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成功秘诀:十大关键因素使其与众不同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5
苹果公司成功之道解析苹果公司,算是智能手机的龙头老大,它的成功是许多人都在模仿的,你知道苹果公司是如何成功的吗?下面是分享的苹果公司成功之道解析,一起来看看吧。
苹果公司(Apple Inc. )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
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罗;韦恩(Ron Wayne)等三人于1976年4月1日创立,并命名为美国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 ),2007年1月9日更名为苹果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
苹果公司1980年12月12日公开招股上市,2012年创下6235亿美元的市值记录,截至2014年6月,苹果公司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
苹果公司在2014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15名。
2013年9月30日,在宏盟集团的“全球最佳品牌”报告中,苹果公司超过可口可乐成为世界最有价值品牌。
2014年,苹果品牌超越谷歌(Google),成为世界最具价值品牌。
2014年12月9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苹果公司将在日本建立一个大型研发中心。
2015年1月28日,调研公司Canalys表示,苹果公司2014年第四季度首次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最大厂商。
2月24日,美股收盘苹果股价涨3.51美元、涨幅为2.71%,报收于133美元、创历史新高。
下面是全方位解析苹果的成功之道: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北部,介于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有一个长三十英里、宽十英里的狭长地带,这里集中了全美百分之九十六的半导体公司,并出产电子工业的基本材料;硅片,因为这种独特的地形和产品,自1971年之后,出现了一个形象而生动的名字;硅谷。
正是在这片土地上,两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创办了苹果公司,他们是21岁的史蒂夫;乔布斯和26岁的斯蒂芬;沃兹奈克。
这两个自小生长在硅谷的年轻人受到最新科技和管理知识的影响,很早就表现出敢于创新、敢于竞争和敢于冒险的精神。
正是这股精神,让他们自己动手组装了第一台自己的计算机,并最终促使他们创立了“苹果公司”。
专科毕业论文题目:苹果的成功之道完成期限:2012年2月20日至2012年5月10日学习中心年级专业指导教师姓名学号摘要从发明个人电脑,到建立一个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的全新市场,再到彻底改变人们购买音乐、享受音乐的方式——苹果公司的成功让其他公司望尘莫及。
除了苹果公司,几乎没有哪家公司能够做到这一点。
最终苹果公司改变了整个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基于此,本文首先简介了苹果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接着将着重从产品设计、产品营销、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创新等方面探索了苹果公司成功的原因,并从中得到一些成功启示,希望能对我国电子行业的蓬勃发展给予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苹果;现状;原因;启示苹果的成功之道一、苹果公司的发展现状苹果公司,原称苹果电脑公司,是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商,是全球最大的PC厂商,也是世界上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其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
