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876.50 KB
- 文档页数:9
金融市场与经济运行的相互关系金融市场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运行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以及经济运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金融市场对经济运行的影响金融市场的作用在于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
首先,金融市场能够为经济提供资本,为企业进行融资,促进投资和创新活动,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股票市场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进行扩张,提高生产能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其次,金融市场还提供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等工具,使得个人和机构能够进行借贷和投资,进而实现资源的配置和流动。
金融市场能够有效地调节资金供求关系,为经济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金融市场还能够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如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进行风险对冲,降低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
在经济不稳定时期,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地平衡市场波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稳定经济运行。
综上所述,金融市场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提供资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并且能够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维护市场稳定。
二、经济运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经济运行的状况对金融市场也有直接的影响。
首先,经济的增长和衰退将直接反映在金融市场的表现上。
经济增长时,金融市场通常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势,投资者倾向于买入股票和其他投资产品,推动市场上涨。
相反,经济衰退时,投资者情绪低迷,市场下跌。
因此,经济运行的波动将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价格走势和交易活动。
其次,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动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投资者倾向于投资实物资产,如黄金、房地产等,而不是金融市场。
利率的变动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直接影响。
当中央银行提高利率时,借贷成本上升,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增加,金融市场交易活动可能受到限制。
此外,政策的调控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需求、控制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价格等手段来影响金融市场。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实证研究陈文俊【摘要】Based on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the main effect mechanism of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rural economic growth is: through savings effect, investment effect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effect,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can promote the accumulation of physic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hich stimulate rural economic growth.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channel of scale expansion of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is effective; the channel of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is ineffective. In other words,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esent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cannot contribute to the rural economic growth.%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农村金融发展作用于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机理是农村金融发展通过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推动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作者: 戴虎林;宋知春;王祥
作者机构: 中国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
出版物刊名: 中国集体经济
页码: 15-16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5S期
主题词: 经济增长;区域金融发展;古典经济学家;格兰杰因果检验;时间序列;中国中部地区;格兰杰原因;误差修正;平稳性检验;促进作用
摘要:<正>一、引言经济学界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
古典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经济增长并非由金融发展来决定,同时经济增长对金融发。
社科研究10作者简介:卢淑敏(1972— ),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
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及财务管理。
金融发展对于繁荣地方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地方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
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着积极意义。
因此,要在实际工作中为金融提供好的发展环境,助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金融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发展,金融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还有助于解决融资渠道短缺和投资风险过大等方面的问题。
与此同时,金融将社会离散资金进行合理汇集,并吸引资金向潜力高、收益好的公司或产业靠拢,实现储蓄资金的优化和投资的高效化,促进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的结构转变和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规划、协调、调控与监督职能,因地而异地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为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搞好金融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对策建议(1)加快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优质的金融服务可以将人们短期闲置资金集中到生产和生活消费中来,帮助人们从事金融活动和投资活动,加快资本积累的速度,同时还会利用中介地位为实体经济注入资金,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为此,要积极打造金融发展平台。
