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10
《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本大纲编写的依据是《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总学吋:16学时学分:0.5二、适用专业:模具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化专业、港口物流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等。
三、考核方式及评定标准:1、实验预习10%;2、实验操作15%;3、实验报告15%;4、实验纪律10%;5、实验考试50%四、配套的实验教材或自编指导书:《电工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五、实验项H概述与学时分配:实验一:叠加原理2学吋(-)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类别:学科基础(三)每组人数:1人(四)实验戸的和实验能力要求: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五)实验内容:用DG05挂箱的“基尔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
1.将两路稳压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6和E处。
2.令IL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冷投向6侧,开关仏投向短路侧)。
用直流数字屯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屯压。
3.令IL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投向短路侧,开关仏投向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
4.令U】和氏共同作用(开关Ki和K?分别投向IL和5侧),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5.将氏的数值调至+ 12V,重复上述第3项的测量并记录6.将R5(330Q )换成二极管1N4007 (即将开关&投向二极管TN4007侧), 重复1〜5的测量过程7.任意按下某个故障设置按键,重复实验内容4的测量和记录,再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出故障的性质。
(六)主要仪器设备:(七)所在实验室:电路分析基础实验室(-)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二:戴维南定理2学时(-)实验类别:学科基础(三)每组人数:1人(四)实验H的和实验能力要求“1.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五)实验内容:1.用开路电用、短路电流法测定戴维南等效电路的Uoc、R。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开课对象:中技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学时:98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一、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中级技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在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学习完数学、语文等理论基础课后开设本课程,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学习电工和电子的基本概念知识,一些基本电工、电子电路的分析。
通达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1、了解基本的电路和电子电路的原理、熟悉它们的主要参数;2、掌握直流、交流电路特点、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3、了解电容、电感特点,掌握电磁现象的分析;4、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电工、电子电路技术问题的能力,了解半导体的知识,阅读和分析电子设备中简单的电原理图;5、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熟悉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对基本电路进行安装与测试。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课时数:11)§1—1电路的概念 (1课时)1、掌握电路的组成特点。
2、熟悉常用的电工符号§1—2晶体三极管 (1课时)1、了解电流的形成,熟悉电流的分类。
2、掌握电流的计算方法,能判断电流的方向。
3、理解电流的测量。
§1—3场效应管 (4课时)1、掌握电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理解电位与电压的异同点。
3、掌握电动势的概念。
§1—4电阻与电导(1课时)1.掌握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理解温度与电阻的关系,理解电阻与电导的关系。
§1—5欧姆定律(1课时)1.掌握欧姆定律。
2.理解电源外特性。
§1—6电功与电功率(1课时)1.掌握电功的概念。
2.能计算用电器的电功率。
§1—7焦耳-愣次定律(1课时)1.理解焦耳-愣次定律。
2.了解负载的额定值。
§1—8 电路的三种状态(1课时)1.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
2.能分析电路的状态。
电工技术教学大纲电工技术教学大纲电工技术是一门与电力工程密切相关的学科,它涉及到电力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等方面。
为了保证电工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在电工技术教学中,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首先,电工技术教学大纲应该明确教学目标。
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能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因此,教学大纲应该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以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其次,教学大纲应该详细规定教学内容。
电工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电路基础、电机原理、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等方面。
教学大纲应该将这些内容进行分类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教学大纲还应该规定一些典型案例和实践项目,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第三,教学大纲应该明确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学大纲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
教学大纲还应该规定教师应该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最后,教学大纲应该规定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标准。
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可能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
因此,教学大纲应该鼓励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项目作业和实践操作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之,电工技术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非常重要。
教学大纲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而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电工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学大纲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实践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只有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学大纲,才能够确保电工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尊敬的各位教师和学生:为了确保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和学习,制定本教学大纲,以指导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以下是本课程的内容概述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概述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涵盖电子工艺与电力工程技术的综合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能力,以应对现代电子行业的需求。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了解电路原理,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应用,并具备电力工程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原理、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应用等;2. 