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示儿》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示儿》的生字新词。

2、理解《示儿》,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过程

第一循环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板书课题)

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轴之作。

2、简介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

3、了解背景:(出示资料)。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生活在战乱频仍、国破家亡之中的陆游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3分钟后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1、自学质疑:自由读古诗。

2、合作释疑:小组内互读,正音。

3、展示评价:指名读诗句,正音,相机评价引导。

4、巩固深化:齐读诗句。

第二循环

过渡: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古诗呢(回忆学法。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出示自学自导二:

(1)借助书后的注释或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先在书上批注,圈划,并认真思考,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分享你的学习收获,说说诗句的意思,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5分钟后我展示)

1、自学质疑:生读诗,思考。

2、合作释疑: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说诗意。

3、展示评价:

(1)指名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并小结每句诗的意思。

(2)结合学生体会的感情指导朗读。

(指名朗读,点拨读诗方法,注意指导读出一、二句的“悲”,三、四句的“激昂”。)

(3)体验感情。

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板书:悲)

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教师描述画面。)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想象说话。

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啊!(多媒体出示资料:

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

陆游一直渴望南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诗句“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岁了,北方还没有传来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诗人又一次发出了内心的呼喊,当他“最后一次把将断的气息又来说未完的心事和无穷的希望”时,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爱国之士读到这样的诗句,怎能不潸然泪下有感情地朗读一、二句。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含在里面,是什么(板书:盼)

诗人盼的是什么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65年啊,同学们。诗人盼了65年,780个月啊,23725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多么强烈的期盼啊!

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一个“悲”,一个“盼”,组成了这首感人的诗《示儿》。

(4)巩固深化:

○1学生感情诵读全诗。

○2小结: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配乐背诵。)

第三循环

拓展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出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出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诵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4、总结:

(1)师: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他的绝笔诗——《示儿》,来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崇敬吧。(再次朗读。)

(2)课堂小结: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加,真挚感人。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和同学交流课后搜集到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示儿

陆游

不见统一悲

示儿爱国之情

渴望统一盼

示儿_教案

示儿 【教学目标】 1.读写生字“祭”。 2.背诵、默写《示儿》。 3.理解,《示儿》的内容,感悟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位85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 二、读题解题,了解背景。 (一)读题。 (二)引导说说题意。 “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三)这位老人是谁?对陆游你知道些什么?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簪缨世家,少有才名。孝宗即位,特赐进士出身。乾道二年(1166),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先后入王炎、范成大幕府,襄助军务。六十六岁后遭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四)过渡:85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他什么事都丢开了,惟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诗篇,与世长辞。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临死之前还要叮嘱儿子呢?请大家读两遍诗后,告诉我。 三、体会诗意,理解情感。 (一)学生读诗后,全班交流。 (二)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小学六年级语文《示儿》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示儿》教案学生视角: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许多诗文都流传千古,陆游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可以说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两首诗也是古诗中的名篇,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已经有着丰富学诗经验的学生,这时关注的已不仅是课文的外在语言,诗歌内在的魅力对他们有构成了极大的吸引。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思考:本课中的两首诗堪称古代诗歌中的精品,两首诗特有的写作背景,赋予了诗句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可以作为两位诗人创作风格和人格格精神的生动写照。诗句虽语言通俗,但情感强烈。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结合背景资料,深刻领会诗歌反映出来的深厚爱国之情。同时应抓住诗句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在受到爱国思想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设计特色:自主体悟想象创新 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陆游、杜甫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录音范读磁带和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5、学会4个生字。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 3、学会2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教学流程: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108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这首诗,作为一首绝笔,无愧诗人创作的一生;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表现诗人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内容。能够了解诗歌表达出作者的爱国感情。但是,孩子们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走近作者。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呜,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情击情,引领学生在“动情感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四、教学准备 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时代背景和爱国诗篇) 2、舒缓深沉的乐曲。 3、写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插图、战马嘶鸣声、古诗诵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 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调] 2、了解作者及背景 ①[资料出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____(省、市、区、县))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乾

