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剂学试题(按章节复习 .

方剂学试题(按章节复习 .

方剂学试题(按章节复习 .
方剂学试题(按章节复习 .

第一章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填空题

1.东汉______著《_____________》,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全书共收载方剂_______首,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2.南北朝时期,________著《__________》,将药物按功效归类成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其后引伸为“十剂”。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专书是《黄帝内经》

B.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

C.金·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是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

D.《圣济总录》广搜博采,载方61739首,是明以前方书的总集

E.《太平圣惠方》是宋代官府药局的成药配本

2.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 )

A.《太平圣惠方》

B.《普济方》

C.《圣济总录》

D.《外台秘要》

E.《五十二病方》

三、多项选择题

1.有关《伤寒杂病论》的论述正确的有( )

A.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B.其中多数方剂组织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被后世誉为“方剂之祖”

C.最早提出佐药的概念

D.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理方原理

E.为金代成无己所著

2.下列方书属于宋代的有( )

A.《外台秘要》

B.《千金翼方》

C.《太平圣惠方》

D.《圣济总录》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简答题

举出五部方论方面的著作,指明其成书朝代、作者。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314

2.徐之才《药对》

二、单项选择题

1.C

2.E

三、多项选择题

1. AB

2. CDE

四、简答题

金代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药方论》、元代赵以德的《金匮方论衍义》、明代许宏的《金镜内台方义》、明代吴昆的《医方考》、清代罗美的《古今名医方论》、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清代王子接的《绛雪园古方选注》等。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一、填空题

1.____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____的体现,即“_____”,“_____”。

2.温法主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种。

3.清代___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他在《____》中说:“论治病之方又以_________八法尽之。

二、单项选择题

1.清代提出“八法“的医家是( )

A.汪昂

B.程钟龄

C.罗美

D.吴鞠通

E.王孟英

2.提出中医“八法”的医书是( )

A.《医学心悟》

B.《医方考》

C.《医方集解》

D.《古今名医方论》

E.《医林改错》

三、多项选择题

1.汗法可用于治疗( )

A.外感表证

B.疹出不透

C.疮疡初起

D.里热实证

E.饮食停滞

F.水肿、泄泻、疟疾见表证者

2.下列哪些属“和法”的范畴( )

A.和解少阳

B.开达膜原

C.滋补肝肾

D.回阳救逆

E.调和肝脾

F.调和寒热

3.下列哪些属于“消法”范畴( )

A.消食导滞

B.行气

C.活血

D.化痰

E.利水

F.驱虫

4.戴天章所言之和法包括( )

A.寒热并用

B.行气活血

C.补泻合剂

D.苦辛分消

E.表里双解

F.平其亢厉

四、简答题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和法的定义、适应证和分类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治法治法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2.温中散寒温暖肝肾回阳救逆

3.程钟龄《医学心悟》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F

2.ABEF

3.ABCDEF

4.ACEF

四、简答题

1.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须而且一定是与治法相一致的。概括起来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

2.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

常用的有和解少阳、开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一、填空题

1.金代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药方论》中说:“制方之用,__、__、__、__、__、__、__、七方是也。”

2.《本草纲目·序列》中说:“徐之才曰,药有__、__、__、__、__、__、__、__、__、__十种。”

3.明代张景岳将诸多方剂“类为八阵,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以病证分类方剂的首推( )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伤寒杂病论》

D.《祖剂》

E.《医方集解》

2.确切以组成分类方剂的当首推( )

A.《祖剂》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外台秘要》

E.《医方集解》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医籍中属以病证分类方剂的有( )

A.《张氏医通》

B.《兰台轨范》

C.《医方集解》

D.《外台秘要》

E.《普济方》

F.《太平圣惠方》

2.下列属“十剂”范畴的有( )

A.补泻

B.宣通

C.寒热

D.轻重

E.燥湿

F.滑涩

3.下列属景岳“新方八阵”的有()

A.攻

B.热

C.散

D.燥

E.寒

F.因

G.补 H.固 I.和 J.湿 K.泄 L.通

四、简答题

1.何谓“十剂”,简答各剂功用。

2.简述“七方”的含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大小缓急奇偶复

2.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

3.补和攻散寒热固因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三、多项选择题

1.ABDEF

2.ABDEF

3.ABCEFGHI

四、简答题

1.“十剂”包括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

2. “七方”的实质,是以病邪的轻重,病势的缓急,病体的强弱,药量的大小,药味的多少及单、双数目作为制方的依据和方剂的类别。

大方是指药味多或用量大,以治邪气方盛所需的重剂;

小方是指药味少或用量小,以治病浅邪微的轻剂;

缓方是指药性缓和,以治病势缓慢需长期服用的方剂;

急方是指药性峻猛,以治病势急重,急于取效的方剂;

奇方是指由单数药味组成的方剂;

偶方是指由双数药味组成的方剂;

复方是指由两方或数方相合而成的方剂。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

一、填空题

1.组方原则最早见于《_______》,其谓:“______之谓君,______之谓臣,______之谓使”。

2.金代张元素明言“____为君”。

3.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____,二是____,三是____。

4.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____,二是____。

5.方剂的组成变化包括三方面: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个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为( )

A.君药

B.臣药

C.佐药

D.使药

E.引经药

2.有关君药的认识,不确切的是( )

A.药力居方中之首

B.用量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大

C.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

D.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

E.君药在方中是首要的

3.下列哪项不属于佐药的意义( )

A.直接治疗次要兼证

B.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

C.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

D.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E.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4.下列哪项不属于方剂组成变化中的药味增减( )

A.由麻黄汤到三拗汤

B.麻黄汤加白术即麻黄加术汤

C.由小承气汤到厚朴三物汤

D.桂枝汤加芍药,即桂枝加芍药汤

E.抵当汤与抵当丸

三、多项选择题

1.《黄帝内经》中论及的组方原则包括( )

A.君

B.臣

C.佐

D.使

E.反佐

2.有关臣药的论述正确的有( )

A.是一个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B.药力小于君药

C.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

D.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

E.制药君药的毒性

3.方剂的组成变化包括( )

A.方名的变化

B.药味增减变化

C.剂型更换变化

D.服药时间的变化

E.药量增减变化

四、简答题

1.方剂中君药的意义?

2.方剂的组成变化有哪些?

五、论述题

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内经主病佐君应臣

2.力大者

3.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

4.引经药调和药

5.药味增减变化药量增减变化剂型更换变化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C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2.BCDE

3.BCE

四、简答题

1.君药是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居方中之首,用量一般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在一首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药物。

2.方剂的组成变化包括药味增减变化,药量增减变化及剂型更换变化三方面。

五、论述题

方剂的组方原则即君、臣、佐、使。其意义如下:

君药是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在一个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药物。臣药有两种意义,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证或主病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物的毒性与烈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性,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第五章剂型

一、填空题

1.李杲曾云:“汤者___也,___用之;散者__也,__用之;丸者__也,舒缓而治之。

2.膏剂包括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有___、___、___三种,外用膏剂分______、______两种。。

二、单项选择题

汤剂的特点是( )

A.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

B.体积小,含量高,便于服用

C.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能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减

D.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

E.易于发散,助长药效

三、多项选择题

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剂型有( )

A.膏剂

B.丹剂

C.丸剂

D.散剂

E.汤剂

四、简答题

举出10种常用剂型的名称。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荡去大病散急病缓

2.流浸膏浸膏煎膏软膏硬膏

二、单项选择题

C

三、多项选择题

ABDE

四、简答题

如汤剂,散剂,丸剂,膏剂,丹剂,酒剂,茶剂,露剂,锭剂,条剂,栓剂,冲剂,片剂,注射剂等等。

第六章煎药法与服药法

一、填空题

1.煎药火候前人有“____”,“________”之分,急火煎之谓“____”,慢火煎之谓“______”。

2.通常治疗热证可以寒药____服,治疗寒证可以热药____服,这样可以辅助药力。但若病情严重时,又应寒药____服,热药________服,以防邪药格拒。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药物一般要求先煎的是:

A.介壳、矿物类药物

B.气味芳香的药物

C.贵重药物

D.胶质、粘性大的药物

E.易于粘锅的药物

2.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一般服药时间是( )

A.食后

B.食前

C.空腹

D.临卧

E.不拘时

三、多选题

宜于煎药的器具有( )

