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引领现代人生活方式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7
健康的生活方式我的体育锻炼计划初中优秀范文健康的生活方式:我的体育锻炼计划体育锻炼是维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我们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并且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
以下是我个人制定的体育锻炼计划,旨在帮助我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一,星期一至星期五:规律的有氧运动为了提高心肺功能和增强耐力,我计划每周进行5次有氧运动,持续时间为30-45分钟。
我可以选择慢跑、游泳、快走或骑自行车等活动进行锻炼。
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心脏肺活动,还可以帮助我燃烧脂肪,维持理想的体重。
第二,星期六:力量训练在周末的一天,我会进行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稳定性。
力量训练包括举重、健身器械以及俯卧撑、引体向上等自身重量训练。
我会按照一定的组数和次数进行锻炼,以达到肌肉生长和力量提升的效果。
第三,星期日:休息与放松星期日是我用来恢复和放松的一天。
我会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如散步、瑜伽或太极等,以帮助我放松身心,缓解紧张和焦虑。
此外,除了每周的锻炼计划外,我还会鼓励自己参加一些有趣的团队运动,如足球、篮球或排球。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增强社交能力。
在制定体育锻炼计划时,我还会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周都有足够的锻炼时间。
尽管学习和其他活动也很重要,但我要意识到健康同样重要,并且合理分配时间。
其次,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
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运动方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才能坚持下去。
最后,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坚持锻炼需要毅力和决心,我要每天都给自己鼓励和奖励,确保计划的执行。
总结而言,通过制定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我可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减少患病的风险,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并享受积极健康的人生。
小学体育与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案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案引言: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孩子们常常沉迷于电子产品,缺乏运动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肥胖和健康问题。
因此,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我们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2. 理解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3. 掌握一些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和技巧。
4. 激发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体育运动。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2. 如何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3. 如何保持身体健康三、教学过程课程前期准备:1. 教师准备图片或PPT,用于介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相关知识。
2. 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健康食谱和活动计划,供学生参考。
活动1: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1. 教师用图片或PPT介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当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定期的身体锻炼等。
2. 让学生讨论并列举出一些他们认为体现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和习惯。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活动2: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1. 教师向学生介绍基本的营养知识,如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蛋白质、脂肪等,并解释它们的重要性。
2. 分发简单的健康食谱,鼓励学生参考并制定自己的饮食计划。
3. 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健康食物展示和分享。
活动3:保持身体健康1. 教师介绍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如跑步、篮球、足球等,并解释它们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 让学生选择一种他们喜欢的运动,鼓励他们每天坚持进行。
3. 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比赛或集体运动,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巩固与延伸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程内容,并向学生强调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
3. 对于那些表现特别出色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分享给全班。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第25卷第11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5,No .11 2010年11月Journa l of Suzhou U n iver sity Nov .2010do i :10.3969/j .issn.1673-2006.2010.11.023从社会学视角分析体育运动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费加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摘要:从社会学视角,对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等概念作了界定,描述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从社会各个层面阐述了体育运动与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影响人们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体育运动与生活方式的互动关系。
以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体育运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体育真正走进普通人的生活,逐步形成科学、健康、文明、合理的体育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长度和宽度。
关键词:生活方式;体育运动;互动关系;社会因素中图分类号:G 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0)11-0067-04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费加明(),安徽淮北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1 生活方式1.1 什么是生活方式人的生存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想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就要深入到人的活动范畴之中去研究人的生活。
