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古代书法论文范文

2019年古代书法论文范文

古代书法论文范文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以下是关于古代书法论文。

古代书法论文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

打从汉字一产生,便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直至秦代,统一了文字,创制了秦篆(小篆)、秦隶。

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业绩,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汉隶、楷书、草书、行书的变革、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相适应,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也逐步发展、兴盛起来。

相对而言,古代书法理论的出现比书法艺术的形成要晚一些。据

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古代书论著作最早出现于汉代。

西汉大学者、文学家扬雄在他的《法言•问神》中,提出了一

个著名的论断:“书,心画也。”这里的“书”虽不是专指书法,但

它最早论述了有关中国书法理论的根本命题一一书法同书法家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和书法艺术表情达性的特质等问题,对后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书论史的源头。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发展、兴盛与繁荣,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

个时期。

汉代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初创期。

随着书法艺术的成熟和兴盛,专门研究书法的理论著作便应运而生。

最早论述书法的一篇文章是东汉书法家崔瑗的《草书势》。

崔氏在文中认为,草书的出现正是由繁到简的社会需要的反映,

并描述、赞扬了书法的形态美和动态美。

对书法的艺术审美功能和价值作了充分肯定。

继此之后又出现了几篇重要的书论著作,如赵壹的〈〈非草书》、蔡邕的《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等。

尤其是大书家蔡邕的《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成熟期。

这一时期,书法艺术非常兴盛,出现了一大批书法名家。

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带动了书法理论的研究。

西晋时,出现了一批以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物象、动态来描绘、

比喻各种书体形态美的理论著作,如成公绥的《隶书体》、卫恒的《四体书势》、索靖的《草书状》、刘劭的《飞白势》、杨泉的《草书赋》等,表现出一种“尚象”的审美趋向。

东晋时,书家已不满足于对书法外在形态的描述,而开始探求用笔、结体和章法技巧的规律,并注意研究人的主观意志与书法的关系。

如世传卫夫人的《笔阵图》、王羲之的《题后》、《书论》、《笔势论》、《用笔赋》、《记白云先生书诀》等,都是这方面的重要书论。

至南北朝时,受时风的影响,开始重视对各个书家的评论。

这方面有影响的著作有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虞和的《论书表》、瘐肩吾的《书品》等。

尤其是王僧虏的《书赋》、《论书》、《笔意赞》等书论,着意探求书法创作的过程和特征,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隋唐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兴盛期。

隋代虽立朝时间很短,但其书法上承南北朝碑刻,下启唐楷诸家,为唐代楷书法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其书论也重在探讨楷书的笔法与结体,智永的《永字八法》和智果的《心成颂》是这方面的代表。

随着唐代书法艺术的达到鼎盛,书法大家、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书法理论也兴盛起来,大批成系统、有分量的书论著述陆续问世,对细部技法的探讨和对书法创作规律的剖析逐渐代替了对书法艺术总体印象的阐述,涉及了书法艺术的各方面,体现了唐代“尚法”的风气。

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孙过庭的《书谱》、张怀域还的《书议》、《书信》、《书断》、《文宇论》、《六体书论》, 《论用笔十法》,窦泉的《述书赋》,徐浩的《论书队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

二意》、张彦远编的《法书要录》等都是这一时期书论的代表作。

尤其是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孙过庭的《书谱》、颜真卿的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变革期。

由于各种原因,宋代的书法无法与唐代相比肩,却能另辟蹊径,一时帖学盛行。

而且在书法理论上也有所革新和发展。

宋人论书主张书法创作不应受法度的束缚,不必斤斤计较于点

画、布置等具体方法,而应重视作品中的风神意韵及书家的内在精神与气质,自由地抒发其胸臆,力求创新。

它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反映。

朱长文的《续书断》、苏轼的《论书》、《东坡题跋》、黄庭坚的《论书》、米莆的《书史》、《海岳名言》、姜夔的《续书谱》等,都是这一时期书论的代表著作。

《续书谱》尤为系统精到,为历代书家所推祟,影响巨大。元明两代的书法艺术也没有多大发展,帖学仍然盛行,尚未走出书法创作的低谷。

在书论方面,由承继晋唐之法,对宋人“尚意”书风进行否定,

进而重视书法艺术的形态美,标举魏晋风格。

元代书论主要是讲究法度,代表论著有郑构撰、刘有定注的《衍极》和陈绎曾的《翰林要诀》。

明代书论则强调崇尚古雅,倡导骨力与研美兼善。

陶宗仪的《书史会要》、丰坊的《书诀》、项穆的《书法雅言》

等则是其代表论著。

清代是古代书法理论继往开来的一个时期。

从清中期开始便逐渐形成了帖学与碑学明显分流的格局,而且帖学逐渐由盛转衰,碑学则日渐兴盛。

故书法理论前期重视对笔墨技巧的阐发,代表著作有笪重光的

《书筏》和朱履贞的《书学捷要》。

后期则主要是对碑学理论的探讨,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包世臣的《艺舟双揖》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揖》是这方面的代表著作,并形成了一股抑帖尊碑、重北轻南的风气。

