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及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 格式:ppt
- 大小:427.50 KB
- 文档页数:12
《硫及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案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实质上是对前两节内容的巩固整合,更向学生渗透一种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学生已有了关于各种含硫化合物性质的知识,但对这些知识的认识是割裂、不相联系的,因此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根据STSE理论和探究教学理论,本节课的具体思路是:先介绍自然界中各种硫元素的存在形式,引出不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再从氧化换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两个角度介绍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二、学习内容分析1、本课内容的组成:本课内容包括: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形式、硫单质的性质与应用,以及含硫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本节通过自然界中硫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引出人类对硫元素的应用即实现含硫物质的相互转化的过程,通过对这些不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的例举、含硫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出硫单质的性质和应用,并引出了实现含硫物质相互转化的方式——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最后,通过各种含硫物质相互转化的网络图对本节内容进行整理与归纳。
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的整理归纳和应用,而硫是高中元素化学中最重要的无机元素之一,对学生之后含氮化合物的学习以及之后其他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有重要的基础和借鉴作用。
同时,本单元的学习也对学生形成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有重要作用。
重点:含硫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与规律难点:含硫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与规律三、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已有了有关硫及其相关化合物性质的知识,对形成这些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在之前的几个单元中也已经学习过其他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有了一定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为不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高中化学《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硫和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2)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硫和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2)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硫和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理解。
(2)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硫磺、硫酸铜、硫化氢等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
(2)提问:你们对这些物质有什么了解?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探究硫的性质(1)实验:将硫磺加热,观察其变化。
(3)讲解硫的化学性质。
3.探究含硫化合物的性质(1)实验:将硫酸铜溶液与硫化氢气体反应,观察的硫化铜沉淀。
(3)讲解含硫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4.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1)讲解硫与氧气反应二氧化硫的过程。
(2)讲解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亚硫酸的过程。
(3)讲解亚硫酸被氧化硫酸的过程。
(4)讲解硫酸被还原硫化氢的过程。
5.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讲解硫在火柴制造、橡胶硫化等方面的应用。
(2)讲解硫酸在肥料、化工、制药等方面的应用。
(3)讲解硫化氢在mining、化工等方面的应用。
6.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设计一个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实验。
四、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验操作训练。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在讲解含硫化合物的性质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和讲解。
第2单元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课件(共46张PPT)(共46张PPT)专题4硫与环境保护第二单元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课标定位素养阐释1.能够从类别与价态变化中理解常见硫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2.能够从守恒思想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一、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1.理清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2.掌握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1)硫元素化合价不变:相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是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
写出反应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2)硫元素化合价变化价: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
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价态,即台阶式升降,可用下图表示:如:写出反应①③⑤的化学方程式: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配平原则。
(1)原子守恒原则: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原子种类及其原子个数不变。
(2)得失电子守恒原则: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
2.配平的四个步骤。
以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为例,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步骤如下:(1)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在化学方程式中标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使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并添加气体符号,注明反应条件,将单线改为双线。
【自主思考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否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呢提示:不能。
同种元素相邻价态的物质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S和H2S、S和SO2、SO2和浓硫酸之间均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自主思考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过程中,只需保证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就可以了,这句话正确吗提示:根据化合价升降只能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可保证得失电子总数相等,但不代表其他元素原子守恒,还必须通过观察法,用已确定的化学计量数配未知的化学计量数,保证其他原子或电荷守恒,还要考虑溶液的酸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