苹果的Apple II于1970年代助长了个人电脑革命,其后的Macintosh接力于1980年代持续发展。
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Tunes商店、iMac一体机、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等。
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
在电子类产品中,苹果公司是唯一在2011年销售额比2010年有所增长的品牌,2011年苹果的销售额比2010年增长了36%;在2012年2月底,苹果市值在派息预期的刺激下大涨,一举突破5000亿美元关口[1]。
苹果于2012年1月24日正式发布公司2012财年第一季度(长达14个星期于2011年12月31日截止)的财报结果[2]。
公司在该季度收入达到463。
3亿美元,利润达到130。
6亿美元,均创下新纪录;该公司本季度总共售出3704万台iPhone智能手机,较去年同比增长128%;售出1543万台iPad平板电脑,较去年同比增长111%;售出520万台Mac电脑,较去年同比增长26%;售出154万台iPod,较去年同比下降21%。
苹果成功的十大秘密:一人独大注重全面营销-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苹果成功的十大秘密:一人独大注重全面营销iPod掀起了音乐播放器革命,iPhone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概念,iPad则让平板电脑成为一种潮流。
过去10年来,苹果的每个产品都是革命性的。
这家1997年靠着微软一笔1.5亿美元的投资才得以幸存的小公司,如今也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
人人都想知道,苹果为什么能成功,乔布斯不说,苹果也不言。
《fast company》整理的这10条苹果游戏规则,也许是你目前能获知的最接近苹果成功秘诀的东西。
By Farhad Manjoo 译_凌奥幸美国当地时间5月26日,苹果公司的市值正式超越了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高科技企业,同时也成为美国仅次于美孚的第二大公司。
苹果,连同它的产品以及领导者,正成为人人效仿的对象:戴尔想做个人电脑界的苹果,汽车共享公司Zipcar也发誓成为该业界的苹果,甚至连喜剧演员比尔·马赫都开玩笑说,乔布斯当总统的话,美国政府会更高效。
简单模仿或许人人都会,但是对于苹果来说那些最关键、最重要的成功原因,却从未公开过,就连乔布斯本人也从不公开谈论这些。
只是在新产品的发布时,这位CEO才会隔靴搔痒般说上那么几句。
如何才能成为“苹果”在与这家公司的前任职员、现在的商业伙伴以及多年观察苹果发展的人士交流之后,我们能够得到一个大体的印象,苹果的成功不外乎四点:纪律、注意力、长远规划以及对业界常规的藐视。
下面10条是我们对苹果游戏规则的整理,它们也许是你目前能获知的最接近苹果成功秘诀的东西。
1、独树一帜苹果的办公室后现代感十足,玻璃和不锈钢是最主要的两个元素,墙面刷成白色。
二楼的办公室里坐着的都是这家公司的资深元老,他们自苹果创立之时便跟随乔布斯,一起想出了那个被啃了一口的苹果商标,一同设计了独一无二的产品线,并共同创建了全球287家苹果零售店。
苹果公司成功的因素一个行业分析师最感兴趣的问题也许就是苹果为什么如此成功了。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苹果公司成功的因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苹果公司成功的因素1:苹果的任一款产品,制造者本身也希望拥有其他高科技公司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都是以科技为先,而不管用户是不是真的愿意使用。
工程师在设备中加入眼花缭乱的技术往往只是因为他们能够做到,这无疑令人生厌。
但苹果的做法却完全不同。
制造产品的工程师们实际上是为他们自己制造的。
而乔布斯活着的时候则是苹果产品的主要“用户”。
苹果的产品都是基于这个情况设计出来的,即乔布斯代表了真正的客户。