古诗《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古诗《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古诗《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思想认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2.基础知识: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书课题:示儿) 2.提问:我们在第十一册学了三首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 引导学生回答,投影仪显示本课学习目标: ①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②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①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 ②问: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 2.读“预习”,简介作者陆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 1.读。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2.查。学生、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词。 3.连。 ①根据第一句中字、词意思,说说这一句句意; ②学生根据说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句子意思。(老师点拨板书:心事、渴望) 4.疑。 ①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②老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 五、再现画面,吟诵玩味 1.读。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想。 ①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

《示儿》教案

《示儿》教案 (一)谈话导入,理解遗嘱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遗嘱吗? 2、我搜集了一些名人的遗嘱,请同学们来读一读。 (出示周恩来、郑板桥等人的遗嘱。) 3、学生读后交流感受。 (二)读题解题,了解背景 1、教师引入:同学们,在1210年,有一位85岁的老人,即将离开人世,他也 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是一首诗——《示儿》(板书) 2、读题。 3、引导说说题意。 4、这位老人是谁?对陆游你知道些什么? 5、过渡:85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他什么事都丢开了, 惟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诗篇,与世长辞。 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临死之前还要叮嘱儿子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三)朗读诗歌,体会诗意,理解情感 1.自由地读诗歌,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齐读课文。 2.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诗中的哪个字体现了陆游当时的心情?板书:悲 3、为什么中国得不到统一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社会现实。 出示: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 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入扬州,以扬州作临时都城的宋高宗赵构匆忙逃窜。 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兵再次南侵,扬州沦陷,再次遭劫掠。 所以“但悲不见九州同”就成了陆游临终前的遗恨。板书:遗恨 让我们把作者当时的悲伤和遗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示儿》教案

示儿 知识与能力: 1、收集、交流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 2、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祭、乃”等字,理解“元、九州同、王师”等词语意思。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朗读悟情等形式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2、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重点难点 1、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朗读悟情等形式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示儿 (一)播放图片,情境导入 1、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也。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交待遗嘱。这遗嘱就是《示儿》,这位老人就是陆游。 2、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让学生交流课前资料。 3、师: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出生在战乱纷飞的年代,一生都在渴盼祖国的统一,在临终之时,躺卧在病榻上的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人间绝唱——《示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示儿》,感受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请大家齐读诗题—— 4、“示”是什么意思?“儿”呢?题目的意思是什么?陆游要告诉他的儿子什么呢?我们一同来读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1、同学们,读诗,我们不光要把诗读准、读顺,读得有节奏,还要读懂其中的意思。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同桌讨论讨论,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

(提示:默读古诗,用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诗句意思,并在旁作批注。) 2、学生交流、讨论。 3、检查了解。说说你对第一行诗句的意思。引导理解“元”通“原”指原本的意思。万事空、但、九州、王师、定、家祭、乃翁等词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4、把这些词的意思放到诗句中,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指名学生说) 5、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读懂了诗的意思,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去揣摩诗中所蕴含的那份情感。请大家再次齐读古诗。你能用一字字来表示自己读完古诗后的感受?(板书:悲) (三)品读古诗,感情诗情。 1、诗人为什么而悲?(为祖国不能统一而悲) 师:是啊,国家破碎,人们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请看 师:1126年,当金兵的铁蹄踏破宋朝的京城卞梁的那一刻起,诗人陆游就和所有的人一样过着这种苦难深重的日子。面对此情此景,大家想想诗人在为谁而悲?为人民的什么而悲呢?(人民流离失所) 2、出示诗人68岁时写的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谁难将这种悲伤放到诗句中读一读。 3、师: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靠谁呢?(王师)那些受苦受难、欲哭无泪的百姓需要谁去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中呢?(王师)可此时的王师在做什么呢?播放录像: 师:北方的壮丽山河沦陷了,而南方西湖边却是一片歌舞欢庆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金兵的欺压下度日如年,可西湖上的权贵们却在歌舞中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收复中原的军队望眼欲穿,可南宋的统治者却终日寻欢作乐,,早已将失地与遗民忘到九霄云外,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师:陆游想到这些忘了国仇家恨的统治者,心里除了悲伤、悲痛外,还有什么?把这种悲愤带到诗句中,谁愿意来试试。 4、引读:因为爱国,看不到大宋统一,陆游遗憾啊——因为爱国,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百姓,陆游悲痛啊——

