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意志主义观点及其内在矛盾_以叔本华_尼采的观点为代表
- 格式:pdf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2
第22卷 第6期2010年11月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 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 ocial S cien ces Edition)Vo l 22 No.06N ov 2010 文学研究生存意志论叔本华悲剧理论述评杨振喜(北华大学文学院,吉林吉林132013)[摘 要] 叔本华的悲剧学说是建立在其生存意志论基础之上的。
叔本华认为人在盲目意志的支配下,注定生处在永无休止的追求中,而其欲望又永远得不到满足,因此,人生本质上是痛苦的。
而悲剧从本质上反映出了人生真实的这一幕。
悲剧的本质是通过意志同其自身的矛盾冲突,同其自身的分裂,以此展示人生的痛苦、不幸和灾难,借以唤起人们对生存意志的否定。
由此可见,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一种消极的艺术论,要求人们对现实采取一种顺从和退让的奴性态度,心甘情愿地赎他那与生俱来的!原罪∀。
[关键词] 叔本华;生存意志;悲剧的本质;意志;冲突;否定[作者简介] 杨振喜(1974-),男,文学硕士,北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欧美戏剧研究。
唯意志论是一种主张意志高于理性并且是宇宙本体的非理性主义哲学。
唯意志论哲学的本质在于否定感觉经验和抛弃理性思维,而把情感意志捧到宇宙的中心地位。
唯意志论产生和形成于19世纪20年代的德国,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期。
叔本华是唯意志论主要代表之一。
叔本华主张生存意志。
叔本华虽然不是戏剧作家,但他对悲剧有一些重要的论述,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悲剧学说。
叔本华的悲剧学说是建立在其生存意志论基础之上的。
一、叔本华悲剧学说的理论基础生存意志论叔本华所生活的时代,正是黑格尔的思想处于鼎盛时期,整个德国思想界都处在其影响之下。
黑格尔的以绝对理念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在根本上是一种理性主义思想。
在黑格尔看来,!除了理性外更没有什么现实的东西,理性是绝对的力量∀。
[1](P294)他所说的理性不仅指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而且主要指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某种客观思想,也就是绝对理念或绝对精神。
叔本华的观点一、关于人生的本质叔本华认为人生本质上是痛苦的。
他觉得我们就像在一个充满迷雾的森林里行走,时不时会碰到各种荆棘和坎坷。
比如说,我们想要追求幸福和快乐,但是往往求而不得,这就会带来痛苦。
就像你拼命地想要考个好成绩,但是努力了很久却还是没有达到目标,那种失落感就是一种痛苦。
而且,即使我们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快乐也只是短暂的,很快就会被新的欲望和烦恼所取代。
就像你买了一件心仪已久的衣服,刚开始可能会很开心,但是过不了多久,你又会想要其他的东西了。
叔本华把人生比作一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
你对他这种人生本质的看法有什么想法呢?二、意志的力量叔本华强调意志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他认为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很大程度上是被意志所驱动的。
意志就像一个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小怪兽,它不断地推动我们去做各种事情。
比如,你对音乐有强烈的热爱,这种热爱其实就是你的意志在起作用,它让你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练习音乐。
而且,叔本华还认为意志是超越理性的,有时候我们会做出一些看似不合理的决定,但其实是我们的意志在背后操控。
比如说,你明知道吃太多甜食对身体不好,但是就是忍不住想吃,这可能就是你内心的某种意志在驱使你。
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是受到意志影响的呢?三、对欲望的看法叔本华觉得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想要更多的钱、更好的房子、更漂亮的衣服等等。
当我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
就像一个小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但是家长不给买,他就会哭闹,这就是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表现。
而且,即使我们满足了一个欲望,很快又会有新的欲望产生,所以我们永远都在追求的路上,痛苦也就一直伴随着我们。
叔本华主张我们要学会控制欲望,不要让它无限膨胀。
比如,你可以试着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感到满足,而不是总是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
你能做到控制自己的欲望吗?四、孤独与思考叔本华认为孤独是一个人进行深刻思考的好时机。
略论叔本华和尼采的不同叔本华是现代西方哲学意志主义的开创者。