首先,要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现代工业、服务业等,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政府应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其提供财政、税收等政策上的优惠,千方百计助推民营企业发展。
其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将先进的农业管理技术和管理设备应用于农业,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第三,利用金融科技大力扶持商户,发展网络平台建设,促进线上线下交易,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2)加大金融监管,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康的金融发展,如果金融机构发生信誉风险、流动风险以及中运营风险,就会使经济发展受到损失。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摘要:金融已逐步由最初中介商品交换的辅助工具发展成为经济活动中一个相对独立因素。
一方面,金融通过促进储蓄和投资增长、优化资源配置、便利交换等活动,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金融风险的存在以及不合理的金融发展又令经济增长受阻。
因此,合理发展金融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抑制其副作用。
这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关键词:金融;经济发展;促进;阻滞金融是货币与信用的融合,它是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打破了直接的物物交换中买卖双方在时空上的限制。
随后信用的发展又令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在时空上的限制进一步放开,以至即使在交换双方商品所有权转移后市场仍继续存在,货币也逐渐作为一种可有偿转让的特殊商品成为市场交易对象之一。
于是,从商品流通中独立出了一种特殊商品——资本,金融也开始具有真正意义。
此后,金融工具逐步由单一的货币形式发展为货币、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多种形式并存,出现了专门经营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从事金融活动的金融市场,金融开始由最初中介商品交换的辅助地位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活动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通过其自身的货币发行、信用创造、资源配置等功能影响着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l 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当金融得到健康有效的发展时,它积极促进着经济发展。
1.1 货币的运用降低了交易成本、便利交换斯密认为。
劳动分工即专业化是提高生产力的首要因素。
专业化程度越高,工人越可能发明更先进的机器或生产方法。
而金融的作用在于货币的产生大大降低了物物交换中因需求和时间的双重巧合的困难而存在的用于评估商品品质、掌握商品信息的单位交易成本,便利了交换,从而实现市场范围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
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单位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仍会下降。
这一作用更为加强。
1.2 金融能促进储蓄和投资的增长,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推进。
第二十章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20.1 复习笔记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文献概要长期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发展理论与金融理论基本上是相互分离的。
直到20世纪50—60年代,约翰·G.格利和爱德华·肖的研究成果表明,表现为各类金融资产增多及各种金融机构设立的金融发展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60年代,以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肯定金融发展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经济与金融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大致平行的关系。
70年代,罗纳德·麦金农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爱德华·肖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论证了金融部门与经济发展之问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90年代,格林伍德、约万诺维奇、莱文以及史密斯在各自的模型中引入了固定的进入费或固定的交易成本,从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的角度研究金融发展,基本的结论是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相互促进。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论的影响,在发达国家相继放松金融管制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先后展开了以金融发展为目标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一场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自由化运动迅速扩展。
金融自由化运动解除了束缚金融业的种种管制,金融业获得了长足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但从世界一些国家实施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教训看,即使是内容大体相同的改革,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实施的结果不同;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近,多问题。
2.金融发展的含义及其规律(1)金融发展的含义金融发展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短期的变化也包括长期内的变化,既是各个连续时期内的金融交易流量也是对不同时点上的金融结构的比较变化。
而金融结构则是指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及其相对规模,也就是说金融结构是由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共同决定的。
衡量一国的金融结构可用八个方面的存量指标以及相对应流量指标,即:①金融相关比率,指某一时点上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全部实物资产(即国民财富)价值之比,这是衡量金融上层结构相对规模的最广义指标,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解释和经验验证提要对于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中间存在着大量纷纭的观点。
本文从风险规避、信息获致、公司治理、储蓄动员和促进分工等方面论证了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同时经验结果尤其是国际比较的结果表明,那些金融抑制状况较为轻微、金融发展和金融自由化程度较高、政府金融监管较为有效的经济,有着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较低的金融风险。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金融风险金融自由化一.理想的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对于金融体系之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问题,经济学家们持有异常纷纭的观点,这些结论迥异的研究成果简直使人迷惑。
自熊彼特、戈德史密斯、格利和肖、麦金农以来以至于内生金融增长学派,大量经济学肯定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积极关系,但也有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持保留意见。
