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学生范文3篇

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学生范文3篇

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学生范文3篇
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学生范文3篇

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其实这个词条跟佛教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秉持“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生活哲学的青年。如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多走两步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在网上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支持者众多,反对者也不少。

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27班张银娜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曾说:“人生如同一场赛跑,关键在于你在有限的时间内走了多远的路。”

近日来,“佛系青年”火遍网络,说实话,我对“佛系青年”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不赞成的,这种生活态度是消极的,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贪图安逸,,得过且过,实属浪费生命,虚度光阴。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保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晚年回想时,我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享誉世界的贝多芬,在童年时期便有音乐方面的惊人天赋,但他并不满足于一生都做一个宫廷乐师,于是,他来到维也纳这座艺术与音乐的天堂,在这里贝多芬创作了《欢乐颂》,在这里贝多芬创作了《命运交响曲》,试想如果他满足于宫廷乐师的现状,他还会有如此伟大的创作吗?不会,肯定不会。

著名作家小仲马小时候跟随母亲生活,母亲去世后便跟随父亲,他的父亲是享誉世界著名作家大仲马,著有《三个火枪手》等,大仲马提供给他富足而又安逸的生活,但小仲马一直都知道,他所拥有的全部都是属于父亲的。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有写作的天赋,便走上了文学之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试想如果小仲马满足于安逸的生活,那么还会有《茶花女》的诞生吗?不会,肯定不会。

优秀如同他们,平凡普通如我。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进入高中之后,我这榆木脑袋像忽然开了窍,在学习上突飞猛进。虽然我的成绩不错,但我从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因为我深知我背后有多少强劲的对手,随时积蓄力量想要超越我,我也深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的同学劝我说:“学习既然已经不错,何必累死累活这么拼呢?”我有时也想松懈,安于现状,但我也知道竞争残酷,得过且过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试问如果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还能走的远吗?不会,肯定不会。

就像那首歌里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们决不能做一个安于现状的“佛系青年”,而是要不停的奔跑,做一个“追风少年”,寻找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生活莫要佛系

高一、13班王玥宁

春秋时期,有位名曰庄周的思想家,其主张道家文化,无欲无求,隐居山林,超然物外,于是与俗相绝,活成一位谪仙人。然如今,与其类似的一个网络词汇,“佛系青年”刷爆朋友圈,对于此种生活哲学,究竟是赞同还是反对,引发网友热议。

“佛系青年”一词指,看淡世间所有,无喜无怒。冯提莫一首《佛系少女》,也掀起了一股热潮,人们沉迷在那甜美的歌声中无法自拔,此种理念或许是现如今社会的高速发展,物欲纵横,令人们心力交瘁,于是才有了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才有了社会上的佛系事件也是层出不穷。但是,平静如水,一切顺从自然是人们真正想要的吗?不,绝不是。生活如同海洋,并非平静如水才能推动生活的航船,而是英勇破浪,不惧险阻,才能直达理想彼岸,所以生活莫要佛系。

有人会说,世间赞颂的大文学家陶渊明,不也是一枚资深“佛系青年”吗?隐居世外桃源,不谙世事。倘若你这样认识,那你便大错特错了。陶渊明虽隐世人间,但那也是为乱世所动,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同样他也有梦想与追求,虽“种豆南山下”,也“但使愿无违”,他只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有自己的坚定追求,而非厌世与得过且过。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若你甘于心静如水,看淡自然,那你的结果可能就是“一生碌碌无为,只道平凡可贵”。纵观历史,秦始皇一扫六合,虎视眈眈,何雄哉,那种睥睨天下的威严,挥剑决浮云的豪迈,怎会是无欲无求的佛系;曹操,为一代枭雄,破荆州,下江陵,横槊赋诗,临江引觞,这位名留青史的“一代枭雄”,怎会是超然物外的佛系?

若真要做‘佛系青年’,那我们也要去做“斗战胜佛”,直面困境,接受挑战,敢于拼搏,成为在狂风激浪中拍打水花的弄潮儿,放大生命的光彩,为自己的人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鲁迅所说,“从此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莫道清风自来,才发现千山重重,相隔无期。

莫待明月高照,才发现遍地荆棘,无所相依。

莫至垂垂老矣,才后悔一生佛系,再无时机!

告别佛系

高一、14班石贝宁人生来如果没有追求,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题记

最近随着一首佛系少女火遍大江南北,“佛系”一词也随之风靡盛行,这个词容易使人望文生义,其实它和佛教并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等生活哲学的青年,歌词中,“床和游戏每一个都要宠溺”等,也要也深刻的反映了这一类青年的生活习性和作风。

其实佛系一词所揭示的,正是当下社会青年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争不强怎么都行,随心任性,爱咋地咋地,他们对生活丧失了热情和欲望,外界的喧嚣吵闹与我无关,这是思想上的毒瘤,也是一些青年不思进取的根源,这一流行之风容易让一众青少年纷纷效仿,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所谓的“佛系”,本指看谈一切、与世无争的大境界,告诫了人们和平相处、能忍自安的处事真理,但很多人群的佛系确是“不作为”“慢作为”。例如有些佛系员工”是公司里的“差不多先生”“差不多小姐”,多得是听天由命,少了一些积极进取;有些“佛系老师”是只把教书育人当儿戏,亵渎自己身上所承担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有些“佛系领导”在其位不谋其政,“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塌塌混日子,年年如此老样子。”这些领导干部“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能做好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然忘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与担当,更有甚者,耽于享乐,以权谋私,徇私舞弊。这类佛系人群因为修为不够,不能成佛,反成了魔,不是什么佛系,只是现在过得不如意;不是佛系,只是懒惰和得过且过的演技,是社会的悲哀,也是国家和民族的不幸。

在我看来,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是七八点钟的太阳,为何要拥抱这种怎么都行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呢?我认为这是老年人安享晚年时才应该有的心态,要知道我们才十六七,生活不

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如果我们还对生活持有这种无所谓的态度,那留给我们的将会是“五遍都读不懂的诗歌”和“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远方。”

所以说,歌曲听听就好了,段子笑笑就好了,游戏打打就好了,千万别沉溺其中,成为“佛系”家族中的一员,否则受到伤害的只会是我们自己。激起对生活的热情,拥有全副武装的战斗力,还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在远方等着我们。

“你拥有青春的时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去倾听枯燥乏味的东西,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速。这些都是我们时代病态的目标,虚假的理想。活着,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什么都别错过。”奥斯卡·王尔德如是说。

青年啊,把我们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一定要脱下“佛系”虚伪的外衣,别把“魔系”当“佛系”,别让自己变成自己当初最讨厌的样子。告别佛系,从我做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