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调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45.54 KB
- 文档页数:7
◦出类拔萃大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实践调查及对策分析王彦婷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直接关系到民族凝聚力、传承民族文化,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提升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以班级管理及辅导员工作为视角,对当前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危机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文化;人同感;人同危机经济全球化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生存境遇,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大潮中,任何国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其中。
经 济全球化也带动了文化全球化,世界各地的地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不断交融、碰撞,以其独特的方式寻找平衡。
在我国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不可避免地担负起平衡中西方文化价值矛盾与冲突的责任。
从高校外语学院教学与学生管理的现状来看,外语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外语学院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更大,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更大,进而导致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联系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辅导员在提升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辅导员应在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活动中,努力 营造民族文化氛围,组织民族文化相关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一、 民族文化认同界定从民族文化认同的本质内涵来看,民族文化认同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承认与认可,并赞同民族文化;二是要对民族文化具有归属意识,自觉区分“我们”与“他 们”三是将民族文化的内涵进行外化,在实践中传承民族文化,创新民族文化。
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本质上是对价值的认同,是对精神的认同。
民族文化认同危机通常是指民族成员对本民族身份感与归属感的丧失,也可理解为自我价值观与自我意义的丧失。
民族文化认同具有突出的意义,即凝聚理想,发挥民族文化的竞争力。
二、 当前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危机调查及分析(一) 民族文化认同危机调查针对当前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现状,并结合了大学生个体的切身实际和科学理论基础,对我校外语学院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分析和研究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的依据。
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及其思想教育探究作者:仲晓谦何金凤来源:《公关世界》2021年第22期摘要:步入新的时代以来,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更新与经济的不断增长促使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转变。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受全球一体化的国际趋势影响,我国文化也逐渐呈现出一定的多元化特征。
但是,由于我国自身政治职能与教育手段存在缺陷,这便使得大学生在面对相关融合与冲突时无法得到正确、及时的引导,进而产生文化认同危机。
关键词:新生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引言在21世纪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下,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对日常生活、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影响愈发巨大,这在无形中触发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危机[1]。
面对这一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应以当前的社会条件为背景,综合考量社会转型与发展需要和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特征与思维结构,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认同感。
本文便对新生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现状与原因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为应对该危机提供有效的启发和帮助。
一、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现状本文所提及的新生代大学生主要以生于改革开放带来巨大社会形势变化的新时期,于2000年之后入学的学生为核心,他们普遍受“猎奇”心理的影响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索欲,并且经济富足、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也为其接触、理解、吸纳新鲜事物或其他信息提供了有力支撑[2]。
但是,近些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他们逐渐呈现忽略传统民族文化、更加认可西方文化的心理状态。
这种对本国主流文化的认同危机对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心造成了极大冲突,使得崇洋媚外情绪进一步滋生,最终弱化其民族责任感与国家自豪感,导致其基本原则与素质素养的偏离,甚至在愈发严重的趋势下造成对国家发展的不可逆损害。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其认同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淡化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取向危机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不同文化的相互渗透提供了空间,而外来思想与文化信息的质量良莠不齐。
以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为核心、与我国传统思想价值观念相背离的西方思想价值体系无疑对我国新生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不断冲击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他们责任感、使命感、道德感的塑造[3]。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研报告引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身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密切相关。
为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文进行了调研并提出相关结果和建议。
第一部分:调研背景1.1 调研目的我们通过此次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探讨其原因,并提出对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建议。
这能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文化修养。
1.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邀请了500名大学生填写问卷,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第二部分:调研结果2.1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同程度调研结果显示,74%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持有积极认同态度,其中28%的大学生表示非常认同,46%的大学生表示比较认同。
另外,16%的大学生持中立态度,仅有1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表达了不认同的态度。
2.2 影响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因素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亲身体验是影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因素。
58%的大学生表示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对他们的认同感有积极影响。
其次,教育环境也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起到重要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71%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他们的认同感产生了积极影响。
最后,大众媒体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数据显示,87%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能够增强他们的传统文化认同感。
第三部分:对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建议3.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更多的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
同时,要注重培养师生之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认同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3.2 增强传统文化亲身体验通过组织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和体验,如传统节日庆祝、手工制作、书法绘画等,让大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当代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危机及对策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当代大学生们对于革命文化的认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
