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沉积岩的野外鉴别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三大类岩石的鉴定方法岩石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着地质历史和地球演化过程。
岩石的鉴定对于地质学、矿产资源勘探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三大类岩石的鉴定方法,分别是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火成岩的鉴定方法火成岩是由火山喷发或岩浆侵入地壳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鉴定火成岩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和测试。
观察方面,可以通过裸眼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和矿物组成等特征。
常见的火成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
测试方面,可以进行矿物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岩石结构分析等。
例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中的矿物晶体形态和结构,从而判断岩石的成因和形成条件。
二、沉积岩的鉴定方法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地壳表层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鉴定沉积岩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和测试。
观察方面,可以通过裸眼观察岩石的颗粒组成、层理结构和沉积构造等特征。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等。
测试方面,可以进行沉积物颗粒分析、岩石化学成分分析和沉积构造分析等。
例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中的颗粒形状和大小,从而推测沉积环境和岩石的成因。
三、变质岩的鉴定方法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经过热变质、压力变质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鉴定变质岩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和测试。
观察方面,可以通过裸眼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和矿物组成等特征。
常见的变质岩有片麻岩、石英岩等。
测试方面,可以进行矿物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岩石结构分析等。
例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中的矿物晶体形态和结构,从而判断岩石的变质程度和变质类型。
岩石的鉴定方法包括观察和测试两个方面,其中观察主要通过裸眼观察岩石的特征,测试则通过化学分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不同类别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成因,因此在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并结合地质背景进行分析。
岩石鉴定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矿产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准确鉴定岩石,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演化过程,为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实验三常见沉积岩的认识和鉴定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沉积岩的一般特征;2.观察、熟悉主要的沉积构造(原生构造);3.掌握碎屑岩、碳酸盐岩的鉴定特征,并做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沉积岩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三类。
在对沉积岩进行鉴定时,应着重注意其颜色、矿物成分、结构和胶结物与胶结类型及生物化石等。
肉眼鉴定时,同岩浆岩鉴定一样可借助放大镜、小刀、条痕板等用具外,对碳酸盐岩石的鉴定还需用稀盐酸(HCl)滴试。
