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吡虫啉拌种剂防治玉米蚜虫
- 格式:doc
- 大小:547.50 KB
- 文档页数:8
吡虫啉使用用途吡虫啉,也称为噻虫嗪,是一种广谱的农药,属于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
它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防治各类害虫,并且对许多害虫有良好的效果。
以下是吡虫啉的主要使用用途:1. 农田害虫的防治:吡虫啉可用于农田中防治多种害虫,如蚜虫、甲虫、蚜虫、蚜虫、蚜虫、蚜虫、蚜虫、蚜虫、蚜虫、蚜虫、蚜虫、蚜虫、蚜虫、蚜虫、蚜虫、蚜虫等。
它可通过触杀和胃毒作用来控制害虫,具有较长的持效期,可以提供持久的防治效果。
2. 果树园和蔬菜园的虫害防治:吡虫啉可用于果树园和蔬菜园中的害虫防治。
它可以控制各种害虫,如食叶害虫、吸汁害虫、蛀果害虫等。
通过喷洒吡虫啉溶液或施加吡虫啉颗粒剂,可以有效地杀死害虫,保护果树和蔬菜的生长。
3.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吡虫啉可用于森林中的病虫害防治。
森林中的害虫和病原体会对树木和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吡虫啉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些害虫和病原体,保护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
4. 居民区和公共场所的害虫控制:吡虫啉也可以用于居民区和公共场所的害虫控制。
这些地方可能会受到蚊子、苍蝇、蟑螂等害虫的困扰,给居民和公众带来不便和卫生问题。
吡虫啉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些害虫,并提供舒适和干净的居住环境。
5. 观赏植物害虫的防治:吡虫啉也可用于室内植物和观赏植物的害虫防治。
室内和观赏植物常常受到蚜虫、螨虫、白蚁等害虫的侵袭,影响其生长和观赏价值。
使用吡虫啉可以有效控制这些害虫,并保持植物的健康和美观。
6. 粮食仓储的害虫控制:粮食仓储中常常会遭受谷蠹、仓鼠等害虫的侵害,造成粮食浪费和质量下降。
吡虫啉可以在粮食贮存过程中使用,有效地控制这些害虫,保护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7. 温室害虫的控制:吡虫啉也可用于温室中害虫的控制。
温室中由于环境条件的恶劣,容易引起害虫的滋生和传播。
使用吡虫啉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些害虫,保护温室内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总之,吡虫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药,具有广泛的应用用途。
它可以用于农田、果树园、蔬菜园、森林、居民区和公共场所的害虫防治,可控制多种害虫,并提供长效的防治效果。
简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作者:张景才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8期摘要: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第二大国,玉米的用途对国民经济构成影响巨大。
玉米由于单产高、增产潜力大,并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使农民收入增加,以下文章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玉米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关健词:玉米种子选择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一、选用优质良种1、根据土壤肥力以及品种不同特性选用适合的优良品种,土壤肥力高、泥脚深的选生育期稍长的品种,土壤肥力浅的要选用生育期短的品种。
2、根据病害选种病害影响玉米丰产,主要与土壤有关。
土壤养分不平衡,地温不正常,选种时应避开不适宜此条件生长的品种。
3、根据种子外观选种选用高质量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有利保证。
优质的种子包装袋为一次封口,有种子公司的名称和详细的地址、电话;种子标签注明的生产日期、纯度净度、水分、芽率明确;种子的形状、大小和色泽整齐一致。
二、种子处理:1、晒种。