刘熙载的《艺概•书概》对南北书风的特色分别作了概括,强

调他们各有所长,则显得比较公允、客观。

不仅如此,《书概》还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历史、书体演变的历史和书法艺术的技巧、风格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精要的理论总结。

这些论著在中国古代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们对清代碑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促进

了清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并对近现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展的大致轮廓如前所述,我们不难从中发现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首先,重视对审美风尚的总结与引导。一般说来,一个社会必然有一个社会的风尚,这种社会风尚也必然要影响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而社会文化各方面对这一风尚的欢迎或抵制,又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这一社会风尚的兴盛与消亡。

同样,各个时代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风尚也不一样。如何引导这种审美风尚,使之成为这一时代审美的主导风尚,就成为各个时代书论家们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如汉魏时书论中的“尚象”、晋时书论中的“尚韵”、唐时书论中的“尚法”、宋时书论中的“尚意”等等,无一不是对各个时代书法艺术实践中审美风尚的总结,而通过总结反过来又指导书法创作的实践,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其次,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全面而系统。只要我们粗略翻阅一下中国古代书法理论著作,你就会看到:我国古代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总结是全方位的,涉及到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而且自成体系。

如果将它与中国古代画论相比较,就更能显示出这一特点。

比如对书法发展史的研究,自从南朝宋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开其端,以后各个朝代几乎都有这样的一批著作。

它们论列了从上古至清末书法发展的历史,保存了中国书法发展历史的完整面貌。

又如对书体演变历史的研究,论及了大篆、小篆、八分、楷书、行书、章草、今草等书体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概念、特点等各个方面,系统而全面。

再如对书法技法的研究也是极为深人、全面,大凡用笔、用锋、执笔、结宇、用墨、布白等等,皆有详细而精到的研究。

再次,重视书品与人品的关系。

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品藻的直接反映。

这一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宋书论家朱长文在其《续书断》中就认为,一个人书法艺术的高下与他的品格修养有很大关系,并举例说:“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扬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这实际上就是说颜氏端庄雄健的风格来自于他的高风亮节。

近代书论大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更明确地说:“书,

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他认为通过书法不仅可以看出书家的“学”、“才”、“志”,而且可以想见书家其人。

人品好书品必定好。另外,善于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评赏者的感受,以充分显示欣赏过程中多种心理活动交织的情状。

早在东汉蔡邕的《笔论》中,就运用丰富、美好的比喻,来强调书法创作的体势应融人大自然各种生动的形态。

自此,历代书论家留继承了这一传统。如孙过庭《书谱》中写道:“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

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

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在这里,作者就运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实际上是博喻,来比拟钟繇、张芝和二王书法的神妙景象,从而使人获得一种感性的认识,便于领会。

此类例子真是举不胜举。总之,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继承。

书法艺术与生活辨思学术论文

书法艺术与生活辨思学术论文 中国的书法艺术兴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学术论文范文:书法艺术与生活辨思。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书法艺术与生活辨思全文如下: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在中国可以说是人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此进行了重点论述。就书法艺术而言,如何理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辩证的认识书法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对书法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源于生活”――书法艺术在生活中产生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卢卡契在《审美特性》中指出:“人们的日常态度是每个人活动的起点,也是每个人活动的终点。这就是说,如果把日常生活看作是一条长河,那么由这条长河中分流出了科学和艺术这样两种对现实更高的感受形式和再现形式。”一切意识形态活动都是对客观生活的反映,同样,日常生活也是书法艺术的母体。 其一,书法是书写的艺术,书法艺术的载体是汉字,而汉字则是依据生活创造的。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记事的方式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用线条和笔划勾画出所要表达的对象,于是产生了绘画的的方法帮助记忆,表达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逐渐从图画中分离出来,成为了文字符号,诞生了最早的文字――象形字,在汉字的演变中又产生了会意字和形声字。 其二,书法艺术中书体的变化,也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有据可查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也就是甲骨文,约

