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增强教学实效性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建议【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实效性不足等。
为了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我们可以从建立有效评估机制、加强师资培训、注重课程内容更新与实践结合、提倡跨学科教育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方面着手。
所谓“破立准则”是做法则导向,学生因为需要更多的实践,这其中就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一起进行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增强。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期待未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增强、建议、评估机制、师资培训、课程内容更新、实践结合、跨学科教育、家校合作、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一直是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下的需求。
在面对这一挑战的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教学模式,并提出有效的建议来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估手段来检验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法律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实践结合,结合时事热点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
提倡跨学科教育,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各科教学内容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实现学校和家庭的有效互动。
通过以上建议,我们有信心能够有效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培养更多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优秀公民。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风气的日益复杂多变,学生面临的道德和法治挑战也越来越多。
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建议初中是受教育者进入社会的重要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教育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影响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
一、拓宽教育内容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往往只关注于法律法规的宣讲和课本知识的传授,学生很难从中感受到生动的教育氛围和有益的教育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拓宽教育内容,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实践操作,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判断力。
二、增强概念理解与深度探究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一些概念的深入理解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成长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一些概念,例如公民、责任、权利、法规等等,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些概念,这可以从学生手册或社会各种刊物中获得辅助材料和帮助。
三、注重实践操作和体验教学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还需要更多地融合实践操作和体验教学。
在课堂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等,让学生实际体验道德行为和法规的应用,并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四、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种方式,如演讲、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体验到道德和法规实践的价值,从而加强思考能力,激发兴趣和积极性。
五、家校互动教师和家长应该相互合作,共同关注孩子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
学校应该通过家委会、亲子课堂等形式,与家长交流教育经验,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角色与责任,并教授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从而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从校内蔓延到校外。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实际应用,并同时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和体验能力,真正形成道德和法治意识。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析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门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和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道德价值观。
要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运用一系列的策略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本文将对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进行探析。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以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兴趣和生活,注重融入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从实践中感悟。
只有通过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提高实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讲述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尝试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游戏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从真实的案例中了解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
通过游戏教学和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他们对法治知识和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认知。
关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思考【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存在着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问题。
本文从制定科学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和加强与社会实践结合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提升。
教育者应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现实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育成果更具实效性。
笔者呼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应更加注重实效性,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具有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的未来公民。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科学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社会实践结合、道德素养、法治观念、改进方法、提升学生1. 引言1.1 现状分析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我国教育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一些学校存在教学计划不科学、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情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培训,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缺乏实践性的教学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与此当今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信息传播快速发展,学生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面临着道德意识淡化、法治观念模糊等问题。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迫在眉睫。
只有深刻分析当前教学现状,认清问题所在,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走向更加科学、有效的轨道。
通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现实生活中不少初中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不够明晰,甚至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和行为。
他们缺乏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影响,并在道德和法律问题上犯错误。
关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道德与法治问题,教育部门一直致力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与法治意识。
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理念不够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需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
教学理念的调整和优化是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普遍存在着“灌输式”教学模式,即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
教学理念的调整和优化应该是引导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师应该从传授知识者转变为指导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效果。
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实用化也是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面。
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政策法规和一些道德故事方面,缺乏实际问题和案例的引导和讨论。
这种教学内容的单一化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真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
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实用化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应该将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案例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教学内容也应该注重注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实效性。
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的改进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并体会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把道德与法治贯穿整个课程,注重对学生的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
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将道德与法治观念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合法行为,什么是不合法行为,把道德与法治观念和课堂学习相结合,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不知不觉中理解到正确的行为。
二、多用多种有趣的方式教授课程。
多给学生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分析案例来让学生理解道德、法治的内容。
举例典型案例,学生能更好的理解。
三、给学生丰富的、实用的工具,使用科技手段给学生更形象的讲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内容。
四、在授课过程中,多增加课堂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提问、发言,让他们在真实场景中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让学生在问答中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容。
五、多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多运用道德素养分析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实践以及相互学习,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通过以上几点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建议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初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法律意识。
为了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灌输,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体现。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了解法律的应用和实践过程。
也可以组织道德实践活动,如参观福利院、社区清洁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道德的价值和意义。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承担者,他们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水平。
要给予教师足够的支持和资源,让他们能够有条件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重要环境,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或家庭活动,向家长传递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学校应该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给家长,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情况,共同关心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特点都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对于立志从事法律相关职业的学生,可以开展更深入的法律知识和实践教学;对于习惯不好的学生,可以开展道德规范教育等。
通过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家校合作,以及注重个性化教学。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法律意识,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做好铺垫。
