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体肝移植的术后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肝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生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生的护理。
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20年11月的18例肝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生患儿,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分为基础护理组以及全面护理组。
基础护理组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全面护理组采取全面护理干预。
比较效果。
结果:全面护理组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基础护理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基础护理组(P<0.05)。
结论:肝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生患儿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可更好改善患儿生存质量,提高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肝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生;护理;生存质量肝移植是指临床上对终末期肝病的临床治疗,通过外科手术植入一个健康的肝脏,使肝功能得以恢复。
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肝移植是一项创伤很大的手术。
术后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无肝期和新肝灌注可导致生理、病理、生化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各种并发症[1-2]。
术后护理在肝移植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移植后患儿恢复生命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护理。
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肝移植手术的成败。
本研究探讨了肝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20年11月的18例肝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生患儿,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分为基础护理组以及全面护理组。
当中全面护理组3-11岁,平均(6.48±1.25)岁。
男女各有6例和3例。
基础护理组3-11岁,平均(6.52±1.21)岁。
男女各有5例和4例。
两组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接近(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基础护理组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全面护理组采取全面护理干预。
(1)接待病人。
术后患儿住进重症监护室,安排床位平躺,快速连接气管插管、动静脉插管和各种引流管,并妥善固定各种导管,防止意外拔管。
(2)疾病监测。
长期手术暴露、大剂量输液、供肝低温灌注可导致体温过低,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预防感染和排斥反应的发生。
2024中国儿童肝移植的现状摘要历经20余年的发展,儿童肝移植在我国已成为一种常规外科技术,目前年手术量已经位列世界第一。
进一步提升肝移植技术水平、提高术后管理工作使肝移植患儿回归正常社会生活是学界需要面对的挑战。
当代医学在精准外科、微创技术、大数据信息互联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也带给研究者新的机遇。
笔者从中国儿童肝移植适应证、手术技术、术后管理体系、免疫抑制和免疫耐受、社会人文和伦理5个方面开展深入讨论,以期推动我国儿童肝移植相关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肝移植;儿童;现状;挑战;机遇20世纪50年代以来,肝移植经历从开始到实践的重大飞跃,儿童肝移植的发展始终贯穿其中:1967年首例肝移植、1981年首例减体积肝移植、1988年首例劈离式肝移植以及1990年首例活体肝移植均在儿童中完成[1-2 ]o继欧洲国家和美国之后,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和以中国台湾为代表的地区也开始有序开展各种肝移植,尤其是基于亲体肝移植的儿童肝移植,并获得令人鼓舞的结果[3d ]o中国的儿童肝移植经历早期的失败后直至21世纪之交,数个移植中心相继报道成功病例,但始终难以形成体系和规模[56 ]0之后,包括笔者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发展为我国最早系统开展儿童肝移植的3大医学中心使我国成功度过儿童肝移植1.0 时代。
从历史发展角度而言,我国已经或正在进入儿童肝移植2.0时代,目标已不仅是掌握这一代表外科最高水平的技术,而是面向儿童肝移植众多肝病患儿群体,为他们提供以移植学为中心的多学科多领域的最优医疗服务,让患儿在移植后最大程度恢复正常生活状态、长大成人并融入社会。
一、中国儿童肝移植的发展现状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全世界儿童肝移植手术量最多的国家。
根据各国各地区移植注册数据,我国目前的年移植手术量>1000例,美国为500-600 例,欧洲国家为500-700例[73 ]o从发展趋势分析,由于起步时间不同,欧洲国家和美国的移植手术量已进入平台期,近10年的年移植手术量趋于稳定,且分布于多个移植中心。