他的工程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他的要求。
这点是他们不能没有的东西。
苹果公司成功的因素2:产品必须易于使用乔布斯在这一点上非常坚持。
工业设计也是苹果制造产品时非常关键的一环。
如果产品不易使用,则认为它对消费者而言是没有价值的。
这使得公司从第1天起就注重用户界面设计,软件和硬件工程师每天以此鞭策自己工作。
他们制造的产品必须是直观的,易于理解和学习。
随着技术变得更加复杂而同时用户要求更多的功能,保持简单就是个难以完成任务了。
苹果为超级用户和新手用户创造了工具,而这意味着要解决易用性的对象范围广泛的问题。
但即使如此,苹果是唯一一家把易用性看得比产品本身还重要的公司。
苹果以此为目标为市场创造一切。
苹果公司成功的因素3:让选择变得简单评论家强调要保持简单的观点。
当苹果缘何如此成功的议题提出后,就免不了要讨论如何与苹果进行竞争。
某高管谈到,他认为苹果成功的真正原因是其只有一个产品,手机方面就是iPhone。
由于选择简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消费者的决策过程。
他还进一步说明,在他们的商店里,有多达25种不同型号的手机,这使得员工很难在同一时间对所有的机型都了如指掌,对客户而言也有太多可供选择的方案。
但是苹果只有一个iPhone,任何一个进入苹果专卖店的人都知道这一点,而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对店内的四大系列产品有深入了解。
苹果公司成功原因:1、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分析:1、追求时尚和创新苹果手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技术上的创新和时尚的功能,苹果打破了固有手机的印象和运用,使得手机系统在智能上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让人们体验到随时随地的上网、拍摄等娱乐。
当代消费者类型丰富多彩,大多数苹果的消费者群体具有其典型的心理特征,他们内心丰富、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富于幻想,易于接受新事物,极具创造性。
反映在时尚心理与行为上,就是希望自己能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把握时尚。
2、彰显个性和自我当代消费者更追随个性化需求的消费,他们讨厌墨守成规、喜欢多变、刺激和个性上网生活方式,强烈的追求独立自主,自信心强,自尊敏感,一言一行都力图表现出“我”的内涵,对事物的感情与主观化进一步加深。
放映在消费者的新浪行为上,就是消费者追求的是品牌的独特性,喜欢的也是那些能体现自我个性的商品,要求商品能有特色,具有商品个性,并能体现自我特点,以此满足追求个性美和表现自我的新浪要求。
3、炫耀心理炫耀心理不存在文化差异,是人类社会中普遍攒在的现象,它是一种刻意的展现。
人们炫耀的一杯是人们渴望得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一种财富、地位的象征。
而且苹果手机的价格并不低,因此在购买苹果手机的消费者中也存在这么一部分人,他们脑中充满名牌、时尚、炫耀细胞,觉得必须赶上“苹果文化”,他们购买这一品牌可能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品味和社会地位,想别人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
在这种炫耀心理的驱使下,他们追求高名贵产品,并以此为荣。
他们重视的并不是商品的实用性,只要能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他们就会乐意购买。
4、超前和享乐心理一方面,社会文化决定了社会心理。
当代文化的特征已经变得越来越具有开放性,超前性,人们也能更多更快的接触西方文化,这就是使得当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思维特征、行为趋向、价值选择等多方面接受到了西方消费的影响,由此也进一步影响到人们的消费观念。
另一方面,现在的人们更注重享乐主义,表现为一种自我实现意愿,期望从对某一品牌的消费中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愉悦价值,追求完美则是期望通过消费获得高品质的生活。