实验时应耐心细致、认真观察,做到实事求是地分析描述。
(一)主要沉积构造(原生构造)类型及观察内容许多沉积构造可在野外大范围出露,应做宏观描述。
室内手标本应注意观察较微细的构造部分。
1.层理:描述手标本上水平层理、小型交错层理的识别特征,注意观察小型交错层理中细层与层理的关系。
2.层面构造:包括波浪、雨痕、泥裂、生物痕迹等。
注意观察泥痕和延伸方向;泥裂的“V”形特点,识别上层面与下层面。
3.缝合线:仔细观察灰岩中的缝合线,注意“面”与“线”的关系,了解缝合线的成因和意义。
结核:观察钙质结核,铁质结核,注意结核的物质成分及形态的差异。
(二)碎屑岩的肉眼鉴定(1)颜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组分和形成环境。
如石英砂岩由于成分单一,颜色多为浅色;岩屑砂岩则因成分复杂,颜色多为灰绿、灰黑色等。
另外,对次生(风化)色有时亦需描述。
(2)结构若为砾状结构的岩石,可用尺子直接测量颗粒的大小、圆度、球度,目估各种粒径砾石的含量,以确定其分选性。
对具砂状结构的岩石应尽量目估其颗粒大小,同时估计各粒级的百分含量以确定其分选性。
在目估粒度时,可用已知粒级的砂粒管进行对比。
用肉眼(包括放大镜)观察并确定碎屑的磨圆程度。
对磨圆度的观察描述,一般对中砂和大于中砂粒级的岩石才具有意义。
分选性:肉眼描述时,目估同一粒级颗粒的含量,>75%为分选好;75~50%为分选中等;<50%为分选差。
磨圆度:肉眼或用放大镜观察颗粒的磨圆程度。
三大类岩石的辨别方法
岩石是地球表面的基础构成物质,它们由不同的矿物质组成,因此有着不同的特征。
常见的岩石可以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下面介绍一些辨别这三类岩石的方法。
火成岩的辨别方法:
1. 细看火山岩:火山岩通常是灰色、黑色或棕色,表面不光滑,带有许多小孔。
这是因为火山岩在喷发时,热气和气泡产生了这些孔洞。
2. 测量硬度:火成岩通常非常坚硬,可以用钢钻或切割机切割。
这是因为火成岩是从地壳深处升华出来,冷却形成的。
3. 观察颜色:火成岩的颜色通常比较暗淡,但也有很多种颜色。
常见的颜色有灰色、棕色、黑色、绿色和红色。
沉积岩的辨别方法:
1. 观察颗粒: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形成的,因此它们通常是由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的。
如果颗粒比较大,那么这种岩石就叫砾岩,如果颗粒比较小,那么这种岩石就叫泥岩。
2. 检查质地:沉积岩的质地通常比较软,可以用指甲刮掉表面的一层。
3. 辨别化石:沉积岩中有时会保存下古代生物的化石,这是非常明显的特征。
变质岩的辨别方法:
1. 检查花岗岩的形态:花岗岩是一种变质岩,通常具有平行的
线条和角度,这是由于岩石在变质过程中受到了挤压力的影响。
2. 观察颜色:变质岩的颜色通常比较深,但也有很多种颜色。
常见的颜色有灰色、棕色、黑色、绿色和红色。
3. 测量硬度:变质岩的硬度通常比较高,可以用钢钻或切割机切割。
这是由于变质岩在地下受到了极高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浅谈三大类岩石的野外肉眼鉴定方法(Ⅲ)3.变质岩类是由原来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地壳中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气体、液体成分的加入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后形成的新的岩石.⑴物质来源:三大类母岩.⑵常见矿物:A. 原来岩石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白云石等;B. 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滑石、绿泥石、蛇纹石等.(变质岩特有的变质矿物)⑶形成时的环境:高温、高压或在外来气体、液体的加入.⑷形成的岩石:片理状岩类A.片麻岩: 具典型的片麻状构造,变晶或变余结构,因发生重结晶,一般晶粒粗大,肉眼可以辨识。
片麻岩可以由岩浆岩变质而成,也可由沉积岩变质形成。
主要矿物为石英和长石,其次有云母、角闪石、辉石等。
此外有时尚含有少许石榴子石等变质矿物。
B.片岩:具片状构造,变晶结构。
矿物成分主要是一些片状矿物,如云母、绿泥石、滑石等,此外尚含有少许石榴子石等变质矿物.B.千枚岩:多由粘土岩变质而成.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
结晶程度比片岩差,晶粒极细,肉眼不能直接辨别,外表常呈黄绿、褐红、灰黑等色。
由于含有较多的绢云母,片理面常有微弱的丝绢光泽。
块状岩类A.大理岩:由石灰岩或白云岩经重结晶变质而成,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遇稀盐酸强烈起泡。
可与其他浅色岩石相区别。
大理岩常呈白色、浅红色、淡绿色、深灰色以及其他各种颜色,常因含有其他带色杂质而呈现出美丽的花纹。
大理岩强度中等.C。
石英岩:结构和构造与大理岩相似。
