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物理 第四章 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问题与目标1.能大致叙述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过程,并能作出初步评述.2.能清楚地描述伽利略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以及对应设计出的理想实验和相应的推理结论.3.准确描述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并能对定律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体会定律深刻的思想性及认识问题的本质性。
4.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重点与难点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重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重点)教学准备教师要求课件学生要求复习初中所学的牛顿定律,预习这一节课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国公安交通部门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各种小型汽车前排乘坐的人(包括驾驶员)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什么?2.在滑冰运动中,滑冰运动员如果不用力,他会慢慢停下来吗?这是否与牛顿第一定律矛盾呢?二、新课教学(一)理想实验的魅力1.回顾历史在科学家探索自然地奥秘时,就是在进行破案,有时显而易见的现实现象往往把人们引导错误的道路上而不自知。
像“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就是被现实现象引向歧途的代表,这也是物理学史的“经典”错误。
2。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即便前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错误的观点,也没有影响后人对自然真理的探索。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事实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推翻了亚里士多德持续了很久的错误.实验过程如下:(1)将两个对称的斜面末端平滑地对接在一起.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2)(推论)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3)(推论)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4)(推论)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变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永远运动下去.(5)(结论)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时并不需要外力来维持.(二)牛顿第一定律1. 牛顿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明确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一、理想实验的魅力1.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斜面实验:让静止的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但所达到的高度相同.当第二个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2)推理结论:力不是(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笛卡尔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三、惯性与质量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永远无法做到的.(√)(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牛顿第一定律是由实验直接归纳总结得出的.(×)(4)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时,物体立刻静止.(×)(5)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6)受力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一、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理解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的各个过程,哪些可以通过实验完成?哪些是推理得出的?答案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可以滚上另一斜面,是实验事实,可以通过实验完成,其余各个结论是由推理得出的,不可以用实验完成.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推论:一切运动着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时候,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2.理想实验的意义:伽利略理想实验是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伽利略的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例1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如图1所示,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图1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一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斜面对接,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1)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2)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答案(1)②③①④(2)B解析步骤②是理想实验的实验基础,属于可靠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利用推理,先得到小球不受阻力作用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的推论,再设想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直至第二个斜面成为水平面时,得到小球将匀速运动的推论.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①④,正确的分类是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考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题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马拉车,车就前进,停止用力,车就停下来,是否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呢?马不拉车时,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2)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会改变吗?答案(1)不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2)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1.运动状态改变即速度发生变化,有三种情况:(1)速度的方向不变,大小改变.(2)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或者说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例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B.牛顿第一定律就是惯性C.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答案 B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有三层含义:不受力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由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发生变化,从而揭示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指出了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故选项A、C、D正确;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的运动规律,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选项B错误.【考点】牛顿第一定律【题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同时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分析此类问题时要注意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的区别.针对训练1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可用实验来直接验证B.牛顿第一定律中提出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这条定律可能是错误的C.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是伽利略一个人的研究成果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总结出来的答案 D【考点】牛顿第一定律【题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三、惯性的理解和应用(1)自行车比赛中,高速行进的自行车受到障碍物阻碍,人会向哪倒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比在月球上大,所以物体在地球上的惯性比在月球上的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案(1)向前.这是因为人具有惯性.(2)不对.惯性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地理位置无关.虽然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比在月球上大,但物体的质量不变,即惯性不变.