磁盘高速存取(提速):RAID将普通硬盘组成一个磁盘阵列,在主机写入数据,RAID把主机要写入的数据分解为多个数据块,然后并行写入磁盘阵列;主机读取数据时,RAID控制器并行读取分散在磁盘阵列中各个硬盘上的数据,把它们重新组合后提供给主机。由于采用并行读写操作,从而提高了存储系统的存取系统的存取速度。

b分类:RAID可分为级别0到级别6,通常称为:RAID0,RAID1,RAID2,RAID3,RAID4,RAID5,RAID6。)

JBOD的含意是控制器将机器上每颗硬盘都当作单独的硬盘处理,因此每颗硬盘都被当作单颗独立的逻辑碟使用。此外,JBOD并不提供资料备余的功能。

(RAID0:RAID0并不是真正的RAID结构,没有数据冗余,RAID0连续地分割数据并并行地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RAID0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并没有提供数据可靠性,如果一个磁盘失效,将影响整个数据。因此RAID0不可应用于需要数据高可用性的关键应用。

RAID0是具有提速和扩容的目的

在RAID0模式中,数据被分割为一定数量的数据块(Chunk)交叉写在多个硬盘上,一般的来说在RAID0系统中数据被分割的数量同RAID阵列所使用的硬盘的数量是有关的,比如RAID0中采用了3块硬盘,那么数据将会被分为三份依次的写入三个硬盘,通俗的说这种模式其实就是利用RAID技术让系统认为三块硬盘组成一个容量更大的硬盘,因为这个过程没有数据校验所以这种RAID模式是读写速度最快的一种。

RAID0并没有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实际上,如果RAID0当中的一块硬盘坏了,所有数据都会损坏,并且没有办法恢复。这使得RAID0的安全性能非常差,所以很多用户出于安全考虑没有使用RAID0模式。虽然如此,RAID0毕竟是所有RAID方式当中速度最快的一种模式,如果RAID0模式当中有两块硬盘的话,那么RAID0的存储读取数据的速度会是单个硬盘双倍。,如果使用6块硬盘的话,那么理论速率就是单个硬盘的6倍。如果在RAID0模式当中使用不同的硬盘会造成两方面的问题,首先,RAID0的有效硬盘容量会是最小的硬盘的容量乘上硬盘的个数,这是因为如果容量的最小的硬盘存满了之后,

RAID0依然会将文件平均分配到各个硬盘当中,此时便不能完成存储任务了;其次,如果RAID0当中的硬盘速度不同,那么整体的速度会是速度最慢的硬盘的速度乘上硬盘的个数,这是因为RAID0模式是需要将上一部的存储任务完成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进程,这样,其它的速度快的硬盘会停下来等待速度慢的硬盘完成存储或者读取任务,使得整体性能有所下降。所以,在这里建议使用RAID0模式的用户最好选择容量和速度相同的硬盘,最好是同一品牌的同种产品。

因此RAID0在严格意义上说不是“冗余独立磁盘阵列”。RAID0模式一般用于需要快速处理数据但是对于数据的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场合。这种RAID模式的特点是简单,而且并不需要复杂和昂贵的控制器。采用RAID0模式至少需要2块硬盘,最终得到的存储容量也是这两块硬盘的和。

RAID0的随机读取性能:很好

RAID0的随机写入性能:很好

RAID0的持续读取性能:很好

RAID0的持续写入性能:很好

RAID0的优点:最快的读写性能,如果每块硬盘拥有独立的控制器性能将会更好。

RAID0的缺点:任何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所有的数据都会丢失,大部分的控制器都是通过软件实现的,所以效能并不好。

RAID0是无数据冗余的存储空间条带化,将数据以条纹化的方式存储在阵列之中,实现性能的增强,但没有数据冗余。具有低成本、极高读写性能、高存储空间利用率的RAID 级别,适用于/信号存储、临时文件的转储等对速度要求极其严格的特殊应用。但由于没有数据冗余,其安全性大大降低,构成阵列的任何一块硬盘损坏都将带来数据灾难性的损失。

RAID1是两块硬盘数据完全镜像,数据条纹化的头一半是原始数据,后一半是数据镜像,但被写往RAID1阵列中的第二个磁盘,RAID1最少需要2个磁盘。,安全性好,技术简单,管理方便,读写性能均好,但其无法扩展(单块硬盘容量),数据空间浪费大。专门针对性能要求高的应用。

RAID0+1综合了RAID0和RAID1的特点,独立磁盘配置成RAID0,两套完整的RAID0互相镜像。它的读写性能出色,安全性高,但构建阵列的成本投入大,数据空间利用率低,不能称之为经济高效的方案。

RAID3使用一个“奇偶”磁盘来存储冗余信息。奇偶磁盘物理上与数据磁盘相隔离。

RAID5使用一个“奇偶”磁盘来存储冗余信息。实际上,包括奇偶信息在内的所有数据都以条纹化的形式存储到阵列中的所有磁盘上(没有物理上隔离的奇偶磁盘)。当对一个阵列执行RAID5保护时,阵列要减去一个磁盘的容量(用于存储奇偶数据)。最少要求3个磁盘。RAID5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RAID技术。各块独立硬盘进行条带化分割,相同的条带区进行奇偶校验(异或运算),校验数据平均分布在每块硬盘上。以n块硬盘构建的RAID5阵列可以有n-1块硬盘的容量,存储空间利用率非常高(见图1)。任何一块硬盘上数据丢失,均可以通过校验数据推算出来。RAID5具有数据安全、读写速度快,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应用非常广泛,但不足之处是1块硬盘出现故障以后,整个系统的性能大大降低。

图2RAID5实现方式

从技术实现方式上说,RAID技术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两种方式实现,随着硬件系统能力不断提升,软件RAID实现方式越来越成为主流的选择。

标准的RAID写操作,如RAID5中所必需的校验计算,需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以校验盘中读取数据