书法学术论文范文

书法学术论文范文 书法艺术·艺术书法 摘要:此篇论文旨在探讨研究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艺术环境中的际遇,通过对书 法艺术的学习以及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发现当今的先锋艺术中许多作品包括架上绘画,新 潮美术,装置艺术,甚至行为艺术都运用到了书法的元素,有的甚至直接将书法作为主要 的表现形式。例如,在国内外颇受关注的徐冰等人的艺术作品,还包括近几年在书法界热 闹过一番的“流行书风”现象等等。 不难发现,当代的书法艺术越来越远离传统的创作模式`风格,而更多的是对视觉艺术,形式美感的关注,传统的书法艺术逐渐发展成了“艺术书法”。书法艺术的这种逐渐 走向多元化的现象是如何形成,其存在的主要表现,对于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人们 的此现象的反思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书法;艺术;多元化;现代转型;反思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产生在人类社会 带来前所未有的转变的同时,也为书法艺术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开拓了新的领域,全方位 多维度地扩展了欣赏者的视野。现代书家们已不在一味追求传统的创作模式与风格。而更 多的是对视觉艺术,形式美感的关注。可见,书法艺术已逐渐开始走向了多元化。而这种 多元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此现象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反思该现象是本文需要 探讨的问题。 中国是书法的故乡。中国人把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以 此为骄傲。“书法”一词的意思,一直不十分明确。很早时是说写文章的一种笔法,以后 转成为书写汉字的一种规范。然而如果只是把书法局限在书写法度之内会降低、“书法艺术”的高度。如果把“书法”概括起来,无论规范、方法、书迹、评论、分析、鉴赏、考订,甚至文字学、用具等等都积聚梳理在一起,说这是一门“学问”,倒是很合适的。另外,一些书法理论、书法史、艺术理论等论著也做了大量研究,试图对书法的“本质”做 出概括和规定。如,书法是“线条艺术”、“造型艺术”、“具象艺术”、“抽象艺术”、“表达情感的艺术”、“生命艺术”、“纯粹艺术”、“最高的艺术”等。这些概括、界 定和解说,或出于名家之口,或见于著名论著,它们对“书法艺术”的“高”度、“纯” 度等都有认识上的差异,有趋同也有对立,但有一个共同点,即书法是“艺术”,是中国 古代传统艺术。这在书法界、艺术界、学术界基本是一个共识。而“书法艺术”这一概念 的出现则是在2021年底,文化部直属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的“中国书法院”、标志着归 属于人民政府的国家文化机构第一次正式予书法以“书法”身份。 五四以来,书法的存在意义一直遭到质疑。一位知名学者和作家曾哀叹中国书法所依 托的“社会氛围”和“人文趋向”已经消失①,“古代书法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必须 性为背景,因此产生的特别自然、随性、陈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

书法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书法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1]刘纲纪著:《书法美学简论》。湖北省人民出版社,1985。 [2]叶秀山著:《书法美学引论》。宝文堂图书店,1987。 [3]宋民著:《中国古代书法美学》。北体大出版社出版。1989。 [4]天白著:《书法线条美的发现》。北体大出版社出版,1992。 [5]陈振濂著:《书法美学》。陕西省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6]邱振中著:《书法的形态与阐释》。重庆出版社,1993。 [7]金学智著:《中国书法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 [8]张稼人著:《书法美的表现》。上海市字画出版社出版,1994。 书法论文参考文献: [1]吕文明行为.明末清初中国书法思想新论——古典派和浪漫派的对立面与结合[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周韶华.民族化与当今性是书法家的言行合一[J].美术观察,2019,13(4):62-63. [3]陈怀宣.林邦德试验书法字画的创新能力与当今性[J].文化交往,2019,14(11):66-67. [4]曹亚彬,葛复昌.明末清初浪漫派书风的当今性诠释[J].中国书画,2019,24(12):192-193. [5]徐敏,徐德.思维的觉解:情感与形式——论胡抗美的书法艺术美学观[J].艺术百家,2019,32(5):209-212. [6]高喜锋.历史时间与审美观视角中的当今陕西省书法文化意识探讨[J].大西北工艺美术,2019,22(2):103-106. [7]李思航.用传播学角度看清朝书法史——对传统式"碑帖两条线方式"的了解[J].大众文艺,2019,12(19):132-134. [8]李砚祖.传统式工艺美术品的当今性与地区性——再谈传统式工艺美术品的维护与发展趋势[J].南艺学刊(工艺美术与设计方案版),2019,25(1):5-9. 书法论文参考文献: [1]梁:《评书帖》,《历代书法论文选》第575页,上海市字画出版社出版2019年版。

书法艺术论文范文2篇

书法艺术论文范文2篇 书法艺术论文范文一: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 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

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对书体,“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对笔画,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形容点画的词语有:“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点,如高峰坠石”等等。都是用一种比喻的方式来描写书法学的。 (四)缘情性。我们认为书法学的内涵是可以表现内心感情的。如唐 代的孙过庭谈到王羲之的书法,是完全从抒情的角度去描写:“写《乐毅》则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还有书家要借书法把生活里的各种感情抒发出来,如唐张怀瓘在《书断序》中说:“或寄以聘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之怀。”还有唐孙过庭《书谱》中说:“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这些书论所表达的感情可谓丰沛。 (五)伦理性。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美学,认为美必须蕴涵善。欣赏书法也是在欣赏人格。汉代的杨雄说“书,心画也;心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可见书法所透露的是君子小人之分,所以书法学