生活方式是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具体而生动的反映形式,对它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化水平。
生活方式包括人们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部活动的形式和特征,也不仅仅指个人的行为方式,而是包括家庭、民族、全社会的生活活动。
生活方式可以理解为不同阶层的人群在其社会生活范围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
既有外在的表现形式也有支配人们行为的内在的价值观。
我国很多学者侧重的是价值观在生活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认为价值观在人长期稳定的行为中起着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产生相应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1.运动可以让我们更接近自然,接近我们的本源,丰富社会交往。
体育体现了
自由开放的精神,使之成为人们和谐相处的好方式,净化了人们的身心。
体育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而且对现代人的素质也有
重要的提升作用。
我们还可以从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功能来提高人的身心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体育运动公平、公正、公开的特点,可以
培养人们公平、守法、开放、合作的精神,有助于培养现代人的竞争意识、合
作意识和能力。
并利用体育的社会功能改善和加强人际交往,弥补现代人职业
和生活环境的局限性。
2.体育可以培养健康的行为,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
体育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在改善心理环境,增强心理健康。
首先,身体运
动可以让身体感到舒适和快乐。
这对调节和消除不良情绪和心理是非常有益的。
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可以释放过度的焦虑、抑郁、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消
除或缓解精神压力。
除了体育锻炼之外,体育活动经常以角色的形式出现。
特别是在比赛情境中,随着比赛情境的发展,参与者的责任感、自信心、
幸福感等情绪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3.体育活动是快节奏生活的心理调节器,它使人的生活空丰富多彩,缓解了现
代社会的竞争压力,使人的心理空宽广而深刻。
24作者简介:谭圣洁,女,汉,重庆人,学历:研究生,单位:云南大学,研究方向:社会体育指导。
代启羊,男,汉,重庆人,学历:研究生,单位:云南大学,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运动健身行为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谭圣洁 代启羊 云南大学摘要: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但是大学生作为单独的行为个体,受到各种不同的环境影响,因此会有不同的运动健身行为,这些健身行为对大学生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
本文通过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探讨了大学生的健身行为特征,分析了合理的健身行为以及过度的运动健身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这些分析给予大学生的运动健身方式提供理论参考,让大学生认识到应保持合理的运动健身行为才会对自身有好的发展。
关键词:健身行为;健康;生活方式一、相关概念(一)健身行为概念行为是人们为顺应和改变大自然或社会环境,为达到生活中某一目的所表现出的一种行动。
行为与健康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杰出的行为可以增进人们的健康,不良行为则有各种风险与人们的健康紧密相连。
大学生健身行为是指大学生受到环境的影响造成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从而进行关于健身的行为动作。
(二)生活方式根据百度百科全书了解不同的个人、群体或社会的所有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需要,满足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行为特征的制度。
除此规范性表达外,还存在以下两种情况,其中使用了生活方式的概念:一种限于日常生活领域中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
二、大学生健身行为特征①(一)主动性根据百度百科,可以理解,主动性是个体在不依赖外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既定目标或既定目标行事的行为质量。
主动性在个人需求、动机和价值观驱动下产生的。
坚持,理解和抓住机遇,超越适合的要求进行工作,并提前做好准备以面对尚未发生的特殊机遇和问题。
这些都是健身行为主动性的表现。
人类的行为是主动自发的,不是被动的所以大学生的健身行为包括了主动性②。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策略摘要:如今新的社会形势下,在校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由原来的单一功能逐渐向多元化、多层次转变。
如何使大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这种方式,从大学生体育生活的现状,意义和习惯的养成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从中提取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形势大学生体育生活一、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内涵(一)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
所谓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客观条件制约下,大学生为满足多层次需要所进行的全部体育生活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
(二)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内涵。
1.大学生多层次需要的必然性。
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其它职业群体以及同龄青年的生活方式最明显的差异,就在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具有独特的“校园”特征,它是一定的大学校园文化的产物。
发学生们认识到体育在大学校园文化中占有的重要位置、并且与他们的学习效果、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体育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属性不但能够满足他们在校期间的自尊、自强和自我实现以及成功的喜悦需要,而且能够提高抗挫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当代大学普遍关注体育,并期望通过体育满足他们多层次需要是必然结果。
2.大学生体育生活行为特征的主体性。
大学生的主体性在于他们更加注重身体价值需求,更加追求美、更加关注生活关爱生命关心自我。
不同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人生目标的追求产生巨大的冲击,影响和引导着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态度和行为,在大学生体育活动行为形成过程中,他们主观因素起直接的决定性作用,是否选择体育或体育锻炼成为他们闲暇时间有意识的主要活动内容,毕竟是大学生个人主观直接决定的。
二、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养成的意义(一)大学校园里一流的体育场馆、齐全的体育硬件设施、健全的管理制度、严谨的体育教学,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安全保障,为大学生的业余体育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能增强人的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持久性、自制力、独立性和果断勇敢等个性特征;可以调节情绪、陶冶情操,使人性格开朗、乐观、精神振奋、充满生气。
