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设计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美术与设计版FINE ARTS & DESIGN 2008/03艺术史与艺术理论设计之道——20世纪中国设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李砚祖(景德镇陶瓷学院 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84)[摘 要]本文初步论述了20世纪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指出这一过程是一个从“工艺美术”、“图案”向“现代设计”转化的过程,也是中国设计文化的现代性过程。
[关键词]工艺美术;图案;现代性;现代设计;理论[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08)03-0048-05收稿日期:2008-03-20作者简介:李砚祖(1954- ),男,江苏泰兴人,景德镇陶瓷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与科学》丛刊主编,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历史及理论。
20世纪是中国大陆现代设计发生发展的第一个历史时期。
与西方设计发展的历程有其相似之处,亦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之处表现在“设计”(Design)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概念,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断随之增益、变化,使“设计”概念本身与设计实践一样,具有了开放的特性。
相异之处,首先表现在西方现代设计自威廉?莫里斯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起,历经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再到包豪斯及其现代主义运动、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其发展有着明显的节奏或变革的环节,具有“突变”性;而中国现代设计的发生发展,百年的历程走的是一条“渐变”的发展之路,它没有明显的思潮或运动形成的节奏,一切变化都是渐变式的,很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的“中庸”意味。
从20世纪中国大陆现代设计发生、发展的整个历程来看,有几个可以把握的特点是:一、20世纪中国现代设计及其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工艺美术”、“图案”向“现代设计”转化的过程,也是中国设计文化的现代性过程。
二、现代设计的发生、发展,除内在性的要求之外,外力的影响具有重大作用。
浅析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新乡土主义风格作者:缪琳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3年第08期摘要:在全球文化日益趋同的今天,建筑设计领域出现了“新乡土主义”这一建筑文化思潮。
“新乡土主义”建筑文化的精髓在于唤醒大众的“乡土文化”意识,协调好自然与人文环境。
文章从新乡土主义的设计风格入手,通过对王澍先生所设计的宁波博物馆这个实例的具体分析,阐明了作者对于新乡土主义风格的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新乡土主义;建筑设计;宁波博物馆;风格创新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全球文化也开始日益趋同。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式的通用建筑风格开始蔓延到世界各地,各国建筑的地域风貌被淹没,“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建筑设计问题困扰着中国的建筑师。
全球一体化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各国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经济发展的浪潮吞噬了乡土建筑文化,我们的城市变得千篇一律,文化的失落,特色风貌的消失,人们开始彷徨,失去自我……为了反对建筑的“国际式”模式,建筑设计已经开始走向多元化道路,而新乡土主义风格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的建筑思潮中应运而生。
新乡土主义是一种强调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的设计倾向,强调以乡土味和民族化为特征。
它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划和设计模式,而是在设计中尽量使用地方材料,表现出因地制宜的特色,使建筑在整体风格上与当地的风土环境相融合,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建筑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精神和气氛当我们真正看到一座建筑或者置身其中的时候,我们关注的不是建筑的形状,而是建筑所产生的气氛和传达的精神,可能不需要任何语言,它直接就能击中你,它会让你感动,它会让你震撼。
建筑的精神和气氛对人的影响特别大,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甚至都不自觉的就被这种精神和气氛所影响。
王澍先生认为当代中国建筑必须延续中国传统艺术,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方面,而是横跨各个艺术领域。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近现代的中国建筑无不受着西方建筑的影响,在高楼林立、交通复杂的环境中,王澍先生在国内率先提出“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的主张,这是在建筑领域内对“现代与传统”关系的全新认知。
中国现代性的特征(下)【摘要】中国现代性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概念,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等多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中国现代性表现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在政治方面,中国现代性体现为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化的迈出初步步伐。
社会方面,中国现代性呈现出城乡差距的减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特征。
文化方面,中国现代性体现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
价值取向方面,中国现代性呈现出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尊重、对传统价值观念的重新审视等特点。
未来,中国现代性将继续朝着多元化和民主化方向发展,但也将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等挑战。
中国现代性也将带来更多的机遇,促进国家的经济文化繁荣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中国现代性、背景、概念、经济特征、政治特征、社会特征、文化特征、价值取向、发展趋势、挑战、机遇。
1. 引言1.1 中国现代性的背景中国现代性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史时期。
在这段时期,中国经历了列强入侵、封建制度崩溃、民族独立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加速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步伐。
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代性的形成。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不得不面对着现代化的冲击和挑战,开始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文化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性的形成。
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的中国也不断对自身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重建,努力寻找现代性与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之道。