他主要围绕生存意志构建了自己庞大的理论体系。
虽然叔本华开创了意志主义的哲学流派, 但是他的意志主义带有太多传统哲学的烙印, 所以在他的理论中并没有始终坚持意志主义原则, 这一点受到他的继承者尼采的批评。
尼采主要围绕着他的权力意志#重新诠释了意志主义, 使意志主义更加完备。
本文就试图简略论述一下叔本华学说和尼采学说的不同。
一、在本体论上, 世界二分法向世界一元论的发展在本体论上, 叔本华坚持了自柏拉图以来把世界分为现象和本质的两部分的传统思想。
他像康德一样, 将世界分为现象和自在之物两部分, 只不过他对自在之物的界定不同于康德, 他指出自在之物就是意志。
而尼采认为, 叔本华的这一本体论意志主义的性质不突出和彻底, 于是对之作了修改和补充。
其一, 尼采不像叔本华那样将世界分为现象和自在之物两部分, 而是将世界笼统地说为是意志及其变化形态。
他指出世界是一元的, 并称之为现象世界, 所指的是我们生活其中的客观世界。
在尼采的眼中, 这个世界既是现象又是本质。
作为本质, 并不是在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东西, 而是以多种方式、样式显示着自己的东西, 它同时也是这些方式、样式本身; 作为现象, 也不是表面的、易变的东西, 不是某种内在东西的外在表现, 它自身就是一切, 在它之外就没有任何东西了。
尼采把这个不区分现象和本质的一元世界说成是意志权力意志。
这样, 尼采就取消了传统哲学一贯坚持的现象本质之分。
叔本华主张, 同一的意志整个地出现在每一个别事物之中, 它由于在不同事物中显现的程度不同, 而成为千差万别的个别事物的意志。
而尼采却不这样认为, 他指出整体世界就是权力意志, 个别事物也是权力意志, 个别事物的权力意志是整体世界权力意志的一部分。
其二, 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改造成为权力意志。
在叔本华的理论中, 他所认为的作为事物本质的意志的根本属性就是求生存, 人生惟一的目的就是求生存, 因而他的意志被称为生存意志。
论尼采的强力意志摘要:尼采是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他在叔本华唯意志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而发展为权力意志论者,他的这一主张又被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所承继.他的哲学主张,在他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哲学界的注意,然而在他去世后,却成为一种很有市场的思想潮流,尤其是当代,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很大.他在继承批判叔本华“生存意志论”的基础上认为事物的生存意志除了求生存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求权力、求强大、求优势、求自身超越,真正的权力意志将对生命的肯定作为新的价值原则而建立,从而体现出它的创造性,因此在尼采哲学中,权力意志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一切事物无不是权力意志的表现。
因此只有准确把握权力意志论,才能真正理解尼采哲学。
关键词:尼采;权力意志一、尼采的强力意志思想产生的背景强力意志是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一种价值尺度也译作权力意志的哲学理论,尼采的哲学思想形成于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即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
尼采在垄断资本主义刚刚崭露头角的时代就主动地把论证社会的“强者”的权力意志当作他的哲学的根本目标,把他的整个哲学理论叫做“权力意志论"。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是当时德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雄心勃勃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反映。
二、尼采的强力意志尼采把叔本华的“生活意志”变为“强力意志"。
他说:“世界除了强力意志之外,什么也不是;同样,你本人除了强力意志之外,什么也不是”。
强力意志实际就是生命力。
为什么这种力量是世界和人的根本呢?尼采并没有做过多的本体论论证。
“强力意志”与其说是形而上学的本体,不如说是一种经验的概括,带有假设性质。
他说:“假如我们成功地把我们全部本能生活解释成一种基本形式的意志,即强力意志的发展与繁衍,假如可以用所有的有机功能来指示强力意志,那么,我们就有权把所有的活力都毫不含糊地定义为强力意志”.在他的眼里,世界处于万类竞长、生生不息的状态,这就已经证明了能动的生命意志的普遍存在和支配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哲学家尼采为什么说“我是太阳”尼采的哲学观点导语:尼采在他有生之年中,所提出的哲学观点都十分鲜明,他是反传统主义者,他的学说无论是在德国还是世界范围都有极大的影响,那么他提出的主要尼采在他有生之年中,所提出的哲学观点都十分鲜明,他是反传统主义者,他的学说无论是在德国还是世界范围都有极大的影响,那么他提出的主要哲学观点都有哪些呢?首先尼采提出了强力意志论,虽然这个观点继承了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但尼采也没有完全套用叔本华的理论,他抛弃了叔本华全面否定生命的悲观主义思想。
强力意志论肯定了人性,对人生存价值有一定的肯定。
尼采表示,强力意志是人的本质特性,人要肯定自己,并要成为自己的主人,所以尼采高呼“上帝死了”,来告诫人们不要受宗教的束缚。
人生来就为了死去,这是人的宿命,这无疑是一种悲剧,所以尼采认为人要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欲望,让有限的生命不留下遗憾。