乔布斯让苹果起死回生的11个良方(人才决定企业命运)人气数:166 评论数:0 收藏数:1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更多>>2013-07-09 14:41:37 星期二1997年前的苹果公司一切都糟糕透了。
公司股价从1992年的每股60美元,跌至1996年年底的每股17美元,年销售额也从110亿美元跌至70亿美元,市场份额更是从原本领先的12%跌至4%,而且这一颓势似乎仍要持续下去。
1997年底,苹果公司通过收购乔布斯创办的NeXT公司,使乔布斯在5年后重返苹果董事会,挽救危机。
可当时,外界普遍不看好乔布斯。
乔布斯的回归以及与微软的联盟,把苹果公司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设计创意非凡的品牌广告、取消授权业务、精简产品线,乔布斯所做的一切,都是让苹果努力回到好产品、好营销和好分销这些最基本的东西上。
有人总结乔布斯让苹果起死回生并重塑辉煌的11个良方:1.化敌为友你能想象百事与可口可乐、Verizon与AT&T之间的联姻吗?1997年苹果和微软宣布合作带给外界的就是这种诧异的感觉。
在经过12年的亏损后,苹果急需资金注入,而且要很快到位。
于是,乔布斯请比尔·盖茨(Bill Gates)出手相助,后者向苹果投入了1.5亿美元。
乔布斯当时宣布,“苹果与微软的争霸时代已经结束。
此次合作将可以使苹果专注于为这个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令公司重新振作起来。
”2.设计注重美学作为一个伟大的推销员,乔布斯清楚美学的重要性,他很早就意识到苹果的一些产品看上去过时了。
1998年,乔布斯在苹果办公室召开了一个会议,他对在场的所有人说:“大家知道我们公司有什么问题吗?产品太烂了,我们的产品不够吸引人。
”今天,苹果的产品已经成为的最漂亮的科技产品。
今天,从彩色iMac 到超薄iPad,苹果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制造出了最漂亮的科技产品。
3.转变经营思路苹果最初只是一家电脑公司,乔布斯并不满足于原地踏步,他清楚,要想真正成功只能把业务范围拓展至更多的领域。
苹果的竞争优势:1,先入为主优势,苹果触摸的操作方式已先入为主,广为接受,然后几百万(其他产品出来之前,苹果卖到百万毫无疑问了)级别的硬件铺货,率先抢占市场。
2,产能占据优势,目前平板产能有限,苹果占据相当量的产能,制约了其他产品的快速铺货。
3,宣传推广优势,N多媒体的报道,大量免费应用的内置广告宣传等等,形成很好性价比的推介。
苹果形成竞争优势的十大原因:苹果是科技业界的一大王牌公司,其主要是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取得成功,例如iPad、iPhone和新近推出的iOS 4.2操作系统等,这些创新也使得苹果公司成为业界的基准。
随着iOS 4.2新操作系统于11月22日推出,苹果也再次证明其是一个极度成功的公司,而且其市场欢迎度更是业界其它诸多公司所无法比拟的。
业界也在纷纷猜测,为何苹果能够取得如此成功,而其它诸多公司却以失败而告终。
众多的猜测最终都将其中的奥妙归结到了苹果领袖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身上以及苹果公司本身能够发布消费者所需产品的能力方面。
但是,如果将苹果的成功仅仅归结于上述两大原因,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苹果公司由于一些原因而保持了多年来的成功势头,如今需要将这些原因完全晒出来,以此充分展现苹果的盛况。
一些原因可能众所周知,但其它一些原因可能仍鲜为人知,但无论如何,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苹果能够轻松地长期保持竞争优势。
以下就是其主要的10大原因。
1、超一流的移动软件苹果一直以硬件而著称,发布了诸多移动产品和电脑,但事实上,苹果公司的软件也是造就其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以新版的iOS 4.2操作操作系统为例,毫无疑问,这款操作系统将是为iPad用户提供的最好产品,该系统能够将流媒体内容发送至与AirPlay相兼容的设备之上,而且还具备无线打印功能。