书法论文范文

书法论文范文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美学追求和审美享受。本文将探讨书法的起源、发展和意义,并分析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当代社会的启示。 首先,书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过程。在古代,人们使用篆书、隶书等不同字体书写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字体逐渐演变为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由于古代中国人对文化的尊崇和重视,书法成为了一种宗教和礼仪的表达方式,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独特的笔画和布局规律,赋予了汉字以意境和美感。 其次,书法的发展不断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和传承。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以书法为乐,通过书写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们在书法艺术中追求独特的个性和审美,注重笔墨的匠心独具。这种追求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繁盛产生了积极影响。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的书写和线条的表达,传递了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它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字的美感和艺术价值,更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追求。 第三,书法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艺术追求和审美需求逐渐增加。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更有着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和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书法作为一种审美追求和生活方式,正逐渐受到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喜爱。许多人通过学习和欣赏书法,重新审视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借

鉴其精华之处,并将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的书法作品。这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丰富了当代社会的艺术生活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对书法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并发现现代社会中书法对审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影响。因此,保护和传承书法艺术,对于维护传统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论在中文师范类专业中开设书法课程的意义-2019年文档

论在中文师范类专业中开设书法课程的意义 【】The art of calligraphy is a kind of essenc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has high practical value and aesthetic value. Offering the course of calligraphy to normal students of Chinese major not only has strong realistic significance but also can promo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edify their sentiment. Therefore, it is worth advocating offering the course of calligraphy to normal students of Chinese major. calligraphy educationsignificance 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欲步入仕途,在书写方面必须具有相当的能力。“礼、乐、射、御、书、数”中的“书”就是对书写技能的要求;两汉选拔官吏的条件之一便有是否懂篆书、擅书写;自隋唐科举取士以,“身”、“言”、“书”、“判”一直作为评价士人能力的标准,其中的“书”,即为书写。大凡统一的封建王朝,对士人的书写都有统一的标准,如唐朝尚“法”,于书法的点画、结构、章法等都作了详细的界定。宋元以降直至清末,是否写得一手笔法遒劲、结体端庄的楷书,往往成为士子日后是否能平步青云的必要条件。总之,在古代中国,由于书法与士人的前途息息相关,书法成为了他们的必修科目。随着科举的废除与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以硬笔代替毛笔),中国的书法看起来似

书法文化论文范文

书法文化论文范文 书法文化论文范文 书法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被人们颂扬备至,他酷爱书法文化,对王羲之的书法文化名品《兰亭序》更是爱不释手,亲自写下了《晋书王羲之传赞》。李世民在统一天下之后,要求书法文化能够承前启后,又能服务朝纲,凸显出唐王朝的审美抱负及格调。李世民所观赏的书法文化具有平正温润、文静清和、骨力刚劲等特点,在王羲之的书法文化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深得李世民的欣赏,甚至不惜以帝王之尊来推崇,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初唐时期书法文化的美学思想的根本是经世致用,因此,这一时期以志气平和为特点的楷书特殊兴盛。此外,这一时期的书法文化美学思想还融入了偏于阳刚的“中和”之美,继承了汉代书法文化所追求的“势”“力”以及魏晋书法文化所注意的“骨”,形成了此时基本的审美范畴。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有: 1.欧阳询。意法并重是欧阳询的书法文化理论追求,欧阳询可以说将楷书技法的难度发挥到了顶峰,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初唐四家”。欧阳询通过总结别人的书法文化,创新性地提出了书法文化的“八诀”,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他的书法文化作品集中体现了统一风格———险劲。欧阳询以严谨工整、平正峭劲、气概奔放、气韵生动等书法文化特点,将楷书的书法文化推向程式化、规范化模式,由此也在书法文化史上确定了自己的重要地位。从欧阳询诸多令人瞩目的