体育教学中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体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关于运动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习惯和正面的生活态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体育教学中的健康生活方式,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学生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更好地享受健康的生活。
第一,合理的饮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
体育教学应当注重教育学生合理膳食。
饮食均衡对于学生的身体发育和体能发展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体育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适合体育锻炼的饮食搭配,比如在体育锻炼前后适当补充能量,避免暴饮暴食或者饿肚子进行运动。
第二,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健康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在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学生容易忽视睡眠的重要性。
然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学生提高专注力和免疫力,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运动锻炼,还应当教育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体育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如何调整作息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以及放松技巧等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睡眠质量。
第三,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对于健康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体育教学除了培养学生体育技能,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充分发挥个人潜力以及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情感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和情感状况。
第四,适度的休息和调节对于健康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体育教学应当教育学生适度休息和调节身心。
过度的锻炼不仅可能造成身体损伤,还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合的休息方式,比如休息时进行轻松的活动、放松身心的方法以及学习与休息相结合的技巧等。
总结起来,体育教学中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体育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饮食、睡眠、心态和休息等方面的教育,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20O9.6 试论体育生活方式 闻 勇李宁
体育世界.学术
摘要 体育生活方式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观念的更新i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出的,具有自觉 陛与主 -- llm …% 一一 动 1生誊习惯性与 养成性誊物质,l圭与精神 性 手段 洼与目的性特征 体育生活方式的建立体现了体育功能扩大化的
趋势 日常生活丰富化的必然蠢人们主权意识的觉 醒囊体育影响力日益扩大 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追求≮现代社
? 会观念的 建立。体育生活方式的i争义是把体育作为生活的一 个组成部分 体现 体育活j曲多功能、多样化的表。。 现形式;具有现代生活方式的特征—
关键词:体育生活方式:特征:条件:含义 1.体育生活方式概述 体育生活方式概念的提出源于上世纪9O年代初,是随 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 活方式的转变而提出的,是从体育的角度对人们生活状况 的解释,是对体育活动在生活中重要性的强调,对体育在生 活中作为生活组成部分的重视。体育生活方式的提出表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达到一个新 的高度。 体育活动是人类生活中既涉及到物质生活又涉及到精 神生活的一个特殊生活领域。1995年日本学者Sae T.认 为作为21世纪的体育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即体育生 活方式(Sports Lifestyfe)。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运 动医学联合会召开了“健康促进与体育”国际会议,敦促各 国政府把大众体育的发展作为公共健康与社会政策的组成 部分,并明确提出了围绕“使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基 石”等7项中心任务。在现代社会中,体育越来越呈现出它 的多种功能和多种属性,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有 机组成部分。“生活方式”的问题被学者和世界权威组织所 提出,说明革新人们的体育体育价值观念,形成具有现代生 活方式特征的体育生活方式是必然趋势。当前我国经济迅 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也为构建体育生活方式奠 定了基础。 有些学者对体育生活方式进行了不同的定义,所谓体育 生活,即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在具有体育特征的 时空中进行体育精神和体育实践的总和,亦即在认识与行 为、内容与效果诸方面带有规律性的典型形式及特征①。体 育生活方式也就是经常性的体育行为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 内容和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 明的生活方式②。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 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 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 行为特征③。体育生活化是一种隶属于现代生活方式系统, 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变化发展 影响下,起变革传统生活方式的推动作用。其丰富的活动内 容、形式和功能通过人们的社会生活而得以展现,通过大众 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形式而得以实现,从而形成满足大 众生活享受、发展的需要,促进大众身心健康和人格形成的 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过程④。从中可看出学者对体育 生活方式有不同的描述。 由于体育生活方式的复杂与宽泛,还未探讨出较为一致 的体育生活方式的明确定义。另外,对体育生活方式的范畴 也难以进行明晰的分界,如达到体育人口标准就可以说是体 育生活方式吗?只是喜欢观看体育比赛,或仅是某个职业体 育俱乐部的拥趸,而个人并不从事体育活动可否算是体育生 4 活方式?大学生只是上体育课,而课余并不从事体育活动能 说是其具有体育生活方式吗?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尚需进一 步研究。 2体育生活方式的特征 体育生活方式的特征表现为个体或群体在从事有关体育 活动的过程中所呈现的与非体育生活方式有较大区别的特 点。体育生活方式必须是个体或群体自发的、主动的从事体育 活动,体育活动已是个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生活方式 是经常性的体育行为,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习以为常 的生活习惯,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 1自觉性与主动性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从事体育活动是从自身需要出发, 具有自觉、主动、积极的特点,不是在外来压力或强迫下才从 事体育活动,否则,这种体育活动很难维持长久,也不是真正 意义上的体育生活方式。 2 2习惯性与养成性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人们经常进行体育活动,久而久之便 养成了体育活动的习惯,而这一习惯的养成也必然是长期的、 融入意识和行为的。 