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430考研经验(上篇)
- 格式:doc
- 大小:32.19 KB
- 文档页数:10
清华五道口金融硕士考研经验,学长的上岸心酸史!我的初试总分400+。
初试公共课部分算是正常发挥,考前一直担心专业课出问题,但幸好还是过线了。
说来惭愧,我是本专业考研,但初试成绩上我的专业课反而极度拖后腿,所以专业课部分我主要是讲讲我的教训,希望大家不要踩坑。
选择道口是因为我比较偏理科,比较喜欢数学。
英语还可以,但是不想花费过多的时间,所以直接pass掉了要考英一的学校。
其次本身对清华更有好感,所以选择了考道口。
虽然说有时候选择报考院校需要权衡利弊,但最终考哪里还是要遵从自己内心,不然考研后期很可能反而没有动力,导致前功尽弃。
考完之后我一直没有对过答案,除了专业课没底,其他科目大概是有点数的。
等到成绩出来的时候,专业课低得可以钉到耻辱柱上,公共课成绩跟我想的差不多。
1、初试经验(1)公共课复习经验首先说政治,我的政治确实有运气以及我最后阶段的冲刺。
所以这里先说个坑,学政治不要拖也不要划水。
暑期的时候因为不想听网课,所以自己看,但其实效果是非常不好的,所以我8月份终于开始听网课,但因为加速看,感觉还是有些囫囵吞枣,肖四有些来不及背了只能挑着背(大题还是早点背,不要拖到最后两三星期这种,上考场我还是没背完)。
之后开始出各种模拟卷,我做的感觉非常不好,就是在12月份的时候都还能选择题做到29分这种程度,当时真的特别慌。
然后最后两周我花了很多时间给政治补课,肖秀荣、腿姐和徐涛的模拟卷选择题部分+肖八每一个选项过一遍+腿姐的手册和时政,最后考到70+感觉真的凭运气,我估计是因为我的选择题答得很好,但是主观题答得极差。
我的教训就是政治千万不要拖拉,以及早点看资料,不要对听网课有抵触心理!数学的核心是刷题。
我数学准备的比较早,因为之前的线代课都是睡过去的,所以深知线代基础太差,所以先拿教科书完整学了线代,把里面的逻辑全理顺了。
最开始没看数三考纲,以为高数全部都是考点,以至于刚开始老老实实看高数的教科书,老老实实地抄了上册,下册实在没动力看了,我还花了好几天看概率论里的假设检验。
清华五道口金融硕士考研经验分享,学长的上岸秘诀!1、自我介绍我是一名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学生。
我的本科并不是很好,基础有些差,所以分数不算很高。
政治74数学113英语89专业96总分372分数线370。
数学和专业课考的比较差,政治英语稍微挽救了一下。
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帮助到大家。
2、全年复习安排复习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3~6月,是预习阶段。
3.4月份把数学简单的预习了一下,5.6月开始看专业课的书。
第二个阶段是7~8月暑假期间,重点是数学和专业课。
数学和专业课每天花4h,剩余1-3h看政治和英语,数学开始做复习全书,继续看专业课,同时加上政治全书开始看第一遍,偶尔做一下英语真题,暑假结束前我已经把政治、数学、专业课的内容都过了第一遍。
第三个阶段是9~10月,重点依然是数学和专业课。
还是数学和专业课每天花4h,剩余1-3h看政治和英语,将政治、数学、专业课的内容强化一遍。
第四个阶段11~12月,考前冲刺阶段,政治和英语的重要性加强了。
我又把数学复习全书过了一遍,专业课题目过了一遍,并且背诵政治和英语。
3、专业课(重点)专业课一共有四门,公司理财和投资性各占50分,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加在一起占50分。
题型的话以选择题为主,基本上选择题占了绝大部分,然后有三道计算题,最后一道简答题。
其中,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应该绝大部分考的都会是在选择题里,计算题只会在公司理财和投资学里面出,最后一道简答题会跟时事热点有关。