经过阳光晒过的玉米种子,播种后吸水快,发芽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幼苗粗壮。
2、浸种和拌种:清水浸种主要是供给水分,促进发芽。
化学药剂浸种主要有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但浸种的浓度高或浸种时间长,种子容易中毒受害,降低发芽率。
三、合理密植1、扩大行距。
改传统常规行距60-65厘米为120-130厘米(也等于隔行种植)。
把肥和苗集中1/2的利用面积上。
加大密度,公顷保苗6.0万-6.2万株,收获株数必保5.8万株。
2、扩大株距。
由常规垄不变,采用远距一掩多株(80厘米3株或100厘米4株),公顷保苗6.0万-6.2万株,收获株数必保5.8-6.0万株。
四、田间管理1、苗期的管理玉米苗期是生根发叶和茎、节、叶分化形成的营养生长时期,同时也是大部他根系形成时期。
苗期管理,主要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础。
(1)定苗、间苗:定苗通常在5片真叶时进行,每穴留一株壮苗,同时进行查苗补苗,带土移苗,并浇足定根水,保证幼苗成活。
吡虫啉农药的使用方法
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
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
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
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
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吡虫啉农药的使用方法是什么?且看以下分解。
吡虫啉的使用方法:
主要含量与剂型5%乳油、5%片剂、1 0%可湿性粉剂、25%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70%可湿性粉剂、70%水分散粒剂、200克/升可溶液剂、350克/升悬浮剂、600克/升悬浮种衣剂、70%湿拌种剂等。
吡虫啉由于它的优良内吸性,特别适于用种子处理和撒颗粒剂方式施药。
一般亩用有效成分3~10克,兑水喷雾或拌种。
安全间隔期20天。
施药时注意防护,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药粉、药液,用药
后要及时用清水洗洁暴露部位。
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
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降低药效。
吡虫啉使用禁忌:
1、本品不可与碱性农药或物质混用。
2、使用过程中不可污染养蜂、养蚕场所及相关水源。
3、适期用药,收获前两周禁止用药。
4、如不慎食用,立即催吐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5、贮藏要与食品远离,以免发生危险。
吡虫啉主要性状及作用: 新烟碱类杀虫剂,原药为浅橘黄色结晶,微溶于水,稍溶于异丙醇,无挥发性。
本品为内吸性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及强内吸性,持效期长,药效受温度影响不大。
对有益动物和天敌无害,对环境较安全。
对人、畜中等毒。
有对蚜虫、叶蝉、粉虱、蓟马等效果好,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自昆虫也有效。
由于其具有优良内吸性,特别适于种子处理和作颗粒剂根部处理使用。
常见剂型有 10%、15%可湿性粉剂、10%乳油、25%水剂,3%、5%颗粒剂。
一般使用浓度为 25%水剂 3kg/hm,对水 750~900kg 喷雾。
防治各类蚜虫,每千克种子用药1g(有效成分)处理;叶面喷雾时,10%可湿性粉剂的用药量为150g/hm2;毒土处理,土壤中的浓度为1.25mg/kg 时,可长时间防主要适用对象及注意事项:园林苗木(红叶石楠等):蚜虫:40-60克/亩。
水稻:飞虱、叶蝉、稻蓟马等:20~30克/亩。
小麦:穗蚜:10~20 克/亩喷雾。
玉米:蚜虫等:40~70克/亩喷雾。
大豆:蚜虫:30~40克/亩喷雾。
蔬菜:蚜虫、粉虱、叶蝉等:30~40克/亩。
果树:蚜虫、粉虱、木虱:3000~4000倍液。
茶树:小绿叶蝉:35克/亩喷雾。
注意事项:本品对蚕、蜂毒性高。
中毒急救: 送医院对症治疗。
备注:蚜虫类:危害园林植物的蚜虫种类很多,已定名的有 40 多种。
蚜虫是以刺吸式口器,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相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