关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关键时期,对他们的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对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进行思考,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要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就需要优化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目前,很多初中教材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
而且,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抗拒和厌倦,效果有限。
我们应该在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
一方面,教材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实用性。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感受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灵活运用讨论、游戏、小组合作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要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就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一些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比较薄弱。
必须注重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发展。
学校应该提供专门的培训机会,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开展研讨会和学科竞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形成教育共同体,共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要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就需要家校合作的支持和配合。
家庭是孩子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场所,与学校的合作可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学校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合作,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和需求,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注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只有学校和家庭的齐抓共管,才能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要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还需要加强评价与监督机制。
评价与监督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可以促使教师和学生更加认真负责地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
关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思考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内容陈旧等。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需要我们思考并付诸行动。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和校本管理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以期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于教学内容。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缺乏实际案例的引导。
我们可以增加一些生活案例和真实事件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更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们也可以增加一些符合时代潮流和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如网络安全、环境保护等,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关于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让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打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关于师资队伍。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学校还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激励和评价机制,激励和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关于校本管理。
学校是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实施单位,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教学实效性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和教学流程,确保教学质量。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
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青少年成长提供更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思考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实效性问题,如学生对道德法治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程度不够,缺乏对道德法规的自觉遵守等。
为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应该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部门应该注重培养和选拔素质高、专业强的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也可以成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们开展交流互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材资源,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要注重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
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目标。
学校可以通过一些校本课程、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使学生了解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
学校和家庭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行为习惯,让他们从小养成自律、守法的好习惯。
创设情境和引导实践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单纯的课堂讲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故事情节、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内涵。
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法院、公安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法治力量,增强他们对法律的认同和遵守。
要注重评价机制的完善和引导性评价的运用。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从知识的掌握、操作的能力、价值观的塑造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要注重引导,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让他们明确目标、重视过程、总结经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学校、教师和家庭应该形成联动,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创设情境和引导实践、完善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增强教学实效性之我见
作者:邓斌 李杰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第05期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育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成长为一
个人格健全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育人,而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所设置的
内容就是相关的道德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涵养,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
有一天,学生会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社会就像是一个大考场,他考验着学生们的各方面能力
以及内在涵养。学生需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准确地认清真善美,远离负面的、消极的
行为,从而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下面,本文就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展开叙述,具体
讲解如何有效的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育;人生观;价值观;初中阶段;实效性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不够完善,价值观念尚且处于形成发展中的状
态,所以,相对来说,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少年到青年时期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是学生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仅仅通
过一味地说教,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错误的认为讲的越多,学生就掌握的越多;道德与
法治教育本来就是一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教育,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会感到枯
燥乏味,所以,教师要恰当的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身道德与法治的修养。
一、适当的开展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来就是一个生活性很强的学科,教材内容中的很多理论知识都需要付诸
于实践。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较浅,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仅仅通过课堂的讲解,给学生传达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这
些知识的学习仅仅处于表面层面,并没有真正的掌握理解。所以,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开展实践
活动,帮助学生构建起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课本上理论知识
的具体含义,从而真正地将理论知识化为自己的素质修养。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密切联系教学实践,结合学生年龄段
的特征,适当的安排学生开展社会活动,像组织学生们去瞻仰革命先烈纪念馆,组织学生们进
行社会调查等等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深入社会,了解具体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
相关具体内容,通过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从而丰富自身的内在涵
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法律保护我成长”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适当的让学生们开展社会调
查,让学生们提前搜集一些社会上危害青少年的案例,让学生们从网上搜索具体的解决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白如果在社会上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该如何有效的拿起法律武器保
护自己。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真正的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
中。
二、开展相应的事例评析活动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将理论知识更好的传递给学
生,教师可以适当的开展相应的事例评析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
出相应的事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能
够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运用所学,解决相应的问题,在看待生活中的事情时,能够从道德与法
治的角度去看待。所以,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培养客观看
待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环境保护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案例:一些妇
女在公园里的人工湖里面洗衣服,这样的做法到底正确不正确。通过这个案例的引入,让学生
们对这个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帮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正确的看待相应的事例,鼓励学生踊
跃发言,评价相应的案例,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有效的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有
效的提高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再例如,教师在讲解《自我保护》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案例:学生发现湖中有
人溺水,勇敢跳入湖中救人,结果救出了别人,自己却永远躺在了水中,家人悲痛欲绝。在这
个案例中,出现了自我保护与见义勇为之间的矛盾,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可
以根据班内学生的不同观点适当的将班内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
们围绕自己的观点寻找具体的论据,展开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和热情;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讨论中更加透彻的了解相关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道
德与法治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总结来说,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所以,教师就更要适当的采用创新教
学,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忠.《思想品德教育出发点》.学术期刊《中国教育》.2017年9月.
[2]张哲.《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学术期刊《中学教育》.2017年6月.
[3]王俊涛.《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学术期刊《中学教育》.2017年8月.
[4]张元.《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学术期刊 《中学教育研究》.2017年1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大河坎九年制学校72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