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摘要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东欧剧变早已尘埃落定。苏联剧变和解体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原因三个方面的原因。分析这些原因有助于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更有有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今天、我们仍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苏东剧变的原因与我们应汲取的教训,以避免重蹈“前车之覆”。作为“后车之鉴”,我们必须历史地评判苏东剧变:它并不是社会历史的正常发展,打破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使传统的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同时引发了有关国家的社会动荡与分化、国家的分裂与重组。

关键词苏东剧变原因现实原因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教训价值评判

一、苏东剧变

从1989年波兰剧变开始,先后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剧变。从1990年开始,蒙古也发生了剧变。1991 年12月7-8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就苏联的前途问题在明斯克秘密会晤,并签署了《明斯克协定》。协定宣布三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并称“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将停止存在”。12月21日,除格鲁吉亚外的苏11个加盟共和国在阿拉木图又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并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宣言再次宣布,“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12月25日,苏联第8任、也是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并把核武器控制权亲手交给了叶利钦。同时,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升起了白、红、蓝三色俄罗斯国旗。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通过宣言正式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历史划上了句号。短短两年多的时间,10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了。苏联的解体,与20世纪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样,都是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

苏东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遭受的空前严重的大挫折。它如同一场“政治地震”,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为什么苏联这样一个发展了70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会解体呢?

二、苏东剧变原因

苏联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它不只意味着一个超级大国的崩溃,而且还意味着长达70年之久的苏联社会主义和一批东欧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这个历史事件要比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失败所包含的内容与提供的历史教训丰富得多和深刻得多。因此,从苏联发展历史过程中来研究其兴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特别要指出的是,当东欧各国和苏联剧变而导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我国通过改革开放转变体制,决心摆脱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之际,通过对苏联兴亡历史的研究并得出科学结论,这对今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具有直接的意义。苏联的兴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苏联演变并非命中注定,但却事出有因。苏联剧变后,对苏联的兴亡问题尤其是在分析苏联解体原因问题上,国内外学术界的观点差异很大。因此得出的经验教训亦不相同。但不论从哪个角度去分析,都不能排除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原因三个方面的原因分析。

1、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苏联剧变和解体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有复杂的现实原因。可以说,历史原因是根本性的原因,没有历史上各种问题、矛盾的积累,不可能有后来的爆发和剧变;而现实原因则无疑是直接原因,它主要表现为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苏联的“亡”正是所有这些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⑴、历史原因。从国家发展史角度看,带有古老的“直接民主制”特点的村社制度对俄罗斯产生了重要影响。俄罗斯村社制度是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又增添了鞑靼蒙古人200多年的统治使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中的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倾向得到了大大的发展。正是这种漫长的“独裁传统”影响,使得俄国历史上缺乏渐进、改良的社会实践。俄罗斯历史文化传统对苏联后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不仅有来自国内、国际资产阶级的反抗和颠覆,更重要的是旧制度的残余,植根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一系列旧习俗、旧的思维模式对新制度、新体制的侵蚀。其中最关键的是始终贯穿于苏联领导层决策、国家管理以及社会控制过程中的专制主义残余。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斯大林体制曾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过贡献。但其垄断性、强制性随着时代的变化,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而这种缺陷、弊端却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革和创新,因而也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历史的根源。

(2)、现实原因。苏联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斯大林体制、本身的各种问题和弊病,是导致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根本原因,但戈尔巴乔夫这一代领导人错误的、不成功的改革无疑是苏联剧变和解体的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等苏共领导人看到了必须对苏联模式和斯大林模式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这无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改革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由于苏共领导人在改革战略、改革的目标选择以及改革的具体政策、策略方面的一系列错误和失误,使得改革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导致了悲惨的结局。戈尔巴乔夫时期,改革首先始于由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向社会主义改良学说的转向,苏共领导人改革的最初目的还是要复兴社会主义。但是,当改革转入政治领域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挑战,社会开始转向“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形态,随后苏共领导层中的部分人干脆转向自由市场的自由主义思想。正是这种完全排斥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思想转变,戈尔巴乔夫等苏共领导人便逐渐丧失了对苏联社会发展的控制能力,“改革”进程开始由激进民主派来左右,加之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的日益壮大,造成了苏联社会的最终分裂和国家的解体。

2、内因和外因

自从苏维埃国家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西方国家就感到了这种“异己力量”对其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价值观和地缘政治的威胁,由此便开始对苏联实施从武装干涉、战略遏制到和平演变的一整套战略和策略,在苏联剧变和解体的过程中,外部因素、西方国家的影响确实存在,但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1)、内因——决定性的因素。苏联国内各种问题、矛盾引起各种危机,而在所有内部因素中,经济因素是其它各种因素的基础,民族关系方面的因素是导火线,社会政治因素直接导致社会制度的急剧变化,政治危机是各种危机的集中反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曾经在历史上创造过高速发展的奇迹,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在西方世界日益显现出巨大的潜力,而此时苏联模式逐渐显露出其固有的弊端,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日渐衰落。戈尔巴乔夫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不仅未能使苏联经济重新恢复活力,反而使苏联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这种两种社会制度下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劣角色的位置转换,造成了对苏联十分不利的局面。这种经济因素也正是导致苏联剧变和解体的基本原因,其它各类因素均源于、从属于这一基本的原因。经济竞赛的落伍,刺激了苏联人社会意识的变化。人们对苏联领导人关于共产主义光明未来的许诺感到失望,开始自然而然地产生某种对西方社会的羡慕心理,加上改革以来,苏共本身的问题以及苏共放松对群众的思想工作,一时间,社会上出现了意识形态“自由化”的倾向,社会危机开始显现出来。在社会情绪和价值取向逐步变化的

