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

总复习

关于杨春时《美学》

肯定置疑

张法《后实践美学的美学体系——评杨春时的<美学>》

曾军《不彻底的后实践美学体系建构——评杨春时的<美学>》

●杨《美学》总体有三特点:1.从学术演进上看,这本著作代表了美学从一

种思想形态的整体话语回归到个体话语;2. 在创立理论和体系化的过程中,显出不顾“史”的知识和“学”的内容的模式先行的方式;3. 在结构上的后现代拼贴。

●内容上有两点:1.体系结构造就了一种概念为上的倾向,认为美的理想、

意义,应该用概念和定义来表达,而且概念和定义表达是最高级的,这恰好是与美性质相违背的;2.为了解决主客体的对立,强调审美意象,但审美意象的存在方式却遭到忽略。

●主题上一点:把一个崇高的理想的东西定为美的本质,并要美学理论和审美

活动都服从这一本质。如果说,李泽厚美学(实践美学)是呈凡为圣的美学,那么,杨春时美学(反实践美学)则是逼凡为圣的美学。

框架一、绪论(1、2)二、美学本质三、美的起源四、审美经验五、范畴-悲剧、喜剧六、范畴-优美、崇高七、范畴-丑、荒诞八、范畴-中国九、审美对象和文化十、审美功能和美育

绪论

●什么是美学科属性西方美学历史中国美学历史

美的定义

●羊大为美;羊人为美——古代中国

●美在和谐——毕达哥拉斯

●美即上帝的显现——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美即关系——狄德罗

●美即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

●美即源于动物吸引异性的本能——达尔文

●美即客观化的快感——桑塔亚娜

学科属性

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人文学科;从属于人文学科中的哲学领域。

美学分支包括:哲学美学、心理学美学、符号学美学、生态美学等。

康德(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有两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觉得震撼与敬畏,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

则。

鲍姆嘉登

●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嘉登;德国十八世纪普鲁士哈利大学哲学教授,理性

主义哲学家、美学家;1750年出版专著《美学(aesthetic)》,标志美学作为

独立学科的诞生;Aesthetic书中原意“感性学”。

席勒·《美育书简》弗里德里希·席勒十八世纪文学家、哲学家感性冲动、理性冲动(形式)、游戏冲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美学的历史

●中国:1、“美学”来源;埃斯特提卡(aesthetic);2、五四后西方引进,开

创者王国维,蔡元培“美育代宗教”;4、朱光潜、宗白华、蔡仪(客)、高尔泰(主)、李泽厚;5、五十年代大讨论、八十年“美学热”;6、《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二、审美的本质

●作为生存方式—自由;作为体验方式—超越;各自表现

*审美的自由性表现(自由的生存方式)

1、超功利的幸福体验:马斯洛、“三月不知肉味”

2、主客对立的消除;天人合一

3、个性、自我的解放;非“异化”

4、超越时空限制;“永恒”、“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审美的超越性体现(超验的体验方式)

1、超验性:对世界的超经验的把握,创造了非现实的意义世界(p45)

2、终极的价值:自由是人的最高需要……(p46)

3、最高的真实性:哲学意义上的真实是对存在意义的揭示(p46)

4、彻底的否定性、批判性:原罪、彼岸、阿多诺

杨春时基本观点:自然地生存方式;现实的生存方式;自由的生存方式

马斯洛(1808-1970)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需求层次理论”:1、生理需求2、安全需求3、社交需求4、尊重需求5、自我实现需求

三、审美的起源

历史说法:本能说(游戏、无意识);巫术说;劳动说

四个小问题(杨):审美活动原型;社会历史条件;内在根据;审美起源历史过程。生物本能说

●德谟克利特:模仿

●博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

●达尔文:动物也有美感能力

●弗洛伊德:性欲升华

●席勒:游戏说

巫术说

●泰勒:《原始文化》

●弗雷泽:《金枝》“相似律”“接触率”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

●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

劳动说

普列汉诺夫:a. “劳动先于艺术”; b. 劳动限制主体的“审美趣味”; c. 劳动制约主体的审美能力

马克思:“社会实践创造了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审美的原型

●审美的原型——原始巫术(p75-76)

