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设计2
- 格式:pps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28
《园林建筑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园林建筑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熟悉园林建筑与园林景观的协调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动手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园林建筑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对园林建筑文化的认识;(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注重园林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内容1. 园林建筑的定义与分类(1)园林建筑的定义;(2)园林建筑的分类:亭、台、楼、阁、轩、廊、桥、坊等。
2. 园林建筑的特点(1)与自然环境的协调;(2)建筑与景观的融合;(3)独特的建筑风格。
3. 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1)符合使用功能;(2)注重审美效果;(3)考虑施工技术和经济合理性。
4. 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1)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2)确定设计目标和发展方向;(3)绘制设计草图和施工图。
5. 园林建筑与园林景观的协调关系(1)建筑与景观的相互衬托;(2)考虑视线的流动与景观的变换;(3)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园林建筑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园林建筑与园林景观的协调关系。
2. 教学难点:(1)园林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实践;(2)园林建筑与园林景观的协调搭配;(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相关案例图片和视频资料;3. 设计软件和工具;4. 建筑模型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园林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园林建筑的兴趣;(2)提问:“你们对园林建筑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1)介绍园林建筑的定义与分类;(2)讲解园林建筑的特点;(3)阐述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讲解园林建筑与园林景观的协调关系。
园林建筑构造设计概论2.1 概述园林建筑是民用建筑中公共建筑的一类,因此普通园林建筑主要组成部分及构配件的构造方法与民用建筑构造方法基本相同。
2.1.1 园林建筑构造的内容和特点1)园林建筑构造的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构造已发展成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
建筑构造主要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整体的设计创意起着具体表现和制约作用。
通过建筑物的构造方案、构配件组成的节点、细部构造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和对材料的选用等各方面的有机结合,使建筑实体的构成成为可能,从而完成建筑物的整体与空间的形成。
2)园林建筑构造的特点建筑构造设计具有实践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
在内容上是对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并且涉及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美学、建筑施工和建筑经济等有关方面的知识。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对细部的做法和构件的连接、受力和合理性等都要加以考虑。
同时,还应满足防潮、防水、隔热、保温、隔声、防火、防震、防腐等方面的要求,以利于提供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构造方案。
建筑结构中的每一个基本部分称为建筑构件,主要是指墙、柱、楼板、屋架等承重结构;建筑配件是指屋面、地面、墙面、门窗、栏杆、花格、细部装修等。
建筑结构设计主要侧重于建筑构件的设计;建筑构造设计主要侧重于建筑配件的设计。
2.1.2 园林建筑构造设计在建筑设计及施工中的作用园林建筑构造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它是在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基础之上的继续和深入,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全过程。
构造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投资资金、施工难易和使用安全等,因此它是一项不可忽视的设计内容,对丰富建筑创作、优化建筑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园林建筑构造设计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它是直接体现工程技术的有效手段。
