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的麻醉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21
精神疾病患者麻醉注意要点据WHO全球统计,全球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约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我国约有17.5%,患有1%重度精神障碍患者,并且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发展趋势。
据相关研究报道,截止到2020年,全球患有重度精神障碍的患者以及达到总人数的1.4%,这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发展因素之一。
所以,这也导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手术几率在增加,患者精神疾病也慢慢成为影响麻醉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麻醉医生面临的问题患者是否配合医生麻醉、精神药物对患者有无副作用、精神药物对麻醉两者的影响、围术期患者精神症状处理。
二、择期手术的选择对于药物控制不理想的、不能合作的、严重躁狂以及行为冲动的病人,在术前需要积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待到病情可以得到控制稳定后在另选时间进行手术,必要时可以寻求精神科室的大夫,药物应用至手术当日清晨。
三、麻醉方法的选择椎管内及神经阻滞麻醉这种适用于抑郁型患者或者可以合作的缓解期患者,麻醉师可以对患者耐心开到,并且积极配合心理治疗使得患者自身思想负担减弱,同时为了进一步确保麻醉效果,麻醉师可以适当加大镇静催眠药物的剂量,最好使得患者进入睡眠。
全身麻醉适用于不能自主配合手术的麻醉患者,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患者、躁狂症患者、兴奋症患者、妄想症患者。
麻醉师在进行工作时,麻醉助手以及巡回护士需要在旁监护病人的一举一动,防止病人因为兴奋躁动发生自杀、坠床等突发情况。
麻醉操作完成时,可以用约束带将患者固定在手术床上,防止防止影响手术工作的开展。
四、精神疾病患者麻醉注意要点在临床麻醉工作中,对于精神疾病患者需要进行麻醉的人员不在少数,但是我国针对这种情况还没有总结出统一的标准和指南性的解决措施,那么就需要麻醉人员在工作时就需要认识到这类患者的特殊性,在麻醉诱导、管理和苏醒做好准备,以防出现问题。
1、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精神疾病患者要进行急诊手术时,除了可能发生在身体各处器质性疾病之外,多半可能是由患者自我伤害如:自杀行为、误食金属锐器,这种患者往往病情紧急,并且常伴有失血性休克和酸碱电解质生活等严重病理状况。
精神病患者的麻醉背景介绍精神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感情、思维、意志、行为等多方面异常。
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一般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方式,但有时候精神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极度焦虑、不安等状况需要紧急麻醉,以便对其进行其他治疗或手术。
麻醉类型精神病患者的麻醉一般分为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和镇静麻醉三种。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通过局部注射药物麻醉患者,使得患者只在被注射药物的部位感受到疼痛或不适。
这种麻醉方式对身体的刺激较小,通常应用于部分手术和治疗。
但是,在精神病患者身上使用可能会引起患者的极度恐慌和抵抗,因此,使用局部麻醉的时候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和安抚患者,以确保治疗的成功。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通过给予患者药物,在控制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的基础上,使患者昏迷不醒,达到全身无痛的状态,通常应用于需要较长时间的手术和治疗。
全身麻醉对患者的耐受力较强,但是会对患者的心肺系统等多个系统造成副作用和影响,并且在患者精神病状况不稳定的时候可能会加重其症状。
镇静麻醉镇静麻醉是通过给予患者药物,使其处于半昏迷状态,既可以减轻患者焦虑和紧张情绪,又能控制患者的疼痛感,但不影响其自主呼吸和心跳,通常是手术和治疗的最佳选择之一。
镇静麻醉在对患者身体的影响较少,但是在剂量控制和麻醉方案设计方面需要谨慎处理,以避免引起药物依赖或造成副作用。
麻醉的注意事项尽管麻醉是为了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最佳方式之一,但其应用必须注意以下事项:麻醉前的准备在给患者进行麻醉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状况评估,并告知其麻醉的长短、风险、不良反应等信息,以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同时,在给予患者麻醉之前,还需要进行急救和复苏措施的准备,以备出现意外情况。
麻醉的监测和调整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和调整,以及对药物的剂量和种类进行调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精神病患者可能会对药物剂量或种类有耐受性和变异性,以及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对药物进行严密的调整和监测。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麻醉药品用于手术和疼痛管理,而精神药品主要用于治疗精神疾病。
这两类药品在提供医疗服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麻醉药品。
麻醉药品是一类能够减轻或消除病人意识,使其处于无痛或半无痛状态的药物。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止痛、安静和失去反应的效果。
麻醉药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和医疗程序中,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常见的麻醉药品包括:全身麻醉药、局部麻醉药和镇痛药。
全身麻醉药广泛应用于手术中,能够使病人完全失去意识并进入无痛状态。
局部麻醉药主要用于局部区域的麻醉,可使特定区域无痛或减轻疼痛。
镇痛药则用于控制或减轻疼痛,使病人在手术后恢复期间感到舒适。
然而,麻醉药品的使用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过量麻醉、呼吸抑制、过敏反应和心血管问题等并发症。
因此,麻醉药品的使用必须由专业麻醉师或有经验的医生进行监测和控制。