同时,蚜虫分泌的蜜露会诱发煤污病发生,还可传播多种病毒病常见的有:桃蚜、桃粉蚜、棉蚜、绣线菊蚜、月季长管蚜、柳黑毛蚜等。
吡虫啉的功能主治1. 吡虫啉简介吡虫啉是一种广谱的杀虫剂,通常用于农业领域,可用于防治各种害虫。
它属于异噻唑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性和长效性的特点。
2. 吡虫啉的功能吡虫啉具有以下功能:2.1 杀虫功能吡虫啉具有优良的杀虫效果,可广泛用于防治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上的各种害虫。
它可通过接触和胃毒作用杀死害虫,具有较长的残效期。
2.2 预防功能吡虫啉可作为预防性杀虫剂使用,可以有效预防田间作物和果树上的害虫。
在农作物生长的早期阶段使用吡虫啉可以有效保护作物免受害虫损害。
2.3 治疗功能吡虫啉还具有一定的治疗功能,可用于治疗某些作物上已经受到害虫侵害的情况。
通过有效的治疗,可使受害植株恢复生机,减少损失。
2.4 防治范围广泛吡虫啉适用于防治多种害虫,包括但不限于蓟马、飞虱、甲虫、蚜虫、蚜虫和叶螨等。
它的广谱性使得它成为防治不同农作物上多种害虫的首选杀虫剂。
3. 吡虫啉的主治对象吡虫啉适用于以下主要作物:3.1 水稻吡虫啉可用于防治水稻上的蓟马、叶螟、蚜虫等害虫。
它能够有效杀死这些害虫,保护水稻生长的安全。
3.2 玉米吡虫啉对玉米上的飞虱和甲虫等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它能够迅速杀死这些害虫,减少对玉米的危害。
3.3 蔬菜吡虫啉可以用于防治各种蔬菜上的病虫害,如蚜虫、飞虱、甲虫等。
它能够快速有效地杀死这些害虫,并保护蔬菜的生长。
3.4 果树吡虫啉适用于果树上的多种害虫,如飞虱、蚜虫、甲虫等。
它能够防止这些害虫对果树的危害,保障果实的安全产出。
3.5 其他作物除了以上提到的作物外,吡虫啉还适用于多种其他作物,如大豆、棉花、小麦等。
它可以有效防治不同农作物上的多种害虫。
4.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吡虫啉时需遵循以下注意事项:1.按照标签上的指示使用正确的剂量和方法。
2.严格遵守使用间隔和安全期限。
3.使用前必须读取并理解使用说明书,并保持环境卫生。
4.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如穿戴防护服、口罩和手套等。
5.避免吡虫啉接触皮肤、眼睛和口腔。
吡虫啉这几种使用方法比喷施效果高3~5倍吡虫啉是一种硝基亚甲基类高效广谱杀虫剂,商品名有咪蚜胺、蚜虱净、扑虱蚜、比丹,一遍净、大功臣等,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内吸性强,传导性好,持效期长,尤其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吡虫啉除了用于叶面喷施,还可用于土壤处理、灌根、拌种等,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比喷施高3~5倍,持效期长达50~90天,为什么农民在生产中却很少使用呢?吡虫啉的主要特性(1)杀虫谱广:吡虫啉主要用于防治蚜虫类、蓟马类、叶蝉类、飞虱类、粉虱类、甲虫类等地上害虫,还可用于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稻象甲、稻负泥虫等地下害虫。
(2)内吸性强:吡虫啉具有很强的内吸性,使用后,能在几分钟内快速被植物根、茎、叶等部位吸收,是内吸性最快的杀虫剂之一。
(3)传导性好:吡虫啉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后,还能快速传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将隐藏在叶片背面或喷不到地方的害虫彻底杀死。
杀虫更加彻底。
(4)稳定性好:吡虫啉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土壤中不易分解,均匀分散在作物根系周围,能持续被作物的根系吸收。
(5)持效期长:吡虫啉由于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和稳定性,不易光解和水解,叶面喷施持效期可达15~25天,用于土壤处理持效期可达50~90天,大大减少了施药次数和农药投资成本。
(6)高效低毒:按照农药毒性分级,吡虫啉是一个高效低毒杀虫剂。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450mg/kg,急性经皮LD50>5000mg/kg。
急性吸入LC50(4h)>5323 mg/m ,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作用。