●原型

意义a.原始意象是审美意象的深层根据;b.原始巫术提供审美的形式;c.原始意象凝聚着原始欲望、原始逻辑

原始巫术对审美发生的意义

●1. 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体的精神能力。

●2. 巫术活动独特的仪式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

●3. 巫术活动的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审美起源的内在根据

●1. 审美发生的深层心理动力:泄导或升华原始欲望的要求

2. 审美发生的直接心理动力:人的超越性的自由追求

3. 审美发生的心理创造能力:直觉想象力,对世界的同情能力

审美起源的历史过程

●1. 原始社会瓦解和人类文明发生

●2. 巫术文化向审美文化转化

●3. 审美的确立(重要标志:审美意识的出现)

审美意识:审美需要的心理表现;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见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应形式;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内容。

原型(Prototype)

●原型批评中的一个概念。为英国人类学家弗莱和瑞士心理家学荣格所创。

●弗莱认为,原型就是“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

●荣格认为,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这种普遍性和共同性的“集体无意

识”,常常反复地以“原始意象”的形式显现出人类长期心理经验的痕迹,这些频繁出现的普遍意象即是“原型”。

直觉(intuition)

●指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直观感受,与“知觉”相对。“直觉”是对个别事物

形体的知,而“知觉”则是对诸事物之间的关系及意义的知。

●在克罗齐看来,直觉不仅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美的根源。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1859—1941)的“直觉主义”。他认为“直觉”即一种排

除分析,直接、本能、整个地把握宇宙的精神实质,并进入“意识”深处的能力。克罗齐(1866-1952)

●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美学原理》。

●五正:(1)直觉即抒情的表现。(2)直觉即艺术。(3)直觉即欣赏。(4)

直觉的成功表现即是美。(5)语言就是艺术。

●五反:(1)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2)艺术不是功利活动;(3)艺术不是道

德活动;(4)艺术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5)艺术不能分类。

潜意识

●弗洛伊德“冰山理论”

●无(潜)意识--本我----力比多---快乐原则

前意识---------自我----理性------现实原则

意识------------超我----道德------至善原则

Sigmund Freud (1856—1939)

●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

●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释梦理论、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梦的解析》、《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

四、审美经验

●历史说法

●审美经验的特点

历史说法

●柏拉图:“迷狂”、“诗神凭附”

●夏夫兹博里、荷加兹(18世纪)

●乔治· 桑塔亚那(20世纪)

●杜威:“艺术即经验”

●尧斯:“创造、美感、净化”

柏拉图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伊安篇》、《斐德若篇》

●?°诗神凭附?±?°迷狂?±

尼采“酒神精神”、柏格森“直觉说”、弗洛伊德“潜意识”……

18世纪英国

夏夫兹博里(shaftesbury 1671-1713): a. 人天生有审辨善恶美丑的能力;b.

“内在的感官”---“第六感官”

荷加兹:无外力强制,审美愉悦: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休谟:美的本质:不是对象属性

20世纪西方

●1.乔治?¤桑塔亚那:“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

2. 杜威:艺术即经验(整一、丰富、积累、最后的圆满)

3. 尧斯:“人在理解艺术作品的同时,也理解自己”

生产方面-创造;接受方面-美感;交流方面-净化

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生产方面-创造接受方面-美感交流方面-净化

●一、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

●二、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

●三、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

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1. 感性直观性

●2. 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

●3. 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

●4. 自由无限性

●5. 非理性的显性表征

根本特点:物我不分、主客统一状态下的经验。

五-八、审美范畴

●悲剧、喜剧、优美、崇高、丑、荒诞、中和、气韵、境界、历史说法、杨氏观点、

特征、内涵

审美形态

●审美范畴是一种逻辑的先验设定或总结,只关心逻辑关系的稳定性与自足性,

而审美形态是审美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特定的审美关系存在的方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最全面的感性体现和展示。——《美学》朱立元悲剧理论

“杨氏”分析:原型---现实---审美意义

悲剧特征a. 表现人的价值的毁灭;b. 带有某种必然性,不是偶然的悲惨事件;c. 必须引起出于同情和怜悯的悲痛

“喜剧”历史说法

“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

——《诗学》亚里士多德“我们的紧张和期待突然消失于虚无”;“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心理效应视角)——康德

悲剧的结果来自于悲剧人物所代表的客观伦理力量的较量;喜剧则不同,喜剧的过程及结果则来自于人物自身性格与行动、目的与动作的内在矛盾。——黑格尔

喜剧理论

“杨氏”分析:原型---现实---审美意义

喜剧特征a. 具有不和谐的、背谬的形式特征; b. 夸张艺术手法的使用;c. 以笑为特征

*形式与内容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

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们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诗学》亚里士多德

