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小壕兔二号井田煤系地层特征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小壕兔二号井田煤系地层特征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小壕兔二号井田煤系地层特征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小壕兔二号井田煤系地层特征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小壕兔二号井田煤系地层特征

文章介绍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小壕兔二号井田含煤地层岩性的特征及物性特征。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标签:延安组;旋回;物性特征

引言

研究区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深部中段,该区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无小煤矿开采和影响。煤层埋藏深度在370m~660m之间,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整装区块之一,并且具有开采时对环境污染小的特点。通过对该区含煤地层延安组岩性基本特征的总结,提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总结归纳了煤系地层5个含煤段的划分。

1 含煤地层岩性特征

1.1 延安组第一段(J2y1)

连续沉积于富县组地层之上,或超覆于三叠系上统延长组地层之上,属湖泊~三角洲相沉积,厚度31.54(EK5-4号钻孔)~81.55m(EK14-2号钻孔),平均厚度45.77m(60个钻孔)。

中下部以厚层状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为主,砂岩的上部及下部常有深灰色粉砂岩、石英杂砂岩。中部为细粒砂岩、粒度上粗下细,泥质胶结,中夹泥岩条带,微波状、水平層理,粉砂岩、泥岩、细粒砂岩具水平纹理。

该段含可采煤层2层,编号为5-1、5-2[5-2上]号。

物性特征:电阻率曲线为高幅值;伽玛伽玛曲线在煤层处为高异常;自然伽玛幅值高低变化较大;自然电位上部为近于基线反应,下部为负异常显示,表明下部岩性以中、粗粒砂岩为主。曲线组合电阻率中间高两头低,自然伽玛与电阻率相互对应。纵观本段上部为松树型,下部为倒松树型。

5-1号煤层高伽玛伽玛及低自然伽玛,曲线界面陡直,曲线组合成呈箱状、窄箱状反映;电阻率高阻曲线界面陡直,山峰状、指状;自然电位呈明显钟状负异常反映。

5-2[5-2上]测井曲线电阻率曲线陡直,自然电位为低异常和电阻率曲线成对立状,由巨钟状变为双钟状或峰状,说明该煤层有夹矸,夹矸接近围岩低阻显示。四种参数曲线组合成两高峰夹一深谷的典型形态。

1.2 延安组第二段(J2y2)

低(微)瓦斯非煤系地层瓦斯隧道安全施工技术

低(微)非煤系地层瓦斯隧道安全施工技术 1. 瓦斯组成与瓦斯隧道及工区划分 1.1.瓦斯组成 广义——凡从围岩或煤层渗入隧道的有害气体,均称为瓦斯。其主要成分为甲烷(沼气CH4)、二氧化碳(CO2)、氮气(N2),还有少量的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氢气(H2)、二氧化硫(SO2)及其它碳氢化物和稀有气体。 狭义——单指甲烷(CH4),包括煤层甲烷和石油甲烷。甲烷及其他气体的爆炸限值及相对密度如表1 所示。 1.2.瓦斯隧道分类 瓦斯隧道:凡隧道通过的地层中预计含有瓦斯或检出瓦斯、即属于瓦斯隧道(与瓦斯地段长度占全隧道比例大小无关) 1.2.1.按照隧道瓦斯含量划分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 TB 10120—2002) 明确了瓦斯隧道、瓦斯隧道工区概念,瓦斯隧道工区的性质及等级决定着整个隧道的瓦斯性质及等级。 (1)瓦斯隧道分为低瓦斯隧道、高瓦斯隧道及瓦斯突出隧道三种,瓦斯隧道的类型按隧道内瓦斯工区的最高级确定。 (2)瓦斯隧道工区分为非瓦斯工区、低瓦斯工区、高瓦斯工区、瓦斯突出工区共四类。 (3)低瓦斯工区和高瓦斯工区可按绝对瓦斯涌出量进行判定。当全工区的瓦斯涌出量小于0.5m3/min时,为低瓦斯工区;大于或等于0.5m3/min时,为高瓦斯工区。 (4)《贵州省高速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2014)瓦斯隧道分为微瓦斯隧道、低瓦斯隧道、高瓦斯隧道及煤(岩)与瓦斯突出隧道四种,

