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1
- 格式:ppt
- 大小:569.50 KB
- 文档页数:24
专练21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知识梳理要点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要点二化石燃料的利用1. 煤、石油、天然气是三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其比较见下表所列:(1)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区别①氧气充足:完全燃烧;①氧气不足:不完全燃烧。
(2)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①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燃料燃烧不充分的危害①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①产生大量的CO 等物质,污染空气。
要点三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 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
(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2. 煤的燃烧(1)煤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或这些物质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后,会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
另外煤燃烧会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同时产生烟尘。
(2)酸雨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①引起河流、湖泊等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①破坏土壤、植被、森林;①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等。
(3)酸雨的防治:①尽量少用含硫燃料;①含硫燃料经脱硫后再使用;①除去烟气中的有害气体再排放;①开发利用新能源。
要点四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1. 乙醇(1)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 2H 5OH 。
(2)化学性质:易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燃烧化学方程式为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
(3)用途:燃烧产物基本不污染环境,可为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提供燃料。
(4)制法:高粱、玉米和薯类等经过发酵、蒸馏可制得乙醇。
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5)车用乙醇汽油:将乙醇溶液中含有的水进一步除去,再添加适量的变性剂(为防止饮用)可形成变性燃料乙醇。
车用乙醇汽油是将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
初中化学: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化石燃料亦称矿石燃料,它们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的混合物.如图所示:.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天然资源.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它们的具体情况分别是:1.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与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此外,煤中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硅、铝、钙、铁等元素).2.石油也是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石油的化学成分随产地的不同而不同.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石油也叫原油,是一种黑色或深棕色不溶于水的黏稠状液体,密度比水的稍小.如图所示:.3.天然气也是混合物,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存在.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另外,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但目前开采在技术上还存在困难.因为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但是已经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化石燃料的主要用途如图所示:;它们的综合利用分别如下:1.煤的综合利用: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和粗氨水等.其中,焦炉煤气(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可作为洁净的生活燃气和化工原料;粗氨水可用于制化肥;焦炭可冶炼金属(如炼铁等)、制水煤气、做电极等;黑糊糊的煤焦油也是个大宝库,已经从它里面分离出了上百种化合物,又进一步制成了各种有用的物质,如染料、炸药、农药、药物、化肥、涂料和塑料等.如图所示:.2.石油的综合利用: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以得到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等不同的产品,如图所示:;从而使石油得到综合利用.例如,人们常利用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等的燃烧,给工厂、农村、汽车和家庭生活等提供了所需要的动力和热量.又如,化学科技工作者设法把燃料油中较大的分子裂解成含二个、三个、四个碳原子等的小分子,然后把它们加工制成各种产品,像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药物、农药、炸药、化肥、染料、洗涤剂等.这就是20世纪兴起的综合利用石油产品的工业﹣﹣石油化工,它已经并正在为满足和丰富人类的物质需要作出贡献.如图所示:.3.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在池沼的底部常含有甲烷,通常也把池沼中的气体称为沼气.如图所示:.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就可产生甲烷.在我国农村,利用沼气可解决生活燃料问题.如图所示:.天然气除主要用作燃料外,也用于制造化工原料、化肥和炭黑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守恒定律、空气污染及防治、酸雨的产生及其危害、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石油的组成、石油加工的产物、海洋中的资源、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三大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及其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判别、甲烷的验纯及其燃烧”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可以根据它们的元素组成,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理解.。
近几百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化石燃料的使用量也在逐渐增加。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它们的燃烧产生的能量可以被用于推动各种机器和设备的运转,这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化石燃料的利用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能源转型成为了现代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面对这样的挑战,现代工业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量,减少环境污染呢?