2 3物质性与精神性。 进行体育活动不仅是强身健体,而且还可获得精神的满 足和愉悦,是心理的享受。 2.4手段性与目的性 体育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和明显的特征是不仅是将体育 活动作为中介和手段,来促进健康、进行娱乐、获得享受、提高 生活质量。而是将体育活动本身即作为生活的组成部分,体育 活动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是二者的统一。体育不是生活的全 部,但是生活必然有体育活动作为其组成部分。因此,体育生 活化与传统生物健身观是不同的,在肯定其健体的功能的同 时,突出了鲜明的文化含义。 3体育生活方式的条件 体育生活方式的建立,需要一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尤其 社会条件对形成体育生活方式具有关键的作用,例如经济发 展、观念更新、舆论政策、文化状况、体育设施等实际地影响着 人们对于体育生活化价值的认同和行为的选择。 3.1体育功能扩大化的趋势。在现代生活中,体育功能逐 步扩大,使体育活动不仅仅具有或不仅限于增强体质、提高健 康水平的生物性功能,还有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社会交往、防 病治病等精神与社会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容。 3,2日常生活丰富化的必然。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活 动的内容日益丰富,人们可选择的生活内容也逐步扩大。体育 活动由于其所具备的多层次功能和丰富的内容也必然成为人 们选择的生活内容之~。 3.3人们主权意识的觉醒。享受生活、创造生活是人们的 基本权利,体育活动可使人们充分享受生活的自由和创造生 活的乐趣。是对人生的积极进取,是个人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 基础。 3.4体育影响力日益扩大。由于现代资讯的发达,体育信 息传播迅速,体育对人类的作用日显扩大,其影响的深度和广 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3.5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追求 我国现阶段正在逐步实现全面小康,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 已经初步迈进小康生活,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精神 生活的改善,体育活动则是其中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 3.6现代社会观念的建立 体育生活方式是体育价值观、生活观、健康观、体育活动主 体、体育活动条件、体育活动形式和体育行为诸多观念和行为 的综合。其中,体育价值观是整个体育生活方式中最为内在、深 层的部分,是体育生活活动的主要动因,也是人们体育需要在 主体生活意识上的全面表现,它既决定个体生活需要的次序, 也规定着个体对于体育生活化项目、内容、形式的选择和由此 而获得的生活满足。 4.体育生活方式的含义 4.1体育生活方式的表现是把体育作为生活的一个组成 部分 体育对于生活的贡献,在于使现实的生活达到优良的境 界,使人善度余暇,丰富生活,体育要与生活打成一片,使体育 成为生活的实践,使体育成为生活的必需,使体育成为生活的 内容。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身心需要得到全面、完善、协调的发 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体育生活化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生活 内容。应伴随人的终生,即终身从事体育活动,因此,体育生活 化是终身体育最好的契合。 科学的体育生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是指导人们形成良 好体育生活习惯的理论,与人的生命质量关系密切,是与现 代人生理、心理、社会健康休戚相关的特殊生活方式。科学体 育生活方式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体育生活作为恢复人的 本质与体现人的价值的生命活动及社会实践,意味着一种人 性的解放。通过愉快、自由地享受体育生活可以发展人类的 身体、智力和认识的能力;通过享受体育生活可以轻松自然 的与人、社会和大自然产生沟通和交流。使人有拥有完美的 人性、体验人类生活的幸福完美,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 文明的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是积极的人生体验,丰富的 人生享受,主动的自我发展,其丰富文化的内涵,是人类文明 的具体体现。 体育生活方式是高质量生活的保证。生活质量反映人们 在怎样条件下生活,生活方式则告诉人们应该怎样生活,生 活质量与生活方式的涵义不同。但二者密切相关,生活方式 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决定生活质量的高低;生活质量是生活 方式的表现,体现生活方式的优劣。 4.2体育生活方式把体育活动作为多功能、多样化的表 现形式 体育活动不仅局限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是休闲、娱 乐、健身、社会交往、丰富生活等等综合性追求。把体育活动 当成增进健康的手段是普遍可以接受的事实,但体育活动不 仅仅等同于健康。我们多年来提倡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 民体质虽然鼓励了人民参加体育活动。但也造成了体育活动 等同于健康这一狭隘认识。许多人认为进行体育活动就是锻 炼身体,实际“体育锻炼”一词是事过境迁的说法,因为“锻 炼”仅是意味着锻炼身体。体育的功能是非常多的,对个人来 说,体育是玩,是娱乐,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智力,丰 富情感。放松身心,丰富余暇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生活 和创造生活。陶冶情操,优化性格。满足兴趣。结交朋友,完善 个性,适应环境,等等。同样,人们对于体育需要的不同形式、 不同程度。给体育生活化的发展注入不同的动力作用,也促 使体育生活化目标定位的多样性:健身、休闲、医疗、交往、宣 泄和创造等等, 4.3体育生活方式体现了现代生活方式的特征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高频率、快节奏,使体育活动作为 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必然。利用体育活动改善生活方式 成为人们自然追求的方向,体育生活同现代生活方式在形式 与内涵方面是相一致的;同样,由于体育运动的存在,使人们 的余暇时间支配、生活节奏、生活空间、行为方式、消费结构 都发生了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逆的 性质,而由于在体育运动中人们所掌握的多种动作技能和快 速活动的方式,有利于人们完成各种生产、生活动作时,做到 准确、协调、敏捷,避免多余动作,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克服 对快节奏生活的抵触、恐惧、烦怨和焦虑等心理障碍。 在现代社会,由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程度的逐步提 高,人们的体力消耗越来越少。肌肉能量的付出越来越少,于 是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高,甚至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需 要。同时,现代化设施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去从 事体育活动,满足需求。余暇时间,人们可以看电视、读书、 听音乐、上网等,但这些活动有一个共性,即都是坐着,身体 是相对安静的。大家的工作或学习基本上是坐着的,身体也 是安静的。不论学习还是闲暇,身体基本没有体力方面的消 耗。因此,体育活动是一种良好的休闲活动,可弥补人体运动 的不足。 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不会娱乐就不会生活。这里“娱 乐”可以认为是“消遣”。Amusement与Recrealion均可译 为娱乐、消遣。美国《韦氏大辞典》对娱乐(Recrealion)这 个词的解释是在劳累后进行体力和精神的恢复。英国教育家 J0hn.・Nisbet认为今天的社会中教育应该增加消遣,因为 “消遣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美国,体 育、卫生、健康、娱乐是密切联系的,有几百所大学设有体 育、健康、娱乐学院。各国将体育运动作为消遣时间活动的人 越来越多。那种认为消遣是一种消极的无意义的个人活动, 是一种消磨时间的过程,这种观点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生 活状况。 体育融入生活,生活中有体育;体育活动是个人生活的一 个组成部分。个人生活中体育活动是一个必备内容;体育活动 就象看电视、读书、娱乐等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的不可缺 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程昕江苏省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体 育与科学第21卷[总第122期]2o00年1月,56—59 [2】陈佩华、王家林试论体育生活化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1年4月第14卷第2期87—90. f3]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o0(3)6—8 [4】粱利民体育生活化的理论构架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