瓦斯隧道的类型按隧道内瓦斯工区的最高级确定。 1.2.2.按瓦斯来源划分 依据有害气体成因和运移、成藏的特征以及含气岩系组成和分布,结合隧道等地下工程揭露遇到的天然气地质情况分析,隧道等地下工程有害气体的成分、浓度及涌出方式等与所处的地层岩性、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地质构造等密切相关。总结铁路、公路隧道等地下工程遇到的瓦斯隧道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煤系地层和非煤系瓦斯隧道。 (1)典型的煤层瓦斯隧道 中铁十八局集团在建的渝黔铁路新凉风垭隧道,为铁路单洞双线隧道,全长7618m。隧道出口穿越含煤地层,穿越二叠系龙潭组页岩、砂岩夹煤层,共9层煤,总长度175m。其中,可采煤层5层,分别为K2、K4、K5、K8、K9,主采K2、K4、K5,厚度1.5~2.0m,层位稳定。K2、K3、K4、K5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13~ 3.02m/min,压力为0.45~1.5MPa。 图1 渝黔铁路新凉风垭隧道煤层赋存示意图 该隧严格按照煤与瓦斯突出隧道组织施工和管理,是目前在建瓦斯隧道管理规范的典范。在工程领域隧道穿越煤层首次采用瓦斯抽放技术。 (2)典型的非煤系瓦斯隧道 典型工程案例有达成铁路炮台山隧道、成简公路龙泉山、兰渝铁路梅岭关和肖家梁等系列天然气隧道。 隧道等地下工程基本处于近地表,隧道穿越地层不是气源岩沉积地层,也不是天然气运移聚集成藏地层。当隧道下部为油气层,但较大规模的褶皱运动使深层天然气向隆起幅度更高的部位运移,区域的断裂活动极大提高天然气的垂向输通性能,受与储气层相通而圈闭条件好的张裂隙和裂隙发育的砂岩透镜体的分布控制,在该地层形成次生天然气储层。因此,该隧穿越地层围岩体内存在瓦斯,大量以游离态赋存岩体孔隙中,少量在泥岩体内以吸附态存在,因隧道开挖引起围岩体变形的影响而大量释放。 1.2.3.瓦斯工区施工期间,应由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进一步评定瓦斯工区等级,并编制瓦斯工区评定文件,当瓦斯工区等级发生变化或与勘察、设计不符时,应按施工变更流程上报建设、监理单位,适时调整设计及施工方案。

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 区划分情况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一、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一)陕西煤炭资源状况 陕西预测煤炭资源总量为4143亿吨,仅次于新疆、内蒙和山西,居全国第四位。按照地质时代及地域分布情况,陕西省主要煤炭资源可分为五大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石炭三叠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黄陇侏罗纪煤田,五大煤田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以上。 1、陕北侏罗纪煤田 分布: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 煤层:可采煤层1~14层,可采总厚~,单层最大厚度为。 储量:煤炭资源量2216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累计探明储量为1388亿吨,已利用亿吨,尚未利用1315亿吨。该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煤种:不粘煤、长焰煤 特点:低灰、低硫、低磷、高~特高热值,是优质的低温干馏、工业气化和动力用煤。 2、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分布:府谷、佳县、吴堡 煤层:可采煤层11层,单层最大厚度为。

储量:煤炭资源量1190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累计探明储量亿吨,已利用亿吨,尚未利用亿吨。煤田地质结构较复杂,勘探程度较低。 煤种:(府谷)长焰煤、气煤;(吴堡)焦煤、贫煤 特点:府谷的长焰煤、气煤具有中~高灰,特低~高硫、低~中磷、中高热值的特点,可作为气化、液化和动力用煤;吴堡的焦煤、肥煤、贫煤可做炼焦煤和炼焦配煤。 3、陕北三叠纪煤田 分布:延安、子长、安塞、横山 煤层:可采煤层6层,一般单层厚度小于lm 储量:煤炭资源量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累计探明储量亿吨,已利用亿吨,尚未利用亿吨。 煤种:气煤 特点:具有低~中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特点,是良好的化工用煤及炼焦配煤 4、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分布:韩城、合阳、澄县、蒲城、白水、铜川 煤层:可采煤层2~6层,可采厚度~

中国主要含煤地层的分布特征

浅论中国主要含煤地层的分布特征 Brief Analysis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 of China Coal-bearing Stratum (益新公司地质勘察部宋佳) 摘要:中国主要成煤时代为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而各个含煤地层在中国的南北方却又有许多差别,如含煤层厚度,煤系的岩性组成,以及煤层的可采性等;在一个大含煤地区可以分出许多组,不同的组在岩性,厚度以及可采性等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研究中国的主要含煤地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bstract:In China,main coal forming periods are Carboniferous,Permian,Jurassic period,Cretaceous period and Tertiary,and differences exist on each coal-bearing stratums in North and South of China,such as the thickness of the coal layer,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 composition of the coal serious,and the workability of coal layers,etc.A large coal bearing district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and great differences exist among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thickness,and workability.Therefore,great significant exists on the study of China coal-bearing stratum. 关键词:中国含煤地层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 Key words:China,Coal-bearing stratums,Carboniferous,Permian,Jurassic period,Cretaceous period, Tertiary. 由于煤是由植物遗体形成的沉积矿床,因此其分布与地史时期植物演化密切相关。早古生代植物演化处于低级阶段,只有水生菌藻类植物,因此只形成高灰分、低热值的“石煤”。泥盆纪开始,植物在陆地繁衍,才产生具真正意义的腐植煤,中国云南禄劝中泥盆世地层中即夹有薄煤层,但经济价值不高。中国主要成煤时代为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 The distribution of coal is closely related to plant evolution in geological times,because the coal is formed by the sedimentary deposit of the plant remains.The plant evolution of Early Palaeozoic Era is in low level,and only stone coal with high ash and low heating value is formed.From Devonian on,plant starts its propagation on land,and humolite is generated in real sense.Thin seam is formed in the Middle Devonian layer in Luquan,Yunnan of China,but its economical value is not high.In China,the mainly coal forming periods are Carboniferous,Permian,Jurassic period,Cretaceous period,and Tertiary. 1.1中国石炭纪含煤地层 早石炭世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含煤系位于大光阶中下部,在不同地区其层位上下略有差异。湘粤一带称为测水组,位于大广阶中部,贵州南部的旧可组比测水组稍低,云南东部万寿山组的层位更低。测水煤系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含煤段,一般厚度60~80m,以泥岩和粉砂岩为主,夹菱铁矿结核,常含两层可采煤层,分别称3号煤及5号煤,煤厚一般2m左右。上段不含煤或仅含煤线,一般厚度70~90m,由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及泥灰岩组成,底部以一套厚层状石英砂岩或含砾石英砂岩与下段为界。粤北的芙蓉山组及桂北的寺门组与测水组完全相当,均含可采煤层,但经济价值略逊于湘中。在华北沉积区,早石炭世的中朝地台仍处于隆升状态,其南缘濒临秦岭海槽,在陆缘区有下石炭统发育,但经过多次的俯冲、对接和碰撞之后,现仅于豫南固始、商城及陕南山阳、凤县有局部残留。固始的杨山组在多层砾岩中夹有多层极不稳定的薄煤层,是活动区含煤沉积的特点。 1.2中国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地层 晚石炭世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中国北部,并且和以上的二叠纪含煤地层形成一套连续的、密不可分的含煤沉积,因此常统称为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地层。华北北部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地层以山西太原为代表,自下而上的岩石地层单位为本溪组(或铁铝岩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

