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交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536.50 KB
- 文档页数:28
百年公交其命维新——北京公交集团深化改革发展纪实
韩韫喆
【期刊名称】《城市公共交通》
【年(卷),期】2018(0)7
【摘要】北京公交集团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公交企业。
97年的积淀与发展,不仅让北京公交集团成为2300万北京市民出行首选,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交客运企业。
近些年来,首都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和共享单车迅速扩张,为北京公交集团带来了客流下滑、运力不均衡以及运营成本不断增长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
【总页数】4页(P8-11)
【作者】韩韫喆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深化改革发展,努力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现代公交企业r——北京公交集团
核心层客运单位深化改革周年回顾2.奋进新时代,用创新和知识产权定义百年公交
智慧发展——北京公交集团实施"1+4"知识产权管理制度3.让奥运精神在公交延续——北京公交集团新奥客运分公司后奥运时代发展纪实4.用创新和知识产权定
义百年公交智慧发展——北京公交集团实施\"1+4\"知识产权管理制度5.北京公交集团召开深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员第九次(扩大)会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公交曾经的主力车型——斯柯达北京公交曾经的主力车型——斯柯达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公共交通系统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北京公交的发展历程中,有一款车型曾经是主力车型,它就是斯柯达。
斯柯达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建立了外交关系,斯柯达进入中国市场。
斯柯达以其耐用、经济、适应性强等特点,很快在中国公交领域站稳脚跟。
斯柯达在北京公交中的地位一直持续了几十年。
这款车型在1970年代可以说是北京公交的代表,它大量投入使用,在北京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
斯柯达的出色性能和稳定运行,保证了公交系统的正常运转,受到广大市民的赞誉。
斯柯达在北京公交的影响力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斯柯达的座位设计紧凑而合理,可以容纳更多的乘客。
每天上下班高峰期,人们挤满了斯柯达公交,但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双向对话依然能够畅通无阻,这是斯柯达人性化设计的结果。
其次,斯柯达的底盘高度适中,方便乘客上下车,尤其对于年长或行动不便的乘客来说更是如此。
另外,斯柯达的车身结构坚固,安全性能高,这在都市交通拥挤的北京尤为重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公交逐渐开始引进更加现代化的车型,斯柯达逐渐退出主流舞台。
新的公交车型引进了更先进的技术和更高的环保标准,为城市交通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但大家对斯柯达的怀念仍然存在。
尽管斯柯达退出主力车型,但在北京的一些偏远地区,依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一些老旧的斯柯达可能被改造为包车运营或者私人使用,它们依然在北京的街头上闪耀着过去的光辉。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已经是斯柯达过去辉煌的残影,但对于一些热爱老斯柯达的人来说,这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延续。
斯柯达作为北京公交曾经的主力车型,不仅仅是一辆车,它承载着市井的百态和岁月的痕迹。
在北京公交的发展历程中,斯柯达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成为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斯柯达不再是北京公交的主力车型,但它的存在依然深入人心,成为了北京公交历史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街头还是在心中,我们都不会忘记这款经典的车型,它曾经给我们带来过便利和温暖总之,斯柯达作为北京公交的主力车型,在过去几十年中给城市的交通带来了便利和温暖。
BRT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
BRT,即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是一种利用大容量公交车辆和专用道路空间,结合智能通讯技术,提供类似轨道交通服务的公共交通方式。
中国的BRT发展起始于21世纪初,一些城市开始引进和建设BRT系统。
2004年,济南市率先进行了BRT的调研、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等工作,并于2006年制定了“近期大力发展BRT,远期BRT与轨道交通相结合”的发展规划。
2005年12月30日,北京市建成了中国第一条BRT线。
随后,其他城市也开始陆续建设和发展BRT系统。
例如,2008年,广州市建成了第一条BRT线路。
到了2009年,杭州市也开始建设BRT系统。
这些城市的BRT系统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和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BRT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提高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也促进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缓解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同时,BRT系统还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成为许多城市优先发展的公共交通方式之一。
总的来说,BRT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公共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BRT系统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和舒适的出行方式。
穿越时空的记忆——北京公共汽车进化史
傅红叶
【期刊名称】《汽车纵横》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说到公共汽车,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大堆的感受:上下班高峰时候挤不上去、车上遭遇小偷、不小心坐过站了、下雪天等车需要等很久……