建筑构造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保证设计意图的最佳实现,因此,在施工图设计和构造详图设计中,要考虑施工的可操作性。
园林制图1工程图: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并遵照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有关规定绘制的,来准确表达工程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并说明有关技术要求的图样。
2工程图的作用:(1审批建设工程项目的依据(2是备料和施工的依据(3竣工时,按照工程图的设计要求进行检查和验收(4是编制工程概算、预算、和决算及审核工程造价的依据(5具有法律效力3园林建设的两个过程:设计和施工4把设计图和施工图统称为工程图5园林总体规划设计简称总平面图。
(1园林总体规划设计图(2竖向设计图排队(3种植设计图(4园林建筑工程图6最简单的园林设计只要种植设计图7:学习园林工程制图课的目的:了解并熟悉图示方法和熟悉制图有关的规定、具有识读和绘制园林建筑工程图的能力。
8园林工程制图课的任务:(1讲授各种投影法,正投影法、轴测投影法、标高投影法、和透视投影(2讲授有关园林工程制图的标准和规范(3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园林建筑工程图的技能(4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和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5培养学生的各种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9园林制图的特点:(1需要丰富的想象力(2要有综合美感(3工具绘图和徒手绘图相结合(4注重花草树木的特点10学习方法:(1端正态度,刻苦学习(2专心听讲,及时复习(3多做练习,准确作图(4严格要求,细心细致(5严谨求实,一丝不苟。
11图幅:图纸的大小图纸分为:横式和竖式12长仿宋体的字高和字宽比例大约为1:0.713尺寸组成的基本要素: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起止符号和尺寸数14山石指人工堆叠在园林景观中的观赏性假山和置石山石的类型有:湖石、黄石、青石、石笋、木化石、松皮石。
15水面可用平面图和透视图表现。
园林中的水面可以分为静水和动水16 亭、廊、阁、榭、苔、舫、轩17园林是由: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路、园桥、园石、水景等组成的18指北针的形状有很多,其圆的直径为24毫米,指针尾部的宽部为3毫米19绘图工具:图板、丁字尺、三角板、曲线板、比例尺、铅笔绘图仪器:圆规、分规、鸭嘴笔20风向频率玫瑰图也是总平面上用来表示该地区每年风向频率的标志。
园林建筑⼩品的设计特点原则及⽅法园林建筑⼩品是组成每⼀个景观单元的⼀部分,它已经渗透在整个景观的设计之中,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设计优秀的园林建筑⼩品不仅可以带给⼈优美的环境享受⽽且可以提升园林空间的整体品质以及景观的总体效果。
⼀、园林建筑⼩品的特点1.1满⾜景观的整体性园林建筑⼩品作为园林的四要素之⼀,它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园林建筑⼩品与其他三要素共同形成整体景观的艺术效果,园林⼩品存在于⼀个环境的整体之中,所以说⼀个园林建筑⼩品的外观、风格、形式以及材料的运⽤都要符合环境的整体性⽽进⾏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保证与其他造园要素在风格形式上的和谐统⼀,以达到景观的整体性。
1.2设置与创作的科学性园林建筑⼩品的设计是服务于某⼀整体景观需要的。
其位置的选择、风格的确定是根据环境的需要⽽设计的。
它的固定性和特定性是不能脱离周围环境⽽存在的。
在进⾏景观创作的过程中,建筑⼩品要结合景点的设计、景观的视点、交通的安排、地形的设计⽽进⾏精⼼的设计科学的布置,这样才会使其发挥其在景观中的最⼤价值,才会结合其他要素形成完美的景观效果。
1.3民族性与艺术性的风格园林建筑⼩品是景观中的点睛之笔,他不仅具有使⽤功能更具有⼀定的艺术观赏性。
建筑⼩品的外部造型、材质⾊彩等都可以向游⼈展⽰他的风格、特征、建设年代以及地域特⾊,所以建筑⼩品的设计在符合⼤环境的前提下,也要注意体现个性与特⾊,彰显时代的特点。
1.3体现⽂化性与艺术特⾊园林建筑⼩品的⽂化性主要体现的是⼀个国家、⼀个民族、⼀个地区的本⼟⽂化,它将这些⽂化性的元素精炼到⼩品的创作之中,来展现⼀个地区的历史⽂化与⼈⽂习俗。
所以说,建筑⼩品的形象是与当地的⽂化背景相呼应的。
1.4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合理的功能景观中园林⼩品的形式丰富多彩。
⽽不同的结构、体量、材料⼜使得⼩品给⼈带来不同的感受。
园林⼩品以其优美的造型,协调的⾊彩,舒适的材料来服务于⼈,满⾜⼈的使⽤功能,⽽升华景观空间的品质。
第一章:绪论1.1 课程概括本课程主要研究园林建筑的结构和结构、设计方法和技巧,重点介绍园林建筑单体和小品设计的有关内容,并联合课程设计进行实质设计练习。
本课程拥有很强的工程性,同时又有重要的艺术性,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学习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和掌握园林建筑的基本结构和结构。
(2)认识和掌握各种类园林建筑的设计重点和设计方法。
(3)经过理论学习和课程设计训练,掌握小型园林建筑的设计。
(4)重视画图技术的训练。
查核以理论考试与课程设计相联合方式进行。
理论考试40%课程设计40%平常作业和讲堂考勤20%1.2 认识园林古代有多种名称:苑、囿、园、圃、园池等。