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物体惯性的大小由质量决定,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是否受力无关,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3.惯性的表现(1)在不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有“惰性”的意思.(2)在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例3 关于物体的惯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越难停下来,说明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汽车突然减速时,车上的人向前倾,拐弯时人会往外甩,而汽车匀速前进时,车上的人感觉平稳,说明突然减速和拐弯时人有惯性,匀速运动时没有惯性C.在同样大小的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的物体,其惯性一定越大D.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运动的火车上,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后,发现落回原处,这是因为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人落下后必定向后偏些,但因时间太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答案 C解析 物体的惯性大小只由质量决定,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A 错误;一切物体均有惯性,不论物体处于加速、减速还是匀速运动状态,B 错误;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于物体上,运动状态越难改变,说明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越大,惯性也越大,所以C 正确;人向上跳起后,人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惯性,人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不变,与车速相同,因此仍落在车厢内原处,D 错误.【考点】惯性【题点】对惯性的理解针对训练2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16,故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惯性减小为原来的16C.同一物体运动越快越难停止运动,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D.由于巨轮惯性很大,施力于巨轮,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惯性变小答案 A解析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其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是否受力无关,A 正确,C、D错误;在月球上和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一样,所受的重力大小也就不一样了,但质量不变,惯性也不变,B错误.【考点】惯性【题点】对惯性的理解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的事实和合理的推论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D.要使物体运动就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答案 B解析理想实验在实际情况下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其条件永远是理想化的,选项B正确;即使接触面“相当光滑”,也不会达到没有摩擦力的程度,选项A错误;利用气垫导轨当然也不能实现“理想”的条件,仍然存在一定的阻力,只不过阻力很小而已,选项C错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选项D错误.【考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题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多选)下列过程中,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答案BCD解析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不符合题意;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符合题意;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符合题意;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在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符合题意.【考点】牛顿第一定律【题点】对“运动状态的改变”的理解3.(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比如自行车B.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C.物体如果向正北方向运动,其所受外力方向必须指向正北D.不受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答案 B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可以判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受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B正确;若物体向正北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C错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若合外力为0,则物体也可以保持运动状态不变,故D错误.【考点】牛顿第一定律【题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4.(对惯性的理解)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可减小惯性B.运动员跑得越快惯性越大C.宇宙飞船在太空中也有惯性D.汽车在刹车时才有惯性答案 C解析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不是可以减小惯性,而是在紧急刹车时可以防止人由于惯性飞离座椅,所以A错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与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无关,所以B、D错误;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在太空中宇宙飞船的质量是不变的,所以其惯性也不变,所以C正确.【考点】惯性【题点】对惯性的理解5.(惯性的应用)对于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B.“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表明强弩的惯性减小了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D.自行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适当的控制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这是为了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答案 C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它任何因素均无关,故A、B错误;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改变了质量,从而改变了惯性,故C 正确;人和车的质量不变,则其惯性不变,故D错误.【考点】惯性【题点】惯性的应用与防止选择题考点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物理学史1.(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答案BCD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A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B正确;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C正确;由牛顿第一定律知,D正确.【考点】对运动与力的关系认识的物理学史【题点】对运动与力的关系认识的物理学史2.(多选)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这个实验是凭空想象的B.这个实验虽然是想象的,但它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C.理想实验是一种科学方法D.理想实验是一个纯思维实验,其正确性应接受实践的检验答案BC解析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虽然是假想的,但是实验方法却是科学的,结果也是可靠的,故选B、C.【考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题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考点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3.(多选)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它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B.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所受的合外力可能是零,也可能不是零D.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静止的答案AD解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为零,A正确,C错误;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错误,D正确.【考点】牛顿第一定律【题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4.如图1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设车足够长,则( )图1A.若m1<m2,则两个小球一定相碰B.若m1=m2,则两个小球一定相碰C.若m1>m2,则两个小球一定相碰D.两个小球一定不相碰答案 D解析小车表面光滑,因此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原来两个小球与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由于惯性,两个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与质量大小无关),故D正确.【考点】牛顿第一定律【题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5.