肝移植手术的配合新医大第一附属医院主讲人:田翠芸教师简介1986年7月毕业于新疆医学院护士学校中专1998年12月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护理系大专1986年7月至今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工作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副主任护师导读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技术,通过肝移植,可以使晚期肝病患者获得新的生机。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发展到晚期危及生命时,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切除已经失去功能的病肝,然后把一个有生命活力的健康肝脏植入人体内,挽救濒死患者生命,这个过程就是肝移植,俗称“换肝”。
学习目标了解肝脏的发展史及基本解剖知识 掌握肝移植手术类型掌握肝移植手术配合0105040203目录肝移植的发展史(了解)肝脏的解剖(了解)手术类型(掌握)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了解)手术配合(掌握)01肝移植的发展史⏹全球肝移植概况1963年3月1日Starzl教授第一例肝移植(美国匹斯堡大学)⏹我国肝移植的发展1977年上海医科大和武汉同济大学全国第一例肝移植⏹我院开展的肝移植术的简介200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疆第一例肝移植肝移植发展史02肝脏的解剖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肝脏主要位于右季肋部和上腹部。
肝门: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门静脉左右支及神经和淋巴管进出肝的门户。
⏹肝内有两个不同的管道系统:Glisson 系统: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内胆管肝静脉系统:肝左、中、右静脉肝脏的解剖两面(脏面和膈面)四缘(前后左右)膈面上镰状韧带将肝脏分成左右叶肝脏的分叶:“H”沟左纵沟前部—肝圆韧带后部—静脉韧带右纵沟前部—胆囊后部—下腔静脉横沟肝门—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神经、淋巴管肝脏的解剖大体上,肝分为4个叶,即左叶、右叶、方叶和尾叶。
如按肝内血管、胆管分布及走向,国内通常将肝分为5叶、6段。
法国人Couinaud根据肝静脉和门静脉的分布及走向,将肝分为左、右两半和8个段。
tace的术后护理要点TACE(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常用于肝癌和肾癌等肿瘤的治疗。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TACE术后护理的要点:1. 休息与活动:- 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2. 饮食:- 术后患者应遵守医生的饮食建议,注意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消化系统。
3. 伤口护理:-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
- 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或感染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
4. 饮水:- 术后患者应适量饮水,保持水分平衡,促进体内废物排出。
- 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含酒精的饮料,以免刺激肝脏。
5. 药物管理:-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用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 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6. 注意观察:- 术后患者应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检查和评估。
- 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如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及时向医生报告。
7. 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或焦虑等心理问题,家属需给予支持和关爱。
- 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8. 避免剧烈运动:- 术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9. 定期复查:- 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
10. 家庭护理:- 在术后恢复期间,家属应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照顾,帮助患者恢复。
以上是关于TACE术后护理的要点,患者和家属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在术后恢复期间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时与医生沟通和求助。
肝脏移植手术操作规范1. 简介肝脏移植手术是一种重要的手术方法,用于治疗肝功能不全或肝脏疾病无法逆转的情况。
本文档旨在提供肝脏移植手术操作的规范指南,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2. 术前准备2.1 病人选择:严格遵守肝脏移植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标准,评估是否是合适的手术候选人。
2.2 供体选择:选择与病人血型和体型匹配的合适供体,确保移植成功率和供体安全性。
2.3 术前检查: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评估病人的全身状况和肝脏功能。
3. 手术操作3.1 麻醉: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3.2 手术入路: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如肝切口的位置和大小,并进行必要的解剖。
3.3 肝脏切除: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除方法,如肝叶切除或肝叶切除联合胆管重建。
3.4 移植手术:将供体肝脏移植到病人体内,确保血管和胆管畅通,维持肝脏的血液供应和功能。