掌握各类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量和操作技能;3. 具备电路设计与调试的能力;4. 培养分析和解决电工电子技术故障的能力;5. 培养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下:1. 电工基础知识1.1 电路概述1.2 常用电子元器件1.3 电源供电技术1.4 传感器与测量技术2. 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应用2.1 二极管与晶体管2.2 集成电路2.3 模拟与数字电路2.4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 电路设计与调试3.1 电路设计基础3.2 电路布线与焊接3.3 电路调试与测量4. 电工电子技术故障分析与解决 4.1 故障诊断方法与工具4.2 故障维修技术5. 实践操作5.1 电路实验5.2 项目实践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授课,讲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实际操作电路和元器件,并解决实际问题;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电子工程项目,培养其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能力;4.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小测验和考试,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项目成果:评估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4. 平时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指标。
电工技术实验教学大纲一、要求:《电工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它讨论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分析与计算电路、磁路的基本方法,以及介绍电气设备中常用的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电工实验是电工技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所学电工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学习基本电路的联接方法和常用电气设备及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培养从事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课时表:实验一线性与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2学时实验二直流电路中电位及其与电压关系的研究2学时实验三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2学时实验四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实验2学时实验五改善功率因数实验2学时实验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和起动2学时实验七三相异步电动机Y-△起动控制电路2学时总14学时三、实验内容纲要实验一线性与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直读式仪表和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等设备的使用方法2.掌握线性电阻元件,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的测试技能3.加深对线性电阻元件,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理解。
验证欧姆定律。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测定线性电阻伏安特性。
2、测定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3、测定小灯泡灯丝的伏安特性三、仪器设备晶体管稳压电源一台;直流电压表(TS-B-06)一只;滑线变阻器(1000Ω)一只;万用表;四、试验课时:2个课时实验二直流电路中电位及其与电压关系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电位、电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2、通过对不同参考点电位的测量和计算加深学生对电位的相对性及电压与参考点选择无关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按图接好实验电路,在接入电源U1、U2之前,应将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细调”旋钮调至最小位置。
然后打开电源开关,调节电压输出,使其值分别为U1和U2(参考数值U1=10伏,U2=10伏)。
2、交将开关S1,S2合向电源一侧,将U1和U2接到电路上。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传授电工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课。
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磁场和电磁感应,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以及实验技能。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讲授、实验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电阻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楞次定律,能对简单的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电功率和各点的电位进行计算。
(3)理解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叠加原理等,掌握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等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对一般复杂直流电路进行必要的计算。
(4)理解电容、电感线圈等元件的工作原理。
(5)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以及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欧姆定律,能计算一般串联正弦交流电路。
(6)掌握三相交流电的表示方法和三相交流电路的连接方法以及线电压、线电流、相电压、相电流及相互间的关系;掌握三相负载的连接。
(7)了解铁磁材料的性能,理解交、直流磁路的特性。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2)教学过程要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由具体到抽象讲授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本书从职业学校的实际出发,内容安排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突出应用。
还注意了以下原则:%1适当降低理论难度,加强应用;%1根据专业共性,精选内容;%1保证必要基础,按需选学。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导言教学要求通过学习导言,了解电能的优越性,电气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重大意义,以及电工技术和我国电气工业的发展情况,此外教师要介绍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基本内容、与本专业的关系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
《电工基本技能》教学大纲(共5篇)第一篇:《电工基本技能》教学大纲《电工基本技能》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电工基本知识的能力和直接从事电工工作的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熟悉并能正确使用常用配电设备、电工仪表、电工工具。
2.熟悉并能正确进行导线的连接和恢复绝缘以及照明灯具、开关与插座的安装。
3.能初步识读一般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二)能力培养目标:熟练掌握与内容有关的技术规范。
(三)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
2.培养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
3.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触电急救1.了解人体触电的知识,了解触电原因及预防措施。
2.掌握触电急救知识。
3.了解电工消防知识。
(二)常用电工工具1.掌握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
2.了解线路装修工具和设备装修工具的使用,能正确选择专用电工工具。
3.掌握电烙铁钎焊焊接工艺。
(三)常用电工仪表1.了解电工仪表的分类、准确度和面板符号,并学会正确选择电工仪表。
2.掌握万用表、兆欧表、钳形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四)导线线头的加工工艺1.了解电工常用导线的分类、应用和选择。
2.了解导线的捆扎。
3.掌握导线线头的加工工艺。
4.掌握线头与接线桩的连接方法。
5.掌握双绞线与RJ-45水晶头的制作。
(五)室内低压线路的安装1.了解电光源和室内照明灯的分类和选择。
2.了解照明线路的规程。
3.掌握电气照明平面图的识读。
4.掌握白炽灯、日光灯和插座的安装5.了解室内配线的安装方法(六)室外低压线路的安装1.掌握低压架空线路的安装2.了解低压架空接户线与进户线的安装。
3.了解街码布线的简介4.了解低压电缆线路的相关知识。
(七)接地装置的安装与测量1.了解接地与接地装置2.掌握接地与接地装置的安装3.了解接地装置的检查与维护。