(1)教材罗斯公司理财机械工程出版社博迪投资性机械工程出版社易纲货币银行学格致出版社(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姜波克国际金融复旦大学出版社(2)教辅公司理财及投资学配套机械工程出版社的课后练习题以及课后题解货币银行学及国际金融凯程的400题以及往年真题(3)复习流程6月:货币银行学,做笔记7月:公司理财,并做课后习题8月:投资学,课后习题9月:国际金融,做笔记10-11月:以上复习一遍12月:记热点,看笔记从考试的范围来看,投资性和公司理财注重计算,因此需要注意对公式的深度推导,以及错题的总结,其中MM、资本项目预算、利率结构、CAPM、APT、有效市场、期权都是重点。
清华五道口金融硕士考研经验分享,得道多助!我来分享一下之前成功录取到五道口考研经验。
近万字,浪费大家时间了。
得道多助。
曾经期待着终有一天也能写写经验帖,回味一下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当这一天真的来临,却还是觉得下笔难开头。
我想感激是最重要的,我感激这一路陪伴我的所有人,发自肺腑,和大家一样,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所关心的也是如何复习,如何准备专业课,时间规划是怎样……这些固然重要,但我还是愿意在文章开头强调这一精神开关。
考研是你自己的事,但永远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你所承担的社会关系,你所得到的每一份建议与帮助请不要觉得是理所当然,越往后心灵的承受力度和坚强度愈发重要,随着道口的扩招,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多,但越往后就越会发现,其实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心怀感激,没有学长学姐的帮助,我或许会多走好多弯路,没有同学家人的鼓励,我或许会少几分坚强,这些并非是考研的决定性因素,但也重要到足以影响数个月来的心境与态度。
语锋一转,我会尽力去回忆这么长时间以来的经历,尽量能把有用的准备细节都罗列给大家,下面的内容我会从时间规划、各科复习、思想定位、其他细节四个方面来阐述。
1、时间规划大家可以专门找一本不厚的笔记本作为经验的整理和时间规划,我在考研初期从百度文库、凯程官网和其他途径收集了较为充足的信息,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全局的准备很重要。
这里推荐武XY大神曾经在对外经贸的视频讲座,也算是我的启蒙视频。
我的时间规划是这样:7月-8月刚开始接触专业课,并收集相关道口考研信息9月-12月本科课程学习,专业课一遍,英语单词、长难句翻译2月-4月专业课第二遍,英语真题05-13阅读一遍,数学全书和《660》一遍5月《660》第二遍,英语真题97-04阅读一遍,完型一遍。
7月开始接触政治10月专业课三遍,全书和《660》三遍每天的时间表:6:30~7:00起床7:00~8:00吃早餐、看金融新闻、背书8:00~12:00学习12:00~13:00吃午饭、睡觉13:00~18:00学习18:00~18:30吃饭18:30~22.30学习23:00~00.00学习一天总共学习时间14h,除开有时候会开小差等因素,有效学习时间应该能达到12h,也可以再多挤一点,但这个应该算是可持续的一个长久的水平。
清华五道口430考研经验分享(上篇)3月25日,在官网上查到了拟录取名单,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两年的等待,藏了四年的梦,终于有了机会向关心我的人说:我做到了。
先说说个人基本情况,本科湖大金融,曾获推免资格(WD金融工程学硕)。
一战4个月,每天13-14小时,二战6个月,每天10-12小时(注:此处指平均有效时间,排除睡觉吃饭走路)。
今年初试总分430(79+84+141+126)。
以下万余字虽然真实记录了本人两年的考研过程和经验感悟,但也只是一家之言,大家各取所需,结合自身实际来规划复习才是最重要的。
