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
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 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 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 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2)释新意——陶渊明的读书观 读书态度:虚心,别骄傲自负 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读书方法:不咬文嚼字,前后贯通
不 求 甚 解
作者名片
பைடு நூலகம்
马南邨(1912—1966),福建闽侯人,
邓拓 ,______ 当代 作家。代表作有文论集 本名______
《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 ,杂文集《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
背景链接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20世纪60年代
文章开头作者开门见山摆出要批驳的靶子接着就?不求甚解?的出处指出陶渊明这句话的两层含义继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这就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13 短文两篇
新课导入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 营养品。
反面论证
比喻论证
天生才干 读书
自然花草 学习如何修剪移接
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和经验的作用及其 相互关系,通俗易懂。
对比论证
鄙 羡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 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 用 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鄙”“羡”“用”三个字准确而深刻地 分析了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 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