在这种情境下,我们需要全面审视当代大学生的革命文化认同危机,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革命文化认同危机,是一种文化信仰的危机。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程度极高,这极大地挑战了当代大学生们对于革命文化的认同。
与过去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自由民主、人权、法制等新时代的价值观念,同时革命文化的价值观更多的成为了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在时代的向前推动中不再是核心,这使得现代大学生对于革命文化的认同出现了危机。
这种危机一方面来自于大学生的认知危机,他们对于革命文化的认知不够全面、深刻、准确,很多人对于其涵义只是浅薄的了解,没有真正理解其深刻的意义。
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现实中的物质需求和实际需要,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革命文化的意义相对于当下现实更加遥远和抽象,难以与现实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相匹配,从而形成了一种认同上的困惑和难以找到共鸣的感觉。
针对这种危机,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对策。
首先,对于传统的革命文化,我们需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宣传和解读,阐明其代表的精神和思想内涵,以及对于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以激发更多大学生的认同感和文化继承感。
同时,革命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紧密地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需要,以满足广大大学生对于现实需求的追求,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有意义的选项。
其次,我们需要让大学生们意识到革命文化的当代重要性,认识到这些价值观念与他们的生活、工作等实际需求相辅相成,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动力、更真实地去接受和推崇这些价值观念。
最后,我们还需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和实践革命文化的理念和精神,为大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
在这方面,很多大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比如通过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大学生走近革命文化,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种文艺形式来传达革命精神,从而加强大学生们的认同感。
《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文化认同是指个体或群体对其所属文化的认知、接受和归属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文化认同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策略,以期为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的现状现代文化认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多样性冲击传统认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使得传统文化的认同受到冲击。
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使得人们开始质疑传统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使得传统文化的边界变得模糊。
2. 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中,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日益突出。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文化认同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导致国家认同的困境。
3. 数字化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数字化时代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但同时也使得传统文化面临着被数字化所侵蚀的风险。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受到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三、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的原因分析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全球化与文化交流的推动全球化的推进使得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成为可能,但也使得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得传统文化的边界变得模糊,从而产生文化认同的困惑。
2. 媒体与互联网的影响媒体与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但同时也加剧了文化的冲击与融合。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外来文化更容易侵入人们的生活,从而影响人们的文化认同。
3. 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此外,经济利益的驱动也使得一些传统文化面临着被商业化、娱乐化的风险。
四、解决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的策略针对现代文化认同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及文化自信培养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及文化自信的研究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的现状分析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广泛传播,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不足,往往更倾向于追求西方的时尚和潮流,而忽视了自己的文化传统。
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往往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和体会。
他们可能会举行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但却缺乏对传统文化背后的思想和精神的认同和理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一些传统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在大学生中逐渐丧失,文化认同意识淡薄。
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的自觉自信、骄傲和尊重。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目前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较为薄弱。
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文化传统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自信。
他们可能被西方文化所吸引,产生文化自卑感,觉得自己的文化传统不够先进和时尚。
一些大学生缺乏对自己文化传统的骄傲和自豪感,甚至对传统文化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
这样的心态也影响了他们对文化自信的建立和培养。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加强和提升。
针对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及文化自信的问题和现状,有必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进行培养。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
通过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和课程,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和平台,比如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让大学生更好地接触和理解传统文化。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调查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较为肤浅,对各方面的细节了解不足。
他们普遍认为传统文化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其态度和理解存在差异。
部分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脱节,对传承和保护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结论表明,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仍有不足,需要加强相关教育,促进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这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校大学生、认知、态度、传承、教育、现代社会、保护、发扬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包括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礼仪习俗等传统元素,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和弘扬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高校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代表,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开展对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有助于了解当前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和态度,有助于发现认知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今后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依据和指导,促进高校大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的明确提出,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分析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探讨他们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看法。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揭示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和现状,为今后加强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促进高校大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文化传承。
