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版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版

河北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12020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学分学时:2学分34学时开课单位:公共卫生学院

撰稿人:赵丽君

审核人:曹志然

2015年5月20日制(修)订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课程编号:212020

◆课程英文名称:Medical Immunology

◆学分/学时:2学分/34学时

◆课程类型:?通识通修课程?通识通选课程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学科(跨学科)选修课程

专业发展核心课程?专业发展拓展课程?集中实践课程

◆适用专业(专业类):预防医学普通本科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二)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与方法

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相结合。多媒体和板书结合的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二)教学难点

学科的难点包括: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的概念;各种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CD 分子和粘附分子)的类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的发育、表面分子、识别机制及功能;抗原提呈及免疫应答的机制;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

、学时分配计划

论教学内容及学时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医学免疫学》,曹雪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六版。二)教学参考书

.《医学免疫学》,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第四版;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金伯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第二版;.《医学免疫学》,龚非力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第一版。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类型】?

考核方式】??项目报告/论文

其它:(填写具体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课程内容概述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教学要求

.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的作用。

.熟悉免疫学在未来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知识点提示

.现代免疫的概念。

.免疫的功能及正常和异常表现。

.免疫学在未来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三)教学内容

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

、免疫的概念

、免疫功能①免疫防御功能;②免疫稳定功能;③免疫监视功能。

、免疫应答的特点

.免疫系统。

.免疫应答的类型: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第十二-第十四章)。

、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致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第十七章)、自身免疫性疾病(第十八章)、免疫缺陷病(第十九章)及肿瘤等。

第二节免疫学发展史

、经验时期

、科学免疫学时期

、现代免疫学时期

.对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认识逐渐完善。

.免疫应答的认识逐渐完善。四)思考题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一)教学要求

.掌握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熟悉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知识点提示

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腔上囊)的结构与功能。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及其他淋巴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淋巴细胞再循环。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也是人类和哺乳类动物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骨髓的结构和细胞组成。

.骨髓的功能。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胸腺的结构和细胞组成。

.胸腺的微环境。

.胸腺的功能。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淋巴结

.淋巴结的结构:淋巴结的实质分为皮质区和髓质区。

.淋巴结的功能。

、脾脏

.脾脏的结构:脾脏的实质分为白髓和红髓。

.脾脏的功能。

、粘膜免疫系统

存在于各种腔道粘膜下称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粘膜系统中的淋巴组织约占机体淋巴组织的50%以上,在免疫防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MALT的组成。

.MALT的功能及特点。

第三节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淋巴细胞归巢和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四)思考题

.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试述淋巴结、脾脏、粘膜免疫系统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

.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

第三章抗原

一)教学要求

.掌握抗原、半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抗原的分类、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熟悉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及其在临床的意义。

.了解有丝分裂原、超抗原及佐剂的概念及作用机制。

二)知识点提示

.抗原的概念, 免疫原和半抗原的概念。

.决定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主要条件。

.抗原决定簇/表位的定义、载体决定簇与半抗原决定簇、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

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抗原的分类,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丝分裂原、超抗原。

三)教学内容

原的概念与性能: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具有两种性能:①免疫原性;②抗原性。根据抗原的两种性能,将抗原分为为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第一节抗原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基础

、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应性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抗原特异性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抗原表位

.抗原表位的概念

.抗原表位的类型

.抗原表位的影响因素

、半抗原-载体效应

、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第二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异物性

物性是指抗原与自身正常组织成份的差异程度。通常可包括以下三类;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改变与修饰的自身成份及隐蔽自身成份的释放。

.化学属性

.分子量大

.分子结构

.分子构象

.易接近性

.物理性状

、宿主方面的特性

.遗传因素

.年龄、性别与健康状况

、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第三节抗原的种类

、根据抗原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是否依赖T细胞辅助分为:胸腺依赖性抗原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 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 TI-Ag)。

、根据抗原的来源及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为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和自身抗原。

、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呈递细胞内合成分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