园林最早的功能是专供帝王游猎,跟着发展除供帝王游猎、赏析动物以外,还有赏识音乐、供给王孙公子学习的场所及供百姓打柴、猎获动物等功能。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在必定的地区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经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创建建筑和部署园路等门路创建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1.2.1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打猎社会的园林——以打猎为主、兼具群聚生活功能。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的园林——有了最先的造园者和特定的造园设计思想第三阶段:工业社会的园林——初期的“公共园林”,更为明确和现实的造园目的和园林建筑者。
第四阶段:现代社会的园林——出现“园林城市”,地区性大地景观规划,公共性参加性增强。
园林四种基本因素:建筑、土地、水体、植物建筑艺术堪称集中中国古典建筑大成,均为人工创建 ,“山川”从自然的山川园逐渐转向人工山川园,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代表:宋朝宋徽宗参加的“艮岳”,人工山川极致。
还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等。
1.2.2 园林的四种形式(1)规整式园林园林规划讲究对称均齐的严整性,讲究几何形式的构图。
建筑物的布局对称均齐,植物配置和筑山理水也按轴线左右平衡几何对位关系安排,重申园林整体和局部的图案美。
园林景观建筑的设计要点园林景观建筑是人类创造的美的自然空间。
为了让园林景观建筑更加美观、实用、环保、人文,必须有系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本文就园林景观建筑的设计要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理解设计语境,确定目标需求园林景观建筑的设计需要首先理解设置场所、环境自然特点等设计语境,以满足场所、环境及相关建设需求,达到使用者的使用效益。
园林景观建筑的设计要根据不同城市的地域情况及人文气息,规划布局的建设方案。
根据需求,可概述总体框架,主体功能、展示要点构筑设计基础。
二、合理布局,营造空间氛围一个园林景观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空间观感,营造空间氛围,让使用的人们感受到生动的空间情感。
较好的园林景观建筑空间布局,会让人们自然而然地产生合理的动线,从而实现建筑的实际利用功能。
园林景观建筑的空间氛围,往往是从采自然与人文的元素入手,依照体块游缴路径,安排合适的景观,来营造空间的氛围。
此外,在空间营造中,适当的照明、灯光设计也能增强建筑的感性魅力。
三、人性化设计,满足人们需求园林景观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人类对于舒适度、绿化建设、景观需求等方面进行特别设计。
这就是人性化设计,即将使用者的需求摆在首位,让使用者感受到建筑的人文情感,并保证用户体验得到最大的优化与提升。
在进行人性化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身高、体重、年龄、性别、民族、文化背景等因素,保证每一位用户感受到园林景观建筑的顶级舒适度。
四、艺术感观,构建美的氛围园林景观建筑的设计,除了让使用者感受到实用的人性化设计意味着,美的氛围也尤为重要。
园林景观建筑应该是一个包含艺术美感的视觉盛宴。
因此,在园林景观建筑的设计中,往往要涉及到造型美学,以及文化赋予的象征意义等。
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应该力求艺术感观的达到,从而构建起一个美好、典雅、绚丽、和谐的空间氛围。
五、环保意识,可持续性的设计在当今的社会,环保意识越来越高,可持续性的设计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园林景观建筑的设计也不例外。
园林规划设计Ⅱ期末考试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5分,1-5为单选,每题1分;5-10为多选,每题2分)1、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物是(B )A 添景B 对景C 障景D 夹景2、花坛的大小应与广场的面积成一定比例,一般最大不超过广场面积的(B )A 1/2B 1/3C 1/4D 1/53、分车绿带植物的配置应是(C )A以常绿乔木为主。
B以落叶乔木为主。
C以草皮与灌木为主。
D 以上植物配置都可以。
4、园林规划设计不同于林业规划设计,除共同考虑的问题外,还应考虑的问题是( D )A经济。
B技术。
C 生态。
D 美。
5、两种不同的树有规律布置成的行道树属于(C )A简单韵律。
B交替韵律。
C交错韵律。
D渐变韵律。
6、园林空间的展示程序有(A、B、C、D)A两段式程序。
B三段式程序。
C循环程序。
D专类序列7、属于工厂企业绿地特点的是(A、C、D )A 环境较差不利于植物生长;B 绿化用地面积大;C 绿化要保证工厂的生产安全;D 工厂绿化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厂职工;8、公园常规设施主要有(A、B、C、D )A 游憩设施;B 服务设施;C 公用设施;D 管理设施9、三株树丛配置的原则是(A、B、D )A 树种搭配不超过两种;B 各株树应有姿态、大小的差异;C 最大的一株稍远离;D 三株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不为等边三角形10、关于学校绿地的设计,正确的有(A、B、C、D )A 绿地率要不低于30%;B 树种应选择无毒无污染树种;C 教学楼的绿化要保证教室内采光;D 大门内外绿化以装饰绿地为主二填空题(共15分,每空1分)1、树池式种植行道树其池的边长或直径不得小于1.5米,长方形的短边不得小于1.2米。
2、园路的功能主要有引导游览、组织交通、构成园景。
3、居住区公园服务半径以800-1000米为宜,居住小区中心游园服务半径以400-500米为宜。