书法文化作品和书法文化理论中,可以看出他涉及最多的还是详细用笔和结字的方法。他的用笔讲求稳健流畅,用笔方整,挥洒自如,笔力刚劲;间架结构则要求四周亭匀,八边具备。在用墨方面,欧阳询提出了“墨淡则伤神,绝浓必滞笔锋”的观点,可以看出,“冲和之美”的儒家美学思想已经渗透于其审美思想之中。 2.李世民。对书法文化艺术尽善尽美的追求,从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文化的推崇中得到深刻的体现。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精彩的书法文化家。他极力提倡王书,朝野上下对王书的学习成为一种风气,李世民的书法文化作品中不乏传世精品,其书法文化理论著作也赢得了极高的评价。李世民认为王羲之的书法文化神气冲和,不激不厉,美丽无比,他对王书倍加推崇,称之“详察古今,研精篆素”。李世民认为,王书表现出了一种创新,这从某种意义上与开国之君励精图治、继往开来的精神相融合。不行否认,这也是它对王书欣赏的因素之一。李世民认为,书法文化创作犹如战斗,必需有指挥,就是书法文化中所指的“心”。李世民“以阵喻心”的说法,更加强调“骨力”的作用,他所追求的书法文化形态体现了筋骨劲键、笔墨温润的特点。 3.虞世南。他所追求的书法文化美是“冲和之美”,楷体风格具有内柔外刚、萧散洒落、圆润遒劲之美,在书法文化创作中,注意对书意的理解,在他看来那些模拟性的作品不能称之为书法文化,只有领悟书意的书法文化,才是书之妙道。此外,虞世南的书法文化中还美融入了儒道的“太冲“”太和”之气。 4.孙过庭。其书法文化美学思想是情动形言,强调书法文化是人本性的

关于书法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0篇)

关于书法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0篇) 关于书法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0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书法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书法的心得体会1 在中国书法艺术里,点是一个最基本的元素。早期的中国文字并没有点,象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小篆里,都找不到点,只有等隶书的出现,点才问世。点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汉字的结构变化,也给书法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书法中的点的形态各异,变化多端。有园点、三角点、多角点、水点、垂点、侧点、撇点、挑点、藏锋点、露锋点,还有各种两点组合、三点组合、四点组合等等。不同的点给人以不同的美感,如园点、藏锋点给人以浑厚、稳健感,水点、露锋点给人以流动、飘逸感,三角点给人以险感,多角点给人以力感等等。点大的似面,小的若有若无,轻若蝉翼,重若崩云。 点的书写千万随便不得。唐人孙过庭在《书谱》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点的写法千变万化,但总的看来应该出笔中锋,藏头护尾,起迄分明,形体自然,宜厚重,忌轻薄。有人写点左右两笔写成(即挑和剔相对而成),所谓有阴阳开合之意。也有人写点如高山坠石。就一个字、一幅作品而言,点应当形态各异,大小不同,润枯有变,顾盼生姿。要点点有精神,点点有意态。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说:“形质成而性情见,所谓画变起伏,点殊扭挫,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也。” 只有充分认识点在书法中的作用,才能更好的驾御它。可以说,点是一切造形艺术的灵魂。点的停顿连贯起节奏作用,点的大小形态起装饰作用,点的离合位置起协调布局作用,精彩的一点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书法楷书的毕业论文范文

书法楷书的毕业论文范文 书法楷书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书法楷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以期对书法楷书的研究和推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书法楷书的起源与发展 书法楷书起源于两汉时期,而楷书的定义以西汉刘向《谈苑》中的“小篆简牍,大楷为之”为准。楷书在唐代达到了巅峰,尤其以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的楷书家更使其发扬光大。宋代以后,书法楷书逐渐成为主流,同时形成了多派别发展的局面,如米芾的写意楷、赵孟、黄庭坚等人的行楷,大大丰富了楷书的内容和形式。到了清代,逐渐形成了晚清四家的楷书风格,这是文人画和诗词发展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二、书法楷书的审美价值 1. 刚劲有力的线条:楷书的线条非常有力,能够直接传递给观众一种力度感。这种力度感不仅能够给人以视觉冲击,也能体现出书法家的性格和精神风貌。 2. 站稳脚跟的结构:楷书的结构非常严谨,每个字的各个部分都有规律可循。这种结构的严密性,不仅能够使整个作品具有稳定感,也能够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内在的和谐美。

3. 优雅独特的笔画:楷书的笔画非常特别,每一笔都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这种特点使楷书在形态上独具匠心,在审美上更富有变化和趣味性。 4. 深厚的文化底蕴:楷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观赏楷书,不仅能够感受到艺术的美,更能够了解到其中蕴含的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书法楷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1.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书法楷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研习和推广书法楷书,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书法楷书是一门非常有益于个人修养和内心升华的艺术形式。通过研习书法楷书,可以培养个人耐心、细致、专注等良好的品质,同时也能够提升个人对美的欣赏水平。 3. 丰富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书法楷书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能够在国际间进行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通过书法楷书的展览和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综上所述,书法楷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对书法楷书的研究和推广,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并丰富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因此,我们应

书法毕业论文范本

书法毕业论文范本 1. 求书法毕业论文题目 六. 论康熙、乾隆对清初书风的影响 七. 论当代中国书法训练的特点、贡献与不足 一. 书法中“尚奇”讨论 二. 唐法覆盖下的馆阁隶书 三. 清代篆隶兴盛探源 四. 中国古代书法史讨论方法略论 五. 唐代品级和阶级结构再编制 引出的书画话题 六. 禅境的凉爽与书法的神韵 七. 从苏轼《书黄子思诗后集》看书论对文论的作用 八.