4. 术后管理4.1 监护:术后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生化指标,确保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2 免疫抑制治疗:使用合适的免疫抑制药物,控制排斥反应,保护移植肝脏。
4.3 康复训练: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帮助病人适应移植后的生活并促进功能恢复。
4.4 随访:定期进行随访,评估移植肝脏功能,早期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
5.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肝脏移植手术操作的规范指南,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
遵循这些操作规范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确保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亲体肝移植患儿家属轮状病毒感染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目的亲体肝移植患儿由于自身抵抗力弱,容易并发多种感染,为更好的护理患儿,采取有效地护理管理措施准确把握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对策,以降低肝移植的院内感染的发生。
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亲体肝移植患儿家属对轮状病毒感染相关因素知识的知晓,为制定相关对策降低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结果患儿家属每次洗手时间>15 s的占60.00%,知道六步洗手法的家属占56.00%,不同学历的患儿家长轮状病毒相关知识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患儿家属对轮状病毒感染知识缺乏。
结论针对目前患儿家属的认知现状,医院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加大手卫生的培训,以期有的放矢地实施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正确地对患儿进行护理,预防肝移植患儿感染以达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标签:轮状病毒;亲体肝移植;医院感染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儿为亲体肝移植手术患者,年龄5个月~3岁,住院5 d以上,被调查家属均每天24 h陪伴患儿。
采用便利取样方式选取2015年6月~12月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儿家属50名。
1.2方法采用调查者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相关调查。
问卷内容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内容:①一般资料:包括患儿家属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等;②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认知及不洗手的原因,手卫生知识的认知包括手卫生的作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时间、洗手时机的选择等;③对轮状病毒的概念、预防、传播途径等共10道题。
均为单选题选对1个得1分,选错不计分。
总分为10分,知识掌握程度得分0~5为不了解,6~8为部分了解,9~10为了解。
本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由调查者对接受调查的患儿家属逐一发放问卷,解释调查目的及填写方法,当场填写结束后,再由调查员面对面进行核对,保证没有缺项、误填后,当场收回调查表,实际发调查表50份,有效回收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100%。
肝移植术后腹腔内活动性出血的防治体会(附69例报道)冉江华;刘静;张升宁;李铸;李来邦;刘滇生;吴淑媛;李立【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09(19)5【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内活动性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2006年5月~2008年4月该中心成功实施的69例肝移植,其中尸肝移植58例,亲体肝移植11例,女性占18.84%(13/69),男性占81.16%(56/69).结果69例肝移植中早期腹腔大出血者9例,发生率为13.04%(9/69),病死率为0%(0/69).出血发生在肝移植术后24 h内6例(66.67%),2d内1例(11.11%),3d 内2例(22.22%).出血部位包括右肾上腺静脉丛出血3例、受体下腔静脉壁的分支出血2例、腹壁戳孔出血1例、腹腔渗血2例;其中,多个部位同时出血者5例.9例腹腔大出血均为成人肝移植患者,8例发生在肝移植的早期阶段(前13例肝移植),对肝移植术中手术操作,术中术后胶体和晶体液、中心静脉压的控制以及凝血功能的调控认识不够;仅1例发生在肝移植开展的后期(第63例肝移植).均在确诊后1h内再次手术止血.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大出血是肝移植术后死亡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中彻底止血、术中术后胶体和晶体液的调控、凝血功能的调控和术中术后中心静脉压的调控等在预防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大出血中起着重要作用.