一般由较纯的石英砂岩变质而成,常呈白色,因含杂质,可出现灰白色、灰色、黄褐色或浅紫红色.强度很高⑸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结构:和岩浆岩类似,几乎全部是结晶结构.但变质岩的结晶结构主要是经过重结晶作用形成的,所以在描述变质岩的结构时,一般应加"变晶" 、" 变余”二字以示区别.如粗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等。
简述沉积地层的观察方法嗯其实这道题就是总结沉积岩的特征是什么或者说野外怎么判断沉积岩或者沉积岩与火成岩变质岩对比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野外大致分别沉积岩具有层状结构,层理清楚,有的沉积岩有化石,比表出露有规律性,有明显的地层产状。
岩浆岩具有矿物和胶结物之分,斑岩的斑晶和胶结物的成分往往差别比较大,岩石致密坚硬,无层理和解理的块状构造,有的岩浆岩还可以见到俘虏体,地表出露没有规律性,找不到产状。
变质岩具有明显的丝绢光泽,片理明显,变余结构清楚,有重结晶现象。
片麻岩的黑白相间条带特殊。
地表出露比较有规律性。
具体的得从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产状、分布等几个方面来区分。
颜色,产状,是否为倾斜岩层,是否有褶皱或者断层,厚度,韵律和旋回性,基质胶结物,矿物成分,岩层内结构构造,判断沉积物来源,陆源碎屑判断粒度分选磨圆,内碎屑判断大小和方向性,水动力条件,是否含有化石。
针对多层还得看是否存在产状差异,接触关系如,是否有风化壳。
基本观察内容就这么多,凝灰岩等火山碎屑岩的可以暂时排出不在此讨论,详细内容参考北戴河或者周口店或者三峡等实习指导书都有。
pdf网上不知道有没有,自己搜搜吧,这难度都不大,就是综合性而已,训练的是地质思维,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时候导师更乐于招本专业的学生,就是基本工作流程和思路可能会相比之下熟悉的程度更好一点,野外带起来不太需要从头教,基本上来了就能做沉积地层的观察方法和区别沉积岩层与岩浆岩和变质岩是不大一样的,俺个人不靠谱理解的是野外对沉积岩层的观察内容都有哪些什么的。
见仁见智吧,我的答案仅供参考一定的工作。
转念一想严格的说沉积地层是不是应该还包括第四纪的土壤层吧观察方法是不是得回答选择露头比较好的位置观察等等的我有一本沉积地层工作指南要不要啊。
沉积岩的观察方法沉积岩的观察要点主要有:①颜色:一般取决于岩石中所含的矿物成分,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铁质和有机质的含量。
根据铁的氧化程度,色调颇有不同,如低氧化铁具淡绿色、淡青色;当含氧量增高时,则呈黄色、橙黄色、红色直至紫褐色。
锰的氧化物也有强烈的染色作用,可将碎屑岩染成黑色、浅蓝紫色。
有机质可使岩石出现暗色甚至黑色。
如无有机质时,岩石几乎是白色的。
若干粘土岩类、砂岩或石灰岩中含有海绿石或绿泥石时,可使岩石染成绿色、浅蓝绿色。
钾长石颗粒组成的长石砂岩可使岩石呈现浅棕红色。
辉石、角闪石颗粒则使岩石呈暗灰色。
石英、硫酸盐、碳酸盐、盐类矿物混入时则呈白色。
观察岩石的颜色时,还应注意新鲜的与风化面上的不同颜色。
②成分:由于沉积岩是岩石风化后经搬运而沉积的产物,有一部分则属于化学沉淀的产物,故其成分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碎屑岩类,这类岩石的成分是由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
第二,粘土岩类,其成分是母岩在风化过程中分解出残余的或新生的粘土物质,它们常是化学风化过程中呈胶体状态的、不活泼的物质。
第三,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主要成分是由活泼性较大的金属元素,如K 、Ca、Mg等呈离子状态形成真溶液,而A1、Fe、Si等氧化物呈胶体状态,形成胶体溶液,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化学作用而沉淀成岩。
沉积岩的命名除所含的基本矿物外,还可考虑某种有显著含量的次要矿物附加到名称中去,如长石砂岩、海绿石砂岩、白云质灰岩、铁质铝土岩等等。
因此,在观察各种岩石成分时,必须注意其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
观察碎屑岩类的成分时,还应注意其胶结物的成分,如硅质、泥质、钙质等。
③构造:沉积岩的构造,主要是指沉积岩形态特征,其中最基本的便是层理,这是由于沉积岩的成分、颜色和结构的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层状构造。
通过层理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沉积介质的性质和能量的状况,而且还可以判断沉积环境,有些层理还可以确定当时的水流方向。
碳酸盐类岩层的构造,除与上述有共同者外,尚有生物成因的构造,如生物礁构造、虫迹构造、虫孔构造、藻类生长的层状构造(叠层石)等。
一、沉积岩沉积岩最大的特征是成层性,垂直层的方向,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和颜色都有差异,由此可以将层理与节理、劈理相区别。