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首选药剂。
(7)混配性好:吡虫啉性质比较稳定,能与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等混合使用,增效作用均十分显著,不但扩大了防治范围,还延缓了抗药性,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成本。
使用方法吡虫啉由于具有以上这些优良特性,不但能用于叶面喷雾,还可用于拌种、土壤处理、浸根、灌根等多种使用方法,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均十分显著。
种植技术-吡虫啉能治什么害虫及使用方法?在农资市场上有着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乳油、可分散粒剂、可溶性浓剂等,但吡虫啉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还有农户不是很了解,因此种地网整理了吡虫啉的杀虫原理、可防治的害虫及使用方法,以下详细列举出来供网友们参考。
吡虫啉的杀虫原理:吡虫啉是新一代氯代尼古丁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多重药效。
害虫接触药剂后,吡虫啉可以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可以使昆虫神经麻痹后迅速死亡,而且吡虫啉用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
在温度高时杀虫效果更好。
吡虫啉可以防治的虫害:吡虫啉可以有效防治蚜虫、飞虱、叶蝉、蓟马、粉虱、稻甲虫、小麦吸浆虫、潜叶蝇、负泥虫、潜叶蛾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对于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线虫和红蜘蛛无效。
吡虫啉的使用方法:1、用于防治水稻飞虱、叶蝉、蓟马、蚜虫、稻甲虫等,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对水稻均匀喷雾。
2、用于防治小麦蚜虫、吸浆虫,每亩可以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对小麦均匀喷雾。
3、用于防治蔬菜蚜虫、粉虱、蓟马、潜叶蝇等害虫,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兑水对植株均匀喷雾。
4、用于防治棉花苗期的蚜虫,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兑水对棉花幼苗均匀喷雾。
5、用于防治果树瘤蚜、桃蚜、黄蚜等虫害,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对果树枝条树干进行均匀喷雾。
吡虫啉的注意事项及安全间隔期:注意一、吡虫啉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注意二、吡虫啉对蚕、蜜蜂等益虫毒性高。
果树、蔬菜、水稻最多使用2次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安全间隔期为14天。
小麦最多使用2次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安全间隔期为20天。
茶树最多使用2次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安全间隔期为7天。
果树最多使用2次10%吡虫啉乳油,安全间隔期为20天。
吡虫啉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吡虫啉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蓟马、粉虱及其抗性品系。
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也有效。
吡虫啉对线虫和红蜘蛛无活性。
由于其优良的内吸性,特别适于种子处理和以颗粒剂施用。
在禾谷类作物、玉米、水稻、马铃薯、甜菜和棉花上可早期持续防治害虫,上述作物及柑橘、落叶果树、蔬菜等生长后期的害虫可叶面喷雾。
叶面喷雾对黑尾叶蝉、飞虱类(稻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蚜虫类(桃蚜、棉蚜)和蓟马类(温室条篱蓟马)有优异的防效,优于噻嗪酮、醚菊酯、抗蚜威和杀螟丹。
使用方法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和叶面喷雾均可。