过程中,政治变革的失败和正确方向的偏离,导致了政治危机一步步加深,各种社会思潮的泛起瓦解了苏共的意识形态和思想防线。同时,苏联的民族问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导火线,也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外因——并非无足轻重的因素。导致苏联解体的外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敌视社会主义苏联。一方面,西方国家实行“战略遏制”的同时,孜孜不倦地奉行着“积极接触政策”,通过经济贸易,文化、科技交流,人员往来等各种渠道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同时又通过大众传媒将西方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冲破了苏联官方的各种思想防线,并逐步渗透到苏联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从而为苏联发生剧变奠定了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在政治上,美国和西方国家大力宣传自由、民主、人权观念,或明或暗地支持苏共的政治反对派,对苏联领导人的某些“不民主”做法指手画脚,为反对派撑腰打气。另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是东欧国家先于苏联而发生剧变,对苏联政治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也极大地鼓舞了正在与苏联展开决战的激进民主派和民族分离主义势力,加快了苏联剧变和解体的进程。

3、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苏联剧变和解体有着深刻的原因,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1)、客观因素。显而易见,苏联剧变、解体的客观因素首先在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对象本身,即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及其对苏共领导人本身思维方式、行为能力以及整个社会意识的长期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斯大林式的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坚固性、保守性、排它性决定了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改革都必然会遭到重重阻力。第二,在苏联政治体制中苏共的特殊地位,它含义上是政党,实质上是国家政权组织,这种政党合一的体制,使苏共肩负着多重任务,一是维系联盟国家的支柱-苏共的瓦解必将直接导致国家政权的失控,造成社会制度的剧变,随后便是联盟国家的解体。第三,依靠原有体制下干部任命制度和由此产生的各级干部来改革这种体制、革新这种体制下的干部队伍,这两者之间本身就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的发展导致“体制外”的干部队伍逐渐成熟并成为苏共的直接竞争对手。第四,以往苏联社会主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成为“改革”的对象之一,统一的意识形态和共同奋斗目标的丧失使社会迷失了方向。

(2)、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苏共领导人虽然一再强调改革需要“新思维”,然而从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到实际运作过程来看,他们在思想方法上还是沿袭了苏共历届领导人的传统:急躁冒

进、理论脱离实际、理论超越实际、唯意志论盛行。第二,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苏共领导人热衷于国际舞台上的频频亮相和国内政治领域层出不穷的新举措、新方案,而缺乏将每一项具体改革步骤贯彻始终的决心和毅力。第三,由于对改革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估计不足,苏共领导人在改革的前期充满盲目乐观情绪,认为通过改革可以一下子解决多年积累的问题,使国家经济迅速扭转劣势,走向繁荣。第四,宣传上、口头上大谈民主,时而以集体讨论、集体决定为借口,推卸领导责任,优柔寡断,时而独断专行、一言堂、听不进不同意见,这在苏共领导人,特别是戈尔巴乔夫身上表现尤为突出。第五,苏共领导人热衷于“理论上”的创新、突破,过分迷信民主,被民主束缚住手脚,在关键时刻缺乏果断行动。第六,在政治改革的突破口的选择、改革任务的次序、改革的速度等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必须指出的是,十一余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于苏东剧变的原因提出了各种看法,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实际上并不互相排斥。我们既要坚持多重性原因的“合力论”,又要坚持“重点论”。但是诸多研究中,到底哪种因素是更带有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或者说导致苏东剧变的最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了使诸多因素形成“合力”的“粘合剂”又是什么?至今众说纷纭。对此,曾参与策划瓦解别国秘密战略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彼得·施魏策尔在《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一书中也指出:“苏联从世界地图上被抹掉”,“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因素到底是哪些呢?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破产吗?是由于共产主义违反人性而命中注定要失败吗?是苏联经济的钙化与生锈最终使其不堪重负而发生内部爆炸,如同一个不结实的屋顶因不堪积雪的重压而轰然倒塌一样吗?历史学家们可能对这一问题争论儿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档案的陆续披露,对苏东剧变的研究肯定会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实只有找出最为重要的原因,我们才能总结出真正应该吸取的教训,才能真正避免重蹈前车之覆辙。

三、苏东剧变留给我们的历史教训

恩格斯曾告诫社会主义者,必须从亲身经验中学习,从本身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列宁同样教导共产党人,对于迫切的问题不要逃避,不要掩盖,要直截了当地提出来,从本身的痛苦经验中、从失败的经验中学习。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也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与苏东剧变的原因相对应,苏东剧变的教训也涉及到从国际到国内、从理论到实践、从经济到政

治、从宏观到微观、从基本原则到具体政策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总结历史的教训会转化为现实的理论财富。苏东剧变之后,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从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严重曲折的教训中引以为鉴,并多次论述了苏联共产党执政长达71年后垮台的教训。他说,根本的一条,就是不能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也明确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苏东在内的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执政几十年的老党、大党,先后失去了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分析这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教训,有几点启示是重要的:

第一,执政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坚持改革创新,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要目光远大、开拓进取,绝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党才能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保持主导地位。

第二,执政党的路线、方钊、政策和行动纲领必须顺应民心,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要执政兴国、执政为民。任何执政党的根基都在于人民群众的支持。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只有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执政党才能为群众所拥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第三,执政党必须注重自身建设,善于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经受住长期执政和社会变革的考验。一个政党或团体,在它夺取政权的时候,因为万众一心,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于是“其兴也渤焉”;一旦政权在握,便高踞于民众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所面临的就不仅仅是拒腐防变的问题,还有提高领导水平、执政水平,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等重大课题,这些问题回答、解决不好,就会是“其亡也忽焉”。一个党要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长久地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党的团结和统一,从实际出发改进领导方式、组织方式、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还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坚持民主集中制,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稳定的领导集体,建设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并具有强大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组织体系,建设一支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纵观苏联东欧执政的共产党的兴衰成败,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教训主要有: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执政的共产党要善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时代、国情、具体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和时代化。

第二,在组织和制度建设上,执政的共产党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和监督机制。

第三,在作风建设上,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勤政为民的原则,坚决反对腐败现象和既得利益集团出现。

第四,在领导方式上,执政的共产党必须适应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研究执政的基本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