电工技术电子教案电工技术是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本教案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电路的过渡过程;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原理、机械特性等基本理论;以及常规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磁路与变压器等内容。
下面对各部分内容分别进行论述。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本章学习指导本章是电路的基础,内容为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学习目标是理解电路模型与实际电路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电压、电流、功率等的物理意义,清楚电路的不同工作状态的特点;熟悉电压源和电流源模型及其相互转换的方法;最后学习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在参考方向下的欧姆定律及基尔霍夫定律的运用以及电压源和电流源之间的等效变换。
难点是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及功率的判断。
要严格区分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分清引入参考方向的意义,学会用参考方向分析问题。
电路与电路模型及电路的主要物理量电路是各种电器设备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的整体,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是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我们研究的电路是实际电路的理想化模型。
实际器件可用一个理想电路元件或几个理想电路元件的组合来代替。
电路模型就是用理想电路元件代替实际器件组成的电路。
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由于实际方向未知,需先假定电路中支路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当元件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一致时,该元件为关联参考方向;否则,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关联参考方向下,功率大于零,元件吸收功率,该元件为负载;功率小于零,元件发出功率,该元件为电源。
反之,在非关联参考方向下,功率大于零,元件发出功率,该元件为电源;功率小于零,元件吸收功率,该元件为负载。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电路中常用的理想电路元件有电阻、电感、电容、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
理想电路元件分无源元件和有源元件。
无源元件包括电阻、电感和电容,同时电感和电容还是储能元件。
电阻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系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其电压和电流是瞬时一一对应的。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类型:理论课总学时:64实践课时比例:学分:4分适用对象: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高职学生先修课程:《金属工艺学》、《机械制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目的本课程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学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事业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其它相关类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集成和实践基础。
2、课程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职业应变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1)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2)掌握磁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磁感应原理及工程应用;(3)掌握正弦电量,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4)掌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5)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与制动方法。
(6)掌握常用控制电器的工作原理,异步电机的典型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电动机常用保护环节;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电气原理图画法规则和电气识图方法。
(7)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和三极管的伏安特性;熟悉PN结的形成过程,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了解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直流电路【教学目的】掌握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电压源电流源等效互换、戴维南定理及其应用、电路中电位的计算;熟悉基本物理量,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的特点及电压和电流的关系;了解节点电压法。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5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数控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同时介绍了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数字电路等基本知识。
为学习机电、数控后续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2、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3、掌握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4、掌握磁路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定律5、掌握变压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6、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7、掌握万用表对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简易测试,解决基本放大电路中的连接问题8、能分析电路,能从较复杂的电路中把各个数字单元简化出来加以分析,读懂电路图9、会分析整流电路的原理,会计算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10、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流、电压等常用电参数;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第一单元直流电路(6学时)教学内容:1.1、电路基本概念、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电路模型。
(1学时)1.2、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1学时)1.3、电阻的串并联,分压与分流,Y型与△型联接电阻网络的等效互换。
(0.5学时)1.4、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及其相互转换。
(0.5学时)1.5、电路基本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位法。
(1学时)1.6、常用电路定理: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应用电路计算举例。
(1学时)1.7、电感、电容与一阶电路过渡过程分析的三要素法。
(1学时)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电路分析计算的方法。
了解电路基本定理。
了解过渡过程的意义及三要素分析法。
第二单元单相交流电路(4学时)教学内容:2.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1学时)2.2、复数、相量的概念及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应用。
(1学时)2.3、电阻、电感、电容的交流电路模型,阻抗的计算。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课程简介电工技术课程是为学习者提供并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成为合格电工的重要教学内容。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习者能够熟悉电工行业的常用术语、相关法律法规,并具备基本的电气安全知识与技能。
本大纲将全面介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以及评估方式。
第二章学习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 理解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术语;2. 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电学量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熟悉各种电气元件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4. 理解电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具备基本的电气安全知识与技能;5. 能够使用仪器设备进行基本的电路测试和故障排除。