尼采的第二种观点是“超人”。
尼采认为“超人是大地的意义”,“超人”是超越弱者,征服了他人的人,并且,尼采还把人分成“上等人”和“下等人”,在他心中,“上等人”就是超人,可以支配“下等人”,而“下等人”则是愚蠢,荒谬的代名词,这样一来,尼采的学说便有了等级制度的意义,他赞扬天才和杰出群众,同时鄙夷群众,并且尼采对于女人态度一向高傲,具有大男子主义。
尼采哲学观点还有许多细小的分支,虽然尼采在有生之年,但是他的学说没有得到一定的发扬,但是在他去世不久这些观点便影响了整个德国乃至整个世界。
“我是太阳。
”这句话是在尼采与1883-1885年间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的第一卷开卷部分提出的。
同时这句话也被广为流传和熟知,那么尼采为什么说我是太阳呢?尼采主张的生活常识分享。
一、直觉主义与非理性思潮直觉主义(叔本华[1788-1860]、尼采[1844-1900]、柏格森[1859-1941]):哲学思潮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意识流(吴尔芙、乔伊斯、普鲁斯特):具体到艺术创作手法二、叔本华1、唯意志论:意志(will)是世界的本质,而所谓意志就是人的生存欲望。
而人的欲望根本无法真正得以满足,另外,欲望遮蔽了人对世界的真正认识,即对世界的直觉。
2、解脱之道:一是消灭肉体,或获得宗教上的涅槃;二就是进行哲学和艺术的直观,达到物我两忘。
3、直觉论:直觉就是直观的认识,就是“观审”,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放弃自我,成为纯粹的主体;二是放弃客体的个别性,而使其成为纯形式,或“永恒的形式”。
用叔本华自己的话就是:“把对象不当作个别事物而当作柏拉图是理念的认识,亦当作事物全类的常住形式的认识;然后是把认识主体不当作个体而是当作认识的纯粹而无意志的主体之自意识”4、悲剧论:悲剧,展示宇宙和人生的本质。
三种类型,一,恶人从中作梗;二,命运使然;三,不同地位关系。
5、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悲剧论的区别叔本华:通过悲剧来否定意志,获得解脱。
亚里士多德:通过悲剧获得心灵的净化,回归平和中庸的状态。
黑格尔:对各方片面的否定,从而最终永恒正义获得胜利。
6、中西悲剧比较7、总结:王国维与叔本华:《红楼梦评论》鲁迅与叔本华:“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三、尼采1、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1)反基督教,反理性,反传统……(2)“重估”的标准是广义艺术,其实质是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反对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科学)的人生态度。
基督教对生命作伦理评价,视生命本能为罪恶,其结果是造成普遍的罪恶感和自我压抑,审美的人生要求我们摆脱这种罪恶感,超于善恶之外,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欢乐。
2、尼采与叔本华从叔本华出发,走向其反面,否定叔本华对意志世界的彻底否定,强调强力意志,高扬酒神精神。
3、“超人”与“强力意志”超人,是“人之上”或“超越人”之意。
尼采,德国哲学家,唯意识论的主要代表,19世纪最天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最初承接于叔本华和瓦克纳,而后自立门户。
他主张把叔本华的“生活意志”提升到“生命意志”,从而使人在对自身生命的超越中获得强力意志。
正如尼采所说:要体会真正的生命,就应该站在生命之上,以恢复人类的尊严与高度。
一位大师曾这样说:如果说康德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通往古典哲学的桥,那么尼采则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通往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桥。
而尼采自己也说,伟人因为被人误解方才成为伟大。
这点毫无疑问,百年来对尼采哲学误解者比比皆是,而被当做法西斯重整世界的思想领袖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这恰恰是对尼采哲学最大的误解。
这位天才的哲学家,他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和“权利”的强力意志。
这种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想的力量,它决定着生命的本质、决定人生的意义。
尼采哲学的核心是生命之爱,他对生命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爱,正如他所刻画的智慧之神“查拉图斯特拉”一样,是生命之神,是尘世和死亡之敌。
或者如酒神一般,用尽兴的舞蹈和歌唱来感受生命的欢愉。
他一边歇斯底里的向世人宣传他的哲学,一边却又像鲁迅一样“爱其不幸,怒其不争”。
他的哲学风格迥异,他的哲学无需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或者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而是他对人生痛苦和欢乐的直接感悟。
1889年1月3日,尼采在都灵的卡罗.陶尔拍托广场看到一个马车夫用鞭子抽打一匹马,他抱着马哭了起来,然后昏倒了,最终尼采丧失了理智。
正因为他的哲学无需论证,所以曾一度被称为“行动哲学”: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