(1)毒土处理时,土壤中浓度为1.25mg/kg时,可长时间防治白菜上的桃蚜和蚕豆上的豆卫茅蚜。
(2)防治水稻褐飞虱、白背飞虱、叶蝉以及蓟马时,用量20~30g/hm2,作用迅速,持效期长,90%以上防效可维持40天以上。
在飞虱和天敌间有良好的选择性。
用于苗床或秧田土壤处理时对由灰飞虱传播的小稻条纹叶枯病,黑尾叶蝉传播的普通矮纹病以及黄矮病都有理想的防效。
(3)对多种蚜虫,包括对多种杀虫剂产生高水平抗性的果园桃蚜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用有效成分15~30g/hm2,对水喷雾(5000~20000倍液)可有效地防治桃蚜、麦蚜、菜蚜和棉蚜,90%以上防效可达1个月以上。
(4)防治小麦穗蚜,随用量增加防效逐渐提高,穗蚜发生后用25%可湿性粉剂75g/hm2即有较为稳定理想的防效,花期使用预防穗蚜时以亩用25%可湿性粉剂150g/hm2为宜,以保证有足够长的持效期。
(5)以1gai/kg种子处理,至少在5周内可防治豆蚜和棉蚜。
(6)对抗性害虫的药效:由于吡虫啉的作用不同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它对常规杀虫剂已产生抗性的蚜虫、叶蝉和飞虱也有很好的效果。
抗性黑尾叶蝉、褐飞虱、灰飞虱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已不敏感,桃蚜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和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也已不敏感。
与敏感品系相比,抗性品系对吡虫啉的敏感性都没有减少。
许昌市春马铃薯—夏鲜食玉米—秋菠菜一年三熟栽培技术作者:马向利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1年第08期一、早春马铃薯栽培技术(一)品种选择宜选用早熟高产、经济效益好的品种,如荷兰15、克新1号和郑商薯10号等。
使用的种薯应达到大田种薯(G3)以上的级别。
(二)整地整地前施足底肥,深耕25 cm左右,耕后耙平,做到土地平整、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
(三)施肥整地前,每667 m2撒施有机肥1000~4000 kg,马铃薯专用复合肥100~150 kg。
也可依据土壤分析报告,合理施入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底肥或叶面肥施入为宜。
(四)播种在2月中下旬,地面下10 cm地温稳定在7 ℃以上即可起垄盖膜播种,单垄双行,垄距80 cm,播种深度15 cm左右。
播种密度根据不同用途和品种的熟期确定,每667 m2种植3500~5000株。
(五)浇灌与排水出苗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保持在65%~70%,块茎形成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保持在70%~80%,块茎膨大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保持在70%~85%,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保持在60%以下。
播种时底墒不足应造墒播种,生育期内遇旱应及时播种,遇涝及时排水。
(六)病虫草害防治1.晚疫病。
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于发病前喷施预防。
发病后视病害的发生情况,可用68.75%霜霉威·氟吡菌胺悬浮剂800倍液,或52.5%霜脲氰水分散粒剂5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3次以上,每次间隔3~7 d。
2.青枯病。
可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连续喷雾3~4次,每次间隔7~10 d。
或每株灌兑好的药液0~0.5L连续灌根2~4次,每次间隔7~10 d,3.蚜虫,兼防病毒病。
植物保护现代农村科技2021年第6期带来的危害,而且与土壤栽培相比,具有产量高、品质好、商品性好、水肥农药用量少、省地省工、安全环保等诸多优点。