第三章教学内容1. 电工技术概论1.1 电工技术的定义与分类1.2 电工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3 电工技术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2. 电路基础知识2.1 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2 电路的基本元件与符号2.3 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3. 电源与电源管理3.1 常见电源类型及其性能参数3.2 电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4. 电气设备与控制4.1 电气工程设备的分类与特点4.2 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3 电气设备的检修与维护5. 电气安全知识与技能5.1 电气事故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5.2 电气安全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5.3 电气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应急处理6. 电路测试与故障排除6.1 常用电路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6.2 常见电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7. 电工实践操作7.1 电路组装与连接7.2 电路测试与调试7.3 电器设备的安装与维修第四章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实验等,以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提高学习者对电工技术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2. 评估方式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2.1 课堂参与和作业成绩的评定2.2 实验操作和报告的评价2.3 学期末考试的成绩评定第五章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课程的教学,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精选的电工技术教材,提供详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电工电子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它涵盖了电力、电子、通信、自动化等众多领域,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地传授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制定一份全面而有深度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 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电路基础知识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和关系1.2 电路元件及其特性1.3 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2. 电子器件与电路2.1 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原理和应用2.2 放大电路和逻辑电路2.3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3. 电力系统与电机3.1 发电原理和电力传输3.2 三相电路和电机控制3.3 变频技术和电力负载管理4. 通信与网络技术4.1 信号与系统分析4.2 通信原理和调制技术4.3 网络协议和数据传输5. 自动化与控制技术5.1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5.2 传感器与执行器5.3 自动化控制原理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实验实践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项目设计组织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论文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估方式1. 考试通过笔试和实验考核,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2. 项目评估对学生参与的项目设计和实施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论文评估对学生的论文研究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精选编写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相适应的教材,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电工电子技术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应用能力。
本课程将全面介绍电路原理、元器件特性、电子设备维修等相关内容,以提升学生在电气领域的技能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气原理和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技巧;2. 熟悉常见的电路元件及其特性,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和分析;3. 掌握电子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技术,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电路基本理论: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概念,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定律;2. 电路分析方法: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合电路等电路分析方法,交流电路与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3. 电子元器件:常见的电子元件及其工作原理,如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4. 电路设计与实践:基于实际问题的电路设计,电路仿真与调试技术;5. 电子设备维修:电子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设备保养与维护技术。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路实验,提升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习交流和思维碰撞。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技能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掌握情况;4.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课程设计,评价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表现。
六、教材参考1. 《电子技术基础》(张三,XXX出版社)2.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指导》(李四,XXX出版社)3. 《电子设备维修与保养》(王五,XXX出版社)七、教学团队1. 主讲教师:XXX,电子工程专业教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2. 助教人员:XXX,XXX,负责课程的实验操作指导和学生问题解答。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工元件;能处理电工技术实验与实训中的简单故障;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工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加电工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续表续表续表五、教学实施(一)学时安排建议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按16~18学时折合1学分计算。
(二)教学方法建议1. 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电工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为适应不同专业及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可通过对选学模块教学内容的灵活选择,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教学过程中,应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2.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电工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或典型电工产品的制作等,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电工电子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电路、电子器件、电力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
一、引言电工电子技术是应用广泛的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从电灯到手机,从电视到电脑,电工电子技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至关重要。