一方面,可以采用现代化、智能化的先进设备,例如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等,这些设备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环保,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例如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将工厂等排放的CO2直接收集起来,避免其进入大气层从而对环境造成伤害。
当然,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环保政策,推动能源转型,鼓励企业转向低碳经济;同时也可以鼓励公众尝试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例如多步行、多骑行、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等。
而企业则应该积极贯彻执行政策,推广绿色技术,降低排放量,注重环保问题的解决。
现代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化石燃料的支撑,但化石燃料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挑战之一。
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利用技术手段来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同时积极推广新的、更加环保的能源,为建设绿色、低碳的社会做出贡献。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4.4化石燃料的利用》同步练习(带答案)《4.4 化石燃料的利用》一、选择题1.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不能得到下列物质中的()A.焦炭 B.水煤气 C.煤焦油 D.焦炉气2.下列关于三大化石燃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石油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B.焦碳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制得,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C.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它不属于化石燃料D.煤中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其他元素3.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和石油的形成B.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C.从石油里分馏出汽油等D.高温裂解天然气制取氢气4.下列几种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甲烷 B.天然气 C.煤 D.石油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十分有限,人类需要合理开发B.只要使用无烟煤并使煤完全燃烧就能避免对大气产生污染C.煤气是煤经特殊加工制得的,是一种经济方便、清洁卫生、燃烧效率很高的燃料D.积极开发新能源是从根本上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有效措施6.煤矿的矿井中,为了防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A.进入矿井前点火检查是否有甲烷B.准备灭火器C.严禁烟火D.戴呼吸面具7.“绿色化学”的﹣个含义是指设计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的化学过程.据此,你认为最理想的燃料是()A.煤 B.天然气 C.石油 D.氢气8.下列几种做法中不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A.用煤气作燃料 B.植树造林 C.熬烧煤取暖 D.用沼气作燃料9.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是混合物,石油分馏可以得到多种产品B.我国是世界上开采石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C.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不全用于燃烧D.石油是一种能够较快再生的能源二、解答题10.化石燃料在组成上都含有元素,燃烧产生的进入大气会导致;火力发电站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发电,又会对水域造成;化石燃料中又含有相当数量的元素,燃烧时产生的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11.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全部是气体燃料,其中可以用钢瓶盛装的是和;必须用管道输送的是.12.甲烷又称为沼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1)在农村把秸秆等废弃物放在密闭容器中可发酵产生沼气.农村广建沼气池的意义是.(2)在实验室,甲烷可用碱石灰与无水醋酸钠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而制得.应选择制取(填“O2或“CO2”)的装置制取甲烷.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甲烷,则可用收集;若要收集较为干燥的甲烷,则可用收集.13.铁路部门明确规定.严格禁止携带易燃物、易爆物、危险品、腐蚀性物品进站上车.下列物质中,按规定可以带上列车的是()A.白磷 B.食盐 C.汽油 D.鞭炮14.密闭容器内装入某混合气体,用电火花点燃,恰好完全反应.此混合气体可能是H2、CO、O2三种中的二种或三种混合而成.(1)此混合气体组成可能有三种情况:a.若由H2、O2混合而成,则氢分子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b.若由CO、O2混合而成,则一氧化碳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c.若由组成,则.(2)若此混合气体肯定由O232克和其它二种气体组成,讨论各成分气体间的质量关系.a .在混合气体总质量为62克这一特定情况下,H2、CO、O2三者质量之比为.b.在混合气体总质量不作规定的情况下,混合气体中其它二种气体质量的取值范围及相应限制条件是取值范围:限制条件:.15.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机动车尾气是由汽油等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含有CO2、CO、SO2、氮的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固体颗粒等物质.由此,该同学推测汽油中含有碳以及少量的氮、硫等物质,汽油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化学反应:C+O2CO2(完全燃烧)2C+O22CO(不完全燃烧)S+O2SO2(1)该同学的推测(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2)请提出一条用化学手段治理汽车尾气的合理化建议:.16.某些地区的农民将玉米秸秆粉碎后放在密闭的沼生池内发酵制沼气,发酵后的残余物可做农家肥.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据此化学小组的同学围绕“玉米秸秆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的问题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猜想与假设】根据沼气的成分猜想玉米秸秆中主要含有碳元素、氢元素.【设计方案进行探究】探究步骤预设现象相关结论用坩埚钳夹持一小段烘干的玉米桔杆,点燃后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玉米桔杆剧烈燃烧,火焰熄灭后能观察到瓶壁上有水珠产物中有向集气瓶中滴入少量能观察到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结论与解释】(1)将玉米秸秆烘干的目的是:①干燥,使其容易燃烧;②.(2)根据以上探究,同学们得出结论,秸秆中含有C、H、O三种元素.【反思与评价】你认为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拓展与应用】农村的大部分地区处理玉米秸秆的方式是直接烧掉,试从环境、原料利用等方面说明将玉米秸秆制成沼气的重要意义是(答出一点即可).17.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具有可燃性.甲、乙两小组同学为了确定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他们分别先将乙醇在氧气中点燃,再用燃烧后的混合气体进行如下实验.(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新鲜鸭血遇O2呈深红色,遇CO2呈暗红色,遇CO呈鲜红色).甲、乙两小组的实验顺序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甲小组确定乙醇燃烧的产物可能是.乙小组确定乙醇燃烧的产物可能是.(2)分析甲、乙两个小组确定的产物为什么不同?.(3)把A、B两个装置顺序对调,行吗?为什么?.(4)请你谈谈合理使用燃料的一种方法:.18.