如果不是基于iOS一系列著名的移动平台,那么苹果的iPhone和iPad等产品可能也难以获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功。
2、引领产品设计在谈到产品设计问题时,整个行业内几乎没有一家公司能够与苹果相媲美。
探究苹果成功十大秘诀:简单易用设计一流出处:游侠网时间:2011-12-08但究竟是什么让苹果的产品如此独特?多年以来,消费者、研究人员,甚至竞争对手,都在努力破解苹果的成功秘诀。
这是否完全源于设计?是否有什么奥秘?抑或是他人尚未了解的因素?苹果肯定不会透露,但倘若你仔细研究一下苹果的产品,并加以分析,便会发现,苹果的每款新产品都遵循了一套类似的模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苹果产品的成功秘诀:1、简单易用简单易用恐怕是苹果产品最大的成功秘诀。
无论是iPhone、iPad还是Mac,消费者只要启动设备就可以立刻知道如何使用。
很多产品都不具备这一优势,而这也正是促成苹果超高销量的原因之一。
2、整合软硬件尽管计算和移动市场有很多企业都自主开发硬件,但多数都使用其他企业的软件。
苹果却同时控制着软硬件两大领域。
通过这种方式,该公司就能确保所有用户获得相同的体验。
更好的在于,这可以确保软件与硬件的完美配合。
通过同时控制软硬件,苹果获得了非常有利的地位。
3、密切控制整个产品体系第二点已经透露了苹果最重要的战略:控制。
无论对iPhone的第三方应用,还是源代码,苹果都坚定地控制着整个产品体系。
部分批评人士认为此举不妥,但该公司的成功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控制。
即使面临持续的批评,苹果依旧不肯放松。
4、一流的设计只要将苹果产品与电子商店中的其他产品进行对比,都会得出同样的结论:苹果遥遥领先。
消费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看重消费电子产品的外观,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苹果。
而苹果的产品销量飙升也得益于此。
5、高价多年以来,苹果一直都因为远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售价而备受批评。
然而,人们却一直都无法割舍对苹果的热爱。
苹果是一家提供优质产品的优质厂商,这正是它希望获得的认可。
6、保密倘若没有对产品规划的保密能力,苹果的产品不太可能获得今日的成功。
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达到苹果的保密程度,它的销量就是很好的证明。
7、服务集成苹果特别喜欢围绕自己选定的产品开发各种服务,例如围绕iPod开发的iTunes。
揭秘乔布斯的“苹果王国”成功十大秘籍独辟蹊径,不落窠臼不管竞争对手、行业观察者、分析师和媒体说什么,苹果总是超然外物,特立独行地设置自己的议程和步调。
乔布斯从不为科技行业的教条所累。
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乔布斯带领团队打造Mac的时候,就经常指导工程师们,电脑的外观设计应该是什么样子。
“一次,他在梅西百货看到了一个外形不错的大蒜碾碎器,于是就要求设计师按照那种方法设计Ma c。
”苹果团队工程师、《硅谷革命:打造麦金塔的非凡岁月》一书作者Andy Hertzfeld回忆道。
还有一次,乔布斯还想要Mac看起来像保时捷。
计算机看起来更应该更像跑车和厨具。
苹果公司的目标客户就是高端主流人群,那些保时捷车主或者潜在购买者。
显然,跟随硅谷大流的设计无法吸引这些人。
苹果明白,亦步亦趋永远创造不了奇迹。
适当独裁2000年,作为刚被苹果收购的德国阿斯塔特业务分部的运营经理,Mike Evangelist负责研发日后为人所知的i DVD。
Evangelist说,为此自己与搭档精心准备了三个星期。
“这时乔布斯走了进来,” Evangelist回忆说,“他压根儿没看我们的展示,而是径直走到白板前,画了一个方框,说:“这是这款新应用,有一个窗口,你把影片拖动到窗口里,点击一个按钮叫Burn。
就这样。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东西。
技术公司追求兼收并蓄、彻底、集合大众智慧的创新。
而苹果的工程师则要花费100%的时间去设计一小部分资深经理或乔布斯本人计划的产品。
由于只有一小部分人做决策,因此苹果一年仅能够推出一两款创新产品。
