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一、仪器设备的配备

1.本公司试验室配备正确进行检测(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需的抽样和检测设备(包括软件)及标准物质,其功能和技术性能必须满足检测的规范、标准的要求。

2.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流转应按规定程序控制。未经定型的专用检验仪器设备需提供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

二、仪器设备的使用

1.如果要使用本公司永久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租用、借用、使用客户的设备),限于某些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定的检测设施设备,且应保证符合相关要求。

2.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应制订周期检定或校准计划。业务室应组织制定本公司开展检测工作所需的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的周期检定或校准计划。

3.包括用于抽样在内的全部测量设备(包括新购设备、修复后的设备、停用时间过久的设备、向外借出返回的设备等)在投入工作前应进行校准或核查,以证实其能够满足试验室的规范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规范。

4.使用人员在操作仪器设备前后均应检查其状态和环境条件并记录。

5.仪器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有关技术资料应便于有关人员取用。作业指导书及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技术资料应便于使用人员现场随手可取。

三、仪器设备的管理

设备应有专人负责保管和量值溯源,保证其正常工作。精密、贵重和操作技术复杂的应编制安全操作和维护规程,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应便于有关人员取用。

1.用于检测并对结果有明显影响的每一设备及其软件,都应加以唯一性标识并分类编号管理。

2.所有在用仪器设备应由使用部门根据检测情况分别贴上“合格”、“准用”、“停用”三色标识,表明其受控状态。

3.技术管理层应针对设备固定或移动使用的特点,制定具有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和有计划维护测量设备的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

4.无论什么原因,若设备脱离了试验室的直接控制,本公司应制定措施,对返回的设备进行核查,确保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能显示满意结果。

5.对使用频度较高、长期稳定性较差的关键量测量设备应进行期间核查。

6.如果对某些设备的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工作室负责人或监督员应责成设备使用人员确保该修正因子的备份(例如计算机软件中的备份)得到及时正确的更新。

7.技术负责人组织制定(包括硬件和软件)检测设备的采购(研制)、验收、使用、保管、维护、修理和淘汰等环节的管理程序,特别要注意避免出现非授权人员随意使用设备导致使检测结果失效的操作或调整。

8.设备周期检定、溯源由业务室通知各工作室安排送检,并将报告副本及时发送到工作室,对于需修正值的应当场监督将所有备份全部更新。

9.试验室必须将设备的使用、维护、修理、溯源、状态、标准设备的期间核查及稳定性考核等记录建档。

10.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

四、设备的档案

1.设备的档案由资料员归口管理。

2.由工作室建立便于检测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所用仪器设备的档案内容包括:

a.设备清单;

b.设备履历表;

c.仪器设备名称;制造商名称、型号、序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d.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

用标识,如:

a.可能应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

b.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故障分析,并检查这些缺陷对先前检

测所造成的影响,

同时执行《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

c.能调修的由工作室提供方案,报技术负责人批准,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校准等方式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后方可投入使用。若不能修复,则按相关程序办理报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