中国现代性的背景是一个融合了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吸收和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的复杂时期。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现代性不断演变并展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1.2 中国现代性的概念中国现代性的概念包含了对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特征和趋势的理解与概括。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推进,中国现代性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
在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融中,中国现代性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渊源,还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与现代平面艺术设计的新融合摘要:中国吉祥文化是中国装饰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现代设计的视觉美感和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都不容忽视。
对传统吉祥文化弊端进行了概括地归纳,分析了现代平面设计中传统吉祥元素的特性,阐述了现代设计借鉴传统吉祥元素的形式,既借其形、延其意、传其势,对中国吉祥文化未来设计道路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吉祥文化;平面设计一、中国传统吉祥艺术设计的弊端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的平面设计要想融入国际现代设计大舞台,更好地与各国设计界进行交流、沟通,就必须在加快熟悉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的同时,深度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对两者进行有益的补充。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平面设计的当代审美标准,从而对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前进,技术的发展,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以视觉传达为目的的平面设计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已经充当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平面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乃至政治等诸多领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国家的平面设计水平,往往是该国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精神的综合体现。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艺术门类都面临着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的思考与选择,平面设计自然也无法超脱其外。
在这种背景之下,平面设计的当代审美就引发了人们普遍的关注。
从我国平面设计的现状来看,设计弊端也日益突显出来。
千人一面的设计既让人们感到审美疲劳,也使得设计界变得鱼龙混杂。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设计意识的日趋成熟,建设民族性艺术设计的呼声开始不绝于耳。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视觉语言也是独树一帜。
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情趣是“不似之似”、“迁想妙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它不是拘泥于一时一地之见,而是致力于表达出作者的“意象”。
这种“写意”的审美特征,超越了自然与现实的界限,打破了现实物体对人们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禁锢,创造出一种现实世界并不存在的鲜活灵动的艺术真实。
中国建筑风格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从当代中国知名建筑设计看传统美学思想的演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迅速崛起,促成了本土建筑设计的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和建筑作品。
中国新一代的建筑设计师攀附于中国的崛起之身,于世界建筑师中脱颖而出,设计了一批知名的建筑。
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既受到中国强大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受到全球化后现代浪潮的巨大冲击,展现出全新的设计风格和美学特征,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建筑语言和美学思想体系。
一、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的当代解读中国辽阔的土地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建筑独特的审美传统和地域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建筑设计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享誉全球。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依附于东方文化与哲学,思想庞杂,内涵丰富。
它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并且超越了“器”或“式”的层次,更侧重于“道”或“法”的深度。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与价值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弘扬君权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受中国几千年君权至上和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建筑上表现为以弘扬君权的宫殿及与宫殿密切相关的都城规划为主,且成就最高。
如北京故宫建筑群,强调巨大的体量、对称的布局、富有节奏的空间序列、富丽堂皇的色彩等设计要素,对中国建筑审美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中国特有的“礼制建筑”(坛庙、神祠、宗庙、宗祠)和帝王陵墓的建设规划,则体现了社会等级秩序、上下尊卑的宗法礼教文化。
这种重视权力、主次分明的建筑特征,在审美心理上形成一种庄重、崇高的感受,集中体现中国建筑审美的主流思想。
2.多元、丰富、内敛的民族建筑文化中国属内陆国家,漫长的历史与封闭的社会形态,塑造了中国人的内敛性格。
寻找中国式的精神家园论汪曾祺和萧丽红作品中现代性的体现罗锦旻(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汪曾祺和萧丽红把儒家文化中的!仁爱观念融入作品中由此延伸出了对于世俗日常生活的热情肯定,对于在日常人生中的仁爱之心给予了热烈的赞美,渴望通过作品找出传统文化中人性的精华来复苏和重塑我们民族新的文化人格,因而他们的作品具有了更广泛意义上的人性。
优美人性表达是他们对现代性的追求。
汪曾祺萧丽红现代性世俗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传统与现代、中方与西方的融合一直是困扰中国文人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使传统文化精神具有现代性意义,不仅是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
汪曾祺和萧丽红在他们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汪曾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当我们把汪曾祺的小说创作放入这一历史框架中时,可以看到他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运用融入了强烈的现代意识。