第五,在适应生产力要求上,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尊重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始终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趋势和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强国富民为己任。

第六,执政的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并慎重稳妥地处理民族、宗教等问题。

第七,执政的共产党必须掌握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任何削弱、放弃党对军队、警察等强力部门的绝对领导的行为等于自毁政权柱石、自毁长城。

第八,执政的共产党不仅不能忽视而且必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第九,执政的共产党要处理好农民问题和知识分子问题。

第十,执政的共产党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并得到人民拥护的外交政策。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20世纪发生的一件影响异常巨大的事件。苏东剧变十余年后的今天,我们从世界历史、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原苏东地区的社会发展等不同层面进一步探讨苏东剧变的性质和影响,

四、结语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20世纪发生的一件影响异常巨大的事件。苏东剧变十余年后的今天,我们从世界历史、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原苏东地区的社会发展等不同层面进一步探讨苏东剧变的性质和影响,形成了如下基本的价值评判。

1、苏联东欧剧变并不是社会历史的正常发展,而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世界上出现的独特的历史现象。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螺旋式上升的。苏东剧变则是一场引起社会制度性质改变的剧变,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一次大的逆转。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

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是,“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他多次引用世界史中的一些实际例子来论证这个论断,他说:“有长期封建历史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德、日、意的发展,也都有过重大的曲折和反复(英、法出现过反革命复辟,德、日、意出现过法西斯统治)。"邓小平这一论断的方法论意义在于:苏东剧变典型地体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道路的曲折性,这一“代替”是有条件的,即“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

2、苏联东欧剧变打破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世界格局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未知因素增加了。苏东剧变后,原来以亲美或亲苏为标志的“简明化”的国际关系格局变得复杂起来。在冷战掩盖下的种种问题日益凸显,诸如西西矛盾加剧、南北差距拉大、地区热点发生转移并增多、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升级等等。最值得关注的则是“多极化”与“单极化”的较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谋求建立独家支配和主宰的“单极世界”,成为美国日益显露的战略追求。然而,经过2001年“9 " 11”恐怖袭击和阿富汗战争、2002年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指出,美国“先发制人”的新战略最大的失误在于过分迷信和依赖于武力,而世界力量格局已成“三维”棋盘:第一层是军事力量,美国“一超”;第二层是经济力量,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已成多极;第三层为跨国力量,形态更加复杂。美国目前几乎只关注棋盘顶部的军事力量,忘记了自己只是“三维”棋盘中的“一维”棋手:当你在三维空间中做游戏,如果只关注国家之间军事力量的对比,而不注意其他两个层面以及悦个层面之间的纵向联系,你肯定会成为输家。”

3、苏联东欧剧变使传统的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遭到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但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并不就是死潮,它的困境并不就是绝境。苏东剧变在给社会主义带来新的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剧变,使苏联东欧一整块社会主义阵地丧失殆尽。但是,世界上的敌对势力消化苏东剧变带来的一系列困难和矛盾,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为存留下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等,通过吸取苏东剧变的教训.各自总结本国社会主义历程中的得失成败,与时俱进,致力于改革和革新,继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人,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也在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运动的进程。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共产党人在遭受挫折之后,也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发展道路。西方

社会民主党人起初对苏联东欧剧变持幸灾乐祸的态度,但是,它很快也开始进行反思。

4、苏东剧变给这一地区带来社会的动荡与分化、国家的分裂与重组。苏东地区原有的9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苏东剧变后变成了27个至少在价值取向上已不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在经济上,它们逐步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转轨的过程中,所有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严重衰退,先后走过了混乱滑坡一谷底一回升的历程。在政治上,它们逐步向多党制的、以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的西方式议会民主政治体制过渡。大多数国家的政治转型在其初期是以疾风暴雨的形式展开的。多党制的、以三权分立、议会民主、民族分离等一时间主导社会思潮,社会政治领域的冲突异常激烈。目前,这些国家向资本主义民主制的转变已基本完成,政治多元化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已通过宪法和法律得到贯彻。但是,按照宪法规定实施真正的民主体制还将有一个过程。同时,由剧变所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如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加剧;贪污腐败比比皆是;人们的政治热情趋于冷淡,政府的政治威信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等也日益令人担忧。

苏东剧变表明,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的体制是从苏联过来的,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防止苏联东欧的悲剧在我国重演,就应该从苏东剧变中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认真解决体制方面的问题,消除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

总之,十余年过去了,原苏东地区最为剧烈动荡的阶段已经结束,大多数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框架已初具规模,但转型过程还没有最后终结,影响这一地区经济、政治走向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对于这一地区的各个国家来说,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将是极为关键的时期。

主要参考文献

[1]陆南泉.苏联兴亡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3]李英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探讨与争鸣[M].北京:航天工业出版社,1998.

[4]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印]西塔拉姆·亚秋里.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J].科学社会主义,2003,(1).

[6]宫达非.中国著名学者:苏联剧变新探·序[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2.

[7]李景治.国际共运史学百年[Ml.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222一223.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97.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83.

[10][美]彼得·施魏策尔.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M」新华出版社,2001. 1.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 苏东剧变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之一。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没有任何有效抵抗的前提下顷刻间轰然倒塌,留给人们无尽的感叹和反思。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 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过度集权的体制。在这种情况下,处在冷战局面中的东欧各国,脱离了本国实际,大多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纵使改革了30年,直到解体,旧体制的基本框架仍几乎原封不动,以军事和重工业为主题的经济方针导致国内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低下,导致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直到苏东剧变前夕,苏东各国的经济形势严重恶化。 2、历史问题的沉淀所造成的潜伏危机是苏东剧变的历史原因 十月革命开辟了新时代,但是改革本身没有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斯大林的改革模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尤其是在二战期间,对于抗战的胜利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是改革却没有适时调整,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被严重扭曲了,从而在整体上减缓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此后几任领导人推行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原有模式的束缚。长期冷战思维导致不断扩军备战,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稳固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却延缓了经济建设、削弱了国力;对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推行的霸权主义,导致各国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形象。这些问题的长期积累,对东欧各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极大影响,而这些历史问题的积淀造成的苏东社会潜伏的危机,是苏东剧变的深刻的历史原因。 3、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从20世纪50年起,西方国家就没有停止对苏东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渗透和破坏,最突出也最有效的就是支持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势力,从波兰的团结工会、