二、课程目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电路基础知识、电子器件的原理和应用、电力系统的搭建和维护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独立设计和调试简单的电路,了解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1. 电路基础知识电路基础知识是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以及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定律的应用。
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来掌握这些知识。
2. 电子器件的原理和应用电子器件是电工电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并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
3. 电力系统的搭建和维护电力系统是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
学生需要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并能够搭建和维护简单的电力系统。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将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等辅助工具来提高教学效果。
2. 实验实践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电工电子技术的魅力。
3. 项目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引入一些项目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项目设计和实施,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五、评价方式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报告等。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工与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运用本书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学会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3、掌握二极管以及简单直流电源电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4、学会二极管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5、掌握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6、学会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和集成运放的分析和计算方法7、掌握门电路及触发器电路的基本性能和基本分析方法。
8、掌握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简单计算方法9、掌握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0、掌握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基本性能和主要工作原理11、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二)、能力目标1、具有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示波器等)的能力2、具有正确测量基本电学量(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电能)的能力3、具有正确识读和分析常用电工电子电路图,并完成有关电路参数计算的能力(三)、素质目标1、从事本专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悉本行业相关的知识。
2、能够熟练基本操作,具有良好的顾客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
3、具有良好的体质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直流电路[教学目的](一)、掌握直流电路的组成及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一)、什么是直流电(二)、电学量的关系[教学重点](一)、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复杂直流电路[教学建议](一)、以说教授课为主,采用演示方法。
(二)、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教学目的](一)、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知识(二)、掌握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的规律(三)、掌握RL串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四)、掌握三相交流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教学内容](一)、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知识(二)、正弦交流电路的规律(三)、RL串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四)、三相交流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教学重点](一)、掌握三相交流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二)、掌握RL串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教学建议](一)、以说教授课为主,采用演示方法。
《电工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电工技术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开课教研室:电学基础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及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掌握电工仪器和器件的使用、线路正确连接、实验现象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等基本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和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由于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练习巩固和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本课程各部分实际问题的能力。
题目选择应由简入繁和联系课程的主要内容,对一些较难或易出错的题可给出提示,习题应有概念性、分析性强的特点,还应包括运算,图解等各种类型的题目。
成绩考核形式:末考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实验、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定律,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定律,主要包括电路作用与组成、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电路的基本定律、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电功率和额定值、以及电路中电位的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电路的基本定律。
教学难点是利用KVL定律列回路电压方程、电路中电源与负载的判别。
4.教学内容第一节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1. 电路的作用2. 电路的组成部分第二节电路模型1. 电路模型2. 如何用电路模型表示电路第三节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1. 电路基本物理量的实际方向2. 电路基本物理量的参考方向3.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关系第四节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的内容2. 欧姆定律的应用第五节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 电源有载工作2. 电源开路3. 电源短路第六节基尔霍夫定律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第七节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1. 电位的概念2. 电位的计算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宁与诺顿定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电路的各种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是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分析电路问题。