2)以目标数据盘中读取数据

3)以旧校验数据,新数据及已存在数据,生成新的校验数据

4)将新校验数据写入校验盘

5)将新数据写入目标数据盘

当主机将一个待写入阵列RAID组中的数据发送到阵列时,阵列将该数据保存在缓存中并立即报告主机该数据的写入工作已完成。该数据写入到阵列硬盘的工作由阵列控制完成,该数据可继续存放在Cache中直到Cache满,而且要为新数据腾出空间而必须刷新时或阵列需停机时,控制器会及时将该数据从Cache写入阵列硬盘中。这种缓存回写技术使得主机不必等待RAID校验计算过程的完成,即可处理下一个读写任务,这样,主机的读写效率大为增加。当主机命令将一个数据写入硬盘,则阵列控制器将该数据写入缓存最上面的位置,只有新数据才会被控制器按Wri-BackCache的方式最后写入硬盘。

a)连接磁盘阵列存储

实现方式:使用服务器连接磁盘阵列,数据存储到阵列上有容错功能的硬盘上。

优点:

1)磁盘阵列特有的数据冗余功能,可以保护阵列中的硬盘在发生故障不会导致服务器无法访问到数据,并可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不停机)从其他硬盘恢复回数据。整个过程对用户透明。

2)除了硬盘的容错保护,阵列中的其他硬件设备也提供了完全的保护(、风,扇、阵列状态监控),为数据提供一个良好的存储环境。

3)磁盘阵列提供高达160MB/s的数据传输速率,完全可以满足视频数据存储的要求。并且阵列有单独的专用I/O处理视频数据的存储,大大减轻了服务器CPU的负担。

4)磁盘阵列可以在线扩充存储空间(不需要重启服务器或阵列),并且还可以级连磁盘柜,扩展连接硬盘的数量,并提高更高的存储空间。为以后的升级带来方便,保护用户投资。

缺点:磁盘阵列投资稍高,但考虑到的特点,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b)使用NAS网络存储设备

实现方式:把专用的NAS网络存储设备连接到各数据处理点网络中,视频监控数据通过网络存储的NAS设备上。

优点:

1)NAS设备有一定的容错功能,可以提供硬盘的数据冗余。

2)NAS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可以防止因为主机宕机而无法访问到数据。

缺点:1)由于直接通过网络存储数据,视频数据流较大,网络负担较重,可能导致网络繁忙而使视频监控有停顿。

c)使用SAN网络存储数据

实现方式: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连接光纤通讯设备,组成光纤存储网络。数据通过光纤存储网络存入光纤存储设备。

优点:1)光纤磁盘阵列有全面的容错功能,从硬盘的数据冗余,到、的硬件设备冗余,保证了数据的安全稳定。2)光纤网络提供高达2GB/s的数据传输速率,光纤磁盘阵列有单独的处理器处理数据的存储。

3)提供高容量的存储空间,扩展方便。

缺点:1)投资比较昂贵

4技术特性4.1NAS

基于Linux操作系统,安全稳定DOM技术,系统免受病毒侵扰

大于1T的的存储容量,以及更高的性价比

支持RAID0、1、5和JBOD,更有效保证数据安全

支持专业备份软件,两级存储,避免网络异常造成的影响

为监控特殊定制的功能,包括按路存储、图象文件管理等技术

更先进的网络架构,平滑扩容,升级方便

回放到桌面,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方便的回放、管理4.2NAS指标

特殊过程能力确认作业指导书

特殊过程能力确认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确保分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对生产施工过程中的特殊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使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定的要求,达到顾客满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成昆铁路米攀段项目部生产所涉及的桥梁工程、路基工程、隧道的生产过程。 3.术语 本指导书所涉及术语采用GB/T 19001-2008、GB50430-2007。 4.职责 本指导书由质安部科组织编制、修订,并实施归口管理,其他个各部门协助实施。 5.措施和方法 5.1特殊过程的特点 5.1.1当生产和服务特工队特殊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或不能经济地加以验证的过程称为特殊过程。如:软基处理、钢筋机械连接、钢筋焊接、预应力张拉压浆等。 5.1.2特殊过程的根本特点是其经生产后可能有未检验和试验出来的内部缺陷,因此难以准确评定其质量。可能产生内部缺陷的原因是采用某种特殊工艺,决定了该过程是特殊过程。 5.2特殊过程的确认:为保证特殊过程具有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要对特殊过程实施确认。 5.2.1工程项目经理部针对项目的特点或检验条件,通过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予以识别和确认,起确认方法: a)施工中难以或无法验证,只能通过工艺参数的控制来间接实现对质量特性的控制。例如:预应力张拉及压浆工艺,这种过程应视为特殊过程。 b)在施工中形成的缺陷可能在工程使用后才会暴露出来。例如:软基施工等应视为特殊过程。 c)有的特殊过程不宜用后续监测加以验证的施工过程,若要进行检测,则需要检验代价过高或具有破坏性。例如:桩基砼浇筑的检验,这种过程应视为特殊过程。 对于确认的特殊过程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 5.2.2满足特殊过程作业所需材料及机械设备的确认:根据对特殊过程所编制的施工方案所需的机械设备和原材料、加工的半成品要进行确认。确认施工机械的能力、完

存储分类介绍

存储分类 存储分类 (1) 1.存储分类简介 (2) 2.存储解决方案分类 (2) 2.1.DAS(直接式存储) (2) 2.2.NAS(网络接入存储) (3) 2.3.SAN(存储区域网络) (4) 3.存储方案比较 (5) 3.1.NAS、SAN与传统存储系统(DAS)的比较 (5) 3.2.NAS与SAN得比较 (6)

1.存储分类简介 目前磁盘存储市场上的存储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图一存储分类 ●存储分类根据服务器类型分为:封闭系统的存储和开放系统的存储,封闭 系统主要指大型机,AS400等服务器,开放系统指基于包括Windows、UNIX、Linux等操作系统的服务器; ●开放系统的存储分为:内置存储和外挂存储; ●外挂存储根据连接的方式分为:直连式存储(Direct-Attached Storage, 简称DAS)和网络化存储(Fabric-Attached Storage,简称FAS); ●网络化存储根据传输协议又分为:网络接入存储(Network-Attached Storage,简称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简称SAN); 2.存储解决方案分类 绝大部分用户采用的是开放系统,其外挂存储占有目前磁盘存储市场的70%以上。当前市场上主流的存储解决方案主要为:直连式存储(DAS)、网络接入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 2.1.DAS(直接式存储) 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属存储),也可称为SAS (Server-Attached Storage,服务器附加存储)。DAS被定义为直接连接在各种服务器或客户端扩展接口下的数据存储设备,它依赖于服务器,其本身是硬