A.瓦罐

B.砂锅

C.搪瓷器具

D.合金制品

E.铁器

F.铜器

四、简答题

服药时间如何掌握?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文火武火武火文火

2.冷热热冷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三、多项选择题

ABCD

四、简答题

一般说来,病在上焦,宜食后服;病在下焦,宜食前服;?补益药与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临卧服;对胃肠有刺激的,应食后服。急性重病应不拘时服,慢性病应按时服,治疟药宜于发作前2?小时服。同时,应掌握某些方剂的特殊服药方法:如十枣汤服在平旦,鸡鸣散服在五更。

第七章解表剂

一、填空题

1.麻黄汤和大青龙汤中,麻黄和桂枝的配伍比例分别是__3_____、__2_____。

2.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的脉象分别是__浮缓____、_浮沉_______。

3.桑菊饮的功用是_______,主治_______。

4.以组方原则论,败毒散中人参属于______药;参苏饮中人参属于________药。

5.被称为“四时发散之通剂”的方剂是_______;被称为“辛凉轻剂”的方剂是_______。

6.银翘散中,为助君药发散外邪,透邪外出而加入辛而微温的两味药分别是_______、_______。

7. 清?徐彬说:“桂枝汤,外证得之,______;内证得之,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麻黄汤的证治要点是()

A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B 风寒湿痹,身体烦疼,无汗

C 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燥,身疼痛,脉浮紧

D 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E 恶寒发热,腹痛吐泻,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舌苔白腻,脉浮

2.对于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后,而咳仍不止者,应首选何方治疗()

A 金沸草散

B 止嗽散

C 华盖散

D 三拗汤

E 射干麻黄汤

3.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功用的方剂是()

A 败毒散

B 小青龙汤

C 九味羌活汤

D 新加香薷饮

E 羌活胜湿汤

4.“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下列何方的证治要点() A 大青龙汤 B 射干麻黄汤 C 苏子降气汤 D 小青龙汤 E 定喘汤

5.原方在服法中要求“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的方剂是()

A 银翘散

B 桑菊饮

C 新加香薷饮

D 参苏饮

E 加减葳蕤汤

6.桑菊饮中桔梗属于()

A 君药

B 臣药

C 佐助药

D 佐制药

E 反佐药

7.麻杏甘石汤的功用是()

A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B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C 辛凉透表,表热解毒

D 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E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8.证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无汗,鼻塞身重,咳嗽有痰,胸膈痞喘,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治当首选()

A 麻黄附子细辛汤

B 柴葛解肌汤

C 败毒散

D 参苏饮

E 再造散

9.参苏饮出自()

A《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B 《伤寒论》 C《小儿药证直诀》

D《温病条辨》 E《伤寒六书》

三、多项选择题

1.银翘散和桑菊饮中共有的药物是()

A 连翘

B 荆芥

C 竹叶

D 薄荷

E 芦根

2.九味羌活汤中生地、黄芩属于()

A 君药

B 臣药

C 佐助药

D 佐制药

E 反佐药

3.银翘散的配伍特点是()

A 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之品相配

B 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

C 祛邪不伤正

D 凉而不遏

E 清、宣、降三法俱备

4.败毒散中人参的作用主要是()

A 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

B 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C 补脾益气

D 大补元气

E 养阴生津

5.桂枝汤的证治要点包括()

A 恶寒

B 恶风

C 汗出

D 头项强痛

E 脉浮缓

6.参苏饮的君药有()

A 人参

B 苏叶

C 葛根 D附子 E半夏

四、简答题

1.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为什么要等量?其配伍意义何在。

2.什么叫“逆流挽舟”法?其主治原理是什么?

五、论述题

从小青龙汤方义分析入手,归纳其配伍特点。

六、分析题

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功用、主治病证。

麻黄9g 石膏18g 桑白皮9g 炙甘草6g 杏仁9g 枇杷叶6g 瓜蒌10g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3:2 3:1

2.浮缓浮紧

3.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

4.佐佐

5.九味羌活汤桑菊饮

6.荆芥穗淡豆豉

7.解肌和营卫化气调阴阳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D

5.A

6.B

7.B

8.C

9.A

三、多项选择题

1.ADE

2.CD

3.AB

4.AB

5.BCE

6.BC

四、简答题

1.桂枝汤证的病机是营弱卫强。营中阴气本虚,桂枝辛散,过用则温燥伤阴;卫中邪气强,白芍酸敛,量多则敛邪。二药用量相等,一散一收,使桂枝辛散而不伤阴,白芍酸敛不碍邪,于解表中寓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

2.逆流挽舟法是治疗外邪陷里而成痢疾的一种治法。因其人脾气素虚,外邪陷里,使脾困湿盛,湿浊

蕴结而成下痢。治当补脾益气,解表化浊,使陷之里之邪,仍从外解,俾阳气开发,湿浊内化,则表气疏通,下痢亦止。

五、论述题

小青龙汤主治外寒内饮之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苔白滑,脉浮等证。治当解表化饮。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肺平喘;桂枝温阳气以利化饮;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佐用五味子敛肺平喘,白芍和营敛阴,半夏燥湿化痰。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全方合用,使风寒散,营卫和,水饮去,宣降复,则诸证自平。综上所述,本方的配伍特点可归纳为:(1)以麻、桂解表散寒,配白芍酸寒敛阴,使散中有收。(2)姜、辛、夏温化痰饮,配五味子敛肺止咳,令开中有合,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六、分析题

本方系麻黄汤加桑白皮、瓜蒌、枇杷叶而成。方用石膏、麻黄共为君药,宣肺清热;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桑皮、瓜蒌、枇杷叶清热化痰、利肺止咳;甘草调和药性。七味药配伍,共奏宣肺清热,止咳平喘之功,主治风热客肺,肺失宣降之喘咳,身热,咳嗽喘急,口渴,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

第八章泻下剂

一、填空题

1.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___________作用,治疗里实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2.大黄牡丹汤中大黄的作用是__________。

3.温脾汤及三物备急丸中共同的药物为____________。

4.用于治疗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的方剂是___________。

5.十枣汤主治_______及_________。

6.黄龙汤是由_______(方名)加人参、当归、甘草而成。

7.济川煎出自《_______》,其君药是_______。

8.麻子仁丸的功用是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泻下剂不具有以下哪种作用()

A.通导大便

B.排除胃肠积滞

C.荡涤实热

D.攻逐水饮

E.清热解毒

2.大承气汤用治热厥,体现的治法是()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泄可去闭

E.以泻代清

3.麻子仁丸含有哪首方剂的全部药物()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增液承气汤

E.增液汤

4.十枣汤原方中规定的服药时间是()

A.平旦服

B.临卧服

C.饭前服

D.不拘时服

E.饭后服

5.大黄牡丹汤的君药是()

A.大黄、牡丹皮

B.大黄、芒硝

C.大黄、桃仁

D.大黄、冬瓜子

E.牡丹皮、桃仁

6.温脾汤证的脉象是()

A.弦而紧

B.沉实有力

C.沉弦

D.沉缓

E.沉弦而迟

7.黄龙汤主治证的病机为()

A.阳明腑实,气血不足

B.热结阴亏,气血不足

C.热结里实,气阴不足

D.脾阳不足,寒实内积

E.脾阳不足,水饮内停

8.下列方剂中含有甘草的是()

A.麻子仁丸

B.济川煎

C.黄龙汤

D.增液承气汤

E.禹功散

9.麻子仁丸中君药麻子仁的用药意义是()

A.利肺润肠

B.滋脾润肠

C.降气润肠

D.柔肝润肠

E.益肾润肠

10.大戟在十枣汤中的作用是()

A.祛皮里膜外之痰

B.行经隧络脉之水湿

C.泻脏腑之水邪

D.清胸胁伏饮痰癖

E.渗利肾间水气

三、多项选择题

1.大承气汤适用于以下哪些病证()

A.阳明腑实证

B.热结旁流证

C.热厥属里热实证

D.痉病或发狂属里热结实证者

E.蓄水证

2.组成中含有当归、牛膝的方剂有()

A.济川煎

B.黄龙汤

C.血府逐瘀汤

D.朱砂安神丸

E.补中益气汤

3.有特殊煎服法的方剂是()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复方大承气汤

E.大黄牡丹汤

4.下列方剂中具有攻逐水饮作用的有()