下列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认识,错误的是()A.都是可再生能源B.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C.都属于混合物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19. 2009年3月7日起福州市民陆续使用天然气.(1)福州市区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如图:①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A.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B.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C.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②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75%和82.3%,通过该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用天然气作燃料比液化石油气更环保的理由③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从莆田输送到福州气门站的天然气需经过除杂、添加无毒臭味剂、减压等处理后才能输送到市民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天然气减压后体积会膨胀的原因.沪教版九年级上册《4.4 化石燃料的利用》2015年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不能得到下列物质中的()A.焦炭 B.水煤气 C.煤焦油 D.焦炉气【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后的产物解答.【解答】解: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这个过程称为煤的干馏或焦化.水煤气是将水蒸气喷到高温的煤上得到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故将煤干馏得不到水煤气.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煤的综合利用方面的知识.2.下列关于三大化石燃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石油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B.焦碳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制得,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C.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它不属于化石燃料D.煤中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其他元素【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石油的组成.【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石油的物理性质来分析;B.根据煤的固化过程来分析;C.根据三大化石燃料来分析;D.根据煤的成分来分析.【解答】解: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故正确;B、煤在隔绝空气加强热的条件下得到焦炭,是一种重要的冶金原料,故正确;C、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故错误;D、煤中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同时还含有硫、氮、氧等元素,故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石燃料的成分和性质,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3.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和石油的形成B.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C.从石油里分馏出汽油等D.高温裂解天然气制取氢气【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煤和石油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错误B、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分解生成煤焦油、焦炭、煤气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C、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等成分,按照沸点不同经过分馏分离出来,此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正确.D、天然气高温条件下裂解生成氢气,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4.下列几种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甲烷 B.天然气 C.煤 D.石油【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解:A、甲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煤中含有碳、硫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石油中含有煤油、柴油、汽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A.【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十分有限,人类需要合理开发B.只要使用无烟煤并使煤完全燃烧就能避免对大气产生污染C.煤气是煤经特殊加工制得的,是一种经济方便、清洁卫生、燃烧效率很高的燃料D.积极开发新能源是从根本上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有效措施【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十分有限,人类需要合理开发;只要使用无烟煤并使煤完全燃烧就能避免对大气产生污染错误,因为煤中含有少量硫元素,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也会污染空气;煤气是煤经特殊加工制得的,是一种经济方便、清洁卫生、燃烧效率很高的燃料正确;要合理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源、地热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积极开发新能源是从根本上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有效措施.【解答】解:A、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十分有限,人类需要合理开发,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只要使用无烟煤并使煤完全燃烧就能避免对大气产生污染错误,因为煤中含有少量硫元素,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也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煤气是煤经特殊加工制得的,是一种经济方便、清洁卫生、燃烧效率很高的燃料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要合理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源、地热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积极开发新能源是从根本上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有效措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属于有关能源的问题,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6.煤矿的矿井中,为了防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A.进入矿井前点火检查是否有甲烷B.准备灭火器C.严禁烟火D.戴呼吸面具【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解答】解:A、甲烷是可燃性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故错误;B、准备灭火器,在发生火灾时使用,但不能防止发生爆炸,故错误;C、严禁烟火,也可防止可燃性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防止发生爆炸,故正确;D、戴呼吸面积不能防止爆炸的发生,故错误.故选:C【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在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中毒、触电、化学品腐蚀等,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是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的第一要务.7.