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 (修编)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简写本)

1规划背景及评价任务由来 1.1规划背景 黄陇侏罗纪煤田为国家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黄陇基地,永陇矿区位于黄陇煤炭基地西部,是该基地内继彬长矿区后又一个待开发的大型矿区。 永-陇矿区泛指永寿至陇县一带广大区域,为黄陇煤炭基地的一部分,主要位于宝鸡、咸阳地区北部,横跨麟游、凤翔、千阳、陇县、彬县、永寿六县,矿区北以陕甘省界为界,东、南以侏罗纪煤系地层底部岩层边界线为界,西以奥陶纪灰岩关山~草碧大断层为界,东西长140Km,南北宽30Km,总面积3601km2,根据勘探程度矿区划分为两个区分别进行规划,矿区东部为麟游区,西部为陇县区。 矿区所属的宝鸡市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近年来,宝鸡市经济飞速发展,煤炭供给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日益凸显。2006年,宝鸡全社会煤炭消费总量约900万t。根据宝鸡市“十一五”规划,未来数年全市GDP将以12%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期间将建成宝鸡二电厂2×600MW机组,48万t煤基合成油(首期)、大唐宝鸡2×330MW热电、宝鸡陶瓷工业园,宝鸡电厂2×200MW热电等耗煤项目。预测“十一五”末全市煤炭需求总量将达2100万t/a左右。另外,宝鸡市还规划在凤翔长青工业园建设一处年产3.0Mt合成油及其衍生产品的大型 煤化工基地,届时本区煤炭需求量将达3000万t/a以上。因此,只有加快开发本矿区,才能满足宝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 永陇矿区自1951年起开展地质工作以来,先后进行了局部普、详查及找煤工作十余次,但普查、详查工作主要集中在矿区中北部煤层埋深较浅的麟游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1′~108°07′,北纬34°36′~34°58′,南北宽30km,东西长约68km,面积为1820km2。)。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满足宝鸡市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提前做好永陇矿区开发建设的准备工作,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计划开发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勘探程度较高的东部麟游区煤炭资源,并于2007年10委托中煤西安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修改)》,2008年2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能源【2008】503号”文进行了批复。随着矿区勘探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陕西全省煤炭分布

陕西省煤炭资源简介 &wbtreeid=1008 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全省含煤总面积约57000km2,累计探明资源量1700亿吨,保有资源量位居全国第三位。这些资源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及其边缘褶皱带,按照地质时代及地域分布情况,陕西省主要煤炭资源可分为五大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三叠纪煤田、 陕西三大煤炭基地(图) &wbtreeid=1009

陕西省煤炭资源分布概况 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之东部,面积万平方公里.基中含煤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3%,是国内较丰富的省份。陕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地区较广,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97个县(市)中,67个县(市)有煤炭资源,其中47个县(市)具备一定规模的煤炭生产能力。现探明加预测储量3107亿吨,截至98年底保有储量达1600多亿吨,居全国第三。秦岭以北有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三叠纪煤田和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秦岭以南有陕南煤田。 全省煤炭开采历史悠久,煤种齐全。目前建成生产的有铜川、蒲白、澄合、韩城、焦坪、黄陵、神府等七大矿区,以及各地(市)、县的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年产量达5000万吨。煤种以低变质的长焰、不粘、弱粘和气煤为主,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和贫煤次之。有不同等级冶炼精煤,有大、中、小块品种齐全的化工用煤,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用煤,可以满足各待业对煤炭的需求。 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一)陕西煤炭资源状况 陕西预测煤炭资源总量为4143亿吨,仅次于新疆、内蒙和山西,居全国第四位。按照地质时代及地域分布情况,陕西省主要煤炭资源可分为五大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石炭三叠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黄陇侏罗纪煤田,五大煤田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以上。 1、陕北侏罗纪煤田 分布: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 煤层:可采煤层1~14层,可采总厚~,单层最大厚度为。