●日神代表梦境状态,代表造型艺术的静态;酒神代表迷醉状态,代表音乐艺

美学00037_历年试卷附答案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 A.自然 B.社会 C.人生 D.艺术 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美学概论试题库

美学概论试题库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美学概论》试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人类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历史是很的,但是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却又是十分的。 (古老、年轻)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孟子)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是提出的。 (墨子) 4、早在纪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就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 (毕达哥拉斯学派) 5、在他的美学名着《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要辨析“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柏拉图) 6、年,德国哲学家的美学着作《美学》第一卷的出版,在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750、鲍姆加登)

7、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形成了以吕荧为代表 的、以蔡仪为代表的、以朱光潜为代表的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 (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客观社会派) 8、围绕着审美关系这一轴心而出现 的、、 三大方面,便构成了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美、美感、美的创造) 9、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方法论,体现为两条基本原则, 即、 的原则。这两条原则,也构成了美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两条方法论原则。 (理论与世界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二、选择题 1、以汉语为例,“美”字最早见于的甲骨文。 a、殷代 b、春秋 c、战国 d、汉代(a)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孟子(d)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是提出的。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c)

大学美学原理复习资料(完)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绪论(填空) 什么是美学? (一)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的几种学说: 1.艺术哲学(黑格尔) 2.现实美(车尔尼雪夫斯基) 3.审美主体(西方现代) 4.审美关系(中国当代) (二)美学是以人类的审美关系为对象,研究一切审美对象的一种带综合性质的人文科学。它主要涉及四大领域: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关系以及人类的创美活动,其中尤其是艺术活动。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审美关系。 第一章美学的发展概况(填空,名解) 一、在西方,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六次高潮(代表人物+观点): 1、古希腊到十九世纪:毕达哥拉斯一一美是和谐与比例,美就在事物本身。苏格拉底一一①实用就美。②相对主义的观点: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美。柏拉图一一美是绝对的。 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十八世纪英国的“经验主义”、法国的“启蒙主义”以及德国的“理性主义”等各学派都使美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3、1750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以鲍姆嘉登的《aesthetics》(美学)一书的问世为主要标志,他被誉为“美学之父”。 4、▲十九世纪经过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的充分发展使美学成为一个极为庞大、内容及其丰富的美学理论体系。 在十九世纪马克思的实践美学的观点(从人类实践的脚步)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 另外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定义也具有革命性意义。 5、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德国的费希纳的实验美学、利普斯等人的“移情说” 、 法国丹纳的“艺术社会学”等等学派开始了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 哲学美学也由此走向科学美学的广阔道路。 6 ▲ 20世纪,诸如表现主义美学、自然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精神分析美学、符号论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社会批判美学等等。 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在自己的著述中阐述了各自的美学思想。先秦以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东汉时哲学家王充的《论衡》南朝梁时刘勰的《文心雕龙》唐朝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以及历代的《书论》《诗论》《画论》《诗话》《词话》《曲话》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二、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特点主要有: 1、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 2、艺术美学的成果非常显著 3、对风骨.气蕴.中和.意境等部类的研究成果显著。 三、近代美学主要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 四、文革前十七年,美学家们对美学的研究各抒己见,争论颇多。以吕荧(美 是主观的)和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为代表的主观派、以蔡仪为代表的客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述美育的特点 41.简析“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42.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3.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44.以王昌龄《采莲曲》为例试阐述美感作为一种感觉的一般特点。 附诗:荷叶罗裙一色载,芜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参考答案 40.(1)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2)不需要强制和勉强,是心甘情感、乐而忘返的。(3)使人不得不然,是动之以内,从情感角度打动人的。(4)不仅满足每个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还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5)美育可以与德育相结合,可以陶冶性情,泄导身心。 41.(1)“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有对也有错。(2)对在它指明了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3)错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本能。 42.(1)艺术作品美不美不在于所表现的生活是丑还是美,生活中的美、丑,均可成为美的艺术品的表现内容,艺术的创造性是最美的。(2)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把丑变得更典型了。(3)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就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 43.(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44.(1)美感包括着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主观对于美的反应这两个方面。(2)美感同样离不开刺激感觉的光、色、形、声、味、气息和触觉等这样一些永远在变化的形式因素。(3)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向。 美学试题(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述审美关系的特征。 31.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32.简述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 33.悲剧的基本特征。 34.美育的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小题12分,共26分) 3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36.举例说明艺术中技巧的审美价值。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是人与世界间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存在。31.(1)审美经验的第一个阶段是呈现阶段,指的是主体借助感知对对象的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从而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中呈现出来; (2)审美经验的第二个阶段是构成阶段,指的是主体在想象等心理要素的作用下,完成审美对象的构 成活动; (3)审美经验的第三个阶段是评价阶段,指的是主 体对已经构成的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评价的过程。 32.(1)审美意象是精神性的,存在于心理活动中, 还未呈现为形式符号,有待凝定于一定的物质实在 中; (2)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 来,赋予—定的形式符号; (3)意象的物化则指直接运用物质手段,使意象在 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 (4)意象经过物态化和物化,便构成了现实的艺术 品,形式符号和物质实在便是意象物态化和物化的 直接结果。 33.(1)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 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 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 验。 34.[参考答案] (1)诉诸感性。(2)潜移默化。(3)能动性。 35.(1)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 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2)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 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3)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 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36.