“绿色化学”的﹣个含义是指设计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的化学过程.据此,你认为最理想的燃料是()A.煤 B.天然气 C.石油 D.氢气【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以根据提供的燃料燃烧时的生成物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煤、石油、天然气燃烧时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而氢气燃烧时的生成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时要掌握各种燃料的性质及其燃烧生成物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8.下列几种做法中不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A.用煤气作燃料 B.植树造林 C.熬烧煤取暖 D.用沼气作燃料【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如果过高,容易造成大气的温度逐年升高,也就是所说的温室效应.【解答】解:解:A、煤气即水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会加剧温室效应;B、大力植树造林能够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C、煤燃烧都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燃烧时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D、沼气作为生物质能是新能源,在燃料时同样放出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故选B.【点评】明确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过高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9.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是混合物,石油分馏可以得到多种产品B.我国是世界上开采石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C.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不全用于燃烧D.石油是一种能够较快再生的能源【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石油的组成;石油加工的产物.【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分类.【分析】A、石油中含有多种烷烃;B、开采石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C、石油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化工原料;D、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解答】解:A、石油是混合物,石油分馏可以得到多种产品,例如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等.错误;B、我国是世界上开采石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错误;C、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不全用于燃烧.错误;D、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二、解答题10.化石燃料在组成上都含有碳元素,燃烧产生的CO2进入大气会导致温室效应;火力发电站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发电,又会对水域造成污染;化石燃料中又含有相当数量的硫元素,燃烧时产生的SO2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三大化石燃料在组成上都含有碳元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会导致温室效应;火力发电站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发电,又会对水域造成污染,化石燃料中又含有相当数量的硫元素,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解答】解: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在组成上都含有碳元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会导致温室效应;火力发电站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发电,又会对水域造成污染,化石燃料中又含有相当数量的硫元素,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故答案为:碳 CO2温室效应污染硫 SO2【点评】本考点属于有关能源的问题,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11.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全部是气体燃料,其中可以用钢瓶盛装的是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必须用管道输送的是煤气.【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性质进行解答.【解答】解: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比较容易压缩,所以可用钢瓶盛装,而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难以液化且有毒,所以只能用管道输送.故答案为: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点评】了解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12.甲烷又称为沼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1)在农村把秸秆等废弃物放在密闭容器中可发酵产生沼气.农村广建沼气池的意义是节约资源.减少农村环境污染.(2)在实验室,甲烷可用碱石灰与无水醋酸钠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而制得.应选择制取O2(填“O2或“CO2”)的装置制取甲烷.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甲烷,则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若要收集较为干燥的甲烷,则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1)根据农村广建沼气池的意义解答;(2)根据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的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甲烷的性质分析收集方法,由收集方法和要求确定收集装置.【解答】解:(1)农村广建沼气池的意义节约资源.减少农村环境污染;(2)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择制取氧气装置,因为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既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也可用向下排空气收集,其中利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向下排空气收集的较干燥.答案:(1)节约资源.减少农村环境污染;(2)O2;排水集气法;向下排空气法.【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实验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同学们具备有关物质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细致分析推断.13.铁路部门明确规定.严格禁止携带易燃物、易爆物、危险品、腐蚀性物品进站上车.下列物质中,按规定可以带上列车的是()A.白磷 B.食盐 C.汽油 D.鞭炮【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本题考查防爆炸的安全知识,由题意:铁路部门规定了严禁携带易燃物、易爆物、腐蚀品和危险品等进站.【解答】解:易燃物、易爆物、腐蚀品和危险品等对旅客的安全造成了威胁,所以要严禁携带.A是易燃物,C是易燃物和易爆物,D易爆物,故选.B【点评】本题较简单,需要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易燃物、易爆物、腐蚀品和危险品等,将安全问题放在心上.14.密闭容器内装入某混合气体,用电火花点燃,恰好完全反应.此混合气体可能是H2、CO、O2三种中的二种或三种混合而成.(1)此混合气体组成可能有三种情况:a.若由H2、O2混合而成,则氢分子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2:1 ;b.