【总页数】3页(P751-753)【作者】冉江华;刘静;张升宁;李铸;李来邦;刘滇生;吴淑媛;李立【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一科(暨昆明医学院附属甘美医院),云南,昆明,650011;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一科(暨昆明医学院附属甘美医院),云南,昆明,650011;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一科(暨昆明医学院附属甘美医院),云南,昆明,650011;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一科(暨昆明医学院附属甘美医院),云南,昆明,650011;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一科(暨昆明医学院附属甘美医院),云南,昆明,650011;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一科(暨昆明医学院附属甘美医院),云南,昆明,650011;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一科(暨昆明医学院附属甘美医院),云南,昆明,650011;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一科(暨昆明医学院附属甘美医院),云南,昆明,6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3;R619【相关文献】1.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常见并发症防治体会:附36例报道 [J], 周少波;龚连生;刘勤2.肝移植术后腹腔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附82例报告) [J], 熊亮;黎利娟;安玉玲;魏绪霞;易慧敏3.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处理(附40例次报道) [J], 李传云;李宁;刘源;赖威;曾道炳;郭庆良;林栋栋;武聚山;王孟龙;卢实春4.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TURS的防治体会(附30例报道) [J], 谭古月;李自有5.肝移植术后腹腔干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治:附4例病例报告 [J], 伊正甲;高海军;王浩;陈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ips术后护理要点
TIPS术后护理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术后一周内尽量避免高蛋白饮食,以清淡、好消化的低蛋白饮食为主,可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
2.术后需保证大便通畅,记录小便量。
一周之后可逐渐给患者增加蛋白饮食,比如每天吃半个鸡蛋,持续1-2周的时间。
如果观察患者没有肝性脑病迹象,也没有任何不适,可以逐渐增加蛋白饮食,每天可以增加到一个鸡蛋量,或者吃一两瘦肉等。
3.按时服用药物,TIPS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抗血小板治疗。
4.积极治疗肝脏原发疾病,可以保护肝脏功能,延续疾病的进展。
5.应用保肝药物,TIPS手术肝功能各项指标可能较术前略升高,可以服用一段时间的保肝药。
6.术后避免劳累和熬夜,保证休息。
避免长时间开车、高空作业等特别劳累的工作。
1
活体肝移植肝豆状核变性的术后护理
王银娥
[摘要]
目的:总结亲体肝移植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4例亲体肝移植术后全面的监测和细致的病
情观察及精心的护理。结果:4例亲体肝移植术后无护理并发症,移植成功。结论:全面的监厕、严
格的无菌技术和隔离制度的落实、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控制感染,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亲体肝移植;术后护理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主要病变为肝
硬化和以基底核为主的脑部疾病。Wilson病是活体肝移植最好的适应证,亲体肝移植是二十
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新技术,具有供肝来源广泛、供肝质量高、排斥反应轻、费用较低等优
点,在尚未建立脑死亡法的国家,是解决供肝匮乏的最佳途径。笔者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肝移
植中心进修期间,亲自护理亲体肝移植病人4例,现将护理体会作以报道。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4例,术前诊断均为肝豆状核变性,女性,年龄12~14岁,平均年龄13岁,供
体2例来自母亲,2例来自父亲,术后经过一整套治疗和精心护理,4例亲体肝移植均获成功,
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循环系统的监测 肝移植术后常放置Swan—Ganz 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
毛细血管压,桡动脉持续监测动态血压,保持各监测管道的通畅,用每毫升含12.5u的肝素盐
水定时冲洗。锁骨下静脉穿刺点每日用10%碘伏消毒,更换贴膜,检查导管局部有无红、肿、
热、痛,有无炎性渗出物等征象,有无导管脱出、折断,输液是否通畅。惠普M125A心电监
护仪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并及时记录,监测每小时尿量,严密掌握液体出
入量平衡,检查体液及电解质平衡情况,以便根据病情指导治疗。
2.2 呼吸系统的监测 术后24h内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定时观察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
压力、血氧饱和度等参数,定期做血气分析[1]。病情稳定者及早撤机,给鼻导管吸氧,以利
患儿呼吸功能的恢复。术后可能因腹水、胃肠胀气等原因使膈肌上抬,影响肺泡的扩张导致
局部肺不张,因此需加强排痰,每日常规做雾化吸入4次,雾化液为0.9%生理盐水10毫升,
沐舒坦15毫克,以湿润呼吸道,软化痰液,定时排背帮助排痰,教会患儿深呼吸,用吹汽球
的方法促使肺泡扩张。本组有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上述方法积极治疗得以控制。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 ICU室,安徽 蚌埠 233004
[作者简介]王银娥(1976-),女,安徽怀远县人,护师.
2
2.3 凝血功能的监测 肝移植术后手术创面大,新肝尚未发生功能,易发生出血和渗血,需
止血治疗;而供肝动脉较细,患儿年龄小,吻合口易发生栓塞,又需抗凝治疗。因此需密切
监测凝血功能,尤其是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止血药物和抗凝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密切观察皮肤
有无出血点、淤斑、牙龈出血和大便隐血情况,定时挤捏腹部引流管,记录引流液的颜色、