(1)艺术技巧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2)艺术技巧的运用与发挥是艺术操作的过程。 (3)艺术操作技能与技巧是艺术中不可逾越的环 节。 (4)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不能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 与技巧,否则就会沦为匠艺。 美学试题(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0.如何理解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层次性特点? 31.简评朗吉诺斯的崇高观。 32.简述美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 33.简述形式因素在美感中所起的重要中介作用。 34.艺术的接受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 小题12分,共26分) 35.为什么说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做法既是不 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36.结合苏东坡谈文与可画竹:“其身与竹化,无穷 出清新”,来谈审美感受的特征。 答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 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把美育看成娱乐 与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 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37.美学研究的对象:(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3)研 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 和美学思想。 38.(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2)他认为生命的 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 滞、机械化。(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 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4)这种说法不能囊 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39.(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 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 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4)这是一种从起 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四、简答题(本大题小 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0分) 40.(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 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 活。(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 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 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 就出现了矛盾。(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 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 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 生理学观点。 41.(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2) 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 不相容。(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 里产生的。 42.(1)区别:①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 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②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 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 (2)联系:①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 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身体的运 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②美育中的情感活 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 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五、论述题(本大题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 分,6分) 43.(1)联想使得美感比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 彩。(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 不已的审美意象。(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 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4)分析出“瞿塘贾”与“弄 潮儿”的对比联想。 44.(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 即描述了这一过程。(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 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3) 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 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 起创作的冲动。(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 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 了外在的形式符号。 美学试题(四)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什么是优美?其特征有哪些? 2.美感的产生是哪些因素的因缘汇合? 3.丑的美学意义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哪些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结合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具体事例,论述美育是如何转移人的心理气 质和精神面貌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又称秀美、阴柔美、典雅美等,是人类活动中目 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作为社会实践 的产物,它表现了人与现实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 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是人对这种和谐 关系的情感肯定。 (1)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 存关系之中。 (2)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 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 与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 (3)优美的事物在感性形式方面多具有小巧、轻 盈、妩媚、秀雅、圆润、清新等品格。 2.美感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从逻辑上看,它是多种 因素因缘汇合的结果,这些因素有: (1)以人的审美能力的存在为前提。 (2)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 (3)与人的审美态度密切相关。 (4)一定的审美环境。 3.丑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有碍于人生的一种否定 性价值形象,丑的美学意义主要有: 首先,就在于它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 没有丑就没有美,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丑是刺激人 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 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 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原 始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就充满了以丑为美的审美现 象。 最后,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可 转为艺术中的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 的艺术力量。 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1)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 起。 (3)唯物辨证地解决了美学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 的关系问题。 (4)有巨大的历史感。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 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 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2、“自然人化” 3、共同美 4、“和谐” 5、审美态度 6、“流溢说” 三、 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 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 2、尧斯 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 4、《大希庇阿斯篇》 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 6、孔子 7、顾恺之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感知包括最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或不同特征的综合反映。 2.自然人化 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自然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然人化的产物。自然人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经过人类长期的实践,人与自然关系由陌生、外在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3.共同美