《示儿》导学案

《示儿》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诗中的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2、出示课件,引入课题,介绍作者,释题、质疑(出示学习目标)。 二、读通读顺古诗 1、自由把诗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古诗。 2、抽生读,注意听清字音是否正确,简单辨析“祭”、“乃”字读音、字形。 3、抽生读,其他注意倾听节奏。 4、全班齐读古诗。 三、自主合作 1、出示探究目标,(抽生读学习提示) 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方法提示:先理解重点词语——再连词成句——最后顺通意思) ①理解重点词语。 ②顺通诗意。 (2)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从第一句诗中,读懂了诗人在临死时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从哪个字中感受到诗人内心无比的遗憾。 从第二句诗中,读懂了诗人最后的遗愿是什么?从哪个词中感受到诗人 对实现遗愿的无比渴盼。

②从这些“遗憾”、和“遗愿”中,感受到诗人内心有着强烈的怎样的情感。 四、展示评价 1、检测重点词语。 2、汇报交流第一、二句诗。相机指。 3、小组交流展示第三、四句。相机指导。 4、连词成句,顺通诗意。 5、陆游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是从哪个字体会到的? 过渡:公元1125年,也就是陆游出生的这一年,金兵南下攻宋。第二年,金兵占领北宋都城汴京。从此,北方中原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中原沦陷,金兵横行,生灵涂炭,同胞们流离失所。此时的陆游悲啊!他还为什么而悲呢? 6、此时,陆游最大的遗愿是什么呢?从哪个词感受到诗人对实现遗愿的渴盼?能读出这种情感吗? 7、陆游临终前牵挂的是祖国的统一,他最后的遗愿仍是祖国统一,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完善板书) 8、带着这样的爱国情感,全班再次齐读古诗。 9、导语:可遗憾的是南宋的权贵们在杭州的西湖边醉生梦死,莺歌燕舞早已不思收复中原领土,早已不管置身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原百姓。就在陆游死后的第69年南宋灭亡了。这位至死不渝的爱国诗人的遗愿最终没能实现。陆游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陆游临终写的《示儿》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把它铭记于心。会背诵吗? 10、全班齐背 11.导语:在国难当头,外敌入侵的历史背景下,像陆游这种精忠报国、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怀成了南宋诗词的主旋律。如:(出示课件)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12、导语:陆游一生近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他精忠报国,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怀。课后有一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孩子们小声试着读一遍!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简单理解一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示儿》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示儿》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3、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教学准备: 1.音乐《乱红》、《望月之城》。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陆游诗《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少年中国说》诗文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人 1、(背景乐)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双眼,时间回到1210年的除夕,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嘱咐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刚刚在你们眼前浮现的那位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人翁--陆游。 2、学生介绍陆游生平、作品。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 2、学生朗读,把诗读通顺。 3、师:这是一首几言诗?生:七言。师:请大家按照以往所学的七言诗节奏规律在书上将节奏划出来。复习古诗节奏。(2 2 3) 4、再读古诗,掌握朗读节奏。

师小结:大家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想读得更好吗?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更要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这样就能读出诗的意境美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这首诗。 三、细读《示儿》,理解诗意。 1.揭题“示儿”是什么意思?(告诉儿子。) 师:诗人此时是以什么身份告诉儿子?(父亲。)诗中有个词语透露出这位父亲的年龄情况,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死去。)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说明诗人年纪已经很大了,不久于人世。)所以这首《示儿》相当于陆游对儿子的一份(遗嘱。) (过渡语)那么陆游生前对儿子最后的嘱托是什么呢?请看一二句诗。 【一】 1、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重点字词,师生共同解释字义。根据字义请一到两个学生试着翻译诗句。 (“元”,本来;“但”,只是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