如图2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A的上表面水平,在A 的上表面上放一光滑的小球B,劈形物体A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图2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曲线D.抛物线答案 B解析小球原来静止时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其合力为零.当劈形物体A由静止释放,A应沿斜面下滑,故B也将运动,运动状态就要发生改变,但由于惯性,小球原来速度为零,而小球又光滑,除竖直方向可以有力外,其他方向上不受力,因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故小球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碰到斜面之前,运动轨迹应为一条直线,即竖直向下的直线,故选B.【考点】牛顿第一定律【题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考点三惯性的理解与应用6.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B.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则惯性大小随之变化C.惯性是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D.由于子弹的速度越大,其杀伤力就越大,所以子弹的惯性大小与其速度大小有关答案 A解析物体在任何状态下均有惯性,并且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和物体的速度无关,A正确,B、C、D错误.【考点】惯性【题点】对惯性的理解7.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在一定拉力作用下,车沿水平面匀速前进,没有这个拉力,小车就会停下来,所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向上抛出的物体由于惯性,所以向上运动,以后由于重力作用,惯性变小,所以速度也越来越小C.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由于惯性一样大,所以都会向前倾倒D.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是由于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答案 D解析在一定拉力作用下,车沿水平面匀速前进,说明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没有这个拉力,小车就会逐渐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作用,故A错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质量,与速度大小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故B错误,D正确;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由于惯性,所以都会向前倾倒,但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不同的乘客质量不一定相等,故惯性不一定同样大,故C错误.【考点】惯性【题点】对惯性的理解8.(多选)小轩很喜欢爸爸新买的数码照相机,在旅途中拍下了直线行驶的火车内桌面上塑料杯不同瞬间的状态,如图3中的甲、乙、丙所示.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C.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D.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答案AC解析题图甲中,塑料杯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它们的运动状态是相同的,说明此时在匀速运动,题图乙中,塑料杯向右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加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右倾倒,火车向右减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题图丙中,塑料杯向左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减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左倾倒,火车向右加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所以,题图甲中火车在匀速运动,题图乙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题图丙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选项A、C 正确.【考点】惯性【题点】惯性的应用与防止11。
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一)、理想实验的魅力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伽利略的观点力不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笛卡儿的观点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同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_______,也不会_____原来的方向。
(二)、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牛顿第一定律明确了___和_____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惯性物体具有保持_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状态的性质。
4、惯性的量度_____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判一判】(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作用。
( )(2)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它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
( )(3)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
( )(4)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 )二、课堂导学,小组合作探究(一)探究理想斜面实验为了驳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由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如果没有摩擦,试根据甲、乙、丙图完成下表。
hvhhvv甲乙丙图示斜面倾斜程度现象结论甲较陡上升到__________力_____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乙较缓]仍将达到__________,路程会远些丙水平将永远_________【探究归纳】力与运动的关系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1)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力,物体将匀速运动下去。
(2)静止的物体若不受力,物体将保持静止。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典例1】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以事实为基础B、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C、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经科学抽象,深刻反映自然规律的D、该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后半句“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说明力与运动有什么关系?前半句“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说明物体具有什么性质?(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思考,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物体将处于什么状态?(3)牛顿第一定律能用实验来验证吗?我们知道,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做不受力呢?试举例说明。
1 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分析 1. 地位及作用:本章是在前面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这是质点动力学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以确定物体位置,速度变化的规律,可以控制物体的运动。 牛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它被称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 正是因为它破除了长达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才导致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并使牛顿以新的视角看待引力,进而令人信服的表明,天上和人间服从同样的力学。与此同时,它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这些极富成果的科学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理论的基石。 2. 教学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大致叙述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并能做出初步评述。 2)能看清楚地描述伽利略关于力和运动的思想观念,以及对应设计出的理想实验和相应的推理结论。 3)能准确地表述牛顿第一定律,并能对定律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体会定律深刻的思想性和认识问题的本质性。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2) 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3) 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识的事物本质的曲折。 2)通过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这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关系,揭示其认识事物的规律及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学生在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物体的运动是力的结果。所以我将本节课难点确定为力和运动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在中学阶段已有一定的了解。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虽然除了“惯性与质量”这一问题没有专门学习外。关于本节其他知识都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他们只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总是错的,只知道伽利略做了个理想的实验就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练的最多的是通过惯性性质去程式化的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高中阶段的学习,首先应在已有的认识的基础上,纠正一些片面不恰当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三、 教学方法 2