著名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反对熊彼特所坚持的金融部门引导产业部门并激发技术创新行为和家精神的论断,认为是企业领导而金融追随,经济发展为某种特定形式的金融安排创造了需求,而金融体系只是自动和被动地对这些需求作出反应,这就否认了金融体系对于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有些经济学家不相信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说法,著名经济学家卢卡斯断言,经济学家过分夸大了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者则经常以故意忽视金融来表示他们对于金融体系作用的嘲讽态度。
在一本包含有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发展经济学前沿》的论文集中,并没有涉及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而且在尼古拉斯有关发展经济学的综述中,也没有讨论金融体系问题,甚至在列示他所忽略的问题的清单中也未提及金融问题20世纪末期金融危机的全球性蔓延更加使人们对金融体系的作用产生了疑虑。
鉴于金融体系在经济中的巨大,对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完全视而不见是不现实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融体系在现代经济中居于核心的地位,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是近几十年来不可否认的经济现实。
经验研究证实,运转良好的金融体系确实对于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特别指出“运转良好”,是强调金融体系的两面性,即在金融体系出现严重问题的时候,金融体系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货币危机和经济危机,对经济增长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者:彭寿文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9年第09期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1997-2015年的面板数据,基于面板广义矩估计(PGLS)的方法处理了自相关和异方差问题,检验了金融发展是如何受到政府干预和市场化水平的作用来影响经济增长的。
结果表明,提升市场化水平对金融发展刺激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而加大政府干预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有负向作用;市场化水平提升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而政府干预削弱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抑制了金融发展刺激经济增长。
本文为提升市场化水平,减少政府干预金融市场,进一步发挥资源配置在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中的基础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
关键词:市场化水平; ;政府干预; ;资源配置;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引言我国经济保持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发展程度的不断深化。
金融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经济主体的生产和发展要获得资金的支持。
同时,经济主体在获取金融资源后,扩大社会生产,使储蓄、投资以及社会边际效率发生改变,进一步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影响经济增长。
因此,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否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着差异?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国内外皆饱受关注。
国外学者(Levine,1997;Jalil等,2011;Ang等,2007;Chang,2002)对其展开了大量研究,结论莫衷一是。
国内方面结论也大不相同。
大多数理论和实证的文献均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
然而,仍有部分文献认为金融发展不利于经济增长(Menkhof,2000;Aghion,2004)。
还有少部分文献认为中国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甚至会有负向影响(卢峰等,2004;林毅夫,2008)。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忽略了其他变量的中介作用,大量的理论研究(Greenwood等,1990;Berthelemy等,1996;Acemoglu 等,1997;Khan,2001;Deidda,2006)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依赖一定的经济条件,如金融发展本身(Riga等,2004;赵振全等,2007;杨俊等,2008;杜云福,2008)、通货膨胀水平(Rousseau等,2002;Lee,2005;Huang等,2010;孔东民,2007;张天顶等,2011;黄智淋等,2013)、收入水平(Deidda等,2002;Gonza1ez等,2005;Huang等,2009 ),这些都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会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当前的研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没有统一的结论,二是仅用简单的线性关系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没有关注其他中介变量是否影响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本文的不同之处在于,考虑了中介变量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国情实际,引入了市场化水平和政府干预变量来配置金融资源,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期为理论研究和政策改革提供直接依据。
理论分析鉴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被众多理论和实证证实,此处不再赘述。
本文从市场化水平和政府干预对金融发展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本文认为,市场化水平和政府干预影响了金融资源配置,随之影响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它们之间是一种链条关系,接下来重点阐述市场化水平与政府干预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
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政府干预力量逐渐转变为市场化力量的过程,政府干预的力量限制了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发挥,也造成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疑难杂症,这对经济增长不利。
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就是政府对金融资源分配的干预。
众所周知,政府干预市场经济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效果,不仅可以调整市场失灵,平稳经济;同时也可以扭曲市场行为,造成寻租活动,抑制经济增长(Krueger,1974)。
理论和实践均表明,政府如果不当介入金融资源分配领域,那么会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无效率。
一方面,这是由于金融资源的逐利本性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金融资源本身的稀缺性。
政府干预金融市场可能会造成企业的寻租活动,这会对银行配置金融资源产生干扰(孙铮等, 2006)。
被寻租企业面临破产风险,政府会利用手中权力庇护,导致银行信贷难以及时得到补偿,因此,金融系统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被削弱。
银行受到政府权力机构较少的干预,能够根据市场行为,利用资金的逐利特点自由组织信贷活动,能够在发生信贷风险时,根据市场力量平滑风险,则金融系统配置资源效率会相应提高(Aghion 等,1992)。
在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并行的条件下,金融机构和政府、企业之间存在着三方博弈,在不断的博弈过程中,金融体系逐渐提高了其金融资源配置下的效率。