沉积岩层厚划分块状层>100cm厚层100—50cm中厚层50—10cm薄层10—1cm页片层1—0.1cm显微层<0.1cm(一)陆源碎屑岩陆源碎屑岩主要由陆地岩石风化、剥蚀产生的各种碎屑物组成。
可以在陆地沉积,也可以在海里沉积。
按它们颗粒粗细不同又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质岩。
1.砾岩砾岩由50%以上直径大于2㎜的颗粒碎屑组成的岩石。
砾岩分为漂砾[>256毫米(28)]砾岩、大砾[64(26)~256(28)毫米]砾岩、卵石[4(22)~64(26)毫米]砾岩和细砾[2(21)~4(22)毫米]。
砾岩可分为底砾岩和层间砾岩。
底砾岩位于构造层位的底部,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代表了一定地质时期的沉积间断。
如姑山地区象山群底砾岩,为燕山期构造层和印支期构造层的不整合接触带。
层间砾岩整合地产于地层内部,不代表任何侵蚀间断。
如白垩系上统南宣组、赤山组中的砾岩。
砾岩与角砾岩的区别:由滚圆度较好的砾石、卵石胶结而成的成为砾岩;由带棱角的角砾石、碎石胶结而成的成为角砾岩。
从成因上来看,砾石、卵石是经过水流搬运的,所以砾岩为沉积成因;而角砾是未经搬运的,所以角砾岩为构造成因,常位于断层带。
砾卵石与碎石的区别:砾卵石是水流搬运的产物,有一定的磨园度,是冲积物,产于河床上;碎石是风化崩塌坠落产物,棱角分明,是坡积物,产于山坡和岗地上。
2.砂岩碎屑颗粒直径为2—0.004mm的碎屑岩为砂岩。
按成分,砂岩还可分为石英砂岩(石英含量超过90%)、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含量超过25%)、岩屑砂岩(岩屑含量超过25%)等。
石英砂岩:碎屑物质中90%以上为单晶石英,有少数燧石和硅质岩屑等,胶结物常为硅质,粒状结构,厚层—巨厚层状构造,颜色常为灰白色。
需经长途搬运,才会风选如此好,为滨海或浅海沉积相。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鉴定内容和方法: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泥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碳酸盐岩: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等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对照教材中所列沉积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
沉积岩是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
沉积岩的特征主要通过其颜色、构造、结构和成分来认识,沉积岩一般呈层状。
按成因及成分可大致分类为:1、碎屑岩类:包括正常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2、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一)沉积岩的颜色:沉积岩的颜色往往反映了岩石的成分和形成的环境。
白色的沉积岩多为纯净的高岭土、石英、方解石、盐类成分组成。
深灰色-黑色一般说明岩石中含有有机成分或散状的硫化铁等杂质。
是还原环境下形成的岩石;肉红色或深红色可能含有较多的正长石或氧化铁,是在氧化环境下形成的;含二价铁的硅酸盐组成绿色沉积岩,形成于弱还原环境。
沉积岩的系统分类表:二)沉积岩的构造:层理和层面构造是沉积岩特有的构造。
沉积岩因层理构造显示其非均匀性,层理有:水平的、波状起伏的、倾斜的、交错的等,肉眼看不到层理构造的为块状层理。
层面构造是各种地质作用在沉积物表面留下的痕迹。
常见的有波痕、泥裂、雨痕、虫迹等。
三)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与沉积岩的成因紧密相关可分为: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化学岩具有化学结构、生物成因的生物结构。
碎屑结构:按碎屑颗粒的直径大小又可分为:砾状结构:>2mm砂状结构:0.05—2mm之间粉砂状结构:0.O05—0.05mm之问.泥质结构:<0.005mm。
化学结构:矿物是通过胶体溶液或真溶液中以化学方式沉淀而生成的结构,它可以是隐晶的,也可以是显晶的。
生物结构:岩石中几乎全部或大部分由生物遗体(如贝壳等)所组成.四)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沉积岩中的常见矿物有二十多种,各类沉积岩中的矿物成分有较大差别。
沉积岩判断依据:
沉积岩是由矿物质和生物碎屑组成的岩石,它们是在地球表面上沉积下来的碎屑和矿物质组成的岩石。
判断沉积岩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成因:沉积岩是由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搬运来的碎屑和矿物质沉积下来的岩石,而不是火山岩或构造岩。