(受发贴字数限制,此贴原文欢迎关注新浪微博@南宫天尘PBCSF)初试篇【政治】一、所用资料1、知识点:政治大纲解析(1-2遍)、风中劲草(4-5遍)2、习题集:肖秀荣1000题(3-4遍)3、时政题:肖秀荣时政(2-3遍)4、押题卷:肖秀荣最后四套卷(3遍以上)5、历年真题(以10年之后的为主,不必在乎遍数,熟悉出题套路即可)二、复习建议1、大纲可以涵盖所有基础知识点,应届生肯定至少得过一遍(本人二战没有系统看),但是不要抱着背诵的心态面对大纲,如果你打算以风中劲草为主,大纲留个印象即可。
2、风中劲草是市面上最好的大纲替代品,颜色区分、字体区分、排版清楚、重点考点一目了然。
但它绝不是完全替代品,它有一个先天的局限就是滞后性。
举个例子,13年关于王明的那道多选题,你在13版的风中劲草里是找不到的(大纲有),但是风中劲草的编者将这个知识点悄悄补到了14版里,弄得好像它又押中一道题一样。
所以你在看风中劲草的时候会产生它年年覆盖所有考点的错觉。
它确实能用较短篇幅告诉你很多考点,但只是基于往年真题,而我们知道,历史不必然代表未来。
3、大家一直把1000题捧得很高,我两年考研感受是这本书习题风格与真题还是有一定差距,但相对其他习题集还算接近真题。
4、时政选择题只有6分,不必像对待风中劲草那样去记忆时政书上的知识,多翻翻留个印象就好,而且你研究真题也会发现时政喜欢考一个国内一个国际啊,国内的又喜欢考“首次”啊,不确定的多选往往要全选啊(这条慎用,必须基于你强大的复习基础)5、《肖四》已树立了口碑,考过研的童鞋基本都会看,别人都看的为了保险你也必须看,就算它押不中,你也因为走大众路线掌握了系统性收益。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硕士考研经验详谈凯程徐老师:诸位同学大家好,我是凯程的徐老师,我们今天继续讲述我们凯程成功学员的考研故事。
坐在我旁边的是赵q同学,他是我们凯程集训营VIP学员,今年顺利地考入了清华五道口,而且是以第三名的成绩考试成功的。
我把自我介绍的这个时间留给赵q,请先介绍一下自己。
凯程学员赵q:好,谢谢徐老师。
大家好,我是赵q,我是凯程VIP学员,今年我是以总成绩第三名的情况考入了清华大学五道口,我非常幸运。
然后我的初试成绩是这样,其实我排名在进复试的人中是并列第三名,其中政治是72分,英语是79分,数学是满分,然后专业课是114分。
然后我本科院校是北航的,我毕业的比较早,是2011年。
然后我工作了四年,然后再来考研的。
凯程徐老师:其实赵q的这个经历很特殊,刚刚你来凯程的时候,我们同学包括老师都听到你的这个经历,觉得挺奇特的。
因为我们在毕业之后,一直工作,做了四年的健身方面的工作。
凯程学员赵q:对,是这样的。
凯程徐老师:你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工作。
凯程学员赵q:好的,其实我做这个工作最主要的是因为我在大学的时候,就是接触了健身健美,然后我就比较喜欢这个东西。
然后当时其实出发点很简单,就是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追求一些能把自己变得更好的事物,所以我当时就是做了一些健身方面的研究工作,一些理论研究,就是方法学,如何训练的训练法。
最关键的是,我打了一些各个级别的比赛,比如说赛,然后某某赛,然后全国赛,然后也拿到了一些成绩。
凯程徐老师:拿到的是冠军,要给大家特别强调一下。
凯程学员赵q:对,我觉得这个对我以后的帮助都非常大,虽然说我有四年时间没有跟我同级的同学一起上,因为他们可能都是博士或者是博士已经毕业了。
就像我今年其实在凯程有一位老师叫戴fn老师,我是2011级的,他是我2012级的学弟,也就是说他也是数学系的。
然后现在他已经是我的学长了,而且我入学的时候,他就要毕业了。
凯程徐老师:就是这样奇特。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考研心得分享考研结束以后,我就很想为想考研的人们做点贡献,就想把我考研的经验及教训写下来,并希望能对各位师弟师妹们有所帮助。