《示儿》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示儿》,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课 800多年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他把儿子叫到床前,老泪纵横、手指北方,用微弱的语气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临终遗言,大家猜猜,他遗嘱的内容会是什么呢?(学生猜测:可能是担心子女,也可能是财产的分配)(教师评价正确与否。)是啊,一般人们都会这么做,但这位老人临终之时,只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却一字未提家事,但里面却包含了他最炽热的情感!他是谁呢?(对,板书:陆游)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陆游,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释题 1、课前老师让大家了陆游的资料和写作背景(生汇报) 2、师出示课件(陆游资料及背景)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陆游出生两年后就遇上了“靖康之变”,儿时的他备受流离迁徙的痛苦,且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沦陷区的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南

《示儿》教学设计

陆游诗作《示儿》教学设计3篇 陆游诗作《示儿》教学设计篇1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千古绝唱。由于诗文内容的时跨度大,学生的阅读体验浅,学生很难同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去挖掘诗文的背后,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点尝试教学,竟然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 课堂需要感动。在本案中,我就打破时空的距离,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和描述<清明上河图》、《金兵入侵图》和《宋高宗等杭州玩乐图》,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国破家亡的惨痛有了感性的认识,了解陆游的悲是与国家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这样的悲是凝聚了强大的力量,是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 二、引导朗读 课堂需要感动。在本堂课中,我设计让学生既读诗文,也读诗人。通过有感染力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也能随着陆游的悲而备、能随着陆游的盼而盼,那么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才能真正融入学生心中,这份因语言文字而带来的感动才能最终沉入学生的生命记忆。 有感情的朗读,需要教师能很好的引导。上课开始,我很动情的做了范读,为学生的朗读定下了感情基调,营造了气氛;陆游对儿子的最后遗嘱家祭无忘告乃翁,我引导学生对大儿子、小儿子的千叮万嘱,一边又一遍的反复吟诵。 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到大宋统一,陆游遗憾啊。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陆游悲痛啊。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花天酒地,苟延岁月的南宋权贵们,陆游悲愤啊。 有了这样的教师语言,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得到升华。 三、展开想象 特别是学生对比观察《清明上河图》和《金兵入侵图》之后,我引导学生:你想到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学生即兴想象那一幅幅凄惨的画面:看到的是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听到哭泣、呼喊着宋朝的名字、我仿佛看到了胡人骑着马从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过去,这些百姓在喊叫着,权贵们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都让我们的学生与爱国诗人陆游一样,为百姓的苦难生活感到悲痛,为南宋王朝的荒淫生

统编版示儿优质课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2.咀嚼体悟重点词句,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体会作者写下这份遗嘱时深沉丰富的感情。 3. 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学资源: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课前交流:让学生自由背诵学过去的古诗。 1. 引入课题: 今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宋诗。(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他一生写诗近万首,这首诗是他临终前的绝笔。2.理解课题:齐读课题师:“示儿”是什么意思? (“示儿”就是给儿子看) 师:临死前写给儿子看的叫什么?(叫遗书)师:人们在临死时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写财产的分配等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那陆游写了什么?请同学先自由读读课文。看看注释。提醒学生自由读,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诗意。指名读课文。 师:想不想读得更好。要读得更好就必须研究、走进古诗。 三、反复吟咏,深刻体会。 师: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 师:指名读。说说理解。 师: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财产、朋友......)师:指导朗读。及时评价。谁能读的更空些?齐读。 师: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伤,板书:悲伤师:出示: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指名读。说说理解。让作者感到悲伤的是祖国没有统一。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谁知道?指名说。 师补充:1127年,金兵攻陷了北宋的首都汴梁,俘虏了北宋的皇帝宋徽宗......多少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师:为国破家亡而感到悲伤。你能把这种悲伤读出来吗?指名读诗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种悲伤。(突出“不见”“同”)自由读。齐读。 师:诗人不仅仅为国破家亡而悲伤。 师:我们来读一首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自由读师:指导读前句。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作者的心情怎样?(悲痛、痛心、气愤)这是为什么而悲?(山河破碎)