魏晋书法家族与家族书法 九. 书法中的质感描写 十. 隶书在印章中的应用 十一. 《文艺讨论》与中国书法讨论的进程——三十年来《文艺讨论》 2. 手写论文格式题目完了直接写注释么名字什么的呢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构成全文的概要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晓得书的也许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构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安排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依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方案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安排,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其次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安排,便于材料的配备和支配,写作能更有方案。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由于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

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同学的理论基础、实践阅历所打算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洁提纲和具体提纲两种。简洁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绽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洁,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当进行。没有这种预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当地写下去。 编写要点 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 一、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要作者本人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纳这种方法编写。 二、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详细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白,但费时费劲。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点老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纳这种编写方法。 具体提纲举例 具体提纲,是把论文的次要论点和绽开部分较为具体地列出来。假如在写作之前预备了具体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当。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索》为例,引见具体提纲的写法: 上面所说的简洁提纲和具体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依据作者的需要。假如考虑周到,调查具体,用简洁提纲问

书法论文范文1200字

书法论文范文1200字 求一篇1500字的书法观赏论文 但假如一竖起来;比方萧思话的书法为“舞女低腰、融会贯穿,在评论和观赏书法作品时,从笔力用墨看,才能不断提高本人的书法水平。 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四曰点画峻厚。分析;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一,字形是由特别的线条笔划结构而成的、融会贯穿、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观赏书法要有肯定的艺术想象力,这就把两种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的书法非常抽象地描绘出来了、粗细。 “多”字的“撇”画是这样,七曰爱好酣足,中心不稳。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教授书法阅历时说,不只要看一点一画,悲愤之情夺腔而出、风格和境界,笔划之间的联系和向背: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承继性;六、笔势能否一气呵成,假如仅仅以实论实给予一点想象就体会不出其中的妙处、偃仰回旋,真书的持重端庄,孤松一枝,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上下得所,含有“长”的意思,观赏书法作品、气象,挥朴安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远近宜均:字的笔画长短,“分间布白,应当分别写作、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 因而:字姿可以而且应当多种多样、千姿百态,历代的书法家们总是以丰富的想象力给予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方,疏密得当。梁武帝描述萧子云的书法为“书如危峰阻目:“不必牵强方通神,消失了

笔画浓淡,把纸竖起来,在纵观一幅书法作品全体的美之后,“若春笋之抽寒谷”,但不行忽视必需把字的重心“稳住”,甚至涂涂改改的粗犷。 如王羲之把“横”。五、气概神态,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魄力,不偏不倚。 所以,看结构天成。四:“一曰魄力雄强,对于这样一种特别的艺术,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疾徐如便,四须出锋;所谓“神”,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全都强调的要“自然得体”、气概,如同一幅好的山水画,单调、粗细,十曰血肉丰美;十六宗》中,根据原作者的笔意用眼专心把字“重”写一遍,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即所谓“十美”、在观赏书法作品时、粗细;四;五,平躺在纸上好像四平八稳。” 郭绍虞在《怎样观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假如进一步加以归纳、观赏书法要有肯定的艺术想象力、浓淡能否多变而相宜,于是,内在奕奕有神,充其量只能是他人的“奴书”;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观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关键在于“天质自然”,甚至会走弯路,还可从第一个字的第一笔看起,“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笔虽短而意却连,清楚顺眼。” 所谓“不必牵强”,五曰意态奇逸。”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要防止以实论实。 有些书法欠佳的字。所谓“形”、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形状,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眼光始终跟随笔迹移转,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

古代书法艺术的作文范文

古代书法艺术的作文范文 古代书法艺术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是通过笔墨和纸张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古代书法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方式。本文将探讨古代书法艺术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 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秦汉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古代书法艺术真正形成与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个时期,书法家们开始以个人风格和个性特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书法艺术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它强调笔墨的运用。古代书法家们注重笔画的运用和墨迹的凝练,通过独特的笔法和墨色来表现其情感和思想。其次,古代书法作品注重布局和结构的完整性。一篇好的书法作品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布局和完美的结构,以展示艺术家的功力和才华。此外,古代书法作品也注重气韵生动和意境的表达。艺术家通过书法作品来传达他们的情感和意念,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古代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首先,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其次,书法艺术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欣赏和学习古代书法作品,人们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另外,古代书法艺术也有助于传承和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研究和学习古代书法,我们能够更好地 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使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总之,古代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方式。它通过笔墨和纸张的运用来表达情 感和思想,注重笔墨的运用、布局和结构的完整性,以及气韵生动和 意境的表达。古代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是中国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珍视和传承 古代书法艺术,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书法论文范文