第一,我想首先声明,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格及智力特点,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对我来说是有用的经验未必对大家都有用,或者只有取长补短才能对自己或有帮助。
第二,我想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的(现在改名为中西比较国际班)。
考研我英语考了79分,政治82,数学150,专业课120,总分431。
第三,我想先说一下考研的目的或者动力。
大家考研的目的当然是各不相同的,这没什么,也很正常。
但我想说的是不管你考研的目的是什么,你都应该让它变得明确,并且与你的性格相协调。
目标明确的标志就是你努力的时候你不会感觉到迷茫的感觉,至少是很不经常出现这种感觉。
明确的目标是你加速奔跑把别人拉在后面的必要条件,而一旦目标不明确,自己为自己寻找的目标其实自己压根就不在乎,那我觉得像要在最后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是比较微弱的。
第四,我想说一下准备考研的时间长短与计划。
我认为,就考研得成功与否来说,准备时间越长越好,当然前提是自己的身体要吃得消。
就我来说,打算考金融的研究生时在大二上学期,之后是从一个研究生口中听说了五道口,上网一查知道他很不错,就决定了要考,并制定了初步的计划和时间安排。
大二把英语基础打扎实,并且多学哲学本专业课程多修本专业课程,并且在每周抽出六个小时做数学题。
大二叔家做数学题。
大三上学期把重点转移到本专业课程上,并且继续学好英语,继续按每周六小时的时间间安排学数学,大三寒假在家好好休息。
大三下学期学专业课,大三暑假继续做数学题,大四上学期全面复习。
两年下来我基本上是这样坚持下来的,而这样的计划与时间进度安排保证了我各科都有充足的时间并且都不偏废。
至于具体的时间安排,我一直把时间抓得很紧。
每天基本上都保证十个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和一个小时左右的锻炼时间。
五道口金融学院考研420+个人经验谈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考研420+个人经验谈曾经一段时间,我经常在论坛上找一些大牛的经验贴,看能不能给予正能量,能不能提供好的学习方法,看得多了,基本上也差不多,就不再看了。
如今,考研已经告一段落了。
初试政治73英语77数学148专业123,总分421,最后非常幸运地被清华五道口录取。
今年道口复试线406分,进入复试80人,最后录取50人,复试比例超过150%。
有人说,今年报考道口近2000人(由于官方没有披露,没有证实),但是竞争之激烈,想必每个考道口的同学都能感受得出。
在备考的时候我就想,如果考上,一定会写一篇自己的经验贴,给后来的同学们。
道口人一直都很低调,很多人都这么说。
不管在考研论坛还是人大经济论坛,都很少能见到道口人写的经验贴。
去年,我也就寻到一篇而已。
凯程教育是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经管考研黄埔军校,在2014年,凯程学员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28人,清华经管11人,五道口状元武xy出自凯程, 在2013年,凯程学员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29人,清华经管5人,状元李少华出在凯程, 在凯程网站有很多凯程学员成功经验视频,大家随时可以去查看. 2016年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经管考研保录班开始报名!曾经一段时间,我经常在论坛上找一些大牛的经验贴,看能不能给予正能量,能不能提供好的学习方法,看得多了,基本上也差不多,就不再看了。
如今,曾经看过的那些东西,基本都忘完了,连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都没记住。