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采用讲解法,小组讨论展示相结合的方法开设一堂科学探究课。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程序 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四部分,(一)、人类对运动的和的关系的探索历程。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三)、惯性 (四)、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针对第一部分内容:我将采用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网上搜集整理资料,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完成,这样做可使学生通过物理学史查阅,了解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索历程,体会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同时可以广泛调察学生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然后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思考? 1. 为什么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能延续两千多年? 2. 伽利略是根据什么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 笛卡尔对伽利略的观点进行了怎样的修正? 解答1: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与人们的许多生活经验相一致,又因为当时的研究总是靠直觉和思维来进行。因此他的观点得以广为接受,延续两千多年,有着历史的局限性。 同时对亚里士多德有正确的认识,他虽然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是错误的。但不能全盘否定他的成就,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涉及生物、天文、数学和物理等,成果十分丰富,被恩格斯称为最博学的人。 解答2:伽利略注意到当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时,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运动时速度减小,他由此猜想当球沿水平面运动时,它的速度应不增不减,但实际情况确是即使沿水平面运动,球也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伽利略认为这是摩擦力作用的结果。因为他同样观察到,表面越光滑,球会运动的越远。于是他推断:若没有摩擦力阻力,球将永远运动法,为了说明他的思想,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向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将上开到原来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但这时它要运动得这些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球达到同一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若将第二个斜面放平,小球会达到多远的位置?显然,小球将一直运动下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意义:我们不能消除一切阻力,也不能把第二个斜面做得无限长,所以伽利略的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需要说明的虽然是理想实验,但不缺少事实基础,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的一种科学方法。理想实验首要的意义在于它摒弃了那种单纯依靠思辨来研究物理的行为方式,而确立了实验在物理研究的基本地位,是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的标志。 解答3:从物理学史上可以发现,伽利略认为球将永远运动下去,并不是沿直线匀速运动,而是做匀速圆周运动,是笛卡尔第一明确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外力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确实是人类思想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二)牛顿第一定律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讲授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牛顿第一定律能否由实验直接验证?为什么? 4.为什么说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的基石。 解答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3
解答2:1)明确惯性的概念 定律的前半句“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定律的后半句“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实质上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反应了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即原来运动的保持其速度不变,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物体所受合力为零与不受外力在效果上是等效的。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具有了实际意义。 解答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规律,也无法用实验验证,它是牛顿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推理得出的一条理想条件下的规律。 解答4:牛顿第一定律首先提出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个基础性质。第一次确立了力和惯性的科学概念地位。无论是在亚里士多德哪里还是伽利略和笛卡尔那里,都没有力的概念。牛顿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物体之间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抽象为力,牛顿所做的工作不仅是进行了总结,更是物理上赋予了明确的内涵,同时明确了力和物体运动及复杂变化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所以说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的基石。 特别提醒:物体之所以运动,并不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惯性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三)1.惯性:通过学生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讨论,归纳整理惯性的相关知识。 1)只有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时才有惯性? 2)物体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所以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3)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2.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1)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与物体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及地理状况无关。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变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惯性与力的关系 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的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说“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等都是错误的。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3)惯性与速度的关系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和物体是否有速度及速度大小均无关。 4)惯性的表现 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有状态的“本领”,有“惰性”的意思。 在活力的情况下,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特别提醒: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即物体具有惯性是需要条件的。 4
比较惯性大小,只看质量大小,质量大则惯性大。 (四)惯性系 非惯性系 通过下面物理现象的分析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 放在光滑桌面上的小球,当车突然启动时,它会向车行驶的反方向运动,但是经分析知,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按照牛顿第一定律,它不应该相对车厢运动,看来以加速运动的车为参考系,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成立,牛顿第一定律是有适用范围的。 通过科学漫步的阅读,了解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惯性系的参考系;而不适用于非惯性系,以及什么是惯性系,什么是非惯性系。 五、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