大同侏罗纪煤田断裂构造分析

1) 任玉强,男,1962年8月生,1987年7月太原理工大 学地质系毕业,工程师,037044,大同市雁同北路2号 2) 王俊林,女,1965年11月生,1987年7月太原理工大学地质系毕业,工程师 收稿日期:2002203221,修回日期:2002204205 ●应用技术研究 大同侏罗纪煤田断裂构造分析 大同市煤矿设计研究所  任玉强1 ) 山西省雁北煤炭学校 王俊林2 ) 摘 要 从区域构造特点、构造时代、构造形式和构造应力场等方面对大同侏罗纪煤田已发现的987条断层 进行了分析,确认了其构造体系,找出了构造规律,这对煤田的勘探和开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煤田 断裂构造 构造形式 构造应力场中图分类号 P5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877(2002)04-0008-02 大同煤田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南,地跨大同、左云、右玉、怀仁、山阴5个县市,储量丰富,煤质优良,埋藏较浅,是我国主要的产煤基地。大同煤田属于多纪煤田,有石炭二迭纪煤田,侏罗纪煤田,西北边缘还有第三纪褐煤。 1 区域构造 大同侏罗纪煤田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中段的北部。煤田的北面邻近天山—阴山纬向构造体系,西面是走向南北的西石山,东南面隔着大同平原,是六棱山反射弧。 天山—阴山纬向构造体系是走向东西的复式剧烈挤压带,它由走向东西的褶皱带和挤压性断裂构成,同时有扭断裂与它斜交,有张断裂与它垂直。它远在太古代已经生成,以后历次构造都有活动。具体到大同地区,其展布南界应当不越过淤泥河,更没有扩展到大同侏罗纪煤田内部。因为从地貌形态上来看,淤泥河以南没有东西向的带状隆起和坳陷。 西石山是走向南北的挤压隆起带,北段的地层为太古界和寒武奥灰岩。它是由走向南北的褶曲和挤压性断裂构成,同时有张断裂与它垂直,有扭断裂与它斜交。在梁家油房西南方滴水沿一带,地表为中寒武统鲕状灰岩,直接覆盖在太古界上,并且基本保持了原始沉积状态,说明这里是中寒武海的边缘,也说明西石山北段自太古界以来,一直是隆起的,没有接受过沉积。从构造形式来看,西石山的东界应当不越过滴水沿和沦头河。 六棱山占据了祁吕山字型构造东反射弧的关键地段。该山走向以明显的弧形向东弯曲进入河北省境内。山脊北翼广泛发育着张裂性扇面式断裂,这是反射弧外缘固有的特征。根据六棱山的特征,并结合大同平原隐状断裂的走向展布,以及大同火山群沿北东和北西两组裂隙喷发的特点,初步分析,祁吕山字型构造东反射弧的北界到六棱山北麓为止,不会越过桑干河。六棱山本身没有中生界的痕迹,说明它是在古生 代末隆起的。阴山、西石山和六棱山三山围成的三角形山间盆地为侏罗纪煤田建造提供了场所。 从地层接触关系看,本区自下寒武统到中侏罗统均属于整合或平行不整合,证明中间没有发生过翻天覆地的强烈运动,而仅仅表现为大范围的相对上升或下沉。由于侏罗纪以前的构造运动破坏不了侏罗系,所以对侏罗纪前的构造暂缓讨论。侏罗纪末,发生了以水平为主的强大的燕山运动,太古界及其以上的地层全部被卷了进来,口泉山脉的崛起是这一场运动的最高潮,同时使侏罗纪煤田几乎全部抬起变为剥蚀区,而后在煤田的北西沉积了白垩系。我们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推断出,燕山运动不但把太古界片麻岩推上了七峰山顶,而且越而过之,再经过以拉伸为主的喜马拉雅运动而形成大同地堑,呈现出现在的地貌形态和构造格局,口泉山脉便成了大同平原和大同煤田的构造屏界。 2 侏罗纪煤田的断裂构造分析 大同侏罗纪煤田面积约772km 2。目前井下和地面所见到的断层总计987条。此外,还有一些背向斜和火成岩墙。如此众多的断裂构造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根据它们的走向和结构面性质可归纳成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和南北向4个组。① 北东向挤压结构。归纳到这一组的断裂构造有292条,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口泉山脉挤压带和煤田主向斜轴。二者都是区域一级构造,也是大同煤田的主体构造。② 北西向张裂结构。归纳到这一组的断裂构造有282条,沿口泉山脉排列着许多山沟,其中,较大的有拖皮沟、忻州窑沟、口泉沟、鹅毛口沟、小峪沟、大峪口沟。这些山沟的共同特点是沟口一段都与山脊直交,沟的两侧广泛发育着北西向张裂隙,以忻州窑沟为代表。该沟两侧张裂面很清楚,每一个裂面延展不远,裂面参差相接,没有擦痕,并蒙有相当厚的水锈。③ 南北向扭动结构。归纳到这一组的断裂构造有173条。其中较大的有白洞断层,煤峪口断层和王家园断层。④ 东西向压扭结构。归纳到这一组的断裂构造有240条,最大的有张家坟断层群及挖金湾断层群。 口泉山脉属于挤压结构,走向40°;忻州窑沟、口泉沟、鹅毛口沟等属于张裂结构,走向310°;白洞断层、煤峪口断层等属于扭动结构,走向360°;张家坟断层等属于压扭结构,走向 ?8?2002年第4期 8月26日出版 太原科技 T AIY UAN SCI -TECH