塑料的熔融指数测定

塑料的熔融指数测定 熔融指数的定义是热塑性树脂试样在一定温度、恒定压力下,熔体在10min 内流经标准毛细管的质量值,单位是 g /10min,通常用MI来表示熔融指数。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XRZ-400-1型熔融指数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2) 了解熔融指数的意义及与塑料加工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线性高聚物在一定温度与压力的作用下具有流动性,这是高聚物加工成型的依据,如许多塑料可以压模、吹塑、注射等进行加工成型,合成纤维可以进行熔融纺丝,因此高聚物的流动性的好坏是成型加工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流动性好的高聚物在成型加工时温度可以选得低一些,或者是外力可以选得小一点。相反对流动性差得高聚物成型加工的温度应该高一些,或者是外力应该大一点。 衡量高聚物流动性好坏的指标有多种,如熔融指数,表观粘度、流动度,这里只介绍熔融指数。 熔融指数是在标准的熔融指数仪中测定的。先把一定量高聚物放入按规定温度的料筒中,使之全部熔融,然后在按规定的负荷下它从固定直径的小孔中流出来,并规定用10分钟内流出来的高聚物的重量克数作为它的熔融指数。在相同条件下(同一种聚合物、同温度、同负荷),熔融指数越大,说明它的流动性越好,相反熔融指数越小,则流动性越差。 不同用途和不同的加工方法,对高聚物的熔融指数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注射成型用的高聚物熔融指数较高。但是通常测定的【MI】不能说明注射或挤出成型的聚合物的实际流动性能,因为在荷重2160克的条件下,熔体的剪切速率约10-2~10秒-1范围,属于低剪切速率下流动远比注射或挤出成型加工中通常的剪切速率(102~104秒-1)范围为低。由于熔融指数测定仪具有简单,方法简便的优点,用【MI】能方便的表示聚合物流动性的高低,所以对于成型加工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性有参考的使用价值。 三、实验设备及试样: 设备:XRZ-400-1型熔融指数测试仪(附示意图); 该仪器由试料挤出系统河加热控制系统两个部分组成。试料挤出系统包括砝码、料筒、压料杆、毛细管组成。加热控制系统炉体、控温定值电桥、相敏放大器。可控硅及触发电路组成。 熔融指数测试仪结构图 试样:聚丙烯粒料。 四、实验步骤: 1、合闸、开启电源,指示灯亮,表示仪器通电,电流表给出加热炉的电流, 说明炉子在加热。

试题及测试数据格式说明

1、题目:大地坐标正反算问题 请编程实现在某椭球体上大地坐标(B 、L 、H )与空间坐标(X 、Y 、Z )互相换算。 2、主要数学公式 L B H N X cos cos )(+= L B H N Y sin cos )(+= B Ne H N Z sin )(2 ?+= X Y tgL = 222sin Y X B Ne Z tgB ++= N B Y X H ?+= sec 22 W a N = B e W 22sin 1?= 222a b a e ?= a b a f ?= 椭球参数:WGS_84 :a=6378137,f= 298.257223563 克拉索夫斯基 :a=6378245,f=298.3 IAG-75 :a=6378140,f=298.257 CCGS-2000 :a=6378137,f= 298.257222101 2、 要求 (1)坐标计算要求取位0.001mm ,角度取位0.00001秒; (2)按如下参考: 参考椭球:WGS-84 参考框架:ITRF2000 参考历元:1997.0 从TestData.txt 中读取坐标值,并将转换好德坐标值输出到Result.txt 中,一个点占一行。其中TestData.txt ,每一行表示一个点,每个点按如下格式“大地纬度,大地经度,大地高(m )”(坐标值之间用逗号隔开)。输出到Result.txt 中的顺序要和TestData.txt 中点的顺序要对应,一个点占一行,每个点的格式如下(坐标值之间用逗号隔开): X 坐标,Y 坐标,Z 坐标

3、上交成果 (1)程序(包括源程序和可执行程序); (2)程序设计和开发 4、测试数据格式说明 参考椭球:WGS-84 参考框架:ITRF2000 参考历元:1997.0 序号点名大地纬度大地经度大地高(m) 1 鞍山41 06 57.51125 12 2 58 01.43164 69.8641 2 长春4 3 56 35.07137 125 17 19.5430 4 246.3266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界定Word 文档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界定及控制措施 一、定义 1、关键定义:在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对工程产品质量有直接重大影响的工序; 2、特殊工序定义:特殊工序(过程)指上一工序(过程)完成后,不能或难以由后续检测、监控加以验证的作业工序(过程)。 二、关键工序及特殊工序界定 关键、特殊工序界定表

三、对关键工序的监控 1、各架子队队技术主管在技术交底时以清楚实用的方式,提供操作规程、方法、操作要求,或编制技术操作规程,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上岗操作人员在明白工艺、质量、操作要求后进行操作。工程部进行检查,必要时由工程部进行技术交底或技术培训。 2、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质量工程师对过程参数和过程产品进行监控,并做好检查记录。 3、经检查验收,当发现不合格情况时,必须立刻向经理部进行报告,并制定整改措施,由安质部验收整改情况,直至工程质量合格。 四、对特殊工序的监控 1、安质部对从事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及质量管理、验证人员必须进行资格认证,必要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参加特殊工序施工的所有相关人员持证上岗。 2、特殊工序施工时,工程部编制改特殊工序的《作业指导书》、下发至架子队,架子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作业指导书》对施工方法、质量要求、验证方式、验证人员等作出明确规定,工程部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3、对特殊工序配备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前由物机部人员进行验证,确认其是否符合《作业指导书》要求的施工能力。

4、配备与规定质量要求相符的检验、测量、试验设备,由工区试验室、安质部人员进行验证。 5、施工过程中,技术负责人组织工程部、安质部的人员,对其进行专项检查和监控。 6、保存对特殊工序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检验、测量、试验设备的验证记录及过程参数的监控记录。

