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3010-2020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粽子生产卫生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372.01 KB
- 文档页数:8
ICS 55.040A 82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2261—2020绿色包装通用规范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packaging2020-06-17发布2020-07-17实施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服务中心、浙江省产品与工程标准化协会、杭州国家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测处置中心、森林包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宏、林海、徐正启、莫梦辉、邓铭庭、葛恩燕。
II绿色包装通用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商品的绿色包装的基本要求、包装设计、材质要求和包装物再利用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的包装,也适用于商品流通环节的二次包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892 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GB/T 13201 圆柱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GB/T 16606.1 快递封装用品第1部分:封套GB/T 16606.2 快递封装用品第2部分:包装箱GB/T 16606.3 快递封装用品第3部分:包装袋GB/T 16716.7 包装与包装废弃物第7部分:生物降解和堆肥GB/T 17448 集装袋运输包装尺寸系列GB/T 18455 包装回收标志GB 23350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T 30102 塑料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循环指南GB/T 31268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GB/T 37422 绿色包装评价方法与准则DB33/T 1166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绿色包装 green packaging在包装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在满足包装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小,资源能源消耗少的包装。
《嘉兴粽子》团体标准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根据浙江省食品学会关于印发2020 年度第二批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浙江子午线质量标准化研究有限公司等单位组织起草工作组负责团体标准《嘉兴粽子》草案稿的起草工作,并由浙江省食品学会归口。
二、标准制定工作的目的与意义:本标准适用于以糯米和(或)其他谷物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豆类、果仁、肉禽蛋及其制品、水产品、果蔬及其制品等配料,经拌料辅以粽叶成型(呈四面体)、蒸煮熟制而成的产品。
粽子行业近年发展迅速,特别是2008年端午节被列为我国法定节假日以来,粽子产销有了空前发展,而且嘉兴粽子电商业快速掘起更加推动了粽子生产企业的规模生产,粽子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粽子品种多样化向营养方向发展,如鲍汁粽、高汤粽、糙米粽、小米粽等;粽子生产技术向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如:采用自动箬叶清洗机、搅拌机、高压灭菌锅、滚动式真空机、自动升压升温杀菌釜等,特别是速冻技术和真空包装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粽子产品保鲜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
鉴于嘉兴粽子生产企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制定规范的嘉兴粽子标准更显紧迫和必要,这不但规范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还填补了我国对嘉兴粽子质量标准的空白。
有利于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有利于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增强企业素质,提高整个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护人体健康,维护消费者权益。
同时为我国食品监管机构提供科学的执法依据。
三、与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和其他国内外标准的关系:1、目前粽子有关标准有GB 709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而速冻类粽子执行的是GB 19295-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制品》、SB/T 10377-2004《粽子》和SB/T 10412-2007《速冻面米食品》。
地方标准有:DB33/ 3010-2020《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粽子生产卫生规范》、DB46/T 254-2013《定安粽子》、DB46/T 361-2016《地理标志产品儋州粽子》。
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3008—2016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火腿生产卫生规范2016-12-29发布2017-03-29实施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DB33/3008—2016I前言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33/3008—2016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火腿生产卫生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腿生产企业选址与环境、生产加工场所、原辅料、生产加工过程、卫生管理、检验、贮存与运输等方面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本省范围内采用传统工艺或现代工艺生产火腿的企业。