地层

地层 老屋基矿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二迭系、三迭系和第四系;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一、二迭系下统(P1) 茅口组(P1m):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富含蜒类等化石,分布于井田西部。 二、二迭系上统(P2) 1、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下部为灰绿色玄武岩,致辞密、坚硬、具气孔、杏仁状构造;上部为灰紫,褐紫色玄武质凝灰岩,厚7米左右;顶部在局部地段夹有灰~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全厚200米 2、龙潭煤组(P2l):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煤等组成,含煤层总厚度29~40米,平均33米,含煤系数13.2%,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8层,总厚度12.94米,可采含煤系数为5.2%。 3、三迭系下统(T2):厚度852米 (1)飞仙关组(T2f):平均厚度511米,下部为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上部为紫色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 (2)永宁填组(T2Yn):厚226~455米,平均341米。上部以紫色,黄绿色砂质泥岩为主;中部为浅灰色、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下部为灰色、浅灰色钙质砂岩。 (4)三迭系中统(T2):关岭组下段(T1g1)为灰白色石灰岩。 (5)第四系(Q):为残积、坡积、冲积淤积物等。

龙潭煤组(P2l)是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和煤组成,并含有菱铁质条带,厚244~268米,平均250米,根据沉积旋回和含煤特征,将全煤系划分为下、中、上三个含煤段。 1、下含煤段(P2l1)煤系地层底部到24#煤层顶界,由灰、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砂岩透镜体及煤层等组成,厚48~66米,平均54米,含煤9~18层,煤层总厚度2.98~6.7米,平均5.0米。可采煤层只有24#层。 2、中含煤段(P2l2):24#煤层顶到12#煤层顶,由浅至深灰色的中至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褐黑色炭质泥岩及煤层等组成,厚94~119米,平均106米,含煤12~22层,其中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为12#、14#、17#、18#、22#等5层。老屋基矿的可采煤层主要集中在该含煤段。 3、上含煤段(P2l3):12#煤层顶到1#煤层顶,由绿灰、浅灰、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煤层等组成,厚度80~106米,平均90米,含煤11~20层,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有3#、4#和10#等煤层。 总之,各含煤段的特点是:下含煤段所含苞欲放煤层层数较多,但多是不稳定煤线产出,价值不大;中含煤段煤层多,层间距小,以薄煤层为主,中厚煤层次之,煤层除12#外,变化大,结构复杂。层位不稳定,上含煤段煤层厚度不大,以薄煤层显主,煤层较稳定。三个煤段共含煤层40~50层,煤层总厚29~40米,平均33米,含煤系数为13.2%,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8层,即3#、4#、12#、14#、

煤系地层常见岩石力学参数

常见岩层力学参数

11 细砂岩2800 28.85 16.04 12.02 0.20 3.47 43 4.96 5-2煤1410 2.12 1.73 0.82 0.30 0.18 20 0.2 细砂岩2597 27.00 15.28 11.2 0.21 3.1 42 3.48 5-1煤1410 2.12 1.73 0.82 0.30 0.18 20 0.2 细砂岩2586 33.40 18.02 14.02 0.19 3.8 43 5.13 砂质泥岩2520 7.88 4.9 3.2 0.23 1.18 35 1.8 泥岩2567 6.90 4.3 2.8 0.23 0.7 30 1.68 4-1煤1460 2.43 2.12 0.93 0.31 0.5 24 0.35 泥岩2463 6.39 3.94 2.6 0.23 0.68 30 0.98 底板岩层2463 6.39 3.94 2.6 0.23 0.68 30 0.98 砂岩2650 4.35 2.9 1.74 0.25 9.5 41 4.21 7煤1400 1.49 2.08 0.54 0.38 1.2 20 0.64 砂质泥岩2550 3.45 2.61 1.35 0.28 7.6 30 3.0 砂岩2690 5.61 3.35 2.3 0.22 10.7 41 4.96 9煤1400 1.49 2.08 0.54 0.38 1.2 20 0.64 砂岩2650 4.76 3.05 1.92 0.24 10.2 40 4.8 砂质泥岩2600 3.84 2.91 1.5 0.28 7.8 32 3.65 石灰岩2800 10.69 5.57 4.53 0.18 11.4 38 6.7 砂质泥岩2600 3.84 2.91 1.5 0.28 7.8 32 3.65 石灰岩2800 10.69 5.57 4.53 0.18 11.4 38 6.7