书法论文范文 书法论文范文: 标题: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特点 摘要: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论文将探讨中国书法的发展过程以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一、中国书法的发展过程 中国书法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甲骨文,经过青铜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书法经历了不断的创新和变革,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 二、中国书法的艺术特点 1. 线条的运用:中国书法强调线条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墨线的粗细、长短、浓淡都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境。线条的运用在中国书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用笔的技巧:书法家们运用毛笔勾勒出波澜壮阔的意境,笔触交织之处恰到好处地展示了笔墨的变化和用力的程度。用笔的技巧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 3. 空白的利用:中国书法中常常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利用空白来陶冶情操和表达感情。空白的利用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韵律美。

4. 字体的变化:中国书法追求独特的字体形式,从篆书的刚劲有力到隶书的秀丽清晰,再到行书的豪放洒脱,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力。 三、中国书法的影响和价值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绘画、篆刻、字画等艺术形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中国书法也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艺术界的研究对象。中国书法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表现力,更在于其传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和精神。 结论: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特点、发展过程和影响价值等方面都具备独特的地位和价值。通过对中国书法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之处。

我国古代书法的研究报告范文

我国古代书法的研究报告范文 一、引言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形式。自古以来,中国书法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 各地的人们。本文旨在对我国古代书法进行研究,探究其发展历程、 特点和影响。 二、发展历程 我国古代书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代的隶书、魏晋的楷书、唐代的草书、宋代的行书、元代的隶书和 明清时期的楷书等书体相继出现,形成了我国书法发展的主要流派。 在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书法家对书法的理解和表现方式也 有所不同。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以其流畅自然的笔法和优美的构图 成为了楷书的代表作品;而张旭的《兰亭集序》则以其奔放豪迈的笔 墨和独特的气韵成为了草书的代表作品。 三、特点 我国古代书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笔墨意境丰富。中国书法强调“气韵生动”,注重笔墨的意境表现。书

法家在书写时,不仅要注意笔画的形态,还要注重笔墨的韵律和意境,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2.注重笔画的变化。中国书法强调笔画的变化和变化的节奏感。书法家在书写时,要根据不同的书体和作品的需要,灵活运用笔画的粗细、 长短、轻重等变化,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3.强调书法的审美价值。中国书法不仅是一种文字表现形式,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书法家在书写时,要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追求艺术 的完美和境界的升华。 四、影响 我国古代书法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 化中,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书法、绘画、 篆刻等领域。在世界文化中,中国书法也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受到了世界各地的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总之,我国古代书法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 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的研究,我们 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 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书法(Word版)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书法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篇一】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我小学阶段最喜欢的一门文化艺术。它伴着我一路成长! 想知道我是如何爱上书法的吗?这得感谢我的爷爷。 记得我七岁那年,爸爸带我回老家过年,当时爷爷正在写对联。

爷爷手握着一枝长长的笔,最下端是黑黑的毛,在一张长长的红纸上写字。 只见爷爷写一下,然后再在一碟小盘子里蘸点黑色的水,而且写出的字又大又好看。我站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既羡慕又好奇。 我拽拽爸爸的衣角,问:“爸爸,爷爷这是在干什么呢?那枝笔好神奇呀!” 爸爸蹲下来,轻轻地对我说:“这是我们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古典文化之一———书法。由于他的笔是软的,现代人也叫他软笔书法或毛笔书法。” 毛笔书法有多种字体,如:行书、草书、隶书、楷书…… 爷爷行云流水般的运笔令我入神。这时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爷爷一辈子独爱书法,他练了一辈子书法。现在已练到字由心生的境界了,我们看着你爷爷写字都是一种享受!” 我看着看着,想学书法的念头油然而生。 在我的软磨硬泡之下,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报了书法初级班。当我

走进书法教室时,我激动不已。但看到埋头苦练的同学们,我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心想:有这么难吗?当我拿起笔,压好纸张,拿起毛笔,就像握铅笔一样开始写起来。咦,怎么和爷爷写字的样子完全不一样呢?这笔也完全不听我的使唤呀! 这时,宋老师走过来,坐到我的身边,耐心地教我握笔方法,教我写毛笔字的姿势。他还说:“想练好一手毛笔字得有个过程,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先从笔画开始练,把基本的笔画练好了才能练字。要有耐心,心平气和地练习,不要浮躁。”我顿时脸上火辣辣的,默默地点点头。 接下来,我收起浮躁的心,重新握起笔,谨慎地写起横,起笔、顿笔、运笔、提笔、顿笔、回笔,我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写了一个又一个,一张又一张,手都发酸了,可是还没有一个是我满意的,我有些泄气了。突然,我想到了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又想起爸爸说爷爷练了一辈子书法的话,我便调整好心态继续练起来。 从此,我每天坚持练30分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书法越来越有了我自己的风格。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书法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我的书法还走进少年宫的展厅呢!