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健康生活的关键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对于保持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无论是在学校、社区还是家庭中,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都能带来无尽的好处。
本文将探讨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它对身体、心理和社交方面的益处。
身体健康是我们生活的基石。
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首先,体育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心肺功能。
无论是跑步、游泳还是打篮球,这些运动都能够锻炼我们的肌肉,增强我们的体力。
其次,体育运动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
现代生活方式往往伴随着久坐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这导致了肥胖问题的普遍存在。
而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帮助我们燃烧卡路里,控制体重,预防肥胖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此外,体育运动还有助于改善我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除了对身体的益处,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还对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体育运动可以释放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当我们参与体育运动时,身体会分泌出多巴胺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化学物质能够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此外,体育运动还能够提高我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不断挑战自己和取得进步,我们可以培养积极的心态,提高自我价值感。
体育运动还有助于改善我们的睡眠质量,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专注和高效。
除了对身体和心理的益处,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体育运动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互动的平台,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能力。
在团队运动中,我们需要与队友合作,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这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此外,通过参加体育运动的社交活动,我们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社交圈子。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还能够为我们提供支持和鼓励。
然而,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并不仅仅是一种个人选择,它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政府、学校和家庭都应该鼓励和支持人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体育设施和资源,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体育运动机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2008年第3期
(总第152期)
论健康、体育与生活方式 孟 刚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采用综合分析方法,从文化等角度揭示健康、体育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给予体育融入并主 导以健康追求为终极目标的现代生活方式一个科学阐释。 关键词:体育;健康;体育生活方式;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08)03—0103一o4
Research on the Inner Connections of Health,Sports and Life Style MENG Gang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s and Education,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China) Abstract:From the angle of culture,this paper revealed the inner connections of health,sports and life style by means of integra・ f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analysis,the author gave a scientific explanation about sports merging onto and leading the modern life style which aims at pursuing health ultimately. Key words:sports;health;sports life style;culture
200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全民族 “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列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 质、科学文化素质一起,并列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的三大要素。在党的全会报告中写入提高全民 族“健康素质”的要求,在我党历史上还是第一 次。这一重要思想充分说明了“健康素质”在推 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在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中重要而特定的地位。体 育是关系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 象,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元的文化形态满 足人的各种生存与发展需要,关心人的生命健康, 使人们在身体运动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并享受健 康的愉悦和生命的快乐。历史发展进程表明,新 世纪的体育已进人人们的休闲生活,已走进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列中来,成为 现代人的一种休闲理念、一种文明行为和一种重 要生活方式,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显著标志,成为 人们明显提高“健康素质”最积极和最有效的途 径,“体育为健康”、“体育促健康”、“体育保健 康”已成为小康社会文化之主流。 一、健康与“生活方式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指出:“人的健康和 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 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 决于气候的影响,而取决于个人的因素中,生活方 式是疾病的主要因素。”[1115毋庸置疑,人们可以 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主宰健康,做健康的 主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医学 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已经能够控制甚至治愈过 去长期猖獗、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如:天花、鼠疫、脊髓灰质炎等急性传染性疾病。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疾病谱却发生 了极大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即生活方式疾 病)逐渐取代了急性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的疾 病和死亡原因,人类越来越进入“生活方式”影响 自我的时期。 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们不健 康、不文明、不科学的生活方式长期积累,而引发