此外,麻醉药品还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精神药品。
精神药品是一类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来减轻或消除精神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精神药品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多种心理疾病。
它们可以通过调整神经递质的水平,影响大脑中的信息传递和处理过程。
这些药物的主要目标是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帮助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不同类型的精神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和情感稳定剂。
抗抑郁药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可以提高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抗焦虑药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能够减轻紧张和恐惧感。
抗精神病药广泛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精神疾病。
情感稳定剂则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可以平衡患者的情绪波动。
然而,精神药品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副作用问题。
不同的精神药品可能导致不同的副作用,如嗜睡、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等。
精神病患者的麻醉处理体会
杨宇;吴翼飞;曾宪阳;刘纪泽;王森
【期刊名称】《辽宁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9(23)2
【摘要】@@ 精神病患者因不能主动配合手术麻醉,其处理有一定困难,我院近10年来对20例精神病患者通过不同方法进行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93-94)
【作者】杨宇;吴翼飞;曾宪阳;刘纪泽;王森
【作者单位】武警辽宁总队医院麻醉科,110034;武警辽宁总队医院麻醉科,110034;武警辽宁总队医院麻醉科,110034;武警辽宁总队医院麻醉科,110034;武警辽宁总队医院麻醉科,11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精神病患者25例麻醉处理体会 [J], 王盛华;黄庆先
2.精神病患者手术60例的麻醉处理体会 [J], 宋东日
3.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高龄下肢骨折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J], 张晋闽
4.硬膜外麻醉误伤神经根2例的麻醉处理体会 [J], 熊海虎;曾金
5.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J], 王鹤;王文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神疾病患者麻醉注意要点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罹患精神疾病同时需要手术的患者已不在少数,然而,对于精神患者的麻醉,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南性的措施,因此,麻醉医师必须正确认识该类患者的特殊性,在麻醉诱导、管理和苏醒过程中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1.精神病患者需要急诊手术,除了可能发生在身体各处的器质性疾病外,多半可能是由于自我伤害(如自杀,误食金属锐器等)造成,这种患者往往病情紧急,常可伴有失血性休克和酸碱电解质失衡等严重病理生理状况。
2.精神病患者疾病及药物治疗相对特殊,现病史获得较困难,常常可能合并其他未能预料的疾病。
3.精神病患者可能具有潜在的攻击性,尤其是在不熟悉的医务工作者和手术室环境下,因为紧张情绪和意识障碍而具有攻击性。
4.合并酒精、药物等滥用的患者,常常会影响麻醉药的作用效果。
二、精神病患者的麻醉注意要点(一)术前注意要点1.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切忌轻率中断精神类药物的使用,以防止患者既往精神症状的复发或加重。
2.对于急诊手术的精神疾病患者,在尽可能详尽收集相关病史的基础上,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积极处理可能发生的失血性休克等急症情况,麻醉同意书应由有行为能力的法定监护人签字。
3.对于可能有潜在攻击性的精神病患者,应在术前给予适当约束,可以考虑术前使用镇静药物,同时尽量保证足够多的工作人员在场。
4.对于急性药物中毒或出现药物戒断症状的患者,应积极使用药物治疗其戒断症状,如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可尝试使用阿片类药物予以治疗,酒精依赖患者予以苯二氮类药物(如咪达唑仑)行替代性治疗,躁狂患者急诊手术则可使用氟哌啶醇10mg予以镇静。
(二)术中注意要点1.麻醉中经常遇到的精神疾病患者包括痴呆、精神分裂症、抑郁、包括毒品在内的药物成瘾、药物依赖以及急慢性酒精中毒等,因此在麻醉管理中将会涉及到精神异常的控制和麻醉药物的选择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肝药酶的作用,许多精神类药物都可以加速麻醉药物在体内的降解而降低麻醉药的血药浓度,因此在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过程中,可在BIS等麻醉镇静深度监测仪器监测帮助下适当加大麻醉药物的剂量,同时注意麻醉药物和精神类药物可能存在的协同呼吸循环抑制作用,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第64章神经肌肉疾病病人麻醉神经肌肉疾病包括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骨科和精神科一些相关性疾病。
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请参见第四十四章,本章重点介绍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包括癫痫、脑血管意外、重症肌无力、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损伤、多发性神经根炎、精神病等)病人需要外科手术时的麻醉和处理特点。
第1节癫痫病人的麻醉癫痫(epilepsy) 俗称羊角风,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46%,发病率约为37/10万/年。
癫痫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其特点是大脑神经元反复地、过度地超同步化发放(discharge),引起一过性和发作性的脑功能障碍,由此产生的症状称为发作(seizure)。