但是这个方法效果显著,因为乔布斯及其团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反观谷歌,也许他们每年推出十几款产品,结果更大部分的都失败了。
产品至上的哲学最近,有关“封闭”和“开放”之争愈演愈烈,苹果也饱受“封闭”指责。
但是,苹果还是决定以是否制造好的产品、能否盈利为准绳,就像一个结果导向的公司一样,而不是教条式的学院派哲学认知。
无论如何,App Store都大获成功,就连死对头也不得不承认其简洁与妙趣横生。
苹果成功秘诀:十大关键因素使其与众不同第一篇:苹果成功秘诀:十大关键因素使其与众不同苹果成功秘诀:十大关键因素使其与众不同(图)2010年06月28日07:16南方都市报辛灵我要评论(20)字号:T|T图说:人人都希望像史蒂夫。
乔布斯,但这并不是象看起来那么容易。
2010年5月26日下午2点30分,苹果公司成为技术领域的最大公司,并且仅次于埃克森美孚公司,成为全美第二大公司。
在过去的数月间,苹果公司的市值一直咬紧微软公司。
过去数年间,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恰似航天火箭的发射过程———一系列快速紧密有序的爆炸而后直冲苍穹。
苹果公司本身,它的领导者及它的产品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上的通用语。
戴尔公司想成为商业领域的苹果公司,Zipcar亦想在汽车共享领域成为苹果公司,戏剧演员比尔·马赫甚至说,如果苹果公司总裁做总统,政府将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个公司或个人怎样才能成为“某某领域的苹果”?在与苹果公司前雇员,现任合伙人以及其他一些长期关注苹果的专业人士进行探讨交流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它们围绕以下十大关键因素展开。
不落俗套在 1980年代领导苹果工作团队设计产品时,在“笔记本看起来应该像什么”这个问题上,斯蒂芬·乔布斯经常亲自指导工程师们。
“有一次他在百货商店看到一个异常精美的厨具”,安迪·赫兹菲尔德说,“然后他就要求设计师把笔记本设计成他看到的那个模样”“还有一次他要设计师把产品设计成保时捷的模样”。
安迪· 赫兹菲尔德是苹果创始工程师之一,并著有《硅谷里的革命:苹果公司成长的伟大历史》一书。
计算机看起来更应该像跑车和厨具,而苹果公司的追随者恰是高端人群———那些已买或者是将买保时捷的人。
很明显,仅通过跟随硅谷的市场动向,通过技术专家或是其它俗套的设计,你很难吸引他们。
而苹果的魔力,恰恰在于自己钻研,从而不落俗套地吸引其目标客户。
逾越常规技术专家普遍认为,源代码开放是大势所趋,且体现共享原则。
苹果成功秘诀:十大关键因素使其与众不同(图)2010年06月28日07:16南方都市报辛灵我要评论(20)字号:T|T图说:人人都希望像史蒂夫。
乔布斯,但这并不是象看起来那么容易。
2010年5月26日下午2点30分,苹果公司成为技术领域的最大公司,并且仅次于埃克森美孚公司,成为全美第二大公司。
在过去的数月间,苹果公司的市值一直咬紧微软公司。
过去数年间,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恰似航天火箭的发射过程———一系列快速紧密有序的爆炸而后直冲苍穹。
苹果公司本身,它的领导者及它的产品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上的通用语。
戴尔公司想成为商业领域的苹果公司,Zipcar亦想在汽车共享领域成为苹果公司,戏剧演员比尔·马赫甚至说,如果苹果公司总裁做总统,政府将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个公司或个人怎样才能成为“某某领域的苹果”?在与苹果公司前雇员,现任合伙人以及其他一些长期关注苹果的专业人士进行探讨交流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它们围绕以下十大关键因素展开。
1不落俗套在 1980年代领导苹果工作团队设计产品时,在“笔记本看起来应该像什么”这个问题上,斯蒂芬·乔布斯经常亲自指导工程师们。
“有一次他在百货商店看到一个异常精美的厨具”,安迪·赫兹菲尔德说,“然后他就要求设计师把笔记本设计成他看到的那个模样”“还有一次他要设计师把产品设计成保时捷的模样”。
安迪· 赫兹菲尔德是苹果创始工程师之一,并著有《硅谷里的革命:苹果公司成长的伟大历史》一书。
计算机看起来更应该像跑车和厨具,而苹果公司的追随者恰是高端人群———那些已买或者是将买保时捷的人。