(教学精品)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从表面上看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迅猛、剧烈,像一场大地震,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一事件称为“苏东剧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东剧变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诸多方面的原因。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些原因特别是主要原因,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长期推行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高度集中而又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权力归中央,中央以行政命令和统一计划管理经济,指挥生产。企业没有自主权,实行单一公有制。排斥商品、价值和市场经济,不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这种体制,在革命和战争的特殊年代,曾经起过积极作用,它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和平时期,它就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了。因为它不能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和个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缺乏竞争活力;不能及时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始终处于一种粗放经营的水平,必然不断扩大与西方的差距;不能正确及时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长期压低消费品生产比例,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必然使人民生活得不到进一步改善;不能真正全面地实行对外开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然使经济由停滞变为落后,陷入困境而难以自拔。从70年代开始,苏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降了下来,进人80年代,便出现了停滞和危机。苏联经济上不去人民生活搞不好,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终极原因[2。 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破坏法制,极大地损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破坏法制,极大地损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与上述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必然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民主和法制不健全并遭破坏,缺少有力的必要的监督机制,个人或少数人独断专行,政治弊端不断出现。在苏联政治生活中最大的弊端就是个人崇拜和大清洗。3O年代,在苏联出现了一个新的造神运动,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奉若神明,盲目崇拜。与个人崇拜相伴而来的就是大清洗,对于党内的反对派,

苏东剧变的教训

苏东剧变的教训 【摘要】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上统制、政治上专制、思想上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这有助于我们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更有有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苏东剧变; 社会主义体制; 教训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 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反驳说,同样是这个体制,却在上个世纪20 年代初到30 年代末,把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排行第七的封建的军事帝国主义的俄国迅速变成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也是这个体制,使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成为中流砥柱和领导中心;还是这个体制,在二战后几十年间创造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奇迹;正是这个体制,在冷战期间使苏联成为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这些又该如何解释呢?这些反驳乍看起来似有道理,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不能说一种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起过一定的作用,就说这种体制没有问题,就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如果我们这样看待问题,就不能正确地从苏东剧变中吸取教训。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本身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即使在苏联体制最辉煌的时期也潜伏着严重的危机。这种社会主义体制的根本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经济上统制。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统制经济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统制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计划经济的运行方式(实际上是指令经济)。这种统制经济虽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起过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过程来看,它远远落后于现代市场经济,严重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苏联的重工业、军事工业虽然上去了,但轻工业,农业发展长期滞后。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粮食产量始终未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直到戈尔巴乔夫当总书记时,人们仍然是排队购买食品。苏共中央经常为居民的日用品供应而发愁。苏联从上个世纪70 年代起[1],经济就出现停滞的趋势。到80 年代继续恶化。按苏联官方的统计,1981—1985 年经济年增长率为3. 6 % ,这个本来不高的数字还包含着很大的水分,按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推算苏联在这期间的增长率为1. 8 % ,还有人推算为0. 6 % ,实际上增长几乎为零。在东欧其他国家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与周边国家相比差距越拉越大。按照邓小平的说法,这就不能叫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原话是:“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顺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促进

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东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遭受的空前严重的大挫折。它如同一场“政治地震”,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苏联为什么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为什么苏联这样一个发展了70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会解体呢? 二、苏东剧变原因 苏联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它不只意味着一个超级大国的崩溃,而且还意味着长达70年之久的苏联社会主义和一批东欧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这个历史事件要比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失败所包含的内容与提供的历史教训丰富得多和深刻得多。因此,从苏联发展历史过程中来研究其兴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特别要指出的是,当东欧各国和苏联剧变而导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我国通过改革开放转变体制,决心摆脱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之际,通过对苏联兴亡历史的研究并得出科学结论,这对今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具有直接的意义。苏联的兴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苏联演变并非命中注定,但却事出有因。苏联剧变后,对苏联的兴亡问题尤其是在分析苏联解体原因问题上,国内外学术界的观点差异很大。因此得出的经验教训亦不相同。但不论从哪个角度去分析,都不能排除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原因三个方面的原因分析。 1、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苏联剧变和解体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有复杂的现实原因。可以说,历史原因是根本性的原因,没有历史上各种问题、矛盾的积累,不可能有后来的爆发和剧变;而现实原因则无疑是直接原因,它主要表现为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苏联的“亡”正是所有这些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⑴、历史原因。从国家发展史角度看,带有古老的“直接民主制”特点的村社制度对俄罗斯产生了重要影响。俄罗斯村社制度是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又增添了鞑靼蒙古人200多年的统治使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中的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倾向得到了大大的发展。正是这种漫长的“独裁传统”影响,使得俄国历史上缺乏渐进、改良的社会实践。俄罗斯历史文化传统对苏联后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不仅有来自国内、国际资产阶级的反抗和颠覆,更重要的是旧制度的残余,植根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一系列旧习俗、旧的思维模式对新制度、新体制的侵蚀。其中最关键的是始终贯穿于苏联领导层决策、国家管理以及社会控制过程中的专制主义残余。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斯大林体制曾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过贡献。但其垄断性、强制性随着时代的变化,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而这种缺陷、弊端却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革和创新,因而也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历史的根源。 (2)、现实原因。苏联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斯大林体制、本身的各种问题和弊病,是导致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根本原因,但戈尔巴乔夫这一代领导人错误的、不成功的改革无疑是苏联剧变和解体的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等苏共领导人看到了必须对苏联模式和斯大林模式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这无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改革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由于苏共领导人在改革战略、改革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一、苏东剧变的经过 波兰1989年发生剧变后,紧接着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剧变。蒙古国于1990年发生剧变。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联邦三国领导人于1991年12月7日在明斯克秘密会晤,讨论了苏联的前途问题。并签署了著名的《明斯克协定》。同年12月21日,苏11个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除外)在阿拉木图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并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核武器控制权由叶利钦接管。同时,白、红、蓝三色俄罗斯国旗代替了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升起。最高苏维埃于12月26日举行最后一次会议,通过了宣言。 二、苏东剧变原因 苏联的剧变不仅仅是一个超级大国的解体,更是苏联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苏联的剧变并非偶然,而是由多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所以,总结苏联剧变的原因,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 1、旧思维和专制主义 俄罗斯在过去有过“直接民主制”的村社制度,这种制度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在后期,鞑靼蒙古人又对俄罗斯进行了200多年的漫长统治,这种“独裁传统”,主要表现为“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这使得俄罗斯人民和政府改良的社会实践性严重缺乏。俄罗斯历史的旧制度、旧习俗、旧思维对苏联的新体制、新制度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苏联政府、决策层中存在严重的专制主义。在斯大林时期,斯大林的强制性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阻碍越来越显现出来。这种强制性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更为严重的是,苏联时期,竟然还出现了赵神运动,他们把国家领导人当做神仙,盲目的崇拜。后来进行大清洗,稍有不同意见,即会被清理。好多先进和优秀的党员和干部群众被冤枉,社会惶恐。 2、领导人水平不高 前民主德国党的总书记克伦茨认为戈尔巴乔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够,水平不高。经常夸夸其谈,没有真正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致使苏联的改革方向偏离;戈尔巴乔夫有个人魅力,能够吸引电视、吸引年轻人,演讲功夫好,但这些都是表面的东西。致使许多人,包括西方社会主义国家对他抱有很大期望。戈尔巴乔夫贪慕虚荣,非常注重别人对他的肯定和表扬。