风腿生产企业参照执行。
2术语和定义2.1火腿以鲜(冻)猪后腿为原料,经原料处理、腌制、洗腿、晾晒(或风干)、整形、发酵、后熟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独特风味的非即食肉制品。
2.2发酵猪腿在自然或温度、湿度控制条件下经内源酶和微生物作用,使肉中的蛋白质、脂肪等发生降解,产生大量小分子降解物,形成火腿独特风味、色泽、质地的过程。
2.3后熟火腿发酵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堆叠、放置以使火腿达到完全成熟,形成火腿特有风味的过程。
2.4腿床在腌制、成品存放等加工环节中用于堆放火腿的设施。
2.5虫害由昆虫、鸟类、啮齿类动物等生物(包括苍蝇、蟑螂、麻雀、老鼠等)造成的不良影响。
2.6传统工艺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生产火腿的工艺。
2.7现代工艺在全封闭环境下,通过人工控制温度、湿度进行火腿生产的工艺。
3选址与环境应符合GB14881和GB12694的有关规定。
4生产加工场所4.1设计和布局1DB33/217.1-20074.1.1根据产品工艺特点,设置原料验收处理间(用于原料冷却、解冻和修整)、腌制间、洗腿间(场所)、晒腿场(或风干间)、发酵间、后熟间、包装间、成品仓库、工器具清洗间,以及辅料、包装材料贮存等作业场所。
加工分割小包装产品的,应设置专用车间。
4.1.2各生产场所应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按原料验收处理、腌制、洗腿、晒腿(或风干)、发酵、后熟、包装等工序设置。
4.2建筑内部结构4.2.1顶棚4.2.1.1使用无毒、无味、易清洗的材料建造。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金华市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正文:----------------------------------------------------------------------------------------------------------------------------------------------------关于印发2020年金华市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金政办发〔2020〕3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2020年金华市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7月14日(此件公开发布)2020年金华市食品安全工作要点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风险的底线,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食品安全领域改革重大政策措施的通知》(浙委办发〔2019〕65号)和《2020年浙江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等要求,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2020年金华市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一、强化责任意识,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1.出台党政领导干部责任清单。
制定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明确各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守住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
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之一。
(责任单位:市食安办、金华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第一位为牵头单位,下同)2.强化部门主管责任和监管责任。
制定主管事权清单和监管事权清单,按照“管行业必须管食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市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内部责任分工,形成部门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的良好局面。
(责任单位:市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市食安办)3.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
规范食品标签标识管理和营销行为,杜绝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嘉兴粽子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嘉兴粽子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和包装、运输和贮存、销售、召回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嘉兴粽子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317 白砂糖GB/T 1354 大米GB 270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畜、禽产品GB 27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 27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油GB 27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GB 27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腌腊肉制品GB 27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动物性水产品GB 274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蛋与蛋制品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2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 5009.