2.组成:沉积岩由碎屑和矿物质组成,而不是火山岩中的熔融物质或构造岩中的变形物质。
3.形态:沉积岩表面呈平整或粗糙,不具有火山岩或构造岩的纹理。
4.微观结构: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可以看出沉积的方向和环境。
5.矿物组成:沉积岩中的矿物组成与其沉积环境有关,如海相沉积岩中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矿物。
6.地层年代:沉积岩的地层年代可以通过地层学的方法来确定。
这些判断依据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岩石是否为沉积岩,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一种岩石可能同时具有沉积岩和其他类型岩石的特点,因此需要综合分析多个因素来进行确定。
实验三常见沉积岩的认识和鉴定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沉积岩的一般特征;2.观察、熟悉主要的沉积构造(原生构造);3.掌握碎屑岩、碳酸盐岩的鉴定特征,并做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沉积岩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三类。
在对沉积岩进行鉴定时,应着重注意其颜色、矿物成分、结构和胶结物与胶结类型及生物化石等。
肉眼鉴定时,同岩浆岩鉴定一样可借助放大镜、小刀、条痕板等用具外,对碳酸盐岩石的鉴定还需用稀盐酸(HCl)滴试。
实验时应耐心细致、认真观察,做到实事求是地分析描述。
(一)主要沉积构造(原生构造)类型及观察内容许多沉积构造可在野外大范围出露,应做宏观描述。
室内手标本应注意观察较微细的构造部分。
1.层理:描述手标本上水平层理、小型交错层理的识别特征,注意观察小型交错层理中细层与层理的关系。
2.层面构造:包括波浪、雨痕、泥裂、生物痕迹等。
注意观察泥痕和延伸方向;泥裂的“V”形特点,识别上层面与下层面。
3.缝合线:仔细观察灰岩中的缝合线,注意“面”与“线”的关系,了解缝合线的成因和意义。
结核:观察钙质结核,铁质结核,注意结核的物质成分及形态的差异。
(二)碎屑岩的肉眼鉴定(1)颜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组分和形成环境。
如石英砂岩由于成分单一,颜色多为浅色;岩屑砂岩则因成分复杂,颜色多为灰绿、灰黑色等。
另外,对次生(风化)色有时亦需描述。
(2)结构若为砾状结构的岩石,可用尺子直接测量颗粒的大小、圆度、球度,目估各种粒径砾石的含量,以确定其分选性。
对具砂状结构的岩石应尽量目估其颗粒大小,同时估计各粒级的百分含量以确定其分选性。
在目估粒度时,可用已知粒级的砂粒管进行对比。
用肉眼(包括放大镜)观察并确定碎屑的磨圆程度。
对磨圆度的观察描述,一般对中砂和大于中砂粒级的岩石才具有意义。
分选性:肉眼描述时,目估同一粒级颗粒的含量,>75%为分选好;75~50%为分选中等;<50%为分选差。
磨圆度:肉眼或用放大镜观察颗粒的磨圆程度。
火山凝灰岩和火山沉积岩野外特征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火山凝灰岩和火山沉积岩野外特征火山凝灰岩和火山沉积岩是地质学中常见的火山岩石类型,它们在地表的野外特征展现出明显的差异。
沉积岩石命名规则和野外描述沉积岩石是由颗粒物质在地表积积累累而形成的,其中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石灰石、泥岩、砂岩等。
它们通常形成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中,并经过长时间的沉积作用才固化成岩石。
命名和野外描述的规则能够帮助地质学家和矿产勘探人员更好地识别和描述沉积岩石。
一、命名规则沉积岩石的命名规则基于它们的组成、结构、来自的地理时代以及地理位置。
以下是命名规则的具体内容:1.以组成命名沉积岩石可以根据它们的主要组成物质来命名,比如石英砂岩、泥岩、粘土岩、灰岩等。
这些命名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类型的沉积岩石。
2.以结构命名沉积岩石也可以根据它们的结构来进行命名。
例如,片麻岩是由大型的花岗岩石块和页岩薄片组成的。
3.以来自的地质时代命名沉积岩石也可以根据它们所代表的地质时代来进行命名,以便对古地理环境和地质历史有一个更准确的了解。
例如,侏罗纪砂岩和三叠纪砂岩就代表不同的地质时代。
4.以地理位置命名沉积岩石还可以根据它们来源的地理位置来进行命名。
例如,砂岩可以是由于其来源于特定的地理位置而命名的,比如雅鲁藏布江砂岩。
二、野外描述规则沉积岩石的野外描述是指地质学家在野外观察沉积岩石并记录下它们的外观、特征和性质。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沉积岩石的性质和组成,从而更好地分析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