在旁人看来,看帖或是来寻经验,或是来看热闹,而里面所叙的东西想必只有作者最明白。
在这里,我一共讲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自己的考研经历,第二部分关于初试,第三部分关于复试,第四部分关于一些个人的建议。
大家一笑而过便是,该做的事看过后还得接着做。
一.个人考研经历请容我碎碎念;或者可以直接跳到第二部分。
我年毕业于北理工宇航学院,工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
在学校,我非大牛非学神非学霸非考霸,学习成绩在3-7名(班级不到30人),应该说每况愈下吧,不过每学期还能拿个奖学金。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考研经验分享刚考完,感觉很糟糕,但还是要准备复试的。
应某些同学要求,把过去14个月的凯程经验贴出来,给凯程的不知道如何复习的同学一点方向。
受时间限制,就只谈谈未来几个月的复习内容,待初试成绩出来,或者复试结束再贴后续复习内容。
科班出身的同学也可以围观。
准备复习前,务必仔细想清楚,是否真的要凯程,是否会有毅力不断努力,即使受到了很大的挫折也不气馁,奋勇前进。
如果你得到的是肯定的答案,那就请每日12个小时不间断的加油。
因为凯程,你要付出的远比其他人多很多。
不多说了,谈谈四个科目。
政治:这个现在可以忽略。
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如果打算9月份开始复习政治,那么到那个时候务必数学、英语、专业课大都成竹在胸。
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接下来的政治会花上你比较多的时间。
擅长政治的同学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来。
建议不要过早也不要过晚,没自信的可以7、8月份开始。
其他内容请翻看南宫天尘的帖子。
英语:英语比较不错的同学略过本节后续内容。
我自己英语很烂,超级烂的那种。
我从复习开始第一门重点复习的就是英语。
刚开始复习不知道怎么做,就把英语一的10年真题拿出来反复做。
前后大概做了10来遍,水平没有多大提高,但是词汇量有所进步,大致稍稍猜透命制题目的思路以及答案辨析方法。
后来买了彻底改变我英语的书,蒋二,这个时候已经是14年的9月份了。
蒋二的解析我反复研读,反复研读每一页的每一个内容。
不得不说老蒋的名气确实代表了他相当强悍的势力,把句子内部结构,句间结构,段落结构,文章整体结构都会做出梳理,并且反复强调出题思路以及解题思路。
建议英语不好的同学一定要忍住枯燥,耐住性子,仔细读那本解析,而且要反复研读,细细地读。
英语是个起效慢的学科,但是一但成型,便可以不用花过多时间。
我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每天平均时间在3个小时左右才勉强摸到了学习英语的门槛(可见我英语有多么的烂)。
词汇不多说了,一定要背,把坐车,吃饭,WC,走路时间都给用上,因为我几百天如一日般的重复这个做法。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专硕考研421分经验学主要看了大概两遍的复习全书,做了一遍的真题,和看了辅导班视频,和李永乐的440题,自己做了综合以上各本书的笔记,笔记看了两遍。
英语背单词背到单词没有障碍,做了03-12年的真题,分析了一遍,和一份模拟卷(5套)。
政治当时还报了一个强化班,后来觉得效果不好,虽然对政治比较感兴趣,但是分数考不高。
专业课考中级的宏微观和政治经济学,就不多说了。
1、数学:数学基础还好,当年我们的数学课就是和学校的物理系和数学系一起上的,要求也比较高。
数学复习全书完整地看了一遍,由于一战的余热还没有散去,速度较快,大概两周多一点时间就能结束全书了,数学的框架基本建立地很完整。
将真题按照章节顺序做了一遍。
将一战做的笔记前后看了三、四遍。
11月中旬以后,做了440题(即李永乐的10套卷)和张宇的8套卷。
