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02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02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02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02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雕刻工艺的基本材料、工具、程序以及艺术特点。掌握雕刻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2、通过欣赏雕刻的图片或实物,感受雕刻工艺的独特美感,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在雕刻

过程中,懂得生活与美术的相互关系,把握雕刻的设计和制作要领,锻炼手指的灵巧与协调能力。

3、在雕刻活动中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培养耐心仔细的手工

制作习惯,有创意地选择、使用合适的材料雕刻,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

教学重点:雕刻作品的设计。

教学难点:雕刻作品的刻制。

教具:

范例、课件、中国饮食文化有关食品雕刻的资料及国外不同艺术风格的雕刻作品的实物或图

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部分

1、欣赏媒体: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民间艺人表演雕刻的基本方法,了解雕刻工艺的来历,营造美好愉悦的视听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提高学习兴趣。

2、交流表达: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学生概括对雕刻的总体感受的描述。回忆曾见过的雕刻

工艺品的造型特点。了解雕刻是以金属、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

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等。

3、出示课题:出示课题一一《雕刻的乐趣》,引导学生齐声念出课题。

二、新授部分:

设境比赛,交流课前收集雕刻的图文资料

1、互动交流:教师可以设计诸如“你见过什么雕刻作品?外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雕刻

有哪些种类?雕刻工艺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等问题,引导各组发言交流课前收集的图文资料。弓I导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雕刻工艺的传统、雕刻的材料、样式等问题。

2、归纳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奖励雕刻的材料(类似萝卜、南瓜的果蔬材料)表扬认真收集

资料的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构思:把课上的构思说给家人听听,征求长辈们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一、观察比较,分析雕刻的样式、材料

1观察分析:教师出示雕刻作品图片或实物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雕刻工艺特点、材

料特点以及体会雕刻工艺的艺术美感。圆雕:强调立体造型,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

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阴刻为凹形状。阳刻为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

2、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出示学生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它们用了一些什么材料?或者直接选择某一材料启发学生说出材料的名称特点以及思考回答能用来雕刻哪一造型?用那种方法其它材料又有什么用?有没有同学带了跟别人不一样的材料来做花灯?

二、消化尝试,完成一件浮雕作品

1演示归纳:教师出示媒体,或者出示实物分步展示浮雕基本步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并且总结归纳步骤及方法:设计草图,切基本形,构画样稿,确定刻法(阴刻阳刻),进行雕刻,尝试敲印。

2、尝试制作:学生动手制作之前,明确作业要求,留出适当的空间让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在学生作业过程中,出示已做成的各式各样

的浮雕图片及敲印纹样,为学生作业提供及时参考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求异意识。作业要求建议:

教师在学生正式起笔前要讲明作业总体要求和个性选择指向,包括作业方法、呈现方式、表

现工具、主题和完成时间,注意事项等等。

参考范例,用合适工具材料并采用正确的雕刻方法完成浮雕造型后敲印纹样。

三、课后拓展:到网上收集相关图片,选一些感兴趣的,记录下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