4.教学内容第一节电阻串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1. 电阻的串联2. 电阻的并联3. 电阻混联电路的计算第二节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1. 等效变换的条件2. 等效变换的应用第三节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1. 电压源模型2. 电流源模型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第四节支路电流法1. 支路电流法解题步骤2. 支路电流法应用第五节结点电压法1. 结点电压法解题步骤2. 结点电压法解应用第六节叠加定理1. 叠加定理2. 叠加定理解题步骤第七节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1. 戴维宁定理2. 诺顿定理第八节受控电源电路的分析1. 受控源概念、类型2. 受控源电路分析第九节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1. 非线性电阻概念2.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第三章电路的暂态分析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电路的暂态和稳态、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的概念,以及电路暂态分析的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电路的暂态和稳态的概念,以及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掌握换路定则及初始值的求法,掌握一阶线性电路分析的三要素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换路定则及储能电路初始值的确定、三要素法。
教学难点是三要素法中三要素的确定。
4.教学内容第一节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1. 电阻元件2. 电感元件3. 电容元件第二节储能元件和换路定则1. 电路中产生暂态过程的原因2. 换路定则3. 初始值的确定第三节RC电路的响应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2.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3. RC电路的全响应第四节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1. 稳态值的计算2. 初始值的计算3. 时间常数的计算第五节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1. 微分电路2. 积分电路第六节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3. RL电路的全响应第四章正弦交流电路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正弦量的特征及其各种表示方法,掌握计算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正弦量的特征及其各种表示方法,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及阻抗,掌握计算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会画相量图,掌握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了解瞬时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串、并联谐振的条件及特征,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正弦量各种表示方式间转换,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
教学难点是相量图,交流电路的阻抗。
4.教学内容第一节正弦电压与电流1. 频率与周期2. 振幅与有效值3. 初相位第二节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1.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2. 相量图第三节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1. 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2. 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3. 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第四节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1. 电流、电压的关系2. 功率关系第五节阻抗的串联与并联1. 阻抗的串联2. 阻抗的并联第七节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1. 谐振概念2. 串联谐振3. 并联谐振第八节功率因数的提高1. 功率因数2. 功率因数低的原因3. 功率因数的提高第九节非正弦周期电压和电流1. 非正弦周期信号2.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第五章三相电路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三相电压和负载,掌握三相电路中电量的计算。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搞清对称三相负载Y和△联结时相线电压、相线电流关系,掌握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单相及三相负载的正确联接方法,理解中线的作用,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及功率的计算。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三相电压,相电压和线电压,线电流和相电流,三相功率。
教学难点是对称负载三相电路电压、电流之间关系,三相功率。
4.教学内容第一节三相电压1. 三相电压的产生2. 三相电压第二节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1. 三相负载2. 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第三节负载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1. 联结形式2. 分析计算第四节三相功率1. 三相功率2. 三相功率的计算第六章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的意义,掌握磁路分析方法及铁心线圈电路特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的意义,了解磁性材料的基本知识及磁路的基本定律,会分析计算交流铁心线圈电路,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等特性,了解电磁铁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知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磁路的分析方法,变压器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是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和阻抗变换。
4.教学内容第一节磁路及其分析方法1.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2. 磁性材料的磁性能3. 磁路的分析方法第二节交流铁心线圈电路1. 电磁关系2. 电压电流关系3. 功率损耗第三节变压器1.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2. 变压器的外特性3. 变压器的损耗与效率4. 特殊变压器5. 变压器绕组的极性第四节电磁铁1. 概述2. 基本结构3. 电磁铁吸力的计算第七章交流电动机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起动和调速的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理解电机的极性特性,掌握电机起动、反转、调速及制动的基本方法,了解电机应用场合及如何应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电机构造、转动原理,转差率,定子电路,转子电路。
教学难点是旋转磁场,转差率,转矩。
4.教学内容第一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1. 定子2. 转子第二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1. 旋转磁场2. 电动机的转动原理3. 转差率第三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1. 定子电路2. 转子电路第四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与机械特性1. 转矩公式2. 机械特性曲线第五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1. 起动性能2. 起动方法第六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1. 变频调速2. 变极调速3. 变转差率调速第七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1. 耗能制动2. 反接制动3. 发电反馈制动第八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第九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1. 功率的选择2. 种类和形式的选择3. 电压和转速的选择四、学时分配1.五、教材及参考书教材:《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电工技术》主编:秦增煌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
参考书:1. 《电工技术》(第三版)主编:姚海彬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
2. 《电工学》(第三版)主编:唐介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
3. 《电工学》(第三版)主编:张南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
4. 《电工学基本教程》(第四版)主编:孙骆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
执笔:马超审定:张清枝魏增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