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
他驳斥达尔文:生存斗争的实质及目的不是被动的适应环境,求得生存,而是主动地征服环境,成为主人。
生存斗争以及进化为目的的真正动力不是来源于自然条件的匮乏,而是来源于生命力的充沛和渴求。
他批判基督教是一群包裹着弱者的团体,它要求信徒的博爱与自持,实际上抑制了最真实的人性,其结果是将人类推向命运的深渊。
【名人故事】叔本华简介叔本华个人资料中文名:叔本华外文名:arthurschopenhauer性别:男国籍:德国出生地:波兰但泽(今格但斯克)出生日期:788年02月22日逝世日期:860年09月2日职业:哲学家成就: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代表作品:《做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章与二卷》叔本华简介叔本华即为亚瑟?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788年2月22日-860年9月2日),德国知名哲学家,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在人生观上,受到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抱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禁欲主义坚毅。
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今属于波兰,改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暴躁。
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heinrichflorisschopenhauer)就是非常顺利的商人,后因肺炎转差去世。
母亲约翰娜?叔本华(johannaschopenhauer)就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存有相处。
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浅,最后关系断裂。
但由于他承继了他父亲的财产,结果并使他一生过着富足的生活。
叔本华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打开了非理性主义哲学,代表作存有《论充裕理由率为的四重根》、《做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道德的起源与基础》等。
860年9月2日叔本华去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赠给了慈善事业。
亚瑟?叔本华,德国哲学家,他被认为是唯意志论的最重要倡导者之一。
唯意志论主张意志先于或高于理智。
在现代哲学中,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开始不断强调意志的重要作用。
叔本华也因他的悲观主义而闻名,他的悲观主义与他那个时代欧洲大多数人所持的乐观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虽然他的作品起初并没有得到承认,但是在他晚年时这些作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理查德?瓦格纳、弗里德里希?尼采,以及托马斯?曼受到叔本华思想的影响。
叔本华自己曾受了柏拉图和伊曼纽尔?康德思想的影响,以及东方哲学的影响。
他的主要著作,《做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88年顺利完成,89年出版发行),在这本书中,叔本华主张唯一的真的就是存活意志,即为盲并无目的的不懈努力存活。
叔本华简介,名人故事
叔本华个人资料
中文名:叔本华
外文名:ArthurSchopenhauer
性别:男
娜?叔本华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
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
但由于他继承了他父亲的财产,结果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
叔本华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代表作有《论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道德的起源与基础》等。
860年9月2日叔本华逝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亚瑟?叔本华,德国哲学家,他被认为是唯意志论的最重要倡导者之一。
唯意志论主张意志先于或高于理智。
在现代哲学中,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开始不断强调意志的重要作用。
叔本华也因他的悲观主义而闻名,他的悲观主义与他那个时代欧洲大多数人所持的乐观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虽然他的作品起初并没有得到承认,但是在他晚年时这些作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理查德?瓦格纳、弗里德里希?尼采,以及托马斯。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唯意志主义观点及其内在矛盾
陈修佳
【关键词】
唯意志主义流派叔本华尼采发展观矛盾【摘要】
叔本华关于人的发展观是一种以“生存意志”为中心的悲观主义的发展观,其理论本身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人生目的等问题上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尼采关于人的发展观是一种以“强力意志”为核心的“超人”哲学,其理论本身在人性、人的价值的评价标准等问题上存在着内在的矛盾。