实验四 熔融指数的测定

实验四热塑性塑料熔融指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热塑性聚合物的熔融指数。 2、了解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与加工性能之间的关系。 3、掌握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的测定方法,学习使用MFI-1221熔体流动速 率仪。 4、掌握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大多数热塑性塑料都可以用它的熔体流动速率来表示它的流动性。熔体流动速率(MFR)是指热塑性高聚物在规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熔体在10min内通过标准毛细管的质量值,其单位是g/10min,习惯用熔融指数(MI)表示,又称为熔融流动指数(MFI)。 对于同一种聚合物,在相同的条件下,流出的量越大,MI越大,说明其流动性越好。对于不同的聚合物来说,由于测试时所规定的条件不同,因此,不能用熔融指数的大小来比较它们的流动性。同时,对于同一种高聚物来说还可用MI来比较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MI越小,其相对分子质量越高;反之MI越大,其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说明它的流动性越好。因此,一般来说,分子量越大,分子链越长,支链越多,熔融指数越小,加工性越差,但生产出来的聚合物产品应用性能如断裂强度、硬度、韧性、缺口冲击、耐老化稳定性等就越好。反之,分子量小、分子链越短,支链越小,熔融指数越大,加工性越好,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应用性能就相应较差。在塑料加工成型中,对塑料的流动性常有一定的要求。如压制大型或形状复杂的制品时,需要塑料有较大的流动性。如果塑料的流动性太小,常会使塑料在模腔内填塞不紧,从而使制品质量下降,甚至成为废品。而流动性太大时,会使塑料溢出模外,造成上下模面发生不必要的黏合或使导合部件发生阻塞,给脱模和整理工作造成困难,同时还会影响制品尺寸的精度。所以聚合物生产要在加工性能和应用性能间找到平衡,根据产品的特点,发现最佳参数。用MI表征高聚物熔体的黏度,作为流动物性指标已在国内外广泛采用。由此可见,高聚物流动性的好坏,与加工性能关系非常密切,是成型加工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用途、不同加工方法对高聚物MI值有不同的要

测试用例书写标准

测试用例书写标准 在编写测试用例过程中,需要参考和规范一些基本的测试用例编写标准,在ANSI/IEEE829-1983标准中列出了和测试设计相关的测试用例编写规范和模板。标准模板中主要元素如下。 ●标识符(identification):每个测试用例应该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它将成为所有和测试 用例相关的文档/表格引用和参考的基本元素,这些文档/表格包括设计规格说明书、测试日志表、测试报告等。 ●测试项(test item):测试用例应该准确地描述所需要测试地项及其特征,测试项应该比 测试设计说明书中所列出地特性描述更加具体,例如做windows计算器应用程序地窗口设计,测试对象是整个地应用程序用户界面,这样测试项就应该是应用程序地界面地特性要求,例如缩放测试、界面布局、菜单等。 ●测试环境要求(test environment):用来表征执行该测试用例需要地测试环境,一般来 说,在整个的测试模块里面应该包含整个的测试环境的特殊要求,而单个测试用例的测试环境需要表征该测试用例所单独需要的特殊环境需求。 ●输入标准(input criteria):用来执行测试用例的输入需求。这些输入可能包括数据、文 件,或者操作(例如鼠标的左键单击,鼠标的按键处理等),必要的时候,相关的数据库、文件也必须被罗列。 ●输出标准(output criteria):标识按照指定的环境和输入标准得到的期望输出结果。如 果可能的话,尽量提供适当的系统规格说明书来证明期望的结果。 ●测试用例之间的关联:用来标识该测试用例与其它的测试(或其它测试用例)之间的依 赖关系,例如,用例A需要基于B的测试结果正确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此时需要在A 的测试用例中表明对B的依赖性,从而保证测试用例的严谨性。 综上所述,如果使用一个数据库的表来表征测试用例的话,它应该有以下的格式: 例一:对Windows记事本程序进行测试,选取其中的一个测试项――文件菜单栏的测试 测试对象:记事本程序文件菜单栏(测试用例标识1000,下同),所包含的子测试用例描述如下: |---------文件/新建(1001) |---------文件/打开(1002) |---------文件/保存(1003) |---------文件/另存(1004) |---------文件/页面设置(1005) |---------文件/打印(1006) |---------文件/退出(1007) |---------菜单布局(1008) |---------快捷键(1009)

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

特殊(热镀锌)工序作业指导书 1.镀前处理: 1.1.要求: 待镀件必须满足相关图纸镀前尺寸及形状要求。 1.2.方法及措施: 1.2.1.对照生产流程单,确认待镀件的品种、数量及质量,对不 合格品返回上道工序。 1.2.2.采用打磨、机加工、滚压、锉削等纺织清除待镀件多余部 分及毛刺; 对焊制件、锻制件和铸造件,清除焊渣、氧化层和型砂等,可 用抛丸机抛丸处理,时间视待镀件的大小、形状及需清除物的 程度而定,约在10~45分钟。 2.酸洗处理。 2.1要求: 待镀件必须清除金属腐蚀物(氧化物、硫化物、锈层)及泥灰杂质(油泥、灰尘)等,满足热镀锌状态。 2.2方法及措施 待镀件的搬运不得损坏其使用性能及改变其形状、尺寸。 用配制好的稀释盐酸溶液酸洗待镀件。 酸洗池内干净无杂物。要定期清除沉淀的氧化物和泥污; 待镀件的酸洗时间视产品状况及环境温度为约1-3小时,天冷时,可加专用助剂增强酸洗能力。

当镀件表面附有暗棕色铁盐,用手可轻轻擦掉时,酸洗恰到好处。酸洗后的待镀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除去残酸,或用流动的清水(中性)泡洗2~4小时。 酸洗后的乏酸掺入新酸后可继续使用,酸泥、杂物应已清除。乏酸在其铁盐含量达200~260克/升或PH值达时,乏酸作废,放入规定的池中待处理。 酸洗好的待镀件应加以检验,确认符合要求后,记录交接下道工序,对酸洗不当造成腐蚀过度及上道工序的加工缺陷的待镀件应及时检出,做好标识、记录,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3.助熔剂 3.1要求 助熔剂基本上是一种使熔融金属能润湿固体基底金属的表面活 性剂。达到阻止锌液氧化,形成锌铁合金,促进机体与锌层的有机结合。 3.2方法及措施 助熔剂选用含量28~31%的盐酸(HCL),乏盐酸重新配制后可连续使用,待镀件在助熔剂中浸湿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以除去铁锈,显露机体本色为佳。 作为助熔剂的盐酸必须清洁,无泥污、杂物,盛酸槽应每天清洗。 4.烘干 4.1要求 待镀件在浸入锌液前必须烘干,以免爆炸伤人及影响镀锌质量。