古诗《示儿》的教学设计模板

古诗《示儿》的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思想认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2.基础知识: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书课题:示儿) 2.提问:我们在第十一册学了三首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 引导学生回答,投影仪显示本课学习目标: ①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②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①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②问: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 2.读“预习”,简介作者陆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 1.读。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2.查。学生、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词。 3.连。①根据第一句中字、词意思,说说这一句句意;②学生根据说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句子意思。(老师点拨板书:心事、渴望) 4.疑。①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②老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 五、再现画面,吟诵玩味 1.读。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想。①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②学生边读边想。 ①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②先听老师范读,再点名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读出老师描述的情感。 3.画。①用简笔画画出作者病危的情景;②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 ③学生自由读,读出画画时的感受;④看屏幕上老师选出的较好图画,听录音机朗读诗歌;⑤全班齐读,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板书:爱国) 4.背。在前面读的基础上试背。 六、练习延伸,落实目标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 2.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台湾小朋友:

古诗《示儿》教案设计

古诗《示儿》教案设计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108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这首诗,作为一首绝笔,无愧诗人创作的一生;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表现诗人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内容。能够了解诗歌表达出作者的爱国感情。但是,孩子们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走近作者。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呜,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情击情,引领学生在“动情感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 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四、教学准备 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 舒缓深沉的乐曲。 写古诗内容相关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调] 了解作者及背景 ①[资料出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

《示儿》教学设计及反思

《示儿》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背景分析: 《示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一首诗歌。本单元以“爱国”为主线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爱国者的形象。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学情分析: 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许多诗文都流传千古,陆游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可以说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两首诗也是古诗中的名篇,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已经有学诗经验的学生,这时关注的已不仅是课文的外在语言,诗歌内在的魅力对他们有构成了极大的吸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并默写《示儿》。 2、明白诗文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并学会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3、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树立爱国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明白诗文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屏幕出示): 1、爱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巍巍中华,悠悠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

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隔着千年的长河,今天,我们仿佛依然能够听见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看见他们坚贞不屈的身影! 2、让我们穿越近千年的时空,来到伟大爱国诗人陆游的家中,听听这位85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的最后遗言吧!(板书:示儿) 通过题目我们知道,这是陆游留给谁的遗言?对,示儿就是告诉儿子! 范读 3、了解陆游,检查预习 4、(大屏幕出示) 过渡:85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临终之际,他独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绝笔,溘然长逝。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呢?请大家读两遍诗后,告诉我。 二、初读 自由朗读,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来读 1、交流,检查 指名读(读得字正腔圆,真好) 再指名读——读一读《示儿》。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听清楚了吗? 2、指导朗读:大家注意到,他在读“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时候在哪停顿了吗? 齐读 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自己再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 3、指名读,反馈,齐读 三、体会诗意,理解情感 1、几遍读下来,知道老诗人为什么事情而死不瞑目了吗? 同学们,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2、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首诗,读进诗的字里行间

陆游《示儿》教案设计

陆游《示儿》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 与诗歌 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四、教学时授: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 我们小学时学过陆游 的《示儿》,现请一位同学背诵这首诗。陆游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 迫的南宋,他怀着“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 决心“扫胡尘”,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 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这位 85 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 的遗恨,吟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