当代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危机及对策研究引言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个人认同和思想觉醒的关键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革命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也在不断的延展和转变。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革命文化认同出现了一定的危机。
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一、革命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1.1 社会环境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传统的革命文化观念逐渐淡化。
新一代的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氛围下,面临着来自各种文化背景的冲击和挑战。
这种多元文化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传统革命文化的认同,导致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传承和认同产生困惑。
1.2 教育体制的变革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大学生接受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革命文化观念不再是唯一的主流观念,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观念不断涌现,给大学生的认同带来了挑战和变化。
1.3 个人成长背景的不同不同家庭和个人成长背景的不同也是造成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之一。
在传统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可能更为坚定,而在非传统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则可能对革命文化认同产生疑惑和困惑。
二、对策研究2.1 增强教育引导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革命文化,提高他们的认同感。
在课程设置上增加革命文化相关的内容,在校园内举办革命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
2.2 发挥媒体的作用媒体是对社会和个人认同起着重要作用的渠道,应该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革命文化价值观念,增强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向大学生传递革命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现代价值观。
2.3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人们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应该加强家庭对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的教育。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在家庭中多接触并了解革命文化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增强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
当代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危机及对策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代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逐渐出现危机,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来自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的冲突。
传统文化通常强调崇尚权威、道德修养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价值观,而新兴文化则更加注重个性、自由、多元化等方面的价值观。
这种文化冲突使得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十分模糊,难以确定自己是否应该坚持传统文化,还是应该接受新兴文化。
其次,大学生的生活重心过于注重个人发展,往往缺乏共同的信仰和目标。
在现代社会,大学生往往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未来,忽视了群体利益和社会责任。
这些个人主义的倾向对于革命文化的认同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最后,社会环境和就业机会的变化也是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之一。
由于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和发展的压力增大,很多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和革命情感,转而追求稳定的工作和生活。
首先,建立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革命情感和信仰,抵制消极、肤浅的文化观念的影响。
其次,加强革命教育。
革命教育应该包括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革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行动和实践的。
最后,推动社会进步与转型。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须建立在传承和发展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大学生应承担与时代同步的责任,参与到社会发展和转型的进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危机需要加强教育与引导,需要革命教育、积极文化氛围和社会进步与转型的推动,让大学生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信仰和革命情感,为祖国的繁荣与强盛做出贡献。
《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得文化认同问题日益凸显。
文化认同是个体或群体对自身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基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现代文化认同问题也变得更为复杂和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的内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其重要性及解决途径,以期为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二、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的内涵与现状文化认同是个体或群体在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和归属感。
在现代社会,文化认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多元化与认同危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个体或群体往往面临文化认同的危机,即无法明确自身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
2. 文化传承与保护缺失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些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
这导致部分人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逐渐减弱,从而加剧了文化认同的危机。
3. 文化自信与认同重建面对文化多元化的挑战,个体和群体需要树立文化自信,积极挖掘和传承自身文化的优秀元素,从而重建文化认同。
这一过程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三、影响现代文化认同的因素现代文化认同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全球化与科技发展全球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得个体和群体面临更多的文化选择和冲击。
这既为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2. 社会变迁与价值观念变化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得个体和群体的文化认同受到挑战。
传统的价值观念逐渐被现代观念所取代,导致部分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减弱。
3. 教育与传播方式的变化现代教育和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方式,使得个体更容易接触到不同文化的信息和观念。
然而,这也可能导致部分人对自身文化的认知产生偏差或模糊。
新生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调查研究
作者:樊娟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上海,200083
刊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YOUTH UNIVERSITY FOR POLITIC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28(6)
1.埃里克·H·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孙名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
2.《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501~510页.
3.罗伯特·E·道森:《政治系统与政治社会化》,永清译,载《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88年第3期.
4.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 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4页.
5.卞凤燕:《结构青年时尚》,载《青年探索》,2004年第3期.
6.张品良:《网络传播的后现代状况对青年的影响及应对》,载《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7.钮怿 张梦麒:《求实用、讲时效、图轻松:大学生读书进入"方便面"时代》,载《文汇报》,2002年4月25日.
8.[2]参见谢定国:《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武汉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qnzzxyxb20090600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