最后数学就是靠每周两套卷子和完全弄懂、掌握笔记中的习题,作为复习的重点。
不过我的前提是复习全书已经很熟了,知道自己的薄弱知识点在哪,自己的优势知识点在哪,薄弱点各个击破。
2、政治:9月下旬政治红宝书下来,开始复习的。
看红宝书的第一遍是通读,将类似“重点”“最主要”等词汇用红笔划出,持续到10月中旬。
看第二遍红宝书时,每看完一章,做肖秀荣的1000题。
与此同时,看最近几年真题,把真题已考的知识点标记在红宝书中。
第三遍看红宝书,拣重点章节、重点理论看,把重点知识完全搞熟。
后面又略看了一遍1000题。
到12月初的时候,开始关注今年热点问题。
从网上找到肖秀荣的强化班讲义和冲刺班讲义,开始适当地背诵。
最后阶段尽量多做选择题,包括肖四、任四、风中劲草的选择题。
大题背诵的是肖秀荣冲刺班讲义(因为肖4的大题就是他的冲刺班讲义的东西)和启航20天20题。
可是政治就是考不高,只有73分。
3、英语:由于一战考得是英语一,而英语二总体要比英语一简单,虽然我英语不太好,但是也没花多少时间。
刚开始接触英语二,由于单词已经没问题了,就直接拿到历年真题,开始每隔一天做一套,从08到13年的。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430考研经验(上篇)3月25日,在官网上查到了拟录取名单,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两年的等待,藏了四年的梦,终于有了机会向关心我的人说:我做到了。
先说说个人基本情况,本科湖大金融,曾获推免资格(WD金融工程学硕)。
一战4个月,每天13-14小时,二战6个月,每天10-12小时(注:此处指平均有效时间,排除睡觉吃饭走路)。
今年初试总分430(79+84+141+126)。
以下万余字虽然真实记录了本人两年的考研过程和经验感悟,但也只是一家之言,大家各取所需,结合自身实际来规划复习才是最重要的。
(受发贴字数限制,此贴原文欢迎关注新浪微博@南宫天尘PBCSF)凯程教育是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经管考研黄埔军校,在2014年,凯程学员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28人,清华经管11人,五道口状元武xy出自凯程, 在2013年,凯程学员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29人,清华经管5人,状元李少华出在凯程, 在凯程网站有很多凯程学员成功经验视频,大家随时可以去查看. 2016年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经管考研保录班开始报名!初试篇【政治】一、所用资料1、知识点:政治大纲解析(1-2遍)、风中劲草(4-5遍)2、习题集:肖秀荣1000题(3-4遍)3、时政题:肖秀荣时政(2-3遍)4、押题卷:肖秀荣最后四套卷(3遍以上)5、历年真题(以10年之后的为主,不必在乎遍数,熟悉出题套路即可)二、复习建议1、大纲可以涵盖所有基础知识点,应届生肯定至少得过一遍(本人二战没有系统看),但是不要抱着背诵的心态面对大纲,如果你打算以风中劲草为主,大纲留个印象即可。
2、风中劲草是市面上最好的大纲替代品,颜色区分、字体区分、排版清楚、重点考点一目了然。
但它绝不是完全替代品,它有一个先天的局限就是滞后性。
举个例子,13年关于王明的那道多选题,你在13版的风中劲草里是找不到的(大纲有),但是风中劲草的编者将这个知识点悄悄补到了14版里,弄得好像它又押中一道题一样。
所以你在看风中劲草的时候会产生它年年覆盖所有考点的错觉。
它确实能用较短篇幅告诉你很多考点,但只是基于往年真题,而我们知道,历史不必然代表未来。
3、大家一直把1000题捧得很高,我两年考研感受是这本书习题风格与真题还是有一定差距,但相对其他习题集还算接近真题。
4、时政选择题只有6分,不必像对待风中劲草那样去记忆时政书上的知识,多翻翻留个印象就好,而且你研究真题也会发现时政喜欢考一个国内一个国际啊,国内的又喜欢考“首次”啊,不确定的多选往往要全选啊(这条慎用,必须基于你强大的复习基础)5、《肖四》已树立了口碑,考过研的童鞋基本都会看,别人都看的为了保险你也必须看,就算它押不中,你也因为走大众路线掌握了系统性收益。