第30卷第3期 2012年6月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_30 No.3 Jun.20l2
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诉求 ——自然体育运动
李 阳,郭 芳 (东北林业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们获得健康的保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 过文献资料法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现代自然体育运动进行了阐释;通过对国内外自然体育运动开展状况的归 纳总结,认为现代自然体育运动满足了人们的健康需求,已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健康;生活方式;自然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3—0115—03
The Modern Healthy Lifestyle Demands ——Natura1 sports LI Yang,GUO Fang (P.E.Dept.i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Lifestyle affects people’S health,healthy lifestyle is for people to get health insurance.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through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i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o modem natural sports illustrated; through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natural sports status summary,think that modern natural sports meet people’S health needs,has become a healthy lifestyle. Key words:Health;Life style;Natural physical education CLC number:G804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8—2808(2012)03—0l 15-03
论体育引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摘要:体育生活方式将会成为现代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本文从培育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意识、倡导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不断改善和增强国民体质几个方面,论述体育将从“手段”向“目的”转变,引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将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体育 引领 生活方式 趋势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c)-0227-02 生活方式与人类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并称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因素[1]。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2]。who估计全世界有约6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中,并建议改善亚健康状态,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改变个人不良行为、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就是提升生活质量最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将以体育生活方式对体质健康的影响的研究为视角,论述体育引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及将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生活方式及体育生活方式 1.1 生活方式概述 生活方式(lifestyle)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可以理解为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 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生活方式的选择是与时代接轨,并受人们各自的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它一方面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制约,反映生活活动主体对生活资源进行评价、选择、配置,而后采取的社会行动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又体现人自身的生存、享受、发展的需要;并通过人的选择和反思活动超越现实和对理想生活的界定;构筑人们的生活方式。 1.2 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及生活方式病 机械化、信息化大大降低了日常生活中的体力劳动的强度,如工作条件的改善,使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久坐的工作,严重缺乏运动;以车代步也大大减少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的养成,如吸烟、酗酒等,以及过分控制饮食、忽略健康教育;社会因素让人们产生的紧张、悲哀、恐惧、忧虑和孤独等影响健康的不利心理活动等都是严重制约健康的主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生活方式和态度、心理状态是造成个体健康状态显著下降的主要因素。 目前有学者提出“运动缺乏病”这一概念,是指由于身体活动不足所导致的部分慢性疾病的总称。个体由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结果导致运动缺乏综合病的出现,表现为高血压、高胆固醇、肿瘤、肥胖、肌肉-骨骼系统失调等疾病[3]。“活动不足”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证实,身体活动和锻炼不足,以及久坐的生活方式会导致身体产生许多不良反映,从事规律的身体活动和锻炼将有助于预防许多慢性疾病和早衰现象的发生,并维持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1.3 体育生活方式概述 1995日本学者佐伯聪夫(saek i,t)提出了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sports lifest yle):作为21世纪的体育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即体育生活方式(sports lifestyle)[4]。针对生活方式范畴的宽泛性,有学者提出:作为科学研究,可以从逻辑上把人的不同生活活动领域划分开来进行研究[5]。因此,体育生活方式可以作为生活方式系统中的一个分支系统来研究。李文川将体育生活方式定义为:体育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个人或群体依据一定的客观条件,把体育作为生活的需要和内容,并有规律、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及行为特征[6]。 