若由CO、O2混合而成,则一氧化碳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2:1 ;c.若由CO、H2与O2混合而成组成,则CO与H2分子数可以任意比,但CO与H2的分子总数与O2分子数之比为2:1 .(2)若此混合气体肯定由O232克和其它二种气体组成,讨论各成分气体间的质量关系.a.在混合气体总质量为62克这一特定情况下,H2、CO、O2三者质量之比为1:14:16 .b.在混合气体总质量不作规定的情况下,混合气体中其它二种气体质量的取值范围及相应限制条件是取值范围:4克<CO和H2质量之和<56克限制条件:CO和H2分子总数与O2分子数之比必须保持为2:1 .【考点】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氢气与氧气、一氧化碳与氧气、氢气与氧气与一氧化碳三者混合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即可得出分子个数比;(2)a、根据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式和氧气与一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式计算出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写出比值即可;b、混合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然后根据一氧化碳、氢气与氧气的反应化学式,确定它们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a、根据氢气与氧气的化学反应式:2H2+O22H2O,可知氢分子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2:1;b、根据一氧化碳与氧气的化学反应式:2CO+O22CO2,可知一氧化碳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2:1;c、若是三种气体混合,根据化学反应式:2H2+O22H2O、2CO+O22CO2,CO与H2分子数可以任意比,但CO与H2的分子总数与O2分子数之比为2:1;(2)a、氧气质量为32g,混合气体质量为62g,则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总质量=62g﹣32g=30g;设:氢气的质量是xg,则一氧化碳的质量是(30﹣x)g根据2H2+O22H2O 2CO+O22CO24 32 56 32x 8x 30﹣x8x+=32x=2g则CO的质量=30﹣2=28g可知要使氢气和一氧化碳分别与氧气完全反应,所以氧气、一氧化碳、氢气的质量比是32:28:2,即16:14:1;b、若混合气体不作规定,CO和H2分子总数与O2分子数之比必须保持为2:1,气体完全反应,才可以知道取值范围.根据化学反应式:2H2+O22H2O、2CO+O22CO2,可知如果完全反应,并且全是氢气,H2=4g;如果全是一氧化碳,CO=56g.所以要使完全反应,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取值范围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之和为大于4g小于56g.故答案为:(1)a、2:1 b、2:1 c、CO、H2与O2混合而成,CO与H2分子数可以任意比,但CO与H2的分子总数与O2分子数之比为2:1;(2)1:14:16b、4克<CO和H2质量之和<56克;CO和H2分子总数与O2分子数之比必须保持为2:1.。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讲学)课标定位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重要性。
4、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知识在线知识点一、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它们在地壳中的储藏量是有限的,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燃料燃烧不充分,不但产生的热量少,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等物质,污染空气,燃烧时充入足够多的空气或者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化石燃料燃烧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是氢能源,其他新能源还还有乙醇、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1.煤和石油的比较(1)煤和石油都是复杂的混合物。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复杂化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以煤作燃料主要是利用煤与氧气反应所释放的热量。
(2)石油是古代海洋生物的遗骸埋在地下经长期复杂而形成的一种粘稠状的液体,它是由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石油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3)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等多种产品,这就是煤的干馏。
其中,焦炭可以用于冶金工业(如炼钢、炼铁等);煤焦油可以用作化工原料;焦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是及其他气体,可以用作燃料。
煤的干馏是一种化学变化。
(4)利用石油里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把石油加热蒸发而分开,可以提炼出很多石油产品,这就是石油的分馏。
石油蒸馏后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各种溶剂、汽油、煤油、柴油、石蜡、沥青等。
石油的分馏是一种物理变化。
2.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区别煤气作为生活燃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等,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
课后反思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了解常见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知道石油是一种混合物,汽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品等。
本节课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让学生体会到化石燃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组成、性质、变化和用途等方面;而且选择合适的素材,正面阐述化学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化石燃料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复杂混合物,是当今社会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化学物质在使用过程中的两面性,形成“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社会责任感,并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因素辨证地认识和应用物质,对化学物质进行科学决策;而且通过这节课学生明白化学是一门认识物质、应用物质和改造物质的学科,从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中理解了化石燃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知道了利用和改造混合物的思路与方法主要有:一是运用物理变化原理,将混合物分离后再利用,二是运用化学变化的原理,将混合物转化为组成和性能更优良的新物质再利用。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分析资料获取信息、观察、讨论、交流以及反思等活动来促进学生目标的达成,并让学生通过再次根据目标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采用辩论等形式评价学生,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从交流中能看到同学们有很广的知识面,并且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浓了。
不足之处:1、课堂时间的搭配上如果能再紧凑一些会更好2、学生对燃料的选择因素的分类上理解欠佳,此时应该多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同伴的交流中能充分理解分类依据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并且燃料的选择要综合考虑社会因素等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学习,充分利用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调整教学环节和教学进度,做到灵活机动,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适合我们自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