《肖四》往往在考前10多天才出,时间很紧,拿到手后应该马上从它繁琐的答案里挑出关键词句,分点抄好答案。
最后几天每天花上2个小时反复看四套卷,考前一晚也要过一下(忘得太快你懂的)。
另外,个人认为看好一本押题卷足矣,其他的资料太水,不多吐槽了。
6、真题对于考试的重要性比不上其他三科。
真题只需关注两个方面:选择题的出题和设错思路;大题的哲学部分(近三年不太可能重复)。
总结:做好选择题依靠大纲(风中劲草)、1000题、肖秀荣时政;做好大题依靠《肖四》和真题。
另外多多关注肖秀荣老师和蒋中挺老师的新浪微博。
三、时间安排一战9月中旬大纲出来的时候看政治,由于一战开始地太晚,数学和专业课的压力太大,基本是一整天数学和专业课的时间各占50%,不看英语,每天只花1个小时复习政治,而且只看大纲,没有做题。
到了11月20号左右才啃完第一遍大纲,当时心里很急,虽然数学和专业课是大头,但政治不过线岂不是太悲催,所以立马调整战略。
从11月末到考前,政治进入暴走状态:40来天,每天5小时,把风中劲草看了3遍,1000题刷了3遍,肖秀荣时政2遍,四套卷3遍。
考前一晚又把四套卷和肖的核心考点看了一遍,自我感觉政治差不多了。
结果第二天考政治,选择题不确定的太多,6分时政选择题完全没被之前所看的资料覆盖。
最后选择题大概得了33分,大题还不错,每个小问都写了12点以上,应该是得了38分。
总分71分,不高。
二战10月1号才开始政治,每天2-3小时,没看大纲,基本是风中劲草一遍,1000题一遍这样交替的复习,偶尔做一套真题。
到最后,风中劲草4遍,1000题3遍,真题选择题3遍,肖秀荣时政2遍,四套卷4遍。
考前一晚只看四套卷。
个人感觉今年选择题不难,30多分钟就做完了。
而大题更是有多道被《肖四》给直接押中。
考场上奋笔疾书2个半小时,每个小问16点左右,一直写到考试铃响,笔芯油墨被写完半截。
大题的卷面在保证美观的前提下是基本找不到空白了。
最后政治79分。
(我没有核对答案,主要可能是选择题比去年做的好)。
政治不要开始得太早,等9月中旬大纲一出,马上跟上大部分人的节奏即可。
过早复习政治可以说是SUICIDE,因为政治分数一般拉不开差距,考研重头戏从来都是数学和专业课,而数学更是重中之重。
你还没搞好数学和专业课就心急火燎地看政治,机会成本巨大。
考研是一个漫长的征程,越到后期越发现每天都有巨大的知识流入和流出,前期所看的政治内容会被后来需要不断反复的专业课知识挤出记忆空间,若没在适当时间加以强化,考前基本忘掉。
所以政治应该先缓后急,而数学和专业课是每天都要复习的重点,根据个人知识架构的实际(这是我英语花时间少的原因),合理组合四科的学习时间,尽可能拔高考研总分。
边际分析,资产组合的原理大家都懂,用在考研复习也是一个道理。
【英语】本人英语基础还行吧,基本上大学所有英语考试全靠突击,也曾9天零基础搞定BEC高级。
所以说来惭愧,两次考研英语复习都很渣,没有系统性的复习建议。
一战12月才开始搞英语,而且是每隔半个月花2个小时做真题,最后只做了2套,考前一天下午才开始看作文,而且看的是托福作文——!后来核对答案,完型阅读差不多全对,作文由于受了托福的影响,句子写得太长干货太少,从来没练习导致卷面也不整洁。
总分77,估计大多分数都失于作文。
二战11月中旬开始(好像也没比第一年认真多少——),总分84,与一战相比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加强了对真题的分析,总结了真题的出题套路,还投机地去统计了一下选项分布(用于应对不确定的完型和阅读题),感觉豁然开朗!关于资料,我用的是蒋军虎的,之所以用“老蒋”的,也是出于一种走大众路线的思路,他的真题分析还是很不错的!另外不要以为英语一难度高于英语二,就在前期花大量时间做张剑150篇。
英语一和英语二完全两种出题思路,不要陷入英语一的阅读部分,但是完型和作文还是可以稍作参考。
关于单词,我考研期间都没有去背过,基于以前准备托福和BEC的经验,我想说的是背一遍等于没背,看一遍等于没看,一口气连续地看不如利用零碎时间反复加强。