美学欣赏

美学欣赏论文 浅谈造型艺术中的荒诞美

浅谈造型艺术中的荒诞美 摘要:作为人类发展历史中最为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造型艺术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从简单的上古岩画逐渐地发展与丰富,演变成了由现代绘画,雕塑,摄影和建筑,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共同组合的一个庞大的艺术家族。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对它们的审美要求则各有不同,而荒诞美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造型艺术的荒诞美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是人类对艺术形成的一种情感体验,一个新的审美形态。它使没有意义的生活和人的存在从否定方面得以呈现,是美学范畴中“成功的表现”,也是任何现实主义所不能做到的。 关键词: 美学造型艺术荒诞 首先,造型艺术是美学欣赏中的一个审美范畴,在我们浅谈造型艺术之前必须弄清楚美学的概念。当然,各种研究美学的专家对于美学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而我认为,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体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十八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但它的产生建立在自古希腊以来历代思想家关于美的理论探讨之上,是以往美学理论的体系化、科学化。 考古学和艺术史告诉我们:人类自脱离动物以来就开始了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用石珠、兽牙、海蚶壳等染上红、黄、绿等各种不同的颜色佩带在身上。不仅原始人的装饰品能见出人类这种早期的审美活动,尤其原始艺术更是集中反映了人类早期审美活动。据文字记载和留下的图案推测,原始艺术有诗歌、舞蹈、音乐等。洞穴壁画与陶器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两项原始艺术记录。前者主要以各种动物为题材,生动细致,色彩绚丽。后者不仅造型优美、图案丰富,而且色彩对比鲜明。如人们所知,毕达哥拉斯、赫拉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哲学家都是美学的探讨者,但他们关于美的观点见解常常和他们关于真、善的认识混在一起,成为他们哲学思想、道德思想、神学思想以及政治思想和文艺思想的附庸。在莱布尼兹和鲍姆嘉登看来,知道作品美或不美,却说不出个中缘由,就属于一种模糊的、混乱的感性认识。 接着,我们就谈到造型艺术。造型艺术一词源于德语,中国20世纪以后才广泛使用,造型艺术总存在于一定空间中,以静止的形式表现动态过程,依赖视觉感受,又被称为空间艺术、静态艺术、视觉艺术。所谓造型艺术,包括具有美学意义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

2021年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春美学专题模拟试题答案

《美学专项》期末模仿试题答案 春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1、欣赏和判断 2、生命形式 3、家庭美育 4、审美感知能力 5、《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言》 6、缘情说 7、化丑为美 8、美分有说 二、单项选取题(每题3分,共24分) 1、D 2、A 3、D 4、A 5、A 6、C 7、D 8、B 三、阐述题(每题26分,共52分) 1、审美活动意义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进行阐述。 美创造活动在实质上是一种生产,美欣赏即审美实质是一种消费,两者存在着互为前提互动互就互成关系:没有生产自然没有消费,没有消费也不会有生产。

(1)美作为一种展示过程,只有在接受者详细接受实践中才干体现出来。审美活动使潜在美得以显现,使也许美变成现实美,使意念形态抽象美变成形象状态形象美,使自在美变成体验美。接受者和艺术家共同创造了艺术作品。 (2)审美活动为美创造审美主体。审美活动在艺术熏陶中实现了对接受者精神素质影响和改造,并潜移默化塑造出了审美主体。审美活动对人精神活动具备“扶正祛邪,舒筋活血”作用。 (3)审美活动也影响美创造:群体审美消费取向是导向,规定着接受者审美需要,进而规定着创造者审美取向。接受者是艺术最后裁判。 (4)卢卡契把审美人道主义特性或人道主义功能作为审美活动重要意义纬度和价值取向:艺术形式把人提高到人高度;审美与艺术具备“反拜物化使命”;审美可以使人由整体人转变成人整体。 2、试阐述康德美感特性观。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按照形式逻辑“质一量一关系一模态”,从四个方面对美感心理进行了分析,称为“审美四契机”。她揭示了审美心理特性一系列矛盾或二律背反现象,对美感特殊规律作了哲学概括。(1)美感“质”特性。她以为,审美不涉及欲望、功利和伦理善,但又与欲望和道德感有关,产生类似快感,也就是无利害而生高兴。(2)美感“量”特性。美感不是在概念中进行结识活动,“美是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高兴”,审美判断是主观,但是又是普遍有效,也就是无概念而有普遍性。(3)美感“关系”特性。审美是没有明确目,但又符合目性,也就是无目合目性。(4)美感“模态”特性。审美活动虽然不依赖概念,但是,审美判断却具备普遍有效性和必然性,也就是没有概念而又有必然性。康德美感特性观对的揭示了审美心理中存在主观直觉和客观现实矛盾二重性。但是,她没能把审美心理矛盾特殊性和社会劳动实践历史联系起来,因而无法解释这一矛盾产生主线因素。