A.十枣汤

B.禹功散

C.真武汤

D.舟车丸

E.导水丸

5.大承气汤和黄龙汤中共有的药物是()

A.大黄

B.人参

C.芒硝

D.枳实

E.甘草

6.温脾汤的功用是()

A.泻热逐水

B.攻下寒积

C.温肾益精

D.温补脾阳

E.行气散结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治法的意义。

2.脾约丸主治病证的病机。

五、论述题

试从组成配伍,功用、主治及用法诸方面比较三承气汤的异同点。

六、分析题

分析下列处方的配伍意义,并写出其功用主治。

麻子仁25g 大黄10g 白芍10g 枳实10g 厚朴10g 杏仁10g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通便、泻热、攻积逐水

2.泻热破瘀

3.干姜、大黄

4.大黄附子汤

5.悬饮水肿

6.大承气汤

7.景岳全书肉苁蓉

8.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二、单项选择题

1.E

2.C

3.B

4.A

5.C

6.E

7.A

8.C

9.B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

3.ACDE

4.ABDE

5.ACD

6.BD

四、简答题

1.大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治疗痞、满、燥、实俱见的阳明腑实证。为防热毒耗竭阴液,故此四味相伍,峻下热结,消除阳明热毒结实,一般称为釜底抽薪或急下存阴。

2.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因外邪入里,肠胃燥热,脾受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布,但输膀胱,故见肠燥津枯,大便秘结,小便频数。

五、论述题

三承气汤均为寒下剂,共俱泻下热结之功,皆治阳明腑实证,但大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四药组成,泻下与行气并重,且用法中后下大黄,故有俱峻下热结之功,而主治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四症俱在者;小承气汤去芒硝且减枳、朴同量,三物同煮,故为轻下热结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证痞、满、实三者俱在而无燥结者;调胃承气汤只用硝、黄,不用枳、朴,另加甘草之缓,而成缓下热结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证但见燥实而无痞满者。

六、分析题

方中重用麻子仁滋脾润肠,润燥通便;大黄苦寒泻热,攻积通便;杏仁利肺降气,润燥通便;白芍养阴敛津,柔肝理脾;枳实、厚朴行气除满,和降消积。诸药合用,共成润肠泻热,行气通便之功。主治胃肠燥热,气机不畅,脾津不布之大便秘结,胸膈脘腹痞满,或兼小便频数,舌苔微黄者。

第九章和解剂

一、填空题

1.和解剂中,_______(方),具有疏肝,健脾,养血的功用。

2.小柴胡汤的四大主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柴胡汤的佐药是________。

4.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______、_______;主治______证。

5.痛泻要方的病机是______,方中的君药和臣药分别是______、______。

6.四逆散主治______证和______证。

7.半夏泻心汤主治______之痞证。

8.防风通圣散出自《______》,该方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法于一方。

9.大柴胡汤是由______(方)和______(方)化裁而成。

10.葛根芩连汤的功用是______,主治______证。

二、单项选择题

1.属于小柴胡汤主治证的是()

A.伤寒少阳证

B.疟疾而见热多寒少

C.黄疸而见大便秘结

D.少阳湿热证

E.寒热互结之痞证

2.属于表里双解的方剂是()

A.半夏泻心汤

B.痛泻要方

C.逍遥散

D.四逆散

E.葛根黄芩黄连汤

3.伤寒少阳证,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胸中,用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加()

A.瓜蒌

B.芍药

C.生地黄

D.滑石

E.茯苓

4.症见“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宜选用()

A.半夏泻心汤

B.生姜泻心汤

C.甘草泻心汤

D.小柴胡汤

E.黄连汤

5.半夏泻心汤中有()

A.生姜、大枣

B.人参、白术

C.黄芩、柴胡

D.干姜、大枣

E.茯苓、甘草

6.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A.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C.疏肝补脾,胜湿止泻

D.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E.和解少阳

7.《内科摘要》中加味逍遥散即逍遥散加()

A.生地、熟地

B.生地、黄芩

C.香附、随金

D.丹皮、山栀

E.苍术、木香

8.逍遥散中薄荷的作用是()

A.襄助解表

B.条达肝气

C.清热解毒

D.清利头目

E.宣肺利咽

9.大柴胡汤重用生姜,是由于症见

A.往来寒热

B.胸胁苦满

C.郁郁微烦

D.心下痞鞕

E.呕不止

10.含有碧玉散的方剂是()

A.大柴胡汤

B.蒿芩清胆汤

C.防风通圣散

D.半夏泻心汤

E.甘草泻心汤

三、多项选择题

1.原方用法中注明去滓再煎的方剂有()

A.小柴胡汤

B.大柴胡汤

C.蒿芩清胆汤

D.四逆散

E.半夏泻心汤

2.蒿芩清胆汤的组成中有()

A.半夏

B.茯苓

C.黄芩

D.枳实

E.陈皮

3.逍遥散的功用是()

A.疏肝理气

B.解郁透热

C.养血健脾

D.清热散结

E.活血止痛

4.组成中有半夏、黄芩的方剂是()

A.半夏泻心汤

B.逍遥散

C.大柴胡汤

D.小柴胡汤

E.蒿芩清胆汤

5.下列属于大柴胡汤主治病证的有()

A.心下满痛

B.往来寒热

C.呕不止

D.大便不解

E.郁郁微烦

6.防风通圣散的组成中有()

A.当归、熟地、白术

B.川芎、当归、白芍

C.芍药、柴胡、甘草

D.熟地、防风、荆芥

E.甘草、石膏、滑石

四、简答题

1.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意义是什么?

2.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五、论述题

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的鉴别应用。

六、分析题

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柴胡15g 白芍15g 白术15g 当归15g 茯苓15g 甘草10g 香附15g 陈皮10g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逍遥散