但由于目前还存在成本、技术门槛较高等问题,无土栽培在设施蔬菜上推广应用的范围较小。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无土栽培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1]卢维宏,张乃明,包立,等.我国设施栽培连作障碍特征与成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J].土壤,2020,52(4):651~658.[2]王晓琪,姜伟涛.苹果连作障碍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20,47(11):2223~2237.[3]曹丹.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草莓生长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20(17):39~44.[4]郭晨曦.强还原土壤灭菌法(RSD)对大棚连续三茬蔬菜生长、产量和病虫害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20,49(11):98~109.[5]李小霞.旱地番茄连作障碍机理研究进展[J].北方农业学报,2020,48(1):35~40.[6]阿衣加玛丽·库都热提.甜瓜连作障碍及其消减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瓜菜,2020,33(5):1~5.1玉米蚜虫为害特点玉米蚜虫属同翅目,蚜科,俗称腻虫。
在玉米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生。
玉米蚜虫多群集于叶片背面、心叶,边吸取植株汁液边排泄“蜜露”,可产生黑色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和授粉,降低粒重,导致减产。
同时还能传播病毒病,造成更大损失。
由于蚜虫大量吸取汁液,引起叶片发黄或发红,导致植株生长营养不良,严重时植株枯死。
2玉米蚜虫的发生规律玉米蚜虫在禾本科作物及杂草的心叶里越冬,翌年气温条件适宜就迁移到玉米上。
抽雄前蚜虫在玉米叶片背面为害、繁殖,虫口密度升高以后,逐渐向玉米上部蔓延。
抽雄后扩散在雄穗和上部叶鞘及雌穗苞叶内为害。
扬花期蚜量猛增,在玉米上部叶片和雄花上群集为害。
如果条件适宜,为害可持续到玉米成熟,植株衰老后,气温干燥凉爽,蚜虫量急剧下降,最后产生有翅蚜,迁飞至其它寄主越冬。
吡虫啉拌土使用效果
吡虫啉在拌土使用时可以有效地防治土壤中的害虫和昆虫。
以下是吡虫啉拌土使用的一些效果和优点:
1.长效控制:吡虫啉在土壤中的残留效果较长,可以提供持久的
保护。
一旦吡虫啉被拌入土壤中,它会被吸收到植物组织中,并随着植物的生长逐渐释放,形成保护性的杀虫层。
这种长效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治土壤中的害虫,减少害虫对植物的损害。
2.广谱杀虫剂:吡虫啉对多种土壤中的害虫具有杀灭效果,包括
但不限于蚜虫、飞虱、叶螨、甲虫和蚊子等。
它可以控制土壤中广泛存在的害虫种类,提供全面的防治效果。
3.方便易用:吡虫啉拌土使用相对简单方便。
只需将吡虫啉与土
壤充分混合,确保吡虫啉均匀分布在土壤中即可。
一些农业和园艺作物常常在种植前或种子发芽时进行吡虫啉拌土处理,以确保植物从一开始就受到保护。
4.环境友好:吡虫啉在土壤中残留时间较长,可以减少重复喷洒
杀虫剂的频率,从而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吡虫啉在土壤中的活性逐渐降低,减少了其对非靶标昆虫的潜在影响。
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
玉米蚜虫是危害玉米生长发育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对玉米产量还是品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损害,是玉米主要虫害之一。
那么对于玉米蚜虫该怎么防治呢?一起来看看吧。
1、药剂拌种
可以在玉米播种前,将噻虫嗪、吡虫啉等药剂适量地和种子种植到土壤里,通过这些药剂给种子包衣,这样对防治蚜虫有极好的效果。
而为了加强防治效果,还可以在玉米种子快要生根发芽是,再喷洒一次噻虫嗪、吡虫啉,进行第二次包衣,这样防治效果达90%以上。
2、药剂施肥
除了药剂包衣外,玉米蚜虫的方法有很多,而在使用药剂防治时大多是使用噻虫嗪、吡虫啉,这两种药剂是蚜虫的克星。
除了在播种使用外,再给玉米施肥时,也可以加入适量的噻虫嗪、吡虫啉一同施入,这样也能起到极好的防治效果。
但是要注意药剂的用量,以免产生药害,同时要注意药剂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将其防治效果。
3、改善环境
在玉米播种时是蚜虫繁殖最为旺盛的时期,往往很多种子还未出芽就被被蚜虫危害,造成幼苗无法正常出土。
所以在这种除了使用药剂防治外,还可以将地块周围的杂草清除干净,保持生长环境的通风,还能清除蚜虫的生长繁殖场所,减少蚜虫对玉米的危害,保持生长地块光照充足,对防治蚜虫的效果更好。
4、喷药防治