所以别跟你的研友比谁的单词书看了几遍,一来是看了几遍不等于记牢了几遍,二来是即使现在记牢考前忘掉就等于没看。
另外记单词的目的在于做完型和阅读时能看出单词在特定语义环境的意思,所以没必要去记忆拼写,更没必要去记忆精准发音,你只需不断反复的看熟就好,通过做真题强化这些单词在脑海的印象!对,只是印象,不要去拼写!关于作文,我的策略一个字:抄!把历年真题都抄一遍,然后好好比较每年的作文题目来预测当年考题,比较范文的每段每句来安排自己文章的结构。
考研英语作文中规中矩就好,不要用太炫太装逼的句子,老师可没耐心去分析你主谓宾。
另外,我没去背什么模板,但根据身边研友的考试情况,模板应该是有效的,但也要给予其一些变化。
【数学】虽然我们考的是金融,但能否考上很大程度取决于公共课,如果公共课能290+,总分400+应该问题不大。
而数学又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公共课,动辄4分的选择和填空,让数学成为拉开考研总分差距的第一驾马车。
一、所用资料1、《李永乐历年试题解析》(4遍以上)2、《李永乐数学复习全书》(3-4遍)3、其他:400题(13版14版各3遍),660题(2遍)二、复习建议1、《李永乐历年真题》数学真题无可替代。
660题你可以不做,400题你可以不做,全书也许你只做2遍,但是绝不能一套数学真题都不做就上考场。
关于如何做真题,一是要认真模拟:不仅要卡着时间做(建议平时模拟加快节奏,2个小时一套),而且模拟期间不要去喝水、吃东西或者上厕所(大部分考场不允许这些,所以平时就要养成习惯);二是要反复模拟:时时刻刻把握好数三的出题风格,避免陷入其他辅导资料的偏题中;三是要在恰当的时间模拟:不要一天一套连续半个月全部做完,做一套要深入分析一套,最后半个月最好再过一轮真题,研究历年真题的出题趋势,预测本年考题。
推荐李永乐版本的真题,因为它不仅有完整的历年试卷,便于模拟,而且它将每年数三考试的全部真题进行了分类归纳,便于把握出题动向和规律。
同时你还可以做到很多数一数二数四的真题,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但是注意:不必过于纠结这些拓展题目,因为数三的考试侧重点不同于数一、数二、数四,而数三的题型、风格、难度已经趋于稳定。
2、《李永乐数学复习全书》跟《肖四》一样,已被多年的考研市场检验,可以当做必备资料来对待。
但是重要性次于真题,不建议刷太多遍,一来你的考研时间有限(大部分人10个月),搞完一遍全书的周期却太长(大部分人2个多月),而你还得腾出时间刷上几遍真题。
二来全书上面有很多与数三风格差距甚远的题目(我后来研究历年真题时发现数三的全书差不多是由数一、数二、数三、数四的真题和一些编者的原创题目构成。
但是前文已经说过,数三的考试侧重点不同于数一、数二、数四,而数三的题型、风格、难度已经趋于稳定)。
个人感觉总会有两种题目比较纠结:①做上5遍还不能一眼秒杀的题目(往往不是数三的风格,考前做不出也不必过分纠结了)②第一遍就轻松秒杀以至于后来几遍一直没看,然后考前再一做又比较不顺的题目(所以全书的每道题一定要至少认真做上2遍)3、其他材料:大家看很多经验贴都说400题很难,可以放弃。
我认为400题的特色不在于难,而在于“高度复合”(将不同知识板块的考点复合在一道题里),所以完整做好一道题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但单看每个知识点的出题思路却并不复杂。
我觉得在保证真题和全书一定遍数的基础上,可以做做400题(如果刷完几遍全书后,真题做不上3遍4遍,还是别做400题了)。
660题之全名为《考研数学基础过关660题》,虽刻意强调“基础”,但其特色在于“细致”。
做完2遍你会觉得660帮你补了很多知识漏洞,强调了全书上容易出错和混淆的概念公式定理,但是相当一部分题目与真题考试侧重点差距过大。
有时间还是可以看看,但不要沉迷。
《李永乐线代辅导讲义》:本人只在第一年做过2遍,相对全书的线代内容体系更好,比较接近真题,难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