2.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3.半夏人参生姜大枣

4.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少阳湿热证

5.肝郁脾虚白芍白芍

6.阳郁厥逆肝脾不和

7.寒热互结

8.宣明论方汗下清利

9.小柴胡汤小承气汤

10.解表清里协热下利

二、单项选择题

1.A

2.E

3.A

4.C

5.D

6.B

7.D

8.B

9.E 1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E

2.ABCE

3.AC

4.ADE

5.ABCDE

6.BE

四、简答题

1.痛泻要方中用防风,一则取其疏散之性,与疏肝药配合,以助疏肝解郁之力;二则取其祛风能胜湿,在健脾药的配伍下,有利于祛湿止泻;三则与补脾药相伍,能鼓舞脾胃清阳,使清阳升,湿气化,脾自健而泻自止。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被尊称为“方书之祖”。()2.运用败毒散治疗热毒痢,称为“逆流挽舟”法。( ) 3.十枣汤虽名曰“汤”,但实际剂型是散剂。( ) 4.龙胆泻肝汤配有滋阴养血的当归、生地,故可治疗肝火上炎兼阴血不足的虚实夹杂证。() 5.普济消毒饮主治白喉。() 6.苇茎汤组成中的“三仁”是指桃仁、薏苡仁、冬瓜仁。()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辛凉解表的代表方,故肺热壅盛而无表证之咳喘不宜使用。() 8.桃核承气汤由调胃承气汤加桃仁组成。() 9.镇肝熄风汤的君药是怀牛膝。() 10.阴疽,患处色白漫肿,酸痛不热,脓液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应选阳和汤治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中成药药典是() A《太平圣惠方》B《成方便读》C《圣济总录》 D《普济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有关君药的含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治疗主病 B 治疗主证 C 在方剂中起主要治疗作用 D 用量居方中各药之首 E 在任何方剂中必不可少 3. 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应除外下列哪一项() A 防风、苍术 B 细辛、川芎 C 生地、黄芩 D 白芷、甘草 E 前胡、枳壳 4.桑菊饮与银翘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 A 桑叶、竹叶、连翘、薄荷、桔梗 B 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 C 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甘草 D 竹叶、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E 银花、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在组成上共有的药物是 A 大黄 B 枳实 C 芒硝 D 厚朴 E 甘草 6.组成中含有肉苁蓉的方剂是() A麻子仁丸B增液承气汤C五仁丸D济川煎E黄龙汤 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 A黄芩、黄连B丹皮、栀子C黄芩、栀子D黄芩、丹皮E黄连、栀子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 A少阳阳明合病B风热壅盛,表里俱实C协热下利 D表邪未解,里热炽盛E水湿壅盛,表里俱实 9.清胃散的组成是() A 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B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方剂学》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方剂学》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适合执业药师、初中级中药师、药学研究生及中药学本科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奠定方剂学组方理论基础的医著是() A.《黄帝内经》B.《太平圣惠方》 C.《伤寒杂病论》 D.《普济本事方》 E.《千金要方》 2、下列方剂中,以当归为君药的是 A.当归补血汤B.四物汤C.左归丸D.生化汤E.归脾汤 3、具有外散风寒,内化寒饮功用的方剂是: A.藿香正气散 B .小青龙汤 C .苓甘无味姜辛汤 D .苓桂术甘汤E.三子养亲汤4、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最宜选用: A.半夏白术天麻汤 B.镇肝熄风汤C.天麻钩藤饮D.龙胆泻肝汤E.酸枣仁汤5 、治疗痰气互结之梅核气,最宜选用: A.清燥救肺汤B.透苏子降气汤C.清气化痰丸D.半夏厚朴汤E.枳实薤白桂枝汤B.6、一贯煎中,用量宜重用的药物是 A.川楝子B.枸杞子C.麦门冬D.当归身E.生地黄 B.7、具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功用的方剂是 A.败毒散B.参苏饮 C.九味羌活汤D.厚朴温中汤E.羌活胜湿汤 8、由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肉豆蔻组成的方剂是 A.吴茱萸汤 B.四神丸C.五味子散 D.四逆汤E.桃花汤 9、四君子汤中的君药是: A. 人参 B. 茯苓 C. 白术 D. 甘草 E. 黄芪 10、下列方剂中,以大黄为君药的是 A. 凉膈散 B. 茵陈蒿汤 C. 十灰散 D. 芍药汤汤 E. 大承气汤 11、和解少阳的主方是 A. 小柴胡汤 B. 大柴胡汤 C. 蒿芩清胆汤 D. 达原阴 E. 温胆汤 12、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的方剂是 A. 清燥救肺汤 B. 百合固金汤 C. 麦门冬汤 D.玉女煎 E. 养阴清肺汤 13、下列药物中,炙甘草汤不包括的药物是 A. 生地 B. 麦冬 C. 当归 D. 阿胶 E. 桂枝 14、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功用的方剂是 A. 玉屏风散 B. 补中益气汤 C. 生脉散 D. 当归六黄汤 E. 牡蛎散 15、麻杏甘石汤原方中,麻黄与石膏的配伍比例是 A.1: 1 B.2: 1 C.1: 2 D. 3: 1 E. 1: 3 16、患者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者,治疗时宜首选的方剂是 A.槐花散B.八正散C.十灰散D.导赤散E.小蓟饮子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 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被尊称为“方书之祖”。() 2.运用败毒散治疗热毒痢,称为“逆流挽舟”法。() 3.十枣汤虽名曰“汤”,但实际剂型是散剂。() 4.龙胆泻肝汤配有滋阴养血的当归、生地,故可治疗肝火上炎兼阴血不足的虚实夹杂证。() 567 8910 二、 1.A D 2A D 3.A D 4A C E 5A 大黄6A 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 A 黄芩、黄连 B 丹皮、栀子 C 黄芩、栀子 D 黄芩、丹皮 E 黄连、栀子 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 A 少阳阳明合病 B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C 协热下利 D 表邪未解,里热炽盛 E 水湿壅盛,表里俱实 9.清胃散的组成是( ) A 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B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C 黄连、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D 甘草、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E 当归、黄连、甘草、丹皮、生地 10.治疗口渴面赤,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之证,宜首选()

A凉膈散B八正散C导赤散D小蓟饮子E六一散 11.芍药汤的功用是() A清热止利,和中缓急B清热燥湿,行气化滞C清热燥湿,调气和血D清热解毒,凉血止痢E养阴清热,调和气血 12.青蒿鳖甲汤的主治证是() A阴虚火旺,发热盗汗B虚劳发热,骨蒸潮热 C温病后期,余热未清,津气两伤 D温病后期,邪伏阴分E温病后期,阴虚风动 13.理中丸的君药是() A人参B干姜C白术D人参和干姜E白术和干姜 14.当归四逆汤主治() A 15 A 16 是() A 17 A 18 A 19 A D 20 A D 21 A 22 A 23 A E 24.大秦艽汤的组成药物,除外() A川芎、独活、防风B白芷、细辛、甘草C人参、桂枝、荆芥 D熟地、黄芩、石膏E生地、当归、白芍 25.川芎茶调散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 A川芎B白芷C薄荷D羌活E清茶 26.麦门冬汤的功用是 A滋养肺胃,化痰散结B养阴润肺,和胃化痰C滋养肺胃,降逆和中D养阴生津,和胃降逆E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27.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是() A防己、黄芪、茯苓、白术B防己、黄芪、茯苓、甘草 C防己、黄芪、茯苓、生姜D防己、黄芪、白术、甘草 E防己、黄芪、白术、生姜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1、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医着是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D.《太平圣惠方》 2、疏肝健脾法的代表方是 A.逍遥散B.归脾汤C.四逆散D.完带汤 3、《温病条辨》中,所说的“辛凉轻剂”是指: A.桑菊饮B.银翘散C.败毒散D.香薷散 4、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治疗宜选用: A.增液承气汤B.调胃承气汤C.黄龙汤D.麻子仁丸 5、四逆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养血健脾B.透邪解郁,疏肝理脾C.疏肝泄热,活血止痛D.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6、苦寒直折,泻火解毒的代表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B.普济消毒饮C.黄连解毒汤D.凉膈散 7、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时宜选用 A.竹叶石膏汤B.蒿芩清胆汤C.青蒿鳖甲汤D.当归六黄汤 8、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B.清瘟败毒饮C.普济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 9、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方剂是: A.益胃汤B.生脉散C.五味子散D.麦门冬汤 10、痈疽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治疗时宜选用 A.仙方活命饮B.当归补血汤C.阳和汤D.黄连解毒汤