性质及每小时引流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
2.4 体位 术后早期,移植肝与膈肌等组织尚未形成粘连,体位改变有可能造成肝脏移位,
因此术后24h内绝对卧床休息,禁止右侧卧位以防止肝脏向右侧旋转[2]。为防止压疮,为患
儿应用气垫床,术后2~3天由护士协助床上翻身,并轻轻按摩受压部位,在受压部位扑痱子
粉减少皮肤与床单位的摩擦。手术一周后允许下床活动。本组4例下床活动时间为7~10天。
2.5 移植肝功能的监测与护理 低黏度金黄色胆汁且分泌良好和无凝血功能障碍是早期肝功
能良好的表现,术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移植肝的功能:(1)体温 : 密切观察体温的变
化,术后第一周体温每小时1次,后改为4h1次,体温突然变化应及时通知医师,以排除移
植物排斥反应[3]。(2)黄疸和腹水:术后密切观察患儿皮肤及巩膜有无黄染,每日查生化常
规,以观察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固醇(HOL)、
血浆总蛋白(TP)、碱性磷酸酶(AKP)等变化,观察腹腔引流液,引流液减少是肝功能好
转的重要指标。(3) 胆汁:每8h记录胆汁一次,观察胆汁量、色、透明度、黏稠度、有无
脓块及坏死组织,正常胆汁每天分泌量50~250ml, 胆汁分泌正常标志着肝功能正常。
2.6 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不等,可早到术后第4天,
至术后九个月,多发生在术后5~10天,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发热、精神萎靡或烦躁、失眠、
乏力、纳差、巩膜黄染、肝功能异常、胆汁锐减或颜色变淡呈水样。本组有1例术后5~7天
出现黄疸指数增高、肝功能异常,经用甲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症状缓解。胆汁变化是反映急
性排斥反应最直接最快的指标,因此T管的护理尤为重要,用3M贴膜固定于皮肤上,防止
管道脱落、扭曲及堵塞,每日更换引流袋时注意引流管及引流物勿高于引流管在体表的出口,
亦不逆向放置,严格无菌操作。
2.7 做好各种基础护理,防止继发感染 (1) 置患儿于单人房间,术前病室用2% 84消毒液擦
拭室内一切物品及墙壁,多功能杀菌机持续开机,减少人员流动,入室人员戴口罩帽子,穿
隔离衣,换专用鞋,床上所有用物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术后维护病室环境,确保适宜的温度
和湿度,一般温度控制在22~25摄氏度,相对湿度60~70%,做好患儿复温和保暖工作。(2 )
患儿年龄小、抵抗力低、手术创伤大,且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
易致感染,胆道、呼吸道、腹腔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感染部位,应加强基础护理,腹部伤口
敷料保持干燥,每日更换引流袋,病情稳定者争取及早拔除各种导管。口腔护理每日3次,
以稀释10~30倍的碘伏和2%碳酸氢钠溶液交替,饭后用2%碳酸氢钠漱口,必要时用制酶菌
3
素碾碎后涂抹咽部,留置尿管期间会阴擦洗每日2次,每日温水清洁皮肤并更换衣服,保持
床单元的整洁。(3 )使用免疫抑制剂要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做到剂量、时间准确,使用
环孢霉素及普乐可复治疗时,及时测定药物的谷值浓度以调整用药剂量,抽取血标本时间在
清晨进食前1h,以保证测定数据的准确性。(4) 做好患儿心理护理:术后患儿紧张,恐惧心理
明显,应给予心理疏导[4]。同主治医生一起向患儿及家属详细说明进行亲体部分肝移植术的
必要性及可行性,使他们对手术的危险等有深入的理解,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良好的护
患关系,努力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与合作。在护理中一方面认真及时完成各项护理操作,
减轻患儿疼痛和术后各种管道所带来的不适,另一方面尽量满足患儿需要,为其讲故事、唱
儿歌、画图画等,为其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给予家的感觉,促进早日康复。
2.8 做好病人的出院指导 (1)家庭护理用品的准备:肝移植患儿出院后自备家庭护理用品
如体温计、血压计、快速血糖仪,有条件者可设专人房间,备紫外线灯。(2)在公共场所预
防感染:居住环境要清洁,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注意
个人卫生,餐前便后要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加热后食用。(3)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要
有规律,保持良好的情绪,适当锻炼,6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4)各项指标监测:术后定
期复查各项化验项目,及时调整药量。(5)饮食指导:低盐、低脂肪、高蛋白质饮食,禁止任
何形式的暴饮暴食。
3. 讨论
在患儿接受肝移植前,为使护理顺利进行,护理基准和目标要充分制定,术前准备充分,
另外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危险性讲清楚,取得患儿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术后急性期要严
格把握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执行医嘱,重视患儿心理反应,加强心理护
理,严格隔离制度,比较检查结果,及早发现由于排斥反应引起的感染或出血,这些对亲体
肝移植患儿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琛贤.1例小儿活体肝移植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现代护理,2004,6(10) :585.
[2] 王丹,陈明霞,王素英.亲体部分肝移植患儿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
志,2002,37(6):419~420.
[3] 王丹,郁婷,许传侠.活体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护理10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
志,2003,19(231):1~2.
[4] 孔晔宏,景风敏,刘建华.活体肝移植的术后护理1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