发放(指一过性神经元异常电活动)是发作的病理生理基础,而发作并不一定都是癫痫。
一、癫痫的发病机制任何个体受到过强的刺激均可诱发惊厥发作,如电休克时。
但癫痫患者的惊厥阈值低于正常人,以致于对健康人无害的刺激也可诱发癫痫病人发作。
癫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胶质细胞功能障碍胶质细胞具有调节神经元离子环境的作用。
当胶质细胞功能障碍时,神经元的钙离子内流增加,发生持续去极化和爆发性发放。
(二)中枢神经递质异常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的平衡和协调保证了神经元功能的正常运行。
主要的抑制性递质为γ-氨基丁酸(GABA),它与其受体结合可使Cl-向神经元的内流增加,提高静息电位水平,因而减弱突触对兴奋性传入的反应。
正常人脑内GABA的浓度为2~4μmol/g,如降低40%即可导致惊厥发作。
癫痫患者脑内和脑脊液内的GABA 含量均低于正常,其降低的程度与发作持续的时间和强度相关。
提高GABA的含量或强化其作用均可抗癫痫。
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癫痫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兴奋性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可激活相关钙通道使钙离子过度内流,使神经元膜产生爆发性发放。
(三)免疫学机制癫痫灶中存在突触后膜的破坏,释放自身脑抗原,产生脑抗体。
精神麻醉药物分类及应用精神麻醉药物是一类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场景中。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可以将精神麻醉药物分为苯二氮䓬类药物、吩噻迪嗪类药物、苯丙胺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和草酮类药物等。
下面将对这些药物的分类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1.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氯硝西泮):这类药物具有镇静、抗焦虑、催眠和抗癫痫等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失眠症、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例如,地西泮(常用的名称为安定)广泛用于镇静和抗焦虑的治疗。
2. 吩噻迪嗪类药物(如氟哌啶醇、氟烷利多、奥氮平):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具有抗精神病、抗幻觉、安抚和镇静作用。
其中,氟哌啶醇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苯丙胺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甲基苯丙胺、舒必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抑郁症和食欲不振等疾病。
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是一种被滥用的药物,其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提高注意力的作用。
4. 大环内酯类药物(如克氯短Ⅰ型、美沙酮):这类药物主要用于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戒断治疗。
美沙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能够减轻患者的戒断症状,帮助患者戒除阿片类药物的依赖。
5. 草酮类药物(如氯硝西泮、地西泮):草酮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惊厥和癫痫发作,具有抗惊厥、抗痉挛、镇静和肌肉松弛等作用。
氯硝西泮在治疗癫痫发作和临床麻醉中被广泛使用。
总之,精神麻醉药物是一类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按其药理学性质和应用范围可以分为苯二氮䓬类药物、吩噻迪嗪类药物、苯丙胺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和草酮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阿片类药物成瘾、癫痫和惊厥等神经系统疾病。
然而,不同精神麻醉药物具有不同的毒副作用和滥用风险,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指南进行合理应用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麻醉的含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它医疗检查治疗提供条件。
那么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呢?对于麻醉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吧!一、麻醉范围有哪些呢?1、临床麻醉临床麻醉是麻醉医生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种类等综合评估后所实行的各种方式的麻醉方法,使病人在无痛的情况下完成手术。
可以是局部麻醉,使病人身体的某一部位失去知觉,没有疼痛。
也可以是全麻,使中枢神经抑制,达到镇痛,肌松镇静催眠的状态下,完成全身各类手术,同时还要进行寿命指标的监测,保证围术期的安全。
2、重症监护重症监护常用的麻醉一般是镇静和镇痛。
重症监护室一般的病情都较严重不仅要使病人昏迷,而且做完手术之后还要进行镇痛,不至于病人被疼痛困扰身体乱动时造成伤口不容易恢复所以也需要阵痛,一般使用阿片类的镇痛药在配合解热类的药物一起使用。
重症监护室的麻醉一般是联合用药较多比如镇痛的加镇定的药物。
镇定的药物有右美托咪定用药之后病人会处在静止或睡眠状态是可以唤醒这样就保证了病人的生命安全,镇痛的有非甾体类都是为了让病人的伤口不至于疼痛身体不至于乱动对病情恢复有利。
3、急救复苏手术麻醉过程中会突然发生心搏呼吸停止,在急诊室和病室等场合由于各种原因也可能发生的循环、呼吸功能衰竭 (如疾病、创伤、溺水、触电、交通事故等),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这时都需要麻醉工作者参与抢救。
4、疼痛治疗术后疼痛对人体的伤害极大,严重的术后疼痛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时也是引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严重的还会延迟患者脏器功能的恢复,造成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缓慢、肌肉痉挛、心肺功能并发症等不良症状。