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 5009.2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T 5461 食用盐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GB 709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罐头食品GB 709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895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卫生规范GB/T 10004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T 10459 蚕豆GB/T 10461 小豆GB 1488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蜜饯GB 192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制品GB 1930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GB/T 23780 糕点质量检验方法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DB33/3010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粽子生产卫生规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XXXX—201X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粽子生产经营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以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为依据,结合浙江省粽子生产企业现状制定。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粽子生产经营卫生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粽子生产企业的生产环节、储存运输环节、初次分销、产品召回和追溯、记录和文件等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粽子生产企业。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粽叶指粽子生产过程使用并与粽子一起蒸煮的箬叶和/或符合食品相关要求的植物叶,是形成粽子风味的重要辅助物。
2.2裹粽指先将粽叶弯折成钭状,再把拌料后的原料或半成品加入其中,然后包裹扎线成型的工艺。
2.3生粽指完成裹粽工艺后未经烧煮成熟的粽子。
2.4复热粽对速冻粽或冷冻粽加热后,进行销售的粽子。
3 生产加工场所3.1 选址按照GB 14881有关规定执行。
3.2 厂区和车间3.2.1厂区应设有原料预处理区、生产操作区、粽叶存放专区、原辅料仓库、成品仓库和/或冷库。
设置独立的切肉车间、包裹车间、烧煮车间和冷却间。
3.2.2生产车间内设备与设备间、设备与墙壁之间,应有适当的通道或工作空间,便于员工操作(包括清洁、清洗、消毒、机械维护保养),便于物料输送。
3.3 设施与设备3.3.1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粽叶清洗(根据工艺要求)、原辅料预处理(如切肉、机械搅拌设备)、裹粽(如料盆)、烧煮(如不锈钢高压烧煮锅)、冷却和冷冻贮存等设施设备。
3.3.2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辅料、生粽、熟粽周转容器和运输工具。
3.3.3车间内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规定。
4 生产加工过程4.1 预处理4.1.1干粽叶包裹前应进行复水和清洗。
粽叶复水前应进行验收和挑拣,预处理后的粽叶应柔韧、清洁卫生、不沾附枝叶、枝梗、虫子、砂子、污迹等杂质。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放心肉”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3.07.10•【字号】•【施行日期】2013.07.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放心肉”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放心肉”工程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7月10日浙江省“放心肉”工程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全省肉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快推进“放心肉”工程建设,努力打造“放心肉”服务体系,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一)总体要求。
以《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36号)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浙江省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办法》等法规规章,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统筹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以“保供给、保安全”为核心,本着引导与扶持、整顿与规范相结合,在各级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健全完善生猪及牛、羊养殖、收购、屠宰、加工、销售、餐饮等环节监管体制机制,创新常态化联合执法方式,形成监管执法合力,切实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政府协调、部门联动、制度把关、企业自律,努力打造“放心肉”民生工程,形成各环节责任明确、监管有序的“放心肉”服务体系。
1.养殖环节。
养殖业主承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安全使用兽药、饲料等农资产品,严格按规定使用抗生素药物。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检疫监管体系,保证出栏牲畜100%检疫合格,严防病害牲畜进入屠宰环节。
2.屠宰环节。