1、平息内风方剂的适应范围包括 A.阴虚风动B.风痰上扰C.破伤风D.热盛生风 2、肾气丸中,宜小量使用的药物是 A.附子B.桂枝C.干地黄D.山药 3、理中丸的主治病证有 A.寒伤脾胃之呕吐下利 B.阳虚失摄之吐衄便血 C.脾胃阳虚之小儿慢惊 D.中、上焦阳虚之胸痹 4、属于消法范畴的方剂是 A.桂枝茯苓丸B.清气化痰丸C.枳实导滞丸D.补阳还五汤 5、可用于治疗久泻久痢的方剂有 A.乌梅丸B.芍药汤 C.败毒散D.补中益气汤 三、简答题 1、龙胆泻肝汤主治何证?方中配伍当归、生地黄的意义何在? 2、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均可治表虚自汗,其功用主治有何区别? 3、简述小蓟饮子的主治证及配伍特点。 四、论述题 1、小青龙汤与定喘汤均有宣肺祛痰平喘之功,二者在用药配伍与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大全(二)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我国现存记载方剂最早的书是() A.《太平圣惠方》 B.《黄帝内经》 C.《五十二病方》 D.《千金要方》 E.《外台秘要》 2、我国最早提出“君、臣、佐、使”组方理论的中医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外台秘要》 D.《普济方》 E.《和剂局方》 3、最早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中医学著作是() A.《和剂局方》 B.《千金方》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E.《五十二病方》 4、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著是()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普济方》 E.《和剂局方》 5、《外台秘要》载方() A.6800余首 B.5300余首 C.788首 D.314首 E.61739首 6、被称为“开方论之先河”的医著是() A.《普济方》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要方》 D.《五十二病方》 E.《伤寒名理论》 7、首次按照“君臣佐使”理论剖析组方原理,开方论之先河的医著是() A.《伤寒杂病论》 B.《伤寒名理论》 C.《外台秘要》 D.《五十二病方》 E.《普济方》 8、方剂发展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是() A.《祖剂》 B.《伤寒名理论》 C.《医方考》 D.《医方解集》 E.《普济方》 9、开创方剂综合分类法的医学著作是() A.《成方切用》 B.《医方考》 C.《医宗金鉴》 D.《成方便读》 E.《医方解集》 10、新中国成立后最具代表性的大型方书是() A.《医方发挥》 B.《简明中医方剂词典》 C.《中国药典》 D.《中医方剂大辞典》 E.《中医类方辞典》 11、方剂是体现和完成下列何项的主要手段() A.治法 B.辨证 C.辨病 D.遗要 E.配伍 12、知道遣方用药的原则是() A.八纲 B.脏腑 C.气血 D.治法 E.体质 13、治法是针对下列哪项确立的() A.症状 B.病情 C.病机 D.病势 E.病名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1)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中成药药典是() A《太平圣惠方》 B《成方便读》 C《圣济总录》 D《普济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有关君药的含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治疗主病 B 治疗主证 C 在方剂中起主要治疗作用 D 用量居方中各药之首 E 在任何方剂中必不可少 3. 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应除外下列哪一项() A 防风、苍术 B 细辛、川芎 C 生地、黄芩 D 白芷、甘草 E 前胡、枳壳 4.桑菊饮与银翘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 A 桑叶、竹叶、连翘、薄荷、桔梗 B 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 C 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甘草 D 竹叶、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E 银花、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在组成上共有的药物是 A 大黄 B 枳实 C 芒硝 D 厚朴 E 甘草 6.组成中含有肉苁蓉的方剂是() A麻子仁丸 B增液承气汤 C五仁丸 D济川煎 E黄龙汤 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 A黄芩、黄连 B丹皮、栀子 C黄芩、栀子 D黄芩、丹皮 E黄连、栀子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 A少阳阳明合病 B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C协热下利 D表邪未解,里热炽盛 E水湿壅盛,表里俱实 9.清胃散的组成是() A 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B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C 黄连、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D 甘草、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E 当归、黄连、甘草、丹皮、生地 10.治疗口渴面赤,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之证,宜首选() A 凉膈散 B 八正散 C 导赤散 D 小蓟饮子 E 六一散11.芍药汤的功用是() A 清热止利,和中缓急 B 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C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D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E 养阴清热,调和气血 12.青蒿鳖甲汤的主治证是() A阴虚火旺,发热盗汗 B虚劳发热,骨蒸潮热 C温病后期,余热未清,津气两伤 D温病后期,邪伏阴分 E温病后期,阴虚风动 13.理中丸的君药是() A人参 B干姜 C白术 D人参和干姜 E白术和干姜 14.当归四逆汤主治() A 血虚寒厥 B 阳郁厥逆 C阳虚寒厥 D亡阳肢厥 E热盛厥逆15.泄泻日久,饮食不化,胸脘痞闷,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

《方剂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方剂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一)A1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将其标序字母,填入题干的括号,以示回答。多选、错选、不选,均不给分 1.下列何书由汪昂编著() A《伤寒杂病论》B《医方集解》 C《普济方》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太平圣惠方》 2.下列哪项属于佐助药的涵义() A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 B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C用以消除或减弱方中药物毒、副作用的药物。 D能引领方中药物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E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复元活血汤对大黄炮制的要() A先煎B后入C酒浸D炒炭E生用4.暴哑为大寒直犯肺肾,上窒窍隧,下闭肾气所致者,宜用何方治疗() A回阳救急汤B肾气丸C右归丸D参附汤E麻黄附子细辛汤5.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 A猪苓、枳实B青蒿、黄芩 C竹茹、半夏D枳壳、赤茯苓E皮、碧玉散 6.患者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当首选

何方治疗() A理中汤B大建中汤C大黄附子汤D温脾汤E小建中汤7.小建中汤中芍药与桂枝的用量比例是() A 1:1 B 1:2 C 3:1 D 1:3 E 2:1 8.黄芪在防已黄芪汤中的配伍意义主要是() A补气利水B补气升阳C补气摄血D补气行血E益气生血9.身常汗出,夜卧尤甚,心悸惊惕,气短烦倦,舌嫩红,脉细弱者,治宜选用()A桂枝汤B玉屏风散C牡蛎散D当归六黄汤E补中益气汤10.完带汤的功用是() A益气健脾,固冲摄血B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C健脾止带,清热除湿D健脾除湿,清热止带E温补脾胃,收敛止带11.至宝丹的功用是() A开窍定惊,清热化痰B清热开窍,熄风镇痉 C芳香开窍,行气止痛D化浊开窍,清热解毒E清热解毒,开窍醒神12.越鞠丸所治“六郁”证不包括() A湿郁B火郁C寒郁D痰郁E食郁13.温经汤的组成不含有下列哪组药物() A人参、桂枝、甘草B阿胶、麦冬、生 C熟地、桃仁、红花D半夏、吴萸、牡丹皮E当归、川芎、芍药14.镇肝熄风汤与补阳还五汤均可治中风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蹇涩,然病机迥异,镇肝熄风汤的脉象应是() A弦滑B滑数C弦涩D弦长有力E弦细弱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整理

1.使用解表剂应注意的问题 多用辛散轻扬药物,不宜久煎;服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助汗出,同时禁生冷油腻之品;解表取汗的标准是遍身持续微汗出;若表邪未尽又见里证,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若病邪全部入里,则不宜再用解表剂。 2.简述麻黄汤中麻黄、桂枝的配伍意义 麻黄汤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治宜发汗宣肺。方以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臣用桂枝解肌发表,温通血脉,两药相须,既可助麻黄汗解表之力,又能兼治营阴郁滞、经脉不通之疼痛。 3.桂枝汤主治之证已有汗出,为何仍用汗法 桂枝汤证之汗出,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故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本方,于遍身微汗之后,则原证之汗出自止。 4.简述桂枝汤中桂枝白芍的配伍意义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法当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芍药为臣,益阴敛阳,桂芍等量合用,于本方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得基本结构 5.九味羌活汤中生地、黄岑的配伍意义 九味羌活汤为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方中配伍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 烈之品伤津,为佐药。 6.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之咳喘,何以配伍收敛的五味子、白芍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里饮证,治当解表化饮,然素有痰饮,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即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诸药辛散太过之性,且可防止温燥药物伤津。 7.止咳散有何功用,其组方配伍有何特点 止咳散具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功用,其组方配伍得特点是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 不助热,解表不伤正。正如《医学心悟》卷三所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 8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方中何以配伍幸温的荆芥、豆豉 银翘散所治之温病初起,以邪郁卫表,邪热较重为特点,方中配伍辛温得荆芥,淡豆鼓得意义有二,一是解表散邪,增强辛散透表之力;二是防银花,连翘寒凉太过,冰伏气血,不利祛邪。 9.简述桑菊饮配伍桑叶、菊花的意义 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邪犯肺络,肺失清肃之咳嗽。法当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中桑 叶味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味辛甘性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轻清灵功,直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故共为君药。 10.从功用、组成方面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的异同 银翘散和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得辛温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五位药物,但前方有银花配荆芥,淡豆鼓,牛蒡子,竹叶,则解表清热之力强,后方有桑叶,菊花配伍杏仁,则肃肺止咳之力大。 11.麻杏甘石汤以何药为君,其配伍意义是什么 麻仁甘石汤得君药是麻黄,石膏,方用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清泄肺热,解肌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单选1、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医着是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D.《太平圣惠方》 2、疏肝健脾法的代表方是 A.逍遥散 B.归脾汤 C.四逆散 D.完带汤 3、《温病条辨》中,所说的“辛凉轻剂”是指: A.桑菊饮 B.银翘散 C.败毒散 D.香薷散 4、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治疗宜选用: A.增液承气汤 B.调胃承气汤C.黄龙汤 D.麻子仁丸 5、四逆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B.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C.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D.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6、苦寒直折,泻火解毒的代表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 B.普济消毒饮C.黄连解毒汤 D.凉膈散 7、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时宜选用

A.竹叶石膏汤 B.蒿芩清胆汤C.青蒿鳖甲汤 D.当归六黄汤 8、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 B.清瘟败毒饮C.普济消毒饮 D.仙方活命饮 9、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方剂是: A.益胃汤 B.生脉散 C.五味子散 D.麦门冬汤 10、痈疽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治疗时宜选用 A.仙方活命饮 B.当归补血汤 C.阳和汤 D.黄连解毒汤 二.多选 1、平息内风方剂的适应范围包括 A.阴虚风动B.风痰上扰C.破伤风 D.热盛生风 2、肾气丸中,宜小量使用的药物是 A.附子B.桂枝C.干地黄D.山药 3、理中丸的主治病证有 A.寒伤脾胃之呕吐下利