通过麻醉技术和镇痛药物对术后镇痛有着积极的作用,结合微创手术、早期营养与活动、使用生长激素等综合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二、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哪些?1、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简称全麻。
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
探究精神病患者行MECT治疗麻醉准备的必要性发表时间:2019-07-19T17:12:37.193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5月作者:别超[导读] 分析对精神疾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前麻醉准备的必要性。
宜昌市优抚医院别超摘要:目的:分析对精神疾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前麻醉准备的必要性。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准备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麻醉准备不同,对照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精神疾病病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麻醉准备,术后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较低,能够起到更好的临床使用效果,有较高使用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字:不合作精神病;MECT治疗;麻醉;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5-CR 精神科对精神患者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是MECT治疗,对精神病患者病情治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
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精神活动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对自己进行自我控制的能力和约束力量较差。
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MECT治疗的时候,患者对治疗极度的不配合,会使手术产生巨大的阻碍[2]。
对精神疾病患者在MECT治疗前做好麻醉准备,能够减少患者焦虑,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文旨是探究MECT治疗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麻醉准备的必要性,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这22个月内收治的98例行MECT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心、肝、肺、肾疾病以及青光眼、颅内高压、高血钾患者。
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麻醉准备在患者MECT治疗前的8个小时禁食水,治疗前30分钟对肠胃进行清理,排空大小便。
精神麻醉管理制度汇编一、基本原则1. 精神麻醉的使用应符合医学指南和规范,确保安全、有效。
2. 所有从事精神麻醉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和培训,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
3. 对于接受精神麻醉的患者,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术前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 精神麻醉的使用和管理应建立规范的记录和监测机制,及时反馈和改进。
5.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精神麻醉使用,必须经过充分讨论和决策,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二、机构设置1. 手术间应设立专门的精神麻醉管理团队,包括麻醉科医师、护士和技术人员。
2. 精神麻醉管理团队应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3. 精神麻醉设备和药品应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患者安全1. 患者应根据手术类型和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精神麻醉方式,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 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和沟通,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个人需求。
3. 术中应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状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四、记录和监测1. 对于每位接受精神麻醉的患者,应建立详细的麻醉记录,包括用药量、麻醉深度等信息。
2. 对于术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和并发症,应及时记录并上报,进行事后分析和改进。
3. 对于精神麻醉设备和药品的使用情况,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其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
五、质量管理1. 精神麻醉管理团队应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评估和监测工作。
2. 对于手术间的精神麻醉工作,应定期进行质控和评估,及时反馈并改进。
3. 对于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应及时处理并进行跟踪,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六、信息化建设1. 对于精神麻醉的管理和记录,应建立电子档案系统,便于信息的存储和检索。
2. 对于精神麻醉设备和药品的管理,应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设备和药品的追踪和监测。
七、应急预案1. 每个手术间都应建立精神麻醉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2. 对于不同类型的紧急情况,应提前进行模拟演练,确保每个人员都能熟练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