以下是野外描述的规则:1.颜色沉积岩石通常具有特定的颜色,这些颜色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更好地辨别不同类型的沉积岩石。
例如,泥岩通常是暗绿色或深灰色的,砂岩可能是灰色或白色的。
2.纹理沉积岩石的纹理通常是它们组成成分、堆积方式和沉积环境等因素的结果。
纹理可以是细致的、均匀的或粗糙的。
例如,纹理非常细致的石灰岩可以像薄膜一样。
3.成分沉积岩石的成分是确定其类型的重要因素。
地质学家通常会观察其颗粒大小、形状和组成物质以确定其类型。
例如,古代河流的沉积物可能包含石英、长石和云母。
4.结构沉积岩石的结构通常可以反映其沉积环境和堆积方式。
鉴定内容和方法: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泥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碳酸盐岩: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等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对照教材中所列沉积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
沉积岩是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
沉积岩的特征主要通过其颜色、构造、结构和成分来认识,沉积岩一般呈层状。
按成因及成分可大致分类为:1、碎屑岩类:包括正常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2、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一)沉积岩的颜色:沉积岩的颜色往往反映了岩石的成分和形成的环境。
白色的沉积岩多为纯净的高岭土、石英、方解石、盐类成分组成。
深灰色-黑色一般说明岩石中含有有机成分或散状的硫化铁等杂质。
是还原环境下形成的岩石;肉红色或深红色可能含有较多的正长石或氧化铁,是在氧化环境下形成的;含二价铁的硅酸盐组成绿色沉积岩,形成于弱还原环境。
沉积岩的系统分类表:二)沉积岩的构造:层理和层面构造是沉积岩特有的构造。
沉积岩因层理构造显示其非均匀性,层理有:水平的、波状起伏的、倾斜的、交错的等,肉眼看不到层理构造的为块状层理。
层面构造是各种地质作用在沉积物表面留下的痕迹。
常见的有波痕、泥裂、雨痕、虫迹等。
三)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与沉积岩的成因紧密相关可分为: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化学岩具有化学结构、生物成因的生物结构。
碎屑结构:按碎屑颗粒的直径大小又可分为:砾状结构:>2mm砂状结构:0.05—2mm之间粉砂状结构:0.O05—0.05mm之问.泥质结构:<0.005mm。
化学结构:矿物是通过胶体溶液或真溶液中以化学方式沉淀而生成的结构,它可以是隐晶的,也可以是显晶的。
生物结构:岩石中几乎全部或大部分由生物遗体(如贝壳等)所组成. 四)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沉积岩中的常见矿物有二十多种,各类沉积岩中的矿物成分有较大差别。
碎屑岩由碎屑颗粒(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和胶结物两部分组成。
◆在野外如何准确的区分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沉积岩具有层状构造,层理清楚,有的沉积岩有化石,地表出露有规律性,有明显的地层产状。
岩浆岩具有矿物和胶结物之分,斑岩的斑晶和胶结物的成分往往差别比较大,岩石致密坚硬,无层理和解理的块状构造,有的岩浆岩还可以见到俘虏体,地表出露没有规律性,找不到产状。
变质岩具有明显的丝捐光泽,片理明显,变余结构清楚,有重结晶现象。
片麻岩的黑白相间条带特殊。
地表出露比较有规律如何在手标本上区分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一是各大岩石由于成分的侧重性而有所区别;二是结构构造上有各自特点。
具体分析一下。
岩浆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辉石、橄榄石。
酸性岩浆岩中前几种矿物居多,而基性岩浆岩中则偏向于后者。
也因此,在岩石的颜色上来说由肉红色--灰白色--黑色变化。
结构上来说,侵入的岩浆岩里面的矿物应该是较均匀的分布,岩石呈现块状。
而喷出的流纹岩中会呈现一些流动构造;以及喷出的安山岩和玄武岩中会有气孔和杏仁状构造,这种特殊的结构构造也是它们的鉴定标志。
沉积岩:由于组成沉积岩的矿物都是经过了风化和搬运,所以一般来讲每种沉积岩在成分上相对较简单。
沉积岩的划分就是根据成分划分的,泥岩、碳酸盐岩、石英(长石)砂岩。
所以沉积岩就以某种成分为主(如以泥质、或以石英等)。
构造上沉积岩一般都呈现层状构造。
当然如果手表本很小的话可能见不到层理而是块状的。
沉积岩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生物的出现。
尤其在碳酸盐岩里面贝壳等生物的出现很普遍,这是一大鉴别标志。