简论苏东剧变的原因与教训

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 题目:简论苏东剧变的原因与教训 院(系):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年月日

摘要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世界政治舞台上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大事件,这是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的空前严重挫折。探究苏东剧变的原因,吸取社会主义在苏东兴亡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面向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苏东剧变;原因;社会主义;教训

苏东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遭受的空前严重的大挫折。它如同一场“政治地震”,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苏联为什么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为什么苏联这样一个发展了70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会解体呢? 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是无数个力的作用的结果,最后形成一个总的合力,这就是历史事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作为20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其原因教训涉及国际和国内、理论和实践、经济和政治、宏观和微观、从基本原则到具体政策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长期潜伏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这就需要我们用“合力论”来探究苏东剧变的原因。然而,在全面的基础上,又要突出重点。也就是说,既要坚持多重性原因的“合力论”,又要坚持“重点论”。用这种方法,我认为,苏东剧变是由两个深层根源和两个直接原因导致的。 (一)苏东剧变原因 深层根源一:政治经济体制僵化造成经济发展滞缓、社会主义形象受损。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斯大林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使苏联成为二战结束后唯一一个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经济管理体制和国民经济军事化,苏东国家的经济出现停滞,苏联那种计划到一颗螺丝钉的计划不再适应战后国家的经济建设,弊端日现,严重地阻碍了苏东的社会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间的差距逐步拉大。对此,从赫鲁晓夫到勃日涅夫一直改革不力。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虽然首先推出了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却没有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是把改革推进了政治斗争的旋涡,使原来就处于停滞状态下的国民经济进一步崩溃的边缘,从而严重地削弱了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东欧国家长期受制于苏联,仍然套用苏联模式,或者即使有国家愿意走自己的路也被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所扼杀。经济问题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人们对共产党、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信心,同时也为国内外、党内外主义敌对势力的进攻及“和平演变”图谋得手提供了条件。 深层的根源二:执政党陷入深刻危机严重脱离群众、动摇了生存基础。苏东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最后是在戈尔巴乔夫一类人手里丢失的。他们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背弃了社会主义道路。从“左”的极端走向“右”的极端,自动取消了宪法中规定的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使共产党最后失去了改革旧体制、实行模式转换的机会。戈尔巴乔夫实行的苏共党内民主化实际就是抛弃民主集中制,把民主普遍化、庸俗化、扩大化,这使苏共内部意见分歧、纪律松弛、离心离德、党派林立,几乎没有任何凝聚力。为以后苏共分裂,进而一部分派别变质从而从内部搞垮苏共种下了祸根。以至在共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20世纪震惊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这一连锁事件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其结果直接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崩塌,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国缩小为5国,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苏东剧变的实质是苏东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这个事件像一把双刃剑,必然从正反两方面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历史地评价苏东剧变。 关键字: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原因启示 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一事件称为“苏东剧变”,也有一些人称其为“苏东巨变”。 二十年过去了,国内外的学者已有多种解说,许多学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揭示。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发这些国家社会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只从单个因素和角度进行分析,或把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归结为某个人或某时的行为,则不足于揭示其爆发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也很难使我们对它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理解。为了深刻反思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这里再对它进行分析,“以史为鉴”对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下面分析一下苏东剧变的原因: 第一,经济和政治体制方面的原因。苏联经济的衰退,直接体现为生产力水平的下降,这是受生产关系的制约的,而生产关系又集中体现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核心这是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活力不足,技术匮乏、效率低下,无一不是僵化制度下的经济模式所导致;苏联工人阶级对于执政的“共产党人”的抛弃也是耐人寻味的,剧变前期,苏联的“执政者”已经成为自身的代表,人民生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警示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警示 周煦烽09091020 苏东剧变不是偶然的,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完全照搬苏联模式,造成经济困难,这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在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东欧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制造了许多冤假锗案。20世纪70年代,有的国家领导人独断专行,大搞个人迷信和家族统治,加上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分子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败坏了党的声誉和形象,降低了社会主义在东欧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在经济上,东欧国家长期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形成了一件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西方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群众逐渐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在遇到困难时,东欧国家不是依靠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而是盲目依靠西方外债、专利、成套设备、原材料和生活消费品来“繁荣”经济。结果:经济依赖西方,失去了独立自主原则;债台高筑,大大超过了偿还能力,致使出现了债务危机,沉重的外债包袱加重了东欧各国的经济危机。经济恶化,必然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致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和政府失去了信任,也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2.在经济建设中,一方面是急于求成的思想导致发展战略的失误,另一方面没有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和集约化经营的客观需要而及时采取对策。