很明显,仅通过跟随硅谷的市场动向,通过技术专家或是其它俗套的设计,你很难吸引他们。
而苹果的魔力,恰恰在于自己钻研,从而不落俗套地吸引其目标客户。
2逾越常规技术专家普遍认为,源代码开放是大势所趋,且体现共享原则。
在这一背景下,苹果被视为略显封闭。
但在苹果的哲学里,封闭与自由并不冲突。
“我们正竭尽所能的让用户体验到预想效果,”乔布斯在给莱恩·塔特的电子邮件中写道。
此前,莱恩在博客中抨击苹果禁止在iPhone和iPad上使用Flash技术。
“你可以不赞同我们,但我们的动机是纯洁的。
”乔布斯写道,“禁止该技术是因为苹果商店提供了太多自由,你能买到盗取个人隐私的程序,也能买到摧毁电池的程序,还能买色情影片。
”尽管如此,程序员们一直抱怨苹果商店过于封闭,他们认为苹果商店在设计应用程序上一直持独裁态度。
即问题不在于它是封闭的,而在于它在规则制定方面是独断专行的,隐蔽的,频繁变动的。
如果苹果公司能放宽透明度,就能避免上述大部分争议。
但根本上,苹果不在乎争议。
虽然批判仍在持续,但是苹果商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连其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它极其便捷且妙趣横生。
3拒绝复杂“拒绝”可能是乔布斯在苹果公司所扮演的首要角色。
“他简直是个过滤器,”苹果电脑工程师赫兹菲尔德说。
每一天都会有设计者向乔布斯展示关于新产品和在现有产品上加入新特征的创意,而他的回答几乎都是拒绝。
“我为那些我们没有去做的产品感到骄傲,正如同我为那些我们做出来的产品感到骄傲一样。
”乔布斯在 2004年接受采访时说。
乔布斯拒绝的原因,不仅出于对复杂设计的一贯反感,还有成本考虑,并制造期待效应。
对一些复杂的设计说不可以使成本降得更低,减少一些产品的特征还能制造一种期待。
“故意忽略一项人们想拥有的产品特征,会激发人们对它的渴望。
”苹果公司的前工程师雷德说,“当你在新版本中将这个功能加入时,用户得偿所愿,则更加高兴。
”苹果公司一遍又一遍地运用着这个策略,最新的例子是iPhone O S4,它添加了多任务操作功能。
事实上,该功能用户们从2007年起就开始要求。
再来看看iPad,真的没法添加摄像装置吗?4服务客户不管你的产品有多好,它总有出问题的时候。
近年来,在笔记本和手机领域,苹果的竞争对手们大多采取回避客户而非服务客户的策略。
它们关掉了自身的客户服务部门,并将这项业务外包给由低薪员工组成的电话服务中心。
它们甚至要客户自己去网上寻找常见问题的解答。
而二十年前,苹果公司制订零售策略时,就明确了一个压倒一切的优先目标,即创立一种让客户完全联想不到计算机工业的零售商店。
他们致力于在商店中营造一种类似四季酒店大堂的友好氛围。
G eniusB ar 便是代表。
G eniusBar里的工作人员会为你诊断每一款苹果公司的产品,而不管你从哪里买的。
除非过了保质期,公司对上述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
苹果公司为何如此慷慨呢?曾在G enius Bar工作过的德尔说:“有时候客户进来时是为寻求帮助,但在离开时却购买了新产品。
”5忽略意见乔布斯总是在各种场合频繁引用亨利·福特的名言:“如果我问客户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总是说要‘一匹更快的马!’”乔布斯用这句话,来说明苹果公司所信奉的哲学,即人们预想不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客户会告诉你一大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但是当你按照他们的意图制造出来时,这又不是他们想要的。
将那些尚不存在的东西形象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乔布斯也不是将客户的反馈视为无物。
他将其看做是鼓舞,而非方向;是方式,而非结果。
所以苹果总是能推出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又超越客户想象的新产品。
6处处营销如同G enius Bar已被证明是天才创意一样,如今风行全球的苹果宣传口号“换种方式思考”也被证明不是空话,因为苹果粉丝们的思考方式确实与众不同。
粉丝对苹果的忠诚度堪比基督徒对耶稣的忠诚度。
苹果的品牌是如此的强大和有吸引力,以至于对有些人而言,苹果已经成了一种信仰。
苹果公司通过一系列精细入微的方式,来培养粉丝对苹果品牌的宗教般的狂热。