美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真正将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进行研究的美学家是( D ) A.劳鲍特里 B.布瓦洛 C.爱迪生 D.博克 2.从联想的类型来看,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属于(B) A.相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类比联想 3.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 A ) A.形式符号层 B.意境超验层 C.物质实在层 D.意象世界层 4.在各种艺术意象中,以“天然”和“隐蔽”为主要特点的是( C ) A.抽象 B.喻象 C.兴象 D.仿象 5.艺术的首要功能是( C ) A.认识 B.感化 C.审美 D.启蒙 6.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 A ) A.哲学方法 B.心理学方法 C.艺术学方法 D.人类学方法 7.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 C ) A.先验主体论 B.理念论 C.绝对精神论 D.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 8.贯穿美学始终的理论基石是( D ) A.审美对象 B.审美形态 C.审美经验 D.审美活动 9.曾将艺术形象称之为“幻象”的美学家是( A ) A.苏珊·朗格 B.英伽登 C.杜夫海纳 D.阿恩海姆 10.我国的史前绘画最早见于( C ) A.旧石器时代晚期 B.旧石器时代中期 C.新石器时代 D.旧石器时代早期 11.西方早期的审美形态的实质是( B ) A.诗性与雕塑性的 B.戏剧性与雕塑性的 C.诗性与音乐性的 D.音乐性与戏剧性的 12.体现了西方人在丑面前的无奈的审美形态是( C ) A.悲剧 B.喜剧 C.荒诞 D.崇高 13.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 B ) A.柏拉图 B.朗吉弩斯 C.康德 D.博克 14.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美学家是( D ) A.马克思 B.席勒 C.康德 D.亚里士多德 15.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A.哈奇生 B.乔治·桑塔亚那 C.夏夫玆博里 D.狄尔泰 16.在审美经验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五官感觉是( D ) A.味觉和嗅觉 B.听觉和触觉 C.视觉和味觉 D.视觉和听觉 17.在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A ) A.审美知觉 B.审美想象 C.审美情感 D.审美理解 18.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B ) A.现代主义文艺 B.现实主义文艺 C.浪漫主义文艺 D.后现代主义文艺 19.“载道说”的完善者是( A ) A.孔子 B.孟子 C.韩愈 D.朱熹 20.在意象生成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的是( D ) A.意象和知觉 B.理智和情感 C.体验和感受 D.意向和想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审美形态的特征是(ABCD ) A.生成性 B.贯通性 C.兼容性 D.二重性 E.差异性

美学专题

课程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通过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眼光,对自身也能有所裨益。因此,期末论文的写作也希望能够贴近大家的生活实际,为大家抒发情感、表达想法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期末论文的选题,请大家从以下几个题目中任选一个: 选题一:以某个独立的审美对象(包括自然界、诗歌、小说、雕塑、绘画、音乐、建筑、影视、舞台艺术等)为中心,与相关的美学知识相结合,写出自己亲历的一次审美体验。要涉及审美注意——体验——品味——领悟——净化的几大过程,具有理论深度,文题自拟。2000字以上。 选题二:在课程所讲授的美学理论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论述。要求严格符合学术规范,有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等。3000字以上。 二.具体要求 选题一:更侧重大家对自己审美经验的回忆与思考,因此在文章语言方面不要求学术化,鼓励用最贴切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审美过程,可以进行文学化润饰,对学术规范不做要求。 选题二:是严肃的学术论文写作,适合对美学理论有自己思考的同学,在写作过程中要有理有据,并且符合以下要求: 1.独立写作。可以参考其他资料,但严禁抄袭、剽窃,一旦发现以作弊处理。 2.观点明确,重点突出,要言之有物,尽量用平实贴切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表达准确的前 提下可以适当润饰文采。 3.论述有理有据,要有一定论证过程,能自圆其说。 4.引用的数据、观点,要注明出处,如某个杂志的某篇文章,作者及年月日等,或某部著作、作者、 出版社、出版年及页码;网络资料因权威性不足,尽量少引用,若引也需注明地址。 (以上4条要求适用于选题二。) 三.写作指导 选题一:这一选题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点是理论参考,审美注意——体验——品味——领悟——净化的过程,大家可以去参考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并仔细领悟。在具体写作中,不要求形式化地将各个阶段展示出来,而要将其内在精神把握住,尽量浑然一体地描述出你自己由注意到审美对象,再到体验其中的美,然后可以脱离审美对象进行品味回味,进而有所感悟和升华的过程。第二点,就是这一选题的写作风格。这一选题的主要要求是真诚。大家的体验要真实,要选取自己的一个比较典型的审美经验,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因为审美经验表述的特殊性,我们允许大家使用文学化的语言,但切记不要太过主观,可以使用比喻类比模拟等等的手法,但不要只是感叹,重点是描述和记叙。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A.培养审美能力 B.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 D.规范社会文化 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 A.虚拟性 B.敏感性 C.想象性 D.情感性 3.“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 A.审美快感 B.意象 C.形式 D.物象 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 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 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 D.意象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 5.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可以说明美育是() A.感性的 B.愉快的 C.不可抗拒的 D.自然而然的 6.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 A.艺术批评 B.艺术接受 C.艺术品 D.艺术创造 7.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 A.游戏说 B.模仿说 C.表现说 D.娱乐说 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A.《论美书简》 B.《判断力批判》 C.《审美教育书简》 D.《美学》 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的生产劳动 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 C.人类社会的分工 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10.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A.立普斯 B.费希纳 C.布洛 D.丹纳 11.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l2.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爱迪生 C.托马斯。班纳特 D.博克 13.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 A.社会关系的解放 B.生活方式的变革 C.思想观念的自由 D.创造性的发挥 14.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来探求美,其根本的缺陷在于() A.脱离人的美感经验来谈美 B.脱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来谈美