前者既表现为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过早消灭其他经济成分,还表现为片面地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发展比例的失调,更表现为长时期不切实际的高速度、高积累政策,致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不断扩大,陷于危机,难于自拔。后者则表现为长期固守着粗放经营,使经济失去后劲,停滞不前。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东欧国家虽然搞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改革,但这些改革有的没有长期坚持下去,有的没有触动经济体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还有的则根本走偏了方向,因而没有收到顶期的效果。 3.执政党长期不重视自身建设,丧失了战斗力。东欧国家的一些共产党是从社会民主党分裂出来的,或与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有较深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虽然在党章中被规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但实际上并没有在党内扎下根来;共产党虽然成为执政党,但是缺乏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路线,严重地削弱了党的战斗力,也使党不具备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经不起风浪的袭击。当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的“新思维”之风袭来时,东欧各国执政党使手足无措,乱了阵脚,最终导致党的分裂,党员迷失了方向,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并丧失了政权。 4.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是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国家就确定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家在东欧国家的改革中看到了实施和平演变的有利的历史机会。于是,他们调整了军事施压与和平演变两手并重的政策,加强了和平演变这一手。和平演变的主要手段包括:在思想上用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在政治上通过直接插手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和大力扶持反对派,达到篡政夺权的目的;在经济方而进行施压或诱迫,通过经济制裁和附加政治条件的“援助”,促使社会主义国家转向西方的轨道;在外交上不断进行干涉,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制造矛盾,挑起动乱,以实现其“以压促变”、“以乱促变”的图谋。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剧变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起到了催化和促进作用。 5.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直接插手和支持反对派也是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一出笼,就大大推动了东欧国家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泛滥。戈尔巴乔夫不仅运用各种手段将他一整套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强加给东欧国家,而且对不赞成他的“新思维”,不按照他的模式进行“改革”的东欧同家的领导人,采取各种手段迫使他们下台。这样,反对派不仅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而且也间接得到了戈尔巴乔夫的支持,于是他们就放手大胆地夺取了政权。 苏东剧变给我们的警示有: 1.在经济路后的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共产党人如果不把经济搞上去,就无法在两种制度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因此,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搞好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深人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2.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地改革创新。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被人称之为历史之谜”的苏东剧变至今已时过近20年。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怎么会在未作任何有效抵抗的情况下,就自行覆灭了呢? 学术界有人把决定性原因归结为经济因素,有人断言政治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有人认为体制问题是根本原因,有人认为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即僵化的苏联模式的弊端是根本原因。以上观点都有失偏颇。在总结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时,学术界同样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对此,我们只有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来看待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有价值的结论。 这篇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苏东剧变的原因;第二部分是苏东剧变的教训与启发。 一、苏东剧变是多种因素形成“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重大的社会变迁和历史事件,都是一种“合力” 的结果。作为20 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苏东剧变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直接原因,又有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客观的、历史的、全面的、辨证的分析。当然,强调全面分析不是不分重点,强调诸因素综合作用,不是不讲主次,而是要分析其中哪一个是关键的、决定的因素,从中找出根本原因。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l、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采用各种手段,对苏东国家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 他们利用人员往来,“以接触促演变”;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以维护“人权” 为名,干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大力扶植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对派组织,支持他们搞动乱,乱中夺权;利用经济贸易和援助,对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其作出政治上的让步,等等。在上述手段中,最突出的就是支持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派。 东欧国家的反对派,从波兰的团结工会、匈牙利的民主论坛,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论坛和保加利亚的“生态公开性”组织,无一不是依靠西方的赞助和扶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西方敌对势力推行的“和平演变” ,东欧国家不可能发生如此迅速的演变。在苏联,西方敌对势力也从未停止过支持政治反对派即所谓“不同政见者”的活动。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随着“ 民主化” 、“公开性” 方针的推行,西方敌对势力支持苏联政治反对派向共产党夺权、颠覆社会主义的活动进一步加剧。这在1991 年“八·一九事件” 中表现得最为露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明目张胆地从各方面施加压力,对“八·一九事件” 的迅速失败起了很大作用。所以说,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对苏东剧变起了催化作用。 2、历史问题的积淀所造成的潜伏危机是苏东剧变的历史原因。 十月革命开辟了新时代,指出了新道路,但革命本身并没有、也不可能同时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问题。“斯大林模式”(即“苏联模式”)是在列宁逝世后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渐形成的。这一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合理性,并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存在的严重弊端在实践中长期得不到纠正,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原则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被严重扭曲变形了,从而在整体上减缓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首先,在思想理论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使社会主义理论停止、僵化。其中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前提,将自己定位在各方面都已经比资本主义更高的阶段上。其次,经济发展战略失当,囿于产品经济,在经济联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同时,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导致