文史哲
唯意志主义流派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其代表人物叔本华和尼采都曾在人的发展观上作过诸多的阐述。
叔本华的观点及内在矛盾
叔本华的观点。
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 -
hauer ,1788~1860)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流派的开山鼻祖。
叔本华作为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将人的意志作为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质,以“世界是我的表象”和“世界是我的意志”这两个命题,建构起了其唯意志主义的哲学体系,
并以“世界是痛苦的”、“人生就是痛苦”为基本出发点,确立了其人的发展观。
叔本华认为,人为意志所支配,意志的本质是欲望,而欲望是不可能满足的,生命犹如钟摆,总是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摆动,这就是众生之相。
在对待人生的态度问题上,叔本华认为,人活着就是对人生之苦的认识过程。
“我们若再反省一下人生,人生也真是一个毫无收获的插曲,徒然对非存在的平静平添困扰……我们活得越久越能清晰地看到整个人生无不是
失望,甚至是一种骗局。
”
①
在人生目的问题上,叔本华认为活着是一种没有法子的事,如果人们能自己作选择的话,那么,“给我黄金亿
万两,也誓不投胎。
”
②在人性问题上,叔本华持人性恶的观点,并提出了人性的特征为:残忍、自私、贪婪、虚伪、嫉妒,指出正因为人类本性是恶的,所以人类必须在此世界上蒙受痛苦。
在实现幸福、摆脱痛苦的途径问题上,叔本华开出了他的处世“良方”:修身养性、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献身艺术、欲望升华、忘却悲苦;克制欲望、修习佛教、达到涅磐。
在人应该如何生存、发展的问题上,叔本华告诉人们要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既要看透世界,又要善于生存,这样,在芸芸众生的苦海里,才可以保持自身的高洁,获得自身的幸福。
叔本华提出了下列几
点:要有愉快的精神品质;要有健康的体魄;要有爽朗的气质;要有高度的才智。
综上所述,叔本华的人的发展观是一种以“生存意志”为中心的悲观主义的发展观,其理论本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叔本华观点的内在矛盾。
第一,其人性分析上,性恶论的观点最终回到了宿命论和善恶报应说上,反过来又去证明人生痛苦的合理性,这和基督教所宣扬的“原罪说”、“天国报应说”可谓是异曲同工,在其目的和内容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本质上是一种天赋观念论,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
第二,叔本华所说的那种智者,那种抽象的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也是存在不下去的。
第三,叔本华人的意志支配行为的观点是一种非理性主义观点,否定了理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混淆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四,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是最终将人们引向死亡的人生观,其到达幸福、自我实现的途径是虚无的,这样的个人不属于任何阶级,与社会处于一种真空隔离状态,对社会上的一切都不去追求,只能是一种想象,缺乏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作支撑,是无法真正实现自我的。
所以叔本华这种看似明智而超然的人生发展观必将引领人们步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尼采的观点及内在矛盾
尼采的观点。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lhelm Nietzsche ,
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流派的集大成者。
作为唯意志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尼采继承和发展了叔本华的哲学,并以其独特的思想给西方哲学带来了一场震荡,成为了一位具有开创意义的人生哲学家。
尼采的人的发展观以“强力意志”为出发点,取代了
———以叔本华、尼采的观点为代表
138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重新界定了人和世界的本质。
尼采指出人类行为活动、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因就是“强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也可称为权力意志,它也同时是世界的本质。
在尼采看来,世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权力意志的创造和表现,人生就是对权力的追求,生命就在于对权力意志的追求,在于自我权力意志的强化和扩张。
在人性、人的价值的评价标准问题上,尼采疾呼:“上帝死了!”“重新估价一切价值!”③“上帝死了”这一命题的直接含义是:“曾经长久地统治和支配人类思想行为的传统基督教信仰及其压抑生命的本能、抹杀个性、扼杀创造精神的道德价值体系已经破灭。