、抗原的其他分类方法。

第四节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超抗原:概念、特点。

、佐剂:概念、特点。

、丝裂原:概念、特点。

四)思考题

.试述抗原的概念和基本性能。

.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

.比较TD-Ag和TI-Ag的特点。

.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激活剂有哪些?比较超抗原与抗原的异同点。

第四章抗体

一)教学要求

.掌握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基本概念。

.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分类和分型、功能区及酶解片段。

.掌握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能。

.了解抗体的制备方法。

二)知识点提示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分型、酶解片段及功能区。.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能。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抗体的制备: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抗体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

.四肽链结构:轻链和重链。重链分为μ链、γ链、α链、δ链、ε链五类,相对应Ig 分子分IgM(μ)、IgG(γ)、IgA(α)、IgD(δ)和IgE(ε);轻链分为两型:κ型和λ型;可变区、恒定区、超变区;铰链区。

.功能区及各区的功能。

、抗体的辅助成分

.连接链

.分泌片

、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的水解片段。

.胃蛋白酶的水解片段。

第三节抗体的功能

、V 区的功能:特异性结合抗原。

、C 区的功能:激活补体,结合Fc受体,穿过胎盘和粘膜。

第四节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

、IgG: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半衰期最长(20~23 天);唯一可以通过胎盘的抗体,对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IgM:分子量最大,又称巨球蛋白;是人类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Ig;半衰期5 天;血

清中特异性IgM含量增高提示有近期感染,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不能通过胎盘,如果脐带血或新生儿血清中IgM 水平升高,表明胎儿有宫内感染。

、IgA:分泌型IgA主要存在于粘膜表面和外分泌液中,在局部抗感染中发挥作用。

、IgD:是B 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

、IgE: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介导Ⅰ型超敏反应发生。

第五节人工制备抗体

、多克隆抗体:概念、制备方法。

二、单克隆抗体:概念、制备方法。

四)思考题

.试述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试述抗体的结构与功能。

.比较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异同点。

.试述人工制备抗体的方法。

.简述单克隆抗体的概念、特点与用途。

第五章补体系统

一)教学要求

.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三条激活途径的特点和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熟悉补体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了解补体系统与临床有关的疾病。

二)知识点提示

1.补体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补体系统的组成与命名, 补体的理化特性。

点。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溶菌溶细胞;调理作用;免疫粘附与清除免疫复合物;中和及

溶解病毒;炎症介质作用。

.补体系统与疾病:补体的遗传缺陷,血清补体水平异常与临床疾病。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补体概述

、补体系统的的概念

、补体系统组成:30多种成分组成包括: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体。

、补体理化性质:不稳定,56℃,30min 灭活。

第二节补体激活途径

、经典途径:激活物、激活条件、激活过程。

、MBL途径:激活物、激活过程。

、旁路(替代)途径:激活物、激活条件、激活过程及意义。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比较。

第三节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意义

、补体的生物功能

.细胞毒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可在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AC),导致靶细胞裂解。

.补体活化片段介导的生物学作用有:调理作用、炎症介质作用和清除免疫复合物。

四)思考题

.补体系统的概念与组成如何?

.比较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补体系统有哪些生物学功能?

第六章细胞因子

一)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和生物学活性。

.熟悉细胞因子的分类。

二)知识点提示

.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细胞因子的种类及其主要活性: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等。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因子的概述

、细胞因子的概念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细胞因子的基本特征:低分子量、可溶性、高效性、通过受体发挥作用、半衰期短、可诱导产生、分泌为短时自限性。

.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自分泌、旁分泌及内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细胞因子的功能特点:细胞因子产生的多源性及多向性;发挥作用为非特异性、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网络性。

第二节细胞因子的分类

据功能可将细胞因子大致分为六大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

四)思考题

.简述细胞因子的概念与分类。

.细胞因子有哪些生物学活性?

.试述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试述细胞因子在疾病感染中的作用。

.细胞因子有哪些临床应用及应用情景如何?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一)教学要求

.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和功能。

.熟悉黏附分子的概念。

二)知识点提示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和功能。

.黏附分子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