在这其中,制度的变革、市场化水平的深化,对金融配置效率至关重要(Silanes 等,1998)。
Qian等( 2007)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机构能否充分发挥其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会受到该国家的法律健全程度和制度发展水平的影响。
具体而言,伴随着国家较高的市场化程度,金融机构的自主性更高,随之而来的是金融机构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
市场化程度会影响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越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越高,从而金融支持经济的作用越强(孙亮、柳建华,2011)。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市场化水平和政府干预这两种力量会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会影响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政府干預程度较低的地区,市场化水平越高,金融发展程度越高,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两个假设:提升市场化水平对金融发展刺激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而加大政府干预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有负向作用;市场化水平通过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影响金融发展,政府干预通过降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制约金融发展。
研究设计本文采用实际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即被解释变量。
其中,所有年份的GDP数据均以1997年为基期,以CPI进行调整,从而消除物价水平的影响。
同时,对人均GDP取对数以削弱异方差和异常值的影响。
关于经济的金融化程度,用各地区金融机构存款贷款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
用各地区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的比值作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代理变量,以检验市场化和政府干预的资源配置机制。
市场化水平利用樊纲的市场化指数衡量,由于该指数截止到2009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数据从樊纲市场化指数报告中摘取,其他年份缺失利用线性插值法补齐。
参考前期文献,本文还选取了城市化、财政支出比重、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技术创新、投资率作为控制变量。
其中,城市化用非农人口比重表示,城市化水平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主要是通过规模效应和产业集聚,同时产生的拥挤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符号不确定。
财政支出比重以各地区财政支出与GDP的比值来代表,一方面代表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会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代表较大的政府规模会抑制经济增长,符号不确定。
人力资本水平用人均受教育年限表示,同时取对数处理,教育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础设施以每万人拥有公路里程数作为代理变量,并取对数,基础设施一方面作为物质资本会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加速要素和技术流动,从而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
技术创新用来代理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以各地区三项专利授权总数的对数衡量。
投资率代表一国物质资本积累水平,用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衡量。
为保持变量间的平稳性,以上所有变量均进行对数处理。
本文选取中国31个省份、时间跨度为1997-2015年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本文主要分析市场化与政府干预对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影响。
显然,模型中还存在着不可衡量的地区差异因素,如资源禀赋、地域、文化等固有的因素,通过面板模型对不同年份之间的变量进行差分来剔除这些固定效应。
基于此,本文建立如下两个模型:其中,模型(1)用于检验市场化水平的中介作用,模型(2)用于检验政府干预的中介作用。
下标i表示各省及直辖市,t表示年份,fd为金融发展水平,sch为市场化水平,fis为政府干预程度。
交互项系数α3为正表明市场化或政府干预有利于促进金融发展作用的发挥,为负则表明抑制了金融发展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验证市场化水平和政府干预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本文建立如下两个机制检验模型:其中,模型(3)用于检验市场化水平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模型(4)用于检验政府干预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
fe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交互项系数b3为正表明市场化或政府干预对优化金融机构资源配置具有正向作用,从而促进了金融发展;为负则表明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抑制了金融发展。
由于面板数据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等问题,会导致估计结果偏误,于是使用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处理了异方差和自相关,从而保证本文估计结果和结论的稳健性。
实证结果分析研究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检验金融发展、政府干预和市场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二步,分别引入金融发展与政府干预的交互项、金融发展与市场化的交互项,来检验金融发展是否会受到政府干预和市场化水平的影响,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第三步,引入政府干预、市场化水平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交互项,以检验市场化和政府干预通过影响金融资源配置对金融发展起到中介作用。
以上所有检验均采用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
表2结果显示,金融发展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市场化水平系数同样显著为正,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
说明市场化水平越高,经济增长越快,这也验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效果。
正是由于30多年来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才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使得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政府干预系数均显著为负,1%水平上显著。
表明政府过多干预经济,对经济增长将会产生抑制作用,这也从侧面表明了不断深化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
其他控制变量:城市化系数均为正,表明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具有同向作用。
这是由于人口聚集产生了规模效应,使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推动经济加速发展。
基础设施变量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基础设施主要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要素流动速度,从而对经济增长带来正向作用。
技术创新系数全部为正,并且大多数显著,表明技术创新会促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