《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粽子生产经营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受浙江省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处委托(项目编号:zjspaqdb-2016-001),由嘉兴市食品工业协会组织起草组,承担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粽子生产经营卫生规范》的制定工作。
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建平、洪凰、陈小珍、邵铭、周家浩、朱燕晔、童凝冰、沈荣光。
嘉兴市食品工业协会、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质量检测科学研究院、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标准制定工作。
起草组于2016年12月1日开始,经过了多次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并召开了二次讨论会,最后确定了标准草案稿;2017年4月5日开始面向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检验机构、粽子生产企业等30个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从而形成标准讨论稿;5月5日进行了复热粽食品安全指标的验证工作,通过对140批次复热粽和常规新鲜粽微生物指标的对比测试,以验证复热粽的安全性;5月22日召开了标准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国家标准专家、省内食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检验机构的知名专家和粽子生产企业代表参加,在会议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标准送审稿。
二、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1.标准名称和范围标准名称为“粽子生产经营卫生规范”,根据项目要求确定,与标准内容相一致。
范围根据标准内容确定。
2.术语和定义明确了“粽叶”、“裹粽”、“生粽”、“复热粽”等粽子行业专用术语的含义界定,对粽子行业有实际的指导、规范作用。
2.1 粽叶参照SB/T10377中粽叶的定义,与实际粽子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
2.2 裹粽根据实际粽子生产工艺要求确定。
2.3 生粽首次对粽子生产过程的半成品进行了定义,以便对粽子生产过程要求进行描述。
2.4 复热粽根据粽子行业现状提出与常规新鲜粽子以示区别,首次提出了“复热粽”的定义。
3.生产加工场所3.1选址符合GB 14881有关规定。
3.2 厂区和车间,符合粽子生产工艺要求,从而确保生产过程符合GB14881及其他的食品安全要求。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预制菜生产卫生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预制菜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等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预制菜的生产。
不适用于方便即食类菜肴。
2 术语和定义GB 14881规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预制菜以畜禽肉及制品产品、水产品及制品、果蔬及制品等为原料,经粗加工、腌制或调味、熟制、包装后杀菌或不杀菌,或不熟制和包装后杀菌,食用前需加热方可食用的非即食预包装菜肴制品。
3 分类3.1 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预制菜又可分为无后杀菌工艺的预制菜和有后杀菌工艺的预制菜两类。
3.1.1 无后杀菌工艺的预制菜:经熟制后包装,需冷藏或冷冻保存的预制菜。
3.1.2 有后杀菌工艺的预制菜:经熟制或不熟制、包装后均需杀菌保存的预制菜。
3.2 根据原料的不同,预制菜分以下三类:3.2.1 畜禽类预制菜以畜禽产品为主料加工而成的预制菜。
3.2.2 水产类预制菜以水产品为主料加工而成的预制菜。
3.2.3 果蔬类预制菜以水果蔬菜产品为主料加工而成的预制菜。
4 选址及厂区环境应符合GB 14881-2013中3的相关规定。
5 厂房和车间5.1 设计和布局5.1.1应符合GB 14881-2013中4.1条款规定。
5.1.2 采用活禽、生鲜水产品为原料生产禽类预制菜、水产类预制菜的,应设置独立的宰杀、去杂、清洗等粗加工车间;采用新鲜果蔬为原料生产果蔬类预制菜的,应设置独立的去杂、清洗等粗加工车间。
粗加工车间应明确标识,并设工器具间。
5.1.3 应按照生产工艺布局和功能区要求,将最终冷却车间、内包装车间等设为清洁作业区,将分切间、腌制间、熟制间、杀菌间等设为准清洁作业区,将原材料验收区、原料仓库、粗加工间、成品库、工器具间、包材库、外包装间等设为一般作业区。
一般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清洁作业区应分隔设置防止交叉污染。
5.2 建筑内部结构与材料应符合GB 14881-2013中4.2条款规定。
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 3003 —201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冷鲜禽加工经营卫生规范2014-09-01 公布2014-10-01 实行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前言本标准为初次公布。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冷鲜禽加工经营卫生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冷鲜禽屠宰加工经营过程中的检疫、屠宰、冷却、包装、检验、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场所、设备、人员等基本要乞降管理准则。
本标准合用于浙江省境内冷鲜鸡、鸭和鹅的加工经营。
冷鲜鹌鹑和鸽子的加工经营可参照本标准履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关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行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合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全部的改正单)合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公则GB 13457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881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办理规程GB 16869 鲜、冻禽产品GB/T 19478 肉鸡屠宰操作规程GB/T 22469 禽肉生产公司兽医卫生规范家禽屠宰检疫规程农业部农医发〔 2010〕 27号动物防疫条件审察方法农业部令 2010年第 7号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标准。