2020年中西医助理医师《方剂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中西医助理医师《方剂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一、A1 1、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是健脾丸的组成药物 A、白术、木香 B、黄连、甘草 C、神曲、陈皮 D、半夏、黄芪 E、人参、白茯苓 2、保和丸与健脾丸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A、山楂、神曲 B、木香、砂仁 C、半夏、茯苓 D、人参、白术 E、陈皮、连翘 3、健脾丸的功用是 A、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B、健脾消痞 C、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D、消食和胃 E、分消酒食,理气健脾 4、保和丸中配伍莱菔子的主要用意是 A、消食止泻

B、消食导滞 C、下气消食 D、化滞解酒 E、消积和胃 5、对消食剂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消食剂治疗各类饮食积滞 B、消食剂可长期服用,助运消化 C、消食剂以渐消缓散饮食积滞为主 D、消食剂对实证以消食为主,虚证以消补为主 E、消食剂的适应证多发病较缓,病情较轻 6、枳实导滞丸的功用是 A、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B、消导化积,清热利湿 C、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D、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E、分消酒食,理气健脾 二、B 1、A.保和丸 B.健脾丸 C.枳实消痞丸 D.枳实导滞丸 E.木香槟榔丸

<1> 、治疗伤食积滞的代表方剂是 A B C D E <2> 、治疗脾虚食积的代表方剂是 A B C D E 2、A.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苔厚腻,脉滑 B.心下痞满,食少倦怠,苔腻微黄 C.脘腹胀满,大便失常,苔黄腻,脉沉有力 D.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苔腻,脉虚弱 E.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 <1> 、临证运用保和丸的辨证要点是 A B C D E <2> 、临证运用健脾丸的辨证要点是 A B C D E 3、A.保和丸 B.健脾丸 C.枳实消痞丸 D.枳实导滞丸 E.木香槟榔丸 <1> 、饮食不节,脘腹痞胀,嗳腐吞酸,恶食呕吐,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者。治宜选用 A B C D E <2> 、食积内停,脘腹胀痛,下利泄泻,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方剂学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后的( )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30分) 1.大黄宜后下的方剂就是:( ) A.大黄牡丹汤 B.大承气汤 C.黄龙汤 D.芍药汤 E.温脾汤 2.以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为证治要点的方剂就是:( ) A.黄龙汤 B.温脾汤 C.麻子仁丸 D.大黄牡丹皮汤 E.调胃承气汤 3.主治心火偏亢,阴血不足之失眠宜用( ) A.天王补心丹 B.酸枣仁汤 C.朱砂安神丸 D.归脾汤 E.补中益气汤 4.平胃散证的脉象就是:( ) A.浮脉 B.沉脉 C.缓脉 D.弦脉 E.迟脉 5.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舌红苔白腻,宜选用:( ) A.大柴胡汤 B.小柴胡汤 C.逍遥散 D.蒿芩清胆汤 E.半夏泻心汤 6.半夏泻心汤的功用就是:( ) A.与胃消痞,散结除水 B.与胃补中,降逆除痞 C.寒热平调,散结除痞 D.化痰清热,与胃除逆 E.泻火解毒,燥湿消痞 7.一贯煎的君药就是:( ) A.生地黄 B.北沙参 C.麦门冬

D.当归身 E.枸杞子 8.生化汤的君药就是:( ) A.川芎 B.全当归 C.桃仁 D.炮干姜 E.甘草 9.主治上实下虚咳喘的常用方剂就是:( ) A.清燥救肺汤 B.苏子降气汤 C.定喘汤 D.麻杏甘石汤 E.小青龙汤 10.下列不具有清热解毒功用的方剂就是:( ) A.普济消毒饮 B.仙方活命饮 C.败毒散 D.犀角地黄汤 E.银翘散 11.具有温中补虚,与里缓急功用的方剂就是:( ) A.理中丸 B.小建中汤 C.吴茱萸汤 D.当归四逆汤 E.补中益气汤 12.下列哪组药物不就是小柴胡汤的组成成份:( ) A.柴胡黄芩人参半夏 B.柴胡黄芩生姜甘草 C.柴胡黄芩人参白芍 D.柴胡黄芩半夏大枣 E.柴胡黄芩生姜人参 13.麦门冬汤的功用就是:( ) A.滋阴润肺,益气健脾 B.益气生津,润燥止渴 C.润肺益胃,降逆下气 D.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E.养胃与中,止咳化痰 14.川芎茶调散的功用就是:( ) A.疏风清热 B.祛风止痒 C.疏风止痛 D.疏风化痰 E.疏风养血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二)

《方剂学》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及其的一门学科。 2.九味羌活汤主治,证。 3.大黄牡丹汤的功用是,。 4.少阳湿热证,应选用(方)治之。少阳阳明合病,应选用 (方)治之。 5.普济消毒饮中具有“火郁发之”之义的药物是、。6.小建中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桂枝汤中芍药与桂枝的用量比例是 。 7.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是;补气生血,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是。 8.四神丸的功用是,。 9.治疗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而致神志不安的常用方剂是。凉开剂适用于 证。 10.越鞠丸的君药是。补阳还五汤是治法的代表方剂。 二、A型题(每题1分,共20分) 1.寒热错杂,正气虚弱的久泻久痢,宜选用() A.芍药汤B.白头翁汤C.四神丸D.乌梅丸E.真人养脏汤2.连翘在保和丸中的作用() A.清热解毒B.辛凉透表C.透热转气D.清泄胸膈之热E.清热散结3.乌梅在二陈汤中的配伍意义是() A.涩肠止泻B.收敛止血C.生津止渴D.收敛肺气E.安蛔止痛 4.藿香正气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A.外感风寒,内有痰饮B.外感暑热,内有湿滞C.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D.脾虚食停,生湿化热E.脾虚湿停,郁而化热 5.治疗外感温燥证,下列方中宜首选() A.麻黄汤B.桂枝汤C.桑杏汤D.桑菊饮E.杏苏散 6.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黄,脉浮数。宜选用() A.消风散B.败毒散C.犀角地黄汤D.清营汤E.升麻葛根汤 7.血府逐瘀汤主治的病证是() A.膈下血瘀证B.少腹血瘀证C.胸中血瘀证D.两胁血瘀证E.头部血瘀证 8.麻黄与白果在定喘汤中的配伍关系是() A.升降配伍B.散收配伍C.散中寓收D.收中寓散E.相须为用 9.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口渴唇焦,尿赤便秘。治宜选用()A.安宫牛黄丸B.紫雪C.至宝丹D.紫金锭E.苏合香丸 10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 A.滋阴清热,养血安神B.养血安神,清热除烦C.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D.益气补血,养心安神E.滋阴养血,清热除烦 11.真人养脏汤补涩不滞,是因为方中配伍了理气药() A.陈皮B.青皮C.木香D.砂仁E.白豆蔻 12.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 A.补中益气,升阳举陷B.益气升阳,固脱止血C.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D.益气补血,健脾和胃E.益气升陷,敛阴止汗 13.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中相同的药物是() A.桂枝、芍药、甘草、大枣B.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C.桂枝、芍药、生姜、大枣D.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E.桂枝、甘草、生姜、大枣 14.患者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宜选用()A.清暑益气汤B.竹叶石膏汤C.清络饮D.桂苓甘露饮E.六一散15.立法用药体现“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方剂是() A.败毒散B.芍药汤C.白头翁汤D.葛根芩连汤E.痛泻要方 16.药物组成中不含半夏、黄芩的方剂是()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2)

一.单选1、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医着是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D.《太平圣惠方》 2、疏肝健脾法的代表方是 A.逍遥散B.归脾汤C.四逆散D.完带汤 3、《温病条辨》中,所说的“辛凉轻剂”是指: A.桑菊饮B.银翘散C.败毒散D.香薷散 4、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治疗宜选用:A.增液承气汤B.调胃承气汤C.黄龙汤D.麻子仁丸 5、四逆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养血健脾B.透邪解郁,疏肝理脾C.疏肝泄热,活血止痛D.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6、苦寒直折,泻火解毒的代表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B.普济消毒饮C.黄连解毒汤D.凉膈散