大学美学论文

“距离产生美”的美学意义与现实意义 我们从小就一直听到“距离产生美”这句话,但是这句话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句话。远看一只猪,近看一头驴。距离产生错觉。当然,距离也产生美。这是一个关于距离产生美的笑话,我们大可一笑了之,但是这句话是美学的著名命题,那么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句话的美学意义与现实意义。 距离产生美,说的是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的审美过程中,必须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否则就会影响和削弱审美主体的审美效果。西方美学家布洛在研究审美经验时,发现了“距离”在审美经验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1912年论文《作为艺术要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中,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提出了著名的“心理距离说”,人物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只有保持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心理距离,审美才能够进行,“心理距离”是产生美与美感的根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会注意到身边事物,也没有考虑,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小到大我们从身边的生活、学习和父母的教育下了解美与丑,但是从来没有认真的学习过美学。对于“距离产生美”,我们最容易想到的例子是“夫妻之间,小别胜新婚”。每天粘在一起的夫妻,说感情甜如蜜是不可能的,一天二天三天可以,一辈子则免为其难,形式上的在一起,感情上是凑合。 因此,聪明的夫妻,知道来点小情调,小别不管是刻意还是随意,都是效果最明显的。这是人的本性,保鲜是婚姻幸福最大的秘诀。工

作日各自独立忙碌自己的事,周末才有交集,这样的婚姻走得更长远,因为它健康,彼此有呼吸的空间。而小别,距离产生美。 而通过美学来分析,两夫妻彼此各自独立忙碌自己的事情,该亲近就亲近,该适当分离就适当分离,这就是在审美中把握好时间距离,主要是处理好审美时间的早与晚、快与慢、长与短、远与近的关系。平常所说的“久居之处无美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就是由于审美时间过长而影响审美效果。而秦砖汉瓦、古景旧迹等等,则说明时间越长,越能给人以深沉、古朴之美。这些例子都是审美的时间距离因素在起作用。 两夫妻保持各自的距离,偶尔小别,定胜新欢。这就是在美学审美中把握好“空间距离”,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距离太近,就领略不到事物的整体美。如果距离太远,看不清事物的细微之处也难以欣赏事物的美。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空间距离的位置关系上,这种空间关系在特定的环境中传递着不同的心理感受。忽近忽远,若即若离,这就是一种朦胧的吸引力啊!而最佳的审美效果就产生与适当的心理距离,这样的美也造就了长久的爱情。 距离产生美,就是这样在我们身边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一些不曾注意到的地方,他也有着大作用。 植物之间种得太密,会长得不好。人与人走得太近,会容易感情破裂。距离产生美,是真理。朋友之间,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是不以利益为目的,也不需要时常联系。淡淡的情谊,远远望着,