”④尼采认为,上帝之死对于人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上帝之死一方面造成了全面的价值危机和信仰危机,传统的善恶法则无效了,人世陷入一片混乱;另一方面又使“人类中的创造者得以复活。
”⑤人类由此摆脱屈从于被创造物的境地,开始创造自己的价值,探索自己的生活意义。
而这又必须通过“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的过程来实现。
人是价值的赋予者,因此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价值关系而不是认识关系。
传统的价值体系是立足于上帝观念的基础上的,或者说,是人根据他们对人的信仰所具有的意义而建立起来的。
现在,这套价值体系随着上帝之死而对人的信仰变得毫无意义的了。
尼采认为,重估一切价值的最高尺度、最高标准就是“强力意志”。
在人生意义的问题上,尼采批判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基督教的虚假乐观主义、科学的浅薄乐观主义,并且对印度的出世、罗马的玩世与古希腊的艺术化人生三种人生态度进行了比较,最后认定艺术是人生苦难的救星,提出酒神精神与诗化人生,并提出“永恒轮回”思想。
在人生目的实现动力的问题上,尼采认为一切由非理性的强力意志主宰,强力意志是“生命的核心”,要塑造出健康、坚强的人性,就必须打破传统道德的束缚,充分发挥人的意志的自由创造性。
人的意志能锻造世界,意志实现的过程也是获得自由的过程。
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尼采主张不平等观念,指出人类个体生命存在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有的人生而为弱者,有的人生而为强者,前者是社会的大多数,后者只是社会的极少数,人类社会是由极少数强者所塑造、推动的,这是权力意志的作用使然。
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活具有不同的属性和价值:前者是强者、英雄、主人的生活,只有它才能代表人类生活的真实意义;后者是弱者、群氓、奴隶、侏儒的生活,这种生活是低下卑微的,于人类的进步毫无价值或意义。
在发展理想人格的问题上,尼采主张“超人”哲学,指出人类发展的目标是“超人”,指出人的价值在于他是动物与超人之间的一个过渡,而不是目的本身。
超人是人类
进化的顶点;是最有力、最独立、最雄厚、最有胆量,具有“坚强的心”和“矫健的脚步”,他要不断割断所有套在自
己头上的价值绳索,使自己不断地飞升;“超人”也是生命
意志自我超越的具体化,是权力意志行动的代表;“超人”
不仅能摆脱旧价值的桎梏,而且还能创造新价值,是未来
的“立法者”;“超人”是一切的依据和最高标准,他本身就
是真理,就是至善,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尼采观点的内在矛盾。
综上所述,尼采的人的发展观
是一种以“强力意志”为核心的“超人”哲学,其理论本身
存在着内在的矛盾:
第一,尼采把人生发展的根本动因归结为“权力意志”,带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否定了理性的作用,也
把人生需要“纯意识”化,又把这种“纯意识”权力意志化,
忽视了人生需要的客观性、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没有看
到人生需要是随着人生活动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而能动
地发展的。
第二,尼采的“两种道德”的划分实质是一种典型的
唯心史观(英雄史观),是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恢复“等级制”的宣言,否定了人的平等发展的机会。
第三,尼采的“重新估价一切价值”,是抽象的人性论,
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实践性等对人的价值选择的影响。
第四,意志和创造本来是人所具有的两个重要特征,
但在尼采那里却被赋予了本体论意义。
尼采认为,人创造
了意义世界,人对世界只存在价值认识,而不存在真理性
认识,人的生活意义深藏在人的意识中。
这里,人的意志
和创造自由被绝对化,排斥了科学认识,否认了客观世界
的可知性,忽视了实践在价值评价中的基础性作用,割裂
了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第五,尼采的“超人”是基于人的本质的不确定性和
自由创造性的一种推设,这种推设及其前提只是一种虚构,它抛开了人的本质规定的客观性,抽象、片面地强调
人的创造性和自我超越性,以至于把它们绝对化为独立
存在的本原性的东西,从而把人的本质看成是不受任何
客观条件限制的绝对的“自我”。
同时,他又把这种神秘化的、非理性主义的人的本质看成只有少数“强者”才具有
的本质,然后又直接依据“强者”的本质特征,虚构出连他
本人也不甚清楚的“超人”的形象。
可是,从被歪曲的人的
本质推设出来的“超人”,只能是一种没有任何根据的“自
由想象”。
(作者为辽宁职业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②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
学史教研室编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年,第95、96页。
③④⑤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尹溟译,北京:文
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105、135、343~344页。
责编/马冰莹
139
2010/12/下总第3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