【总页数】3页(P134-136)
【作者】傅红叶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9.13
【相关文献】
1.穿越时空承载记忆——沈铭和他的钟表收藏故事 [J], 江珊
2.穿越时空承载记忆--沈铭和他的钟表收藏故事 [J], 江珊;
3.载着记忆的歌声穿越时空的强音——湖南省常德市音乐家协会歌曲专栏 [J], 杨西薇;
4.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北京市小公共汽车管理条例》的决定[J],
5.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北京市公共汽车电车车票使用办法》的决定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绿色交通_北京的电动公交之发展北京·绿色交通:北京的电动公交之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北京市政府积极推动绿色交通的发展,其中电动公交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举措。
电动公交作为一种低碳、环保和节能的交通方式,被视为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介绍北京电动公交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并探讨电动公交未来的发展前景。
自2010年起,北京市开始推行电动公交项目。
北京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电动公交的扶持力度。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的电动公交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为重要的电动公交运营之一。
首先,北京市政府为电动公交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对购买电动公交车辆的企业给予补贴,以减小企业购车成本;对电动公交车使用者提供优惠票价,吸引更多乘客选择电动公交。
此外,政府还提供免费的充电设施,以解决电动公交车辆充电不便的问题。
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和个人购买和使用电动公交的积极性。
其次,北京市政府加大对电动公交的研究和发展投入。
政府聚焦电动公交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持续提高电动公交的性能和质量。
通过引进各类先进的电池技术和驱动系统,不断提升电动公交车辆的续航里程和运行效率。
同时,政府还鼓励绿色交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推动电动公交在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发展。
这些努力为电动公交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再次,北京市政府注重电动公交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
政府鼓励和推动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提供便捷和舒适的公共交通体验。
在电动公交线路的规划中,政府充分考虑整体交通规划,确保电动公交与地铁、有轨电车等交通系统的衔接顺畅,提高出行效率。
此外,政府还鼓励市民骑行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电动公交的依赖,实现绿色出行的综合发展。
北京电动公交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北京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动公交车队,超过一万辆电动公交车辆投入运营。
北京的330路公交车330路公交车是北京市一条重要的公交线路,它连接着城市的东西两端,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330路公交车不仅仅是一个车辆,更是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的一个缩影。
下面我将从历史、特色和发展等方面为大家介绍330路公交车。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330路公交车的历史。
330路公交车的运营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城市的交通网络还不够完善,市民出行常常面临困境。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市政府决定开通330路公交车,它起初的路线仅有十几公里,覆盖范围有限。
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发展,330路公交车的路线逐渐延伸,覆盖面也不断扩大。
现如今,330路公交车已经成为北京市东西向最重要的公交线路之一。
其次,330路公交车有其独特的特色。
这条公交线路通过连接着北京市东西两端的主要道路,不仅仅是市民出行的必经之路,更是市民互通情感的桥梁。
无论是清晨的朝阳路或是傍晚的西直门,330路公交车上的乘客总是络绎不绝。
沿途风光独特的景点也吸引了许多游客,他们可以一边欣赏着道路两旁的繁华景色,一边感受着北京这座城市的魅力和历史底蕴。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公交车的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330路公交车也不例外,它引入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实时定位和乘客信息查询功能,方便乘客了解公交车的位置和到站时间。
同时,公交车上还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加强了乘车安全。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330路公交车的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和安全。
除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330路公交车还注重环保和节能。
公交车采用了清洁能源,切实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还实施了垃圾分类和能源回收利用等措施,积极响应了政府提倡的绿色出行理念。
这些措施的推行既改善了市民的出行环境,也为后代子孙留下了一片更加美丽的家园。
未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330路公交车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交通拥堵、乘客出行需求的变化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公交公司需要加强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北京公交行业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公交行业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北京市公交行业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北京市公交行业概况2.1 发展历程北京市公交行业始建于1951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较为完善的公交体系之一。