陕西煤炭资源

一、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一)陕西煤炭资源状况 陕西预测煤炭资源总量为4143亿吨,仅次于新疆、内蒙和山西,居全国第四位。按照地质时代及地域分布情况,陕西省主要煤炭资源可分为五大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石炭三叠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黄陇侏罗纪煤田,五大煤田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99.9%以上。 1、陕北侏罗纪煤田 分布: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 煤层:可采煤层1~14层,可采总厚0.7~26.89m,单层最大厚度为12.5m。 储量:煤炭资源量2216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53.5%;累计探明储量为1388亿吨,已利用61.7亿吨,尚未利用1315亿吨。该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煤种:不粘煤、长焰煤 特点:低灰、低硫、低磷、高~特高热值,是优质的低温干馏、工业气化和动力用煤。 2、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分布:府谷、佳县、吴堡 煤层:可采煤层11层,单层最大厚度为15.47m。 储量:煤炭资源量1190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28.7%;累计探明储量58.3亿吨,已利用4.5亿吨,尚未利用53.8亿吨。煤田地质结构较复杂,勘探程度较低。 煤种:(府谷)长焰煤、气煤;(吴堡)焦煤、贫煤 特点:府谷的长焰煤、气煤具有中~高灰,特低~高硫、低~中磷、中高热值的特点,可作为气化、液化和动力用煤;吴堡的焦煤、肥煤、贫煤可做炼焦煤和炼焦配煤。 3、陕北三叠纪煤田 分布:延安、子长、安塞、横山 煤层:可采煤层6层,一般单层厚度小于lm

储量:煤炭资源量18.1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0.4%;累计探明储量17.4亿吨,已利用5.3亿吨,尚未利用12.1亿吨。 煤种:气煤 特点:具有低~中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特点,是良好的化工用煤及炼焦配煤 4、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分布:韩城、合阳、澄县、蒲城、白水、铜川 煤层:可采煤层2~6层,可采厚度7.98~30.58m 储量:煤炭资源量489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11.8% 煤种:瘦煤、贫煤及少量焦煤 特点:动力用煤、炼焦用煤 5、黄陇侏罗纪煤田 分布:黄陵、铜川、耀县、旬邑、淳化、彬县、长武、永寿、麟游、千阳、陇县、凤翔 煤层:仅1#、3#煤层可采(1#煤厚0~2.93m、3#煤厚0~1.73m) 储量:煤炭资源量230.5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5.6%;探明储量139.2亿吨,已利用45.9亿吨,尚未利用93.3亿吨。 煤种:长焰煤、弱粘煤及少量气煤 特点:良好的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 (二)矿区划分情况(按照规划划分) 陕西省五大煤田矿区及勘查区划分情况如下: 1、陕北侏罗纪煤田 划分为神府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和靖定预查区。 2、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划分为府谷矿区和吴堡矿区2个矿区。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小壕兔二号井田煤系地层特征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小壕兔二号井田煤系地层特征 文章介绍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小壕兔二号井田含煤地层岩性的特征及物性特征。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标签:延安组;旋回;物性特征 引言 研究区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深部中段,该区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无小煤矿开采和影响。煤层埋藏深度在370m~660m之间,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整装区块之一,并且具有开采时对环境污染小的特点。通过对该区含煤地层延安组岩性基本特征的总结,提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总结归纳了煤系地层5个含煤段的划分。 1 含煤地层岩性特征 1.1 延安组第一段(J2y1) 连续沉积于富县组地层之上,或超覆于三叠系上统延长组地层之上,属湖泊~三角洲相沉积,厚度31.54(EK5-4号钻孔)~81.55m(EK14-2号钻孔),平均厚度45.77m(60个钻孔)。 中下部以厚层状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为主,砂岩的上部及下部常有深灰色粉砂岩、石英杂砂岩。中部为细粒砂岩、粒度上粗下细,泥质胶结,中夹泥岩条带,微波状、水平層理,粉砂岩、泥岩、细粒砂岩具水平纹理。 该段含可采煤层2层,编号为5-1、5-2[5-2上]号。 物性特征:电阻率曲线为高幅值;伽玛伽玛曲线在煤层处为高异常;自然伽玛幅值高低变化较大;自然电位上部为近于基线反应,下部为负异常显示,表明下部岩性以中、粗粒砂岩为主。曲线组合电阻率中间高两头低,自然伽玛与电阻率相互对应。纵观本段上部为松树型,下部为倒松树型。 5-1号煤层高伽玛伽玛及低自然伽玛,曲线界面陡直,曲线组合成呈箱状、窄箱状反映;电阻率高阻曲线界面陡直,山峰状、指状;自然电位呈明显钟状负异常反映。 5-2[5-2上]测井曲线电阻率曲线陡直,自然电位为低异常和电阻率曲线成对立状,由巨钟状变为双钟状或峰状,说明该煤层有夹矸,夹矸接近围岩低阻显示。四种参数曲线组合成两高峰夹一深谷的典型形态。 1.2 延安组第二段(J2y2)