告乃翁”的诗句 ,离开人世。今天我们学习这位爱国诗人的两篇日记。 二、作者简介: 陆游简介:(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 人。南 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 从小就树 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 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 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 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 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 9300 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 百三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 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 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 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 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 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 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 记》等传世。 三、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 恢复中原, 被罢官。 至 1169 年, 起用为夔州 (今四川奉节) 通判, 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 异景。途中 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 山》是作者 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四、解题: 1、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要个性化。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品读吟诵、拓展想象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感悟,读中欣赏,激发学生热爱我国古老、灿烂的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品悟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背诵古诗。 教学方法: 读: 1.多种形式读,感受诗歌节奏与韵味,并读出来。 2.创设情境读,抓住关键词读出诗人内心情感来。 3.感情背诵,积累语言,内化情感,深化理解。 4.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自主阅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说: 5.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阅读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 6.创设情境说说《示儿》大意。 7.说说读了诗歌后有什么问题要问,阅读相关资料,说说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 1.孩子们,八百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在弥留之际,唤儿子到床前,给了他一份特殊的遗嘱——一首诗《示儿》。 课前预习有同学了解过诗题的意思吗?(生答)你能告诉大家你在哪儿发现的?在书上画出来。 《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轴之作。你们知道什么叫压轴之作吗?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二、知诗意 1.出示自读要求: ①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②借助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理解。 汇报学习成果。 出示全诗,指名读诗,要求读音、停顿正确。指导纠正,

《示儿》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刘玉华 教材内容:六年制小学语文 学生视角: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许多诗文都流传千古,陆游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可以说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两首诗也是古诗中的名篇,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已经有着丰富学诗经验的学生,这时关注的已不仅是课文的外在语言,诗歌内在的魅力对他们有构成了极大的吸引。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思考:本课中的两首诗堪称古代诗歌中的精品,两首诗特有的写作背景,赋予了诗句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可以作为两位诗人创作风格和人格格精神的生动写照。诗句虽语言通俗,但情感强烈。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结合背景资料,深刻领会诗歌反映出来的深厚爱国之情。同时应抓住诗句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在受到爱国思想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设计特色:自主体悟想象创新 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陆游、杜甫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录音范读磁带和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 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5、学会4个生字。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 3、学会2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教学流程: 一、温故引新,确定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 挂祖国的诗。(板题) 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点拨。

示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基本正确地理解这首诗歌诗句的意思。 2.通过《示儿》与《病起抒怀》两首诗的对照学习,在反复诵读与想像中感受诗句勾画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感受诗人爱国的情怀,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激荡。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句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上网搜集陆游的生平资料及诗人所写的其它诗歌,了解北宋灭亡的历史背景。2.教师准备:课件制作。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一首诗,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 再读一遍题目 2、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写给儿子们看的诗) 【设计意图:理解“示儿”的意思,引导学生去关注书后注解。借助注解尝试理解诗意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便于引出后面的教学环节:思考这首诗与陆游其它诗的不同之处。】 3、陆游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歌,其中有不少就是专门写给自己的儿孙辈的。在那些诗中,陆游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孙应该如何读书,如何写诗,如何做人,其中比较有名的,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等等。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示儿》,却与那些诗截然不同。不同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这首诗形成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歌,要求:a、读准字音;b、想想这首诗跟陆游其他写给儿孙的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小组合作:a、检查是否读通诗句;b、讨论交流上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先安排自主学习,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建立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让小组合作发挥实效。通过小组检查、交流,可以起到优秀者帮助落后者的作用。】 3、小组交流汇报学习结果。 a、指名读,正音。 b、这首诗跟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些陆游写给儿孙的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一:直接说出这是遗书 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遗书?(抓住学生提到的“家祭”引入下一环节) 预设二:不是在告诉儿孙要怎样作诗做人,而是要儿孙将来把北定中原的消息在家祭时告诉自己。(同样抓住“家祭”引入下一环节)

示儿_教学设计

示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3.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2.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朗读法。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师生活动】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示儿》这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渲染氛围: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志华。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揭示诗:示儿)2.师配乐诵读《示儿》;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 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你知道什么叫“压卷之作”吗?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二、自由读这首诗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三、学习这首古诗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 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考。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拨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5.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7.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