变质岩:变质岩是岩浆岩和沉积岩经过后期的高温或者高压过后,原来的岩石经过了成分和构造上的改造而形成。
所以成分上来讲除了与前两种岩有相同的造岩矿物外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属于变质岩的专有矿物或者矿物组合。
例如红柱石,出现红柱石的岩石就必定是低级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石榴石与紫苏辉石组成的代表高温高压环境的麻粒岩。
但手表本鉴别变质岩更主要的依据是其结构构造。
三大类岩石野外肉眼鉴定方法三大类岩石野外肉眼鉴定方法岩石的肉眼鉴定,对学地质的学生和刚刚工作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必须逾越、不可回避的难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无捷径可走,只有踏踏实实的去学习,去积累。
岩石随处可见,它构成了地球的表层——地壳。
岩石记录了地壳变迁的历史,是一部没有文字的史书。
要认识地球就得从识别岩石开始。
目前,已知的岩石种类不下万种之多,精确地区分岩石需要用精密仪器或显微镜。
但概略鉴别时,凭肉眼观察岩石的某些特征也可以识别岩石的大致种类。
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各类岩石的形成、矿物的组成和岩石特征,都与其物质组成、成因有关,是其形成环境的物质反映。
因此,在进行岩石的肉眼鉴定之前,应对三大类岩石,各自的物质来源、它们的形成环境、以及在形成后可能产生的变化,心中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由于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所以扎实的矿物学知识与矿物肉眼鉴定技能,是野外肉眼鉴定岩石的基础。
下面就自然界中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问题,依据三大类岩石的物质来源、形成环境、常见矿物类别、产出状态,进行最为概略的介绍。
地表之下,由成分复杂但主要是硅酸盐为主的,并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各种其他的气体的高温熔融体硅酸岩浆,冷凝而形成岩石。
1、物质来源:为高温的熔融体,称为岩浆。
(1000℃以上)2、形成的常见矿物:鲍文系列中的八种(族、系列)矿物及其它矿物。
深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浅色矿物:白云母、石英、斜长石系列、钾长石系列;以及一些金属和非金属矿物。
例如:磁铁矿、赤铁矿、钛铁矿、铅锌矿、萤石等等。
3、形成时的环境:地表以下和地表面。
高温液体岩浆冷凝结晶矿物集合而成。
4、形成的岩石: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大类岩石。
其中,侵入岩类:深成岩(约距地表 3km左右):由于岩浆压力和温度较高,温度降低缓慢,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良好。
肉眼清晰可见矿物晶体。
浅成岩(距地表较浅处):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降低较快,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较细小。
浅谈沉积岩的野外鉴别方法
在野外编录过程中,沉积岩作为主要对象,需要对其类别进行研究和鉴别,进而更好的指导钻机的生产工作。
为此,本文从沉积岩的鉴别方法进行阐述,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沉积岩野外鉴别奠定基础。
标签:沉积岩鉴别方法野外作业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与岩浆岩、变质岩共同组成地球岩石圈。
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在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以及成岩的作用下,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等逐渐形成沉积岩。
在地球地表,属于沉积岩的岩石大约有70%,该岩石种类繁多,岩性变化较大。
在野外对沉积岩进行识别的过程中,成层构造(层理)是其最显著的宏观标志。
以此为依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与岩浆岩和变质岩进行区分。
对于岩石其次一级的类别,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沉积岩的成因、结构、矿物成分等进行区分和判断。
根据碎屑结构对沉积岩进行分类,其分类的依据是岩石粒径的大小。