包括渲染产品的神秘等。
而最重要的方式,是强化苹果产品的象征意义,最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则植根于产品本身。
苹果公司用颜色、声音、形状等元素的组合,构建了清晰的品牌形象。
苹果通过这些策略使其品牌形象深植人心。
这一点在苹果发布新产品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通过一系列统一协调的步骤,苹果调动大众的胃口,吸引更多人关注。
在公众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苹果再适时对外公布其早就准备好的信息或新产品。
这一切都是围绕着营销进行的。
7推陈出新如果有天苹果推出了一款没有桌面的电脑,请不要感到惊讶。
仅仅是幻想吗?绝对不是,这些都将写进苹果的专利申请文件里。
虽然还没有看到这些产品,但我们丝毫不应怀疑苹果的创新能力。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像苹果那样频繁地对所在领域的基础环节进行反思和重构。
仅仅在过去的短短几年间,苹果公司就对其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大幅度革新,这也是笔记本生产设计领域有史以来所进行的最迅捷最大规模的革新,除苹果外,没有任何其它公司做到这些。
苹果完全无视IT领域所强调的兼容性的概念,这对诸如微软这样的竞争者来说是福亦是祸。
在苹果公司的历史上,它数次采用新的操作系统和新的芯片构造,这些决定总是使它原来的生产组装基地立刻变得过时。
苹果总是不停地否定过去设计中的不合理及不足之处,不断地推陈出新,使其产品总能以独特的风格傲立于时代前沿。
8适当“独裁”2000年,作为苹果阿斯塔特美国业务分部的运营经理,麦克·伊万杰李斯特负责D V D刻录技术研发,即将这种D V D装在高端电脑上,并且在未来将其转变为iD V D。
该项目界面呈现出来的,是多种多样的窗口和菜单选项,以及大段的功能解释文字。
“这时乔布斯走了进来,”伊万杰李斯特回忆说,“他没有仔细看我们的工作,而是在白板画了一个框。
”“这就是新设计。
”乔布斯说,“只要一个窗口,将音像资料推入窗口,然后点击一个叫播放的按钮,这是我们要的。
”“所有人呆若木鸡,”伊万杰李斯特说,这种风格与他以前所就职的公司迥异。
技术领域追求具有包容性的、彻底的、集合大众智慧的创新。
而苹果的工程师则要花费 100%的时间去设计由一小部分资深经理或是乔布斯一个人计划的产品。
有权做出决策的人是如此之少,以至于苹果一年仅能够推出一项或两项创新产品。
9重新发明“革命性”是乔布斯最喜欢的词之一。
他极力夸赞苹果的每个发明创造都是独一无二的和有创造性的。
苹果的产品到底具不具有革命性,取决于我们对革命性这个词的定义。
苹果公司擅于搜集汇总技术领域的最新创意,并通过转化将其变为己有。
苹果擅长发现别的同类产品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其推出的产品上将上述问题和不足予以解决,或者是对货架上的其它同类产品在苹果的模式下进行改良革新。
iPad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早在2001年比尔·盖茨就推出了一款具备几乎相同功能的建立在w indow s操作系统基础上的产品,但是当时在交互界面,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微软公司就没有继续坚持下去。
乔布斯发现在苹果公司现有的技术基础上,上述的问题都不成其为问题,于是iPad横空出世。
在刚推出的两个月里,iPad就卖出了200万台。
10有条不紊在 iPad上市几周后,惠普、微软及其它一些公司相继推迟了同类产品的上市。
它们正试图制作出比iPad更加精密、功能更加齐全的产品。
它们正致力于创造自己版本的‘快马’,于是它们推迟面市,又回到了设计室。
与此同时,苹果的其它竞争者如Google,Intel等也快马加鞭地在该领域排兵布阵。
苹果公司并没有为这种竞争态势所牵制,它严格地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行事。
苹果公司的时间表是严格按照其自身的经营策略和长期愿景目标来制定的,其受市场态势和竞争者状况的影响较为轻微,这样苹果公司总能掌握主动权,适时地推出一些新产品,占尽市场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