在玉米在遭受蚜虫危害时,这时就需要进行用药防治了,首先将被蚜虫危害的植株用刷子处理干净,再个一周后喷洒一次噻虫嗪、吡虫啉药剂。
在连续使用3-4次药剂后,玉米就会逐渐的恢复长势,能更好的生长。
喷药最好选择在晴天早晨或者傍晚,不宜在晴天中午或者阴雨天进行喷洒,如果在晴天中午喷洒,药液挥发快,会造成药液浓度增加,极易产生药害,而阴雨天喷药药液被雨水冲刷和稀释,也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吡虫啉杀虫的方法
吡虫啉是一种有效的杀虫剂,常用于防治多种昆虫害虫,包括蚜虫、飞虱、白蚁等。
以下是吡虫啉的一些杀虫方法:
1. 喷雾:将吡虫啉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然后使用喷雾器将溶液均匀喷洒在受虫害植物的叶片、茎干和花部上。
喷雾时应尽量将吡虫啉溶液均匀喷洒到受虫害区域,以提高杀虫效果。
2. 熏蒸:将吡虫啉通过熏蒸器或熏蒸室向受虫害的环境中释放,使其接触到空气中的吡虫啉,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范围的虫害防治,但要注意避免吡虫啉蒸气的直接接触。
3. 注射:将吡虫啉溶液注射到虫害植物的根部、茎部或干部中。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将吡虫啉输送到受虫害的组织中,对于一些隐藏在茎干或树木内的害虫具有较好的效果。
4. 种子处理:将种子与吡虫啉混合搅拌均匀,使种子表面均匀覆盖吡虫啉,然后进行播种。
通过这种方式处理的种子在发芽和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吡虫啉,从而保护幼苗不受害虫侵害。
在使用吡虫啉进行杀虫时,需要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中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超量使用或误伤有益昆虫和环境。
另外,在使用吡虫啉过程中,也要做好个人防
护措施,避免接触到吡虫啉溶液或蒸气对人体产生伤害。
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
一、药剂拌种
所谓药剂拌种就是在种植之前就用适量的药剂和种子搅拌在一起,之后再进行播种。
药剂能保护种子,这也是第一次包衣。
等后期种子发芽后,在喷洒一次药物,心形二次包衣,这样就能有效预防蚜虫。
二、喷药施肥
当玉米发生蚜虫的危害时,应尽快用刷子刷掉害虫,之后尽快喷洒吡虫啉和虫嗪,每隔一周一次,大概三四次就能控制住。
此外,也并不是只有有虫害时才能喷洒,可在每次施肥时在里面掺杂适量的药剂,也能控制虫害。
三、改善环境
有蚜虫危害时,除了喷洒药物能防治之外,还要改善环境。
通常发病时都是高温环境或者是通风不好才导致的,应经常除草,保证通风,这样能有效减少蚜虫危害。
此外,种植时最好将其种在光照好的地方,光照充足感染蚜虫的几率就会降低。
玉米杆上生了蚜虫怎么办?可以使用菊酯类或吡虫啉等农药喷雾,一般15分钟即可见效。现
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玉米蚜虫的危害:玉米从苗期至成熟期,均要受到蚜虫为害。蚜虫多群集在心叶,分泌蜜露
呈黑色霉状物污染叶片,影响光合作用和授粉,并且还是病毒病的主要媒介。玉米蚜虫对玉
米的产量影响很大,一般可造成玉米减产15-30%。
一、人工防治
有条件的可利用天敌瓢虫、食蚜蝇、蟹蛛、草蛉等;也可用黄板诱杀,制作纸板长50、宽
30厘米,正反面涂以黄色,再在两面涂以凡士林和机油,挂于行间与植株同高,每亩60块
左右,虫黏满后及时重涂;还可用灭蚜虱烟剂进行烟熏。
二、农药防治
1.心叶期:玉米心叶期蚜虫,可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千克撒于心叶;或用10%氯氰菊酯,
或2.5%辉丰菊酯,每亩30毫升兑水25千克喷雾。上述方法既防治玉米蚜虫,也可防治玉米
螟。
2.抽雄期:玉米抽雄初期是防浥蚜虫最为关键的时期,可用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治,杀蚜彻
底迅捷,一般15-20分钟即可见效。也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10%吡虫
啉粉剂2000倍液、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或者每亩用40%乐果乳油50毫升,
兑水500升,伴15千克细沙制成毒土,均匀撒在玉米植株心叶每株约1克。
总之,玉米蚜虫可造成玉米减首,琮是病毒病的主要媒介。防治蚜虫可用菊酯类或吡虫啉等
农药,见效快,还可以同时防治玉米螟等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