对于岩石来说,如果其粒径属于2~0.005毫米,并且岩石被胶结物胶结,那么这种岩石属于碎屑岩;如果粒径小于0.005毫米,并且具有泥质结构,那么这种岩石属于粘土岩;如果岩石具有化学、生物化学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该岩石就属于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对于各类沉积岩来说,由于在岩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对沉积岩进行鉴定时,需要选择使用相应的鉴定方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岩石鉴定的准确性。
1 碎屑岩的肉眼鉴定
在对碎屑岩进行鉴定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对岩石结构、主要矿物成分等进行重点观察,首先对碎屑结构进行观察。
根据碎屑结构可以与其他岩石进行区分,避免发生混淆。
通过仔细观察碎屑颗粒的大小:粒径在0.05~0.005毫米之间的属于粉砂岩,粒径在2~0.05毫米之间的属于砂岩,粒径超过2毫米的属于砾岩。
难以通过肉眼分辨粉砂岩颗粒,通过手指研磨有轻微的砂感。
对于2~0.5毫米的粗砂岩、0.5~0.25毫米的中砂岩,以及0.25~0.05毫米的细砂岩,可以根据砂岩的粒径进行确定。
其次,对碎屑岩的矿物成分进行研究分析。
砾岩类的碎屑成分比较复杂,并且分选存在一定难度,同时颗粒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参与相应的定名;对于砂岩来说,石英、长石,以及一些岩石碎屑等是其主要成分。
在碎屑岩中,铁质、硅质、泥质、钙质等胶结物比较常见。
在铁质胶结物中,由于含有氧化铁和氢氧化铁等,因此,呈现红色、褐红色或黄色。
在硅质中由于含有二氧化硅,因此比
较硬,难以用小刀刻动。
借助岩石的结构和成分,可以对碎屑岩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定名。
例如,对于碎屑岩来说,其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并且石英含量超过50%,在砂岩中,如果长石、岩屑的含量小于25%,在这种情况下,该岩石称为石英砂岩。
2 粘土岩的肉眼鉴定
对于粘土岩来说,在利用肉眼进行鉴定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主要是对粘土岩的泥质结构进行观察。
在矿物颗粒方面,由于粘土岩颗粒比较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只能通过肉眼对粘土岩的颜色、硬度等物理性质,以及结构、构造等进行研究分析和鉴定。
对于比较纯净的粘土岩来说,通常情况下其颜色呈现浅色。
因此,人们就按粘土岩层理及其固结程度进行分类。
最后,根据颜色与混入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命名。
3 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的肉眼鉴定
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分布范围比较广,并且比较常见,例如,在自然界中比较常见的为:碳酸盐岩、硅质岩等,其中碳酸盐类岩石分布最为广泛。
通常情况下,对于岩石是否属于生物化学岩或是化学岩(根据),判断的依据是岩石中是否有生物遗骸。
化学岩成分比较单一,主要是单矿物岩石。
因此,可以根据其矿物的物理性质进行相应的鉴定。
4 结论
综合上述,在对沉积岩进行观察和描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①对岩石的整体颜色进行描述,同时对岩石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等进行区分;
②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及颜色等,对岩石的层理进行观察;
③要描述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碎屑物及胶结物等成分;
④对砾石的形状、大小、磨圆度和分选性等特征要描述;
⑤对沉积岩命名时应遵循“颜色+胶结物+岩石名称”的法则。
沉积岩是野外编录的主要对象,研究和鉴别好沉积岩类,对我们做好本职工作事半功倍,也可以更好的指导钻机的生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为单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史建党,袁德富.土类的野外鉴别方法[J].河南科技,2006(11).
[2]张位及.野外鉴别石灰岩与白云岩的简易方法及其对找矿的指导意义[J].云南冶金,1978(03).
[3]曾芳金,张承平.碎石土密实度综合评判的新方法[J].南方冶金学院学報,1998(02).
[4]杨玉访,曾芳金,项宏雁.模糊数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矿业快报,2006(06).
[5]舒文丽.浅析工程变更原因及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