园林建筑设计城市园林专业第一章概述第二节中外古典园林简介一、中国古典园林中国不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造园技术也是源远流长。中国古典园林与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合称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一)、皇家园林(1)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中国的古典园林从奴隶社会就有记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是最早的皇家园林,但游憩不占主要地位,主要目的是狩猎之用。后来的建筑与园林均受周朝的《易经》所影响,其中的风水术直接影响到建筑和城市的选址和营建。*囿: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囿。概述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由于皇帝相信方士所谓的神仙之说,皇家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即皇家的离宫别馆与自然山水环境结合起来,其范围大到方圆数百里。秦始皇在陕西渭南建的信宫、阿房宫按天象来布局,在终南山顶建阙,以樊川为宫内之水池,气势雄伟、壮观。秦始皇曾数次派人去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和瀛洲求取长生不老之药。他在自己兰池宫的水池中筑起蓬莱山,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汉武帝在秦代上林苑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成规模宏伟、功能更多样的皇家园林――上林苑。汉代上林苑是中国皇家园林建设的第一个高潮,上林苑苑中既有皇家住所,欣赏自然美景的去处,也有动物园、植物园、狩猎区,甚至还有跑马赛狗的场所。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仙山。从此,中国皇家园林中“一池三山”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一池三山”的格局是指“太液池和蓬莱、方丈、瀛洲三山•汉代的屋顶造型上,木构架屋顶已具有庑殿、悬山、囤顶、攒尖、歇山五种形式(2)皇家园林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中国园林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主要此时受到政治格局变动和受到佛家思想的冲击,人们渴求自然山水的重现,所以对风景是园林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此时的“文人园林”、“寺庙园林”不断兴起,逐渐向写意园林方向发展。而皇家园林开始注重内涵,有意识的将假山、水石、植物和建筑结合,创造出特定的景观。在发挥观景和点景的作用更进一步。*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兴起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概述隋唐时期(581年-907年)进入皇家园林成熟期,各种皇家苑囿、私家园林、草堂别业竞相建造。也就在此时,中国古典园林开始传入日本、朝鲜各国。当时的大明宫、华清池都到达成熟阶段,还是袭用“一池三山”的格局,但作用主要是造景。*唐朝长安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公共游览大型园林—曲江。到了宋代(960年-1279年),皇家园林的发展又出现了一次高潮。这就是位于北宋都城东京的艮岳。宋徽宗建造的艮岳是在平地上以大型人工假山来仿创中华大地山川之优美的范例,它也是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此时,假山的用材与施工技术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3)元明清的成熟元明清时期(1271年-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这时的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飞跃,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如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圆明园,无论是在选址、立意、借景、山水构架的塑、建筑布局与技术、假山工艺、植物布臵、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颐和园这一北山南水格局的北方皇家园林在仿创南方西湖、寄畅园和苏州水乡风貌的基础上,以大概述体量的建筑佛香阁及其主轴线控制全园,突出表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志。北海是继承“一池三山”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北海的琼华岛作为“蓬莱”仿建,所以,晨雾中的琼华岛时常给人以仙境之感受。避暑山庄是利用天然形胜,并以此为基础改建而成。因此,整个山庄的风格朴素典雅没有华丽夺目的色彩,其中山区部分的十多组园林建筑当属因山构室的典范。圆明园是在平地上,利用丰富的水源,挖池堆山,形成的复层山水结构的、集锦式皇家园林。此外在中国造园史上圆明园还首次引进了西方造园艺术与技术。皇家园林的鼎盛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这时的封建帝王全面接受了江南私家园林的审美趣味和造园理论,而它本来多少带有与主流文化相分离的出世倾向。清代有若干皇帝不仅常年在园林或行宫中料理朝政,甚至还美其名曰:“避喧听政”。另一方面,皇家造园追求宏大的气派和皇权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就导致了“园中园”格局的定型。所有的皇家园林内部的几十乃至上百个景点中,势必有对某些江南袖珍小园的仿制和对佛道寺观的包容。同时出于整体宏大气势的考虑,势必要求安排一些体量巨大的单体建筑和组合丰富的建筑群,这样也往往将比较明确的轴线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条轴线关系带入到原本强调因山就势,巧若天成的造园理法中来了,这也就使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判然有别。概述(二)、私家园林(1)私家园林的起源与兴起