冷鲜禽指活鸡、鸭和鹅屠宰后迅速冷却,而后进行整理和包装,并在后续的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一直保持在 0 ℃~ 4 ℃范围内的冷鲜家禽胴体。
胴体指经屠宰放血、脱毛和去内脏(可保存肺、肾)后的鸡、鸭和鹅的整个躯体。
迅速冷却指在家禽宰杀后1h内,经过冰水或其余方法,将胴体的中心温度迅速冷却至7 ℃以下。
4加工环节要求选址依据 GB 14881 和《动物防疫条件审察方法》有关规定履行。
厂区依据 GB 14881 、 GB/T 22469 和《动物防疫条件审察方法》有关规定履行,并应切合以下要求:厂区应设有待宰区、可疑病禽察看区、隔绝区、屠宰加工区和冷库。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3010—2020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粽子生产卫生规范前言本标准以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为依据,结合浙江省粽子生产企业现状制定。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粽子生产卫生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粽子生产加工过程中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产品检验、贮存和运输、出厂销售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粽子生产企业,不适用于食品小作坊。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粽子以糯米和/或其他谷物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豆类、果仁、肉禽蛋及其制品、水产品、果蔬及其制品等配料,辅以粽叶成型蒸煮熟制而成的产品。
2.2 粽叶指粽子生产过程使用并与粽子一起蒸煮的箬叶或符合食品相关要求的植物叶,是形成粽子风味的重要辅助物,包括:箬叶、竹壳、荷叶和芦苇叶等。
2.3 扎线粽子包裹过程中用以捆扎定型的棉线或符合食品安全相关要求的其他绳线。
2.4 裹粽指先将粽叶弯折成钭状,再把拌料后的原料或半成品加入其中,然后包裹扎线成型的工艺。
2.5 生粽指完成裹粽工艺后未经蒸煮成熟的粽子。
2.6 速冻使产品迅速通过其最大冰结晶区域,当产品中心温度达到-18℃时,完成冻结加工工艺的冻结方法。
2.7 新鲜粽指蒸煮熟制后未经速冻、真空包装等方式处理,在常温下贮存和销售的粽子。
2.8 速冻粽指蒸煮熟制后经速冻工艺处理并冷冻贮藏的粽子。
2.9 真空粽指经抽真空包装和灭菌达到商业无菌要求的粽子。
3 生产加工场所3.1 选址及厂区环境应符合GB 14881—2013中第3章的相关规定。
3.2 厂房和车间3.2.1 应符合GB 14881—2013中第4章的相关规定。
3.2.2应设有粽叶仓库、原辅料仓库、成品仓库和生产加工车间。
设置独立的预处理车间、包裹车间、蒸煮车间、冷却间和包装车间。
3.2.3生产车间内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墙壁之间,应留有适当的通道或工作空间,便于员工操作(包括清洁、清洗、消毒、机械维护保养),便于物料输送。
3.3 设施与设备3.3.1 应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粽叶清洗、原辅料预处理、裹粽、蒸煮、冷却、速冻、抽真空、灭菌和冷藏等设施设备。
(如干粽叶浸泡池、粽叶清洗机、切肉机、淘米设施、大米拌料设备、肉料拌料设备、裹粽用料盆、裹粽操作台、不锈钢高压蒸煮锅、速冻设备、抽真空设备、灭菌设备和冷库等)。
3.3.2 应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周转容器和运输工具。
3.3.3 车间内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规定。
4 卫生管理应符合GB 14881—2013第6章的相关规定。
5 生产加工过程5.1 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的采购5.1.1采购原辅材料应当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
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辅材料。
如实记录原辅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5.1.2 采购的原辅材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要求。
5.1.3 食品添加剂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要求。
5.1.4 粽叶应无异味、无霉变,不使用化学物质进行返青和或增香处理。
扎线应使用棉线、麻线或符合食品相关产品要求的材料。
其他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关国家规定。
5.2 原辅材料的贮存5.2.1糯米应贮存于地面平整、阴凉、干燥的仓库,与湿区有效隔离,按批次分类存放。
做好防霉、防虫、防鼠、防鸟的工作,保持贮存工具清洁卫生,所用贮存工具应当便于清理。
5.2.2干粽叶应贮存于地面平整、阴凉、干燥的仓库,离地离墙,按批次分类存放,避免阳光直射。
冰鲜粽叶应存放于-18℃以下冷藏库,不得与有害、有异味的物质混放。
仓库和冷藏库做好防霉、防虫、防火的工作。
5.2.3 冷鲜肉应存放于0—4℃冷藏库。
库内垛与垛、垛与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便于冷气流动。
5.2.4 速冻原辅料应存放于-18℃以下冷藏库。
库内垛与垛、垛与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便于冷气流动。
5.2.5其他原辅料仓库,应地面平整、阴凉、干燥,便于通风换气,有防霉、防鼠、防虫和防鸟设施。
5.2.6 原辅料仓库应设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库存原辅料,及时处理变质和超过保质期的原辅料。
按时清扫、消毒、通风。
5.2.7 原辅料应离地、离墙,垛与垛之间也应有适当间隔。
各种原辅料应按品种按批次分类分批贮存,每批原辅料均有明显标志,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同一库内不得贮存相互影响风味的原辅料。
5.3 预处理5.3.1 原辅料使用前应进行验收并根据实际要求进行挑拣和清洗处理。
5.3.2干粽叶使用前应在水中浸泡并双面清洗。
预处理后的粽叶应柔韧、清洁卫生,不沾附枝叶、枝梗、虫子、砂子、污迹等杂质。