简单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功能

1.简单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功能.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I/O设备组成。 运算器;完成算数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根据指令的要求控制和协调其他各部件工作。 存储器:存储程序和数据 输入设备:将外部信息以一定格式输入到计算机系统。 输出设备:将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提供给外部设备。 2.简述微程序控制的基本思想。 答:把指令执行的所有控制信号放在一个存储器中,需要时从这个存储器读取。 一条指令的功能通常用许多条微指令实现这个微指令序列称为微程序。 计算机运行时。一条一条读出这些微指令。从而产生各种操作的控制信号。 3.提高存储器速度可采用哪些措施,请说出至少五种措施。 答:1,采用高速器件2,采用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3,采用多提交叉存储器4,采用双端口存储器5,加长存储器的字长 4.请说明指令周期,机器周期,时钟周期之间的关系。 答:指令周期是完成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包括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所需的全部时间。机器周期也称为CPU周期,是指被确定为指令执行过程中的归一化基准时间,通常等于取指时间(或访存时间)。时钟周期是时钟频率的倒数,也可称为节拍脉冲或T周期,是处理操作的基本单位。一个指令周期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每个机器周期又由若干个时钟周期组成。 5.什么是RISC?RISC指令系统的特点是什么(至少写出4个)? 答:RISC是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特点:1)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简单指令。2)指令长度固定。3)只有取数/存数指令访问存储器,其余指令的操作都在寄存器之间进行。4)大部分指令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5)CPU中通用寄存器数最多。6)以硬布线控制为主,不用或少用微指令码控制。7)一般用高级语言编程,特别重视编译优化工作,以减少程序执行时间。8)指令以流水方式执行 6.计算机系统总线大致分为哪几类? 答:1)一个计算机系统中的总线分为三类:同一部件如CPU内部连接各寄存器及运算部件之间的总线,称内部总线。2)同一台计算机系统的各部件,如CPU.内存.通道和各类I/O接口间互相连接的总线,称为系统总线。3)堕胎处理机之间互相连接的总线,称为多机系统总线。 7.说明计数器定是查询工作原理。 答:总线上的任一设备要求使用总线时,通过BR线发出总线请求。总线控制器接到请求信号以后,在BS线为“0”的情况下让计数器开始计数,计数值通过一组地址发向各设备。每个设备接口都有一个设备地址判别电路,当地址线上的计数值与请求总线的设备相一致时,该设备置“1”BS线,获得总线使用权,此时中断计数查询。 8.简要描述设备进行DMA操作的过程及DMA方式的主要优点。 答:1)外设发出DMA请求2)CPU响应请求,DMA控制器从CPU接管线的控制3)由DMA 控制器执行数据传送操作4)向CPU报告DMA操作结束。 主要优点:数据传送速度快 9.简述通道的基本功能? (1)接受CPU的输入输出操作指令,并按命令控制外围设备。(2)从内存中读取通道程序执行,控制外设各种操作。(3)控制数据在内存和外设间进行传输。(4)读取外设的状态信息(5)想CPU发出中断请求

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1 引言 目的和作用 本规范规定一组软件测试文件。测试是软件生存周期中一个独立的、关键的阶段,也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检测出错误的几率,使测试能有计划地、有条不紊地进行地进行,就必须要编制测试文件。而标准化的测试文件就如同一种通用的参照体系,可达到便于交流的目的。文件中所规定的内容可以作为对测试过程完备性的对照检查表,故采用这些文件将会提高测试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能见度,极大地提高测试工作的可管理性。 适用对象及范围 本规范是为软件管理人员、软件开发人员和软件维护人员、软件质量保证人员、审计人员、客户及用户制定的。 本规范用于描述一组测试文件,这些测试文件描述测试行为。本规范定义每一种基本文件的目的、格式和内容。所描述的文件着重于动态测试过程,但有些文件仍适用其它种类的测试活动。 本规范可应用于数字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它的应用范围不受软件大小、复杂度或重要性的限制,本规范既适用于初始开发的软件测试文件编制,也适用于其后的软件产品更新版本的测试文件编制。 本规范并不要求采用特定的测试方法学、技术及设备或工具。对文件控制、配置管理或质量保证既不指明也不强制特定的方法学。根据所用的方法学,可能需要增加别的文件(如“质量保证计划”)。 本规范既适用于纸张上的文件,也适用于其它媒体上的文件。如果电子文件编制系统不具有安全的批准注册机制,则批准签字的文件必须使用纸张。 2 引用标准 GB/T 11457 软件工程术语 GB 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 定义 本章定义本规范中使用的关键术语。 设计层design level 软件项的设计分解(如系统、子系统、程序或模块)。 通过准则pass criteria 判断一个软件项或软件特性的测试是否通过的判别依据。 软件特性software feature 软件项的显著特性。(如功能、性能或可移植性等)。 软件项software item 源代码、目标代码、作业控制代码、控制数据或这些项的集合。 测试项test item 作为测试对象的软件项。 4 概述

存储设备的三种类型

存储设备的三种类型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1常见存储类型 对于企业存储设备而言,根据其实现方式主要划分为DAS、SAN和NAS三种,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提供了不同解决方案。(区别见图2) 图1三种存储技术比较 1.1DAS DAS(DirectAttachSTorage):是直接连接于主机服务器的一种储存方式,每一台主机服务器有独立的储存设备,每台主机服务器的储存设备无法互通,需要跨主机存取资料时,必须经过相对复杂的设定,若主机服务器分属不同的操作系统,要存取彼此的资料,更是复杂,有些系统甚至不能存取。通常用在单一网络环境下且数据交换量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环境下,可以说是一种应用较为早的技术实现。 1.2SAN SAN(StorageAreaNetwork):是一种用高速(光纤)网络联接专业主机服务器的一种储存方式,此系统会位于主机群的后端,它使用高速I/O联结方式,如SCSI,ESCON及Fibre-Channels。一般而言,SAN应用在对网络速度要求高、对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对数据共享的性能要求高的应用环境中,特点是代价高,性能好。例如电信、银行的大数据量关键应用。 1.3NAS 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是一套网络储存设备,通常是直接连在网络上并提供资料存取服务,一套NAS储存设备就如同一个提供数据文件服务的系统,特点是性价比高。例如教育、政府、企业等数据存储应用。2三种技术比较 以下,通过表格的方式对于三种存储技术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 表格1三种技术的比较 录像存储 录像存储是指将监控图像录制下来,并以文件形式存储在存储设备中,并可在以后随时被读出回放。