7、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时宜选用 A.竹叶石膏汤B.蒿芩清胆汤C.青蒿鳖甲汤D.当归六黄汤8、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B.清瘟败毒饮C.普济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9、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方剂是: A.益胃汤B.生脉散C.五味子散D.麦门冬汤 10、痈疽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治疗时宜选用 A.仙方活命饮B.当归补血汤C.阳和汤D.黄连解毒汤 二.多选 1、平息内风方剂的适应范围包括 A.阴虚风动B.风痰上扰C.破伤风D.热盛生风 2、肾气丸中,宜小量使用的药物是 A.附子B.桂枝C.干地黄D.山药 3、理中丸的主治病证有

A.寒伤脾胃之呕吐下利 B.阳虚失摄之吐衄便血 C.脾胃阳虚之小儿慢惊 D.中、上焦阳虚之胸痹 4、属于消法范畴的方剂是 A.桂枝茯苓丸B.清气化痰丸C.枳实导滞丸D.补阳还五汤5、可用于治疗久泻久痢的方剂有 A.乌梅丸B.芍药汤 C.败毒散D.补中益气汤 三、简答题 1、龙胆泻肝汤主治何证?方中配伍当归、生地黄的意义何在? 2、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均可治表虚自汗,其功用主治有何区别? 3、简述小蓟饮子的主治证及配伍特点。 四、论述题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方剂学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后的()。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30分)1.大黄宜后下的方剂是:() A.大黄牡丹汤 B.大承气汤 C.黄龙汤 D.芍药汤 E.温脾汤 2.以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为证治要点的方剂是:() A.黄龙汤 B.温脾汤 C.麻子仁丸 D.大黄牡丹皮汤 E.调胃承气汤 3.主治心火偏亢,阴血不足之失眠宜用() A.天王补心丹 B.酸枣仁汤 C.朱砂安神丸 D.归脾汤 E.补中益气汤 4.平胃散证的脉象是:() A.浮脉 B.沉脉 C.缓脉 D.弦脉 E.迟脉 5.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舌红苔白腻,宜选用:() A.大柴胡汤 B.小柴胡汤 C.逍遥散 D.蒿芩清胆汤 E.半夏泻心汤 6.半夏泻心汤的功用是:() A.和胃消痞,散结除水 B.和胃补中,降逆除痞 C.寒热平调,散结除痞 D.化痰清热,和胃除逆 E.泻火解毒,燥湿消痞 7.一贯煎的君药是:() A.生地黄 B.北沙参 C.麦门冬

D.当归身 E.枸杞子 8.生化汤的君药是:() A.川芎 B.全当归 C.桃仁 D.炮干姜 E.甘草 9.主治上实下虚咳喘的常用方剂是:() A.清燥救肺汤 B.苏子降气汤 C.定喘汤 D.麻杏甘石汤 E.小青龙汤 10.下列不具有清热解毒功用的方剂是:()A.普济消毒饮 B.仙方活命饮 C.败毒散 D.犀角地黄汤 E.银翘散 11.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功用的方剂是:()A.理中丸 B.小建中汤 C.吴茱萸汤 D.当归四逆汤 E.补中益气汤 12.下列哪组药物不是小柴胡汤的组成成份:()A.柴胡黄芩人参半夏 B.柴胡黄芩生姜甘草 C.柴胡黄芩人参白芍 D.柴胡黄芩半夏大枣 E.柴胡黄芩生姜人参 13.麦门冬汤的功用是:() A.滋阴润肺,益气健脾 B.益气生津,润燥止渴 C.润肺益胃,降逆下气 D.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E.养胃和中,止咳化痰 14.川芎茶调散的功用是:() A.疏风清热 B.祛风止痒 C.疏风止痛 D.疏风化痰 E.疏风养血

方剂学试题十二套附答案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医著是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D.《太平圣惠方》E.《千金要方》 2、疏肝健脾法的代表方是 A.逍遥散 B.归脾汤 C.四逆散 D.完带汤 E.一贯煎 3、《温病条辨》中,所说的“辛凉轻剂”是指:A.桑菊饮B.银翘散C.败毒散D.香薷散E.新加香薷散 4、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治疗宜选用: A.增液承气汤 B.调胃承气汤C.黄龙汤 D.麻子仁丸 E.济川煎 5、四逆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B.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C.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D.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E.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6、苦寒直折,泻火解毒的代表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 B.普济消毒饮C.黄连解毒汤D.凉膈散 E.败毒散 7、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时宜选用 A.竹叶石膏汤 B.蒿芩清胆汤C.青蒿鳖甲汤D.当归六黄汤 E.大补阴丸 8、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 B.清瘟败毒饮C.普济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E.阳和汤 9、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方剂是:A.益胃汤 B.生脉散 C.五味子散 D.麦门冬汤 E.玉女煎 10、痈疽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治疗时宜选用 A.仙方活命饮 B.当归补血汤 C.阳和汤 D.黄连解毒汤 E.温经汤 11、一贯煎的君药是 A.熟地黄 B.生地黄 C.枸杞子D.当归身 E.川楝子 12、天王补心丹主治证的病机是 A.阴虚血少,心肾两亏 B.肝血不足,心神失养 C.气血不足,心脾两虚 D.心阴不足,肝气失和 E.心肾两虚,水火不交 13、治疗气虚血瘀证得代表方剂是 A.复原活血汤 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 E.生化汤 14、患者皮肤疹出色红,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舌苔白,脉浮数者,治疗时宜选用 A.消风散 B.升麻葛根汤 C.清营汤 D.犀角地黄汤 E.川芎茶调散 15、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者。治疗时宜选用 A.天麻钩藤饮 B.三子养亲汤 C.川芎茶调散D.半夏白术天麻汤 E.镇肝熄风汤 16、治疗体虚卫外不固,又复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首选方剂是 A.炙甘草汤 B.玉屏风散 C.牡蛎散 D.桂枝汤 E.天王补心丹 17、产后血虚受寒,瘀阻胞宫,恶露不行,小 腹冷痛者,治疗时宜首选 A.温经汤 B.复原活血汤 C.生化汤 D.四物 汤 E.桂枝茯苓丸 18、十灰散所治出血证的病机是 A.血热妄行B.脾不统血 C.充任不固D.瘀阻血脉 E.胃热阴虚 19、补中益气汤与参苓白术散中共有的药物是 A.人参、黄芪 B.黄芪、茯苓 C.白术、人参 D.升麻、柴胡 E.山药、白术 20、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 隐,舌绛而干,脉数者,治疗时宜选用 A.青蒿鳖甲汤 B.清营汤 C.安宫牛黄丸 D.玉 女煎 E.紫雪 21、八珍汤的主治证是 A.脾胃气虚 B.营血虚滞 C.气血两虚 D.气虚发热 E.血虚发热 22、完带汤的功用特点是 A.健脾化湿止带,兼以清热 B.健脾收涩止带,兼以化湿 C.健脾化湿止带,兼以疏肝 D.固肾收涩止带,兼以清热 E.固肾健脾止带,兼以凉血 23、体现“甘温除热”治法的代表方剂是 A.六味地黄丸 B.补中益气汤 C.当归六黄汤 D.桂苓甘露饮 E.炙甘草汤 24、旋覆代赭汤主治 A.寒热互结之痞B.水热互结之痞C.痰热 互结之痞D.胃虚痰阻之痞E.脾虚气滞之痞 25、九味羌活汤与独活寄生汤中共有的药物是 A.羌活、细辛、川芎 B.防风、川芎、茯苓 C.川芎、防风、生地 D.独活、防风、川芎 E.生地、黄芩、当归 26、脾虚气滞、寒热互结,心下痞满,不欲饮 食,大便不调者,治疗时宜选用 A.厚朴温中汤 B.枳实消痞丸 C.半夏厚朴汤 D.枳实导滞丸 E.保和丸 27、大补阴丸中,熟地黄、龟板与黄柏、知母 的用量比例是 A.3:3 B.3:2 C.3:1 D.1:3 E.2:1 28、血府逐瘀汤的功用是 A.活血祛淤,行气止痛B.活血祛淤,疏肝 通络C.温经散寒,养血祛淤D.养血祛淤, 温经止痛E.活血祛淤,散结止痛 29、主治温燥伤肺轻证的方剂是 A.清燥救肺汤B.桑杏汤C.止嗽散D.桑 菊饮E.杏苏散 30、麦门冬汤体现的治法是 A.金水相生B.补火生土C.滋水涵木 D. 培土生金 E.补火生土 二、多项选择题(2-5个正确答案) 1、平息内风方剂的适应范围包括 A.阴虚风动B.风痰上扰C.破伤风 D.热 盛生风E.肝阳上亢 2、肾气丸中,宜小量使用的药物是 A.附子B.桂枝C.干地黄D.山药E.山 萸肉 3、理中丸的主治病证有 A.寒伤脾胃之呕吐下利 B.阳虚失摄之吐衄便血 C.脾胃阳虚之小儿慢惊 D.中、上焦阳虚之胸痹 E.中气虚寒之虚劳里急 4、属于消法范畴的方剂是 A.桂枝茯苓丸B.清气化痰丸C.枳实导滞 丸D.补阳还五汤E.厚朴温中汤 5、可用于治疗久泻久痢的方剂有 A.乌梅丸B.芍药汤 C.败毒散D.补中益气汤E.葛根芩连汤 6、下列方剂中,含有桃仁、大黄的方剂是 A.血府逐瘀汤B.桃核承气汤C.补阳还五 汤D.桂枝茯苓丸E.复原活血汤 7、归脾汤的配伍特点是 A.肝脾并调B.气血并补C.心脾同治D.补 而不滞E脾肾兼顾 8、下列病证中,可以使用下法治疗的是 A.瘀血B.冷积C.宿食 D.停饮E.结痰 9、九仙散的药物组成有 A.人参B.阿胶C.贝母 D.白果E.乌梅 10、下列方剂中,含有桂枝的方剂是 A.当归四逆汤B.阳和汤 C.苏子降气汤D.温经汤 E.桃核承气汤 三、填空题 1、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包括()。 2、大柴胡汤主治()病。 3、参苓白术散的功用是()。 4、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是()。 5、止血类方剂中,常配伍少量活血药的用意是 ()。 6、治疗痰气互结梅核气之主方是()。 7、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 唇燥,脉细数,宜选用()治之。 8、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是()。 9、大定风珠主治()证。 10、镇肝熄风汤主治证的病机是肝肾阴虚,肝 阳化风,()。 四、写出下列方剂的组成 1、羚角钩藤汤 2、痛泻要方 3、温胆汤 4、羌活胜湿汤 5、真武汤 6、健脾丸 7、越鞠丸8、朱砂安神丸 9、真人养脏汤10、小柴胡汤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龙胆泻肝汤主治何证?方中配伍当归、生地 黄的意义何在? 2、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均可治表虚自汗,其功用 主治有何区别? 3、简述小蓟饮子的主治证及配伍特点。 z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4)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第十七章理血剂 一、填空题 1.理血剂是治疗___和___证的方剂。 2.活血祛瘀法属“八法”中的___。 3.桃核承气汤为调胃承气汤减___之量,再加___而成。 4.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在原书中的用量为___。 5.温经汤的功用为___。 6.生化汤中用量最大的药为______。 7.桂枝茯苓丸的君药为______。 8.丹参饮的药物组成为丹参、______。 9.鳖甲煎丸的功用为______。 10.十灰散用藕汁或萝卜汁磨京磨调服,意在增强______之功。 11.咳血方主治______。 12.咳血方主治之证,其标在______,其本在______。 13.咳血方的君药为______。 14.小蓟饮子主治______,其功用为______。 15.______主治肠风脏毒下血。 16.黄土汤的组成有甘草、生地、白术、附子______。 17.黄土汤主治______,是由______所致。 二、单项选择题 1.桃核承气汤的功用为( ) A.行气止痛 B.活血祛瘀 C.祛瘀养血 D.破血下瘀 E.行气活血 2.主治下焦蓄血证的方剂为( ) A.桃核承气汤 B.血府逐瘀汤 C.膈下逐瘀汤 D.少腹逐瘀汤 E.复元活血汤