苏东剧变的原因和启示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启示 一、苏东剧变的历史进程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20世纪震惊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这一连锁事件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其结果直接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崩塌,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国缩小为5国,它是苏东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一事件称为“苏东剧变”,也有一些人称其为“苏东巨变”。 二十年过去了,国内外的学者已有多种解说,进行了多方位的揭示。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发这些国家社会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只从单个因素和角度进行分析,或把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归结为某个人或某时的行为,则不足于揭示其爆发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也很难使我们对它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理解。苏东剧变的实质是苏东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二、苏东剧变的原因 苏东剧变是一把双刃剑,它并不是社会历史地正常发展,打破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使传统的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也标志着苏式社会主义的失败。为了深刻地反思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这里再对它进行分析,“以史为鉴”对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下面分析一下苏东剧变的原因: 1.完全照搬苏联模式,造成经济困难,这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在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东欧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制造了许多冤假锗案。20世纪70年代,有的国家领导人独断专行,大搞个人迷信和家族统治,加上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分子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败坏了党的声誉和形象,降低了社会主义在东欧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在经济上,东欧国家长期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形成了一件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西方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群众逐渐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在遇到困难时,东欧国家不是依靠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而是盲目依靠西方外债、专利、成套设备、原材料和生活消费品来“繁荣”经济。结果:经济依赖西方,失去了独立自主原则;债台高筑,大大超过了偿还能力,致使出现了债务危机,沉重的外债包袱加重了东欧各国的经济危机。经济恶化,必然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致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和政府失去了信任,也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2.在经济建设中,一方面是急于求成的思想导致发展战略的失误,另一方面没有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和集约化经营的客观需要而及时采取对策。前者既表现为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过早消灭其他经济成分,还表现为片面地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发展比例的失调,更表现为长时期不切实际的高速度、高积累政策,致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不断扩大,陷于危机,难于自拔。后者则表现为长期固守着粗放经营,使经济失去后劲,停滞不前。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东欧国家虽然搞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改革,但这些改革有的没有长期坚持下去,有的没有触动经济体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还有的则根本走偏了方向,因而没有收到顶期的效果。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反思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反思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发这些国家社会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深刻反思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以史为鉴”对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 在经济方面:长期以来,原苏东国家潜在于经济和经济体制中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发展危机:原苏东国家经济发展基本上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是依靠高投入和高消耗来推动经济发展的。这种只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模式,虽然短期内依靠增加投入和高积累的方式,推动了初期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它是不可持续的。当它的发展越来越受制于资源投入的限制时,这种旧的经济发展动力已经耗尽,而新的经济增长点又难以出现,因此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便不可避免的陷入困境。2 、经济体制危机:苏联型旧经济体制采用的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在这种“命令经济”基础上的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功能。它的经济改革则需要来自政治力量的支持,需要政治体制改革作相应的配合。而在政治和经济高度融合的体制框架内,如果缺少来自国家上层领导自身的改革动力,任何改革措施都面临“障碍机制”的困扰并以失败而告终。3 、社会进步危机:原苏东国家的社会进步危机主要体现在它与发达国家的对比所产生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经济、社会进步与富裕程度诸方面。 几十年来,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竞赛中,原苏东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活质量、消费水平等诸多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拉开了距离。在早期封闭的体制条件下,社会经济的巨大反差对原苏东国家的影响并不明显。20世纪70年代,苏联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进入80年代,经济继续滑坡,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 2.8%,低于70年代后期的增长水平。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1982年为1%,低于1976-1980年的1.9%,农业人均产量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也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苏联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固然巨大,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逐渐使人民对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信心,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在政治方面:斯大林统治苏联近30 年,垄断了政治权利,由于苏联和“第三国际”对舆论的控制,过去人们长期被蒙在鼓里,直到1956 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后,才初步解开了黑幕一角。赫鲁晓夫虽揭露了因斯大林的个人迷信造成的恶果,但他本人仍搞集权制、终身制和新的对他自己的个人崇拜。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尚比较注意维护集体领导原则。领袖地位逐渐稳固后,他也开始大搞个人集权、大树个人威望。戈尔巴乔夫尽管喊“公开性”和“民主化”比谁都响,但他本人在党内也很专断,出了问题则找一个“替罪羊”。在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总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在思想路线方面:苏联共产党从斯大林开始到80年代,始终没能从根本上摆脱执导思想上的僵化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左”的路线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又从“左”的极端一下子跳到了“右”的极端,表现为全盘否定了苏联的历史,终于引发了一场毁灭性的总危机。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教训对我国建设的启示