中国私家园林很可能与皇家园林起源于同一时代,但是从已知的历史文献中,人们了解到在汉代有梁孝王的免园,大富豪袁广汉的私园。这类私家园林均是仿皇家园林而建,只是规模较小,内容朴实。
晋南北朝时,中国社会陷入大动荡,社会生产力严重下降,人民对前途感到失望与不安,于是就寻求精神方面的解脱,道家与佛家的思想深入人心。此时士大夫知识分子转而逃避现实,隐逸山林,这种时尚必然体现在当时的私家园林之中。其中代表作有位于中国北方洛阳的西晋官僚石崇的金谷园和中国南方会稽的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山居。两者均是在自然山水形基础上稍加经营而成的山水园。(2)私家园林的发展与兴盛
唐宋时期,社会富庶安定,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诗书画艺术达到了巅峰时期。文人造园更多地将诗情画意溶入到他们自己的小天地之中。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和作家司马光的独乐园。
明清时期,私家造园之风兴盛,尽管此时私家园林多为城市宅园,面积不大,但是就在这小小的天地里,却营造出了无限的境界。正如清代造园家李渔总结的那样:“一勺则江湖万里”。此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私家园林,其共同特点在于选址得当,以假山水池为构架,穿凿亭台楼阁、树木花草,朴实自然,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充满诗情画意。这壶中天地,既是园主人生活场所,更是园主人梦想之所在,这时期著名的南方私家园林有无锡的寄畅园、扬州的个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狮子林等。概述(3)南北方私家园林的比较北方的私家园林受四合院形制的影响较大,显得较为拘谨;南方的私家园林则在空间布局上更加自然大方。从水池大小来看,北方私家园林中通常水面较小,而南方私家园林因基地水源丰富而水面较大。从假山材料来看,北方私家园林选用的是北方产的石头为多,南方私家园林选用的是太湖石;从园林建筑外观造型南方园林建筑则空灵、飘逸,屋角起翘很大。从植物材料上来看,北方私家园林中,油松、桧柏、白皮松、国槐、核桃、柿子、榆树、海棠较为常见,而南方私家园林中常以梅花、玉兰、牡丹、竹、榆树、芭蕉、梧桐等为主要树种。从色彩构图上讲北方园林是灰瓦、灰墙、红柱、红门窗、绿树、黄石、青石为特点,色彩艳丽、跳动。南方园林则是以灰瓦、粉墙、棕柱、棕门窗、灰白石、绿树为特点,色彩清雅,柔和。
(三)、寺观园林中国寺观的起源在5000年以前,当时是以神祠的形式出现的,这就是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女神庙。东汉时在洛阳以皇家花园改建成的白马寺成为中国第一佛寺。佛寺的建设兴旺于魏晋南北朝。因为当时的社会战火不断,民众生活痛苦不堪,生命无常,因此,佛教中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思想深入人心。道教思想中取法自然、延年益寿、飞身成仙等也赢得众多追随者。
寺观园林有三种形式,一是把城市中寺观本身按园林布臵;二是在城市寺观旁附设园林;三是在风光优美的自然山水中建寺。概述在舍宅为寺的热潮中,北魏洛阳和南朝的建康佛寺成百上千,香火甚旺。唐宋时期,佛教、道教、儒教迅速发展,寺观的建筑布局形式趋于统一,唐代长安的广恩寺以牡丹、荷花最为有名,而苏州的玄妙观也发展成规模宏大的寺庙园林,据传宋代名画家赵伯驹之弟所绘《桃源图》描绘的就是玄妙观的情景。明清时期,寺观园林建设达到高潮。由于清帝极为重视与蒙古、西藏首领的友好关系,汉藏风格相结合上永安寺、承德的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都是著名的范例。
(四)景观园林所谓景观园林就是指在原有的自然景观上简单搭配园林建筑和小品所形成的园林类型。即风景名胜。人们把中国五大名山概括为“泰山雄,华山险,恒山幽,嵩山峻,衡山秀”,然而仅有这些奇特的自然景观并不能满足人对天国意境的追求,唯有融入亭、台、楼、阁,才能成为人可亲近的环境,才能成为人间的天堂乐园。*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概述(五)、中国古典园林鼎盛时期的分布明清园林为中国古典园林兴盛时期,并且形成地方风格: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江南以苏州、湖州、杭州、扬州为中心,岭南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并且当时匠师们还刊行了多种专门性的造园理论。其中明末的计成编著的《园冶》就是其中之一。(1)北方园林由于天气寒冷,并且皇家园林是园林建设的主流。建筑形式厚重、刚健、庄严的气度,色彩多用红色、绿色等浓重色彩,主要分布于北京和承德。例如“三海”、避暑山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等等。
(2)江南园林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体现一种清秀、灵巧的景色,色彩多用白色、灰色等淡色彩。创造了重含蓄、贵神韵的咫尺山林,表现出小中见大的效果。例如苏州四大古典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扬州的个园、何园、寄啸山庄等等。
(3)岭南园林以庭园为主,建筑物通透开敞,已装修的细木雕工和套色玻璃画为主,多叠山臵石。例如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