清洗后的粽叶应与未清洗的粽叶区分堆放,以防混淆。
浸泡和清洗后的粽叶应24小时内投入使用。
5.3.3 糯米使用前首先进行淘米或湿润并沥水处理,然后再加入调味料搅拌。
沥水后的糯米应湿润均匀无滴水现象。
湿润后的糯米应避免风吹并于4小时内投入使用。
5.3.4 肉品预处理车间应独立设置,车间温度控制在25℃以下。
肉品预处理用工具应单独清洗消毒。
5.3.5 其他馅料的处理过程应符合GB 14881—2013的相关规定。
5.4 裹粽5.4.1将粽叶折叠成钭状型,不漏底。
加入的料、馅应根据规格要求进行定量。
包扎时松紧适度。
包裹完成的生粽应于8小时内进入下道工序。
5.4.2裹粽车间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下。
5.4.3裹粽用工具和计量设备应每班清洗消毒。
对刀具、指套、手套等容易混入产品的工具除了清洗消毒外实行每班班前登记班后检查。
5.5 蒸煮5.5.1 蒸煮车间应安装排热设施。
蒸煮过程释放的蒸汽和热量应直接排出车间。
5.5.2 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确定粽子蒸煮的压力、温度和时间参数,并应加以验证。
5.5.3 蒸煮锅内每层粽子框之间留有一定空隙便于热量传送。
5.5.4 蒸煮过程按蒸煮参数要求进行。
监测并记录蒸煮过程的压力、温度和时间。
5.5.5 蒸煮过程使用的水应每天更换。
蒸煮车间应设置生粽入口和熟粽出口,分别通往裹粽车间和熟粽冷却间。
5.5.6蒸煮粽子不得使用速冻粽再加热后用作新鲜粽销售。
5.6 冷却5.6.1 冷却场所应阴凉、防尘、防蝇、防鼠、保持清洁卫生。
5.6.2冷却场所应安装通风设施或冷却设备。
5.6.3 冷却用机械通风的取风口应离地2米以上。
5.7 速冻5.7.1 应符合GB 31646的相关规定。
5.7.2 所使用的速冻装置应能达到-30℃以下。
5.7.3 速冻并能使产品中心温度最终达到-18℃以下。
5.7.4 监测并记录速冻时间和速冻后的粽子的中心温度。
5.8 抽真空灭菌5.8.1 应符合GB 8950的相关规定。
5.8.2 灌袋车间按清洁区管理。
所用内包材应符合食品相关产品要求。
5.8.3 真空包装用的新鲜粽应使用冷却后24小时内的新鲜粽;真空包装用的速冻粽应使用二分之一保质期内的速冻粽,不得使用销售环节召回的速冻粽。
5.8.4 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确定灭菌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参数并加以验证;监测并记录灭菌过程的温度、压力和时间。
5.8.5 抽真空灭菌后的粽子应不漏气、不胀袋,符合商业无菌要求。
5.9 包装5.9.1 新鲜粽应存放于专用的周转容器,周转容器应符合食品相关产品要求,并定期清洗消毒。
新鲜粽灌装区应符合清洁区要求。
5.9.2 速冻粽内包材应符合食品相关产品要求。
速冻粽内包装车间应符合清洁区要求,温度达到25℃以下。
5.9.3 真空粽外包装箱高度应高于内装产品高度,内装产品应宽松避免真空粽受到挤压而发生破袋漏气。
5.9.4 预包装销售的粽子标签应符合GB 7718、GB 28050的规定。
非预包装粽子应当在容器、外包装上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5.10 产品检验5.10.1 应设立检验室,配备满足出厂检验项目要求的检测设备,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并建立产品检验制度。
产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销售,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销售。
5.10.2 应当建立粽子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妥善保存各项检验的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
5.11 人员5.11.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与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4881的有关规定。
5.11.2 生产加工、检验人员应持有健康证明,上岗前应进行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5.12 清洁、清洗和消毒5.12.1 企业应制订清洁、清洗、消毒措施和制度,保证企业所有场所、设备和工器具的清洁卫生。
5.12.2 所有设备和工器具必须保持清洁。
5.12.3 清洗消毒的方法必须安全、卫生。
使用的消毒剂、洗涤剂必须安全、适用,专人保管。
5.12.4 用于清洗和消毒的设备、工器具应放置于固定场所内妥善保管,由专人管理。
6 贮存与运输6.1 新鲜粽6.1.1 新鲜粽贮存场所地面和墙面应做到硬化平坦易于清洁、消毒,地面、墙面、工具、容器等应保持卫生清洁,环境整洁完好,阴凉,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不得存放非食品。
6.1.2 新鲜粽应与容易交叉污染的食品采取适当的分隔措施。
6.1.3 贮存粽子的容器应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距离,防止虫害藏匿并利于空气流通。
6.1.4 应采取有效措施(如纱帘、纱窗、防鼠板、防蝇灯、风幕等)防止鼠类昆虫等侵入,若发现有鼠类昆虫等痕迹时,应追查来源,消除隐患。
6.1.5 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定期检查库存粽子,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粽子。
6.1.6 新鲜粽子运输应采用食品专用封闭车运输,防尘、防晒、防雨。
运输工具和装卸粽子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保持清洁和定期消毒。
粽子运输工具不得运输有毒有害物质,防止交叉污染。
6.1.7 运输过程操作应轻拿轻放,不得踩踏和重压,以防粽子受到机械性损伤。
6.2 速冻粽6.2.1 速冻粽应贮存于-18℃以下食品专用冷库。
冷藏库外部具备便于监测和控制的设备仪器。
同一库内不得贮存相互影响风味的食品。
6.2.2 按品种按批次分类分批贮存,每批粽子均有明显标志,粽子应离地堆放。
垛与垛、垛与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便于冷气流动。
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6.2.3 速冻粽的运输过程应符合冷链要求。
速冻粽在装卸过程不得踩踏和重压,以防粽子受到机械性损伤。
6.3 真空粽DB33/3010—20206.3.1 真空粽贮存场所地面应做到硬化平坦防滑,环境整洁完好,阴凉,防潮,防鼠,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类等侵入,若发现有鼠类昆虫等痕迹时,应追查来源,消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