塑料熔融指数测试仪操作说明书

塑料熔融指数测试仪操作说明书 熔体流动速率仪 目录 1概述. 4 2主要技术参数及工作条件. 4 主要技术参数. 4 挤压出料部分. 4 试验负荷. 4 温度控制. 4 外形尺寸. 5 工作条件. 5 3原理与结构. 5 主要原理. 5 仪器结构. 5 测试系统. 5 控制系统. 6 自动切割装置. 6 负荷装置. 6 4前期准备与参数选择. 6 仪器放置. 6 试样准备. 7 试验条件选择. 7

切割时间选择. 8 5按键功能. 8 【升温】键. 8 【试验】键. 8 【切割】键. 9 【设定】键. 9 【计算】键. 9 【查阅】键. 9 【删除】键. 9 【打印】键. 9 【增加/上移】键. 9 【减小/下移】键. 9 【停止/返回】键. 9 【确认】键. 10 6仪器使用方法. 10 试验准备. 10 开机. 10 设定试验参数. 10 测试方法. 11 升温. 11 试验. 11 称重计算. 11 试验结果查询和打印. 12 7仪器校正. 12 8注意事项. 13

1 概述 QL-400B型熔体流动速率仪是按照《GB/T 3682-2000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ISO1133-2005 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the melt mass-flow rate(MFR) and the meltvolume-flow rate(MVR)》等标准设计制造的用于测定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的仪器。具有测量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功能;具有自动切料装置;带有微型打印机打印输出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测试结果;带有FLASH存储器,可存储20份质量法测试结果并可随时查阅和打印。 该仪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准确、性能稳定可靠。此仪器不仅适用于熔融温度较高的聚碳酸脂、氟塑料、尼龙等工程塑料的测试,也适用于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等熔融温度较低的塑料测试,因此被广泛用于塑料生产、塑料制品、石油化工等行业以及有关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商检部门。 2 主要技术参数及工作条件 主要技术参数:KW-400B 挤压出料部分 ?出料口直径:Φ±毫米 ?出料口长度:±毫米

测试规范

第1部分系统测试方案

1.1 测试目标 通过功能及测试,采用多种测试方法,使系统达到以下目标: 测试已实现的产品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包括:各个功能点是否以实现,业务流程是否正确。 系统的性能达到需求说明书的指标范围内,保证系统7*24小时的稳定运行。 Bug数和缺陷率控制在可接收的范围之内。 1.2 测试策略 1.功能测试:测试系统基本功能实现是否正常,是否实现需求说明书中的所有功能,其中包括导航,数据输入,处理和检索等功能; 2.集成测试:检测需求中业务流程,数据流程的正确性; 用户界面测试:通过测试进行的浏览可正确反映业务的功能和需求,这种浏览包括窗口与窗口之间、字段与字段之间的浏览,以及各种访问方法(Tab键、鼠标移动、和快捷键)的使用窗口的对象和特征(例如,菜单、大小、位置、状态和中心)都符合标准; 3.性能评测:对响应时间、事务处理速率和其他与时间相关的需求进行评测和评估。性能评测的目标是核实性能需求是否都已满足需求说明书的指标范围内; 4.负载测试:将使测试对象承担不同的工作量,以评测和评估测试对象在不同工作量条件下的性能行为,以及持续正常运行的能力; 5.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侧重于安全性的两个关键方面:应用程序级别的安全性,包括对数据或业务功能的访问。系统级别的安全性,包括对系统的登录或远程访问; 6.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确保测试对象能成功完成转移,并能从导致意外数据损失或数据完整性破坏的各种硬件、软件可网络故障中恢复; 7.配置测试:核实测试对象在不同的软件和硬件配置中的运行情况。 1.3 测试工具和测试环境 1.3.1 测试工具 在缺陷管理方面,将采用MI公司的Bug管理工具TestDirector8.0进行Bug的管理。 TestDirector 是业界第一个基于Web的测试管理系统,它可以在您公司内部或外部进行全球范围内测试的管理。通过在一个整体的应用系统中集成了测试管理的各个部分,包括需求管理,测试计划,测试执行以及错误跟踪等功能,TestDirector极大地加速了测试过程,提高效率。 在性能测试方面,将采用MI公司的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8.0进行性能测试。 LoadRunner 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负载测试工具。通过以模拟上千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实时性能监测的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LoadRunner 能够对整个企业架构进行测试。通过使用LoadRunner ,企业能最大限度地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性能和加速应用系统

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

特殊(热镀锌)工序作业指导书 1.镀前处理: 1.1.要求: 待镀件必须满足相关图纸镀前尺寸及形状要求。 1.2.方法及措施: 1.2.1.对照生产流程单,确认待镀件的品种、数量及质量,对不合格品 返回上道工序。 1.2.2.采用打磨、机加工、滚压、锉削等纺织清除待镀件多余部分及 毛刺; 对焊制件、锻制件与铸造件,清除焊渣、氧化层与型砂等,可用 抛丸机抛丸处理,时间视待镀件的大小、形状及需清除物的程 度而定,约在10~45分钟。 2.酸洗处理。 2.1要求: 待镀件必须清除金属腐蚀物(氧化物、硫化物、锈层)及泥灰杂质(油泥、灰尘)等,满足热镀锌状态。 2.2方法及措施 2、2、1 待镀件的搬运不得损坏其使用性能及改变其形状、尺寸。 2、2、2 用配制好的稀释盐酸溶液酸洗待镀件。 2、2、3 酸洗池内干净无杂物。要定期清除沉淀的氧化物与泥污; 2、2、4 待镀件的酸洗时间视产品状况及环境温度为约1-3小时,天冷 时,可加专用助剂增强酸洗能力。