美学专题复习题答案

2013年秋期成人教育(专科)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鲍姆嘉通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这被认为是美学学科产生的标志。 2.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依据唯物主义哲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的美学命题。 3.马克思说,“(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4.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5.在认识论美学的五种形态中,德国古典美学最为重要,它的代表性人物是康德、席勒、黑格尔。 6.在中国现代的美学家中,李泽厚认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美学观的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 8.王维国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自学观念和术语陆续撰写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创始人。 9.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宗白华倡导并亲身实践体验美学,提出了“艺术意境(意境或境界也对)”、“节奏”等重要概念,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10.清末明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接受了德国唯意志论思想家叔本华的“审美静观说”,发挥了审美无功利观念。 11.在《古代社会》一书里面,(美国)摩尔根(L.H.Morgan)依照物质生产方式中技术发展的程度,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12.我国在上世纪 50年代出现过短暂而热烈的“美学讨论”,围绕美的本质问题形成了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和社论等多种不同学说及其争鸣场面。 13.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形象性和感染性。 14.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内容直接相联系的;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 15.“泛审美”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趋向生活化、实用化、通俗化、和商业化,变成了人们生活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16.美感不是心灵所固有的,也非天然的禀赋,更不是神赐的迷狂,美感来源于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 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 美学》 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A )。 A、直觉性 B、情感性 C、逻辑性 D、社会性 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A ) A、毕达哥拉斯 B 、苏格拉底C、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 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D ) A、德谟克利特 B 、休谟C、博克D 、康德 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 C、鲍姆加登《美学》 D 、黑格尔《美学》 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 C 、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B) A、王国维 B、蔡元培C 、鲁迅D毛泽东 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美感产生于(D A、游戏B 、摹仿C 、巫术D 、社会实践 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C A、席勒B 、柏拉图C 、亚里土多德 D 、尼采 14、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B )

大学美学原理复习 完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绪论(填空) 什么是美学? (一)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的几种学说: 1.艺术哲学(黑格尔) 2.现实美(车尔尼雪夫斯基) 3.审美主体(西方现代) 4.审美关系(中国当代) (二)美学是以人类的审美关系为对象,研究一切审美对象的一种带综合性质的人文科学。它主要涉及四大领域: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关系以及人类的创美活动,其中尤其是艺术活动。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审美关系。 第一章美学的发展概况(填空,名解) 一、在西方,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六次高潮(代表人物+观点): 1、古希腊到十九世纪: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与比例,美就在事物本身。 苏格拉底——①实用就美。②相对主义的观点: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美。 柏拉图——美是绝对的。 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十八世纪英国的“经验主义”、法国的“启蒙主义”以及德国的“理性主义”等各学派都使美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3、1750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以鲍姆嘉登的《aesthetics》(美学)一书的问世为主要标志,他被誉为“美学之父”。 4、▲十九世纪经过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的充分发展使美学成为一个极为庞大、内容及其丰富的美学理论体系。 在十九世纪马克思的实践美学的观点(从人类实践的脚步)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另外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定义也具有革命性意义。 5、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德国的费希纳的实验美学、利普斯等人的“移情说”、法国丹纳的“艺术社会学”等等学派开始了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哲学美学也由此走向科学美学的广阔道路。 6、▲20世纪,诸如表现主义美学、自然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精神分析美学、符号论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社会批判美学等等。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在自己的着述中阐述了各自的美学思想。先秦以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东汉时哲学家王充的《论衡》南朝梁时刘勰的《文心雕龙》唐朝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以及历代的《书论》《诗论》《画论》《诗话》《词话》《曲话》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二、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特点主要有: 1、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 2、艺术美学的成果非常显着 3、对风骨.气蕴.中和.意境等部类的研究成果显着。 三、近代美学主要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 四、文革前十七年,美学家们对美学的研究各抒己见,争论颇多。以吕荧(美是主观的)和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为代表的主观派、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及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都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审美对象的本质和特性 五、黄金分割律:

(完整版)美学专题模拟试题1-5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历史上第一部美学专著是德国人_____于1750年所写的_____。 2.精神分析学说是瑞士心理学家_____提出来的,他的弟子荣格提出了_____学说。 3.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功能时,提出了著名的_____的原则。 4.历史上第一部美育专著《审美教育书简》作者是_____,出版于_____年。 5.《文心雕龙》的作者是中国南朝的文艺理论家_____。 6.距离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前的括号中,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小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提出“尽善尽美”审美标准的是______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2. ______在解释康德的“美是道德的象征”时说:“美是善的象征。 A.杜夫海纳B.苏珊?朗格 C.维特根斯坦D.姚斯 3.美学理论的关键是______ A.美的本质 B.美感 C.审美 D.美育 4.唐代诗歌的繁盛,推动了中国古典美学最基本范畴_____ A.“神思”的诞生 B.“气韵生动”的诞生 C.“道”的诞生 D.“意境”的诞生 5.审美心理活动中最自由、最积极的心理现象是_____ A.相似联系 B.接近联系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美感 2.审美对象 3. 人化自然 4. 审美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直觉规律的主要表现 2. 简述审美理解及其三个层次。 3、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20分) 试论审美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