一.苏东剧变的历史背景 东欧各国是首先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东欧各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一开始具有不同于苏联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不是一党制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而是多党制的几个阶段联合的人名民主国家,共产党和其他进步政党一起组成联合政府。但是,苏联却自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具有普遍性,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普遍规律,具有国际意义,非要别国照搬不可。总之,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各国普遍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它们有的是主动地效仿苏联模式,更多的是苏联向它们推销。而苏联模式本来是一种在非常状态下实行的特殊模式,其弊端日益显露【1】。结果,使东欧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重重困难。因而也就陆续出现了改革苏联模式,走自己的路的改革现象,因此,包括苏联在内的苏东地区先后不同程度地卷入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之中,形成了不可逆转的态势。然而,苏联东欧的的改革并没有达到完善社会主义的目的,相反,改革走进了死胡同,各种矛盾的激化达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使社会主义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共产党政权丧失。 1.1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的国家从时间先后来说分别是,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阿尔及利亚和南斯拉夫八国。送方式上看有的国家是执政党本身改变了性质,变成了社会党,从而导致社会发展方向的改变;有的国家则是共产党被迫向反对派让权,从而使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多数国家的剧变是“和平演变”,个别国家如罗马尼亚的领导人一“左”到底,硬要用强力镇压群众,结果被人民以暴力推翻了原有的政权。但是东欧各国剧变的性质是相同的。第一,共产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二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第三,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1】。 1.2苏联解体 1988年苏联的改革面临复杂形势。一方面经济改革陷入停滞状态,另一方面左翼激进有了较快发展。从1990年8月到1991年8月,即苏共二十八大后,苏联的形势发生剧烈变化,各种政治势力纷纷进行组合,基本形成了以叶利钦等为首的“激进派”,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中间派“和以利加乔夫为首的”传统派的三种势力。在此背景下,爆发了8.19事件,诣在阻止苏联的演变。但是,819事件的迅速失败,却加速了苏联演变的步伐。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协议,决定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里政治现实已不存在”。12月21日11个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签订议定书,决定共同创建“独立国家联合体”,正式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无可奈何得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至此,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终于落地,已存在74年之久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自行解体了【1】。 二.苏东剧变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一种“合力”的结果。苏联剧变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外因,又有内因;既有近因,又有远因;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经济因素,又有政治因素,以及理论、思想、外交、民族、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所以,要进行综合的、全面的分析,同时又要抓住关键,分清主次和深浅【1】。 2.1苏联剧变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因 第一是原有的苏联模式积弊太深,第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第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1】。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的理论分析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的理论分析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的苏东剧变,是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严重挫折,影响当今世界格局、人类未来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世界各国持不同政治立场、学术观点的人们,都在关注和思考着这场给世界造成强烈震撼,给历史造成深远影响的事件。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深入地探讨苏联剧变的原因和教训,才能正确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认清当今世界局势和未来走向,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在于苏共对马列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背叛 众所周知,苏联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加快“改革”的过程中,发生了出乎人们意料的历史性悲剧: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具有90多年历史的苏联共产党被解散,拥有2200多万平方公里辽阔领土、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帝国主义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被肢解了。这一剧变就连做梦都在企盼颠覆社会主义的西方垄断资产阶级也没有预料到。这种由完善社会主义的“改革”到摧毁社会主义的“改向”的转变,来势凶猛而又错综复杂,不能不引起世界人民严肃认真地思考。借用恩格斯的话说,“思维的任务现在就是要透过一切迷乱现象探索这一过程的逐步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苏东剧变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刻本质和“内在规律性”。 综观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历史过程,不难发现:苏联剧变是同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新思维”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紧密相关的;苏联剧变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所谓改革“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路线和纲领产生、泛滥和破产的过程。在导致苏联解体的诸多原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是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东领导集团推行了一条错误的“改革”路线和方针。无论是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还是苏联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是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反共反社会主义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不必然导致苏联解体的结果。人们常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危机与希望同在。苏联党和人民把社会主义继续发展的希望寄托于新一代领导人发动的改革上,期望他们采取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克服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困难。然而,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共领导集团倡导的“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些错误的改革“药方”,把苏联这个得了“疾病”,但没有得“绝症”的国家给“治死”了。 从本质上看,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新思维”一点也不新,它不过是西方的思想观念和政策措施的翻版;“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也没有多少新东西,它的内容大多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和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它从根本上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这种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多党制、三权分立和议会民主;在经济上,实行非国有化和私有化;在思想上,实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任资产阶级思想观点滋长蔓延。戈尔巴乔夫甚至还与西方人士共同制定苏联的“改革”计划,并将该计划交给西方首脑审查、批准。这种改革路线、方针、政策怎能不导致苏联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恶果?正如美国政要布热津斯基所说:“在克里姆林宫出现一位修正主义的总书记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必定为苏联国内……的激烈辩论火上浇油,而且必定复活和发展影响更深远的东欧修正主义”,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启示

摘要:苏东剧变是二十世纪末国际政治格局发生的一件重大而影响深远的事件,也是本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它不仅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而且也标志着苏联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给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本文主要从苏东剧变的历史背景,苏东剧变的原因探究以及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三个方面对这一事件展开论述。 关键词:苏东剧变;斯大林模式;原因;教训 苏东剧变是二十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它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全球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了总结其深刻历史教训以启示后人,二十年来不少学者就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做了大量深入的专题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寻苏东剧变的相关问题,主要是针对自己对苏东剧变的若干思考展开相关论述。 一、苏东剧变的历史背景 (一)苏联解体。 自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开始,苏联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制度模式上,僵化的斯大林模式已严重阻碍着社会的发展。在政治上,独裁专制与任人唯亲愈发明显。在官员作风上,腐败横行,官僚特权意识日益严重。在民生问题上,人民长期处于水生火热之中,难以解决温饱。正是由于这一系列问题长期困扰着苏联的发展,才导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决意对苏联的传统体制进行改革。这项改革最初以经济为突破口,在遭受挫折难以取得明显成就的情况下,经济改革又转向为政治改革。即以经济改革失败为导火索引发了所谓“民主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但是,随着改革局面的失控,戈尔巴乔夫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逐渐走向偏激,主张全盘西化,接受西方的“民主化”和“公开性”,最终导致苏联亡国。 随后的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签订协议,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理政治现实已不复存在”。12月21日,11个加盟共和国抛开中央正式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之后在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宣告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4个春秋的苏联国旗悄然降下,取代它的是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至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消失。 (二)东欧剧变。 在以前的改革难以取得显著成效以及内外交困的情况下,20世纪8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苏东巨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班级:机械工程研5班 学号:2013203111 姓名:苏运波 摘要:苏联剧变和解体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内因和外因, 主观和客观原因三个方面的原因,从五个方面总姑了其经验教训。 关键词:苏东剧变;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历史教训。 千年的钟声指导人类走入了新的纪元,回首那连历史都难以载荷的20世纪,我们感慨万千,这一百年注定了将要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20世纪下半段,以一个局外人的严峻而又客观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一场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的“革命”:苏东剧变。 一、苏东剧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苏联的兴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苏联演变并非命中注定,但却事出有因。苏联剧变后,对苏联的兴亡问题尤其是在分析苏联解体原因问题上,国内外学术界的观点差异很大。因此得出的经验教训亦不相同。但不论从哪个角度去分析,都不能排除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原因三个方面的原因分析。 1、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苏联剧变和解体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也有复杂的现实原因。可以说, 历史原因是根本性的原因,而现实原因则无疑是直接原因。 历史原因:从国家发展史角度看, 带有古老的“直接民主制”特点的村社制度对俄罗斯产生了重要影响,俄罗斯历史文化传统对苏联后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不仅有来自国内、国际资产阶级的反抗和颠覆, 更重要的是旧制度的残余,其中最关键的是始终贯穿于苏联领导层决策、国家管理以及社会控制过程中的专制主义残余。 现实原因:苏联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斯大林体制、本身的各种问题和弊病,是导致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根本原因,但戈尔巴乔夫这一代领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