2、2、5 当镀件表面附有暗棕色铁盐,用手可轻轻擦掉时,酸洗恰到好 处。 2、2、6 酸洗后的待镀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除去残酸,或用流动的清 水(中性)泡洗2~4小时。 2、2、7 酸洗后的乏酸掺入新酸后可继续使用,酸泥、杂物应已清除。 乏酸在其铁盐含量达200~260克/升或PH值达0、5时,乏酸作废,放入规定的池中待处理。 2、2、8 酸洗好的待镀件应加以检验,确认符合要求后,记录交接下道 工序,对酸洗不当造成腐蚀过度及上道工序的加工缺陷的待镀 件应及时检出,做好标识、记录,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3.助熔剂 3.1要求 助熔剂基本上就是一种使熔融金属能润湿固体基底金属的表面活性剂。达到阻止锌液氧化,形成锌铁合金,促进机体与锌层的有机结合。 3.2方法及措施 3、2、1 助熔剂选用含量28~31%的盐酸(HCL),乏盐酸重新配制后可 连续使用,待镀件在助熔剂中浸湿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以除去铁锈,显露机体本色为佳。 3、2、2 作为助熔剂的盐酸必须清洁,无泥污、杂物,盛酸槽应每天清 洗。 4.烘干

存储分类介绍

存储分类介绍 存储分类 (1) 1.存储分类简介 (2) 2.存储解决方案分类 (2) 2.1.DAS(直接式存储) (2) 2.2.NAS(网络接入存储) (3) 2.3.SAN(存储区域网络) (4) 3.存储方案比较 (5) 3.1.NAS、SAN与传统存储系统(DAS)的比较 (5) 3.2.NAS与SAN得比较 (6)

1.存储分类简介 目前磁盘存储市场上的存储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图一存储分类 ●存储分类根据服务器类型分为:封闭系统的存储和开放系统的存储,封闭 系统主要指大型机,AS400等服务器,开放系统指基于包括Windows、UNIX、Linux等操作系统的服务器; ●开放系统的存储分为:内置存储和外挂存储; ●外挂存储根据连接的方式分为:直连式存储(Direct-Attached Storage, 简称DAS)和网络化存储(Fabric-Attached Storage,简称FAS); ●网络化存储根据传输协议又分为:网络接入存储(Network-Attached Storage,简称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简称SAN); 2.存储解决方案分类 绝大部分用户采用的是开放系统,其外挂存储占有目前磁盘存储市场的70%以上。当前市场上主流的存储解决方案主要为:直连式存储(DAS)、网络接入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 2.1.DAS(直接式存储) 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属存储),也可称为SAS (Server-Attached Storage,服务器附加存储)。DAS被定义为直接连接在各种服务器或客户端扩展接口下的数据存储设备,它依赖于服务器,其本身是硬

塑料的熔融指数测定

塑料的熔融指数测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塑料的熔融指数测定熔融指数的定义是热塑性树脂试样在一定温度、恒定压力下,熔体在10min内流经标准毛细管的质量值,单位是g /10min,通常用MI来表示熔融指数。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XRZ-400-1型熔融指数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2) 了解熔融指数的意义及与塑料加工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线性高聚物在一定温度与压力的作用下具有流动性,这是高聚物加工成型的依据,如许多塑料可以压模、吹塑、注射等进行加工成型,合成纤维可以进行熔融纺丝,因此高聚物的流动性的好坏是成型加工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流动性好的高聚物在成型加工时温度可以选得低一些,或者是外力可以选得小一点。相反对流动性差得高聚物成型加工的温度应该高一些,或者是外力应该大一点。 衡量高聚物流动性好坏的指标有多种,如熔融指数,表观粘度、流动度,这里只介绍熔融指数。 熔融指数是在标准的熔融指数仪中测定的。先把一定量高聚物放入按规定温度的料筒中,使之全部熔融,然后在按规定的负荷下它从固定直径的小孔中流出来,并规定用10分钟内流出来的高聚物的重量克数作为它的熔融指数。在相同条件下(同一种聚合物、同温度、同负荷),熔融指数越大,说明它的流动性越好,相反熔融指数越小,则流动性越差。 不同用途和不同的加工方法,对高聚物的熔融指数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注射成型用的高聚物熔融指数较高。但是通常测定的【MI】不能说明注射或挤出成型的聚合物的实际流动性能,因为在荷重2160克的条件下,熔体的剪切速率约10-2~10秒-1范

测试流程及规范

章实现。 文件版本 1目的 侧重测试工作流程及规范的控制,明确产品研发的各阶段测试组应完成的工作。测试技术和策略等问题不在本文档描述范围内。 本规范作为所有测试组成员工作前必须掌握的工作规范,也供给其它部门其它组查阅参考,以便于组间的协调沟通,更好的合作完成产品的研发工作。 2概念与术语 在整个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测试类型按照先后顺序主要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及产品 确认,整个过程如下面的W模型所示: 有关的测试类型的概念如下: 1 )单元测试:验证产品中的模块,测试依据主要为模块详细设计或模块的需求规格。能使问题及早暴露,也便于问题的定位解决,单元测试属于早期测试,因而错误发现后能明确知道是某一单元产生的,单元测试允许多个被测单元的测试工作同时开展。根据公司研发流程的实际情况,此测试也可由设计研发人员执行。 2)集成测试是验证模块间接口及匹配关系,测试依据主要为概要设计。一般采用自底向上或自顶向下的模块集成方法,逐步集成。在此环节中测试组还负责验收研发人员提供的转测试的材料,如果材料不完备,测试组可以拒绝接收。 3)系统测试是对系统的一系列的整体、有效性、可靠性的测试,测试依据主要为设计规格及产品需求规格。目的是确认产品与设计规格、需求、行业标准及公司标准的符合性,同时还要确认性能和系统的 、 图1

稳定性,与之前的集成测试应遵循“相同的被测对象不要做两遍相同的测试”的基本原则。 4)除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之外,还应有“产品确认”环节,即在客户环境中或模拟客户环境测试与验证产品,在有限的试用客户中或模拟客户环境中发现产品问题并加以妥善处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确认与实验室内部测试的区别在于:实验室内部测试要尽可能多做,多发现问题;确认要在达到质量目标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做;两者要在质量和成本之间权衡、综合考虑。 5)TD :全称Mercury TestDirector,—种测试管理工具。 6)黑盒测试: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中, 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黑盒测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主要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黑盒测试是以用户的角度,从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对应关系出发进行测试的。 3职责