3 体育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who认为:虽然个人健康的责任很大程度上要由个人和家庭承担,但政府必须采取行动创造一个使公民形成和保持体育生活方式(physically active lifestyles)的社会的和体育的环境;敦促各国政府把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作为公共健康与社会政策的组成部分,并明确提出了“使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石”等7项中心任务[7]。 体育具备多种功能属性,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多种需要及追求,体育生活方式涉及到人们闲暇活动、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等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行为、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针对体育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也作了许多研究。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大学生体质状况明显好于另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在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素质,促进柔韧、速度和耐力素质的发展,最终促进大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8];大学生体质健康与锻炼习惯呈正相关,与肥胖程度呈负相关[9];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维度的总分与肺活量指数等体质数据呈一定正相关[10];唐丽等通过体质测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硕士研究生的体质与生活方式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的体育锻炼与其体质水平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锻炼人群体质健康述评优于不锻炼人群,并存在显著性差异[11]。上述研究均表明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体质产生了积极影响。 体育生活方式对于健康的促进作用还表现在对于某些慢性病疾的控制及康复。研究表明,有些疾病如高血脂,高尿酸,高血压,肥胖,2型糖尿病等患者通过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等,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的相结合,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12]。贺新艳等针对198例年龄30~55岁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生活方式干预的研究,跟踪随访两年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血压下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13]。适当运动还可以控制2型糖尿病,有研究表明长期的运动进而通过改善患者糖耐量的异常而有利于血糖的控制,长期运动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这与经常运动使血糖得到长期控制有关[14]。 3 体育引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体育生活是现代人类生活中既涉及到物质生活又涉及到精神生活的一个特殊生活领域。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因而体育生活方式建立的关键是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把体育作为生活的需要和内容,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倡导人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享受体育,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体质健康。强调保持体质健康的关键是生活方式的改善,应通过多渠道培育人们的体育意识,指导体育行为,形成并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应该是一种融入日常生活的生活方式,前提和基础是只有当体育锻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自觉行为,并表现出一定的持续性和规律性,才能起到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的目的。 4 结语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越来越呈现出它的多种功能和多种属性,体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都有积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作为增强体质最有效的能动手段,是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健康的重要途径。体育成为人们的终身需要,从增强国民体质健康、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到提高人口素质,体育将从“手段”向“目的”转变,引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将成为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枢贤.社区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0. [2] 梁浩材.社会医学[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1. [3] 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级教育出版社,2003. [4] saek i,t.sport innovation towards a mature society [c].images of sport in the world.75th anniversary of the german sport university cologne. 1995:99~143. [5] 王玉波.超越传统--生活方式转型取向[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7. [6] 李文川,肖焕禹.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及其范畴结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3(3):33-37. [7] bulletin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z].1995,73(2):135~136. [8] 李恺宪.不同体育生活方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探讨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6):737~739. [9] 孙弘,戴剑松.大学生体质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6):18~21. [10] 蒋健保,李广宇,霍磊.浙江省大学生体质与生活方式相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 科学版),2011,33(2):92~95. [11] 唐丽,夏炎,田圆圆.高校在读硕士究生体质与生活方式的相关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0.5:42~43. [12] 王细川.改变生活方式远离慢性病的困扰[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1,9(2):73~74. [13] 贺新艳;栾霞;张承英.生活方式干预对年轻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 [14] de feyter hm,praet sf,vanden broek nm,et al.exercise training improves glycemic contral in long standing insulin treat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diabetes care,2007,30:2511~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