彬长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开采前景分析

彬长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开采前景分析

彬长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开采前景分析 1、矿区基本概况 彬长矿区位于黄陇侏罗纪煤田中部,地处咸阳市彬县、长武县境内。矿区规划面积577.39km2,地质储量78.91亿t;区内主采煤层为4号煤层,平均厚度19.39m。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煤质优良,灰分小于12%,含硫小于0.5%,属低硫、低磷、低灰、高热值的优质动力煤。开采条件优越,适宜大规模机械化开采,是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的理想之地。 1997年8月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交能[1997]1351号文下达了《国家计委关于陕西彬长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批复矿区新建矿井9对,分别为大佛寺矿井 (其中一期3.0Mt/a,二期8.0Mt/a)、孟村矿井(6.0Mt/a)、胡家河矿(4.0Mt/a)、小庄矿井(8.0Mt/a)、亭南矿井(3.0Mt/a)、下沟矿井(3.0Mt/a )、官牌矿井(1.2Mt/a)、蒋家河矿井(0.9Mt/a)、水帘洞煤矿(0.90Mt/a),矿区总规模41.0Mt/a,其中一期36.0Mt/a,二期41.0Mt/a。矿区“十五”期间已建成亭南矿井、大佛寺矿井,随着西〔安〕~平〔凉〕铁路的开工建设,小庄、孟村、胡家河、雅店矿井及同步建设的马屋电厂、亭口水库等矿区重大建设项目正陆续建设,将最终把彬长矿区建设成为安全、高效,集煤、电、路、化工、水利一体化的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现代化矿区。 2、地层特征 彬长矿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盆地分区,从东南向西北沿沟谷依次出露三叠系上统胡家村组(T3h)、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直罗组(J2z)、安定组(J2a),白垩系下统宜君组(K1y)、洛河组(K1l)、华池组(K1h)。第三系及第四系覆盖其上。

煤矿地质学各种习题附答案

煤矿地质学 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为(从太阳由近而远排列) 。 2.地温梯度是深度每增加时地温升高的度数,地温分带分为 ,和。 3.地震波在地球内传播有两处极为明显的分界面,在平均地深km为第一地震分界面,又称面;平均地深km为第二地震分界面,又称面,由此将地球的内圈层划分为,和。 4.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 5.矿物是。 岩浆岩的六种造岩矿物是。摩氏 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6.矿物的特征包括,,, ,,,,等,矿物的鉴定特征指 7.按照矿物解理面的完善程度,将解理分为,, ,,莫氏硬度计由一到十级的矿物分别为

。 8.常见的造岩矿物有,,, ,,,, 。 9.岩浆是 。根据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 和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10.岩浆岩的八种造岩矿物是 。摩氏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1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沉积岩根据划分为 等类型 12.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是按照___________来划分的,具体的划分规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内源沉积岩的种类有,, ,,, ,和。 14.岩石地层单位从小到大为,,和,年代地层单位由小到大为,,,,和。 15.岩石地层分类系统的组是最基本的单位,组指 。列举出三个含煤地层的组名 16.地层对比是指, 地层对比的依据有,, ,。 17.地层对比的方法有:,, 和。 18.地质年代被划分为五个代,它们分别是,, ,,。 19.古生代可划分为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 。 20.中生代和新生代共有六个纪,他们由老到新分别是,,,,,。 21.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和,根据岩层的倾角,可以将岩层分为,,和。 22.地层厚度包括,,,, 按照厚度,煤层可以分为,,, 。 23.褶曲要素包括,,,和,影响褶曲发育的因素有,, 24.成煤的必要条件有,,和。 宏观煤岩成分包括,,,和。 25.宏观煤岩成分可分为,,和。煤岩类型有,,和 26.煤矿中常见的地质图件有 。

黄陇侏罗纪煤田煤中元素特征分析

0前言 我国在以往煤炭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大多忽略了煤中其他矿产元素的勘探开发,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使得有害元素含量过高的煤炭被无序开采造成较严重的环境污染。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黄陇侏罗纪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及研究成果丰富,在盆地的北部东胜煤田发现有大型的砂岩型铀矿床,而黄陇侏罗纪煤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其沉积环境和构造位置与东胜煤田大致相近。本文系统收集了黄陇侏罗纪煤田各矿区煤中元素分析数据,对煤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煤中各元素形成的地质因素,并对高含 量富集的铀矿进行了分析,为后期黄陇侏罗纪煤田铀矿的研究提供了地质依据。 1成煤地质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加里东运动和华力西运动、晚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及中生代末的燕山运动和新生代早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受加里东运动和华力西运动的影响,形成盆地四周边缘山脉及断裂的构造格局(图1)。整体上鄂尔多斯盆地可划分为陕北斜坡、伊盟隆起、天环坳陷带、晋西挠褶带、渭北隆起等5个构造分区,黄陇侏罗纪煤田即位于其南部的渭北隆起带,由东北往西南依次划分黄陵、焦坪、旬耀、彬长和永陇五个矿区。 区内地层呈单斜构造,地层倾角3°~10°,个别地段可达15°左右,在单斜背景上发育一系列宽缓褶皱。受成煤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含煤地层遭受剥蚀,延安组剥蚀边界和煤层露头线构成了煤田的东、南边界;西部陇县一带地断裂构造发育,以压扭性为主,形成倾向南西、向北东逆冲的断裂带,构成 黄陇侏罗纪煤田煤中元素特征分析 吕俊娥1,赵元媛2 (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陕西西安710054;2.北京中煤地荣达地质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70)摘要:根据黄陇侏罗纪煤田主采煤层煤质资料和研究成果,对煤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煤中各元素形成的地质因素,并对铀含量富集特征及有利成矿区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黄陇侏罗纪煤田形成于陆源物质供给较丰富的干旱弱还原泥炭沼泽环境中,煤中微量元素Ga 、Ge 、V 、As 等属正常含量水平,Cl 、F 、P 属低含量水平,U 含量明显高于全国值。由于盆地边缘造山运动提供了丰富的铀源、有机流体及输导体系,使得U 含量由盆地边缘向中心逐渐减小,其中处于氧化还原环境的永陇矿区、旬耀矿区有利于铀矿的形成。关键词:黄陇侏罗纪煤田;煤中元素;特征分析;铀矿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华北赋煤区煤系矿产资源综合调查” (12120114012001)项目;“特殊和稀缺煤炭资源调查” (1212011085511)项目 作者简介:吕俊娥(1983——),女,陕西宝鸡人,硕士,工程师,从事煤 炭地质、矿山灾害治理等方面的评价与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5-06-10责任编辑:唐锦秀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Elements in Coal in Huanglong Jurassic Coalfield Lu June 1,Zhao Yuanyuan 2 (1.Aerial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Bureau,CNACG,Xian,Shaanxi 710054; 2.Beijing China Coal Rongda Geological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Ltd.,Beijing 100070) Abstract:Based on Huanglong Jurassic coalfield main mineable coal seams coal quality data and studied results,carried out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ntent of major elements and trace elements in coal,discussed genetic geological factors of elements,especially analyzed uranium content enrichment features and favorable ore-forming areas.The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 Huanglong Jurassic coalfield was formed in terrigenous supply abundant arid weak reducing peat bog environment.Contents of trace elements Ga,Ge,V and As in coal are at normal level,Cl,F,P belong to low level,while the U content obviously higher than national level.Because of basin margin oro?genic movement provided abundant U sources,organic fluid and passage system made U content gradually decreasing from basin mar?gin toward basin center,thus,the Yonglong and Xunyao mining areas in redox environment were favorable to form U deposits.Keywords:Huanglong Jurassic coalfield;elements in coal;characteristic analysis;U deposit 中国煤炭地质 COAL GEOLOGY OF CHINA Vol.27No.07Jul.2015 第27卷7期2015年7月 文章编号:1674-1803(2015)07-0015-04 doi:10.3969/j.issn.1674-1803.2015.07.04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评价_付娟娟