过程作业指导书

篇一:过程流程图作业指导书1. 目的 过程流程图是反映出零部件从原材料入厂到成品入库的整个制造过程,是由一系列按顺序的制造单元所组成,它是pfmea/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设备清单/人员配置/生产节拍等文件的输入基础。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产品试生产和批量生产过程流程图的编制和实施。 3. 职责 3.1 技术部为过程流程图制定和管理的归口部门。 3.2 质量部、制造总部、各车间为过程流程图制定、实施和管理的配合部门。 4. 工作程序 4.1 项目小组应根据产品技术要求或标准、dfmea、以往同类产品经验,分析制造、装配过程的设备、材料、方法和人力变化的原因,合理编排过程流程图,并发制造总部和各车间。项目小组应使用《过程流程图检查清单》来进行检查和评审。由技术部负责编制试生产和批量生产的产品过程流程图。 在产品过程流程图下方写明共几页和第几页。 4.3.2制定部门 填入负责编制过程流程图最终版本的部门。 4.3.3制定日期 填入首次编制过程流程图的日期。 4.3.4 产品名称/件号 填入被监控的产品/过程的名称和描述。 4.3.5规格/型号 填入被监控的产品规格/型号。 4.3.6零件编号 填入被监控的系统、子系统或部件编号。 4.3.7顾客名称 填入客户公司名称。 4.3.8版本 若适用试生产或批量生产,在s、a、b后面对应的方框中打“■”,s代表试制状态版本,a 代表小批量生产状态版本,b代表批量状态版本。 4.3.9修订日期 填入编制过程流程图最新修订日期。 4.3.10步骤 填入产品加工工序号。 4.3.11过程流程 填入各步骤的相应符号:“◇”表示检验、“□”表示加工、“→”表示搬运、“△”表示贮存、“☆”表示返工/返修。 4.3.12过程流程名称 填入每道工序过程的名称。 4.3.13机器设备/测量设备填入每一操作的工具。 4.3.14产品特性 填入直接在产品或其零件中反应的质量特性。 4.3.15过程特性 过程中要控制的会影响产品特性的参数等。 4.3.16搬运方式 填入加工工序间所用到的运输工具。 4.3.17特殊特性符号 填入客户所规定的特殊特性符号,如客户没要求的,在此填入企业内部自行识别的对应特性标识,按下方法分五类: s、r、a、b、c 。s、r: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会显著影响产品的安全特性或政府法规的符合性(如:易燃性、车内人员保护、转向控制、排放、噪声等等);需要特殊生产、装配、发运、或监控的产品要求(尺寸、规范、试验)或过程参数,一般按顾客要求列此类。a: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可能显著影响顾客满意程度重要的产品、过程和试验要求(非安全或法规方面),例如配合、功能、安装和外观,或者制造、加工此产品的能力;b: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不显著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政府法规的符合性,也不会显著影响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但对下道工序或过程的装配、制造等带来显著影响的特性。c: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不会对总成产品的性能、安装和外观有显著影响、也不会因此而引起顾客抱怨的的特性)。 4.3.18编制: 填入负责编制过程流程图的项目工程师。 4.3.19审核 填入负责审核的负责人。 4.3.20批准 填入负责批准的负责人。 4.4 监控计划的实施和管理

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文档编制规范

目录 文档编制规范 (1) 一、文档的分类 (2) 二、文档的编号 (2) 三、文档编写的格式要求 (3) 3.1、页面布局 (3) 3.1.1、页边距 (3) 3.1.2、页眉页脚 (3) 3.2、首页标题及公司基本信息 (3) 3.3、目录 (4) 3.4、正文 (4) 3.4.1、正文内容 (4) 3.4.2、小标题级别 (4) 3.4.3、图片与表格 (5) 3.4.4、功能点与列表 (8) 3.5、附件 (8)

一、文档的分类 将文档分成如下几类: 1、规章制度类(编号:GZZD):公司、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 2、工作规范类(编号:GZGF):各部门的工作规范; 3、项目管理规范类(编号:XMGL):项目管理规范、药监项目管理规范、招投标系统开 发与实施指南等; 4、项目类文档(编号:XM):包括项目各个过程的产出物,如合同(HT)、建设方案(FA)、 需求文档(XQ)、设计文档(SJ)、操作手册(CZSC)、测试报告(CSBG)等; 5、体系类(ISO9001、ISO27001、CMMI3); 6、知识类(编号:ZS):各类技术经验总结等; 7、产品类(编号:产品名称缩写):如OA、Mis平台、电子招投标产品的介绍资料/操作手 册等 8、其他类(不需要编号):上述7个类别之外的其它文档。 二、文档的编号 文档的编号是文档唯一标识,主要用于文档的检索和版本控制。 文档编号规则如下: 文档编号=文档所属部门代码+文档类别代码+文档流水号+版本号 示例如下: 例如:QYGL-GZZD -001V2.1

企业管理部 说明: 1.部门代码为各部门的拼音首字母(公司的部门代码为GTXD)。 部门编码示例: 企业管理部-QYGL、人力资源部-RLZY、行政部-XZ、开发部-KF(子部门为KF1、KF2类推)、实施部-SS(子部门SS1、SS3类推)、测试部-CS等; 2.版本号使用2位数字进行声明,数字间使用英文标点“.”隔开。首位数字表示第几个 版本,末尾数字表示版本内的第几次修改。例如:v1.0表示第一次正式发布的版本; v1.2,表示在第一次发布后进行第二次修改后的文档。 3.其它类的文档(各种表单、ppt等),无需编号、页眉页脚,如《培训记录表》等。 4.EXCEL类文档按WORD文档编号方式编号。 5.其他各类外来文件,包括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顾客资料等,均按各自的原本编号, 也不需要另外修改。 三、文档编写的格式要求 3.1、页面布局 3.1.1、页边距 上下页边距:2.54厘米,左右页边距:3.17厘米(默认)。 3.1.2、页眉页脚 页眉:加入公司logo图片左对齐;后面加上文档名称,用小五号宋体字(Times new Roman);文件编号和版本号,如“GTXD-GZZD-001 V1.0”右对齐;页眉顶端距离0.8厘米。 页脚:加入公司名称及联系方式居中;加入页码/总页数右对齐页面底部;用小五号宋体字(Times new Roman),页脚底端距离1.2厘米。 首页如果是封页,则不显示页眉页脚。 3.2、首页标题及公司基本信息 公司基本信息:顶格、两端对齐,以图片形式放置公司logo及公司基本信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