书法字体格式范文推荐5篇

书法字体格式范文推荐5篇 书法字体格式范文第一篇 1、中堂 古代人把客厅中间的墙壁上挂的书画叫做中堂,如果是书法作品的中堂,一般是一张全开或者稍微小点的条幅,可以单独挂,也可以两边放上楹联一起挂。一般是竖行进行书写,多数只写福寿这样的单个大字,然后再配上与所写单字相关的对联。 2、横幅 横幅可以说现在家居装饰里面最实用的一种格式。可大可小,悬挂在高处不占地方。最为普遍的格式有四尺整张和四尺对开两种。四尺对开以四字的大字作品为主,而四尺整张的,书写内容则以宋词等偏长一些的诗词为主。其他尺寸的及其少见。 3、楹联 就是常说的对联,一般有上联和下联,右为上左为下,其尺寸与条幅比起来可相同,可大于也可小于,对联在书写的时候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常见的有五言以及七言的,但其实少的可以只有三字,多的可以达到上百字,十字以上的话最好分行写。 4、匾额 就是建筑的门头,古代一般要写一个横书的条幅装上框之后挂在门上,一般是有钱人家或者的商铺才会在建筑上挂匾额,而且在其边框上还会有各种装饰,花卉,龙凤等图案都是很常见的。 5、扇面 有团扇的形状和折扇的形状两种,书写的方式则有三种,一种就是每行只写上两个字,一种是做横排得书写,只写两个字到四个字的样子,还有一种则是从上端开始依次的书写,而下端部分则隔行写,这样就造成一种错落形式。 书法字体格式范文第二篇 按照传统格式分为横式和竖式。 横幅可以说现在家居装饰里面最实用的一种格式。可大可小,悬挂在高处

不占地方。最为普遍的格式有四尺整张和四尺对开两种。四尺对开以四字的大字作品为主,而四尺整张的,书写内容则以宋词等偏长一些的诗词为主。其他尺寸的及其少见。 硬笔书法的几种形式: 1、条幅:长条形的字画,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称为条幅。如对联是由两张条幅配成。较长诗文,如不用中堂写可分裱成条幅,非常美观。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汉族传统文化之一,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明代大学士其办公处在内阁,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故称中堂。 掌握正确执笔姿势: 执笔轻重的调控,书写坐姿、站姿等要领;其次是要有正确的读帖方法和临帖方法,如看笔迹,悟其运笔过程,看结体悟其组合规律,临帖时“字数宜少,遍数宜多”等。 遵守书写规律: 注意写字卫生,如桌凳、光线、写字姿势等,通过严格的学习训练,不但可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还可以培养气质。汉字书写,落笔的轻重,结构的疏密,运行的缓急,气势的强弱,均有章法可循,训练小学生遵守汉字书写规律,便是“有纪律“。 书法字体格式范文第三篇 书法格式一共有7种,分别为斗方、三开、对幅、中堂、条幅、对联、扇面。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

2019年古代书法论文范文

古代书法论文范文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以下是关于古代书法论文。 古代书法论文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 打从汉字一产生,便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直至秦代,统一了文字,创制了秦篆(小篆)、秦隶。 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业绩,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汉隶、楷书、草书、行书的变革、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相适应,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也逐步发展、兴盛起来。 相对而言,古代书法理论的出现比书法艺术的形成要晚一些。据 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古代书论著作最早出现于汉代。 西汉大学者、文学家扬雄在他的《法言•问神》中,提出了一 个著名的论断:“书,心画也。”这里的“书”虽不是专指书法,但

它最早论述了有关中国书法理论的根本命题一一书法同书法家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和书法艺术表情达性的特质等问题,对后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书论史的源头。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发展、兴盛与繁荣,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 个时期。 汉代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初创期。 随着书法艺术的成熟和兴盛,专门研究书法的理论著作便应运而生。 最早论述书法的一篇文章是东汉书法家崔瑗的《草书势》。 崔氏在文中认为,草书的出现正是由繁到简的社会需要的反映, 并描述、赞扬了书法的形态美和动态美。 对书法的艺术审美功能和价值作了充分肯定。 继此之后又出现了几篇重要的书论著作,如赵壹的〈〈非草书》、蔡邕的《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等。 尤其是大书家蔡邕的《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成熟期。 这一时期,书法艺术非常兴盛,出现了一大批书法名家。 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带动了书法理论的研究。 西晋时,出现了一批以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物象、动态来描绘、 比喻各种书体形态美的理论著作,如成公绥的《隶书体》、卫恒的《四体书势》、索靖的《草书状》、刘劭的《飞白势》、杨泉的《草书赋》等,表现出一种“尚象”的审美趋向。

楷书范文(共12篇)

楷书范文(共12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