3.血府逐瘀汤善于治疗( ) A.头部瘀血证 B.胸中血瘀证 C.膈下血瘀证 D.少腹血瘀证 E.周身血瘀证 4.补阳还五汤的病机为( ) A.气虚血滞,脉络不畅 B.阳虚血滞,脉络不畅 C.寒凝气滞,瘀血阻络 D.风寒湿邪,阻于经络 E.痰湿血瘀,脉络不畅 5.补阳还五汤的功用为( ) A.活血祛瘀通络 B.活血行气通络 C.补气行气活血 D.行气祛痉通络 E.补气活血通络 6.补阳还五汤为活血化瘀之剂,其君药为( ) A.黄芪 B.当归尾 C.红花 D.桃红 E.川芎 7.复元活血汤的功用为( ) A.活血行气,祛瘀养血 B.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C.活血行气,祛瘀通络 D.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E.活血行气,疏肝通络 8.复元活血汤的君药为() A.柴胡、当归 B.柴胡、大黄 C.当归、红花 D.红花、桃仁 E.桃仁、大黄 9.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的久不受孕,可选用() A.四物汤 B.桃红四物汤 C.温经汤 D.生化汤 E.桂枝茯苓丸 10.证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治宜选用() A.温经汤 B.生化汤 C.桂枝茯苓丸 D.失笑散 E.少腹逐瘀汤 11.下列哪首方剂以当归为君药() A.当归补血汤 B.复元活血汤 C.生化汤 D.补阳还五汤 E.温经汤 12.小蓟饮子的病机为() A.下焦瘀热,损伤血络 B.下焦蓄血,损伤血络 C.下焦湿热,气化失司 D.肝胆湿热,迫血妄行 E.心经热盛,下移小肠 13.小蓟饮子的君药为()

《方剂学》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七)

《方剂学》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七) (适合执业药师、初中级中药师、药学研究生及中药学本科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提出“君臣佐使”组方基本结构理论的医著是()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D《外台秘要》E《千金要方》 2、麻杏石甘汤的功用是 A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B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C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D辛凉透表,清热解毒E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3、九味羌活汤中,具有清泻里热作用的药物是 A.黄芩、黄连 B .石膏、知母 C .生地、黄芩 D .石膏、黄芩 E 生地、石膏 4、大承气汤中,宜先煎的药物是 A 大黄、芒硝 B 枳实、芒硝C枳实、厚朴D大黄、厚朴 E 大黄、枳实 5、当归四逆汤的组成是 A 桂枝汤倍甘草,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 B 桂枝汤倍大枣,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C桂枝汤倍芍药,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D 桂枝汤倍大枣、甘草,加当归、细辛、通草 E 桂枝汤倍芍药、大枣,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 6、逍遥散中配伍薄荷的意义是 A 宣肺利咽 B 辛凉解表 C 清利头目 D 疏郁透热E解肌透疹 7、蒿芩清胆汤中含有的药物是 A 半夏、柴胡 B 茵陈、枳壳C陈皮、人参D赤茯苓、滑石 E 黄芩、栀子 8、凉膈散的君药是 A 连翘 B 黄芩 C 栀子 D 薄荷 E 大黄 9、治疗热毒血痢宜首选 A 葛根芩连汤 B 芍药汤 C 白头翁汤D黄连解毒汤 E 真人养脏汤 10、四逆汤所治疗四逆的病因是 A 血虚受寒 B 脾阳不足 C 阳气内郁 D 热积内结 E 心肾阳虚 11、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功用的方剂是 A 香薷散 B 六一散C藿香正气散 D 三仁汤 E 清暑益气汤 12、治疗阴虚火旺盗汗证,首选方剂是 A 大补阴丸 B 玉屏风散 C 当归六黄汤D牡蛎散 E 生脉散 13、六味地黄丸中三泻的成分是 A 车前子、牛膝、泽泻 B 茯苓、丹参、泽泻 C泽泻、茯苓、知母 D茯苓、桂枝、猪苓 E 泽泻、茯苓、牡丹皮 14、治疗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者,首选方剂是 A 朱砂安神丸 B 酸枣仁汤 C 归脾汤 D天王补心丹 E 温胆汤 15、越鞠丸组成中不含有的药物是 A 香附 B 川芎 C 栀子 D神曲 E 半夏 16、16、苏子降气汤所治疗咳喘的病机是 A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B 外感风邪,邪热蕴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