整体来看,汪曾祺的小说与传统儒、道文化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源于儒家的!仁爱观念,以及由此而来的!中国式的人道主义精神;一是与道家思想风范相融通的对于自然人性和通达人生的追求。
而在这两个方面,汪曾祺都进行了现代性意义的融通与整合。
在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中,!仁爱的情感与!义密切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其作品的世俗文化氛围、人物行为方式以及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核。
在#大淖记事中,我们看到锡匠们在十一子遇到不公正的伤害时,同声相应,揭竿而起,自动组织起来上街游行,在世俗的情谊中生发出一种高尚的原始正义。
而这种原始正义与他们日常的行为方式密切相关,他们平时相互之间从不抢生意,若是合作做活,工钱也分得很公道,这其中联系着他们对于!仁义的理解。
在他们看来,人和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处,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自己、善待别人,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这样一种世俗的民间社会中所保持的伦理道德,显然包含着儒家的!仁爱精神,但在世俗的人生中,儒家的!仁爱之理己经转化为一种自觉的心理追求,想要挣脱捆绑精神的绳索,逐渐恢复人的尊严和价值追求。
论当代中国设计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论文摘要】现代设计, 应该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没有传统就没有现代, 没有
传统的辉煌和历史的沉淀,中国的设计就没有屹立于世界设计之林的今天 。而中国现代设
计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具有跳跃性的特征, 始终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 。这就
需要把握设计的 "现代性" 时代性的本质和相互关系 即民族性、内涵。
【关键词】
民族性nationality;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艺术设计art and design;现
代设计modern design;现代性内涵modern connotation
“民族性”是艺术设计的灵魂。没有民族灵魂的设计作品最终是无法矗立于世界设计之
林的。
“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体现为一种传统的
人文精神和价值体系及展示某种能够体现自我、民族和国家身份的文化形象。其范围广而丰
富,如中国的哲学思想、古典文学、艺术精神、审美境界、书画篆刻艺术、民间艺术、汉字、
园林、建筑、陶瓷、雕塑、木刻以及音乐、诗词、戏剧、典故、传说、民间故事,另有中药、
针灸、武术、围棋、饮食、茶道„„这些都是我们当代设计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的
文化资源和中国元素。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契机,现代设计的概念才开始真
正进入中国。这使我们对当代世界设计潮流、设计思维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但我们
在不断的模仿、抄袭中丧失了自己的创造力与个性,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因此,
有必要重新解析中国现代设计的现代性内涵,它包括以下几点:
1、民族性
它是指中国现代设计要体现出中国传统文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中国式的智慧、意
境和精神,即要有民族性。只有把民族审美情结同现代设计中的某些要素结合起来,形成自
身独特的设计体系,才能跻身世界之林,中国艺术设计只有在多种语言的多元共生中才能获
得繁荣与发展。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都形成与其他民族不同的
语言、习俗、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而也就必然形成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现代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设计文化结构的观念层面上,它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心理共性。
现代设计越来越认同本土化,本土化是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对民族性的
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中圆满、完整、对称、偶数、硕大等审美因素,表现在
中国设计风格上,以形式上的完整性、对称性和平稳性、寓意性为特点。例
如,中国传统图形——盘长,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在民间它常结
合方胜图案来使用,并以此表达人们四环贯彻、一切通明的美好意愿。中国
联通公司的标志就是采用了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
相成的本意来延展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的寓意。该标志
造型无论从对称讲,还是从偶数说,整个标志都洋溢着中华民族流传的吉祥
之气。
2、时代性
它是指中国的现代设计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要求。这是因为设计
文化首先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是该民族各个时代的设计文化的叠
合及承接,是以该日寸代的现实的物质社会为基础,是传统设计文化
的积淀和不断扬弃的对立统一,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对立统一。
每个时代的设计文化都有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也都相应地具有
时代的局限性,没有这些认识、我们就不能对设计文化的时代性有一
个全面的把握。例如:汉代的荷花图形常常画在建筑物的梁上,是适
应当时。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荷花为水物,所以用它代表水克火的
观念。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并兴盛,荷花图案的形式与内容都有别于汉
代的荷花,它是作为佛的庄严象征而广为传播的。宋代文人雅士则崇
拜莲荷的“出污泥而不染,用其象征君子,故文人画里爱画莲荷者甚
多。明清时莲荷取其谐音连而形成“连生贵子、“连年有余等吉祥图
案,是当时世俗文化盛行的表现。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莲荷图形
从内容到形式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国的其他许多图形也是如此。
在中国当代体现民族性与现代性和谐统一的例子有很多。
例如: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在住宅小区中的运用,这就遵循了古为
今用、洋为中用的特点,也是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现代住宅小区
里面的庭院,往往是采用中国式的造园手法与现代户外家具的和谐搭
配这样使得传统园林景观充满了现代气息。
中国传统家具与现代室内设计:室内设计中有既区域现代实用,
又吸取传统的特征,在装潢与陈设中融古今中西于一体,例如传统的
家具、屏风和摆设,配以现代风格的墙面及门窗装修、新型的沙发,
将现代与古典融合,风格独特。
中国文化的影响为当代室内设计作品带来一种宁静的神韵和一
种平静的力量和秩序感。设计师们将这种古老的东方神韵与现代极简
主义风格融合到一起,搭配硬木、皮革、小山羊皮等名贵材料,使得
设计作品既感性又非常实用,为当代家具作品增添一份悠然的情趣,
给现代都市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是最能体现中国意蕴的中国元素。
再如中国现代平面设计中民族元素的融入,08年北京奥运会会
徽的标志,就加入了中国传统的印章;中国银行的标志就加入了代表
天圆地方的古钱币、、、、、、。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只要我们以传统艺术为根本,把握
了神与形,继承传统含蓄、意境、简洁的精华,将其与当代的新兴理念以及自我
个性中独特的一面相结合,中国的现代设计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设计的理念》、《设计概论》、《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