目前,北京市公交行业覆盖全市17个区,拥有约1000条公交线路和约2.5万辆公交车辆,服务范围广泛。
2.2 网络布局北京市公交网络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主干道及重要交通节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布局。
公交线路覆盖了市区内的主要商圈、居民区、学校等重要区域,满足了市民的出行需求。
2.3 运力供给目前,北京市公交行业总运力为约4000万人公里,每日服务人数超过500万人次。
公交运力供给满足了大部分市民的日常出行需求,但还存在一定的缺口。
三、北京市公交行业存在的问题3.1 车辆老化部分公交车辆存在老化现象,车况较差,无法满足市民对于舒适、安全的出行需求。
同时,一些车辆尚未使用新能源技术,对环境污染较大。
3.2 线路拥挤由于人口集中、出行需求大,一些公交线路存在拥挤的情况,乘客难以找到座位,出行效率低下。
3.3 缺乏智能化服务目前,北京市的公交系统缺乏智能化服务,乘客无法了解公交车的实时位置、预计到达时间等信息,导致出行不便。
3.4 安全问题一些公交车站存在不规范停放,乘客上下车时安全隐患较大;部分驾驶员服务态度不佳,乘客投诉频繁。
四、北京市公交行业发展趋势4.1 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未来北京市公交行业将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提高公交车辆的环保性能。
4.2 车辆智能化通过引入智能调度系统、车辆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提高公交车辆的调度效率,减少拥挤和等待时间,提高乘客出行体验。
4.3 线路优化根据市民的出行需求和人口分布情况,优化公交线路,增加疏导能力,缓解线路拥挤的情况。
4.4 服务质量提升加强驾驶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车站管理,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和舒适。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课程名:交通运输经济学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 北京公交系统运营模式的优化方案
一:北京公交系统的发展史 北京公共交通的出现始于二十世纪初,至今已有76年的发展历史。1921年北洋政府组建了北京电车公司,1924年12月18日,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投入运营。1935年8月开通了第一条公共汽车线。1945年至1949年北平解放前,北京城市公共交通从无到有。1949年1月底,北京共有有轨电车103辆,运营线路7条。有公共汽车61辆,运营线路4条,公共电汽车的年客运量为2885万人次。到1956年底,公共电汽车辆,公共汽车线路达到27条,比1949年增长倍;运营线路总长为357公里,比1949年增长近10倍;年客运量达到23540万人次,比1949年增长205倍。从1956年第一辆无轨电车试制成功到1966年5月6日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停驶,北京公共交通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从1966年至1984年是北京公共交通进入综合交通体系的持续发展阶段。 公共汽车数量逐年递增。到1985年已达到245条,实现了村村通车。
1999年,公交总公司加快推进清洁燃料工程,购置清洁燃料车2283辆。到2000年末,公交总公司清洁燃料车总数将达到5923辆,占全部公共汽车总数的%,其中纯天然气公共汽车1300辆,北京将成为全世界使用天然气公交车最多的城市。
2005年1月1日,经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同意,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改制更名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为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截止到2009年底,拥有各类运营车辆27963辆,运营线路882条,年总行驶里程亿公里,总客运量亿人次。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出行的需要,北京公交不断调整运营结构、车辆结构,合理规划线网布局,开辟新线路,已形成了以市内公共电汽车为主体,专线车、空调车、双层车、旅游车、长途汽车、出租汽车以及小公共汽车为辅的公共交通体系,在北京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二:北京市目前的公交系统运行模式
北京公交车辆涂装方案发展历程中国汽车报文/图吴戈1951年,随着进口斯柯达706RO客车投入使用,北京公交的车辆涂装开始逐步统一,形成了公共汽车的双色涂装,即车身上部为乳白色,窗线以下为红色。
1957年北京市无轨电车系统建成后,车辆涂装为车身上部乳白色,窗线以下为天蓝色,辅以乳白色色条。
1965年,北京汽车修理公司四厂、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联合设计的国内首款大型柴油客车BK651研制成功,与之同时推出的还有造型设计师贾延良设计的新款车身涂装,这版涂装以乳白色为主体色,辅以两道橘红色(后改为红色)彩条。
贾延良称,这样的设计与当时北京建筑的青砖绿瓦鲜明对比,并一改此前涂装的沉重感。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BK670大型铰接客车投入运营,北京公交车辆的涂装样式再度发生改变。
通过对上一版涂装进行微调,加入了曲线元素,很好地衬托出铰接客车的“庞大身形”。
这一版本涂装直至2007年才退出历史舞台,它是很多人北京记忆的一部分。
1998年,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北京公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车辆更新工作。
随着众多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车型的使用,一款以红、黄、绿为主体颜色的涂装开始使用。
8~11米级单体城市客车载客量有限,北京公交于2002年继续研发新款大型铰接客车。
与18米天然气铰接客车同时亮相的,是这款以白色为主体颜色,辅以浅绿、深绿色波浪线的涂装,北京公交在这一阶段同时更新了企业CIS设计。
2005年,北京公交进行了最大规模的一次车辆更新。
北京公交集团采用向社会公开征集的方式,确定了新版车身涂装及色彩设计。
确立了单体车以红色、灰色,铰接客车以蓝色、黄色、银色,无轨电车以蓝色、银色的涂装方案,这一涂装样式一直沿用至今。
2016年,在“十里长街”运行的1路公共汽车逐步更换为广通18米纯电动铰接客车。
同年,北京公交集团还更新了企业VI设计,这款涂装采用新版VI设计的颜色元素,与浑圆的车体较为协调。
但这一版涂装并未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