第23卷第2期2 016年3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大学)Earth Science Frontier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Peking  University)Vol.23No.2 Mar.2016 http ://www.earthsciencefrontiers.net.cn 地学前缘,2016,23(2)收稿日期:2015-09-12;修回日期:2015-11- 01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沁水盆地及周缘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2014- 258)作者简介:付娟娟(1981—),女,博士研究生,工程师,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E-mail:juanj uanfu_2012@hotmail.com* 通讯作者简介:郭少斌(1 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层序地层学、储层评价和油气资源评价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g uosb58@126.comdoi:10.13745/j .esf.2016.02.017沁水盆地煤系地层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评价 付娟娟, 郭少斌*, 高全芳,  杨 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FU Juanjuan, GUO Shaobin*, GAO Quanfang,  YANG Jie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FU Juanjuan,GUO Shaobin,GAO Quanfang,et al.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enrichment conditions of shale gas in theCarboniferous-Permian coal-bearing  formations of Qinshui Basin.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6,23(2):167-175Abstract:Qinshui Basin,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al-bearing basins in China,not only has plenty of coaland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but also has a lot of shale reservoirs.However,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he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shale gas reservoirs in this basin.In this paper,we studied the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gas reservoirs in the Upper Paleozoic of Qinshui Basin,China.Comprehensiveexperimental methods,including X-ray diffraction,NMR,FIB-SEM,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of thinsections and nitrogen adsorption etc.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geochemistry,rockand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pores evolution of organic-rich shale gas reservoirs.On this basis,the exploration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shale reservoirs in the study area is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types of pores and micro fractures developed here,which provide enough spaces for the storage of shale gas.Mineral pores,mainly including intergranular pores and intercrystalline pores in shapes of plate,triangle orirregular are well developed,whereas only  a small amount of organic pores in shapes of dot or occasional ellipsedeveloped.Porosity has a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which has a range from 2.84m2/g to 6.44m2 /g with anaverage of 4.26m2 /g.The average value of p ore size distribution is between 3.64nm and 10.34nm,whichmeans mainly meso-pores developed.The appropriate ratio of mineral composition,which is composed of57.5%of clay minerals and 41.3%of brittle minerals,is pretty go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rco-pores,gasabsorption and fracturing.High value of TOC and Ro,caused by abnormal thermal gradient in Mesozoic,provid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shale gas formation and storage.On the whole,though the burial depth isshallow,there is grea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for shale gas in the C-P period in the QinshuiBasin because the organic chemical conditions,mineral composition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re quitesuitable for the formation and storage of shale g as.Key  words:Qinshui Basin;C-P period;shale gas;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摘 要:沁水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煤盆地,不仅其煤炭及煤层气资源丰富,在上古生界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中还有大量页岩发育。而目前,针对该地区页岩地层的相关研究极少,该地区页岩气资源是否具有勘探开发潜力有待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本文以沁水盆地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海陆交互相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鉴定、X线衍射分析、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分析、核磁共振、氮气吸附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富有机质页岩储层有机质含量、类型、成熟度等有机地化特征以及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矿物组成、孔隙结构等储层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页岩储层的勘探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富有机质页岩储层中发育形态各异的不同类型孔隙及微裂缝。其中,矿物基质孔十分发育,主要包括有呈片状、三角形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